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城市卫生管理见闻—兼谈对“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香港城市卫生管理见闻 ——兼谈对“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贵州省遵义县委宣传部 陈湘苏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整脏治乱”工作,针对我省城乡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脏乱差突出问题,结合对香港公共卫生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见闻,谈如下思考建议。
一、香港城市建设和卫生管理的特点
香港是国际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旅游型城市。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多个岛屿,有“购物天堂”之称,素有“东方明珠”的美誉。香港面积1092平方公里(仅为遵义县的四分之一),人口681万(相当于全遵义市人口)。香港没有淡水资源,也不进行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和粮食、蔬菜全部依赖大陆供应。
香港大部分为山地,最繁华城区的许多地方是靠填海而成。每年世界各地到香港的游客达2300万人次,其人口密度是世界之最。香港现有30层以上建筑9000多幢,50多万辆汽车,平均每11人就拥有一辆。香港这么多的建筑物、车辆、人流交织在一起,给人最初的印象是“狭窄、人多、拥挤”。当置身于这座城市,看到的是香港特区政府“科学规划、舍得投入、人性化管理、执法严厉、高效有序”,不得不赞叹香港成功的管理和城市的清洁美丽。
特点之一,城市清洁。香港自身人口极为稠密,作为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要求特别严格。到过香港的人都对这里的干净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周下来,鞋面几乎一尘不染。公路、街巷、景区、商场、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无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违禁吸烟现象;穿梭的车辆、高耸的大楼窗明几净,十分清洁。城边的海水十分清澈,看不到漂浮物。空气中没有汽车尾气污染异味。香港商场、摩天高楼里的公共厕所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这些公厕有专人清扫管理,还配备有洗手液、卫生卷纸、干手机、挂钩等设施,方便舒适。
特点之二,交通快速。香港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地铁、有轨电车、出租车、小巴、轮渡等交通工具。交通非常发达,没有交通死角,有建筑、有人居的地方都有车道,形成了一个快速交通网络。香港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公交系统,地面上的公交大巴优先快捷,可以到达所有的街巷;地下七条地铁四通八达,市区每步行十分钟就有一个地铁站,地铁的运营时间一直持续到晚上一点,售、检票都是自动化机器,本地人用“八达通”智能卡月年票,车站还出售方便游客的50元日票,地铁、巴士可通用。
特点之三,道路便捷。香港的路不宽,车很多,不堵车。香港在城市建设中,基本上每50米—100米就规划有一条街道,公路的主次干道标明了车道性质,顺逆道路均加以隔离;大部分立交、高架路面和街道狭小,只能容下一辆车,实行单向行驶,杜绝了车辆超车、乱停乱行、抢道占道,道路通行效率高,城区车辆时速在60公里以上;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都用栅栏分开,避免了行人乱穿;香港的每一条道路都有交通标志,交叉路段,都设有红绿灯,标有斑马线;高楼底部有四至十多层的停车场,不存在停车难;出租车和旅游大巴车在城区许多路段可以即停即走,方便客人上下。
特点之四,人行空中。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为了方便人们行走和过马路,在街上修建了大量建筑风格迥异,富丽堂皇的人行天桥和空中走廊,天桥跨度很大,桥接着桥,过道宽畅,有顶蓬能避雨遮阳,有很好的照明设施,大多数有上下自动扶梯和方便残疾人的升降电梯,天桥与车站、商场、街道相连,与摩天高楼贯通,成为一道实用、亮丽的街景。
特点之五,和谐文明。香港的文明在于注重建设,香港既有繁华的中心闹市,也有陈旧拥挤的老街,在繁华的城区规划了许多的公园、绿地和标准运动场所。香港推行的是社会福利制,教育、医疗免费,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完备,治安状况良好,平房和高楼都没有防盗窗,见不到流浪乞讨人员和争吵、打架等现象,很少看到警察值勤,人们都自觉遵守法律和维护公共秩序。香港路旁的垃圾箱很多,几米至二三十米就有一组,便于市民分类投放垃圾;公共场所还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过街道口的红绿灯有提醒盲人的警示铃声;有台阶的地方,大都设计有扶手,方便老人和残疾人;公园、路边有为行人、顾客提供休息的石凳、塑椅;在游客集中休息、候车的露天地方,也安装有大功率电风扇;严格进行噪音污染管制,听不到商场放音响和车辆的喇叭声,更没有内地官员、警察、特殊部门车辆在非公务情况下警笛惊扰路人的情况,整个城市既繁华又“安静”。
特点之六,十分注重节约和生态保护。香港的许多地方都有“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字样,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城乡严禁焚烧植物。香港的房屋依山势而建,向高层发展,绝大多数居民的房屋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尽量缩小面积,减少资源上的浪费。香港重视绿化,见不到开垦耕种和裸露的山体,陡峭的山壁上有塑钢网覆盖,或绿化或喷固定材料,保护树木、绿地、花草。香港投入20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中心,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用管道送到几十公里外的海底。香港没有淡水资源,更不可能用海水来冲洗街道、车辆,看不到给马路洒水,车辆和公共设施的清洗几乎都是干洗,还要消毒和上光。
二、政府采取的措施
治乱惩恶用重典,为了培养全民良好的卫生习惯,香港政府在常规教育引导的同时,采取了一种“法律+惩罚”非常管理措施,通过市民的共同维护,才造就了今天国际一流的清洁卫生效果。
第一,不惜代价加大投入。为了保持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美好形象,香港对环境卫生管理在人、财、物的投入上实行重点倾斜,主要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的部门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共有1.1万人,年工作经费达42亿港元,配有大型的垃圾收集车、洗街车、机动扫街车、收粪车及清渠机,负责市区街道清扫、垃圾处理、疏通阴沟、清洁人行天桥和高速公路;港府在全港城区的重要地点,安装了电视监控摄像头,全天24小时进行
监控;民政事务总署成立了卫生纠察队,招募2400名卫生警察身穿便衣巡逻在公共场所,负责现场卫生管理。
第二,重视公民的健康教育。香港禁止在地铁、电梯、室内等公共场合吸烟,到处张贴有罚款的提醒标示。环境卫生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每年还要举办多种多样的清洁主题活动,如净滩、清洁郊野公园、清洁屋宇、清洁公厕、管好宠物、街市停业大扫除等,对市民的素质教育、环境卫生宣传方式灵活多样,深入人心。
第三,用严厉的法律规范市民行为。在香港,对涉及环境卫生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严”字当头。如:随地吐痰一次可以处1500至5000元港币罚金(港币与人民币值相当),情节严重的罚款可数万港元,法庭还可以判罚在两年内第二次再犯的违例人(香港称为“垃圾虫”)做义务社会服务工作,甚至监禁6个月。对闯红灯、吸烟、乱抛垃圾、非法张贴、犬只粪便污染街道有类似的处罚,不允许在公交工具上卖东西、吃东西甚至喝水。对公众街市、固定摊贩、流动小贩、食肆、茶楼、餐馆实行牌照管理和卫生标准分级扣分制,卫生不达标的将受到收牌处理,不合格者随时取消经营资格;对住户实行“清洁扣分制”,所有搂房、小区的垃圾堆积、水龙头损坏、空调滴水、私人住宅渗水等,食环署发现或接到举报后,马上发出“妨扰事故通知”,要求限时改善,否则会被处罚。
第四,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香港的环境整治不是以罚款为目的,但为了标本兼治,特区政府特授予下属的食环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渔农自然护理署、房屋署、环境保护署、海事处、警务处等7个部门罚款等执法权力。一旦有人违法,行政执法人员会立即出现在当事人面前,先登记个人证件、车辆牌照,然后罚款,违例当事人出现争执或异议,警察接到通知后15分钟内就要到达,对违例人员进行拘捕,或发出传票,送法院判决。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加强管理等工作上存在的差距,香港的经验值得认真借鉴与实践。经过比较,可以欣喜地发现,通过前一个时期的“整脏治乱”努力,我们在城市保洁、治理脏乱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巩固文明卫生创建的成果,树立对外开放的美好形象,扎扎实实建设公园生态省,推进旅游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特提出如下建议。
1、要加大投入,提高创建质量。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解决城镇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市场、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公共场所绿化等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做到统筹规划,质量达标,杜绝随意乱挖,真正实现“整治环境,万家满意”。
2、加强市民教育。深入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广泛开展“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整脏治乱”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好道德,争做好公民,激发全体市民自觉改变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提高公共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减少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
3、加强源头管理,规范市民行为。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创卫”进单位、社区、学校活动,每周确定一天为“清洁日”,进行半日大扫除,对各单位要进行清洁卫生评比,“不清洁”单位要挂黄牌,限期整改,连续三次“不清洁”,予以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考核评奖资格;加强楼群院落、工地、公交、市场及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可以划定区域对流动商贩实行“照牌+卫生”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引导经营,减少失控、无序和对立。市政设施维修要不影响交通和行人,严格隔离封闭,严禁在人行道和道路上野蛮施工。
4、提高水平,文明执法。为树立我省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推广“清洁扣分制”,发动广大群众“查脏找乱”,对不讲卫生、影响市容的行为进行扣分。在各地中心城区创建“严管街”、“文明示范街”,对不文明行为实行规劝教育和罚款,罚做义务社会服务工作,对妨碍公务滋事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尊重环卫工人,珍惜劳动成果。我省各地的环卫工人起早摸黑、不辞辛劳,为维护城市清洁卫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辛苦劳累程度远远超过了香港。建议在每年“五一” 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前,对优秀环卫工人进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从中评选10名一线劳动者去北京登~,或到卫生国际一流的香港参观。
通过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省城乡公共环境卫生和交通、市场秩序会有一个根本的改善,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会进一步提升,完全可以实现“整脏治乱”和创建公园旅游大省的目标,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委宣传部)
第二篇:对开展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开展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省委、省政府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全省城镇、乡村、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的脏乱问题,这一号召,得到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地区认真结合实际,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任务。**市自去年6月初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以来,各级各
部门把“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树立**试验区中心城市良好形象的重大举措,目前专项行动开局良好,发展健康,推进有力,效果明显。但是,也应该看到,“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的工作,要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提出的整治任务,展示建设新成就,改善环境新面貌,提高管理新水平,培育文明新市民,树立**新形象,必须紧密结合**市实际,探索研究脏乱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创新“整脏治乱”的办法措施等,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一、脏乱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公共厕所脏、车站码头脏、饮食摊点脏、集贸市场脏、街巷院落脏等“五脏”和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等“五乱”由来已久。“脏”和“乱”互为因果,有“脏”必“乱”,逢“乱”必“脏”。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建设规划不超前。城镇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超前性,主次街道狭窄破旧,农贸市场拥挤不堪,楼庭院落杂乱无章,是**市城镇建设规划的最大难题。部分新建小区只顾眼前利益,见缝插针,铁板一块,没有规划修建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花园、绿地、公厕、垃圾中转站;部分私人开发的小区没有下水道、排污沟等设施;部分集镇忽视规划的重要性,先建设后补规划手续,为脏、乱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另外,由于规划执法不严,造成摊棚乱搭、楼顶乱建等违章建筑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影响管理质量。
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由于目前**市发展正处于困难阶段,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支撑,在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入跟不上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城区农贸市场、广场、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严重不足,主次街道尤其是背街小巷道路破旧,垃圾桶、果皮箱、公共张贴栏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卫生保洁和管理人员数量不够;城乡结合部部分道路没有完全硬化;集镇集贸市场功能错位,垃圾收集设施匮乏等,导致一些不文明市民有理由责问:“不在街上乱吐乱扔,我吐在哪里?扔在哪里?”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由于城市管理的权限和管理资源的配置分散在城管、规划、工商、公安、房产等十多个职能部门,导致执法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集贸市场按管理权限归口工商局管理,但对占道经营的延伸市场,属工商管理还是城管管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又如流动摊点的整治,工商、城管、卫生、公安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都负有一定管理责任,但面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最终谁也不愿管,有时造成城管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同时,部分地市直单位对执行“属地管理”原则的观念淡薄,部分担负着城市管理的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大城管”意识,部分镇乡办事处尚没有真正把“整脏治乱”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职责任务来抓,由于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力,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没有很好形成,导致暴力抗管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阻碍了“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有序开展。
四是市民行为不文明。一切脏乱现象的产生,主观上都应属于人的因素。广大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创造者,也是脏乱行为的制造者。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市民文明意识淡漠,卫生习惯不好,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自律性较差,导致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一时难以根治。制造脏乱者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不感觉脏,出入在凌乱的环境中不感觉乱,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管理带来严重压力。
二、当前“整脏治乱”工作中亟需理顺的四个关系
**市“整脏治乱”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上述各种因素,导致实际工作中还明显存在敷衍塞责、“反弹”、“回潮”等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不理顺建设与规划、服务与管理、综合执法与各司其职、治标与治本等各方面的关系,“整脏治乱”工作就难以迈上正常化轨道,实现长效管理、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就将永远是一句空话。
一是建设与规划的关系。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就是城市建设的“预”,是一个城市科学合理布局、发展协调健康、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一个经常对城区道路“开膛破肚”的城市,一个乱搭乱建比比皆是的城市,一个连公厕也找不到地方修建的城市,不能不说规划是落伍的,是失败的。
要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首先要高起点规划,结合**市是**试验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城市的地位,抓住城市提质扩容契机,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放开规划市场,实行阳光规划,修订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配套制定相关详细规划和实施细则;其次要强化规划管理,严格实行规划审批责任制,对违反原则的、不科学的规划实行
责任追究,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再次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日常执法巡查制度和违法建筑有奖举报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筑,做到规划监督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把各类因违规行为造成“脏、乱”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整脏治乱”的有力推进,不仅要依靠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城市管理,还要强化执法部门和管理者的服务意识。要切实解决部分执法部门、管理人员高高在上的思想,改进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将管理有机融入服务之中,在服务中规范,在服务中管理。强化和实行错时制、网络化、档案化管理。如,针对部分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要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地段划定车辆临时停放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对行人乱穿乱跨的问题,要合理增设交通协管员,合理设置斑马线,方便市民通行;对二轮摩托车非法营运的问题,可采取“一堵二疏”的办法,逐步解决。同时,对个别屡教不改者、暴力抗管者实行严处重罚,积极争取大多数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特别地,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通过改善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顽症”问题,尤为必要。
三是综合执法与各司其职的关系。自市城市管理局成立以来,**市有了专门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城市“卫生与秩序”管理逐步迈上正轨,城市脏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由于城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不同,加之统一协调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在管理中有时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和“井水不犯河水”的现象。市民乱吐乱扔、乱排乱倒等属于城管部门职责范围的事情,交警及交通协管员视而不见;小摊小贩用喇叭沿街叫卖、乱鸣号等属于公安交警部门职责范围的事情,城管队员及环卫保洁人员听而不闻。尤其是对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管理,城管部门管非法营运,交警部门管证照齐全,交警看到二轮摩托车非法营运,因不属于自己的“职责”不便“插手”,城管队员发现无证驾车也因管理权限而抬手放行。种种事例不胜枚举。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尽可能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各种管理资源整合利用,切实解决好多头管理、重复执法、职责不清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督促各负有城市管理职能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认真对照目标责任,严格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职能和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作用。
四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在“整脏治乱”工作中,严格管理是“治标”,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是“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治标”就要彻底根除“卫生检查靠突击”的思想,采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制度手段,建立健全“整脏治乱”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管理空位、缺位、推诿等问题,自上而下层层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彻底消除城乡脏乱现象。“治本”一方面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入,着力改善城市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把解决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作为解决城市脏乱的根本性问题来抓。要采取严处重罚与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变群众不文明的陋习。要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群众从“要我讲文明”向“我要讲文明”转变,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提高素质,在处罚中受到教育,从解决根本问题上着力推进“整脏治乱”工作。
三、切实抓好“四个一”,确保“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要制定出台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的基础。要在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贵州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纲要(2006-2010)》和《**地区2006-2008“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规划》,结合实际深入调研,通过集体研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出台《**市“整脏治乱”专项行动2007-2008规划》,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真正抓出实效、抓出成绩。笔者认为这个规划的定位应该是:在城市建设中,努力把**建设成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交融和谐、地方气息和都市气息浓郁的生态经济文化型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管理中,通过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真正实现地区提出来的“一年重点治理、初见成效;两年规范管理、巩固提高;三年健全机制,大见成效”的整治目标,努力打造“净、畅、宁、和”的人居环境,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城市。
二要建立完善一套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收到实效的前提。“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要真正克服死角死面、克服落后单位、克服容易反弹的环节,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必须在建立完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举报公示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属地管理制度等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责任主体明晰的长效机制。对背街小巷、社区院落和城郊结合部,要由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划定责任区域和落实责任人;对街道、市场以及对出租车及公交车运营的管理,要由城管、工商、交警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认真划定责任范围和落实责任人。对个人承担的责任范围整治不力的,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认真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把“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经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提高;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重点保证垃圾处理、公共厕所、集贸市场、停车场、污水处理、排污沟清理、标志标线、红绿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确保测评体系要求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达标。
三要锤炼锻造一支战斗力强的执法队伍。战斗力强的执法队伍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切实改变部分执法人员不敢执法或执法不力的思想,坚决杜绝不依法办事、野蛮执法的行为;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备公务员资格的国家工作人员中物色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纪律严的城市管理者,把素质低、形象差的工作人员剔出城市管理队伍,保证城市管理队伍高起点、正规化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管理人员的教育,从执法能力、政治素质、风纪仪表、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树立城市管理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教育广大城管队员树立敢于动真碰硬的工作作风,对违法违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和不徇私舞弊;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坚决避免令行禁不止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完善一支队伍、两级执法、三级责任、四级网络的系统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一体化,做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四要教育广大市民养成一个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是真正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让群众满意的保障。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专栏、墙报、标语、标牌、公益广告等形式,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市民对“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文明区域示范工程、市民学校、“九创一评”等系列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市民的素质。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的具体规定,按照“事先告知、教育劝导、严管重罚”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坚持“以德整治”与“依法整治”相结合,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达到“处罚一个点,教育一大片”的目的,通过严处重罚与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使广大市民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习惯,真正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出成果、见成效,成为推动**市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伟大工程。
《对开展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开展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第三篇:对进一步开展整脏治乱的思考
对进一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摆所镇副镇长郑春艳)
200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全省城镇、乡村、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的脏乱问题,党的十七大以来,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的工作,特别是在乡镇,虽然专项行动开局良好,并得到逐步推进,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但要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治理,才能真正的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整治范围及内容
镇政府所在地服务区;过境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
整治“五脏”“五乱”现象:公共厕所脏、车站码头脏、饮食摊点脏、集贸市场脏、街巷院落脏;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
二、全面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区街道和背街小巷道路破碎,公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中转站、垃圾桶、果皮箱数量少,客观上给“整脏治乱”工作带来了难题。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卫生保洁和管理人员数量不够,导致整脏治乱工
作治村不治本,还存在为应付检查而搞突击的情况;三是部分干部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居民文明意识淡漠,卫生习惯不好,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自律性较差,五脏五乱累禁不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四是注重整“脏”,轻视治“乱”,镇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制止和拆除乱搭乱建的力度还不足,导致了一些楼群院落污水无处可消、垃圾无处可倒、管理无法到位的现实。
三、当前“整脏治乱”工作中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建立完善一套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收到实效的前提。“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要真正克服死角死面、克服落后单位、克服容易反弹的环节,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必须在建立完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举报公示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属地管理制度等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责任主体明晰的长效机制,变突击式管理为长效管理,变一般化管理为一流化管理,不断提高“整脏治乱”工作管理水平。对背街小巷和城郊结合部,要由各村、组负责划定责任区域和落实责任人;对街道、市场以及公共汽车停靠点的管理,要由城管、工商、派出所等部门负责,认真划定责任范围和落实责任人。对个人承担的责任范围整治不力的,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认真建立投
入保障机制,把“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经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提高,加大整脏治乱人力的投入,切实做到有人保洁、有钱保洁、有制度保洁。
二是要制定出台一个科学合理的集镇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的基础。要在严格执行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将整脏治乱基础设施纳入规划。特别是在即将启动的市场建设这块,要把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排污沟等设施纳入规划。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日常执法巡查制度和违法建筑有奖举报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筑,做到规划监督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把各类因违规行为造成“脏、乱”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锤炼锻造一支战斗力强的执法队伍。战斗力强的执法队伍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切实改变执法人员不敢执法或执法不力的思想,坚决杜绝不依法办事、野蛮执法的行为;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备公务员资格的国家工作人员中物色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纪律严的管理者,把素质低、形象差的工作人员剔出管理队伍,保证管理队伍高起点、正规化建设;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从执法能力、政治素质、风纪仪表、组织
纪律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树立管理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广大城管队员要树立敢于动真碰硬的工作作风,对违法违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和不徇私舞弊;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坚决避免令行禁不止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必须要求政府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才能成为可能。
四要教育广大群众养成一个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整脏治乱”工作中,严格管理是“治标”,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是“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是真正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让群众满意的保障。采取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群众对“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开展“改陋习、树新风”等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市民的素质。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出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的具体规定,按照“事先告知、教育劝导、严管重罚”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坚持“以德整治”与“依法整治”相结合,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达到“处罚一个点,教育一大片”的目的,通过严处重罚与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使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习惯,真正做到全民总动员,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出成果、见成效。
第四篇:关于对醒狮镇当前整治乱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醒狮镇当前“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
(醒狮镇一村一大 刘远江)
醒狮镇自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整脏治乱”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树立醒狮良好形象的重大举措来抓。醒狮镇紧紧围绕“一年重点治理,两年规范管理,三年取得实效,四、五年巩固提高”的目标,以整治“五脏”、“五乱”为重点,扎扎实实地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排乱放等影响镇容镇貌的突出问题并取得成效,镇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但是,也应看到,在实际整治工作中仍然没有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要使醒狮镇整脏治乱工作务必取得实效,必须紧密结合醒狮镇实际,探索研究脏乱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创新“整脏治乱”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一、脏乱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镇区规划缺乏科学性和超前性。醒狮镇因缺乏高水平、高起点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其城镇建设呈现出短期性、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小城镇建设的迫切要求。镇中心街道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给人的感觉就是单调、凌乱、陈旧和拥挤。中心街道道路破旧,常年失修。镇区没有规划修建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花园、绿地、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箱等基础设施。由于忽视规划的重要性,其必然为脏、乱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整脏治乱”成果难以巩固。醒狮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已经跟不上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改造,必将形成脏乱现象,城镇文明形象的提升就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撑。镇区街道两旁排污沟基本堵塞,排水不畅,造成路面破损严重,污水横流。镇区无停车场、无公厕、无垃圾中转站、无垃圾箱、无公共张贴栏等环卫设施。因环卫设施不配套,街道两旁店铺所有的生活垃圾、污水等都是随手往路上一扔一泼了事,街道上常常是垃圾遍地“散花”的杂乱现象。于是一些不文明的群众有理由责问:“街上一个垃圾箱都没有,我不扔在地上,我扔在哪里?”。
三是缺乏科学管理手段,长效机制未真正形成。虽然醒狮镇整脏治乱办组建了督查组,加强对“整脏治乱”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但在检查的时候主要立足点仅仅只是找问题,打打分数提意见,对发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诸如基础设施的配套等问题又无有效办法进行解决,导致整脏治乱工作整了又治、治了又整,反反复复。在职能管理方面,镇政府、环卫、公安、工商、城管、社区之间各自的职能还没有真正划分,导致执法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管理范围上,往往都是以镇整脏治乱办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其他职能部门因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力,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没有很好形成,不同程度阻碍了“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有序开展。
四、流于形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醒狮镇整脏治乱办与各个体经营户都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试图改变街区居民只扫屋内不管门前的“通病”,形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但“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由于经常处于无人监管、无人过问的状态,“三包”轰轰烈烈问世,最后却是悄无声息流产,流于形式的“三包”责任制,没有真正减少街区的脏乱差现象。
五是镇政府财力投入有限,机构运转困难。经费投入到位,是开展“整脏治乱”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但因镇政府财力有限,每年投入到整脏治乱的工作经费就两万多元。经费的不足,以至于许多应该开展的工作无法开展,该配备的环保设施无法配备,致使问题越积越多,整治的难度越来越大。
六是不良习惯难以改善。由于镇区街道两旁一直未配备垃圾收集箱,街道两旁的居民养成了将所有的生活垃圾、污水等随手往路上一扔一泼就了事的坏习惯。部门居民文明意识淡漠,卫生习惯不好,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自律性较差,导致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一时难以根治。
二、对策和建议
开展“整脏治乱”工作,是促进醒狮镇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建议供醒狮镇政府参考:
一是编制科学的规划。规划是一个城镇科学合理布局、发展协调健康、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一个连最基本的垃圾箱、公厕也没有的乡镇,不能不说规划是落伍的,是失败的。因此,醒狮镇要抓住当前城镇提质扩容的契机,编制科学的、合理的、超前的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为方针,严格控制零星建设。同时要把镇区居民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娱乐、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都应在综合开发中统一考虑。另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规划管理,严格实行规划审批责任制,对违反原则的、不科学的规划实行责任追究,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同时,要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筑,做到规划监督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把各类因违规行为造成“脏、乱”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体系。
环卫设施是镇区居民生活垃圾收运处臵体系的硬件支撑,也是镇区环境卫生的基础工作。只有环卫设施跟上了,“整脏治乱”工作才能迈上正常化轨道,实现长效管理。因此,要对镇区中心街道破旧不堪的道路进行硬化,同时疏通道路两旁堵塞的下水道。要加大对垃圾池、果皮箱、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基础环卫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主次街道两旁要合理配臵一定数量的果皮箱,方便行人和个体经营户使用。针对部分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要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地段划定车辆临时停放点,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只有相关配套设施跟上了,那种污水横流、车过尘飞、车辆“横霸”道路,垃圾遍地“散花”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建立完善一套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收到实效的前提。首先,必须制定出台一个科学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的基础。要在严格执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实际深入调研,要认真总结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努力把那些实践证实行之有效的做法,逐步提炼、概括,制定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真正抓出实效、抓出成绩。
其次,必须在建立完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举报公示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责任主体明晰的长效机制。要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相关责任主体,认真划定责任范围和落实责任人。对个人承担的责任范围整治不力的,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再次,要认真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把“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经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提高;最后,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重点保证垃圾处理、公共厕所、集贸市场、停车场、污水处理、排污沟清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从而确保确保整脏治乱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四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培育整治亮点。以镇区主街为主线实施精细化管理,明确各方职责,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门前三包”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门前三包”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健全整脏治乱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管理空位、缺位、推诿等问题,制定出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的具体规定,按照“事先告知、教育劝导、严管重罚”的原则,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达到“处罚一个点,教育一大片”的目的,通过严处重罚与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使镇区居民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习惯,真正使“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出成果、见成效,有亮点。
五是建立以财政投资为保障,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投入体系。县级财政每年要将乡镇“整脏治乱”必要经费纳入预算,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结合乡镇实际投入必要的经费保障运转。同时醒狮镇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引进商家利用闲臵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向社会有偿开放,回收资金用于管理。以此缓解街道停车压力,交通有序通畅。同时,加快中心街道和农贸市场的扩建力度,为醒狮镇发展和整治工作拓展空间。
六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机制。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不适应城镇发展的***惯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整脏治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机制:一是机关教育职工,做好表率;二是干部教育家属,做好配合;三是学校教育学生,做好基础;四是社区教育居民,抓好重点。五是企业教育职工,做好延伸;六是村居教育村民,做好引导。加强考核,经常性督促检查。同时,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加大曝光力度,以达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从舆论上推动整治工作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