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港媒称张德江破格接见香港纪律部队2013年09月05日11
港媒称张德江破格接见香港纪律部队2013年09月05日11:23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 德 梅 斯】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3日在北京会见香港纪律部队代表团,引起香港舆论的高度关注,有媒体认为,张德江高调赞扬香港纪律部队,反映中央希望借此传递反对“占领中环”等信号,并替港警打气,希望坚实执法力量,以迎接这场硬仗。
赞纪律部队素质高
据香港《成报》等媒体4日报道,香港纪律部队交流团2日启程赴北京和天津进行4天交流活动。交流团由香港特区保安局长黎栋国和5个纪律部队首长率领,团员共约60名。张德江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纪律部队交流团,双方会面约一小时。香港媒体特别关注到张德江对香港纪律部队贡献的特别肯定。张德江表示,实践证明,香港的纪律部队有高度的职业素质和优良作风,希望香港纪律部队再接再厉,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定维护香港法治和繁荣稳定,继续加强两地执法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香港,“纪律部队”是一个自港英时期继承下来的名词,并非指具体一支部队,而是包括警务处、入境处、海关、惩教署、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中身穿制服的人员,以及廉政公署人员。他们的招募、训练、工作都与军队有些类似,所以被称为“部队”。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称,纪律部队中的“纪律”二字是指,与普通公务员相比,这些人员纪律更加严格,操守要求更高。“比如,警务人员出现欠债或破产危险,上司就可能把他调离与市民有频繁接触的岗位,以防范贪腐行为。”
港警近年执法难度大
近年来,在香港的游行集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冲击警方、挑战警权的现象,警务人员的执法难度加大。对于张德江的高调称赞,香港纪律部队表示深受鼓舞。警察员佐级协会主席陈祖光表示,警队近几年执法较难,张德江的讲话对警队是一种鼓励。入境事务主任协会主席倪锡水也认为,张德江这次肯定纪律部队的表现,证明中央关心他们的工作。叶刘淑仪表示,张德江接见黎栋国及五大纪律部队首长是“创举”,她还透露,有前线警员担心明年“占领中环”期间成为两面不讨好的夹心人,估计中央领导人因此为他们“打气”。
香港城市大学学者宋立功称,张德江破格接见黎栋国及纪律部队首长,极其罕见,显示中央非常重视香港政局稳定;若发生“占领中环”运动,负责香港内部治安及秩序管理的保安局及属下纪律部队均有重要角色,会面显示中央坚决要求纪律部队保持高度警惕,也是给“占中”人士一个强硬信号,表明中央并不鼓励“占中”。
北京表明维持香港法治决心
不过,香港反对派对张德江的讲话表示担忧。社民连副主席吴文远称,早前特首梁振英公开挺警,现在中央领导人又高调支持纪律部队,这是要给港人和反对派一个信息,即中央
首肯警方继续严厉执法,打压言论自由。民阵副召集人王浩贤称,梁振英已无法有效管治香港,而中央在警民关系到达冰点时高调支持纪律部队,显示中央支持梁通过警队强硬执法来协助自己管治,情势令人担忧。对于外界的解读,香港保安局长黎栋国回应称,张德江赞扬的不仅是全体纪律部队,而是香港整个公务员团队,不代表纪律部队现在压力甚大,呼吁外界毋须揣测太多。
香港《大公报》4日发表社评称,当前香港社会日益政治化、社会治安不断受到挑战、法治不断受到威胁,特别是反对派竭力煽动“占领中环”,摆出决战架势,在此种情况下,中央领导人的这番表态不仅体现了中央保障香港繁荣安定的坚定决心,也反映出中央政府对香港当前形势的深深忧虑。香港《晴报》4日的社评称,由张德江出面会见,已超越香港纪律部队访京团的接待规格。张德江是在向香港各个不同政治势力,包括境外及境内的政治势力,表明北京维持香港法治的决心。▲
(原标题:香港反对派摆出决战架势 中央表态为港警打气)
第二篇:香港纪律部队
香港纪律部队
日前,香港纪律部队交流团访问北京的新闻,引起关注。纪律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曾任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入境处处长的叶刘淑仪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一解“神秘”。
并非具体部队
众所周知,香港防务由驻港部队负责,所以香港的纪律部队,其实并非内地语境下的部队。叶刘淑仪介绍,纪律部队(disciplined services)是一个自港英时期继承下来的名词,并非指具体部队,而是包括了警务处、入境处、海关、惩教署、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中身穿制服的人员,以及廉政公署人员。他们的招募、训练、工作都与军队有些类似,所以也被称为“部队”。纪律部队的工作与驻港部队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负责维持香港内部安全、社会秩序、救灾扶危及其他执法工作。
准确界定纪律部队,要明确两个不同范畴:首先,服务于上述7个部门的人员,未必属纪律部队。在这些部门,有文员等行政人员,又有心理辅导师等专业人士,他们不穿制服,不属于纪律部队。比如,香港警务处是最大的政府部门,有33100名工作人员,但其中只有28400名左右身穿制服的警务人员,属于纪律部队,此外的4700名文职人员并非纪律部队。
其次,身穿制服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未必是纪律部队人员。比如,类似内地“城管”的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小贩管理队,也身穿制服,但不属于纪律部队。
7支纪律部队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廉政公署,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其他6支队伍可归于一类,对应的政策局都是保安局,负责执行香港政府的保安政策。
工作风险较高
除了着装、部门的差异,纪律部队还有哪些特点?
目前同时担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和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的叶刘淑仪说,她本来不是纪律部队人员,1996年出任入境处处长后,才算加入纪律部队。“头发要剪短,也不能涂指甲油了。”
她介绍,与普通公务员相比,对纪律部队的纪律、操守要求更高。“纪律部队”这一称呼中的“纪律”二字,是指这些人员受到更加严格的纪律管制,有专门成文的纪律规例如《警察(纪律)规例》规管其行为。
“比如,警务人员出现欠债或破产危险,上司就可能把他调离与市民有频繁接触的岗位,以防范贪腐行为。”
纪律部队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从事的工作具有较高危险。比如警务处飞虎队,身负反恐重任。所以警务处、海关和惩教署的纪律部队人员是配枪的。纪律部队人员入职后,一般要经过半年左右的体能训练。因为工作艰苦,纪律部队的退休年龄也早于其他部门人员。
纪律部队的薪酬、待遇与一般公务员也不同,有独立的薪酬体系,一般要高于同样资历的非
纪律部队公务员。
此外,纪律部队人员和家属可享用独立的会所——纪律部队人员体育及康乐会。另一项重要福利是宿舍——香港有2万多间纪律部队宿舍,作为住房福利,以极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已婚纪律部队人员。
普通香港市民对纪律部队人员的评价很高,一般都认为他们敬业、专业、可靠。
回复本帖
第三篇:香港纪律部队
P1 “纪律部队”(disciplined services)是一个自港英时期继承下来的名词,并非指具体部队,而是包括了8大部门中身穿制服的人员,以及廉政公署人员。他们的招募、训练、工作都与军队有些类似,所以也被称为“部队”。
纪律部队的工作与驻港部队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负责维持香港内部安全、社会秩序、救灾扶危及其他执法工作。
准确界定纪律部队,要明确两个不同范畴:
首先,服务于上述几个部门的人员,未必属纪律部队。在这些部门,有文员等行政人员,又有心理辅导师等专业人士,他们不穿制服,不属于纪律部队。比如,香港警务处是最大的政府部门,有3万名工作人员,但其中只有2.8万名左右身穿制服的警务人员,属于纪律部队,此外的文职人员并非纪律部队。其次,身穿制服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未必是纪律部队人员。比如,类似内地“城管”的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小贩管理队,也身穿制服,但不属于纪律部队。
P2
香港纪律部队,按照传统可分为两类,一是廉政公署,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其他8支队伍可归于一类,对应的政策局都是保安局,负责执行香港政府的保安政策。
全部包括:香港警务处、香港入境事务处、香港海关、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香港消防处、香港惩教署、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香港医疗辅助队、香港廉政公署。
P3以上部门均为正规及辅助性的纪律部队。P4保安局(英语:Security Bureau,S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决策局之一,专责维持治安、出入境、海关管制、协助罪犯改过自新、协助滥用药物者戒毒,以及提供可靠的消防及紧急救援服务等。保安局和辖下各支纪律部队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香港继续成为一个安稳太平的城市。现任局长为黎栋国。
P5 成立日期 1844年5月1日,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政府保安局的纪律部队。
P6 主权移交前
初时称为香港警察队。第一家警署名为“中央警署”,在1845年建于荷李活道太平山区差馆上街。英属时期
在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后英女王为嘉奖警队的贡献,在1969年赐予“皇家”二字成为皇家香港警察队;当时英警地位最高,待遇较好,有枪;次要是印警,有枪;最低是华警只有木棍。
主权回归后
由于香港警察拥有超过160年的专业警政经验和良好的规划根基,加上严谨的法治和处理案件的效率,于60年代始被外界赞誉为「亚洲最佳警队」,且是世界公认为最优秀的警队之一。规模及职责
警队编制极为庞大,正规人员有约3万名,辅规人员有约5千名,兼职内勤和文职人员有约5千名,共为约4万人的大队。负责香港本地陆地及海港治安、交通执法以及巡逻与中国大陆接壤的边境禁区。此外,警队亦负责办理社团、舞狮、枪械牌照及集会活动等申请。
P18 消防处前身为香港警务处辖下的消防队,成立于1868年5月9日,初期主要负责本港的灭火工作,在火警发生时,保障市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后于1983年7月改称为消防处。
P22 全称是政府飞行服务队,主要负责的是空中救援、空中搜索等工作。香港主要负责救援工作的部队是消防处,但有的地方不是消防员可以进入的,例如,深山大岭,大海海面等,这时就需要飞行队的飞机协助救援。另外,警务处如果需要利用直升机搜捕罪犯时也需要飞行队的协助,所以,人数虽少,但也是很重要的一支部队。
P29 香港的学生是不用进行军训的,如果想接受类型军训的训练可以参加民安队的少年团,训练也是非常严格的,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纪律性和体格,也可以积累救援力量。
P30 这是一支独立于保安局的纪律部队,廉署只向特首负责,其他政府部门都管不了它,专职是打击贪污,目前有1200人,和其他纪律部队不一样的是,廉署所有人员都不穿制服的,都是以便装上班,廉署职员可以配枪,必要时可以用枪)
(警务处和廉政公署的恩恩怨怨——在所有的政府部门中,警方和廉署可以说是一对大冤家,廉署刚成立的时候首先就把反贪的矛头对准警方,最后惹怒了警察,大批警察抗议,逼得当时的港英政府下达特赦令;21世纪初,一名警方的高级警司涉嫌贪污,廉署派人去警察局高调捉拿那名警司,惹怒了当时的警务处长,两个部门的首长——警务处长和廉政专员最后闹上了立法会,最后特首亲自邀请两位首长聊天,亲自调停,才算是把事情给淡化了;前几年,几名廉署职员涉嫌违法,警察也是比较高调地捉人,但廉署的态度似乎还比较好,承诺协助警方办案,总之,这两个部门有很多的恩恩怨怨。恐怕一时间难以化解,但各司其职,一般只要不违法,两部门都是河水不犯井水的。)
P31 上述四个独立性,使廉署从体制及运行上切断了与可能形成掣肘的各部门的联系,从而令反贪肃贪“一查到底”成为可能。
第四篇:港媒称中国应建两洋战略 加速航母战斗群建设蓝水海军中国国家安全航母战斗群
港媒称中国应建两洋战略 加速航母战斗群建设蓝水海军中
国国家安全航母战斗群
香港中评社1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需构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 尽管中国拥有299.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但至今中国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海洋战略。同时,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
在黄海,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尚处于争议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声称对南海某些区域拥有主权。
而且,海洋争端非传统安全威胁性日益突出,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需要中国尽快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
中国在宏观战略上应将海洋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战略之中,不断提升全民族海洋战略意识,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而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积极、灵活地妥善处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海权问题与海洋权益争端,维护好中国的海洋权益。
因此,中国应尽快构建“两洋”战略(印度洋战略和西太平洋战略),坚决捍卫与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与领土统一,营造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面参与国际海洋制度与海洋秩序的建设。具体而言:
第一、成立国家海洋安全委员会以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妥善地处置与相关国家的海洋纠纷,积极推动海洋资源开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变化,中国海洋权益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许多矛盾日益凸显,围绕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形成新的挑战。我国既要坚决维护好国家的海洋权益,又要注意建设和谐的海洋国际环境。在应对处置岛屿争端过程中,中国应尽早成立国家海洋安全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国政府统一处理协调中国在海洋权益、海洋开发与海洋争议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中国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两个方面的发展保持一定平衡。而陆地边界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中国安全战略中的重心。
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得中国不可能发展全球性的海权,中国的反制不会对美国的全球海洋霸权构成威胁。因此,中国应积极加强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加强彼此的战略关切,积极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规避或减少冲突。
同时,中国应主动加强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战略反制举措。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原则,积极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
最近,日本安倍首相访问了东盟三国(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这是安倍再度出任日本首相后的首次出访,提出了有关亚洲外交基本方针的“安倍主义”,主张使亚洲经济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重生,积极在亚太地区构筑对华包围圈。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的日趋崛起,中国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日趋上升,特别是在东南亚影响力与日俱增,安倍希望在包括东盟、印度及澳大利亚在内的亚太地区构筑双边、多边等多重关系,构筑“对华包围圈”。
而且,安倍还致信北约联手应对中国的“海洋崛起”。
新年伊始,美国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新一个财政的《国防授权法》,第一次将“钓鱼岛防卫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写入了该法案,并明确美国反对第三方通过“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来解决问题。此举表明了美国政府放弃了在钓鱼岛问题上“不选边”的立场,美国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直接支持了日本政府,严重影响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
安倍在接受TBS电视台采访时还表示,钓鱼岛“主权问题”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而且安倍政权正着手制定陆海空一体化的“综合防卫战略”,将中国列为主要牵制对象。
周边海洋挑战势将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中国的战略形势面临着两个南北夹击:南海与东海面临着冲突的可能性和美、日联手与合围的危害性。日本积极对华进行“围堵外交”,主动拉拢韩国、菲律宾、越南、泰国、印度等亚太国家对抗中国。欲借国际社会向中国施压,谋求中国向日作出外交让步。而奥巴马政府主张重视亚太地区,积极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强了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并强化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
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确立处理南海问题的新理念,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国际化。客观认识区外力量向南海地区的渗透,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在中国海域面临建国以来最复杂的态势下,中国构建“两洋”战略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中国只有尽快构建具中国特色的“两洋”战略,继续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推进蓝水海军建设,统筹其他兵种建设。以围绕建设航母战斗群为中心,加速中国首个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引领中国海军编制体制、舰船装备、军事训练以及作战运用研究的发展方向。积极应对海洋挑战,积极作好军事反制措施的准备工作,积极破解海洋困局,才能突破美、日等国的战略遏制,坚决击破安倍构筑的对华包围网,彻底粉碎企图围堵中国的阴谋,在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绝不退让,以确保中国的核心利益及海洋权益不受侵害。
第三、中国 “两洋”战略的内涵:
中国作为太平洋西岸的贸易强国,必须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海洋战略。而 “两洋”则是中国海洋战略的重心。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的“两洋”战略即指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海道是中国的咽喉要道,中国每年近三万亿美元进出口货物的大部分都经过此,太平洋的安全尤其是西太平洋的安全,是中国成为贸易强国极为重要的一个前提。中国必须用全力保证其安全与畅通。
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印度洋战略”则成为中国“两洋”战略的重点。
印度洋是中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和欧洲、非洲重要的交通、贸易、能源通道,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印度洋是中国走向海洋、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通道。中印关系是中国构建印度洋战略的核心,中国应继续深化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将发展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列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优先内容,并积极利用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之间的关系,寻求战略支点,积极按照国际惯例打造海外战略支撑点,适时建立军事基地,打通印度洋的陆上通道。中国在平等、互利与发好协商基础上,在他国建立相对固定的海外补给点、人员休整点以及舰机靠泊与修理点。
未来十年内,中国有望在印度洋地区最终形成以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为核心的北印度洋补给线,以吉布提、也门、阿曼、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为核心的西印度洋补给线,以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为核心的中南印度洋补给线的三线远洋战略支点态势,从而丰富中国“印度洋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国有效承担维护国际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的大国责任和能力。
并尽早启动打通克拉地峡的计划,克拉地峡对中国构建“两洋“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变欧亚贸易路线,而且可以缩短中国对欧洲、非洲的贸易航程,提高运输安全性。进一步发展与缅甸的战略伙伴关系,借助缅甸走向印度洋。
早日建成泛亚铁路,打通大西南陆上通道,直达印度洋。中国积极构建“印度洋战略”,可以打破岛链封锁与马六甲困局,跳出美、日等国的战略包围圈,大幅度增强中国的战略威慑力,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战略处境,加速中国的复兴崛起,并改变世界格局。同时,中国应利用与阿拉伯国家在政治和传统上的基础,建立和长期保持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
第四、中国“两洋”战略的目标:
中国“两洋”战略的目标是采取先易后难策略,明确“两洋”战略方向,有效开拓中国的出海口,实现“两洋”出海的战略构想,全面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使中国走向世界性海洋大国,从而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体而眼:
中国“两洋”战略的近期目标是设法减少海洋问题可能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或损害,不断完善海洋体制机制建设,继续完善海洋领域的政策与法律制度,为收复岛屿与岩礁创造有利条件。强化对海洋岛屿的管辖管理,加强领海基点、岛屿、礁石以及相关重要水域的航标建设,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维护海上航行秩序,主动参与国际海事规则等方面的制定,提高话语权。主动与有关国家建立相关磋商机制与海上安全对话机制。
中国“两洋”战略的中期战略目标是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国家综合性的力量,积极努力解决相关海洋争议问题,实现区域性海洋大国目标。具体目标为,逐步收复和开发他国抢占的岛屿和岩礁,并采取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与共同开发为辅的策略。
中国“两洋”战略的远期战略目标是最终成为世界性海洋大国,全面处置和解决海洋问题,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充分利用全球海洋及其资源。
简而言之,中国的“两洋”战略就是东出太平洋,确保中国现代化成果不受到任何威胁,必须破除所谓第一、第二岛链,有效控制第三岛链的威胁,维护国土安全,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同时,西进印度洋,维护中国的能源与贸易安全。因此,中国的“两洋”战略构成了21世纪中国国家安全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21世纪应该是“中国的两洋世纪”。中国必须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两洋”战略以适应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向亚洲转移的事实以及中国地处亚洲中心的地缘政治地位。
总之,中国在构建“两洋”战略中,必须着眼于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海外利益拓展,确立“两洋”战略取向,研究制定中国可能参与的海洋通道范围及运营方式,保障中国的海洋战略运输通道的安全,真正实现陆海通达的目标。加强强军战略,特别是要不断加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军事演练,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制定中国“两洋”战略的路线图,以太平洋为重点,以印度洋为发展目标,促成区域互动格局,使中国“两洋”战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具有战略性和长远性,从而为实现中国的复兴崛起创造更为有利的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