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

时间:2019-05-14 04: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

第一篇: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

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高考,可是说是中国学子人生转折上的一件大事,然而,每年的高考阅卷,都会有千奇百怪的答卷出现,就在今年高考的高考零分作文中,打出零分卷的原因却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希望投资做生意却没钱,希望借此招商引资”这样让人苦笑不得的理由不多的不让人对现在的高中生有一些新的认识。

中国的学校“‘政’‘校’不分”已成为痼疾,教育行政化,校长不是独立的教育家,而是政府官员,学校成为行政权力和官场的延伸,处处体现了权力意志——权力决定招考,权力决定课程,权力决定职称,权力决定荣誉和学术地位。学校的服务也官员化、衙门化,大学50%以上的教职工是行政后勤人员,社会上流传着顺口溜:“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领导一礼堂,科级领导一操场”,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高校机构臃肿的现状。

中国义务教育经费的75%以上是由农民负担的!而且近几年中国又刮起了教育产业化之风。教育产业化本应指:民办教育一定程度的产业化,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决不应是义务教育和公立学校高收费,教育当局从学生身上敛财!

教育不公平更是中国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人为地制造教育鸿沟,巨额投资重点学校、重点中学,甚至打造星级学校,使之成为权贵、富人子女入学的场所,成为政府财政的来源。而上了好中学,往往就可以上好大学,中国的重点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主要是为强势群体服务的。

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域歧视问题由来已久,广为诟病,不仅造成了区域不公平,而且明显违背宪法的教育平等条款,然而有关教育当局依然我行我素。有的省市之间高考录取分数线甚至相差100分到200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能上重点大学的分数,在江西、山东、江苏、四川等省份连大专也不一定能上。

国立大学是依靠全体人民纳税的政府财政建立和维持的,理应对全体人民平等开放。以帮助落后地区培养人才为借口,实际上,一些官员搞分数线差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权利益和他们自己的特殊利益。还有,特招生、定向生政策成为腐败渊薮、广为人们质疑而不被废除,以及最近的“独立学院”和“名校办学校”政策允许降低分数线、乱收费,都成为维护私利、制造不公平的利器。

尤其令人绝望的是,教育腐败在中国已经“分利集团化”。据有关数据报道: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左右,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每年全国中小学生在教材、教辅等项目上花费的钱要突破1000亿元。而2004年8月曝光的四川教材回扣案,教材和

教辅的回扣率约为30%左右,如果按此比例,那么每年就会有300多亿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这就是统一教材教辅和考试的好处。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人民币。这些乱收费项目,还没有包括指定教材和教辅每年300亿左右的回扣在内,如果加上这个数字,10年来的教育乱收费就不应当是2000亿元,而应该是5000亿元了。

寒窗十年,只为高考一搏,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高考,甚至付出辞去工作,做专心陪读的工作,学校让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而这台机器却在长年的机械孵化中,一点点的看着中国教育的不足,看着学校权利的腐败,社会,家庭,环境,这一切,无时无刻影响着千万学子的心理和思想,他们是在用高考告诉我们,没有分数,没有名誉,没有权利,似乎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考场上,才有了那么多高考零分作文,其实,零分和满分,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篇:从高考语文零分作文看中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

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

湖北省巴东一中 胡其林

每年高考阅卷结束后,语文科都会产生一批“另类”作文,这类作文由于某种原因都是毫不留情地被老师判为零分。零分作文的出现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了警告,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当代中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先看看几则高考零分作文节选片断:

“传递?很抽象的一个东西,我是个天才,就用传统的说文解字来论证它。传,从人从专,偶的神啊,这不是独裁者吗?一个人专——我可没有藐视高考的意思啊!递,从走从弟,这个意思——逃跑了的小弟弟,那不是太监吗?再次声明,我没有讽刺高考是太监哟,从前有个人……现存有很多我们,除了拼搏高考,就什么都不做了……瞧我的乌鸦嘴。”(2007年广东卷作文《传递》)

“谁出的题目呀?现存的星空还灿烂吗?怎么不改成美丽的太湖水呢?这个比较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小孩子才会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激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闲话少说,还是要写作文,现在来论证怎么才能看见头上的灿烂星空吧:拿一大棒子,狠狠地打在头上。”(2007年江苏卷作文《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屎意的生活(估计专门这样写的),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创造。可惜我不是赵利华。老师,我觉得你的生活很诗意,因为你的学问和那个什么什么的差不多。不说这些了,还是写作文要紧,写什么呢?我们就从唐诗说起。说起唐诗不得不说一个人,伟大的诗人苏东坡,这个唐朝最伟大的诗人……”(2007年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看到这个题目,心理很沉重,为什么现在的高考居然掺入了商业的元素呢?连移动的广告都打出来了?悲哀!我能?你就牛B吧!移动不是什么好东西,联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看看他们的恶心伎俩吧——

欢迎大家使用小灵通,我家里的人都在电信上班!”(2007年辽宁卷作文《我能》)

以上零分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思想消极,趣味低级,表达上胡言乱语甚至以“恶搞”来哗众取宠,完全不按章法和要求写作。这部分考生的做法是对神圣高考的一种亵渎,是对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挑衅,判为零分实不为过。通过现象看本质,零分作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部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也反映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痕迹。

窥一斑见全豹,学生在考试中犯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一些学生知识面过窄,在写作中常犯一些不可饶恕的知识性甚至常识性的错误。在我校高三的一次月考中,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仿写题,要求学生依照例句形式仿写。阅完卷后,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人欢喜让人忧。下面是我摘录出来的三位学生的仿写:

强壮的男人有了女人的陪伴,更显威猛;漂亮的女人有了男人的呵护,更显温柔。——真是

男女相依呀!

丈夫有了妻子的疼爱,更加强壮;妻子有了丈夫的爱抚,更显温柔。——真是夫妻同心呀!

潇洒的小伙有了姑娘的陪伴,更显勇猛;温柔的姑娘有了小伙的依靠,更具魅力。——真是男女心有灵犀呀!

以上三则仿写,从形式上看姑且不论,单从学生选材的角度和思想内容上看,仅抓住男女关系大作文章,视野狭窄,语言表达缺乏意蕴。掩卷沉思,这到底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还是语文素养出了问题?考试中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对中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拷问。

高考零分作文的出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必然有一个文化背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渠道多,阅读对象广泛,但他们对琳琅满目的文化不能去伪存真,吸取精华。同时,各种青春系列文化、网络文化、娱乐文化等大众文化泛滥,学生远离了课本、读本,远离了名著等经典文化,结果经典文化正在课堂上悄然退出,“杂”文化正在潜滋暗长。加上各种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错误连连,以讹传讹,学生有时接受的信息也是错误的。长期以往,当代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中呈现出一种世俗化、平庸化、大众娱乐化趋势,形成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贫血症”。综合起来这种“贫血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错位,张冠李戴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阅读面过于狭窄,积累不丰富,记忆不准确,一些文史知识缺乏等导致犯知识性、常识性错误。譬如,学生在写作中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古诗句,在引用中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知识错位现象。有一位文科生把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说成是鲁迅先生甚至是汪国真的。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位学生竟然在作文中把中秋节写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并且还大肆抨击韩国把中秋节抢注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又如一些名言名句都是有出处的,学生不熟悉,笼统地冠以“古人说”和“俗话说”头衔。在古诗文默写题中,学生记不准确,写不到字,默写时牛头不对马嘴,闹出一系列笑话。究其主要原因,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精品意识,死记硬背。

2、学习功利性强,知识面窄

虽然高考作文命题年年有创新,但学生写作素材上岁岁大同小异。迫于高考的压力和风险,许多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写作文总是很保守,把上一届中高考中涌现出来的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奉为圭臬,极力模仿,甚至花大力气去背诵。结果年复一年高考作文在选材上大多雷同,用阅卷老师的话说就是:“吃古人的一碗饭。”每年阅卷归来,许多语文阅卷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又与古代伟人、名人、英雄人物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面对高考作文命题,一些中学生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生活,只好搜肠刮肚、胡编乱造,形成了大量考试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局面。如写“创新发明”时,大约80%的学生的材料大都是“一牛两爱一瓦特,外加一夫人一鲁班”;写“忠义”无非是选择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轼、岳飞等历史人物。学生要么为古人歌功颂德,要么对历史妄加评论,写作素材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个人、几件事,毫无新意,毫无个性。有些素材在学生笔下甚至变了形,走了味。这样的写作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背道而驰的。

当代中学生的中高考作文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真实反映,也应该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而高考作文的写作内容年年总是陈陈相因,甚至出现上述的令人深思的零分作文。学生这种知识面窄、功利性强、保守的学习现状,不得不引起语文老师对“语文性质是什么”、“语文课堂教什么”、“语文高考考查什么”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3、为文造情,平庸不堪

也许大家都不会忘记,1998年高考学生在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写作“诚信”问题。当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质》和《战胜脆弱》(二选一),据考后媒体报道,一个只有三十人考生的考室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写家庭出现了很大的变故情节(大意是父母早亡,自己凭着坚韧的品质,艰苦奋斗终于成功)。这种编造故事、游离话题的文章,形象平庸雷同,情感苍白虚伪,令人审美疲劳,不忍卒读。其实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这种缺乏文化底蕴的、缺乏创新思想的写作现象也是不胜枚举的。如写亲情,离不开父母端茶送水、生病日夜陪伴、默默关爱等日常琐事;写老师总是抓住无私奉献、家庭清苦无憾、儿女无人照看等细节;写同学就写互帮互助、彼此关爱、团结友爱等老一套;写景总是实“画”实说,甭说诗情画意什么的。至于写博大精深的文化,学生更是无话可说,无病呻吟。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内,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的生活,学业负担重,生活的激情几乎泯灭殆尽,所以写文章就像挤牙膏似的,“为赋新诗强说愁”。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喜欢写“题记”“后记”等模式化的内容,一个素材有时连续被运用到几个不同的话题中而不觉得腻(这样的学生可以去当编导啦),有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的结构(呈典型的“观点+例子+结论”三段论),有的文章一味旁征博引,过分追求语言美,结果以辞害意等等。写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结果拼凑出来的文章就好比是冬天的干白菜,淡而无味。

4、阅读泛滥,缺乏品位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媒体为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学习呈多元化、立体化、大众化趋势。面对众多的文化产品,学生往往缺乏甄别能力,沉溺于一些平庸文化之中,阅读泛滥,缺乏品位。近些年来,青春系列文学(以韩寒、郭敬明、张小曼、安妮宝贝等人为代表)、网络文学,娱乐文化、时尚文化都倍受学生青睐,相反,我国经典文化却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问津。中学生在选择课外书籍时是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缺乏一种标准、一种品位。据不完全统计,80年后作家的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成了学生阅读的首选,娱乐性杂志成了学生课余休闲的调味品;武侠、言情小说,奇幻系列小说,卡通作品等也成了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必修课;而我国的经典名著、优美的诗歌散文、冷峻的文化随笔却受冷落。学生对课本上古诗文学习不感兴趣,却对时尚文化、娱乐文化快等快餐文化情有独钟。在教学《红楼梦》小说单元时,我在班上进行了随机调查,能把中国四大名著原著读完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看电视了解作品大致内容的。但学生在谈某个明星时却是滔滔不绝,了如指掌。这种本末倒置的泛滥阅读势必会造成学生写作无话可说,语文能力和素养严重贫血。

为了避免高考零分作文的悲剧再度上演,进一步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高慢差费”的现状,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以《语文新课程标准》

为核心,以中高考改革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他们素养为终极目标,加强备、教、辅、改、考、评各个教学环节的研究。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与写作教学首先要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突破: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兴趣能引领他们从未知走向已知,是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永恒动力。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失去了兴趣,尽管你人为地去弥补,也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老师要研究语文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实际和以及高考改革形势,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个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终身的。语文教学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大搞题海战术,要把“双基”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融入在阅读和写作中,真正做到“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同步发展。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师生单一互动为师生立体互动,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的痕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诸如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研究性学习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研究、创新”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再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电视、网络、图书馆、校园文化墙、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课堂和课外生活。

最后,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语言文字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它科目,它既要从文本中摄取大量基础知识,也要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让学生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与自然,在大语文环境中学习知识,积淀文化素养。况且这与当今高考改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另外作为语文老师,要倡导学生博览群书,哪怕是武侠类通俗文学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涉猎一些,只要注意阅读场合就行了。

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

光有学习兴趣,不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有时也会事倍功半。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不二法宝。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也要考虑学科自身教学的特点;既要注重常规教学,也要加强考试研究。下面着重从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角度来谈谈对教法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传统作文教学做法是:老师重视写作理论知

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参与和情感体验;总遵循“(老师)命题或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老师)讲评”老一套思路。整个写作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的思想与情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尽管他们也参与了,但收效甚微。如果一改常规作文训练思路,倡导开放式个性化写作,加强写前指导和评后辅导(主要是面批),学生就不会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役了。

譬如,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不妨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和自由,学生的写作恐惧感被消除了,兴趣被激发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写作中让学生自己出题,不规定统一上交时间,允许学生借鉴模仿,甚至把作文的修改工作也交由学生自己互评互改来完成。灵活处理课堂作文教学,就会把学生从讲评课上的“局外人”转变为参与整个写作过程的主角。学生摆脱了“三一律”的束缚,结果就会写出许多有个性、有创新、高质量的作品。同时,这也解放了老师,有利于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指导,在指导中有针对性地把有关写作的基本知识教给每个学生,这比单纯的知识讲解要有效得多,实用得多。

当然,开放式个性化写作方法不是万能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可以大量运用,但到了高三作文备考时,我们还是要根据高考需要转向,加强学生聚合思维训练,尤其是学生写作中审题和选材能力及作文构思能力的的强化训练。

写作与阅读是息息相关的,阅读面的宽窄决定了写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呢?

当前中学生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往往只追求故事情节,结果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尽管学生阅读东西很多,但写作时不会整合运用,言之无物。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阅读课要根据阅读目的、阅读对象、阅读情境选择不同的方法。阅读课上老师要加强指导,切忌搞“放养式”阅读。

具体说来,首先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开出每学期或每次的阅读书单,并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摘抄一二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或写文章内容提要、读后感、书评等,做到不动手不阅读,防止学生休闲式阅读。其次灵活采取多种阅读方式,把阅读与“说”“写”能力结合起来训练,以防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譬如抽一个单位活动时间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开展主题式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研讨,最后写成文章,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在班上办“阅读小报”和黑板报形式来共享阅读资料等等。最后老师还要适时地介绍一些名人或学者的科学读书方法,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外,语文老师也要加强阅读,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遴选一些风格不一的精品时文,以专题形式印发给学生进行补充阅读。这对提高学生阅读品位、积累写作素材、拓展知识面有着重要作用。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改变平庸化、娱乐化、休闲式等阅读现状,在品位与口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况且老师也从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加强宏观监控和科学指导。总体上既倡导学生博览群书,雅俗共赏,又要注重提高阅读品位,有针对性的阅读。但对毕业班学生要把阅读与考试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做到广、专、精。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时间紧,学业负担重,要求学生远离武侠言情小说和网络游戏,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专题阅读和精品阅读上。阅读内容不能仅限于学生手中的《读者》《青年文摘》,还要重点关注一些语文专业杂志如《散文》《散文百家》

《杂文》《新作文》等,原则上不倡导学生此时去阅读鸿篇巨著。针对学生网络阅读情况,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网上阅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精品网站,如中华语文网(《语文报》门户网站),新浪、搜狐、雅虎、网易等知名网站的“新闻频道”和“读书频道”,南方周末网等。这些网站大都开辟了“在线阅读”栏目,老师要指导学生在网上有选择性的阅读。

总之,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中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主战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反思,勇于探索,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寻找一种科学、高效、有序、快捷而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当代中学生畸形的读写现状,切实提高他们的读写素养以及文化素养。我坚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读写教学的研究与改革,高考零分作文会越来越少甚至绝迹的,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

第三篇: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第四篇:从饮食文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从饮食文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自小我就是一个吃货,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长大了要吃遍世界上的美食,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很是单纯,可爱。上了周老师您的课以后我知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的课很生动有趣,我们从不会感到无聊,今天我想用这次期末作业来表达我对饮食的热爱,希望可以用自己浅显的观点来看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饮食文化和中国社会变迁的联系。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是众所周知的。古人也云:民以食为天,所以“吃”真的很重要,我从小就立志于做一个资深的“吃货”。近几年来,有个很火的节目是关于吃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它的节目制作人说:“该节目是美食和历史的交织参拌,《舌尖上的中国》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饮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一个民族饮食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其社会的根源和历史根源。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原料的不同,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就有明显的差异。这些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饮食文化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中华饮食文化的变迁也可以说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所以,就请跟着我的脚步让我们在饮食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吧。

还记得那是在七十年代,中国人吃的像个人样,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从吃粗粮到吃细粮的变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在二十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到了八十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但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和海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从这些“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来到了九十年代,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但是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就得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是吃并选择着;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病毒,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民以食为天”,随着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相信在将来会演绎出越来越多的饮食新文化,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成为真的的大国、强国!有一句话说得好:民富则国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才能称之“强国”。我们已经有了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经济、军事实力也在稳步加强,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从高考零分作文看文章立意(推荐)

从高考零分作文看文章立意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高考作文六十分,是占据高考语文试卷分值比例最大的一个模块。考生写好了作文,也就意味着整个试卷做成功了一大半。按理说,老师平时指导有方,考生平时训练有素,除交白卷外,学生在高考时得到一个基础分应该不是很难。但是,在历年的高考中,都不乏零分作文。笔者试图对这类作文被判零分的原因作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高三语文教师和考生参考。当然,本文虽然以零分作文为例,但讨论范围也包括存在类似问题的超低分作文。

一、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表现

纵观历年高考零分作文,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一是心理扭曲,借高考之机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侮辱阅卷教师、攻击高考制度等。如2009年上海某高考零分作文结尾就毫不掩饰地写道:“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二是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高考,思想消极,趣味低级,表达上胡言乱语甚至以“恶搞”来哗众取宠,完全不按章法和要求写作。如2008年高考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有考生就写“叽叽叽叽”,一直凑足八百字。三是思想偏激,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夸大事实或以偏概全,认为整个社会都是一片漆黑。

二、出现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原因

本来,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看文章思想,二看文章内容,三看文章语言,四看文章结构,五看文章创新等,这些零分作文也不乏语言流畅、结构清晰之作,应该总有一两个方面得到一定分数,但为什么还会有零分作文出现呢?上述三种高考零分作文虽然表现形式不一, 但都存在同一个问题:思想内容不健康。这就涉及到作文的一个重要问题: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和考生似乎对这个问题没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来,在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思想健康”,但在历年汗牛充栋的高考作文指导文章中,却很难找到这个关键词;在种种“高考作文八大雷区(十大雷区)”等文章中,也鲜有见到不能触碰“思想内容不健康”这个“雷区”的提醒,误导了广大考生。更甚者,高考零分作文不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当然有些并非是考生考场上的真实作品,乃人为杜撰),热评如潮,其中居然还不乏赞美之辞,认为这是考生的“创新之举”,“太有才了”,这类作文不但不能判为零分,而且应该给高分。

笔者认为,尽管高考作文立意要做到准确、深刻、新颖,但前提是思想健康,如果违背这一前提,哪怕语言再流畅,结构再完整,也很可能被一票否决。出现高考零分作文或低分作文的原因,除极少数玩世不恭的考生是有意为之外,大多数考生是因为为了追求新颖而标

新立异,但又把握不住尺度,从而导致思想内容偏激或形式上过于离奇古怪。

三、对策措施

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出现,有考生自身的原因,也有高中语文教师的责任。要避免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出现,就需要从语文教师和考生自身两方面加以规避。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思想内容是学生心灵美丑的折射,考场作文如果满纸消极思想和错误认识,阅卷老师势必对考生的品行打折,继而直接影响得分,所以缺“德”作文应是每个指导教师和考生必须慎戒的“雷区”。

2、回归作文本真: “文须有益于天下”。写作是一种使用内部语言与读者进行对话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写作的认识则更为深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南京的王栋生老师在其主编的《新语文写作》中提出了“公民写作”的说法,强调高中生的写作应当具有公民意识,体现公民的责任感。写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比如有这样一件事,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种情况,有这样一种现象,有这样一个道理等等。作者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人们知道,并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感染,甚至产生某种力量,这是写文章的根本目的。宋代黄庭坚说: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意思是说写文章不对社会起教育作用,写

得再妙也是无用的。因此,高考作文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即使是列举反面素材,其目的也在于警醒世人,避免其重蹈覆辙。

3、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创新”。如上所述,大部分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刻意追求创新,力图吃“独食”,但又不能科学理解创新的真正内涵,结果必然出现偏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者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当然是对的,但“创新”的前提仍然是要“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作者的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就是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事实、道理、规律,做出别人尚未做到的有益的事,也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但前提仍然是这个事实、道理、规律必须是真实、正确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创新之所以受到鼓励,也正是在于创新者所发现的新的事实、新的理论、新的客观规律和首创的事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思维,而对于逆向思维,则必须谨慎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科学的逆向思维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如农夫和蛇的故事,传统的看法是不能对敌人

无原则的仁慈,否则会害了自己,农夫的行为是愚蠢的,不值得提倡的。如果进行逆向思维,先认定农夫的行为是值得赞美的,再从保护动物的角度来论述,得出农夫的行为具有伟大的牺牲精神,不是也有道理吗?现实中也不乏为保护动物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所歌唱的不就是为抢救受伤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3岁生命的美丽姑娘徐秀娟吗?但是,逆向思维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对于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公理,就更不适用于逆向思维,否则就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是不可取的。

最后,引用2010年山东卷高考作文范文《看事物应全面》(纲要版)作为本文的结尾:

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话,我悟到一个道理,看待事物要用全面的眼光,既然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那么我们看事物的时候就不能只看光明的一面,也不能只看阴影的一面。人们常常对一些人和事议论纷纷争执不休,往往是因为看问题不够全面,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一面才是真理,从而拒绝看到另一面。光明和阴影都看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看历史需要全面的眼光,评论一个人需要全面的眼光,评价一件事需要全面的眼光。

如何全面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既看到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应看到精神文明的滞后。

如何全面看待文化遗产?既看到精华,也看到糟粕。

如何全面评价李陵的投降?„„既看到勇猛也看到软弱。

如何全面看待范跑跑事件?„„既看到临危逃命无可厚非的一面也看到大肆宣扬厚颜无耻的一面。

看事物只看一面就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就如同盲人摸象,是不会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的。看到光明,也看到阴影,才能准确评价事物。以上就是读了托尔斯泰的话后我所悟到和想到的。

下载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国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2012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汽车渴望公路,花草渴望雨露,灵魂渴望超度,心灵渴望归宿,而我则迫切渴望着有个媳妇。 众里寻她千百度,踏平脚下路,蓦然回首细环顾,大婶大娘无数。 都说男儿有......

    2014高考零分作文

    2014高考零分作文:那一年(1300字) 那一年,不记得哪一年,兄弟还是兄弟,黑木耳还是粉木耳,屌丝还不叫屌丝;那一年,我还不知道苍老师的名头,我的QQ还差15天就升到一个太阳,我刚开始接触DNF......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我想找个媳妇 汽车渴望公路,花草渴望雨露,灵魂渴望超度,心灵渴望归宿,而我则迫切渴望着有个媳妇。 众里寻她千百度,踏平脚下路,蓦然回首细环顾,大婶大娘无数。 都说男......

    高考零分作文

    2009年高考零分作文《品味时尚》 我承认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湿了,我慢慢的背过脸用手偷偷轻轻的擦掉眼角的泪水。因为我知道,人人都要参加高考,不是因为高考适合自己的兴趣,而......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心灵的选择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春,来到„„(白毛女选段),俺艰难地蹒跚在一条不是路的路上,抬头望去,在凛冽的暴风雪中,俺隐约看见棉花糖一......

    高考零分作文

    2013年浙江省高考零分作文 三句的青春怎么搞 花开落无声,岁月不留痕。常言踏遍青山人不老,风景这边独好。 窗外人头攒动,屋内学子悄悄。 少男少女挑灯烛,看来大学吸引真不少。......

    精选-2014高考零分作文

    精选最新高考零分作文 宁夏2014高考零分作文:那一年(1300字) 那一年,不记得哪一年,兄弟还是兄弟,黑木耳还是粉木耳,屌丝还不叫屌丝;那一年,我还不知道苍老师的名头,我的QQ还差15天就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站不站起来,和拥不拥有全世界无关 只有站起来,才能拥有全世界?站起来了,就拥有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寝室有个下肢瘫痪的兄弟,他这辈子从来没站起来过,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