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第四讲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引言:即将到来的2007年7月1日,是美丽的东方明珠——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再次回味十年前的喜悦,并一同见证十年来香港的稳定与繁荣,更要祝愿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九七回归,开启香港历史新纪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6月30日23点59分,英国蓝底米字国旗和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英治港旗缓缓降落,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零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盛开着紫荆花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而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地区成为秦帝国疆域的组成部分。从秦到清,我国历代皇朝都在那里设有行政机构,行使有效的管辖权。在1842年英国侵占以前,香港地区受广东新安县管辖,居民都是中国人。
但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英国政府两次发动战争,逼使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即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把港岛和九龙界限街以南割让给英国,及把九龙北部和新界地租借给英国,租借期至1997年6月30日为止。
虽然清朝灭亡以后的各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但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国民党政权都未能使香港实现回归。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香港、澳门这两个地区采取了如下立场:香港、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不承认外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将在条件成熟时通过谈判予以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1960年中央进一步将上述立场归结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工作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针对英国方面先后提出的所谓三个条件有效论,区别对待新界与港九地区、以主权换治权等,中国政府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讨论、没有回旋余地,到1997年要收回香港,同时要确保回归前的平稳过渡。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既坚持了一个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又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香港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香港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完整。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香港回归后曾任香港律政司司长)说:回归的意义在我们从殖民地的管治,回到自己的国家的主权下。虽然我们在香港实行和内地不同的制度,我们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我们与内地同胞生活在同一国土上,同是中华民族,共用同一语言,共享同一个文化,共有同一源远流长的历史,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回归一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成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象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说:“100多年以前,中国近乎被瓜分。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当时我在清华园是一个小学生。1937年,我是个高中学生。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很担忧,1938年,陈寅恪在西南联大写了一首诗:‘景物居然似故京,荷花海子忆升平,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就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心境的写照。现在我们是什么心情呢。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时,我有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香港回归盛典,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我想如果父亲能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刻,这象征中华民族复兴的仪式,一定比我还要激动。他出生在1896年,他们那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目睹洋人在租界中的专横,忍受了‘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说不完的屈辱,他们是多么盼望有一天能看到一个不受欺辱,站起来的富强的祖国。今天,回首中华民族100年的经历,我应该庆幸,我有幸看到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
香港回归也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二、十年历程,书写香港今日新辉煌
1995年,美国权威杂志《财富》(《Fortune》)曾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但在香港回归十年后,最新出版的《时代》(《Time》)周刊,在十二年后用二十五页篇幅,不仅坦承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的预言落空,并确信“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对此,2007年6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评论员文章道:“鉴于《时代》周刊的巨大影响力和在西方主流世界的代表性,这种纠错当然非常难得,对于国际社会客观评价香港回归十年来的得失,应当有积极引导作用。《时代》周刊此举,未尝不可视为向‘一国两制’的一种致敬。”的确,这10年于香港而言,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有效实践的10年,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面贯彻落实的10年,是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互利共赢的10年,也是香港同胞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的10年。
1、在“一国”之内,“两制”和谐共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全面落实。香港同胞享有比港英时期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
回归后的香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不仅香港同胞现有的各种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而且他们希望获得的其他权益也将得到充分实现,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夙愿。
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在今年4月29日下午出席“香港回归十周年十件大事评选”启动仪式时表示,香港在回归后,我们的民主和选举制度,较回归前更开放、更透明。回归前,总督是由英国委任,香港人没有参与的份儿。现在,行政长官是经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而全部立法会议席亦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他还表示,特区政府已首次在香港社会开展了有关普选的广泛和实质的讨论,并会在第三届政府在七月组成后,发表《政制发展绿皮书》,希望社会在未来一段日子就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模式、路线图和时间表,能形成主流意见。
梁爱诗指出,回归前,许多人预言香港人将会在共产党统治下失去言论、新闻、学术、信仰、游行示威、集会结社、旅行、职业、生育等自由。回归以后,这些悲观的预测都一项接一项地落空。居民所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比回归前还多。国际社群都承认:香港是亚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而我们的人权状况,比有些高举人权旗帜的国家还要好。
2、背靠祖国,在内地强有力的支持下,香港的繁荣稳定继续得到保持。
香港回归后,先后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和SARS疫情等困难,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及港人的共同努力下,危机一一化解。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期间,香港短缺口罩等防疫用品,应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紧急向香港提供了大批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防护服、口罩等物资。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港访问两天。他甫抵香港即表示,非典肆虐香港,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在港期间,温家宝深入非典疫情重灾区淘大花园及医院,近距离了解灾情,慰问非典疫情受难者和医护人员。
为帮助香港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央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2003年6月,在基本法框架下,中央与港府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根据执行的实际情况,双方又在2004、2005及2006年6月签署了三个补充协议,不断增加新的相互开放的内容,CEPA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货物贸易自由化,内地自2004年1月1日起对273个税目的香港产品实行零关税,2006年1月1日起对全部香港产品实行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惠及香港具有优势的17个服务行业;内地与香港贸易投资便利化,双方同意在7个范围内加强合作,上述安排对香港经济的恢复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港人称这是雪中送炭。同时,中央政府开放并逐步扩大内地居民以“个人游”方式赴香港旅游,推进粤港、沪港、京港和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允许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等,为香港经济注入活力,有效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全面复苏。国家“十一五”规划再次重申,继续支持香港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
在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祖国内地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香港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香港经济复苏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时,香港股市市值约3万多亿元,10年后,到2007年2月,香港股市市值已超过14万亿元,短短10年升值逾4倍。1997年7月,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中,内地中资成份股只有寥寥几只,10年后,到今年初为止,“红筹”(即内地在港上市的中资股)在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数以十计,红筹指数已成为恒生指数最重要的指数之一,中资股成为近几年催生恒生指数冲破两万点历史高位的主要因素。港交所主席夏佳理认为,香港股市在内地企业特别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有力支撑下,已足与纽约、伦敦的股市比赛,“我们的目标是做要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认为,香港的金融业“可养活700万香港人”。此外,200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8%,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0.2%,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长5.1%,失业率降到4.4%。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状况明显改善,2006至2007年度财政盈余551亿港元,财政储备增至3657亿港元。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是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有学者形容,过去10年中国内地的发展,是香港免于步台湾和泰国等后尘落伍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内地这个巨大的市场,没有内地蓬勃而强劲的经济动力支撑,香港很可能从1997年亚洲金融**开始,就会走下坡路,在劫难逃。
需要指出的是,在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香港也一直发挥着内地与国际市场连接的中介和桥梁作用。香港外国银行多、投资基金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多,是外资进入内地的“集结地”;香港信息非常灵通,是内地了解世界的“观察站”;香港市场规则与国际完全接轨,是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练兵场”,通过与香港的合作和交流,内地发展也获益良多。
3、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对外联系不断增强。
200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已获得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给予免签证入境的待遇,远超过“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免签证国家数。(香港回归前,港人出游多用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当时只有9个国家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待遇,包括英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等。)香港继续保持着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截至2006年4月底,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银行有四分之三在香港营业,香港的股票市场按市值计算在亚洲排名第二。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处的跨国公司数目超过亚太区其它城市。香港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香港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吸引外资排名世界第七,城市综合竞争力名列前茅。
4、香港同胞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
全国人大常委、香港著名企业家、金利来集团的创始人曾宪梓先生认为,回归十年来,香港保持了稳定和繁荣,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也越来越强,人心的回归是最大的回
归,曾先生说,“开始的时候,香港不少的市民对回归以后的香港没有信心,所以回归前移民了不少人,但是他们后悔了。香港回归以后,他们又陆陆续续回到香港来了。这里面啊,首先有一点,香港回归以来,最主要是人心逐渐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最重要的胜利。”
2003年,“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访港,香港市民欢呼雀跃,同享欢乐,他们说:“中国首次成功载人飞上太空,是全世界中国人的骄傲,香港市民都感到十分鼓舞。”2004年,国家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抵达香港,董建华先生代表香港市民致辞欢迎:“感谢各位运动健儿来到香港,与香港同胞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光荣,我们的心和国家贴得更近”。接着,2005年,中央力争让2008奥运马术项目落户香港,2006年,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前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竞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从而让香港分享到更多祖国的光荣。
香港回归伊始,董建华先生向香港市民讲“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随后,这句话广泛流传,成为今天香港同胞的共同心声。
10年风雨,10年成长,10年辉煌,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在回归祖国10年后的今天更加光彩夺目和绚丽多姿。
三、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首20世纪,从世纪初的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新世纪来临时的富强兴盛、骨肉团聚,中华民族谱写了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还有待继续完成。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默庵说,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在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的世纪之交,我们更加思念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面对新的世纪,海峡两胞更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开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纪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自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尽管台湾当局为两岸关系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但两岸人民往来与日俱增,多领域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从缓和、解冻到对话、交流,两岸关系20年来的发展证明,只有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才符合两岸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才能实现海内外华夏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渴望。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祝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早日完成!
小资料:
香港回归中英政权交接仪式上的“一秒之争”
http://news.tom.com2007年05月24日 02时37分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周兆军
十年前,世人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背后,曾有一秒之争。作为当事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于建芳大校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了这段至今仍令他激动不已的故事。
一九九七年四月的一天,解放军军乐团接到一项任务,要组成一支三十五人的乐队,参加香港回归仪式,由于建芳担任指挥。“接到任务后心情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于建芳说。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排练,于建芳带领乐队赴港。“我们大概是在六月二十五号左右到香港,当时还有三军仪仗队的队员。”于建芳回忆说,“我们到香港后没有穿军装,但还是有香港市民通过腰间的皮带认出我们是解放军。”
到香港后,解放军军乐团和准备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英国皇家乐团进行了几次合练。这时候,中英双方在关于政权交接仪式上的“一秒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英方要将降英国国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六月三十日最后一秒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一秒,即在七月一日零时零分一秒才开始升中国国旗和演奏中国国歌。
“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于建芳回忆说,“军乐团当时接到的是死命令,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如果英方故意拖延时间,我们也要准时奏响国歌,即使是我们和他们的国歌音乐叠在一起也在所不惜。”
历史性的时刻逼近了。六月三十日晚二十三点十分左右,军乐团进入交接仪式的现场——香港会展中心。“进入会场后,鸦雀无声。我心想,嘉宾们怎么还没到。等我抬头一看,发现会展中心坐满了人,可是没有人说话,气氛非常凝重。”于建芳说,这时候他心里就更紧张了。
按照事前的约定,在交接仪式开始二十分钟前,双方的乐队轮流各演奏四首乐曲,为会场营造气氛。“我们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茉莉花》。舒缓的音乐声响起后不久,会场的紧张气氛开始融化,嘉宾们开始窃窃私语。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激动人心的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了。二十三点五十九分,英国乐队开始演奏《上帝保佑女王》,降英国国旗。“正常情况下,英国国歌需要五十多秒,可是他们一演奏我就觉得不对劲,节奏比平时还快了不少。结果,他们只用了三十多秒就演奏完了。我们只做了英方如果拖延时间,我方坚决按时奏响的准备,没想到他们会加速演奏。”
这等于给中方军乐团留出了二十几秒的空白时间。“这是令人窒息的二十几秒钟。我看见李鹏总理抬起手腕仔细地看了看表。我的心也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于建芳小声问身边的联络官张景山:“怎么办?”张景山回答:“不管它,按原计划走。”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张景山精确地读着秒表。在二十三点五十九分五十八秒半的时候,于建芳果断地举起指挥棒。零时零分零秒,指挥棒准时起拍,《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维多利亚港,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交接仪式结束后,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的张业遂第一个跑过来,紧紧抱住于建芳说:“建芳,太准了!”于建芳回忆说:“可能我当时太紧张了,耳朵充血,一直觉得国歌的声音有点小。其他人告诉我,那天的国歌格外嘹亮。”
第二篇: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弘扬爱国精神 服务科学发展”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 2010年1月26日
调查人:济南大学 管理学院 工商1004 李培泽
今年寒假我校团委根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结合建党90周年,组织开展主题为“弘扬爱国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的2011年济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爱国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结合我市和服务地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广泛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学业辅导、医疗卫生、科技支农、文艺演出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示范带动,引导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对口开展扎实深入的服务,促进服务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活动概况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服务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中去,发挥所长、学以致用。我院充分动员本学院的青年大学生,紧扣今年“弘扬爱国精神 服务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把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作为重点,把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作为拓展,组织了几支主要的实践分队,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走访地址遍及全省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添上了自己的一块砖。宣讲农村政策,身体力行,推广“科学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模仿带头作用,根据实践分队自身特点,结合实践基地具体情况,我院参加实践的大学生组成宣讲团,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播、报纸和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上在实践过程中和农民群众、各级政府领导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和乡、村干部一起召集当地农民专题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把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农民政策送到基层的任务。
为了解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了解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实践过程中,我院实践分队选择参观了几家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我们在参观工厂设施和生产流程的过程中,我们还亲自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宣传和产品推介中,学习了解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运行模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相关知识,增加社会阅历,而且也尝试把这些应用技术和产品营销方案推广到我们走访的其他地区,针对当地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实际,对部分困难企业向乡镇府提出我们的见解,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为了获得新农村发展概况及发展模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院实践分队成员深入村民群众当中,特别是热心于新农村发展的有识之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了解他们认识中的新农村发展政策,以及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该如何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学习、宣传“三农”政策,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自己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去。
为了总结实践基地发展状况的优劣、发展模式的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失败之处引以为鉴,不足之处加以改正,成功之处加以推广。我院每支实践小分队都对所在实践基地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采取的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走访特色新农村是我院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亮点,各个实践基地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实践分队对此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课题及论文。其中涉及的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将是其他贫困及落后农村地区的最佳借鉴。
活动收获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得到了我院青年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各小分队的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基地各级政府及干部群众对我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与了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同时,从各实践分队最后形成的实践课题、总结报告、专题论文中也能得出,此次我院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无论是实践基地还是实践分队和个人,都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主要体现在:
1.增进了对省情、民情以及新农村发展概况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院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实地,走进农民生活,体验农村建设,搜集到大量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了解了我省各式新农村发展的概况及发展模式。深深明白我省经济在全国现代化建设浪潮中站稳脚步,就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新农村的建设。而如今我省新农村的建设规模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指导。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通过此次寒假实践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我们身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视“天下为公”为己训的公管学子们更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随时准备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去。
2.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和基层干部群众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一骄奢淫逸为耻”。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院实践分队紧扣“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 这一主题,进行宣讲活动。同时各分队成员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在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接触中,学习、宣传和践行了上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含义,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内涵,更是我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需要,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队成员的宣讲和实践,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考验了自身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值寒冷的冬日,部分偏远地区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实践分队成员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忍受日常生活条件欠佳,以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赴全省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代表性的新农村进行以“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实践走访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洗去了实践中的艰难和困苦,以自己的执著和信念换来了活动后的成就与幸福。在学校大学生享受着高等教育,在课本上学习各类知识技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
一味的书面学习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是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学教学的延伸。培养了青年大学生们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4.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在农村开展调查和服务活动,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欠佳的,特别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尤其艰苦。生产劳动,蚊虫叮咬,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上的不习惯——衣、食、住、行都要自理,对每一个分队成员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分队的骨干成员还要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所有的这些无不是对成员们意志与毅力的考验。通过这样的磨炼,不仅能提升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
社会实践的体会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是高校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俱佳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或许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但在实践交流中所迸发出的潜在社会效益是不可限量的;或许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是零增长的,但它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势不可量化的。
在此次以“弘扬爱国精神 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巨大影响,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看到了乡镇领导带领全村人民因地制宜推动新农村经济所做的努力,但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局限和问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拥进了城镇,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这样农村许多土地被闲置或非自然性减产,我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更加得缓慢;农村教育条件滞后,无法跟上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农村现居人口普遍的受教育水平只在初中程度,加上农村培养的人才普遍向发达城市外涌,造成农村人才缺乏严重„„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青年大学生应怀德社会责任感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们社会特别是我们的高校同时也应该加快脚步,正确引导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认清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与优势,促成大学生“走进农村,建设农村,贡献社会”理念的形成,让所有有志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一展身手。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实践“爱国主义”的学习与宣传。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高举改革旗帜,实现伟大复兴
尊敬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而今,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决定》是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宣言书,这份宣言对中国以后要走什么路、如何走,作出了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开阔的前景。这份宣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也有一些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了具体的蓝图。
我们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处理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尊重,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才能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动力。改革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成就人类文明的进步!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结业论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任紫宁 16801300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西方有学者曾说,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这种早熟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般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它给中华民族注入了一种特殊的力量,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险阻和变故,我们的民族,终归会团结一致,我们的国家,终归会和谐统一,我们的社会,终归会繁荣富强。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国力量。
鸦片战争以来,正是这种强劲的中国力量,引领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演绎“东方巨人”的奇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中华文明的深厚文明底蕴璀璨绽放,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东方醒狮”以豪迈的气魄,巍然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
一、“中国梦”的提出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强行的打开了中国国门,从此,大清帝国跌落“谷底”,中华民族,风雨交加。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哀叹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事实证明,落后就会挨打。帝国主义列强的蜂拥而至,给中国带来了灾难重重,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如履薄冰、大厦将倾的时刻。戊戌变法的先驱康有为,在《三月十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痛心疾首的说到:“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破茧而出,并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从南昌暴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古田会议创立建党建军路线;从开辟井冈山第一 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立;从千难万险的长征到举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从“九一八”的历史耻辱到赢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延安指挥惊涛骇浪的解放战争,到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二十几年的艰苦历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胜利中,无论其历史规模与社会内涵,都为这个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注入了勃勃生机。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一个不再被人欺辱的民族,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觉醒,深刻的分析和把握了当下的世界局势,并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观点,把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深入的阐述清楚,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江泽民任总书记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问题。
胡锦涛明确的指出了:“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这一观点的提出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改革的重要性,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每一次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这个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力量是厚积薄发的、和平共处的、和谐发展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论是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还是创新和完善社会制度,靠的都是人民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每个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就拥有了个人梦想的广阔空间。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路正长,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干兴邦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总书记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 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三、当代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余年的历史,在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各阶级、党派先后进行了多种路径的探索,其中有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有维新变法的制度性改良,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些探索和实践证明,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路子走不通,引进西方的制度模式进行改良、以及照搬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路子都走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难挫折之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功能,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历史到今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靠的是这种精神;从今天向未来,走向民族复兴的理想境界,仍然要靠这种精神。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首先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必然要靠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今日之中国,其行进也迅疾,其承载也浩大,但距离两个一百年目标、民族复兴梦想,依然面对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严峻考验。改革涉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攻坚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敢于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敢于面对世所罕见的困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 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第五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系列讲话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这个目标大家都很熟悉,就叫做中国梦。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中国梦,但是我想从背景、内涵、实质、实现路径和具体要求四个方面去理解中国梦,可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梦背后真正的意义。
(一)中国梦的背景
中国梦是在1840年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提出的。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GDP依然是全世界的第一,有人说怎么可能?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不久,如果康乾盛世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依然是世界第一,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不堪一击呢?
有一个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我认为这个题目起得非常好,叫《落日的辉煌——
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夕阳西下的时候虽然是红霞满山、红光万里,但它是落日的辉煌,虽然现在发着光,但很快会沉到山的那边去了。所以为什么会有落日的辉煌呢?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忽略了技术创新,我们自主的创新能力是没有的,虽然我们经济总量很大,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所以在西方的坚船厉炮之下,清朝政府连连溃败,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习近平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确实是这样,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一直处在敌强我弱,一直受侮辱、受损害的尴尬地位,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再一次像汉朝、唐朝一样,所以叫做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就是再回到过去泱泱大国的地位中。这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所做的总结。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我们有这样的实力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所以有人说习近平的战略思想是把中国现在的发展分为三步走,大家知道邓小平有一个“三步走”,习近平提出一个“新”三步走。就是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实现城乡人均居民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这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50年我们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原来叫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在把基本两个字去掉了,就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另外,当前的社会现实,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却贫乏了,失去对生活的幸福感,失去生命的方向感,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十三亿中国人提出了共同的愿景,为中国社会的奋斗树立精神旗帜。中国梦的提出,就像一个“灯塔”与“导航仪”,指引人们前行。当人们在低头工作时,不时抬头看看远方。远方的光明往往能化解现实中的困难,它可以使人们看到更远,心胸更加豁达,激发人们的理想,坚定人们的信仰。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提中国梦。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后,他又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这个讲话近25分钟,9次提到中国梦,系统阐释中国梦。那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具体就是十二个字,三句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这三个层面是统一的。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中国梦提出来以后全国各地提出了好多梦,每个省有每个省的梦,每个市有每个市的梦,每个县有每个县的梦,每个乡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梦,宣传了很多,这个理解是有偏差的。因为习总书记在一个批示中说,中国梦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口号,他的内涵非常明确,我们不能随意的有北京梦,有河北梦,不是这样的。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只能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利益来说,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谈不上什么民族复兴,所以他说在宣传中,一定要准确理解中国梦,关于中国梦的内涵我们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来理解:
宏观层面,他强调的是中国梦和世界的关系。大家知道我们最高领导人对外讲话和对内讲话是有差异的。对外主要是宣传,对内讲得更加准确一些,他在国际上描述中国梦的时候,把中国梦描述成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他说我这个梦不是侵略你。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一旦这个狮子醒来,将会震惊整个世界。习总书记去年到法国说,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但是这头狮子现在已经醒来了,但是他不是一头可怕的狮子,他不是一头侵略别人的狮子,他是一头可爱的狮子。他强调中国的崛起不是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的崛起是我们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协作,他说我们这个梦是和平发展之梦,是合作共赢之梦,这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讲。
中观层面,讲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系。你提出中国梦不就是国家变化,和人民群众有什么关系呢?习总书记说了,中观层面来看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之梦,就是民族振兴之梦,就是人民幸福之梦,所以他是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系来理解的。
微观层面,总书记是从个人和祖国的关系的来理解的。他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他当选总书记以后说了一段话非常接地气的话,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希望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一点,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好的住房。他说中国梦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中国人有和祖国共同成长的机会。他说这个中国梦不是脱离你们每一个人之外的,恰恰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梦。
这就是中国梦的内涵,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系,从个人和祖国的关系来理解。
(三)中国梦的实质
中国梦的实质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国际上他强调更好地和国际社会对话和交往。因为习总书记说了,我们中国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原来的话语体系只是对我们自己人说,跟外国人说不太懂,中国梦一说大家很能理解,因为有一个美国梦,还有一个欧洲梦。美国梦是什么呢?习总书记会见奥巴马的时候说,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但是又有区别,美国梦是注重每一个人靠自己的斗争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中国梦更多是个人、祖国和社会的统一,既强调个人的努力奋斗,也强调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结合体。
国内是为了攻坚克难,凝聚力量,最大共识。习总书记说得非常好,他说现在我们中国人都很有创造力,都很有能力,但是好像没有一个口号把全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大家各干各的。习总书记说,我提出中国梦就是要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他说得非常好,中国梦是我们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版本。有人说,你既然已经有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还要搞一个中国梦呢?习总书记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提法对我国内的人来说可以,但是还有很多海外侨胞,社会主义的对立面是资本主义,你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海外侨胞怎样为之奋斗呢?所以习总书记说,我们不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说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版本,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样一个中国梦,因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说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通的,这就是中国梦大致的内涵。对我们中国梦的理解不要庸俗化,中国梦就是每个省有中国梦,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四)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及具体要求 1.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梦是一个目标,沿着什么样的道路达到这个目标呢?不是西方道路,也不是苏联道路,而是1978年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这个道路的起点和立足点是中国国情,这个道路的总手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道路的总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余年的历史,在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各阶级、党派先后进行了多种路径的探索,其中有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有维新变法的制度性改良,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些探索和实践证明,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路子走不通,引进西方的制度模式进行改良、以及照搬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路子都走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难挫折之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动力,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中国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表达了实现中国梦的主题——中华民族,在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枚不胜举如董存瑞、刘胡兰等,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另一个方面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表达了时代特征。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对中国农业乃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吴仁宝是江苏省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农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他也被人们誉为“农民思想家”、“中国农民第一人”。通过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精神动力,这就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功能,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历史到今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靠的是这种精神;从今天走向未来,走向民族复兴的理想境界,仍然要靠这种精神。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要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动力,还需要有伟大的中国力量来支撑、保障和实现。那么,什么是中国力量呢?正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的力量。”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梦首先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必然要靠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我们每个人在这艘巨轮上,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奋力前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2.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有了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否则就是空想。这里我提出了三条要求和大家共勉。
第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一个大的梦想,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目标体系,由很多小目标组成。只有把小目标一个一个实现,大的梦想才会实现。总书记讲过:“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西方有一首讲细节决定成败的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你看,由于打仗前钉马掌的师傅因为丢了一个钉子,没有把蹄铁钉紧,导致骑士在打仗时输了,最后这个帝国灭亡了。所以,小事与大事都是相对的,更是相连的。这些都非常好的讲清了大与小的关系。告诉我们,要善于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有的人,大事做不出来,小事不愿做,这样的人永远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只有沉下心来,从小事做起,积极进取,快乐工作,才会创造自己精彩而快乐的人生。
第二,要从长远规划,从眼前做起。因为大的梦想往往是较长时间的规划,看起来离我们还很远。但是,任何一个长远规划,都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我们不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长远的规划就永远是规划,无法变成现实。海尔的总裁张瑞敏说:“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在海尔,工人的行为规范细到如何走路。在厂区工人走路都靠右行,每一位员工在离开自己的座位时,须将座椅推进桌洞里,否则将会被罚款100元。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有一次学生问: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他带学生到苹果林,要求每人选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有的学生一进果林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以为后面肯定还有更大更好的,走到尽头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个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摘了一个小的出来。有的学生则相反,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认为是最大最好的苹果,后来发现林子里的苹果更大的多的是。学生说:“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把!”苏格拉底说: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是如此,我们要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我们每天的工作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第三,要用远大梦想指引,用务实精神进取。梦想在实现之前,总是虚的,只有不断的实干,梦想才会变成现实。邓小平说过: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务虚和务实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合理的务虚,我们就没有目标没有思路,再大的干劲不知要向何处使;再好的目标和思路都会落空。所以大家要闲时务虚,忙时务实。用较少的时间务虚,用更多的时间务实。在务虚时把梦想想清楚规划好,在务实时把措施抓落实,把梦想一个一个变成现实。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多次指出,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这些都告诉我们,远大的梦想很重要,务实的进取精神同样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理解中国梦,相信中国梦不是幻想,是一个已经开始并曙光初现的看得见的未来。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每个人都以远大的梦想为指引,以扎实的实干精神为基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为保证,努力学习和掌握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知识本领,不仅做学习的成功者,更要做中国梦的打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