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英楠感受《田忌赛马》
参演《田忌赛马》有感
六二班王英楠 《田忌赛马》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它主要叙述了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教大将军田忌骞马,胜了齐威王的事。我们六年级借着这个典故,创作了《田忌赛马》的校园剧。我有幸被老师选上,因为声音沉稳,听着有威严。所以,我在戏中饰演齐威王。在这个剧中的主要角色为三个:比赛中不动脑筋的田忌、足智多谋的孙膑和骄傲自满的齐威王。王子俊、张英祺和我分别饰演这三个角色。在排练中我们背完稿就开始揣摩人物心理,经过很长时间的打磨,我们才把角色演得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我在排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特点有的值得学习,可有的却是我们不应该带有的!首先:比赛不动脑筋的田忌连输三场。他不甘心失败,这点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不思考,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考虑下一步对策,只是垂头丧气。这样,时间一长只会使人消沉。第二:骄傲自满的齐威王初战胜利时他便“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对田忌进行讽刺。当田忌要求再赛一次,他便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一个“轻蔑”把他骄傲自满、麻痹轻敌写得活灵活现。在揣摩心理的时候我就体会到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性格。虽然他是个明君,不过骄傲自满我们绝不可以学。最后:足智多谋的孙膑。正当田忌初战失利时,孙膑把他招呼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一个“拍”,表现了对朋友的亲切、真诚。“从刚才的情
况看”,表明他的智慧来自对实际的调查研究。接着孙膑满怀信心地鼓励田忌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说明他在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早已筹划好取胜的策略。可见孙膑足智多谋。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善于观察、对朋友的真诚、思想全面、长久。这些都是我在排练中体会到的,我认为应该把他们三个人的优点,全部学习下来,比如:永不言败、善于观察、计划长远、做事沉稳、对朋友要真诚······这个剧主要告诉大家在敌强我弱,可两者之间差距不大时要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用智谋,去硬拼,必然会失败。生活中的打球、接力赛等事上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取胜。这部剧给我带来的太多太多,他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有了解了历史,我真的很希望以后还可以参演这种历史古装剧。
2014/4/13
第二篇:王英楠家长感受
观《田忌赛马》感受
六二班王英楠家长:王振永 “爸爸、妈妈,我被老师选上参演课本剧《田忌赛马》了”。这是儿子在头春节的那个月一天放学到家后的第一句话。难以掩饰他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你还是先把学习弄好吧”。我忍不住浇了一盆冷水。“不会影响学习的”。儿子小声的嘟囔。英楠妈妈这时赶紧过来打圆场“饭好了,先吃饭”。
“你看他那兴奋劲,就让他参演吧”!“参演,当然参演!我那是敲打敲打他,别把学习落下”。饭后我和英楠妈妈小声的嘀咕。第二天一早我与孩子约法三章
1、不能耽误学习,保证每天放学后的学习时间。
2、既然参演就要演好。
3、每天按时作息。此后的两个月无论是在家里的饭桌上,还是走在上学路上,甚至是电梯里都能听到我俩或一家三口对剧中人物角色的讨论声。
“儿子,今天去演出结果如何?快跟我讲讲。”我已经着了迷,这就是课本剧的魅力。“听张老师说效果还不错”。妈妈说道。“嗯,我认为还是可以的。”儿子笑了。参演结束了,感觉他更热爱学习了,对历史更加感兴趣了。尤其是昨天我看了他的参演感受,感觉孩子真的有了变化,凡事爱动脑筋了变得沉稳,有责任心了,我想对孩子说一声:“孩子,你长大了。”同时也对学校老师们说一声:“感谢您们又给了孩子一次锤炼自己的机会,谢谢!”
第三篇:王英先进事迹简介
王英先进事迹简介
王英教授从教以来,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人、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认真教学,勤恳工作,受到了领导、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寓学生品格培养于教学之中
王英教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将学生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课堂和实验教学还是野外指导实习,他都能在认真备课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忘将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和高尚人格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如他在每门课的开场白中提醒要珍惜“同窗”缘分,互助互爱;他《地球科学概论》和《基础地质学》讲稿的第一页就是“探索地球奥秘,感悟人生真谛”,在讲到地球的宇宙背景时提醒学生要有“宇宙胸怀”,要无私和忍让;在讲到矿物时提醒学生要有“石英品质”做人光明磊落,坚贞不屈;在讲到河流的地质作用时提醒学生要有“流水毅力和情怀”,做事要坚忍不拔,待人要和风细雨;在讲到天体时提醒学生要有“流星精神”,人生虽然短暂,但总要将光和热留给世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爱教育、爱专业是王英教授坚定不移的工作理念。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浓厚的专业情趣、认真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我系全体师生所称赞。他备课认真,广泛查阅资料,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在讲课中,注重与学生互动,经常询问学生是否听懂和存在什么疑问,对讲课方式、方法有什么要求,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在批改作业中,不但指出作业内容中的错误,并对学生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组织提出建议。在认真教学的同时,他非常注重教学法研究活动,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并将教学研究成果用于教学之中。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曾自制岩层产状等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在专业教学中经常联系物理、化学、社会学等现象,深入浅出地教育学生将所学原理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为了普及地学知识,在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下,他主动承担起我校地质博物馆的建设任务,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冒着酷暑,起早贪黑地坚守施工现场。由于过渡劳累,他晕倒在标本布置现场,但仅休息一天之后,便拖着病体继续投入工作,使在场师生深受感动。
3.以人为本,以爱育人
王英教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原则,努力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如课间、路遇、野外实习行进和休息中等)与同学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和谈心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联系学生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困难;对违纪违规学生,他不是横加批评和指责,而是帮其分析原因,进行和风细雨式说服教育,如针对课堂睡觉的学生,他先问明原因,说明生物钟调节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然后要求学生站起来,并说明“站不是惩罚,而是保持课堂清醒的一种方式,以后谁要是困了,就主动站起来,清醒后再坐下”,在王英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有犯困学生主动站起来的现象;对有困难的学生,他经常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当他了解到我系地97级来自大力农村的一名学生毕业时,因家庭困难,去单位报道路费不够,他立即无偿送给这位学生400元,解决了这名学生的燃眉之急。再如,在地(石油方向)00级学生毕业就业过程中,他积极主动利用各种关系,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帮助学生就业,深得学生和家长感激;我系地99级有两位同学思想偏激,他就经常看望这两个同学并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心理障碍,并主动承担起这两位同学的毕业实习指导任务,使他们得以顺利毕业;学生毕业后,王英教授仍不忘教育和帮助学生,许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事,经常会给他打电话,他都尽可能地予以帮助。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王英教授政治过硬,作风严谨,为人光明磊落,为教以身作则,处事开诚布公,待人宽宏友善,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于业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起到表率作用,他以身示教,以德育人,用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优雅的举止、端庄的仪表、高尚的情调、宽阔的胸怀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公正求实的治学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如他在学生面前从来都穿戴整齐,语言严谨,精神饱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都首先做到,上课从不迟到早退,组织学生活动身先士卒;在野外实习中,他始终走在学生前面,遇到危险难走的路段,他都自己先行探路,并保护学生顺利通过。他的行为和表现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和信任,也激励着学生学习的积极。
第四篇:事故案例-王英学
事 故 案 例
案例一
1980年3月,某桥梁工区,在汉江特大桥上进行作业时,因违反操作规程,在桥上俯身桥栏下,爬在钢筋上往上提拔重物,致使钢筋焊缝脱落,身体失去重力坠桥身亡。
分析:该同志在作业中违反了(安规第3.3.4条)在地面2米以上高空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规定,同时也没有对作业环境和现场进行观察。造成了坠桥身亡事故。
从中吸取教训:在2米以上高空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之规定,作业中严格遵守“人身安全十不准”
案例二
1980年9月28日,某桥梁工区,在堵河大桥预应力梁渝端补梁作业搭脚手架,由于事先没有仔细检查杉木杆(立杆有效部分小头直径:木杆不得小于70mm,竹杆不得小于80mm;横杆有效直径部分不得小于:木杆不得小于80mm,主要横杆不得小于90mm)、脚手板的性能状况(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补梁作业时,左侧杉木横杆杆折断,致使三人坠下桥去,跌落在桥下农田里,构成三人轻伤。
分析:使用脚手架必须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脚手架应搭设牢固,脚手板外伸悬臂,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整修,不得浮起活动。该工区在使用脚手架时,没有专人负责检查脚手架,违反了脚手架的荷载每平方不得超过2700N的规定。
从中吸取的教训:使用脚手架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脚手架的性能,不得违反了脚手架的荷载每平方不得超过2700N的规定(安规第3.3.6条)
案例三
1984年6月19日,某桥梁工区,在许家沟一号中桥进行补梁业中,在搭设脚手架输送钢管时,由于一职工不注意,两人动作协调不一致,造成抬送的钢管滑落,将另一职工的左脚背打伤,经诊断为软组织挫伤。
分析:作业中两人没有配合好,违反了(安规第3.4.1条),动作不一致;造成软组织挫伤。
从中吸取:搬运及装卸重物时,应尽量使用机械作业;人力作业时,要统一指挥,动作一致。
案例四
1989年2月18日,某桥梁工区在隧道进行修补边墙裂缝作业时,一职工作业中未戴护目镜,在凿除旧圬工时,被绷出的钢钎铁击中左眼,造成左眼轻伤。(作业时未戴护目镜)。
分析:作业 中违反了(安规第3.3.15条)圬工凿除时,应配戴防护眼镜的规定。工班长作业时,没有进行安全检查,同时没有做到自控、互控、他控。
从中吸取教训:圬工凿除时,应遵守配戴防护眼镜的规定。工班长在作业中应进行安全检查,同时做到互控、他控、自控。
案例五
1990年3月9日17时,某桥工区巡守工在襄渝线K40东湾大桥上巡视时,发现桥上接触网铁塔上一根安全钢管倾斜,想去用手扶正,因钢管倒在接触网上导电,造成触电将其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35%,构成重伤。
分析:违反了(安规第3.3.22条),发现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其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时,人员不准与之接触;在接触网检修人员未到达前,应距断线接地处10m以外设置防护,禁止人员进入。在其发现接触网铁塔上一根安全钢管倾斜时,没有考虑到钢管是导电物体,在钢管倒在接触网上时用手去扶正,造成烧伤。从中吸取教训:严格遵守安规第3.3.22条,当发现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其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时,人员不准与之接触;在接触网检修人员未到达前,应距断线接地处10m以外设置防护,禁止人员进入。
案例六
1993年元月26日12时04分,文畈线路工区巡道工,在巡至武当山隧道K47+270米处时,因来车下道不及时,未进入避车洞内避车,被1623次直货列车机后第十四位车辆上散落的铁线挂伤头部,伤口长达80mm,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该同志违反了《工务安全规则》第3.2.1条、第3.2.3条和《段安全规定》在桥上、隧道内作业,来车时必须进入避车台或避车洞内避车的规定,同时避车时未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物、坠落物或绳索伤人的规定,被车辆上散落的铁线挂伤头部,构成伤亡的事故。
从中吸取教训:严格遵守《工务安全规则》第3.2.1条、第3.2.3条和《段安全规定》在桥上、隧道内作业,来车时必须进入避车台或避车洞内避车的规定,同时避车时未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物、坠落物或绳索伤人的规定。
案件七
1993 年7月17日将军河桥隧工区,在奥家湾大桥(k166 + 089m)进行支座除锈作业中,一职工在1#墩台作业时,由于 1#墩台吊栏步行板滑落,致使其从高空坠落,构成重伤事故。
原因分析:该同志在作业中违反了(安规第3.3.4条)在地面2米以上高空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之规定,同时也没有对作业环境和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查。造成了坠桥重伤。
从中吸取教训:在2米以上高空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之规定,作业中严格遵守“人身安全十不准”
案件八 1982年9月24日某线路工区副工长在K155+683米处带班保养线路,依靠车站进站信号机臆测行车,当列车驶来时,副工长为抢取起道机被列车撞死(同时造成一民工死亡,一民工重伤)。构成车辆伤害死亡事故。
原因分析:线路工区副工长在带班中,现场未设防护员,车站未设驻站联络员,而是副工长一人担任现场防护,并依赖车站进站信号机进行防护,臆测行车,当来车时机具、人员下道不及时,副工长为防止列车撞起道机,在抢起道机时被列车撞死。
从中吸取教训:凡影响行车安全的施工及发生线路故障地点,均有应设置防护;在区间或站内线路、道岔作业时,车站行车室设驻站联络员,施工地点设现场防护员。同时防护应设专人防护,一人不能同时多项工作。
案例九
1985年3月10日15时30分,某线路工区在下班途中,不听劝阻扒乘962次货列,在焦枝线K491+300处跳车时被脚踏撞碎头部死亡。
原因分析:该职工严重违反了《工务安全规则》第3.2.4条,严禁作业人员跳车、钻车、扒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当事进行劝阻时,俨然扒车代步,最后造成车辆伤害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
从中吸取教训:严禁作业人员跳车、钻车、扒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休息时不准坐在钢轨、轨枕头及道床边坡上。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小于5m,并注意车辆动态和邻线上开来的列车。
题 库
1、在()以上的高处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
带或安全绳,不准穿带钉或容易溜滑的鞋。A、1m B、2m C、3m 答:B
2、制作()的材料必须坚韧耐用。A、脚手架 B、脚手板 C、检查梯 答:A
3、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两端必须固定在横杆上; A、30mm B、40mm C、50mm 答:C
4、脚手架的荷载每平方米不得超过()N,脚手杆间距不应大于
()m。
A、2500N,1m B、2700N,1.5m C、3000N,2m 答:B
5、脚手架搭设完毕,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后方能使用。A、同意 B、检查 C、全面检查验收 答:C
6、搬运及装卸重物时,应尽量使用机械作业;人力作业时,要(),动
作一致。
A、呼唤应答 B、相互配合 C、统一指挥
答:C
7、圬工凿除时,应按规定配戴防护()。A、口罩 B、眼镜 C、工作服 答:B
8、发现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其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时,人员
()与之接触;
A、可以 B、不准 C、根据情况、答:B
9、发现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其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时,在接 触网检修人员未到达前,应距断线接地处10m以外设置防护,禁止人
员进入。
A、10m B、15 C、5 答:A
10、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时,必须按规定办理接触网停电手
续,得到许可停电施工命令,并有接触网工区派人安设临时接地线后
方能施工。
A、2m B、4m C、6m 答:A
11、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2~4m的建筑物上施工时,接触网(),但
必须由接触网工或经专门训练的人员现场监护。A、必须停电 B、禁止停电 C、可不停电 答:C
12、在电气化区段作业人员和工具与接触网必须操持()以上的距离。A、1m B、2m C、3m 答:B
13、人员()时,应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物、坠
落物或绳索伤人。
A、下道避车 B、休息 C、行走 答:A
14、线路作业和巡检人员,必须熟悉管内的线 桥设备情况、列车运行速
度、密度和各种信号显示方法,并注意(),及时下道避车。A、防护 B、瞭望 C、观察 答:B
15、在120km/h<Vmax ≤160km/h线路上作业时,作业人员下道避车应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
A、2m B、2.5m C、3m 答:B
16、在60km/h<Vmax ≤120km/h线路上作业来车时,作业人员下道避 车时不小于();
A、500m B、800m C、1400m 答:B
17、在桥上、隧道内作业,来车时()避车台(洞)内避车。A、必须进入 B、可以不进入 C、禁止进入 答:A
18、凡影响行车安全的施工及发生线路故障地点,均有应设置防护。A、防护 B、封锁防护 C、慢行防护 答:A
19、驻站联络员要随时与现场()保持联系,如联系中断,现场防护
员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作业,必要时将线路恢复到准许放行列
车的状态。
A、负责人 B、慢行防护 员 C、防护员 答:C 20、严禁作业人员跳车、钻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A、扒车 B、翻越车辆 C、溜车 答:A
第五篇:王英:读后感2011,3
读冷冉:“情知教学”有感
王英
在学习了冷冉“谈情知教学后”,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那就是首先要用情知教学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也就是在要求学生改变之前,老师要先改变。备课和上课要同样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他们之间的差异,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关注学生对现实的认识,生活的体验和精神的感悟,教学设计时要更多考虑的是用什么活动方式让学生大面积的参与,如何更多给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机会,如何让他们之间互相管理,如何提出挑战性,激励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只有课堂变了,学生才能活了。由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的学习模式,向主动多元开放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模式转变。尤其是实施愉快教育,但愉快教育的核心或主渠道是愉快教学。而一谈到愉快教学,很容易被误解为,只要情感,不要认识(知)。其实,在我们看来、愉快教学是既要情感,又要认识,情知交融、相互推进,可以说,愉快教学就是情知交融教学。
一、情知交融教学的发展脉络
情知交融教学的提出,是与人们对情知关系认识的发展分不开的。归纳起来,这一认识的发展可以有如下四个层次或四种关系:
(一)情知脱节
古今中外的课堂教学、较普遍地存在着情知脱节现象。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于强调“知”而忽略“情”,可谓重知轻情;一种是过于强调“情”而忽略“知”,可谓重情轻知,比较而言,重知轻情现象长期统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而重情轻知现象则尚未模式化。
(二)情知并进
情知并进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知应情,以情应知。美国学者布卢姆可以说是情知并进的倡导者,他提出的目标分类既涉及认知领域,也涉及情感领域。关于认知目标,他将其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主要类别;关于情感目标,则把它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等五个主要类别。布卢姆虽然也觉察到了两类目标的关系,但就其主要倾向说,在教学中情与知是分途并进的。
(三)情知互动
情知互动是情知结合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可概括为,以知启情,以情促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连市教育局局长、著名教育家冷冉提出的知情教学,就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把情知关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什么是情知教学?冷老认为,就是把认知因素和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的教学。这种“统一”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前者是主张认知目标与情性目标的统一;后者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与情性心理活动和谐和共进。
(四)情知交融
情知交融是在肯定情知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情感中有认知因素,认识中有情感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难以分割。情知交融也是情知结合的另一种形式,但它较之情知互动进一步的深化。
二、情知交融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知交融教学是以认识与情感相互制约的规律为依据的,这一规律显然由两条子规律组成:
(一)认识与感情相互促进的规律
这条子规律又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只有对某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可能对它产生一定的情感。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情感的对象性,就说明情感的产生有赖于认识。另一方面,情感是认识的动力。即是说,情感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之后,它又会反转来推动与加深人们的认识。一个对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人,他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刻认识的。正如列宁所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①
(二)认识与情感相互促退的规律
这条子规律也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不正确的或肤浅的认识会引起不正确的或浅薄的情感。另一方面,不良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对认识的消极影响也在认识活动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研究与事实表明,恐惧情绪会使人产生错觉,降低观察效果;一个人在心绪不宁、长期抑郁、经常愁苦的情况下,其记忆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学生处于某种压力之下,其思维会变得机械呆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变换解题方式,难以提出多种假设,还会限制、歪曲或混淆对问题的审察。必须指出,按照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所倡导的心理学二分法,人们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认识与意向;我们所说的情知教学的”情”是与“意向”相当的,它包括情绪、情感与意志等,甚至兴趣、动机、需要等也可以纳入其中。关于认识与意向的关系,潘菽曾作了透辟的分析。他写道:“一般地概括地说,意向总是认识指引之下的意向,而认识总是意向主导之下的认识。没有一定的认识活动指引的意向活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不在一定的意向活动的主导之下的认识活动也是绝对没有的„„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关系也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②这段话同样可以说明认识与情感的关系。概而言之就是,认识指导情感,情感主导认识。很明显,情知交融教学就是以此种理论为依据的。
三、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思想
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的主体动力、教学的心理关系、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素质为宗旨,以全面发展为根本
培养素质与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合而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前面早已指出,这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愉快教育的核心或主渠道的情知交融教学,必须为这一根本目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情知交融既是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它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没有情知交融教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的主体动力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情知交融教学中,应当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乃是有效地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具体地说,情知交融教学的落实是学生主体的情知交融。学生主体始终是情知交融的承担者,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知交融便落不到实处,情知交融教学也会流于形式。当然,学生的情知交融不会是自发的,还须有教师之情知交融的引导。只有师生双方均处于情知交融状态,且一为主导,一为主体,紧密配合,相互推进,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情知交融教学。
(三)在教学的心理关系上,以知启情,以情促知情与知的关系,实质上就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知”对教学起直接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操作系统,即是说,在教学中,学生总是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认识(亦即智力)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情”对教学起间接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动力-调节系统。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亦即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只能支持“知”有效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这样看来,所谓以知启情,以情促知,实质上就是执行-操作系统与动力-调节系统的结合。这种“结合”亦即情知交融要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四)在教学评价上,提高认知,发展情感
前面说过,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体系的分析,可以将教学目标归属于认知与情感两大类。长时期来,我们只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甚至把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合言之即所谓“双基”)看做是教学的惟一目标,因而在教学评价上也只看“双基”的掌握程度。至于情感方面,根本就没有把它作为一类教学目标来看待,当然更谈不到从各个方面来评价教学的得失了。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很重视情感的教学价值,但未能从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角度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情知交融教学不仅要肯定认知与情感这两大教学目标的意义,并据此来评价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要在情知的“交融”上做文章。交融即和谐。在评价时,我们不要让认知与情感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要看情与知是否和谐协调、是否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检查出情知交融教学的效果。
四、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原则
不同类型的教学应有自己的教学原则,情知交融教学也不例外。其基本原则有五,即在全面发展中教与学,在情知交融中教与学,在师生互动中教与学,在生生合作中教与学,在情境融洽中教与学。兹依次分述如下:
(一)在全面发展中教与学
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原则的制订依据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据此倡导素质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目标导向。从这点出发,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情知交融中教与学
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教学中必须重视认知情感两者的并进、互动与交融,克服情知脱节亦即重知轻情或重情轻知的现象;原则的制订依据是认识与情感相互制约的规律。据此,倡导情知教学,是教学系统的心理导向。从这点出发,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知应情,以情应知,情知并进;以知启情、以情促知,情知互动;知中有情,情中有知,情知交融。
(三)在师生互动中教与学
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原则的制订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主体与主导的辩证统一。据此,倡导合作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主体导向。从这点出发,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师生的全面交往、师生的和谐交往、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学相长。
(四)在生生合作中教与学
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还要留有时空,让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形成课堂信息传递的“立体结构”;原则的制订依据是,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据此,倡导成功教学。从这点出发,在教学中要注重做到:生生的全面交往,生生的和谐交往,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成功。
(五)在情境融洽中教与学
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教学不仅要重视情知交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同时也要注意建立融洽的教学情境,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原则的制订依据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建立和谐协调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气氛,乃是搞好一切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据此,倡导情境教学。从这点出发,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做到:创设愉快欢乐的教学情境,创设情知交融的教学情境,建立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
五、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结构框架与活动程序的统一。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情知并进、情知互动、情知交融等三个环节的循环往复、逐步深化。现略作分析如下:
(一)情知并进
这是情知交融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之初,使学生进入情知的定向准备。长时期来,一般只重视认知准备,不仅传统教学如此,现代教学也难以脱离这个窠臼,如认知派的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便是一种典型。这个环节要求在注重认知准备的同时,还要重视情感准备,双线并进,殊途同归,为情知交融教学创设良好的情知背景。在这个环节中,应着重抓这么几点:(1)激活认知。如复习有关旧知识,唤醒学生的认知结构。(2)调动情意。如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心向与积极性。(3)情知并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以知应情,以情应知。
(二)情知互动
这是情知交融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在情知定向准备的基础上,情知要进一步深入接触,发生互功关系,即以知启情,以情促知,为情知交融教学创设必要条件。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做到:(1)以知启情。前面已说,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或指导。因此,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激发起来。(2)以情促知前面也说过,情感是认知的动力或主导者。因此,在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条件下,学生一定能有效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情知互动。即不要单方面以知启情,也不要单方面以情促知,而必须时时注意情知双向的推动。
(三)情知交融
这是情知交融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在情知深入接触,亦即以知启情、以情促知、情知互动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知中有情、情中有知、情知交融,以达到教学活动中情知关系的最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做到几件事是:(1)知中有情。情知不断深入接触、相互促动,以知中便渐渐地融入情感因素,亦即出现了所谓的认知情感化。③(2)情中有知。也由于不断地情知互动,情感中亦渐渐地蕴含有认知因素,亦即所谓的情感认知化。臆(3)情知交融。情与知在不断交融中,会迸发出新的火花,使教学产生质的飞跃。在情知交融教学三个环节经历头一轮依次推进的活动之后,又会进入三个环节依次推进的另一轮操作历程。但这时并进、互动与交融中的认识与情感,已是衍生了新知,萌发了新情,而不再停留在已有认识和情感亦即旧知旧情的水平。情知并进→情知互功→情知交融,再情知并进→情知互动→情知交融,如此循环往复,逐步深化,使情知交融教学日臻完美。其效果也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