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时间:2019-05-14 04:4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第一篇: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

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1、PRECEDE—PROCEED模式:由Green等于1980年提出。其中,PRECEDE是Predisposing,Reinforcing,and Enabling Cause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教育诊断评价中倾向、强化及促成因素)的缩写;而PROCEED是Policy,Regulatory,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教育/环境发展中政策、法规及组织因素)的缩写。不同于应用在具体健康干预活动中的其他健康理论模式,如Orem自理模式,PRECEDE—PROCEED模式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在该框架指导下,各种健康理论模式及干预措施可被恰当地应用于健康干预活动的不同阶段。PRECEDE—PROCEED模式提供了全面系统、持续动态的指导,对促进健康教育、科研及临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RECEDE—PROCEED模式包含9部分:社会性评估(social diagnosis),流行病学评估(epidemiologieal diagnosis),行为环境评估(behavioral and environmental diagnosis),教育组织评估(educ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iagnosis),管理政策评估(administrative and policy diagnosis),实施(implementation),经过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影响评价(impact evaluation),结果评价(outcome evaluation)。这9个步骤前后呼应,形成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

2、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从廖雪梅等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干预中发现,社区护理对老年人群的药物、心理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和监督可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王乔等对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做了进一步的说

明,性别、年龄、体重、职业类型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间接或直接的成为了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苏小芳等阐述了做好绝经后妇女的护理干预对降低骨质疏松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Philip N Sambrook认为,在澳洲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了其国家沉重的负担。Eric J MacLaughlin对骨质疏松的年龄和相关骨折的预防做了研究。重点对药物引发的骨质疏松进行了阐述,如对口服双膦酸盐的风险做了评估。他特别提示可对养老院老人及男性的骨质疏松需做进一步的研究。Margaret L.Gourlay对45岁以上人群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认为骨质疏松的预防保健很重要,可仅有一半65岁以上的人群曾做过骨密度筛查。他还发现,种族的不同也会影响骨质疏松发生。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根据2011年国家发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显示,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通过此项研究,提升相关护理人员对社区老年人知信行的护理干预,让社区老年人得到更好的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四、研究目标

描述目前上海市某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现状,为骨质疏松患者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指导,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内容

骨质疏松的发病现状、影响因素、目前的社区干预方式方法、PRECEDE—PROCEED模式的运用。

六、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的社区干预研究专注于分析社区医护人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干预,但未对于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类,如告知医护人员在骨质疏松的干预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对于社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较多的维持PRECEDE—PROCEED模式知信行中的知,对于老年人的信与行不甚了了。最终可能导致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护理干预,PRECEDE—PROCEED模式在国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运用还未查到相关文献;国外文献,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进行骨子疏松干预的文献也不多见。故未查到全面的系统分析PRECEDE—PROCEED模式在骨质疏松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PRECEDE—PROCEED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过此项研究,分析骨质疏松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根据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今后PRECEDE—PROCEED模式在社区骨质疏松护理中的推广提供借鉴。

七、研究方法

专家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实验法。

八、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撰写综述,回顾总结国内外骨质疏松的社区干预措施。

2、走访社区医院,通过与社区专家访谈,了解上海市老年人最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及干预方式。

3、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制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PRECEDE—PROCEED模式骨质疏松干预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4、采用实验法对上海市某区县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干预。

(1)对象:随机抽取某区县年龄>45岁的老年人200人。男女不限。分为2组各100人。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干预前先进行骨密度测定。

(2)干预时间:6个自然月。

(3)干预方法。实验组从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等3个方面制订干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一般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实验组给予骨质疏松护理知识培训、对老年人对于预防或已患骨质疏松的态度给予必要指引,指导其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骨质疏松干预的培训。2组均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如讲座教育、视听教育等形式。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护理的知信行调查及评估。

(4)研究工具及内容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评估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有关骨质疏松护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临床表现、生活护理、用药常识等);对于预防或已患骨质疏松的态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将采取的措施。取20份调查表进行预调查,用重测法检验其信度。

5、最后,对实验对象再次进行骨密度的测定,未实验前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果,观察PRECEDE—PROCEED模式是否对于骨质疏松的健康促进起到了效果。

6、统计的分析软件为SPSS11或更高版本。

第二篇: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上系统化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疗效,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提供康复参考依据。方法:回顾与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58例,对照组老年患者8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老年患者78例,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统计分析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跌倒情况,比较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较护理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生跌倒的情况均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20-01

1前言

临床上,内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并不鲜见,跌倒形式有行走时跌倒,在座位旁或床旁摔倒,甚至坠床,易导致骨折、跌打损伤、脑损伤,有时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到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引起了广泛重视[1]。为防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本研究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疗效,旨于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提供康复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58例,对照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5.2±2.4岁;对照组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3.2±2.7岁。脑动脉硬化45例,脑梗死37例,帕金森病24例,脑出血42例。对照组和实验组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理方法

2.3.1 对照组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

每日查房,记录大小便、体温等基本信息,进行日常的病房清洁、消毒,协助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日常护理、检查等。

2.3.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

(1)进行病区安全管理

病区的地面使用防滑材料,减少病区的障碍物,合理布局空间,防止病区地面打滑潮湿,在厕所、浴室等容易摔倒或打滑场所放置防滑垫且设置防滑警告,在病房的床边和两侧走廊安置扶手,卫生间内安置抓杆;定期检查老年患者病区的安全设施,如有损坏的设施应立即修理或更换;在老年患者床边设置安全护栏,并安上供扶持的工具,站立时可使用。

(2)进行安全教育

在进行系统化护理时,给老年患者灌输安全的观念和注意事项,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其如何预防跌倒。除此之外,定期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病人家属积极配合进行安全的护理。

(3)估计跌倒风险

估计不同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对于听力或视力严重下降的患者,随时有可能晕厥的患者,较经常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运动、意识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厕频繁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估计其发生跌倒的可能,记录并提醒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场合,且极力避免。

3结果

3.1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护理后较护理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生跌倒的情况均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病例数 跌倒次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80 23(28.75%)14(17.5%)

实验组 78 22(28.2%)7(8.97%)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病例数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80 45 20 15 81.25%

实验组 78 60 14 4 94.87%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4讨论

4.1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

(1)年龄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力较慢,且大多数老年患者听力、视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判断较易出错,故而导致跌倒。(2)环境 卫生间、浴室等场所地面湿滑,卫生间、浴室、楼道等场所的障碍物较多,故容易导致跌倒,其次空间狭小、光线昏暗也易导致跌倒。(3)病情 具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神经功能、脑功能受损,患者平衡能力下降。患者的突然站立容易导致脑缺氧,继而导致站立不稳、眩晕,以致跌倒[2]。

4.2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优势分析

(1)提高老年患者及其病人家属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防止跌倒损伤带来加重病情,给老年患者自身和家庭带来负担。(2)对病区进行更加合理的安全管理,在危险区设置安全警告,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安全护理,使护理更加具有执行性和针对性。(3)能够迅速、及时地处理老年患者的跌倒事故,将伤害降低到最小。(4)明显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强了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3]。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较护理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生跌倒的情况均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了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防范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效果显著,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林,董宁,叶虹,等.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评估现状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4.

[2]张丽红,卓娜,张红菊,等.住院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5 1): 61.[3]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年12期.

第三篇: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王东莉

陈玮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通过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6例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而护理干预组给予进行有效的指导咳嗽、排痰,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入出院时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PaO2和PaCO2在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院时PaO2高于入院时(P<0.01),而PaCO2低于入院时(P<0.01),同时,在出院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t=4.82, P<0.01),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t=5.24, P<0.01)。结论:积极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氧疗能纠正COPD患者低氧血症,减轻症状及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1]。是目前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将上升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不同国家低死亡率不同,目前在中国、欧洲中东部、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发病率较高[2]。氧疗是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基础性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是近20年来广泛被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3]。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进行有效的指导咳嗽排痰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健康宣教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从而起到更好的稳定病情恢复肺功能的作用。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指导并协助有效咳嗽排痰配合缩唇腹式呼吸和呼吸功能锻炼,心理疏导,观察其症状改善和低氧血症改善情况,效果明显,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6例COPD患者,男98例,王东莉

主管护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50004

女68例,年龄47~75岁,平均61.2岁。均符合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4]。临床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诊治指南中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即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5]。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72例,对照组9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氧疗及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等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及家属宣教COPD基础知识及预防、控制知识,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及氧疗、吸入制剂装置正确使用等知识。2.呼吸道护理 包括气道湿化,拍背排痰,鼓励患者深咳排痰等。3.呼吸功能锻炼 包括正确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训练频率8~10 次/min,每次练习10~15 min,每天3~4 次[6]。1.3疗效判断标准

依照卫生部COPD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0-21天为观察时间;显效: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有明显减轻,活动耐量明显增加;有效: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有所好转,活动耐量有所增加;无效: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护理干预后动脉血气PO2、PCO2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均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采用检验,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护理干预组(表中简称“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7.34,王东莉

主管护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50004

P= 0.006)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干预组 对照组 合计 N 72 94 166

显效 45 43 88

有效 23 32 55

无效 4 19 23

总有效 68(94.4%)75(79.8%)143(86.1%)2.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比较(x ±s)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比较(x ±s)

组别 干预组 对照组 N 72 94

PaO2(mmHg)入院

出院

PaCO2(mmHg)入院

出院 49.73±13.23*# 53.13±8.77 57.12±9.23 75.54±13.77*# 61.35±10.12 59.13±11.25

66.37±10.76

63.17±12.34 注:与入院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PaO2和PaCO2与入院时比较有差异,治疗有效。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PaO2和PaCO2在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出院时PaO2明显高于入院时(t=9.43, P=0.00),而PaCO2明显低于入院时(t=5.91, P=0.00),同时,在出院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t=4.82, P=0.00),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t=1.99, P=0.04)。3.讨论

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随之增长,死亡率增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患者反复急性发作会导致不可逆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伴有进行性肺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急性加重期影响患者呼吸功能的因素很多,在诸多治疗中而护理干预的效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护理干预结合氧疗等基础治疗分析护理干预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在症状缓解及血气化验方面均有明显统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理干预在COPD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措施包括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配合缩唇腹式呼吸,提高血氧含量,增强病人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由于COPD 患者其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王东莉

主管护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50004

应呈反复发作,气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功能降低,导致其对气道分泌物的清理作用减弱,粘膜糜烂修复,纤维化及气道失去弹性等导致痰液排出不畅阻塞呼吸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对于COPD患者能及时排除痰液通畅气道将有效帮助患者通气功能改善。COPD 患者由于无效腔通气增大,肺泡通气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病人通过缩唇腹式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延缓呼气,可提高气管内压[3],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改善气体交换。缩唇腹式呼吸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还可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增强膈肌收缩能力,增大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改善COPD 病人的通气功能,从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缓病情进展。COPD长期、反复的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8],有效的心理疏导及疾病知识普及能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了解疾病预防、控制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勇于接受治疗[9]。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1).[2] Efraimsson EO, Hillervik C,Ehrenberg A.Effects of COPD self-care management education at a nurse-led primary health care clinic[J].Scand J Caring ci, 2008, 22(2): 178—185.[3] 赵红梅,孟申,张焱.运动中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71—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J].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1).王东莉

主管护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50004 4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01): 8-17.[6] 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49.[7] 李利明,刘健德,赵蕴伟,等.呼吸训练并中药外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5(6):129.

[8]张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969-4970.[9] 孙自芬,杜乐燕,毛丽洁,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53-54.王东莉

主管护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50004 5

第四篇: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屈董客服徐寒,2500字符

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效果

门诊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窗口,而输液患者有着流量大、病情复杂等特点,若临床护理

[1]不当,极易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护患纠纷事件等。基于此,加强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关键,而我院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12月门诊接诊的输液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200例患者均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5-69岁,均值40.6±5.9岁。研究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6-68岁,均值40.8±5.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输液护理,包括:1)仔细对患者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询问与记录,并对其进行判断,看是否具备遗传,同时加强药敏试验。2)对用药进行认真查对,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配药期间则要对药物浓度与名称认真核对,避免出现乱配或错

[2]配。3)注意用药配伍禁忌,提高用药安全性。4)部分患者需输注头孢类与青霉素类药物,则应现配现用,不仅可保障药物有效性,还能减少输注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5)输液期间,应加强巡视,发现有异常如肿胀与疼痛等,则要及时协助处理;同时可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便民服务,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输液之前,护理人员赢降输液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做好皮试,患者若有过敏,则应对他们的病史进行仔细询问,同时要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检查。穿刺的静脉要合理选择,对患者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掌握他们的病情,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同时也可减少恐惧等引发的不良心理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尤其要将输液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等告知他们,如出现轻微反应时切勿私自离开输液室,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若比较严重则要尽快采取措施处理。部分患者可能输注头孢类药物,这时应询问患者输液前2天内是否饮酒,若有饮酒则应采取措施处理,因为饮酒可能引发双硫醒样反应。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滴速,过快与过慢都不行,可通过观察与询问患者的方式来合理调整滴速。输液过程中患者若发生不良反应,则极易引发心理不良情绪,而且对疼痛比较敏感,此时要加强心理疏导,及时沟通与交流,给予必要的关心与安慰,鼓励他们坚持完成输液。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日常巡视,尤其要加强年龄小且不善于表达的患者巡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处理;一些小儿比较好动,可能随意走动或者私自扯下输液管等,则要及时预防,叮嘱他们的家属做好监督。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研究组 对照组 例数 100 100

护理满意 96(96.00)* 81(81.00)

药物不良反应 5(5.00)* 19(19.00)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门诊接诊的输液患者较多,而且病情比较复杂,一旦遇到高峰期,患者往往需要等待一

[3]段时间才能进行输液,故而会出现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情绪,一旦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如多次穿刺成功等,从而引发护患纠纷,不仅会影响患者康复,同时也会对医院声誉产生影响,必须加强重视。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20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0%,同时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0%,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护理仅仅予以基础的输液护理措施处理,而未能重视药物、患者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护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性护理干预,则针对门诊输液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预防处理,并加强临床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则及时停止给药,并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有无过敏史或病史等,将情况详细告知医生,然后采取[4]合理的措施处理。此外,患者家属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尤其是患儿好动,可能拉扯输液管道等,必须叮嘱患儿家属加强重视。

综上,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参考文献】

[1] 张巧玲.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31-32.[2] 刘兰.护理干预在减少门诊输液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55.[3] 单明英,何敏,金儒敏等.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43-144.[4] 李秀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655.

第五篇:妊高征患者护理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的效果及其对产后结局的影响分析

妊高征患者护理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的效果及其对产后结局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其产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妊高征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n=30),两组分别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和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产后结局。结果:实施护理后,反馈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自主排尿和首次泌乳的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更短,P<0.05。护理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馈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后结局。【关键词】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妊高征;产后结局

妊高征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其会对患者的妊娠结局产生严重影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危及母儿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对妊高征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视。临床实践证实,对妊高征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模式,对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母婴结[1]局具有重大意义。质量反馈理论,指的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

[2]进行总结,加以改进、完善,以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为改善妊高征患者的产后结局,我科特引入了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WHO制定的妊高征诊断标准,孕期DBP不低于110mmHg,SBP不低于160mmHg;②有剖宫产指征;③意识清醒,可配合临床护理、治疗工作;④对本次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1.1.2 排除标准

①有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合并肝肾或心脏功能不全者;③有精神疾病史者;④胎儿先天畸形、多胎、死胎;⑤有剖宫产手术禁忌证者。1.1.3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科行产前检查确诊为妊高征的60例患者,本组患者均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0):反馈组年龄21~38岁,平均(32.2±1.9)岁,21例为初产妇,9例为经产妇,妊娠时间37~40孕周,未婚3例,已婚27例。13例为大专或以上学历,10例为高中学历,7例为初中或以下学历;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1.9±2.1)岁,23例为初产妇,7例为经产妇,妊娠时间37~41孕周,未婚4例,已婚26例。15例为大专或以上学历,11例为高中学历,4例为初中或以下学历。反馈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基础的生活护理、妊高征知识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后病情监测、切口护理等。反馈组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质量反馈小组

挑选本科室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建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反馈、双向质量反馈的概念、内容及实施作用等。1.2.2 实施双向质量反馈

(1)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先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不断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由小组成员对这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在借鉴文献资料,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的改进措施如:①多数妊高征患者容易因不了解自身病情、行剖宫产术的必要性,对胎儿健康过于忧虑而出现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妊高征相关知识、行剖宫产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列举成功案例,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对分娩充满信心,从而积极地配合临床工作。②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健康的生活习惯在疾病治疗和改善妊娠结局中的重要意义,指导并帮助患者纠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③对于不遵医嘱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严肃地向其说明不遵医嘱治疗可能对胎儿、对母体造成的严重后果,让患者明白遵医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④对于术后害怕疼痛而迟迟不肯下床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其讲解早期下床活动在促进产后机体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设定合理的运动时间、运动量,从而让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⑤不少初产妇由于是第一次做母亲,在产后容易因难以迅速适应母亲这一角色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到产后泌乳,个别产妇甚至还会因害怕身材变形而拒绝哺乳。为此,护理人员要在产前及产后向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如母乳喂养对婴儿成长及产后恢复的益处、哺乳的正确姿势等,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不正确认识,以减轻其恐惧、焦虑情绪,尽快地投入到母亲这一社会角色中来。

(2)在制定上述整改措施后,落到实处实行一段时间,然后由小组成员对整改措施的实行效果进行评估,如若仍有问题存在,要再次对改进措施加以完善,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

(3)每次在对护理成效进行评估、检验时,小组成员要及时地将评估结果、改进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有无其他意见或建议,小组成员要对患方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评估筛选,并对合理的内容予以采纳。

(4)在病区张贴双向质量反馈模式的护理目标、护理流程等相关资料,以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工作进行监督。

(5)建立与双向质量反馈模式相适应的奖惩制度,对小组成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表现予以奖励或惩罚,以促使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向患者发放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程度,评分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2)记录两组患者产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自助排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3)应用PSQI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总分0~21分,评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19.0,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焦虑、抑郁程度

反馈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的SDS、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进行护理后,2组的两项评分都所降低,并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反馈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变化(xs,分)

组别(n)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反馈组(30)对照组(30)

t P 76.0±10.5 75.9±11.2 0.036 <0.05 43.0±7.9 50.4±11.3 59.2±10.2 51.0±10.9 6.878 0.209 >0.05 <0.05 20.4±2.3

38.9±9.7 10.164 >0.05 2.2 术后情况

反馈组术后的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自主排尿及首次泌乳的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如表2所示。

表2 反馈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情况比较(xs)

组别(n)反馈组(30)对照组(30)

t P 下床活动时间

/d 1.0±0.3 2.4±0.2 3.321 <0.05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h

16.5±1.8 28.7±2.6 21.131 <0.05

自主排尿时间

/h 2.5±0.3 4.1±0.7 11.507 <0.05

首次泌乳时间

/h 1.9±0.3 3.1±0.5 11.272 <0.05 2.3 睡眠质量

反馈组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变化如表3所示,表3显示反馈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PSQI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反馈组护理后的PSQI评分明显IB对照组更低,P<0.05。

表3 反馈组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变化(xs,分)组别 反馈组 对照组 t P

例数 30 30

护理前 16.82±3.05 17.01±2.96 0.245 >0.05

护理后 7.29±1.06 14.33±3.01 12.083 <0.05 2.4 并发症情况

反馈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20.00%更低,P<0.05。如表4所示。

表4 反馈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n] 组别(n)反馈组(30)对照组(30)t P

尿潴留 1 3

出血 1 2

感染 0 1

总发生率/% 6.67 20.00 7.688 <0.05 3 讨论

妊高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妊娠期合并症,研究显示本病的临床发病率约为9%左

[3]右,且大部分患者都是在22孕周至产后1d这段时期发病。妊高征发生后,若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极易出现妊娠终止甚至母婴死亡等不良结局,给孕妇的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生活习惯的改变,妊高征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临床医护工作人员也对本病引起了高度重视。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妊高征孕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临床治疗妊高征多采用药物保守疗法,如应用解痉药、利尿剂、镇静等,临床不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还需要积极的护理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产妇的妊娠结[4]局。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并且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改善也不甚理想,这说明对妊高征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及护理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反馈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经临床实践证实该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成效。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中,包括干预和被干预两方,在对一个阶段护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时,两方都要参与,然后针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双方的评价结果、经验交流制定出相

[5-6]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反馈组运用了双向质量反馈模式,通过在心理护理、早期锻炼、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对护理方案进行改进,结果显示反馈组护理后的SAS、SDS、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双向质量反

[7-8]馈模式能有效改善妊高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还显示反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自主排尿和首次泌乳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

[9-10]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的产后康复。

综上所述,对妊高征患者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能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后康复,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霞,孙丽娟,陈文书等.心理干预在妊高征围产期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2,34(24):3829-3830.[2] 陈银娟,张小新.综合护理干预对妊高征患者产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3389-3391.[3] 崔世红 葛会敏.妇产科学(第二版).[M].2009年1月第2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376.978-7-81106-826-9.[4] 胡春柳.妊高征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5):59-60.[5] 杨华.妊高征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4054-4055.[6] 孟利,孙婷婷.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38-140.[7] 连俊红,夏凌,汪艳利等.妊高征合并死胎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62-3863.[8] 岳风枝.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妊高征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6):128-129.[9] 黄凤萍.质量反馈理论应用于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39-40.[10] 彭华,王君玉,郭珊等.质量反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110-111.

下载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