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胡琴之“第一”36题——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

时间:2019-05-14 04:1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胡琴之“第一”36题——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胡琴之“第一”36题——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

第一篇:中国胡琴之“第一”36题——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

中國胡琴之“第一”37題——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

(一)、胡琴類樂器及其配件

1、中國民族樂器之首——二胡。二胡是我國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國氣質和韻味的拉絃樂器。作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員,二胡在全國各地區的使用達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在民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在幾乎所有的地方戲中都使用二胡作主奏樂器,是很多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形式中重要的伴奏樂器和主奏樂器,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劉天華將二胡推向藝術舞臺至今,二胡的演奏水準和二胡樂器本身的品質突飛猛進,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之首。

2、二胡最早的雛形——奚琴。奚琴是隋唐時期居於今河北省北部一帶少數民族奚部落所使用的一種樂器,奚琴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國最早的拉絃樂器,胡琴類樂器的鼻祖。唐代奚琴傳入中原,當時稱為嵇琴。唐宋時期的奚琴(嵇琴)有彈弦和軋弦並存的演奏方式,後來逐漸演變發展成為用馬尾毛製成琴弓來拉奏的胡琴。“胡”是中原人對遊牧民族的泛稱,同時表明這種樂器源於草原,後來漢族又根據胡琴的兩弦稱之為二胡。

3、關於二胡最早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宋代陳暘的《樂書》。該書自宋神宗熙甯、元豐(1068一1085)年間開始編纂,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完成,歷時近40年,文圖並茂、規模宏大、卷目浩繁(共200卷)。其下篇(96一200卷)稱《樂圖論》,有關樂器的論述不僅有文獻依據,尺寸規格,而且有540幅插圖列於其間,使人一目了然。《樂圖論》裏記載了一種和二胡相似的樂器“奚琴”並附有插圖:“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鞀,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從插圖看,奚琴沒有千斤,二個弦軸與今天的二胡方向相反,琴杆上節點突出,好像是用竹杆製成。琴筒與今天的二胡基本相同,琴筒上蒙的是蟒皮還是木板,從插圖上很難判斷,但琴碼儼然在目。這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二胡最早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

4、最早記載嵇琴的文字——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宴榮山人池亭詩》:“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過。”

5、最早記載“胡琴”的文字——唐代大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軍置酒飲客歸,胡琴琵琶與羌笛。”但許多人認為這裏的“胡琴”不是指二胡的前身拉絃樂器,而是指由胡部所傳入的彈撥樂器。

6、關於馬尾胡琴最早的文字記載——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五記自作《凱歌》其三之中有這樣的詩句:“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憂自怨單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7、最早進行二胡型制改革的人——周少梅。20世紀初,江陰顧山鎮民間音樂家周少梅在常熟周萬興胡琴店周榮根、陶洪茂技師的支持和配合下,將二胡的琴杆增長至90公分(現在二胡的內弦轉軫為那時的外弦轉軫位置),改選瓜子蛇皮為琴膜,琴筒加大,更換琴弦(將內外兩絲弦都加粗,定弦的音高也隨之降低了三至四級音),配置軟弓等使二胡的音量、音色有了很大改進。

8、二胡生產加工歷史最早的城市——蘇州。蘇州是我國民族樂器製造業的發源地,其樂器製作的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南宋時期已有樂器作坊,而且從家庭手工業逐步演變到了專業化的作坊生產,出現了專門以製作樂器為主的一條街。到清康熙年代,蘇州的樂器製造業已繁榮鼎盛、飲譽全國。乾隆年間,“蘇州即有數戶人家,主要產品是鼓、笙、笛簫、胡琴等”。嘉慶初年,蘇州的樂器製作已頗具規模,建立了民族樂器行會組織,統轄江浙一帶樂器店行。同治年代,“金石絲竹,無不具備。”。

9、最早的月彎頭二胡和逥紋頭二胡——20世紀30年代,著名演奏家蔣風之設計了頂部呈半月形,琴筒為六角啞鈴式的二胡,這就是解放前被稱為“蔣氏南胡”的二胡。周萬春樂器號店主、著名民族樂器製作師周榮庭(1907~1975)根據蔣風之、陸修堂等人的要求並協同探討,製作了洋山柄頭二胡(現月彎頭)和逥紋頭二胡。

10、二胡“宋官帽”琴頭和“大葉千秋”琴頭的創制人——臺灣“糊塗二胡工坊”制琴名師塗明順(自稱“糊塗”)。

11、直邊蛋型筒二胡的改革者——熊正林、封明君。改革時間:1973年,特點:音量大、高低音平均、音質純正、統一。

12、電子變音二胡的研製——1987年,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群眾藝術館王占英發明成功“電子變音二胡”,獲得國家專利並獲省第二屆發明展覽銀獎。同期研製成功的“WII—38型、W II—46型電子變音胡琴”、“效

果器”、“兩用電二胡”等系列產品獲河北省文化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電子變音二胡用新振膜取代了原二胡所用的蟒皮,通過音色轉換開關控制可演奏出二胡、高胡、中胡、京胡、京二胡、墜胡、馬頭琴、大提琴等效果。該產品已被《二胡藝術概覽》、《中國樂器》等書收入。

13、加弦二胡的研製人——河北師範大學盧俊德。該琴特點是弦多於等於3根,相應地軸子、千斤、碼子都有改進。為了不致因弦多影響演奏,將琴杆下部由直形變為彎形。為了保證音質,將琴筒改為扁不等八角形,其頂點可連為蛋圓形。1988年6月獲得國家專利。

14、兩用胡琴的研製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和平機器廠勞動服務公司裝卸隊徐國柱、馬修身、沙廣英、徐國權。兩用胡琴是在原二胡基礎上,在調弦器的螺杆外穿有一頭帶外螺紋的套管,在琴擔上裝有連接琴弦變換裝置的連杆,在琴筒上裝有變換高胡和二胡琴弦的變換裝置,在琴筒內裝有帶蒙皮的小筒,從而使一把胡琴獲得高胡和二胡兩種音色。1988年10月獲得國家專利。

15、“能演奏和聲的二胡”的研製人——浙江省揚州市歌舞團孫恒柏。該琴特徵在於千斤上有兩對可同時分開或併攏的琴弦爪,每對琴弦爪都含有一隻固定爪和一隻活動爪,二胡弓上的馬尾是雙股的。在不改變現有二胡的基本組成結構情況下即可演奏和聲音響。演奏單聲部旋律時,只需將該千斤上的琴弦爪併攏即可。1989年12月獲得國家專利。

16、內調式人造蟒蛇皮二胡的研製人——北京提琴廠退休工人李培俊。他的這一產品1998年獲得國家專利。

17、“陳式二胡”的研製人——陳寶田。這種新式二胡是由中國音協二胡協會副秘書長陳寶田發明的,筒內置兩根長短不一的竹風管,並在筒內壁粘有方錐型及園柱型的阻音塊,據介紹可增大共震,改善高低音之間的音量比例及內外弦的音色。

18、瓷胡琴的研製者——1985年,景德鎮幾位專家由“擊甌”產生聯想推出了以瓷盤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擊樂器“瓷甌”。1991年他們又研製生產了瓷二胡等16個品種18件(套)的瓷系列樂器。陶瓷二胡為景德鎮青花瓷藝,由純手工製成,可奏出具有金屬般質感的美妙音樂。

(二)、胡琴名曲的首演

19、純手工普通玻璃二胡的研製人——包頭市東河區的個體經營者馬可夫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用普通玻

20、《二泉映月》(南管版)2004年12月25日王明華在臺灣首演。

21、《冷山》(劉學軒曲)——2004年12月25日王明華在臺灣首演。

22、《向海》(武滿徹曲,中胡版)——2004年12月25日王明華在臺灣首演。

23、《圖騰》(李濱揚曲)——楊雪2005年12月1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首演。

24、《秋韻》(王建民曲)——2000年12月李源源在韓國、日本首演。

25、《在草原上》(朴東生曲)——1956年由彭修文試奏並錄製了唱片,1957年項祖英在上海首演。

26、《酒狂》(陳慶恩曲、編曲)——2005年4月29日黃安源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首演。

27、《弦語寄情》(高胡、二胡與樂隊,閻惠昌曲、編曲)——2005年4月29日黃安源(高胡)、黃晨達(二胡)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首演。

28、《梁祝》(高胡與二胡協奏曲,何占豪編曲,黃安源移植)——黃晨達(高胡)、黃安源(二胡)首演。

29、《魚尾獅傳奇》——李寶順首演。

30、《美麗的塔什庫爾幹》(丁魯峰編曲)——70年代丁魯峰首演。

31、《山地印象》(關乃忠曲)——1991年丁魯峰在臺灣首演。

32、《南國風韻》(高胡協奏曲)——2001年4月15日辛小玲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香港胡琴節III-天地弦情” 音樂會上首演。

33、《春到田間》(林韻曲)——粵樂名宿劉天一於20世紀50年代首演。

34、《流》(劉光宇、李萍曲)——劉光宇1990年首演。

35、《第一二胡協奏曲》(劉光宇曲)——1995年劉光宇首演。

36、《螞蟻》(劉光宇曲)——21世紀初劉光宇首演。

37、《雪山情懷》(劉文金曲)——2006年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林朝辉首演。

下载中国胡琴之“第一”36题——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胡琴之“第一”36题——包头人研制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林朝辉首演《雪山情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