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4: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第一篇: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古诗,其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读通诗句,再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读懂诗句。在对照插图说说诗意时,我特意把说诗意讲成是“猜一猜这句诗讲什么”,这样一来胆小一族也敢于尝试尝试,胆大的就更是畅所欲言。然后根据诗意进行背诵练习就顺利多了。在猜诗意时,也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有学生把诗中的“香炉”当作现实生活中的香炉,把“三千尺”当作是实实在在的“三千尺”,有的学生把“落九天”说成是“落了九天”。通过看图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终于弄懂了:诗中的“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三千尺”是指很长很长,“落九天”是指从九重天外落下来的。我想学生得来不易的知识会记得更牢固。

第二篇:古诗《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庐山的香炉峰)生紫烟(紫色的云雾),遥(远)看瀑布挂前川(江河、河流)。

飞流直(垂直)下三千尺(虚指,形容极高),疑(怀疑,以为)是银河落九天(九重天)。

诗句大意: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的云雾,远远的看去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第三篇:《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执教者:龙田上薛小学 石玉娇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字词教学,二是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在识字教学部分,既把生字词的学习做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又兼顾到古诗的特点,采用字音通过自学、带读、朗读来解决,字形字义的落实努力做到联系古诗,不露痕迹,并且力求达到多样化。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让孩子享受识字的乐趣,保持识字的热情。

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不能教条地把诗意进行灌输式地填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采用将诗句还原成画的形式,将李白的诗句还原成当时他所看到的情景,让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或图片理解“生紫烟”;“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这样一来,诗人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就很自然地与学生的感受形成共鸣,在此基础上的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

画面的想象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最后引导孩子们走近李白:你对李白了解多少?你还学过他的什么诗歌?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李白,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在上《望庐山瀑布》这可时,导入我用了学生在之前上过的《庐山的云雾》这课,因为学生知道了芦山的云雾的特点,现在来虚席芦山的瀑布会使他们有熟悉感。这课时教材中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诗描绘了壮丽的庐山瀑布,展现了诗人瑰奇的想像与创造力。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把4个生字认识和会写,还有能理解课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词、句、文等,同时从不同角度激发表达欲望,增进学生语言积累,为他们从读到写做好递进式铺垫。

古诗学习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经典能张口倒背,但对其中的字句、意境却隔了一层,对学习古诗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视引领学生感悟诗境。我使用了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加深对这课的理解,在上这课时对于有些上下文的衔接处处理的不是很恰当。还有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应该加强。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老师的课感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古诗学习的方法,启发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想象,借助课外阅读文字激发学生书面表达欲望、积累运用语言。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问题等等,只有经过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才能去发现,去解决。反思这节课,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导学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节课,我想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朗读这两首诗,A组和B组能背诵其中一首。第二就是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一节课匆匆上下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问题一展而过,处理不透彻。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真的要提前下发,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还应该抽查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因为,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也在适应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时候仅仅利用课堂的15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一份导学案,而如果独学在课堂中占用太多时间,又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流程。另外,在一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最好有一个可以让全员参与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节课的古诗学习中,如果第四题能加上“创意大考验:我们小组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读、写、背、演……)”,我想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实际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古诗的读和理解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是,正是因为,导学案没有想到提前下发,觉得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设计时省略了这一题,这也是导致这节课学习目标得不到完成的直接原因。其实,“学海拾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不用占用课堂独学时间。所以,从最近的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使用和设计非常重要,老师要好好利用好这个课堂抓手,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学生课堂的很多养成习惯亟待培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这个“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和气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要学会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台下的听展者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因为,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如果不会倾听学习伙伴的发言,就不会有课堂的点评质疑和补充,而且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很难突破。而这一切的实现就要求,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机制要跟上。没有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就很难提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校长耐心及时的听课、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成功不易,坚持更难,可是课改之路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实践,坚持我们当下的选择,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早一日实现真正的高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在这堂课里我设定的目标有两个:

1、诗配乐的形式,增强古诗的感染力,提高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句,能完整朗诵古诗。

我先让幼儿观看了瀑布视频,带给幼儿充分的直观感,感受又高又大,气势宏大,景色非常美丽壮观的瀑布,让幼儿对瀑布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告诉幼儿“古代有位伟大的诗人叫做李白吗?有一次他外出时看到了瀑布,他觉得瀑布非常的美丽,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古典音乐《渔舟唱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个环节中我朗读了两次古诗,这两次的朗读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熟悉古诗名字、诗人、和古诗里的内容。接下去第三个环节:理解古诗内容,师逐句讲解古诗意思。在幼儿能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到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在讲解时我边出示了图谱,让幼儿能够对理解古诗能更深入,也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朗读古诗做准备。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图谱时犯了一个大错误,耽误了不少时间:在此前我已经把图谱粘贴在了黑板的背面,但是在拿的过程中我从右边转过去拿却从左边出来。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

口述诗意时这祥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

今天上《望庐山瀑布》及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明翠柳》主要是以自读自悟的方式进行。

沿过去古诗学习中感受诗的意境的教学及学习基础,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大致了解诗人所占位置和所见的景物。在看图后,我认为学生对诗人所处的位置应该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设想到,学生眼里有山顶,山崖,山腰山脚,就是没有“远处”一词。我只好笨拙地引出:是在远处还是在近处?。由此看来,在成人眼中,很快而且很容易想到的“远处”却让我在孩子们面前大跌眼镜,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而远处是从直观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品析时就不能只凭老师自己的理解去界定你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调整了一些方式,尽可能从学生的形象、直观的思维入手,对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尽可能让学生从可抓、可摸、可闻、可见的东西入手,再在此基础上体会全诗。如理解“望”字,我先让学生看老师的几个动作,让学生从老师的动作中直观感受,找到有关望的词语,如“看”,“瞧”“瞅”“眺望”,“遥望”,“仰望”,等,然后联系课文插图,应用“遥望”用自己的话说:在远远的地方看,再想,为什么要远远的看的,这样学生联想到了瀑布的高与大,从形象实体体会其壮美,然后读诗,体会诗中写实的部分“挂前川”,进一步感受其高大,为下一步体会“飞流”句做了较好的铺垫。

体会诗的意境是学习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7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8

4月7日,全县西片古诗教学研讨会在采花小学举行。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平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习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9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题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习指导和古诗配画学习;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绝句》伊始,我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根据图来出示古诗,让同学们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以图来辅助理解“千秋雪”、“含”、“万里船”等词,效果良好。这样的教学也能很好地实现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利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总之这一节课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而且各知识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另外,我还利用现实环境帮同学们理解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让同学们将教室的窗户当作一张白纸,然后看窗外的景色。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含”的意思。

总之,这一节课更让我明白,低年段不要过分注重课文字词的理解,而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作引导。这一节课也让我明白了,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导入部分先我是利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1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再配乐解说,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然后自然导入到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出示庐山瀑布的画面,我相机配乐范读,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美丽和壮观,让学生学习领略《望庐山瀑布》中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热爱大自然,欣赏瀑布的气势宏大的激情,并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感染学生,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地展开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诗人用词的精妙,鼓励学生动脑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遗憾的是,本想让学生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作罢。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习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

①、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②、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

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

3.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读,拓展延伸

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

①、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

②、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③、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4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习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习,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师: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吗?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阳更好些。现在为止只有“香炉”没有人说对,它不是真的香炉,而是……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习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连起来是千古名句啊。谁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第五篇: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

口述诗意时这祥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象、声音、文字相结合,紧扣词句品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先紧扣词句品意境,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字词: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我创设情境(配图,配乐),让学生反复吟诵。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全班同学读)。再着,我继续引读:如果你们觉得站着读不足以表达你们的情感,那就加上动作读读吧!看着这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7

这是一首意境非常优美的古诗,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以往总感觉只要学生会背诵,个别优等生能说出古诗大概意思就可以,这首古诗学生之前也都会背,把一首会背诵的古诗当做一堂新授课,确实有难度,但今天决定好好准备一节不同以往的古诗课。听课的老师很多,但那天我一点也不紧张,课后的教研评课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但就我自己来说,相比之前的课堂我觉得我进步了,我是总觉得一堂好课是不断实践出来的,其中几点深有感触,以笔记下,时刻提醒自己:

一、紧扣课题

课堂开始,我以课题入手,通过几副优美的瀑布图片让学生对瀑布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接着我有出示中国地图,并标红江西省的位置,再放大江西省地图出示庐山位置,这样就好像一条游览线路出现在脑中,由大到小,庐山的具体方位学生已知一二,再解决“望”,我才用组词的方法,学生很快明白,是看的意思。

接着联系作者,从学生口中说出对李白的了解,这样一来把李白和庐山有联系在一起。

二、自主识字,感知诗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三、意境渲染,情感升华

通过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之后设计的两个教学环节将本堂课达到高潮,学生现场书画庐山瀑布,并点评展示;诗唱庐山,通过音乐师范引导学生主动创编,小组合作展示成果;接着又引出黄梅戏版本的歌唱,告诉学生黄梅戏最早也起源于李白所生活的朝代——唐;最后这样结束:中国诗词产量大、韵律美,其中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颗明珠,唐有大诗人李白,宋有大词人苏轼,最后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结束了这届愉快的课堂,并播放王菲的《千里共婵娟歌曲》。

下课之后我并没有急匆匆赶往办公室,而是在故意慢慢收拾讲桌整理文件的间隙“偷瞄”学生的举动,发现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古诗的音乐中不可自拔,一些课堂上不敢主动表达展示的孩子在同桌面前大胆高唱,我想一节课古诗课的意境不仅单单体现在课堂上,能把课堂上的气氛延续到课下乃至生活中才真正使传统文化时时有新意,代代传。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8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题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习指导和古诗配画学习;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绝句》伊始,我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根据图来出示古诗,让同学们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以图来辅助理解“千秋雪”、“含”、“万里船”等词,效果良好。这样的教学也能很好地实现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利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总之这一节课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而且各知识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另外,我还利用现实环境帮同学们理解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让同学们将教室的窗户当作一张白纸,然后看窗外的景色。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含”的意思。

总之,这一节课更让我明白,低年段不要过分注重课文字词的理解,而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作引导。这一节课也让我明白了,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9

在这堂课里我设定的目标有两个:

1、诗配乐的形式,增强古诗的感染力,提高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句,能完整朗诵古诗。

我先让幼儿观看了瀑布视频,带给幼儿充分的直观感,感受又高又大,气势宏大,景色非常美丽壮观的瀑布,让幼儿对瀑布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告诉幼儿“古代有位伟大的诗人叫做李白吗?有一次他外出时看到了瀑布,他觉得瀑布非常的美丽,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古典音乐《渔舟唱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个环节中我朗读了两次古诗,这两次的朗读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熟悉古诗名字、诗人、和古诗里的内容。接下去第三个环节:理解古诗内容,师逐句讲解古诗意思。在幼儿能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到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在讲解时我边出示了图谱,让幼儿能够对理解古诗能更深入,也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朗读古诗做准备。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图谱时犯了一个大错误,耽误了不少时间:在此前我已经把图谱粘贴在了黑板的背面,但是在拿的过程中我从右边转过去拿却从左边出来。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1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正确读诗片段一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熟读成诵片段三

师: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生:“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师: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师:谁会背这首古诗?(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师: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生: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反思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情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情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2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习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习,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师: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吗?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阳更好些。现在为止只有“香炉”没有人说对,它不是真的香炉,而是……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习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连起来是千古名句啊。谁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3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4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川”四个生字。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学生讲,老师再帮忙补充。

2、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将“望”和“炉”“庐”字圈画,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3、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将诗歌的节奏划分,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从读中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电子白板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文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习,特别是把“庐”与“炉”、“护”进行区分,通过偏旁部首的释义,进行区分这三个字的不同,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习指导和古诗配画学习;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自然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视频,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已经是心心相印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整节课,激情的语调,动人的态势,悠扬的音乐也让课堂诗味盎然。

一节课下来,师生仿佛都身临其境。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学生学习兴致高,教学效果就会好。

下载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大全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杨桥小学苏志芬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再配乐解说,营造氛围,让学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

    教学《望庐山瀑布》反思

    引领学生鉴赏古诗的魅力 ------------教学《望庐山瀑布》反思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对庐山学生尤为熟悉,为此我设计的导入是“故地重游”,重访庐山,游览西林寺,从而引出苏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