第一篇:浅谈驾驶员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定稿]
浅谈驾驶员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摘要】驾驶员的素质和驾驶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驾驶员素质修养高则使行车安全性就会高,进而就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反之,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种驾驶素质也是驾驶员和关心交通安全的人们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中,影响驾驶员驾驶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交通安全 驾驶行为 驾驶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经济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不断增加,我国汽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由于交通工具的普及,驾驶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驾驶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驾驶人员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因此,如何安全行车和驾驶员的素养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长途或长时间的驾驶中,要做到安全行车,驾驶员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人是一个拥有多年驾龄的驾驶员,多年来对于如何提高在驾驶员的素质和修养,感受颇多,现就驾驶员的素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身体素质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个驾驶员的基本条件,初学时驾驶员都要经过身体检查,合格后方准参加培训学习,但人的身体条件不尽相同,如听觉、视觉机能及对事物的反应速度等。所以每个驾驶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注意调节自己,保持自己在驾驶车辆中的最佳精神状
1态,做到心情舒畅,防止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遇上不顺心的事情不驾驶。疲劳驾驶是一种极不安全的因素。因为人在疲劳时各中枢神经几乎接近于麻木,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对突发情况认识失去准确性,作出错误判断,以致采取错误的行为措施。对意外情况的反应非常迟钝,当发现意外情况时,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判断处理时,事故便发生了。还有人在疲劳时动作会出现紊乱行为,由于汽车行驶的速度较高,动作稍有偏差就会出事故。造成驾驶员疲劳的原因很多,睡眠不足、休息不好、长时间连续驾车、高速行驶、精神过于集中、行车条件恶劣车辆不易控制、体质不强等等。
所以,驾驶员自我感觉疲劳时就不要驾车,必须强制休息,待疲劳消失后重新行驶。另外酒后驾车更具危险性。在我国交通条例中明文规定驾驶员不准酒后驾驶车辆,因为酒后会使驾驶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下降,情感处于异常状态,受心理支配的驾驶操作就会出现失误。严重时精神恍惚、感觉迟钝,丧失安全驾驶能力而导致交通事故。据有关资料证明:当体内酒精浓度达0.3‰驾驶能力就开始下降,浓度达O.8‰操作错误增加16%,以致不能正确操纵方向盘,不能控制车速。浓度达1.5%。驾驶能力降低30%,出现判断能力减弱,反应迟钝,动作失调,有飘飘然之感,失去控制能力,因此严格禁止酒后驾驶车辆,已成为国家的法律,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
2、道德素质
《交通条例》是为了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一项法律,是用来约束人们的交通行为的准则,所以对每一个驾驶员来说都必须严格遵守,按照交通法规来确定自己的行为,依照道路的交通标志来驾车行驶,不违反交通法规是每一个驾驶员的基本准则。同时在驾驶过程中要注意职业道德,不开英雄霸王车斗气,不要占道行驶,不欺压外地车辆,做到“礼让三先”,该让速的就让速,该让道的就让道,小强行超车。强行超车是最容易造成事故的,如发现对方车辆有问题时,尽量设法告诉对方,需要帮助时尽量给予满足。这样不但保证自己的行驶安全,也为其它车辆的行车安全创造条件。只有发扬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就可能大大减少行车事故,改善交通运输的不安全状况。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并掌握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方法,保障安全行车。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因而心理素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驾驶员在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尽管,一定时间内这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如果驾驶员长时间在这种紧张状态下行车,这些不良心理重复出现就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应的严重改变,极易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等心理,而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又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如果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举止失措,做事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致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最终导致了驾驶操作的严重失误。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在行车中,积极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良好的动作和处世办事方式可以成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每个驾驶员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自己的心理特点,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总字数:3040字。
第二篇:浅谈驾驶员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摘 要】 驾驶员的素质和驾驶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驾驶员素质修养高则使行车安全性就会高,进而就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反之,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种驾驶素质也是驾驶员和关心交通安全的人们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中,影响驾驶员驾驶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行为 驾驶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经济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不断增加,我国汽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由于交通工具的普及,驾驶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驾驶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驾驶人员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因此,如何安全行车和驾驶员的素养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长途或长时间的驾驶中,要做到安全行车,驾驶员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人是一个拥有多年驾龄的驾驶员,多年来对于如何提高在驾驶员的素质和修养,感受颇多,现就驾驶员的素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身体素质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个驾驶员的基本条件,初学时驾驶员都要经过身体检查,合格后方准参加培训学习,但人的身体条件不尽相同,如听觉、视觉机能及对事物的反应速度等。所以每个驾驶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注意调节自己,保持自己在驾驶车辆中的最佳精神状 态,做到心情舒畅,防止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遇上不顺心的事情不驾驶。疲劳驾驶是一种极不安全的因素。因为人在疲劳时各中枢神经几乎接近于麻木,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对突发情况认识失去准确性,作出错误判断,以致采取错误的行为措施。对意外情况的反应非常迟钝,当发现意外情况时,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判断处理时,事故便发生了。还有人在疲劳时动作会出现紊乱行为,由于汽车行驶的速度较高,动作稍有偏差就会出事故。造成驾驶员疲劳的原因很多,睡眠不足、休息不好、长时间连续驾车、高速行驶、精神过于集中、行车条件恶劣车辆不易控制、体质不强等等。
所以,驾驶员自我感觉疲劳时就不要驾车,必须强制休息,待疲劳消失后重新行驶。另外酒后驾车更具危险性。在我国交通条例中明文规定驾驶员不准酒后驾驶车辆,因为酒后会使驾驶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下降,情感处于异常状态,受心理支配的驾驶操作就会出现失误。严重时精神恍惚、感觉迟钝,丧失安全驾驶能力而导致交通事故。据有关资料证明:当体内酒精浓度达0.3‰驾驶能力就开始下降,浓度达O.8‰操作错误增加16%,以致不能正确操纵方向盘,不能控制车速。浓度达1.5%。驾驶能力降低30%,出现判断能力减弱,反应迟钝,动作失调,有飘飘然之感,失去控制能力,因此严格禁止酒后驾驶车辆,已成为国家的法律,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
2、道德素质
《交通条例》是为了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一项法律,是用来约束人们的交通行为的准则,所以对每一个驾驶员来说都必须严格遵守,按照交通法规来确定自己的行为,依照道路的交通标志来驾车行驶,不违反交通法规是每一个驾驶员的基本准则。同时在驾驶过程中要注意职业道德,不开英雄霸王车斗气,不要占道行驶,不欺压外地车辆,做到“礼让三先”,该让速的就让速,该让道的就让道,小强行超车。强行超车是最容易造成事故的,如发现对方车辆有问题时,尽量设法告诉对方,需要帮助时尽量给予满足。这样不但保证自己的行驶安全,也为其它车辆的行车安全创造条件。只有发扬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就可能大大减少行车事故,改善交通运输的不安全状况。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3、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并掌握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方法,保障安全行车。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因而心理素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驾驶员在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尽管,一定时间内这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如果驾驶员长时间在这种紧张状态下行车,这些不良心理重复出现就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应的严重改变,极易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等心理,而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又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如果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举止失措,做事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致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最终导致了驾驶操作的严重失误。
4、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在行车中,积极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良好的动作和处世办事方式可以成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每个驾驶员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自己的心理特点,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总字数:3040字。
第三篇: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关于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关于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引言: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必须认真研究并实施有效的预防、保护等安全措施。汽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直接参与者,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心理、生理)素质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驾驶员职业道德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职业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紧密联系并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即反映在行车前后、行车途中是否遵章守纪、忠于职守;遇有情况是否做到礼让“三先”;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做到及时保护现场、报警和及时处理伤者,使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及救死扶伤精神的体现等等。目前,驾驶员中存在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距离超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有些驾驶员缺乏道德修养,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超车过后故意立即向右驾方向或急刹车,给后车司机吃点苦头,更恶劣的是用车尾碰撞被超车辆以致造成交通事故。
2、超速驾驶。超速行驶可以说是目前高速公路上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十次车祸九次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驾驶员由于某些原因,内心的急躁心理占据上风,为尽快达到目的地,他们刻不容缓、争分夺秒,风驰电掣般地在 1
高速公路上行驶,对前车和后车熟视无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纵然使出浑身解术也无力回天。
驾驶员的超速驾驶,势必影响驾驶技术,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交通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住处感知(观察)、分析判断(判断)、操作(执行)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迟缓甚至失败,速度越高,要求对信息处理的时间越短,感知迟缓、判断错误及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交通事故。随着车速的提高,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情况难以看清,感觉就象在隧道内行驶一样,故称此现象为“管视”或“隧道视”。高速行驶车辆误认为静止,又易把静止车辆误认为在行驶,以上视觉特点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视觉错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驾驶员的主观判断车速也会造成超速行车,通常认为,驾驶员不依靠车速表,只凭主观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实,这种判断是很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随着车速的提高、判视距离的增加,判断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也是为何追尾碰撞事故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行车不文明。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有的驾驶员夜间行车,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始终不关闭远光灯,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
4、酒后驾车: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但仍有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酒后驾车以致酿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饮酒后,酒精被胃壁急速吸收,渗透于身体组织,受酒精“后劲”的影响,使人的有关判断力降低,手脚活动迟钝,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导致操纵失误,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例如,1997年8月31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的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驾驶员酒后开快车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使戴安娜惨死于交通事故之中。据有关数据统计,因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占20%以上。
二、身体(生理、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较高的驾驶道德修养,以及精湛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条件。而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人体生理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疲劳驾驶。据统计,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个小时则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在高速公路行车比普通公路行车更容易疲劳和打瞌睡。国外一项调查试验称,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打瞌睡的频率大约是1次/45km,而且经常是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睁着眼睛1-4秒。而且驾驶员长时间注视远方,还会产生把近物视为远物,在医学上称为“虚幻视觉”现象。
造成驾驶员头脑清醒程度下降、产生疲劳和瞌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具有微妙的催眠作用。因为在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道路平坦、线形较直等)、交通条件(车速高、车流量大、干扰少、无交通信号等)、周围环境(车外景色单调、车内发动机噪声单
一、车身座椅等有节奏的振动等)以及驾驶操作简单,坐姿呆板等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对驾驶员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刺激,从而导致其头脑清醒程度下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总数中因驾驶疲劳和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20%。
2、带病驾车。人们常把某人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好的事迹来宣扬,但是对于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但勉强继续驾驶车辆行驶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患感冒还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在发病期间都不允许驾驶车辆行驶。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因消耗过多而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行驶,马上就会产生驾驶疲劳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实行每年给驾驶员体检一次的规定。
三、驾驶技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技术是每个驾驶员所要掌握的基本条件,也是直接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熟练的驾驶技能是在广泛的交通实践中得来的。一个没有良好的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不良的驾驶技术主要表现有:
1、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2、低驾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近几年,三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员,交通肇事一直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左右,这些人员因驾龄短、驾驶经验缺乏,一旦遇到险情,由于处理情况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无证驾车。把车交给无证人驾驶;众所周知,无证不能驾车。显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认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偶然的成功视为必然,往往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
总之,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而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安全行车的前提,驾驶员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基础;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因此,面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猛增的实际情况,要克服对交通安全的种种不利因素,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把交通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须切实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培养、教育,提高广大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以达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更好地服务的目的。
第四篇:班主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班主任的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李彬
摘要: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使各教学组织不断进行优化,在此过程中,班级这一教学形式,班主任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便凸现了出来。为了进一步了解班主任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并充分发挥这一影响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的作用,我将从两个部分来阐述这一命题。第一部分,保证人素养的内涵;第二部分,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升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班主任;素养;学生;教育
一、班主任素养的内涵
班主任是一种制度,是把学校的学生按一定标准分成固定的“班”,再指定一个人员对该班进行全面管理的学校基本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是一类教师,是由校长在全体教师中选择聘任,授权全面负责班级管理的教师。
班主任是一个岗位,是国家或学校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且有效实施班级组织方式的教育教学所设立的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岗位。
班主任是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班级为单位的,而班主任是班级的具体负责人,肩负着教育、管理、辅导等各项任务,是班级组织和建设的首要教师,所以,班主任是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一负责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建设者、领导者。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它需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培养而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负有专门的责任。
班主任是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主要协调者。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好几位教师任教,他们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不是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位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学生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
第 1 页 7 页 育的交互影响下,从多方面接受信息,受到各种影响。班主任正是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的教育要求来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在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
(一)班主任能力素养
1、班主任的教学能力 A.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生处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关学校德育总体目标以及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要求,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及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行为艺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B.类层次教育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在进行日常教学之外,还要善于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不同学生的表现和变化,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让差生不自卑,让优等生不自满,让特殊学生不自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变施教。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C.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在的学生在面临诱惑及危机时,缺乏抵抗诱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班主任除教会学生知识外,还要言传身教,让学生形成健康优秀的人格。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便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班主任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班级管理能力
班级是班主任存在的基础。班主任必须有管理班级的能力。管理班级首先便是了解学生,继而才能管理学生。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选拔培养积极分子、培养优秀班风等都是班主任的工作,同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不能忽略管理班级的主
第 2 页 7 页 要对象——学生。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努力创建优秀班集体。
3、班主任协调能力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复杂环境中,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协调好这三方的关系,能使三方营造出更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因此,班主任的协调能力必不可少,可通过各种方式的沟通、协调,以达到营造优良学习环境的目的。
4、班主任的学习能力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不断创造的,这要求班主任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跟上这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
5、班主任的反思能力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靠学习就能成功的,他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素养。
(二)班主任道德素养
班主任道德素养便是班主任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在教育教学之外的道德准责,是班主任面向班级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责。班主任道德素养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师爱、教育创新。充分理解并发扬这三方使班主任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更高效的展开。
(三)班主任文化素养
一位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班主任,能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的地位;能从新一代的文化培养的高度,自觉认识自身工作的必要性;能对自身工作怀有强烈而持久的热爱。班主任的文化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礼仪素养、沟通素养和职业精神素养,从这些方面来说,提升了班主任的文化素养,便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持久而更有效。
二、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升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升
第 3 页 7 页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承担者和骨干力量,是联系任课教师的纽带,更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工作方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校风、班风、学风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班主任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能给学生带来终生的影响。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教育以及庞大信息获取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意志薄弱、责任意识淡化、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象。为了促进学生更和谐、更健康的发展,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1、班主任要不断提炼自身素养
A.班主任要联系实际,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等。其中,教育管理心理学对班主任来说更为重要。班主任在实践中学习并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学,有利于班主任科学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拓宽德育思路,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清除对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的种种误解,使自己的工作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B.班主任必须是个好老师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研究如何组织教学、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会学习的方法,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因此,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素质。同时,好老师并不仅仅拥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及时内省提高自己;能够敬重热爱自己的职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好老师是一位教师担任班主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班主任必须多才多艺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一个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工作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各种才能,能文能舞,善讲能画,有唱有跳,还要广采博收,以达到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的目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班主任才可能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寓教于乐,灵活多样,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 4 页 7 页 D.班主任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理应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学生能坦诚相见,互相沟通,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班主任还要当好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班主任决不去做。班主任还要有教育机制和分寸感,处理好心理相容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严宽尺度处理得当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门意识俄,宽以待人、以导为主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有效措施。
E.班主任必须坚持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班主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只有真心爱学生,只有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环境,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只有发扬师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2、学校方面要努力提高班主任素质 A.加强学习,务实培训
为提高班主任的素养,学校必须组织班主任进行专业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训,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报刊杂志上的优秀文章。另外,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心理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他们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反思意识,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工作思路。
B.营造环境,提供舞台
学校要在感情上关系班主任,在事业上支持班主任,营造人行贿的教育教学氛围,让每位班主任都能得到平等、和谐的发展。同时,根据班主任职业的特点,从责任上激励班主任,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激励和鞭策班主任敬业乐业。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看到成功和希望能够,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不断提升自我。
C.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学校在选拔任用班主任时,挑选那些素质好、能力强、观念新、勇于奉献的教师担当,并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新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奖惩、职务晋升的依据,这样就
第 5 页 7 页 会对班主任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通过规范地管理与考核,在班主任队伍中打造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氛围,打破工作中一成不变的沉闷现象,激发班主任的势气和活力,强化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D.关心成长,待遇留人
学校要注意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要根据条件适时地建立起客观公平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评介体系,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健康成长。
E.课题带动,专家引领
班集体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缩影,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针对相关课题,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引导班主任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班主任的教育科研意识,促进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高。
(一)班主任自身素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班主任能力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A.班主任的教学能力
良好的教学能力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需要的知识,学会各种生存技能;能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很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不断努力奋斗。
B.班级管理能力
优秀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创建一个健康、优秀的班集体,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和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交方面的进步。
C.协调能力
班主任良好的协调能力能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显出合力,让学生在学习、吸收各种信息的同时,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信息、生活环境。
D.反思能力
能够时时提升自己的班主任能带领一个班级的学生提升自己,班主任的反思
第 6 页 7 页 能力也能使学生跟风学习,不仅在学习上也能在社交上达到良好的效果。
E.学习能力
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教给学生更丰富更完备的知识,让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
2、道德素养
班主任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能够引导并改善学生的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3、文化素养
班主任除了教育人,还要感染人。一个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班主任能够引导一个班级的风向,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人格、气质,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
班主任自身素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对学生的影响却大同小异。班主任是除家长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人或一个群体。其中,小学班主任的影响几乎主导了学生一生的发展,是以,小学班主任的聘任要慎重对待。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格,继而提升上述等班主任素养,才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金建生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耿书丽等.班主任能力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耿书丽等.班主任文化素养修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耿书丽等.班主任道德素养修炼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 7 页 共 7 页
第五篇:教师素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教师素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教师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21世纪的教师,随着时代步伐的跨越,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业务素质,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二、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现代教育主体的合格教师,除具备常人拥有的健全心理外,还在具备一个职业教师的健康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学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日常接触的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心理失调,不仅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同失去身体健康一样,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事从物为劳动对象的职业工人、农民等人的心理失常,会带来其物质产品等经济损失,而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生、教师等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教师,他们工作的对象不是某一两个学生,而是整个学生群体,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时期就是一个模仿的时期,而教师就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有感染作用。教师的一个目光、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在教学时不焦不躁,能用亲切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用肯定表扬的手段,用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产生愉快学习的心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人民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是教学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导向。每个人,要想做有所为,就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他们的人生观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而作为知识传播者、行为模范的教师,每一句言语、每一个行动都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生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争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学的基础。我们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所谓育人,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做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崇高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教师首先必须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爱与热诚之心,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欢乐”。能够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也愉快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要热爱学生,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教学。“爱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如同学生的父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真心去对待教学和学生,这样学生感受到被爱,才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教师如烛光,照出什么样影像是非常重要。教师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养,就是学生明日言行修养的写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负责、认真的教师能够教出认真、刻苦的学生。相反,对工作不负责任、散慢的教师就会造成学生懒惰、散慢、随心所欲的学习作风。公务员之家
五、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向教师吸取文化的养料。因此,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学的必要保证。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往前迈,知识也更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的积累。教师知识丰富,才能让学生信服。古人常说,教师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就告诉了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和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能力强,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好吸收所学内容,很好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不能多方面连贯的传授知识,让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科丧失积极性,对教师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六、教师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师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就不能正常地进行教学,不能规律地进行教学,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倦怠,甚至懒散起。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才能有足够精神去钻研教学,去传授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身体素质不达标,就可能产生心有余力而不足的情况,这样便无法全心全意,无法用旺盛的精力去指导学生学习和做人。总而言之,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明确自己烛光的角色。“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身心素质,堪为社会楷模的人,才能选取体现社会性质、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内容,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途径施加于受教育者”。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已由传授知识型教育转变为能力素质培养型教育。教师素质对学生有着决定性影响,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