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刊: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业
报刊: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业务思想探析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同时是具有丰富的办报活动经验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经常“单纯从出版的角度”来谈办报这个问题。本文旨在考察其办报活动及相关论述,在此基础上梳理他们的新闻业务思想。
关键词:文字事业;新闻业务;新闻价值;
1849年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现在我们从自己这方面应该干什么呢?我们应该努力来办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业,我等着你的建议。”马克思将报刊定义为“有收入的文字事业”,是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承认。之后,恩格斯在致信奥古斯特·倍倍尔,与其探讨《新时代》这份刊物时,“单纯从出版的角度”对报刊的经营及管理做了探讨。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其丰富的办报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虽不系统却颇为丰富的新闻业务思想。这些成就的基础在于两位导师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承认及经济效益的追求,这从他们的业务实践和理论论述中都可以得到体现。
根据英国的麦克莱伦记载,马克思早期从事办报活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获取收入,“马克思1842年6月底与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从而被取消了一切来自家庭的经济援助,于是极为渴望能以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来谋生。”③马克思自己从不避讳,为报纸撰稿是为了获得收入,“经常给报纸写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使我厌烦。这占去我许多时间,分散注意力,而到头来一事无成。不管你怎样力求不受限制,总还是被报纸及其读者捆住了手脚,特
④别像我这样需要拿现金的人。”恩格斯准备为一家报纸撰写军事通讯时专门谈到这类新闻稿①的“生产费用”。他说:“我将为我的劳动和开支保证有一个公正的报酬。您自然很了解,要撰写军事活动的文章,必须拥有许多昂贵的地图和书籍,这都应该计算在内,因为这些都包括在生产费用里面。”⑤在建议创办一份学术性质的刊物来代替《新时代》时,恩格斯当时考虑到,“这个刊物的订户范围也会相应缩小,为了能够维持下去,就得提高售价,以弥补因订户减少而造成的后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办《新莱茵报》时,为了筹集资金和经营报纸,成立了“新莱茵报公司”,该公司有一个相当完备的章程,涉及报业经营的几乎所有问题,章程突出了保障报纸周转资金的条款,起草了《召股启事》。⑦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精神劳动也是一种劳动,要付出相当的精力,所以应当得到相应的报偿。恩格斯说:“合理制度下,精神要素当然就会列入生产要素中,并且会在政治经济学的生产费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地位。”⑧1867年《资本论》在德国的汉堡出版,恩格斯跟马克思谈论该书作为商品可以获利的问题。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加着重号写道:“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5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534页。
③ 《卡尔•马克思传》,英•麦克莱伦著,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039页。④ 《卡尔•马克思传》,英•麦克莱伦著,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609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534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郑保卫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02页。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0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607页。①②⑥
在正是该书刊登新广告的最好时机,„„这样,交换价值就会源源而来。”马克思同样也从这个角度谈到过他的著作,称《资本论》是“文字商品”、“我的商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上认可了新闻作为一种商品的经济属性。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报刊定义为“有收入的文字事业”,为了更好地达到政治斗争的目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报刊工作规律,形成了其新闻业务思想。
抓住新闻的本质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新闻”一词,出现频率较高。在他们的信中,“这里有许多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告诉你一件新闻”,随处可见,他们对于新闻的本质即新闻价值有一些深刻的认识。
新闻具有时新性。新闻都是“易碎品”,新闻的本质在于“新”。现代新闻业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经济向全世界开拓的产物,马克思说“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更多地消灭空间。”③②①马克思在主持报刊工作的时候,总是要求自己的报纸在时效性上面独占鳌头,遇到较重大的事件,就出版增刊和号外,报纸点头常常出现“某日晚10时”的字样。他说:“时事性的文章,如果收到后不马上发表,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恩格斯在谈到自己写给《前进报》的文章时提出,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该写得快,而且手头有什么材料就赶快写什么。1881年,马克思在给女儿的信中,介绍了美国一家周刊所披露的一件事。《爱尔兰世界》周刊,其中载有一个爱尔兰主教反对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的声明,他建议女儿将这个新闻刊登在某家法国报纸上。在这里,马克思认为这一事实与通常的情况不一致,所以才成为新闻。如果报道某位主教支持私有制,司空见惯,则不应当认定为新闻。
新闻具有变动性。新闻产生于变动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变动视为新闻的源泉。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和《纽约每日论坛报》的柏林通讯员时,写信给两家报纸,说明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寄稿的原因是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事情发生。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通讯时,有一次对恩格斯说:“现在给报纸写东西非常困难,因为英国本地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经济情况的变化还很不明显。”⑤马克思认为,事实变动的大小可能会影响新闻的构成及重要性,事实变动幅度越大,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成为新闻;而变化不明显的事实,一般只能作为地方新闻,甚至无法作为新闻。
新闻具有真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新闻的真实性从事办报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收录了很多马克思写给许多报刊的信件,要求这些报刊谨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刊登声明纠正已经刊发的不实报道。法国《正义报》的一篇文章说,由于马克思有犹太血统,因而燕妮当初与他结合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克服种族偏见。马克思气愤地说:“这种事是纯粹的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4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1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6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493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015页。①②
臆造„„文艺的‘夸张’„„”他指出了新闻与文艺之间的区别,新闻必须尊重事实,不能有作者的臆想,逻辑推理也要有事实根据。在给《总汇报》编辑的信中,马克思提出,报刊的首要职责,即揭发招摇撞骗的职责。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新闻的时新性和真实性本质具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们认识到,如同法律三大价值之间存在冲突一样,新闻价值特别是时新性与真实性某些时候同样存在冲突。马克思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有时强调真实性为首要价值,有时则强调时新性应被优先考虑,他建议此时通过“有机的报纸运动”来最终达到真实性的要求,即为了追求时效,尽力做到报道当时新闻的最大真实,而最终“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②
明确报刊的定位
1833年《纽约太阳报》在美国创刊,标志着大众报纸的出现,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它们“建立了报刊以新闻信息集聚传播能力,广告则为传播能力进行价值补偿的‘双重服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政党报纸,大众报纸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其独特的“二次销售”的盈利模式,使得其生而具有重视受众的特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从事报刊活动时,大众报的理念和经营模式已经开始在全球传播,并且对他们的办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他们的办报活动中体现了明确报刊定位的新闻业务思想。
让自己经营的报纸赚钱,首先就是要越多地吸引读者,马克思所创办的刊物无论是《莱茵报》、《新莱茵报》还是第一国际的《工人辩护士报》其读者群主要是工人、无产阶级的群众读的,但是仅仅是德国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与恩格斯而言是不够的,在《共产党宣言》的前言中,两位高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其实对于马克思与恩格斯来说,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才是他们瞄准的对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市场,马克思有这样的描述“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于是他们新闻流通的标准是一个以普遍的世界交往为背景的市场。
现代的媒介受众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立足于媒介市场的分析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定位做出决策。因此确定自己的报纸是什么样的受众,就应该写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这一点在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中体现得就非常明显,该报号召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武装起来,推翻德国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德国的统一,建立民主共和国。该报还揭露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和背叛,批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动摇,号召农民参加到反封建的斗争中去。《新莱茵报》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支持和维护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声援波兰、匈牙利等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揭露沙皇俄国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这份由马克思创办的报纸一直都是站在读者的利益上,报道的内容总是与这份报纸的读者息息相关,或者指导他们,或者鼓舞气势,因此这样的报纸在当时的情况下取得成功是绝①
②
③①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3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0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11页。《便士报“传播革命”与“第四权力”的确立》,张健著,《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对不难想象的,恩格斯写道:“没有一家德国报纸——无论在以前或以后——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而这一点首先归功于马克思。”
做好报刊的经营
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认识到了报刊在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政治斗争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更加认识到经营好报刊这个阵地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因此,他们在办报活动中特别注重报刊的经营管理工作,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思想。
办报需要筹备充足资金。作为国际工人协会机关报《共和国》报的理事, 马克思要求报纸的出版人在周转资金上必须有所考虑,他建议至少必须准备有一年的周转资金,因为要在较短的时期内收回成本是完全不可能的。恩格斯发表过类似的意见:“有1万法郎, 你们便能够长期办一份周报, 而这笔钱你们应当弄到。”他们在为筹办《新莱茵报》发布的《召股启事》上写道:“只有编辑部能够以后一期跟着一期间隔时间更短地出版,这个企业才会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而在经济方面也才会有很大的希望。因此,编辑部打算在经济条件一旦允许的时候„„,而只要情况允许回到德国,就立刻再把周报改为日报”。②
办报需要做好发行工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定量的发行数额是报刊在创办后发展自身的物质保障。因此,不管是他们自己主编的报刊,还是他们指导的报刊,马克思、恩格斯都很重视报刊的发行工作,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等报刊上也经常有发行宣传广告。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工人报纸、进步报刊《人民报》时,就很重视它的发行量,写道:“《人民报》
③销路上升,最近一段时间里物质上有了保障。” 同时,对于进步报刊,马克思总是愿意提供支①
持,撰稿之外,他还积极组织人手为《人民报》寻找销路、扩大发行。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该报的发行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在马克思的负责下,报纸前几个月的发行量就多了一倍多。1842年的最后几个月《莱茵报》开始声播全国。”④
办报需要做好广告业务。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报刊如果正常运转,做好广告业务非常重要。因此,在《新莱茵报》上,他们每天都刊出详细的广告价目表,以及“本报具有广泛的联系,各种广告都能广泛传播”之类的广告要约。马克思认为:“只有刊登大量广告才能收支相抵。”
办报应当采用先进技术。马克思主持《新莱茵报》时,在报社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自己拿出钱来添置新式印刷机,在一份通知上写道:“ 我们最近准备采用新型的快速印刷机来印刷,本报会比以往更准时地分送给订户。”⑤电报产生后,马克思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恩格斯把新技术视为具有革命意义的因素,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如果德国的企业主们不是蠢驴,他们现在就会采用排字机,纽约和这里的各大报社都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机器了。”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概括了新闻行业的诸多规律,提出了许多具有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0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60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47页。
④ 《卡尔•马克思传》,英•麦克莱伦著,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041页。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0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598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42页。①②
远意义的新闻业务思想。今天,这些思想已经成为了新闻行业的金科玉律,指导着新闻记者开展业务工作。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英•麦克莱伦,王珍译,《卡尔•马克思传》,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郑保卫,《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健,《便士报“传播革命”与“第四权力”的确立》,《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第一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陈力丹,《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第一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
第二篇:收入证明(公务员、事业)
收入证明
(公共管理类)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分行/支行/营业部:
同志为我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属(公务员、事业)编制,目前在(部门)任(职务),工作年限 年,其中我单位工作年限 年,享受(填“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科员”)待遇,年收入 万元(大写 万 仟 佰 拾 元整)。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组织部门章)签章:
联系人(签章):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第三篇: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才能有事业——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感想
江小金,送电线路工出身的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他自称是“一生不过是在地球上轻轻划了几条线”,却是同行眼中“电力新速度”的创造者,是编织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他用生命、智慧和忠诚践行了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他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电力员工,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在世,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我们既然选择了电力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精力和才智毫无保留的奉献给这庄严神圣的选择。爱岗敬业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基础保障。有句话说的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
当你接到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无往不胜?没有任何借口,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总之,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你是喜欢拿着放大镜百般挑剔找外因,还是常常拿着显微镜自我剖析找内因?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惰,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太多感人的例子:敬业奉献的劳模、全心投入的技术骨干、呕心沥血的老职工。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多学他们,对照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借口不努力的完成本职工作呢?
江小金同志已经离开了,但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我们。我们将以江小金同志为榜样,努力在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中创先争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创先争优,不断发展电网事业,为国家电网事业添砖加瓦,为国家电网品牌增光添彩!
第四篇:有一个老母亲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邻居气不过就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女儿,大女儿说她给妈妈钱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妈妈把钱塞给儿子和孙子能够换来她的开心的话,那这个钱花得值。老母亲听了大女儿的话特别高兴,她说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开导老母亲,规定她给自己买吃的买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可老母亲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
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旁人考虑的可能是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种付出有没有回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第五篇:有一个民间故事
大家好,今天能和姐妹们共同探讨学习“美丽庭院”创建,我感到很荣幸。当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正在积极开展,这是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美丽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农村面貌的改造提升离不开妇女姐妹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为大家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勤俭持家
二是“美丽庭院”创建实施方案
两个问题:
1、五美的标准?
2、美丽庭院创建原则?(引领性、群众性、长效性、惠民性)
有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馒头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但是日子也是难以维持。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子儿女,身体力行,勤俭持家,日子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