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饮用水源地保护法律及标准
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08/30/content_543914.htm三十三条三十四条罚则 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http:///n182178c365.aspx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环办[2009]30号)http:///info/bgw/bbgtwj/200903/t20090317_135363.htm
划分标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国家环保总局)http:///ShuiYuanDiBaoHu/2008-04/3326.htm
第二篇:双管齐下保护饮用水安全
双管齐下保护饮用水安全
世 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与饮水有关。此外,每年约有160万人的生命,原本是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来挽救的。可以说,饮用 水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因为,如果饮用水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保护应用水环境,需要监督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需要企业对循环水进 行治理。
“2.5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是一种警醒,呼吁加强对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对此,有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建议:应尽快制定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完善法律 体系,确保城乡百姓喝上干净水。通过法律规范进行保障,当然是可行之举,但背后仍需要配套的制度规范,以确保饮用水的绝对安全。第一,要注重保护,对饮用 水安全的再多治理都不如把事前的保护做好;第二,要强化问责,如果一地环境污染了,饮用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相关监管部门绝不能心慈手软,避免那种因当事 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贡献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唯有双管齐下,才会有安全的饮用水。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是否在关注企业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企业生产给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影响,考虑如何把这个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
第三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区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以下简称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第三条 宁远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并具体落实。
第四条 保护区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自取水点起,上游5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米的陆域范围,包括范围内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0米的陆域。二级保护区:自一级保护区上游界起上溯10000米或水源点上游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1000米的陆域范围,包括范围内所有支流的全部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0米的陆域。
第五条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中,一级保护区的饮用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必须符合(GB/T14848)Ⅲ类水质标准。第六条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实行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保证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坚持饮用水水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七条 进入或居住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切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污染、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行为,有控告、检举的权利,并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义务。
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第九条 已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水利部门组织设定界碑或界桩。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擅自改变保护标志和界桩。
第十条 在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从事网箱养殖、拦网养殖、投饵养殖、捕捞作业;
(二)使用燃油机动船;
(三)开山采石、采矿;
(四)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五)经营向水域排污的餐饮、娱乐业;
(六)施用化肥,使用高浓度、高残留农药;
(七)建设畜禽养殖场以及敞养、放养畜禽;
(八)向水体排放污水;
(九)排放生活垃圾,倾倒、堆放、填埋其它固体废物;
(十)毁林开荒、烧山开荒、破坏植被和非更新性砍伐水源林、护岸林等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行为(必须根除森林病虫害及因防火需要的除外);
(十一)进行毒鱼、炸鱼、电鱼及危害水生生物的活动;
(十二)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建筑物、构筑物,从事妨碍泄洪、影响河势稳定的活动;
(十三)其它有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第十一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区环保部门报请区人民政府依法处置。
第十二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水上运动。
第十三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四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已有的污染源,有明确治理主体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没有明确治理主体的,由环保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治理规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分步实施。
第十五条 因事故和突发性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当事人应立即切断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并立即报告区 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件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有责任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十七条 县环保部门对全县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负责组织宣传和监督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和计划;
(三)负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进行监控;
(四)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事故查处;
(五)负责污染源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水利、建设、卫生、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畜牧水产、煤炭、公安、自来水公司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监督管理经费从各部门业务经费中列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擅自改变或破坏饮用水源保护区 设定的保护标志和界桩的,由县水利部门责令停止破坏,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处2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并予取缔;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予取缔;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的,处10000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并予取缔;
(四)违反第四项规定,生产含磷洗涤用品的,责令停止生产,处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销售含磷洗涤用品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五项规定的,责令停产,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并予取缔;
(六)违反第六项规定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3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七项规定,建设畜禽养殖场的,责令拆除,恢复原貌,处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敞养、放养畜禽的,责令停止敞养、放养畜禽的行为,处 1000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第八项规定的,单位处5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 罚款,个人处1000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第九项规定的,责令停止排污,单位处5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罚款,个人处1000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第十项规定的,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并按毁林开荒、烧山开荒、植被破坏的面积处以每平方米0.50-2.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违反第十一项规定的,由渔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对毒鱼、炸鱼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电鱼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违反第十二项规定的,由水利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00元以上50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县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
(二)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
(三)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
第二十三条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水上运动的,处100000元以下罚款;从事游泳、垂钓的,处3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既违反本办法同时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执法主管机关依法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保护饮用水源地的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监察部门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公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用词含义: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水源水质安全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保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饮水源地保护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饮水源地保护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饮水源地保护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注重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坚持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理、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原则,深入开展水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经常性巡查监护,强化水行政执法、落实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不断提升我县城乡水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一、全县水资源基本情况我县背山面海,xxx脉贯串其中,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县现有总人口约8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0万人,渔业人口1.5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1.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县境内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主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约xxxx毫米左右;全县河流主要分为xx、xx河两大河系;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5.4亿立米,地下水约4.02亿立米。由于受气象和地理位置特殊等客观因素的长期影响,形成我县水资源特征:一是降雨量年际不均,枯水年与丰水年悬殊过大;二是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降雨量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三是降雨量区域分布不均,西北山区降雨较多,中部平原次之,南部沿海较少。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全县已建成的蓄水工程有大型水库x宗,中型水库xx宗,小型水库84宗,塘坝539宗,总设计容量为6.88亿立米,可利用库容4.08亿立米;防洪库容1.69亿立方米;引水工程97宗,引水流量35.7立方米/秒,设计年引水量8282万立方米。2013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600立方米;全县供用水量为4.42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26亿立方米占73.7%,工业用水0.315亿立方米占7.1%,生活用水0.36亿立方米占12.7%,水资源利用率为11.6%。据水量供需平衡计算,通过水资源合理调度、保护节约和控制使用,可以满足全县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用水需要。全县建设供水设施61座,供水能力超20万吨/日,受益人口64万人,公平水库可直供xxx区30多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xxx饮用水源源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水库等。经过初步调查和对有关区划水质化验记录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县经省批准的xx个水功能区划和重点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都达到Ⅱ-Ⅲ类(属优质水)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75%。
二、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目前,我县水资源污染主要受到几方面的影响:
1、养殖业方面的污染。水源集雨范围内普遍存在养猪、养鸡、养鸭、鱼塘等。这些分散式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液、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源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污染。
2、种植业方面的污染。水源头上游控制区内大面积桉树、茶树,造成河流、植被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的隐蔽性更具潜在危险。
3、生活污水的污染。xxx水系饮用水源区域内有9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寺庙及旅游饮服业多家(食店31间,温泉2家,度假村1家);xx水库上游的xxxx地区开办温泉浴室经营3家,同时,xx、xx两镇的居民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对水体的污染存在威胁。
4、水土流失造成污染。目前,水源头集雨区内仍存在伐林、毁林、造坟、炼山、寺庙扩建等违规违法行为,严重损毁植被,生态环境深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污染下游水体。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1、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水资源保护法律意识依然淡薄,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水污染防治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有的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给防污治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滞后。水源保护区范围不明确,未能依规划设立界桩、界碑,群众不明保护范围,集雨区生态环境受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影响较大,给日常环境保护监管工作造成执法困难。
3、部门权责不明。水源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意识,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水源地保护工作尚未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及属地管理的职责未能有效落实。
4、项目建设把关不严。一些项目上马没有严格执行《xxx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落实“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服从规划,规划与环保协调、环保先行的原则。一些项目建设到投产,均没有向环保等职能部门申报和办理手续,造成项目擅自上马,难以监管的状况。
5、资金投入不足。有关职能部门执法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执法经费、装备缺乏,执法队伍编制受限,监管能力建设薄弱,造成管理困难,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三、开展水资源保护管理的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水源意识。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为契机,采取张挂横匾、张贴标语、开展咨询、印发水源保护通告、宣传资料,设立水源保护告示牌等多种宣传形式,扎实开展广泛水源保护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落实水污染防治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2、落实保护规划,完善水源地管理制度。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及xx水库和xxx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做好我县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我县水功能区建设,在原有省核定的xx个水功能区的基础上,再增加xx市核定的功能区25个(乡镇集中式饮水源),总数达到38个,函盖全县14个镇,为做好我县今后水资源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3、严格审批制度,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在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项目的准入和审批。凡进入水源地区域的项目,严把审批门槛,对污染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水源区域建设,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严格控制入库排污量,对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原有排污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转的,依法进行整治,严格进行处罚,提升环境管理工作水平。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对未经审批涉及新建、改建、扩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有效保护好水源环境。
4、执行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水源水质情况。县环保部门每月定期开展对全县各镇饮用水源水质取样送检,及时分析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为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去年下半年以来监测情况,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5、开展综合整治,打击清理水源保护区污染源。针对xxx水系、xxx水库、xx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现状,我县党政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开展对县城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项整治,出台了《xx县县城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整治县城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的通告》,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由县统一指挥,联合县环保、畜牧、公安局、水务、国土资源、住建、供电、食品集团等部门及所属乡镇,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综合整治工作。2014年2月24日、3月7日,先后两次组织海城镇、县环保局、水务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等部门组织200多人的联合执法队伍,重拳出击,对影响较坏的6户养殖场设施进行强制拆除。经有序推进大力整治,清除了xxx水源地区域51户养殖场,生猪19023头,家禽1万多只。清理整治工作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保护效果。2014年11月8日至18日用十天时间,由县委x书记、县政府x县长亲自部署指挥,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公安、纪检、检察、国土、水务、交通、公路、供电、工商、物价、武装民兵应急分队、公平水库等相关单位前往公平水库库区内集中打击整治非法采砂行动。这次行动约400多人,分为3组,由各职能部门在路上查扣非法运砂车辆、水上追查非法采砂船只、岸上捣毁非法采砂窝点。通过联合打击,取缔了公平镇田寮仔、石牌、石牌金岸、公平水库养殖场、xx镇xxx、xx镇xxx、xx等7个非法采砂点,捣毁非法采砂作业工棚18间,面积约800m2;毁坏非法采砂作业生产线11条;扣押非法采砂作业工具一批,其中:铲车2部,人货运输车1部,摩托车3部;路上查扣非法运砂车8部;切断、捣毁非法作业供电线路2.7km;现场带回调查涉嫌非法采砂作业人员5人。查扣涉嫌非法采砂船17艘。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地打击了xx水库库区盗采砂资源的行为,基本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老大难问题,切实改善了xxxx灌区沿线群众及xx市区居民饮用水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2015年4月10日,由县政府组织县环保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供电局、林业局、住建局、法院、经促局、供水总公司、农业局、工商局、检察院、司法局、卫计局及xx镇政府等单位共220人,对xx水库上游非法取地热水的3家经营户进行强制拆除,并对水库周边11处地热水取水点的设施进行拆除封堵,杜绝了无证取地热水经营温泉服务而给水源带来污染的行为。通过几次联合大行动,xx县xx、xx、xxx等饮水源地水质得到改善。根据县供水总公司的报告显示,2014年xx、xxx水源地的水质良好,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数值接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比2013年同期水源水的水质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社会效益显现。xx县开展水源地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成功,得到了xx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得了xx县人民的称赞。这几次综合整治工作,集中体现了xx县委县政府在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最实在的一项工作,是大实事大好事。
6、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水源保护警示牌。今年上半年投入7万多元在xx山水源地周围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告示牌14块,使群众在水源保护规划尚未出台之前预先明了水源保护区范围,提高遵守和共同保护好饮用水源的自觉性,为今后自觉执行水源保护规划,共同保护好饮用水源打下坚实的基础。投入5100万元启动xx河污染整治工程,按规划把xx河上游从xxx至南桥排污泵站两岸的生活及生产污水,截入污水厂管网(7.2公里)送县城污水处理厂,每日可把沿岸8个纳污口约5万方的污水全部排送至污水处理厂。目前,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8万方。
7、逐步建立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模式。
1、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目前,按照省、市对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控制的“三条红线”7项指标的要求,我县已细化下达到镇、场;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加大用水效率控制。去年各项用水指标为: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1900万立方米,完成指标595万立方米;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控制指标为1.53亿立方米,完成指标0.875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控制指标为35立方米;完成指标34.83立方米。
3、建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我县制订了《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严格水功能区监管,强化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完善监管制度。2012-2014,省、市对我县水资源考核成绩都在优良以上,在全市都名列前矛,受到上级好评。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为彻底改善xxx水系水质污染问题,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以科学发展观统览全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水源保护。要加快实现从经济增长重于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重于经济增长;从经济优先发展转变为优先保护环境;从单靠水务、环保部门的监管转变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态势。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解决水源污染,使人人自觉参与保护水源。
(二)坚持把水资源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项目纳入立项上报、审查、审批项目的前置条件;加大保护水源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意识,特别是当地守土干部对保护水源的意识,树立人人自觉参与保护水源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环境规划,全方位控制水污染。采取“亡羊补牢”的保护措施。重点做好xxx水源环境规划。使之有章可循,要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序开发,持续发展。结合实际,实行分区管理,划分禁养区和非禁养区,在引入开发项目的建设要选择对水源危害小,有利于生态功能和水环境恢复的开发方式。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和开发。(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环保、发改、财政、水务、国土、林业、农业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和xxx管理处、森林公园管理处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原则,各司其职,密全县现有总人口约8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0万人,渔业人口1.5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1.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切配合,责无旁贷的负起保护水质的职责。
(五)建议增加游泳设施。为杜绝群众性到xx山水系、供水渠道游泳、沐浴污染水源行为发生,采取政府给地,全县现有总人口约8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0万人,渔业人口1.5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1.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集资建设,适当收费的管理模式。减少或杜绝群众性到xxx、xxx、xxx、xxx、xxx及供水渠道游泳沐浴污染水源。同时做好规划,把xxx水系周边的饮食行业统一迁出水源地,实行污水集中处理,杜绝饮食业对水源的污染。
(六)加大资金投入。
1、编制《xx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专业规划》,根据规划的任务目标,开展对全县水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高效利用。近期计划,要采取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明显的保护界碑、告示牌,使群众明了水源保护区范围,自觉遵守和共同监管。同时要强化对水务、环保部门执法相关设施的配备,以便及时对饮水源地的有效监管。
2、做好小流域规划建设,近几年来我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9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特别把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力度,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一是抓好全县中小河流治理改造工程。按照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这一机遇,加快推进xx河、xx河、x江、x溪河、xx河、xx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建设。二是做好全县2014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研成果。加快xx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xx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xx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xx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镇龙船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x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成果,上报省厅立项。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程建设:一是集中力量,全力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围绕堤固、库安、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的目标,把我县水利建设与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结合起来,高起点编制规划,分布实施,统筹建设,整体推进,造福群众。二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力争经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基本上在我县直建成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使我县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稳定和农民身心健康。目前,全县还有相当部分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解决好部分镇村人畜饮水困难,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四是全力推进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根据近几年暴露出的问题,组织镇、村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现有水库、小塘坝进行除险加固、清淤扩容、整修维护,提高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灌溉渠道和水利设施进行清淤、清障、修复改造;在建工程要按照计划抓紧实施,尽快完成建设任务,更好地缓解我县农业供水水源不足矛盾。
(七)经济扶持,重点引导。为促进xx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优惠,在经济上给扶持。并重点引导村民转变经营模式,发展具有xx山特色的水果、蔬菜等种植业,把养猪等污染严重的项目从零散到集中非禁养区养殖。并推广鼓励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既减少污染又可增加能源。
(八)严格项目的准入和审批,凡进入xx山地区的项目,必须经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对项目建设严格坚持“三同时”制度,项目环评不过关,一律不准进入xx山水系区域建设,确保xx山水系水源安全。
2015年xx
第五篇: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
简介:针对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现状,探讨了饮用水安全的内涵、工作依据及必要性、相关政府部门职责等问题,研究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现行法律制度及不足,并提出加强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的具体对策建议。关键字: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
饮用水安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水利工作“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汪恕诚部长在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也提出,“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目前,水利、发展改革、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正在结合各自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由于饮用水安全问题缺乏专项法规规范,散见在相关法律中的具体制度未能很好衔接协调甚至相互冲突,不同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职能交叉,布置任务重叠等问题,工作效率和效益都有待提高。笔者结合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待与读者商榷:
一、饮用水安全相关问题概述
(一)饮用水安全的内涵
目前,国内关于饮用水安全还没有明确定义。较为规范的说法有2004年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被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关于城市饮用水安全,笔者认为与之稍有不同,一般来说除了水质、水量以外,管网覆盖率、管网停水率,水压等也是重要评价指标。无论怎样表述,饮用水的功能和水资源自身的属性都决定了水量保证和水质达标是饮用水安全的两项基本要求。
(二)饮用水安全的法律依据及现实需要
《水法》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五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条件”。
而从现实需要来看,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一项广为认可的基本人权。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饮水水质。
饮用水安全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与权益委员会2002年11月将饮水权确认为一项基本权益。联合国千年宣言(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8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2003年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首要议题就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强调了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建设和谐社会,关注人权,展示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刻不容缓。
(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具体来讲,饮用水安全涉及到从水源、水厂、配水管网到二次供水设施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供水管理、污染源控制、水资源保护、水源涵养等多项工作,与之相对应,水利、环保、建设、卫生、农业、林业、质检等多个政府部门都负有重要职责。现结合法律法规和“三定”等对主要部门的职能分析如下:
水利部门:按照《水法》、《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利部“三定”的规定,水利部门是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水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协同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包含饮用水源在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负责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负责水库、调水等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建设和乡镇供水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水利部门统筹考虑城乡饮水安全,统筹考虑应急需要与长远需求,统筹考虑水量水质,因此,饮用水安全工作应该是水利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
环保部门: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特别是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从饮用水安全角度分析,主要负责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建设部门:按照《城市供水条例》和建设部“三定”规定,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因此,建设部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通过对供水企业的管理,负责城市供水安全。
卫生部门:卫生部门主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从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的角度,负责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并且对集中式供水发放卫生许可证。
(四)几组基本概念辨析探讨
1、水源和水源地。水源和水源地意义差别不大,在有关材料中也往往通用。笔者认为,水源地一般是指水源所在的区域,包括其周边的部分陆域。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城市供水条例》等法规的规定来看,都使用水源一词。
2、水源管理和水源工程管理。水源管理和水源工程管理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笔者认为,水源工程管理,可以属于不同的部门,如隶属城建部门、水利部门甚至供水企业自身等,不带有政府职能;但是水源作为水资源中具有供水功能的一部分,并不例外,由水利部门按照《水法》等的规定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因此,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工作。
3、饮用水水源区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区是指提供饮用水水源的水域。水功能区划是《水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按照水利部《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规定,饮用水源区属于水功能二级区的七种类型之一,在水功能一级区开发利用区中划定的。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是为了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水域和陆域。按照有关规定,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从范围上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部分陆域而饮用水水源区不包括;另外,一级保护区由于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般位于饮用水源区内,而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则有可能超越饮用水水源区自身的地理范围,如处于饮用水源区的上游。
二、饮用水安全主要工作内容的探讨
饮用水安全问题,不仅取决于饮用水源的安全,还取决于供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水处理工艺等。目前,除有机污染物消除技术外,原水处理工艺基本成熟,只要水源地水质合格、水量能够保证,加上严格的处理工艺运行控制和管网输配水质控制,同时注重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其供水质量的保证一般来讲没有问题。因此,饮用水安全的核心问题还在于饮用水源安全。
(一)饮用水源水量安全保障
首先,要解决好江河源头的水源涵养问题。《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在水功能区划中,重要河流的源头河段一般被划定为保护区。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等工程,以涵养水源、防止水源枯竭。
在保障饮用水源水量方面,《水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这就确立了包括饮用水在内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优先次序”。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引水、蓄水等供水工程的建设就成为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已兴建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还加大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使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困难,使农村供水工作由饮水解困型向饮水安全型转变,另外,还启动“南水北调”、“西水东调”(辽河流域)等众多调水工程,开展了“引黄济津”、“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晋冀向京集中输水”等应急调水和补水工作,确保供水安全。
在供水水源确定和提高供水保证率方面,按照有关要求,应当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城市用水要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逐步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建立枯水期及连续枯水期应急管理制度,编制供水应急预案,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
(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
解决水质安全问题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其中污染源控制是水质安全的核心任务。除了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本底水质不合格外,污染型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还是加强污染源的控制。
目前,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方面主要措施是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水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设置的排污口,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并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环保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部门应当按照《水法》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的要求,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加大对 另外,在重要饮用水源的上游和周边城镇,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保证正常运行,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由于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危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还要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防止规模畜禽养殖场有机污染,同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拦截面源污染物。
除此以外,保护好饮用水源水质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手段,如建设内源治理工程、生态隔离带工程、河道曝气、前置库等。水利部门应当发挥行业优势,完善基建程序,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这些非传统水利项目的建设力度。
三、现行法律规定不足之处的分析
(一)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
目前,饮用水安全还没有专项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只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国家环保局、水利部等五部委1989年联合颁布),《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999年颁布并于2004年7月修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1996年联合颁布)等部门规章。这些规章效力层次较低,规定的基本又是饮用水安全的某一领域,缺乏统筹与协调,其中五部委联合规章已经颁布十几年而未作修改,很多规定也已经不符合现实要求。
《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关的具体制度,但是存在一定的冲突之处。《水法》第三十三条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与《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而不是“可以”划定,是一种法律义务;二是《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水源保护区制度仅适用地表水源(《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补充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制度),而《水法》则扩大到所有饮用水源,包括地下水源地;三是《水法》对排污行为规定得更为严格,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而《水污染防治法》只是对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保护规定得较为严格;四是除防止水体污染外,还要防止水源枯竭。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适用《水法》的有关规定。但是《水法》中关于该项制度的规定又较为笼统,缺少操作性。
(二)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严重
在出厂水水质管理问题上,主要是卫生部门和建设部门负责。两者管理角度和方式都不同,卫生部门从防治传染病,加强卫生监管的角度,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而建设部门作为供水企业的行业主管和资质管理单位,负责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管理对象是一致的,职责往往难以分清,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建设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这与卫生监督工作就很难区分。
在饮用水源保护问题上,主要是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负责,从职能分析比较来看,饮用水源保护对象凸现的是水的资源功能,而不是环境功能,应当由水利部门牵头,但在现行规定和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环保部门牵头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双方在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功能区划、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中都有所交叉或冲突。
至于供水和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以上四部门和供水企业都有各自监测队伍,从总体上看,在监测能力和力量不足的同时又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和浪费。
(三)饮用水水质规范不统一
1985年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强制性标准,由城市统一供给和自备水源供给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均应符合该标准。该《标准》自发布以来一直未作修订,其控制指标的内容也十分有限,检测项目仅有35项,其中有机污染物仅有2项,农药仅有2项,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未列入检测标准之内,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卫生部作为该标准的编制单位,近年来也多次组织修订,但是因为协调意见不统一,没能作为国家标准发布。2001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包含检测标准96条,其中62个项目(大多为有机污染物)属于非常规检验项目,不具有强制性。2005年建设部也发布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于6月1日开始执行,包含检测标准101条。国家标准、卫生部的“部门规范”以及建设部的“行业标准”目前都有效,但是规范的对象相同,供水单位面对内容不一致之处将无所适从。
(四)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针对饮用水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目前,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其资金来源渠道。水资源费、排污费、水利工程水费等的使用范围,都没有明确规定直接用于饮用水安全。对于政府投资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没有形成法定的投入机制。另外,关于跨流域调水对调出区的影响、供水功能转变(如将农村灌溉功能转变为城市饮用功能)后对原供水对象的影响、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的代价等问题,也没有建立法定的补偿机制。周边水域新建、改建、扩大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强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的建议
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既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尽快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拟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部门联合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笔者认为,该《规定》适用范围主要是污染防治,但是饮用水安全问题包括并超越了水污染防治的范畴,也就是说即使污染防治工作做好了,饮用水源也未必安全,另外,还涉及到水量保护问题。因此,建议国务院指定水利部牵头组织国务院相关部门,起草《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尽快整合有关制度,水质水量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进一步规范和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重视水源安全的应急处置,明确资金渠道,确立补偿机制,推进公众参与,加大对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违法成本。
(二)尽快扭转多头管理的体制
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出发,要进一步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将建设部门指导城市供水、节水职能和对污水处理厂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给水利(水务)部门,由其对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和回用等进行一体化管理。水利(水务)部门应当统筹考虑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水源工程的建设、饮用水源的保护以及对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和行业指导等,并牵头组建统一的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和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在饮用水安全问题上起到主导作用。
另外,卫生、环保部门应当配合水利(水务)部门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卫生部门工作职责应当界定在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网和出厂水以及相关产品、人员的卫生监管上,而环保部门则主要负责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同时会同农业部门做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三)尽快统一水质规范
我国现行的国家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原水的实际状况,有关部门要参照国际先进水质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等),结合近年来水质变化特点,抓紧修改或重新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国家标准),并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有关内容纳入其中,进行整合归并。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水源条件差异很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该标准也可以分级实施。
(四)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强调与《水法》的衔接与协调,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含流域管理机构)和公众的作用,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争取出台《节水法》,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将社会需水量控制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限度内,同时防止用水浪费,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水排放,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另外,针对跨流域调水还应当专门立法,按照“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合理确定调水规模和水量配置,同时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建议提出的是现阶段就务必抓紧的具体措施。而从长远情况来看,应从构建完善的水事法规体系出发,在理顺体制、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出台综合性的《饮用水安全法》,对饮用水安全进行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依法保障饮用水安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