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综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诊治体会1
中医药综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诊治体会
马永胜河南省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4751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10例典型病例,根据临床分型,作相应治疗和跟踪观察。在临床将10例分为移位骨折和无移位骨折:未移位骨折者给予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并用消肿止痛散外敷,内服中草药和中成药。移位骨折者按Delee JC法分为四型,1、2型首先考虑手法复位,复位后用石膏外固定,中草药内服外敷,按骨折愈合规律渐进性功能锻炼。
1、2型手法复位失败,3、4型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并切开复位,术后给以中医药治疗。结果 参照Broberg等评估标准,10例病例分为优、良、可、差四类,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占90%。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中医药综合治疗;诊治体会;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并不少见,我院创伤骨科自2007年1月以来诊治此类患者很多,仅选取典型病例1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访5个月~1年,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37岁,平均年龄2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致伤2例,踢足球伤1例,刀伤1例,车祸伤3例;右侧7例,左侧3例;伴脱位1例;创伤至手术时间0-14天,平均3天。骨折分度按Delee,JC法[1](1984)改良的以往的分型,将移位骨折分为四型:
1型A撕脱骨折,关节内。
B撕脱骨折,关节外。
2型横行或斜型骨折。
3型粉碎性骨折。
4型靠近冠状突水平的骨折,常造成前脱位。
无移位骨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骨折块分离小于2mm.2、肘关节屈曲90度时,移位无增加。
3、可以主动抗重力伸肘。
将10例病历分为以下几型:无移位骨折2例;1型2例,单纯撕脱骨折,无明显移位;2型2例,骨折块移位较大,无其他合并伤;3型2例,粉碎骨折,移位不明显;4型4例,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肘关节脱位1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1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法治疗无移位骨折用上肢超关节夹板固定于功能位3~4周后拆石膏功能锻炼[2]。1型A,B,2型骨折行可行手法复位,方法:术者将患肢肘关节置于130°--140°位,目的是为了使肱三头肌放松,一手用手掌大鱼际抵于鹰嘴尖部,用力向远端推按,同时逐渐伸肘关节,使尺骨远端向近端移动,从而使骨折复位。复位后伸肘130°位石膏托固定,定期x线片检查,根据骨痂多少来确定石膏固定时间和锻炼的程度,一般三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在骨折前两周用本院的经验方栀黄止痛散外敷以消肿止痛,内服续筋接骨方,三周后,伴随着功能锻炼,用舒筋活血洗方外洗用以活血通络,续筋接骨。本组5例复位成功4例。
1.2.2手术治疗 1、2型手法复位失败及3、4型骨折者手术治疗,本组5例,有开放伤口或皮肤损伤等合并伤者应视情况取肘前外侧、内侧或后侧切口;无合并伤者应取肘后正中切口,自鹰嘴顶点上方3.0cm沿尺骨鹰嘴内侧至尺骨嵴,长约5.0cm—6.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必要时将尺神经游离并保护,逐渐伸肘关节放松肱三头肌,将近端固定,用远骨端靠近骨折近段,骨折端常可复位,游离骨块应尽可能保留,避免因骨块损失过度造成骨质缺损。解剖复位后先用布巾钳、钳夹等固定器械固定,然后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螺丝钉、交叉克氏针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等方法固定骨折,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积极预防感染,定期换药,手术切口愈合后拆线,根据患肢功能活动情况,可给予续筋接骨方内服,舒筋活血洗方煎液外洗,避免肘关节强直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Broberg等评估标准[3]:肘关节伸屈活动:优: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或比健侧差5°以内;良:活动比健侧差20°以内;可:肘关节屈伸活动保留45°;差:关节强直或僵直。前臂旋转功能:优,正常;良,首先不明显;可,保留50%;差,受限明显。疼痛:优,无疼痛;良,无疼痛;可,微痛;差,疼痛。
2.2疗效结果随访5个月~1年,平均8个月,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
3讨论
3.1受伤机制尺骨鹰嘴是尺骨半月关节面近端的骨突,为肱三头肌的附着点,是肘关节中肱尺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可阻止尺骨向前脱位,防止肘关节过度屈曲,对维持肘关节的曲伸功能及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当高处坠落或摔倒时,肘关节过屈,肘部直接着地,暴力沿尺骨鹰嘴经肱骨下端向上传导,尺骨鹰嘴着地直接受力,体重沿肱骨向下,鹰嘴部被撞击而致骨折,成人可造成肘关节前脱位,青少年可伴有尺骨冠突、桡骨小头及肱骨髁部骨折,此外应急情况下肱三头肌急骤收缩亦可造成鹰嘴撕脱骨折。
3.2诊治体会尺骨鹰嘴无移位骨折一般实行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即可用内服续筋接骨方,外敷栀黄止痛散。有移位尺骨鹰嘴骨折,肘后区肿胀、压痛明显,X线摄片检查需和肱骨髁上骨折相鉴别。有合并损伤时,应注意有无尺骨冠状突骨折,本组2例发生漏诊,主要是对尺骨鹰嘴骨折认识不足所造成。应注意患肢远端功能及血运情况,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4]。由于该骨折属
关节内损伤,要求解剖复位、可靠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AO技术[5]对周关节内的骨折有三大要求: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活动。三者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相依赖。只有解剖复位,才有可靠的内固定。毛宾尧等[6]认为精确的骨折复位合牢固的固定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病的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对恢复关节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在解剖复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痛苦,使骨折处尽快愈合。临床上用骨折内外固定等方法结合中草药内服外敷,其效果会更佳,外用药用我院的栀黄止痛散(组成:姜黄 羌活 干姜 栀子 乳香 没药等等分研末蜂蜜调糊)早期外敷,内服续筋接骨方(血竭4.8克雄黄12克 红花12克 儿茶0.72克 朱砂3.6克 乳香3.6克 当归30克 没药4.2克 麝香15克 朱砂6克 冰片6克研末口服,日两次,每次2-3克),后期用舒筋活血洗方(伸筋草9克 海桐皮9克 秦艽9克 独活9克 当归9克 钩藤9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川红花6克水煎)温洗患处,用以消肿止痛,养血和营,续筋接骨,起到既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提高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期,减少并发症的效果。笔者体会:
1、1型A类骨折肿胀移位不明显;3,4型在手术时取后内侧切口显露较好,可灵活采用克氏针,螺丝钉及张力带(克氏针加钢丝)方法固定,对骨折块既有加压作用,二次手术又易取出,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中草药在治疗骨折中可用内服、外敷、外洗等多种形式。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拆线后一周,切口愈合良好者,可用中草药外敷,所用方剂均为我院经验方,具有早期消肿止痛、中期养血和营、后期续筋接骨的功效[4],能起到西药不能起到的疗效。
3、尺骨鹰嘴骨折近段受肱三头肌收缩牵拉而向近侧移位,破坏了伸肘装置的连续性
[7],因此在复位、固定时应该考虑这一点。
4、功能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欠佳,主要与关节部位骨折的严重程度、复位良好程度、内固定的牢固程度、骨折疏松情况、术后能否早期功能锻炼有关。手术入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8]。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准确及时,结合临床及x线片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
【参考文献】
[1] 唐志宁.儿童肘部骨折脱位.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3] 胥少汀 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446.[2] Broberg MA.Morrey BF,Results of treatment of fracture dislocateions of the el-bow[J].Clin orthopp,1987,2(16):109.[4] 刘柏龄 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5]王沛 AO技术及相关问题.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0):6-9.[6]毛宾尧,胡清潭 肘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8.[7] 马树枝,许建中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11
(28):1046.[8]杜英勋,徐杰,刘志英,等,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问骨折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8(12):1266.简历:马永胜,1973年6月,汉族,籍贯 开封,中医骨伤学专业,主治医师/中级,学士学位,河南中医学院骨伤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显微外科,电话
***,地址 河南省开封县府东街邮编 475100河南省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第二篇: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体会
【摘要】
从肺脾气虚、肺肾阴虚、气滞血瘀3型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并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中医药 辨证论治
腺样体是鼻咽部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的后部及顶部。2~10岁是腺样体增殖旺盛期,10岁后逐渐开始萎缩,至成年则大部分消失。儿童期因多次感染而肥大者,称腺样体肥大或增殖体肥大。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呼吸道,导致脑供氧不足,则需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些患儿家长出于对手术的顾虑,要求保守治疗。现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小儿系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本病的发生多与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和痰瘀阻滞有关。
小儿肺卫不固,易感风寒风热之邪。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内犯于肺,郁久化热,热郁不散,上蒸咽喉,或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经蕴热,清肃失降,挟热循经蒸灼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脾常不足,脾虚运化失司,津液化为痰浊,阻于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小儿阳常有余,肾常虚,加之感邪后易化热化火,虚火上灼,痰瘀互结,阻于咽喉,而成本病。
2辨证论治
根据肺开窍于鼻、鼻为肺窍、咽为肺之门户的中医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拟补气固卫、健脾祛湿、益阴降火、宣肺通窍、活血散结为治疗原则。根据导师俞景茂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以下3型较为常见。
2.1肺脾气虚
症见鼻塞,涕色白,咯痰白黏,腺样体触之较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胀纳呆,易感冒,夜间打鼾,舌淡胖,有齿痕,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黄芪6 g、党参6 g、太子参9 g、炒白术6 g、防风4.5 g、半夏6 g、陈皮6 g、柴胡6 g、升麻6 g、浙贝母9 g、僵蚕3 g、山海螺12 g、茯苓3 g、甘草3 g。腹胀纳呆、不思饮食者加山楂、砂仁、鸡内金、谷芽、麦芽;鼻塞重、涕色白者加细辛、白芷、辛夷花。
2.2肺肾阴虚
症见鼻塞,涕黄白,夜间打鼾,喉咙部干燥不适,腺样体肥大久而不消,扁桃体肿大,兼见头痛,健忘,夜卧不安,夜寐鼾声持续不断,多汗,磨牙,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滋阴补肺、补肾填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9 g、怀山药12 g、石斛6 g、茯苓9 g、牡丹皮6 g、玄参6 g、麦冬6 g、桔梗4.5 g、百合9 g、炒酸枣仁9 g、川贝母9 g、地骨皮6 g、山海螺12 g。鼻塞重者加白芷、细辛、辛夷花;健忘者加益智仁、女贞子、枸杞子;头痛者加川芎、杭菊花。
2.3气滞血瘀
症见鼻塞明显,腺样体肿大,质硬难消,日久不愈,夜间打鼾,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甚则呈窒息状,或伴耳中闷胀,听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减:赤芍9 g、生地黄9 g、川芎6 g、丹参6 g、柴胡6 g、桔梗6 g、枳壳4.5 g、皂角刺3 g、山海螺12 g、僵蚕3 g、甘草3 g。咯痰量多者加浙贝母、玄参、天花粉;有中耳积液者加泽泻、茯苓;涕黄者加黄芩、连翘。
3验案举例
沈某,女,7岁。鼻塞,涕多清稀,睡眠时有鼾声,咳嗽,咯痰色白,肢体倦怠,纳少,腹胀,大便溏泻。查体: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耳鼻咽喉科检查示腺样体肿大,色淡,触之柔软,分泌物色白量多。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诊断:腺样体肥大(肺脾气虚型)。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党参、石斛、陈皮、半夏、升麻、桔梗、柴胡、辛夷花各6 g,黄芪、炒白术、茯苓各9 g,白芷、细辛各3 g,山海螺12 g,炙甘草3 g。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7 d后复诊:鼻塞减轻,涕少,睡时仍有鼾声。遂在原方基础上去白芷、细辛、辛夷花,加僵蚕6 g、川贝母3 g、夏枯草6 g、生山楂9 g,以助化痰散结。7剂后再诊:诸症较前明显好转,呼噜声渐消。继服2周后,渐趋康复。
4临证体会
六七岁时腺样体发育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部分**残留[1]。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出生3 d即可发病[2],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患儿头颅侧位X线片显示患儿头颈成角增大,硬腭变长,前中切牙间角变小,上、下颌角成角增大,审美线失衡[3],可见腺样体肥大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诸多不利影响。
中医学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所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另外,因脏腑的经络所属、表里关系、功能配合等因素,还与脾胃、肾等关系密切。鼻咽同司呼吸,由肺维系,共御外邪。儿童为稚阳之体,脏气未充,易为外邪侵袭,若失治或治疗不当,邪留鼻咽交界之处,痰气结聚,腺样体增殖,咽喉不开,堵塞鼻窍而为病。幼儿期卫外不固,体质不坚,为抵御外邪入侵,腺样体自然增大,以防病抗病,此为生理性肥大。但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经常受到附近器官及组织的炎症影响和急性传染病的感染,腺样体又出现病理性肥大。肥大后阻塞呼吸及鼻腔引流,鼻腔空气交换不利,副鼻窦发育不良出现颌面及口腔的发育障碍,形成“腺样体面容”。清阳不升,呼吸不利,故精神不振,智力减退,记忆力差。由于阻塞咽鼓管,故有导音性听力下降。咽淋巴环受感染传给环外,故颌下淋巴结、颈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平时肺部扩张不全,久而出现“漏斗胸”。鼻分泌物长期刺激,故前鼻孔及上唇发红浸渍。因西医学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扁桃体和腺样体对儿童特别是3~5岁的小儿咽部和整个上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极少数患儿手术后还可能出现寰枢关节脱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颈椎稳定性丧失,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4]。此外,不少家长和患儿对手术有恐惧感,并且手术多采用刮出术和非摘除术,存在手术后腺样体还有可能继续肥大的隐患。故而运用中药内服治疗,也不失为治疗本病的另一蹊径。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
[2]梁运惠.新生儿腺样体肥大22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190.[3]陶礼华.腺样体与儿童颌面发育[J].中国现代杂志,1998,8(10):46.[4]曾志伟,柳斌.腺样体刮除与Crisel’s综合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2):81.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
帮朋友找到的,希望对你们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