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一级恐惧观后感
电影《一级恐惧》观后感
---— 法律程序正义及律师在这方面的作用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让我们据剧情逐渐分析,文章一开始就在介绍老主教罗森,他在主持一个盛大典礼,可能从这儿起我们就开始注视这个人了,他是本剧的关键人物。的确,没多久他就被杀害在自己的房间里,全身中刀78处、惨不忍睹。不久警察赶到现场抓获了满手鲜血的少年艾伦。著名律师马丁·威尔偶然的在电视上看到了此案,他在拘留所看到了面色苍白,稚气未脱的艾伦,他的弱小的形态、无辜的表情使马丁认为艾伦是无辜的,出于职业道德或者是同情,马丁决定免费为他辩护,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证明艾伦德无辜。而与此同时检控方的律师、马丁以前的朋友珍娜则控告艾伦一级谋杀罪,检控方以沾有艾伦指纹的凶器、艾伦带有罗森血的鞋、还有艾伦身上的血迹以及他当时在杀人现场为证据向法庭说明艾伦似乎“铁的”犯罪事实,但没有成功,原因是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当时犯罪现场只有艾伦和罗森主教,也就是并不能推翻马丁认为的“有第三人在场的”可能;而且检控方也没有明确说明艾伦的犯罪动机,马丁通过和艾伦的交流知道并相信他患有”双重性格失忆症”,这更使他确性艾伦是无辜的,在法庭上马丁试图通过“第三人在场”可能、“双重性格失忆症”来对被告进行辩护,并通过诘问对检控方对艾伦犯罪动机的解释来赢得时间,但辩护方律师马丁也没有能证明艾伦并不是凶手的证据,部分是因为“双重性格失忆症”在法庭上很难证明的。随后马丁找到了关于罗森主教对艾伦、其女友、“洛伊”虐待的证据,但这除了使马丁更相信艾伦无辜之外再没有提供其他对艾伦有力的证据,但整个事件由此转机,在检控方律师珍娜对艾伦关于“那部录像带”内容进行激烈盘问时,艾伦假装“洛伊”出现而攻击了珍娜。这让在场的人员包括法官在内都相信艾伦是患有精神病,最终法官说:“我要解散陪审团,由法官判决,被告以精神失常为由申辩无罪”;马丁欣慰地去看艾伦,但他却被无奈、恐惧甚至绝望的复杂情绪所包围,因为他看到了真相:主教是艾伦杀的,他骗过了所有的人!
确实这很令人恐惧,马丁一直在尽全力地调查、找证据来说明其委托人地无辜,最终他办到了,事实却和认为的完全相反。看完使人甚至觉得到头来法官、律师都是在忙着帮罪犯解脱法律的制裁,既荒唐又可笑,但回过头来仔细申势这个过程,它是严肃的、正义的,并不带有任何可笑、荒唐之处,相反,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通常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及合法财产安全,这些权力的实现大部分就是靠程序正义、平等来实现的,本案就对此作了一个很好的阐释:A法庭上用事实说话,证据就是说话的基础,没证据就没有说服力:检控方没有证据证明案发时只有主教和艾伦在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艾伦手上的血是他在杀主教时沾上的,检控方的控空被告的一级谋杀罪就不成立B检控方、辩护方律师可以对某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可以自由地对被告、证人进行询问;被告、证人可以回答律师的提问或就某事实进行阐述,被告就某问题基于某种原因可以拒绝回答,证人还可以就某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某些证人基于某种特殊原因还有拒绝作证的地权力,就像此电影中马丁的助手,在马丁表示同意时他才出来给珍娜拿的录像带的内容作证明。C在法庭上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庭纪律,任谁犯了都要受到惩罚,律师也不例外。让我们看本案中法官和马丁律师的一段对话:“如果你想用法庭来公报私仇你就大错特错了,萧纳西的证词将列为无效,我告你藐视公堂,罚款一万”“你是说我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小心点,你的立场很偏差”“支票抬头为你名字?”“我会禁止你接办此案,我不能让你藐视我的法庭,你最好为委托人着想,不要只顾着自己”,一个辩护方的律师,却被法官这样警告,让我们真实地看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从此电影中提炼出这几点,就是要强调、阐释程序正义在保护个人人身、合法财产安全中的重要性,从此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在法律程序正义方面的一些实施方法,而这种具体的程序正义正是我们在维护正义、公平时需要非常重视的、并要不断加强的部分。
结果的不合理它并不能说明过程的错误性,毕竟,它只是个电影。但现实生活中,律师该帮助谁?怎么帮助他/她?是不是律师在决定为谁辩护之前首先要判断委托人是不是无辜的,如果是,那是不是说杀人犯或者说被大家公认的有罪者就不该有律师为其辩护哪?即使律师在辩护前对委托人进行无辜与否的判断,那怎么保证律师的判断一定正确呐?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律师不是评判其委托人正义与否的判官,也不
是其委托人命运的决定者,更不是参与辩护就一定要胜出的正义之神。律师是事实的讲述者,是处在法律与生活边缘的博弈者,律师所做的只是在帮助其委托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那些无论是被误解的无辜者还是罪恶滔天的犯人说出他们的话,让其他人、法庭明白自己委托人的真实情况,让其委托人能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至于有罪或无罪,自有法律这个标杆来衡量。律师所要做的,就是维护法律程序正义。经过他们的法律事实博弈、摩擦,使法律程序更正义。
作者:YQY
第二篇:《一级恐惧》影评
影评 怀着对法律的崇敬,总认为法庭是一个发掘真相还世间正义的地方,而影片开头,就赤裸裸地告诉观影者:“想讨回公道就去妓院,想受人凌辱就去法庭。”在这部影片中,一场以正义为名的审判,所谓正义与邪恶的交锋背后充斥着各种人性的丑恶面,大主教的伪善,律师的名利,州检察长的私利,女检察官的职位。而这些人统统都在这个法庭上遭受凌辱和审判,唯独真正的凶手最终逃离了法律的制裁。且不讨论艾伦杀死大主教的行为是否师出有名。来看一下这部影片中所反映的美国司法制度,讨论一下最终凶手没有收到法律制裁的制度因素。
辩诉交易制度:从影片的一开始,马丁律师就开始与州检察长为他的委托人潘乔伊进行辩诉交易。检察官助理愤怒地指出,潘乔伊是个亡命之徒,贩毒、敲诈、洗钱。看起来是十恶不赦之徒,然而马丁律师强调了“涉嫌”,这个词不仅体现了无罪推定的原则,更是基于律师对于检方证据不足,指控很难成立而胸有成竹。在证据不够充分的时候,检察官更倾向与选择辩诉交易来避免败诉的危险。果然检察官提出了他的价码:一百五十万,他得离开本州。马丁律师在与潘乔伊交流中,也告诉他最好要接受这个建议,除非他想用两年时间上诉。辩诉交易制度在此看来是一个三赢的模式。检察官不用承担高成本审理后,嫌疑人被判处无罪的风险,能够致力于更加严重的犯罪的诉讼。而嫌疑人也免去了长年累月的官司之苦,避开较重的刑罚。而代理人也可以在最后确定的嫌疑人支付的金额中获得四成(该影片中对该案的提成)。之后影片又提到:潘乔伊表示,两个月前,警察找到他,要他帮助警察指控阿德马蒂纳,然后提出交换条件,也是让他离开本州(而不追究他的犯罪行为)。这是采用辩诉交易的另外一个原因,为了在对其他更严重的犯罪的起诉中获得该被告人的合作。
所谓的辩诉交易,是指检察官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达成有被告人认罪换取较轻的定罪或量刑的协议。辩诉交易制度是最能反映美国刑事公诉职能特点的制度之一。美国的检察官公诉职能的独断性表现于此。辩诉双方达成协议之后,法院便不再对该案进行实质性审判,而仅在形式上确认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今美国有90%的刑事案件是通过辩诉交易制度完成的,也就是说,事实上需要陪审团进行法庭审判的案件只有10%。这对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美国前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曾说,如果辩诉交易在所有案件中的比例从当前的90%降到80%,就需要配备双倍的人力、物力,包括法官、法庭书记员、法警、陪审员和审判场所等。然而对于辩诉交易制度的反对之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认为,辩诉交易制度损害的司法的公正,让本应接受法律制裁的犯罪者逍遥法外,而受害者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辩诉交易制度在美国的普遍实施有其背景。案件繁多而如果每一桩案件都要经历召集陪审团的过程,将会使得案件的结案率大大降低,导致案件积压,加重了司法系统的负担和控辩双方的负担,而一些亟需得到经济补偿以进行医疗甚至生存的受害者由于案件的无法审结而陷入生存困境。这是一场关于公正与效率的博弈。“迟来的正
义即非正义(Justice 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当然在辩诉交易制度的使用上,美国法律也作出了限制和要求,以保证正义的实现。在我国是否应当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对于我国来说,近年来,案件数急剧增长,给有限的司法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也规定了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的案件分流方法。那么对于是否能够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呢?2002年4月黑龙江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借鉴美国的辩诉交易处理孟广虎故意伤害案件,引发了媒体、法学界对辩诉制度引入的关注和讨论。而我认为,辩诉制度的引入,最大的一个障碍点在于司法系统的公信力缺失以及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过于严重。我国民众对于法律的了解愈加深刻,愈明白司法系统中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引起了极大的民愤。而中国千百年来的道德传统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有罪必究,辩诉交易制度在民间更易被看做是“以金钱换自由”“钱权交易”云云。对公信力已经极其薄弱的司法体系又将会造成多大的打击也不得而知。正如死刑的存废问题一样,将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因此,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如何以专家的话语权填平民意的鸿沟,存在很大的难度。
律师制度:马丁在看到艾伦被捕的消息之后,职业敏感性告诉他这将是一个抢手的案子,当时他想要接下此案的缘由并不是什么伸张正义,而仅仅是为了出名,为了自己的执业生涯。在查到艾伦下落的时候,他迅速地会见了艾伦,并且要求成为他的律师,免费提供服务,并表示能够为他免除牢狱之灾。马丁的话语中也透出了,如果艾伦不接受他而使用费用便宜的公设律师,将要准备把牢底坐穿。这也
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一个现实,有钱人才能聘请得起大律师为其辩护,并经过众多律师的头脑风暴最终免于牢狱之灾,而穷人只能接受法律援助,而援助质量不高,而不得不接受严苛的处罚。
美国的律师享有很高的权利,在该片中当马丁轻松的来访于关押艾伦的“看守所”,狱警没有任何阻挠,也没有要求出示任何证件。律师会见其当事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马丁还可以深入现场进行现场调查,第一次调查,对看守犯罪现场的警察出示了证明文件,然后警察仅仅告知了他,注意保持现场的原状,就允许他进入现场调查。之后马丁怀疑有第三人作案时,为了探明案情深入取证甚至“抓捕”证人阿力。马丁在法庭上援引美国宪法修正案传唤州检察长作为证人得到了法官的允许。而我国的律师则局促的多,律师在侦查阶段没有阅卷权,不能调查取证,甚至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也受到侦查人员的在场监督。在这种强职权主义模式下,刑事辩护律师很难放开手脚,为委托人争取应有的权利。
特权规则: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特权是委托人有权拒绝透露与组织他人透露委托人与律师之间的秘密交谈。所以,马丁律师在与艾伦会谈时,能够无所不说,甚至教他如何摆出一副无辜的面孔以博取陪审团的同情。美国的华尔兹教授指出:“特免权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是:社会期望通过保守秘密来促进某种关系。社会极度重视某些关系,宁愿捍卫秘密,甚至不惜失去与案件结局有重大关系的情报,例如很难想象有什么事情比‘律师——当事人’特权更能阻碍事实的查明。此外还有医生与病人之间,夫妻之间,神职人员与忏悔者之间的特权。这些特权保障了社会一些基本道德的存在,使得社会机器能够平稳运行。如果这些特权得不到保障,那么社会一定会陷入一场令人恐慌的信任危机。这也就是本片结尾的时候,艾伦暴露出了他并不是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而是伪装成存在精神病患而逃脱法律制裁,马丁律师落寞地离开了看守所,而无法指证艾伦的杀人行为。这种特权制度,倒是与我国古代的“亲亲得相首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我国现在的法律制度,总是过分强调实质正义,有错必纠,而把程序正义放在一边,但并不见得真正地实现了正义应有的内涵。证据展示制度:该片中,由于马丁是提出无罪辩护,并一直在寻找一个所谓的第三人。因此,后来发现艾伦可能存在多重人格障碍问题时,无法改变当时的无罪辩护,只能偷偷把发现的犯罪动机录像丢在检察官家门口,并且诱导女检察官在交叉询问时激发出艾伦的第二重人格。而在法庭上,当马丁的辩护偏离无罪辩护时,检察官能提出抗议,且法官也给与了马丁警告。这是基于,如果辩护方准备在审判中提出被告人案发时存在精神问题的辩护,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将此意图书面告诉公诉方和法庭。否则辩护方就不能做出这种辩护。如果辩护方准备在审判中出示被告患有精神病、神精缺陷或其他与承担刑事责任相关的精神状况和专家证言,也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此意图书面告知公诉方和法庭。法庭根据公诉方的请求,可以对该被告人的精神状况进行强制检查。如果被告方未能履行告知义务,或者不服从法庭的检查命令,法庭可以排除其提出的有关专家证言。这种证据制度,能够防止控辩的任何一方在法庭上提出新证据或者事前隐匿证据而
在法庭上进行突袭,导致任何一方没有防备而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御。最终法庭发现艾伦可能存在精神障碍时,由于与当时召集陪审团时进行审判的情况不符,法官解散了陪审团。明显的,艾伦最终可能由于精神障碍而免于法律制裁。
这种精神鉴定,在我国可以参考前些年的邱兴华案。邱兴华案一审被判死刑,不仅是对受害人,更是对所有保持着朴素道德观的民众的告慰,杀人偿命。然而对邱兴华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申请的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各方巨大的反响。一边是受害者家属血和泪的控诉以及不杀不得已平民愤的民意沸腾声;一边是法律专家挥动着法治旗帜为精神鉴定奔走呼号,同时法官还承受着自身法律专业素养和道德情感的抗衡。民意与精英的对抗走在了风头浪尖。这种精神状况鉴定的法律程序缺失,是导致这种冲突的关键。也提醒着我国司法体系关于程序正义的关注和重构。以及如果向民众解释死刑的存废。关于该片所体现的一些美国人的观念。马丁在与采访他的媒体人在酒吧谈天时,先是抱怨了律师所遭受的社会重大非议。然而,当媒体人问道:你为什么辞去公职。马丁的回答中有一句话:能上场打球何必当裁判。作为一名美国的刑事辩护律师,马丁一定能为中国的刑事辩护律师所羡慕,美国司法体制为了保护人权,对于被告人权利的保护有众多制度,如人们所熟知的证据制度,米兰达规则等等。因此也赋予了律师很大的权利。在法庭上,律师的专业素养和辩护技巧,同样也能够呼风唤雨。甚至影响陪审团最终影响判决结果。而对于公权力的限制,法官与检察官的行为也必须合法,避免了公权力的肆意
妄为。因此,马丁愿意在上场打球,而不愿只做一名裁判者。而在中国的情势完全不同,越来越拥挤的公务员考试独木桥,更多的人愿意走这条捷径而进入裁判者的行列,因为裁判者意味着权力。权力本位的思想,让人更愿意做裁判者,而上场的人不关注实力和技巧而反投寻求制度外的帮助。
艺术总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此片在美国人的角度,更愿意的是揭示美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总总弊端,而最终导致凶手逍遥法外。而对于司法改革口号震天响而雨点小的我国,则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三篇:电影《一级恐惧》看美国刑事诉讼制度
从电影《一级恐惧》看美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内容摘要:惊悚悬疑的美国电影《一级恐惧》以其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深思,以其精湛的演技让人折服,然而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它比较完整地展现了美国刑事诉讼制度,尤其是美国独特的刑诉制度。例如诉讼权力的宪法化、辩诉交易、陪审制度等。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 宪法化 公平正义
《一级恐惧》是由1996年格雷戈里·霍伯利特执导的电影,电影讲述一桩残忍的谋杀案。当地一间教堂的主教罗森惨遭杀害,警方逮捕了当时在场身染血迹的犯罪嫌疑人艾伦。马丁作为阿伦的辩护律师,和他的前女友检控官珍妮特在法庭的针锋相对。电影的主线是美国的刑事制度,从一个法学人的角度欣赏这部影片能够使人受益匪浅。
一、诉讼权力的宪法化。
诉讼权力的宪法化是指美国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一系列诉讼方面的权利。在电影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诉讼权利:
(一)刑事案件中被告有取得律师帮助的权利。
在影片中,想要扬名的马丁主动免费为艾伦提供帮助,他在第一次会面艾伦时就明确告诉他,他可以为他免费辩护,他也可以请公设律师,不过,“他会把你送入死牢。”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刑事案件中针对无力支付律师费的被告,法庭会指定公设律师。这从程序上实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二)刑事审判采用辩论制。
影片中马丁作为阿伦的辩护律师,和他的前女友检控官珍妮特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可谓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这不仅仅是影片为了博得好评而加入的,而是在美国确确实实存在的诉讼制度。英美法系国家均在法庭上采用辩论式诉讼规则,其中由法官扮演维护法庭秩序的角色,由控辩双方进行辩论。这是美国刑事诉讼法与我国相比的独特之处。
二、辩诉交易
影片中有个小插曲:马丁作为黑社会分子潘乔伊的代理律师与检察官讨价还价。这个小插曲表现的就是所谓的辩诉交易。它是一种庭外活动,由控辩双方切磋和谈判,在这一过程中,控方以撤销部分指控、降格控诉或者建议法官从轻判决等许诺换取被告人作认罪答辩,为了提高办案的效率,减轻司法压力,节约办案成本。这让我们称奇,刑事案件居然可以用来交易,这无疑让人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但在英美法系国家,这也是自由裁量权的最典型体现。
三、陪审制度 在美国的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否有罪,不是法官说了算,而是陪审团说了算。陪审团由数名普通市民组成。英美法系国家认为,一个人是否有罪,不应由具有高度专业知识的法官来判断,而应该看他在普通市民眼中,是否应受惩罚。因此,在开庭前,马丁才会告诉艾伦在法庭上只要装无辜就可以了,而检察官也在法庭上一再强调:“不要被他无辜的表情骗到”。而陪审制度的制定是在美国宪法第7条修正案,这就同时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美国诉讼权力的宪法化。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是指一切用非法手段、非经正当程序取得的证据,都不能在法庭作为证据证明被告有罪,同样,辩方采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也将被排除,不能作为辩护证据。由于这个原则的存在,马丁偷偷跑到案发现场获取的录像带显然属于非法证据,在法庭上将不会被采用,但他很巧妙的运用了法律程序的漏洞,让他的助手将录像带放到了女检察官的门口,而这盘由“知情人士”提供的录像带,女检察官当然可以将它作为呈堂证供。
五、交叉询问制度
在提供证人的一方对证人进行直接询问后,由对方当事人或者律师进行询问,通过对方当事人的询问,暴露该证人证言中的矛盾、错误或不真实因素,以此否定或者降低该证人证言的证明力④。影片中控辩双方对心理医师、警察等的询问都体现了这一点。
除了这些原则在电影中的体现,还有一些小的细节引起注意:开庭频繁,对于审判前律师提起的辩护意见在庭审过程中无法改变,控辩双方与法官的多次庭下交流等都是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级恐惧》被称为是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教科书。
参考文献:
一级恐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6904.htm,2012-10-14 何勤华.《外国法制史》[第五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一级恐惧》: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教课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c812f010005wp.html,2006-10-03 ④解答《一级恐惧》里提出的法律问题.http://blog.163.com/huobusi405@126/blog/static/***3561163/,2009-01-15
第四篇:《鹞》观后感_如何超越恐惧
《鹞》观后感_如何超越恐惧
《鹞》是一部无声的动画片,时长6分钟。讲述一只刚出生的小鹞,面对海水的恐惧,而不敢去觅食。它的母亲尝试放手,让小鹞自己去尝试去经历。小鹞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下,克服了恐惧,跟着其他伙伴们学习捕食,不仅克服了海水的恐惧,还享受在海水中的神奇快乐时光!
这部小短片就说了这些内容,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故事,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收获到很多人生哲理。这部小短片是国学班8个同修一起看的,看完之后,我们头脑风暴,讲出了10条感悟。每个人的智慧的叠加,使得我们深度理解这部动画片,这也是线下共修的一个魅力所在。
1.危险和机遇是相伴的。
鹞去捕食存在着危险,但是同时也是伴随着机遇,它会因为自己冒着危险而收获到美味丰盛的大餐。生活中也是如此,有风险的事情,也是伴随着机遇。怎么正视风险,怎么规避风险,怎么抓住机遇,都是我们自己需要面对的课题。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静等花开。
小鹞刚开始不愿意自己去觅食,因为在它的眼中,海水是多么恐怖的东西。但是鹞妈妈没有逼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马上下水觅食,而是不断地鼓励,给孩子时间,让他尽情地尝试。我们有多少父母,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不敢对自己的孩子放手。孩子走的每一步都要在父母的控制下进行,孩子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我们家长总以为自己认为的路是最好的,殊不知,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孩子有自己的课题,他的人生应该自己走,也许没有我们的庇护,他们可以走更精彩的路,展翅翱翔。
3.不断去学习。
小鹞刚开始不会捕食,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最后掌握了捕食的技巧。人也如此,不断学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探索不一样的空间和领域。
4.敢于尝试与试错,发现新天地。
小鹞就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最后掌握技能的。我们现在家长见不得孩子失败、见不得孩子有错,可能孩子刚想尝试的时候,我们家长就会去制止。那如何成长呢?
5.抗挫教育。
影片中的鹞妈妈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试错,但是我们现在的家长呢?保护着孩子,呵护着孩子。孩子一点抗挫能力都没有。有些孩子甚至走极端,因为一句指责的话,就选择跳楼。有些穿越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但是有些穿越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的。
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和学习途径。
小鹞跟着妈妈学习时,并没有学会捕食,反而有点害怕海水了。但是小鹞跟着小寄居蟹学习,战胜了对海水的恐惧,也学会了捕食。
7.困难就是礼物。
人生只有经历困难,才能在困难中学到宝贵的东西。等战胜困难之后,你就可以笑对困难。这时候困难就是你人生中的一颗宝石。
8.拓宽自己的视野。
小鹞的视角认为,海水是可怕的东西,但是如果是人的视角,沙滩边的海水不足以畏惧。人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困难,有人则不足为奇。所以,人要不断拓宽自己视野,曾经认为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
9.超越恐惧,超越妄想执着。
海浪寓意着留在我们心中的妄想执着和害怕。去掉这些心中的相,我们的心是本自光明、本自具足的。有时候,我们处在一个困难中,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跳脱了,其实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许换一种想法、换一个角度,就是海阔天空了。
10.智仁勇
要有智慧,要有仁爱之心,也要有勇敢。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第五篇:2012电影观后感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我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我知道了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可以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
海啸扑面而来,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希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出了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在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希望,时间紧迫,经过努力,杰克逊终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美国总统不上方舟,他愿意和人们一起离去,等待着地震、海啸的来临!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光明就会来临!
篇二:2012电影观后感
前几天与老公一起去看了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故事其实很简单,说得是玛雅预言家早就预言到到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唯一的逃生办法是通过“诺亚方舟”。
贯穿这部影片主题有三个方面:
一、地球真的已经不堪重负了,地球的生命并不是无极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维护,爱护和保护。
二、影片把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当各国首脑去中国乘诺亚方舟逃生时,美国总统选择与他们的国民在一起,不管这部影片是否美化成分,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提倡的,也是人类所追求的。
三、告诉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生活给与的一切,要懂得谦让,包容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