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式政策自学总结
关于《着力推荐发展方式转变 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自学总结自动化081韩城
朱继民主持大会,王青海作题为《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工作报告。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卢宇国、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霍连明到会讲话
1月12日9点整,首钢第十七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428名首钢正式职工代表同来自改制企业和新进入首钢集团大家庭的水钢、长钢、贵钢、首黔、通钢、伊钢等单位的特邀代表汇聚一堂,共商转型发展大计,同绘首钢“十二五”美好蓝图。
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卢宇国,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霍连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总工会工业工会副主席王冰,市国资委派驻首钢监事会办公室主任苏文静到会祝贺。首钢总公司领导朱继民、王青海、霍光来、姜兴宏、徐凝、王毅、郑章石、刘水洋、方建
一、毛武、孙伟伟、孙永刚、强伟、靳伟、刘全寿、陈世杰出席大会。
王青海向大会作题为《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2010年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二、“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2011年首钢工作思路和目标;
四、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王青海从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2010年首钢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说,2010年,首钢面对多重压力和挑战,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工作要求,坚持科学发展,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业,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预计全集团实现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41%;销售收入2200亿元,增长69%;资产保值增值率101.7%,超额完成了十七届一次职代会确定的计划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钢铁产量突破3000万吨,三个百万吨目标胜利实现。应对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坚持“抓结构、保质量、打品种、提效益、创品牌”的经营方针,不断深化“五算清、五精细”和“三个目标倒推机制”,在北京地区压产、停产和部分地区限电的情况下,全年完成生铁3174万吨、钢3154万吨、钢材2975万吨,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实现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安全经济稳定”停产,停产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有序进行。2010年底,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实现了全面停产。通过落实停产安全措施,确保生产顺稳,严防停产过程中发生事故,不给未来开发留下隐患,做到“安全停产”;确保企业资产不受损失,做好设备、设施的保护和治安防范工作,做到“经济停产”;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做到“稳定停产”。停产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历时近两年上下反复研究讨论,充分征求和采纳各方面意见,按照“骨干有岗位,职工有渠道,分流有政策,安置有秩序”的原则,提出了11个分流安置渠道,尽最大努力安排好每一名职工,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权益,广大干部职工对方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使方案获得了职代会通过,98.6%的职工代表投了赞成票。各单位广泛宣传政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年底进入方案的实际操作阶段,保证了分流安置工作有序进行。
积极推进搬迁调整,钢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全体建设者艰苦奋斗,首钢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具备了从长材为主向高端板材和精品长材为主转变的硬件基础;在搬迁调整中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一级研发、多地分布”的研发体系,在水钢、贵钢、长钢设立技术分中心。汽车用钢、电工钢、宽厚板三个联合研发中心,在高强高表面质量汽车板、无取向电工钢产业化、取向电工钢实验室开发、大变形和海底石油管线钢开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联合重组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
非钢产业激发活力,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非钢各单位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预计全年子公司、独立单位实现利润38.2亿元;改制企业实现利润7亿元;对外投资收益3.2亿元,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成为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机电制造业
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建筑业拓展市场能力不断增强;矿产资源业不断提升保障能力;服务业实现新发展;中首公司加强资本运作,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海外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了钢材出口加工方式的转变,钢材出口、降低海运成本、海外工程承揽取得好成绩。
加强精细化管理,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适应首钢搬迁调整和产业发展要求,制定了总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整合了资本运营部和投资管理部;完善对联合重组企业的分类管理,新进入首钢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与总公司管理的对接。改制企业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
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加大对优势项目的扶持力度,清撤退出劣势项目,强化项目运营全过程的管控,保证了首钢对外投资质量。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细化分解生产过程控制指标,按照“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原则,探索建立由生产、成本、消耗等小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推进冷热轧一体化排程,加强一贯制质量体系建设,降低了各产线的生产成本,实施一批信息化工程,开展了汽车板信息系统攻关。深化开放合作,加强资本运作。首钢与北汽控股、中石化、宝钢、北京热力集团等23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完成中、短期融资工作,为首钢搬迁调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建立新型投融资平台,与北京市发改委、石景山区、京煤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为首钢石景山厂区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贯彻总公司党委《关于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的决定》,制定《首钢人才优先战略行动计划要点》等配套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培训、交流,开展了新产业的转岗培训。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技能人才培养指标体系。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坚持收入分配与效益效率“双挂钩”的原则,职工收入有了新的增长。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困难职工救助、困难补助、突发事件职工救助和职工互助保险等多种方式,为职工排忧解难,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王青海说,首钢201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取得的。这些成绩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凝聚着首钢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在回顾首钢“十一五”期间走过历程时,王青海指出,“十一五”是首钢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首钢全面推进搬迁调整,实施战略性转型的五年。总公司党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把创新创优创业的实践作为贯彻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持续推进,着力解决结构性、系统性重大问题,不断赋予“三创”新的内涵。搬迁调整使首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新钢厂建设已基本完成,实现了从长材为主向高端板材和精品长材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北京石景山地区顺利实现了压产和“安全经济稳定”停产,通过搬迁调整和联合重组,钢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非钢产业转换体制机制,加快产品升级步伐,努力拓展内外部市场,全面完成首钢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盈利能力逐年提高。深化产权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与180多家上下游企业、科研、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职工干事创业搭建舞台,不断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了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王青海指出,刚刚召开的党委扩大会通过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首钢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对首钢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各产业的目标进行解读后,王青海强调,各专业、各单位都要按照集团“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作为支撑条件,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王青海在报告中对2011年重点工作做了安排并提出五点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停产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二、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钢铁业发展质量;
三、加强
组织领导,加快首钢北京地区转型发展;
四、完善体制机制,构筑科学发展管理平台;
五、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丰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他指出,经过2003年以来的八年艰苦奋斗,首钢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总公司党委扩大会精神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首钢而奋斗!
卢宇国、霍连明对首钢第十七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首钢广大干部职工多年来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对首钢广大干部职工顾全大局、实施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做出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并预祝首钢在新的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大会首日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们围绕北京市领导讲话和第十七届职代会第三次会议报告精神及首钢“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首钢2011年经营生产目标、重点工作任务,《首钢集团2011年预算安排》《首钢集团“十二五”规划纲要(讨论稿)》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总公司领导分别参加了各个代表团的讨论,共谋加快发展良计。
大会正式召开前,分别召开了第十七届三次职代会预备会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预备会由总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郑章石主持。通过大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通过大会议程。主席团第一次会议由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大会秘书长姜兴宏主持。审议通过大会执行主席名单;审议通过大会日程安排。下午的大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审议了本次大会决议(草案),决定提交各代表团讨论并听取了大会秘书组关于各代表团首日讨论情况的汇报。
第二篇:形式政策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各地纷纷提出改革户籍制度,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对于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如若解决不好,会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巨大的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对粮食大县的财政奖励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二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农民就业。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四是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五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农民欢迎。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指导方针上,要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在发展战略上,国家政策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给农村更大的发展优势;
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业布局规划,促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同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而且要多元化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四是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全国总体上已进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城镇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搞好城镇的特色定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综合分析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解决三农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当中国解决的这个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之后,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第三篇:形式政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准确把握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和主要任务。一要正确认识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内需潜力依然巨大,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但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仍未有效缓解。
二要深刻领会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三要准确把握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一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加强源头防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四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五是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六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推广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探索实施统一市场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抓
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
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OO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
力。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推广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探索实施统一市场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大学生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90后的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因 此,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本质,以及它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明确学习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明白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关键词:责任 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
正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伟大祖国的富强不但是在政治上,包括经济、科学文化上昂首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强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
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得以见证祖国一天一天的强大,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学好各门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大学生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90后的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因 此,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本质,以及它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明确学习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明白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关键词:责任 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
正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伟大祖国的富强不但是在政治上,包括经济、科学文化上昂首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强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
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得以见证祖国一天一天的强大,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学好各门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四篇:形式政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之后,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完成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证。同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怎样从严治党?集中一定时间内,对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进行全面整顿,纠正各种不良作风和现象,是我们从严治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好方法。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我们党的显著特征;三者统一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之中。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凝聚人民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是由亿万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和创造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创,肇始于对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要求的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正是在亲身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利益,才形成了发自肺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力量。
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一经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实现梦想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将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中国外交面临的国内外新环境。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也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外交面临的内外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必然对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要求。
从国内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人民的生活也在持续改善。这些,都为我国继续前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咸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步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期,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前面道路上的都是“硬骨头”。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国是经济大国,但远不是经济强国。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内需外需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更为突出的是,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就难以持续。从社会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和复杂,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和庞杂。在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制约条件增加,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期待。
从国际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从周边看,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一方面,亚太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是这一地区的主流。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近年来“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亚太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困素增多。我国周边的不少热点问题“高烧不退” 一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一些涉我领土主权的问题频发,其中不少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在我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之后,我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频繁,互动关系更加复杂。这里面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利益问题,包括经济摩擦、领土争端等。另一个是心态问题,即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发展壮大、世界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有一个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适应大国角色的问题,世界也有一个逐步接受中国发展壮大和大国现实的问题。利益问题是短期问题,心态问题则是长期问题。利益问题与心态问题纠结在一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愈加纷繁复杂,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必然充满欣喜也充满矛盾、充满期待也充满纠葛。
日益复杂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给今天的中国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日益呼唤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布局与新风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树立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面对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面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特点。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不冲突对抗,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前提。有研究显示,历史上大约有过15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既有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但现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中美之间乃至全球各国之间已是日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抗将是双输,战争没有出路。不冲突、不对抗的宣示,就是要顺应全球化潮流,改变对中美关系的负面预期,解决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不信,构建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正面信心。
相互尊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世界是多样的,中美作为两个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异,同时又利益相互交织的大国,相互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相互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制度与道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才能求同存异,进而聚同化异,实现两国的和谐相处。
合作共赢,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由之路。中美双方在双边关系各领域都有着广泛合作需求和巨大合作潜力。此外,作为两个大国,环顾当今世界,从反恐到网络安全,从核不扩散到气候变化,从中东和平到非洲发展,也都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共同参与、合作和贡献。因此,中美只有始终坚持合作,不断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这个共赢,不仅是中美的共赢,还应当是世界各国的共赢。7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俗话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意义。
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更好地汇聚起全国人民的无穷力量,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切实实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真正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形式政策
1论中国国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2论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根据。
3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
4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反应及中国的外交应对。
5谈谈你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从保增长到稳增长的认识。6综合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谈谈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7谈谈你对十八大认识的报告和体会。
8综合十八大报告谈谈当前反腐工作的重要性。
任选两个,手写800字左右。以备考试用
形势政策
找好材料。考试可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