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朱元思书学案
《与朱元思书》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 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二、关于骈文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骈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三、自学指导:
1、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2、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3、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4、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5 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是什么?
四、当堂测试
1、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横柯上蔽()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天下独绝________猛浪若奔________皆生寒树________争高直指________ 一百许里:从流飘荡:横柯上蔽: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5)游鱼细石,________(5)________,泠泠作响。(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7)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
4、简答题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4)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字,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5.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
编者:朱桥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评价__________
第一课时
目标定向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够将课文准确流畅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个体学习
一.课前“个体学习” ㈠作者和背景链接: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主簿,累迁奉朝请。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诏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时称“吴均体”。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以骈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今存《与施从事书》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是齐梁山水小品中的骈体佳作。
㈡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xuān)邈(miǎo)
泠泠(líng)....鸢飞戾天(yuān lì)经纶(lún)
横柯(kē)....
窥(kuī)谷忘反
千转(zhuàn)不穷 ..
嘤嘤(yīng)成韵
.㈢诵读课文,并将朗读有困难的句子记录下来。(标出疑问)
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㈠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试着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将理解困难的句子记录下来。㈡解释下列词语:
1.风烟俱净 风烟:指烟雾。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 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4.天下独绝 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5.急湍甚箭 急湍:急流的水 6.皆生寒树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7.负势竞上:凭依 8.互相轩邈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9.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0.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
11.鸢飞戾天者戾,至 12.望峰息心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3.经纶世务者 经伦:筹划、治理。
14.窥欲忘反 反:同“返”,返回
15.横柯上蔽:上,在上面
16.在昼犹昏 犹:好像,如同。17.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18.水皆缥碧 缥,青白色。19.泉水激石 冲击,撞击。20.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㈢翻译译下面语句: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答: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答: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同伴互导 组内对标有“?”之处作交 流,对有不同见解之处用 “★”标出。教师解难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出标 有“★”的疑问之处。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之处。(主要由学生交流解决,老师点拨指导)
练习检测
一.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大约;今义:赞许,允许)(2)鸢飞戾天(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4)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5)猛浪若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课外学习
1.一词多义
(1)绝
①天下独绝(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2.修改下列病句:
①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应去掉“通过”或“使”。
②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提高”与“管理”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抓好”。
③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第二课时
编者:朱桥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评价_________ 目标定向
1.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2.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个体学习
一.课前“个体学习”
1.背诵课文,并根据要求用原句填空。
⑴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⑵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⑶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⑷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⑸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2.课文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三段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第 1段总括从富阳到桐庐的奇山异水。第 2段描写异水。第 3段描写奇山。这三段是总分关系,先总写;再分写,首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
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⑴异水:“水皆缥碧”写水色;“千丈见底”及“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句写水态,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的清澈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的激越美。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表现出水的美妙。
⑵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以动写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的秀丽、高峻的特点。“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山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和以声衬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的幽静的特点。“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句写山色。表现了林茂荫浓的特点。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的是什么人?作者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分别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同伴互导 组内对标有“?”之处作交 流,对有不同见解之处用 “★”标出。教师解难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出标 有“★”的疑问之处。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之处。(主要由学生交流解决,老师点拨指导)
练习检测
1.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消净,散净)(2)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3)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4)负势竞上(名词作动词,向上)
(5)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6)望峰息心(息,使……停止)2.本文的语言很美,请赏析下列语言: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答: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课外学习
一.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答:相同之处:内容上,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上: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达情感上: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不同之处:内容上,《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写作目的上:《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二.修改下列病句:
①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应去掉“通过”或“使”。
②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提高”与“管理”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抓好”。
③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第三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口岸二中九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口岸二中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时间:2011-9执笔: 王丹审核:陈晓芳
学习目标:
1、疏通句义,理解文章内容,握重点词语的含义:许、缥碧、奔、轩邈、经纶、戾、柯、反、鸢;
2、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3、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
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学法指导:
首先应结合文下注释,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和上下文,读懂文句意;其次应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要辨别作者在写景时采用的一些手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飘荡()缥碧()急tuān()甚箭互相xuān()邈()...
泠泠作响()yīngyīng()成韵鸢()飞lì()天者经lún()世务 ...
横柯上蔽()窥()谷忘fǎn().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
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
5、泠泠作响()
6、好鸟相鸣()......
7、蝉则千转不穷()
8、横柯上蔽()
9、经纶世务者()....
10、窥谷忘反()
11、鸢飞戾天者()..
(三)诵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
提示:四字句一般为两字一停顿,诗句可以是四三停顿,其余情况一般是主谓间停顿(如“水/皆缥碧”)、动宾间停顿(暮到/江陵)、发语词后停顿(至于/夏水襄陵)等等。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前后句各画1处)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四)自由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叔庠,朝梁家。其
知(通“智”)者乐(读yào)山,仁者乐(读yào)水。——《论语·雍也》
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2)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六)本文的语言凝练而生动。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摘抄下来,了什么方法使之生动优美的。
(七)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记录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
(三)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停顿;读懂文句意,积累重要词语。
(四)研读品味:理清课文结构,品味语言特色。
1、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明确:异:
奇:
(五)回读感悟:领略富江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更好的抒情。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感受得到?
为了追求形式美,并想一想作者是采用 对比作用。
(六)课堂小结
1、写法小结
2、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延伸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通假字
1、,2、(2)词类活用
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望峰息心
4、风烟俱净(3)一词多义
1、绝: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许:一百许里()曳屋许许声()《口技》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3、负: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4、书:与朱元思书()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羲之之书晚乃善()《墨池记》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4)古今异义词
1、任意东西古义:今义:..
2、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
3、经纶世务者古义:今义:..
(5)理解性默写1、2、3、;
4、文中“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二)阅读《水经注》中的《清水》,回答后面问题。
黑山在县(河南修武县)地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山坡)散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屈曲。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云深,兽迹不交,隍(沟壕)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地(禅栖之地,修行僧人的居住地);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刹灵,寺院;即“浮图”,佛塔)。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地。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泠,清凉;
洞观,水清可见底),谓之清水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清水。清水又东南,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之故城西北。(节选自《水经注》)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上承诸陂散泉()②多结禅栖之地()..
③其水历涧飞流()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
2、用原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①清水有一河段很险奇,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河段景观的?
②除自然环境外,清水流域被人尊为“胜处”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怎样解释清水得名的原因?
3、上面一段文字先写明清水的,再介绍了清水的走向与,着重描写了清水两岸的,解释了清水,交代了清水支流的。
4、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对)①两岸连山无阙处,②石潭上竹树环合,学后记:
学习资料:
1、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2、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钱塘江上游从闻堰开始就进人富春江,两岸青山如黛,明秀雅 致。沿岸的富阳有郁达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纪念馆。七里泷段,群 山夹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峡之称。至桐庐境内,有瑶琳溶洞、桐君山、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都是旅游热点。
白云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飞瀑、幻雾于一体,可与四川的九寨沟相比。它又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故里,历代墨客骚人问津 之地,素有“诗村”之誉,至今耕读之风不绝。当你进人白云源,立时就发现这里“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媛”的情景,显示出一种自然 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这条旅游线路,最理想的是乘船溯江而上至桐庐,也可以先到 桐庐,顺江而下。上述游览方法,对双休游的旅客来讲,最好是周 五晚出发,星期天晚回原地。如果是在长假期间出游,在游完富春江、桐庐之后,可顺便进人新安江畅游千岛湖。从杭州出发、溯富 春江、新安江而上,经富阳、桐庐、建德到千岛湖半岛上的淳安,历来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旅游风景线路。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主备人:学科审核人: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爱慕自然、厌弃尘俗的思想。
学法指导:反复阅读,熟读成诵,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理解,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知识链接: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预习案:
1、给下列字注音:
缥()湍()邈()泠()嘤()鸢()戾()纶()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解释下列句子: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目的?
训练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任意东西()窥谷忘反()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
2、解释下列句子: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填空:文中总写山水的句子是:子是。
探究案: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第五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2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周时间:2013-2-2
5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朗读课文、夯实基础
生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
泠泠()嘤嘤()鸢飞()...
戾天()窥谷()横柯()...
千转()经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2)互相轩邈
(3)蝉则千转不穷(4)望峰息心
(5)猛浪若奔(6)窥谷忘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硏读文本
1、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的?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2、面对美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
现代文扩写《与朱元思书》。
五、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