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研究电影《艳贼》 观后感
电影《艳贼》观后感
故事是以一个年轻貌美的女职员偷走公款的案件为开端的。这个化名为瑞安·海伦的女人有着高超的盗窃技术,藏匿、易容,隐姓埋名。她的上司史朝特先生愤怒地向警察报了案,大骂她的行为多么罪恶与不齿,竟偷走了公司保险柜里的将近一万美元的现金。这次作案后,她回到了母亲身边,原来她的真名叫玛尼·史德格。任何一个不知道内幕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外表端庄美丽,温柔可人的她是个满嘴谎言的十足的大骗子。她再怎么错,却依然像只娇弱的小绵羊,对母亲有着百般的依赖和关心。“妈妈,妈妈。”听着她对母亲的呼唤,有种让人心碎的感觉。她盗窃的钱财不会自己一个人享受,而是总想着母亲。影片进行到这里,我还发现她对红色的东西异常敏感,她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阴影呢?这一定与她歪曲的人格和盗窃癖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影一步步调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很快,玛尼又来到鲁德兰的公司找新的工作,鲁德兰听说她在史朝特公司作过雇员,就十分爽快的命令属下雇用了她。马克显然对这个有问题的漂亮女孩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地约她到自己的办公室加班。其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玛尼彻底吓坏了,表现出暴风雨和发着的红光的闪电的强烈恐惧。马克绅士地把她搂在怀里,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进展。
一天,马克带着玛尼去看赛马比赛。玛尼再次对红色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敏感。随着他们感情的深化,马克带她见了自己的父亲和前妻的妹妹李儿。玛尼的内心不断地挣扎,一面不想陷入感情之中,一面对马克有了情意。她甚至是本能地从公司的保险柜里偷出现金,打算远走高飞。
这次,她并没成功,而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马克对她的奇怪行为进行拆穿,虽然她一再掩饰,却最终奔溃,承认了她犯下的一切罪名。她是幸运的,因为马克已深深的爱上了她并想帮助她,他向玛尼求婚了,玛尼别无选择,勉强答应结婚。婚后,玛尼一直拒马克千里之外,她害怕男人碰她。这里再次暗示,她的一切不正常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原因在哪呢?
为了挽救玛尼,马克把玛尼带回她母亲家中,直接向爱德格太太发问,终于找出玛尼各种精神病态的症结所在。原来,在玛尼七岁时,作为妓女的爱德格太
太杀了欺侮母女两个的水手嫖客,在玛尼幼小心灵中留下病症根源。
其实这部电影的心里学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心理学。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学派叫做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所有的心理,包括你的需求和动机都来源于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性被压抑了,但并没有消失,而是沉到了潜意识中。潜意识即我们不能意识到,只有通过精神分析将潜意识浮到意识层面我们才能意识到。他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一个能量系统,并认为,在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它们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他特别强调心理能是同性本能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能,并把这种心理能叫做“里比多”(Libido)。
在这部影片中,玛尼由于在很小的时候目睹了自己母亲杀害嫖客这件事,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和刺激。遗憾的是,这件事过后,她没有接受有效的心里疏导,而是把它一直深埋心底。再加上她们家的家庭背景让她缺少安全感,并且越来越自卑。这一切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爆发。长年累月,她总是噩梦连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晚是事件和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打破了她心里能的平衡,所以产生了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而外在表现就是盗窃癖,对男人的恐惧等。通过盗窃,她能获得钱财,小时候贫困的心理得到慰藉。
另外,玛尼的性格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冰山一角理论来解释。如果把玛尼看成一座冰山,那么她表面的偷窃行为,对爱情的畸形态度只能是浮在表面的那八分之一冰山。剩下的八分之七的部分是隐藏在水下的,是她小时候所遭受的创伤给她带来的自卑感。马克一直很努力的挖掘她那八分之七的品质,帮助她战胜了心里疾病。
整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有几点。第一:人不能只看表面,得看到他隐藏的那八分之七。第二:人在到巨大创伤后,得及时接受心里疏导,以免留下不良后果。第三:我们得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在遇到挫折后,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消极面对。
第二篇:心理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虽然没有生死离别,惊险刺激的场面,却以温婉柔和的生活故事带给我们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让我体会到老师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到一所“池塘底学校”,当一名小小的音乐老师。这所学校聚集着许多问题青年,他们搞恶作剧,说谎,偷盗。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面对犯错的孩子,只会惩罚和关禁闭。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些,他怀着仁爱之心面对孩子们,他组建了合唱队,为孩子们谱写乐谱,用音乐的魅力感化和引导孩子们。在马修老师的努力下,打开了孩子们束缚身心已久的绳索,唤醒了冰冷麻木的管教们,他就如冬日后的第一缕春风,给这个学校带来了温暖。他用自己的真诚,用美妙的歌声打开了学生封闭已久的心,重拾童年的快乐与希望。当孩子们为送马修老师而放飞满天的纸飞机时,相信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会为之感动。这部看似简单质朴的电影,却让我们内心感到宁静和温情。当然这不仅仅是一部书写青春校园的文艺片,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而我们作为未来的一名教师,将会有更多感悟,为我们今后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可以说这是一部不看会后悔,看了还想看的电影,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马修老师给“放牛班”带来春意的故事,让我感触很多。他面对顽皮学生,不像其他管教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只会惩罚他们。而是尽力保护每个孩子自尊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宽容而不失严厉,用他独有的幽默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面对不守纪律,“捣蛋王”头目莫杭治,马修老师没有将犯错的他关禁闭,也拒绝了校长提出的严厉惩罚的建议,而是让他通过帮助别人的方式弥补过错。这样既没有让小莫杭治产生逆反心理,也达到了教育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目的,这样一举多得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马修老师并不把惩罚当做目的,而是真正的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我们将来在面对犯错的孩子时,也要注意这一点,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以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挖掘出莫杭治出色的音乐天赋后,马修鼓励培养他,让莫杭治从音乐中找到自信,打开封闭的心灵。他的歌声征服了所有人,也成就了他的梦想,可以说马修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肯定,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的向前。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赞扬的声音,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即使是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差等生”。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发掘孩子们的无限可能。我们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便能激励他们走向成功。而佩皮诺,那个执着又有些木讷的小男孩,因为是最小的孩子,饱受同学欺负,性格内向怯懦。但是马修老师的出现,带给他如亲人般的关爱,给他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小佩皮诺执意要和马修老师走。与对待莫杭治恩威并重不同的是,马修一直给他鼓励,让小皮诺渐渐开朗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并且对每个孩子都倾注目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尽量做到不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有所偏向。
这部影片给我最主要的启发在于马修那令人有舒适感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充分理解孩子,掌握他们内心世界想法。他给予孩子尊重,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商讨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教学过程中,马修也展现了他独有的幽默及人格魅力,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家庭背景,各种性格的孩子,我们能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成为一个他们信任和喜欢的人是很重要的。孩子们认可你,才会听从你的指导和教育。所以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要多与孩子们沟通。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公平的原则,孩子们是很重视这一点的。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应该选择真正有效果的方式,决不能伤害到孩子,引导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弥补过错而做出努力。被动的接受惩罚对于孩子来说没什么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马修老师那样具有艺术性的教育,但是应该做到基本的公平、理解、关爱。踏实认真的完成我们的工作,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欣赏,相信孩子们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孩子们是单纯的、是天真的,我们的真诚相待一定可以换回他们的真心。我们是帮助他们书写青春的领路人,要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对一个老师最大的认可不是名气有多大,也不是职务有多高,而是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才能被学生接纳,只有学生接受认可,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我希望今后能被学生喜爱,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他们的感受,用温情和爱对待他们。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相信我们在看时嘴角都禁不住泛起淡淡的微笑,感受到春意般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纯真美好的感情,不禁让人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不管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任何人,看过这部电影,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第三篇:电影《红菱艳》观后感
《红菱艳》观后有感
上周有幸观看了一部奥斯卡经典的影片《红菱艳》,这部英国影片是罕见的、能将舞蹈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入电影语汇的作品,也是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影片有大段的舞台表演,但因为处理手法实在高超,非但一点不枯燥,反而对门外汉也能产生吸引力。女主角妙曼的舞姿、摄影和美工的丰富想像力尤其值得称道。
本片在当时,被列为1948年十部优秀影片之一,并获得21届奥斯卡最佳彩色片美术指导和最佳戏剧片电影音乐奖。
本片的女主角维多利亚.蓓姬是爱舞如命的人。当舞蹈团团莱蒙托夫问她为什么要跳舞时,她的回答是:“就像你为什么活着”。她把自己生命的激情倾注在芭蕾舞剧《红舞鞋》(改编自安徒生著名童话故事《红舞鞋》)的排练之中,结果她的演出大为成功。后来她和作曲家朱利安.克拉斯特坠入情网。于是她陷入了爱情与事业的冲突之中,莱蒙托夫认为:“没有一位伟大的舞蹈演员可以去享受常人的爱情”。但是他说服不了蓓姬。蓓姬离开了舞蹈团并结了婚。但是后来一种强大的诱惑使蓓姬决心重返舞台,致使朱利安拂袖而去。克拉斯特离开之后,蓓姬忽然想到那个穿红舞鞋跳到生命终点的姑娘,感到不寒而栗,她感到不能失去爱情和丈夫。她猛地冲出剧院去追赶即将离去的丈夫,结果被迎面而来的火车轧死。
从人物形象和冲突来说,从一开始,莱蒙托夫在皇家剧院演奏《火之心》,而在观众台上的克拉斯特却听出这是他自己的曲子,然后愤然离去。而在另一边的蓓姬小姐,沉醉于伊利拉(前芭蕾舞女主角)舞蹈中,更加坚定了成为优秀的芭蕾舞者的决心。故事的起点安排为之后两人进入皇家舞团工作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莱蒙托夫的矛盾点:他剽窃可莱斯特的作品,却对艺术有着不可理喻的偏执(从后来他对舞团女演员结婚的态度和发掘克莱斯特作曲天赋可以看出),在片中,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失窃者固然可惜,但剽窃者更加可悲。”而在片尾,我们看到了他逼迫蓓姬参与《红舞鞋》的固执,但是当得知蓓姬死去的消息时,他沉痛的哭诉却又表现出了人性温暖的一面。从片子来看,个人认为莱蒙托夫这个人物,是最具有矛盾性的。他像一个患有严重偏执症的病人,疯狂地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观点强加于他人,但是他自己也时常因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感到矛盾,却无能为力。
而本片的女主角维多利亚.蓓姬,在一开始,她是一个最透明的人物,对她来说,活着,就是为了跳舞。她不停地舞蹈,就如她的成名作《红舞鞋》中的寓意一样,当她穿上了舞鞋,她就为了舞蹈而生。而在与克拉斯特相爱后,一切就变得复杂起来。莱蒙斯特无法容忍一个艺术家有感情生活,因为他固执地认为,过多的情感会影响到一个舞者的表现。在面对舞蹈和爱情的选择时,蓓姬选择了爱情,但是在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之后,蓓姬还是重新燃起了对跳舞的热情,她想重新开始跳舞。但是,现实却在舞蹈和爱情之间徘徊,在克拉斯特离开之后,她突然意识到她不能像那个穿上舞鞋而无法停止舞蹈的女孩儿,于是奔离了剧院,但最后不幸被火车轧死。在全剧的最后,她成为了所有矛盾的交点。我们看到了她的选择,但是还是因为她放弃了芭蕾而感到遗憾,作为观众,我们似乎也沉入了这样的矛盾中。
而本片的另一个主角朱利安.克拉斯特,他在剧中所扮演的是一个极富才
华却不得志的年轻作曲家,他可以因为听见自己崇拜的音乐家莱蒙托夫剽窃自己的曲子而愤怒夺门而出,也可以因为莱蒙托夫给了自己一个可以发展的机会而背叛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告发莱蒙斯特),他是一个极富现实主义色彩的角色,同时也具有理想色彩:虽然后来他和蓓姬一起放弃了各自如日中天的事业,但是依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可否认他是爱蓓姬的(从影片中两人甜蜜地坐着马车游弋地中海美景时他低吟出自己“最美的梦想”可以看出),但他最后在与蓓姬争论无果后毅然离开时的决绝,也表现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
从思想内容上来讲,本片以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红舞鞋》为线索,片中蓓姬的形象就是童话中不停跳舞的小女孩儿。片中的红舞鞋代表着无处不在的诱惑。一旦穿上它,就会不顾一切地追寻权势、名誉、虚荣、世俗,直至迷失自我甚至以生命为付出代价。本剧充满了一种力量的抗衡和矛盾的交集,所以当我们在观赏时,可以一面看到执着的努力,一面看到伪善心灵的挣扎,多种情绪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混乱,而这样的混乱,是一部好的作品所应带给观众的戏剧性、冲突点。
正如导演艾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舞鞋,红舞鞋是一个隐喻,象征欲望和迷恋,我之所以让她拒绝天堂而选择舞蹈,是因为女孩不能放弃欲望——因为我不能放弃欲望。”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作为审美对象的电影艺术,蒙太奇是其特有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蒙太奇可以通过画面的对比、比喻等手法,极其简炼、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含蓄而又鲜明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电影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把与主题密切联系的细节、场景有机地穿插、结合在一起,使电影在感染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深度和强度。
同时,特写镜头的运用,也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细致的面部表情或富于特征性的动作上来,充分利用和调动欣赏者形象感受中的理解力,使画面造型具有深刻的心理学的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48年影片《红菱艳》的最后,莱蒙托夫在没有女主角的情况下上演了《红舞鞋》。1931年1月巴甫洛娃去世,英国皇家剧团终止了现场演出,乐队奏起圣·桑的《天鹅之死》,一束追光在舞台上缓缓移动。不知道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可以真正追悼已经逝去的灵魂„„
第四篇:心理电影《雨人》观后感
自闭症
——心理电影《雨人》观后感
摘要:透过《雨人》这部主要描写兄弟之间手足之情的电影,我们可以观察到自闭症患者的典型表现,他们似乎是生活在自己小小世界里的人,目光呆滞,行为怪异,与他人沟通困难,一旦脱离了原来的生活模式容易感到不安。在我们当今社会里,自闭症患者同样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群体,我们需要从心理、药物这两个方面着手对其进行辅导、治疗,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让他们摆脱心中的孤独感,使其与家人、朋友之间能够更好的相处。关键字:雨人 自闭症 特征 治疗
一、电影人物及内容介绍:
《雨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青年汽车商查理和他的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之间感人的兄弟之情。查理的母亲在他两岁时过世,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家中的独子,少年时期因为父亲对他的管教严格而离家出走,直到父亲去世也未曾回家一次。他自认为父亲的遗产必将全部由自己继承,不料,父亲却将大部分遗产过继到了他素未谋面且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雷蒙名下。查理为了夺得遗产而执意将雷蒙带出疗养院,两兄弟之间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和查理在一起的每一天对于雷蒙来说都是充满新奇的,这改变了他在疗养院里一层不变的生活,却也同时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安,查理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在这段时间内和哥哥发展出了浓厚的情感,很舍不得他离开,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雷蒙回到了更适合他的地方。
二、自闭症
(一)、何为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在《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将它划分为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德一种,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1]
(二)、结合电影分析自闭症的主要特征
1社会功能缺陷:社会功能受损是自闭症患者的一个典型特征。他们从小就对社交刺激不敏感,不会模仿别人,难于理解别人的情感,这些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能缺乏导致他们很难与他人建立最基本的关系,甚至包括与他们的父母。[2] 雷蒙害怕与人亲密接触,有次当查理问他是否能拥抱他时,他虽回答可以,但当查理靠近他时,他却大叫着将查理推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雷蒙心中是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当他见到赌场里的舞女时,他将舞女随口一说的约会牢记在心而且还为了这场约会努力地学习舞蹈。
2沟通能力缺陷:几乎半数自闭症儿童最终不能发展起任何能够有助于其进行交往的言语。他们还有其他性质的语言障碍,包括代词颠倒和模仿语言。[3]雷蒙总是面无表情,他常将“Yah”挂在嘴边,并会时不时重复一句话,如“我是一个很好的司机”;不安时他还总是会重复着一个他自己完全不理解的笑话,有时他还会反复强调一件事情,当这件事情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便会狂躁不安。
3重复行为和兴趣:兴趣范围狭窄是孤独症患者的一个常见现象。他们对一般儿所感兴趣的玩具、游戏缺乏兴趣,而对某些特殊的物品特别感兴趣甚至迷恋。他们还会变现出特征性的刻板行为、或强迫性行为或仪式。可能要求每天吃同样的菜等,对任何稍许的变化都表现出不愉快或反抗行为。[4]这在雷蒙身上也可以找到相应的行为,他热爱看电视,会牢记着什么时间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床一定要摆在窗户旁边,否则他就不睡,一周里的每天都有特定的不变的三餐,倘若
没有让他做到这些,他便会开始紧张甚至发狂;
4其他特点:
(1)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少数孤独症儿童发展出了孤立的且经常是非凡的才能,如计算、记忆、音乐等方面。[5]雷蒙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非凡的运算能力,他能在一个晚上记住电话本里每个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查理还曾利用他的运算能力而在赌场捞到了一大笔钱。
(2)感知觉损伤。感觉异常和缺陷是孤独症儿童中常有的现象,主要包括对某一刺激过分敏感或过分不敏感。[6]雷蒙同样对特定的事物敏感,例如热水,当他看见水龙头里流出来的热水时他突然狂躁起来,并且不停地拍打自己的头,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他曾经在小时候用热水伤到了查理,于是父母才决定将他送往疗养院,使他从此失去了亲人的关爱;但是,有时候他也会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别人与他的谈话。
(三)、自闭症的治疗
目前科学界尚未能找出一个能彻底治疗自闭症的方法,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放弃自闭症患者,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的交流和日常生活技能,来减少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他们能拥有正常的生活。
1心理治疗:我们不应放任自闭症患者不管,而应关爱他们,让他们也同样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在心理治疗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治疗、行为治疗、沟通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和家庭干预这几个内容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兴趣,增进其社会交往。重建基本的社交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离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自闭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和关心是不可或缺的。
2药物治疗:据研究,目前尚且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自闭症,有些药物只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三、总结
通过《雨人》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自闭症患者的表现,在常人看来,他们的一些行为是无法忍受的,甚至会有人将他们是为白痴,但是,我们知道,自闭症患者并不一定智力低下,这只是一种心理障碍,他们没法和他人正常沟通,并不代表他们是低能儿。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增进自身对于自闭症的认识,了解自闭症,关心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消除他们心中对于世界的恐惧,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与家人、朋友正常交往相处,使他们不再孤单。
第五篇:心理电影观后感(范文模版)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完《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不由的让我陷入沉思。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翁麦克墨菲假装精神异常,在精神病院带领病人挑战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护士长的百般阻挠;最后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生性自由的麦克无法忍受疯人院的生活,便联合病友和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逃跑的计划。可是最后却还是没能成功逃离,“酋长”很痛心,代麦克完成他的遗愿。
虽然在最后“酋长”结束了痴呆的麦克的生命,但是这其实是对麦克灵魂的解放,这也是对痴呆的麦克最好的结果。虽然麦克没有逃离疯人院,不过看到“酋长”在最后逃离疯人院的一幕还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它所散发的那强烈的自由的气息。同样热爱自由的我也不禁为电影主人公的作为感到大快人心,内心产生了对自由的共鸣。这部电影其实是对过去的社会的一个反映,反映当时人们自由精神受到的压制。时至今天,虽然人们有了许多自由,但在很多方面却仍然有着各种压制。电影中“酋长”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榜样,他自己有着自己的优势,可是却没有信心,但他最后还是想通了,鼓起勇气,带着信心去追求自由。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前面困难的阻挡而退缩,而是敢于去追求自己的自由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过得开心。
《恋恋笔记本》观后感
这部电影通过一本笔记本,逐步呈现故事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浪漫,充满感动,充满梦幻的爱情故事。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相遇,相爱,相别,再到相爱,这一过程又是那么的不容易。“白富美”离开“高富帅”,最终选择了“穷小子”,真可谓是“屌丝的逆袭”。
这个故事的结局有点伤感,但却是幸福的。正所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男女主角手牵着手,躺在床上一同走到生命的尽头。当我看到护士打开门目睹两人双手相牵时的表情时,那一刻,我的眼眶竟然有些许湿润。我不知道我是在为他们两个离开人世而感到伤感,还是为他们两个的幸福相爱而感动,或许这两者都有吧。
整个故事很唯美,很浪漫,佩服艾丽的勇敢,也欣赏诺亚的执着,爱一个人就应该这样,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敢地去爱那个爱你的人。有时候两个人最终不能在一起,或许只是因为这两个人爱得不够深。艾丽之所以会选择与诺亚在一起,是因为诺亚由此至终那丝毫不变的爱,是那深如大海的爱让艾丽回到诺亚身边。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相爱的人因为各种家庭原因而不得不分开的呢?答案我想大家都知道,那自然不在少数。或许这些人都是因为爱得不够深,又或许是只是因为现实太过残酷。电影毕竟是电影,那不过人们想出来的美好而又梦幻的故事。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爱情在现实的世界是会有的,只是这样的爱情来得不容易。
《人工智能》观后感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机器男孩为了变成人类而经历种种困难。这是一个有点老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电影中的机器男孩就如同小木偶,为了得到爱而渴望变成人类。电影以童话故事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机器男孩追寻母爱的冒险故事。
从这部电影中,我看懂得了一些东西,一些我所忽略的东西。电影的开始是一位母亲的孩子得了病奄奄一息,为此她买了一个机器男孩。而后这位母亲的孩子却奇迹康复,一段时间后她决定抛弃机器男孩。可到了分别之时,可以看出她是那么的不舍,那么的心痛。每一位母亲总是爱着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如果那个机器男孩是人类的话,我相信她的“妈妈”一定不会抛弃他的。从她不忍心把机器男孩送回工厂就可以知道,她是爱那个机器孩子的。
在这部影片中,我十分同情那个机器男孩。为了变成人类,吃了那么多苦头,可是最终没能实现梦想人类就灭亡了。不过跨越了几千年后,他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变成了真正的一个人,可是他却流泪了。看到这里,我也想流泪。令人欣慰的是他还可以和复活的妈妈相处一天。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为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信仰,坚持不懈地努力呢?许多人们为了金钱,为了权力,早已把当初的梦想抛在了脑后。要想成功,就该像机器小男孩那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有双重人格精神的小职员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有两种差异巨大的人格,演变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而他本人却不知情,也只是后来才发现的。这一部电影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看完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跟主人公杰克一样,被迫生活在生活的各种规则里。懦弱,屈服,甚至失去了自我。而在我们最初的梦想里,我们会成为超人,明星,诗人,作家。只是,正如片中泰勒说的一样:“在你的世界里,你不自觉的被限制住。你的衣着为外界所定型,为了生存遗忘了本身的才能。”我们大部分人连衣着都不敢随心所欲的搭配,何况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个性。到处都在说,要尊重物种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却从未见过有人提出“尊重人的多样性”。人,往往只关心自己是否尊重了别的什么东西,却忘了尊重自己。
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没有动荡与变革来证明自己的出众才智,缺乏精神领袖而丧失灵魂皈依的源动力。我们都在麻木地饰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忠诚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只有不被金钱,权力,利益这些东西所迷惑,不被这些东西遮住双眼,我们才能活得开心,活得更有意义。
这些正是爱德华.诺顿在影片上半部分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所要演绎的空虚怅惘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所要面临的是斗争或是妥协的两难抉择,于是彼特所饰演泰勒.德顿作为诺顿分裂人格的另一面出现在影片中,并且作为精神领袖带领着一代人进行着颠覆传统颠覆自我的搏击。彼特所领导的这场精神革命的任务不仅仅是要颠覆传统的生活模式,他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颠覆这一代软弱的男性角色的阉割意识(在影片里,这种阉割意识有四个象征元素:睾丸癌症幸存者;鲍勃的大乳房;麻木有序却无需雄性荷尔蒙提升的了无生机的现代工作方式;片中唯一女性角色玛拉随时可能产生的不可预料的影响),因此他选择了暴力作为手段,意图带领这群精神的阉割者重新夺回人的自然本色。在这场革命里,布拉德.彼特就是基督,就是上帝,而诺顿则扮演了一个最终被感化的羔羊.2.本次课程共播放了那几部心理电影,及电影的主题是什么?(至少写出4部)
答:本次课程播放了搏击俱乐部、请叫我第一名、人工智能、第六感、恋恋笔记本、飞越心灵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