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考试第一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谁最先提出的?()
A.李大钊B.毛泽东C.周恩来 D.蔡和森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5、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六届六中全会B.党的七大C.党的八大D. 遵义会议
6、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形成了()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D.列宁主义
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
8、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9、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
A .1999年B. 2000年C. 2001年D.2002年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党的先进性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党的先进性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党的先进性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 党的十五大D. 党的十六大
16、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 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6年
1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全面发展B.以人为本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1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科学D.可持续
19、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在()之后。
A.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C.党的七大D.六届六中全会
20、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在()之后。
A.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C.党的七大D.六届六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
上曾经反对过的两种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D.冒险主义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6、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
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B.必须以实用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7、“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B、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C、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D、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E、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8、“三个代表”中的每项内容,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的()
A、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
B、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
C、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E、“三个代表”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
9、“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这些新思
想、新观点的主要方面是()A、改革发展稳定 B、内政外交国防
C、人文社会科学 D、治党治军治国 E、国家与科技创新
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发展B.以人为本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三、辨析题
1、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
2、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所以“毛邓”就是“矛盾”。
四、简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
1、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
景和实践基础?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
意义?
六、材料题
【第1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
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2: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
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引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
2、材料
3、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
1、材料
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它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有什么关系?
【第2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课本知识和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第2题】参考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A D B B /B C D D D/ B A D C D /B B A A 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D3、BC4、ACD5、ABC6、ACD7、ABCDE8、ABCDE9、ABD10、ACD
三、辨析题
1、此观点错误。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思想,既然是个人的思想,就有正确和不正确的,甚至是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是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正确的经验和原则才能纳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范畴。所以毛泽东的思想不等于毛泽东思想。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是它们产生的时间和阶段不同。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并不矛盾。
四、简答
1、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第三,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五、论述
1、答: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答: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
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六、材料题
【第1题】参考答案
(1)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第一,它说明了为什么发展即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第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即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第三,它说明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发展。
(2)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共产党把始终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毛概考试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他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还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对这个问题,毛泽东曾经用英、法、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所以邓小平结合中国的情况指出 :“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又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第三篇:毛概考试必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花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6、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意义。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土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0.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我国已经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如何做到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1.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五中全会精神。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10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0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0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10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及其主内容?(10分)
2、如何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0分)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0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03、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10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10
l、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10分)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0分)
第四篇:毛概考试
辨析、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围绕一个问题,体现了一个精髓,4个方面)
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3、四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2、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地主阶级这个封建制度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达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8、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
1、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有要求和必然条件
2、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要。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9、具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的内容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0、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简述科教兴国的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势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性科技人才
12、“新三步走”战略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互关系: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
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4、对外开放提出的背景依据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引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15、“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的标准
16、市场经济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第二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第四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17、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及其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滋自我完善和发展。
19、基层自治体系基本内容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论述
1、科学发展观提出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背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自己的理解)
2、我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自己的理解)
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自己的理解)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长期性,联系实际 1第一、、含义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
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是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长期性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实际)
3、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自己的理解)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自己的理解)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自己的理解)
4、创新型国家基础措施目标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5、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自己理解)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自己理解)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自己理解)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自己理解)
第五篇:毛概考试
简答题
1.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0页)
答(a)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由于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253页)
4、农村基层民主,城市社区民主政治,职工代表大会。(234页)
5、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240页)
6、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274页)
7、外交工作总布局:我国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333页)
8、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60页)
9、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327页)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
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327页)
答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什么问题?(370页)
答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材料分析
分配制度改革的制约问题?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用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对中国梦的理解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随便写)
如何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
1.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收入又快又好滴发展。
2.了解法律,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明显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4.加强自己的学习,全面改善学业成绩。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自己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6.多选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富裕程度差别的客观经济条件是(ABCDE)(196页)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差别 E.共同富裕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ABCD)(255页)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指(ABC)(229页)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 D.担任政府公职E.参与经济建设
重质的提高。(189页)
选择题 第八章
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制所有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九章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待定)
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等
第十一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党能长期执政的原因是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多项选择
1.富裕程度差别???
2.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多项)
3.农村基层民主,城市社区民主政治,职工代表大会(多项)
4.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多选)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多项)
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多项)7.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在 AB,(CD待定)8.外交工作总体布局?P330
9.毛泽东什么什么:A B重大问题C统一D复兴 反正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