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浅谈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从我们对近几年车辆事故的剖析来看,由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酿成的交通事故高达80%。
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员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的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反应迟钝,易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忍让和克制,把安全行车放在第一位,为了他人、家人和自己,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
(2)保持愉快的心境。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路上车辆太多,需要不断地停车、减速和等候的话,会使人血压升高、心情烦躁,如果长期承受这种压力,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脾气性格,还会出现精神紧张、肌肉疼痛、忍耐力减弱等症状,容易发生车祸。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3)心理情绪要稳定。当人在承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应,则往往会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像的行为,往往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4)良好的心理应急状态。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没有良好的心理应急状态难以在意外情况下瞬间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正确反应。
二、掌握注意的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时,注意力占特殊地位。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地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的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对驾驶员要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这都需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第二篇: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
1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
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
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
能保证行车安全。
第三篇:浅谈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浅谈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摘要:当前,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承载着多数市民出行的责任,因此公交车的行车安全尤为重要,而人(驾驶员)则是安全行车的核心。人的行为是由大脑所支配的,因此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差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人通过分析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了几种不利于安全行车的情绪问题,并针对心理情绪特点,提出了一些安全驾驶的建议,以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改善行车质量,减少行车违章,促进安全行车。关键词:心理;情绪;安全驾驶
前言
公交车驾驶是一项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面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确判断决定、及时应对反应等环节。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驾驶员的思想、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许多研究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大脑处理,作出判断,然后再支配手、脚去操纵汽车,使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判断和操作上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而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判断需要驾驶员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状态。
行为科学理论指出,安全意识是在一切活动中对自身安全作用反
映和控制的外在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意识通过思维来表现,并决定个体行为。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和行为是知与行的问题。情绪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态度受到各种影响的外在表现,是体现,又是行为,直接影响安全意识并起放大作用。因而任何行为都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的外在表现,并受安全行为意识的调节,情绪的支配及道德、人生观的影响,是复杂的、动态的、多重的随机的“综合效应”,具有多样性目的性可塑性,因而还会表现出差异性。当各类因素综合作用对人有负面效应时,就会在生产中出现不安全行为、人为失误和“三违”,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安全行车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安全行车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16种,称为16维度,16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
个方面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乐群性是指人们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稳定性则决定了人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起伏小,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
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一些驾驶者为了节省时间或者营运收入等目的,威胁其他司机或行人的利益,使其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激怒对方使其产生恼怒的情绪。人们都有操纵其他事物的愿望,在开车时,通过对机械的操作能够满足人们这方面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掌控一旦遭到破坏,比如遇到红灯或堵车,就会引起另一种本能,即攻击心理。攻击性驾驶虽然不是蓄意为了撞车或伤亡而做,但是往往因为驾驶者对情况判断失误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幻想性高的人容易“走神儿”。这样的人容易处于无意识驾驶的状态,给驾车带来一定的危险。独立性差的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低,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
有关专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个性与行车安全进行了大量研究,说明了事故倾向性个性特征的存在:即在同样情境下,有些
人因个性原因比另外一些人本质上更易发生事故。研究表明: 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肇事,且随着外向型程度的增加,肇事可能性增大。经常违章和肇事的驾驶员个性表现为易冲动、易紧张、偏执、偏激、自私、疑心、压抑、过分自信等;安全驾驶员更多表现为敏感、紧张程度高、爱思考、冷静等特点。
二、影响安全行车的几种消极情绪
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先兆,以下四种消极情绪易发生违章行为、造成事故。
1.厌烦情绪
在常年单调的车厢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表现有疲劳过度,工作无精打彩,注意力不集中,对遵守规章制度、标准、处理不安全因素持消极应付态度,得过且过,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2.悲观情绪
在安全或其它方面(包括社会、家庭、子女、生活、人际等方面)受挫折,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情绪使人信心不足,忧郁惆怅,无心工作;或者驾驶员在受到批评和处罚后,不能正确对待,心有余悸,思想消沉,情绪低落,对周围环境变化反映迟钝,对外界信息的捕捉和识别力下降,安全意识削弱,极易造成行车事故。
3.急躁情绪
驾驶员在遇到路阻、红灯或者被人超车等情况时,容易产生一种急躁愤怒的情绪,导致其在之后的行驶中为了追回时间或者争一口气而冲动驾驶,极易造成事故。
4.盲目乐观情绪
在道路宽阔、车辆行人较少的路段,驾驶员容易放松安全警惕,思想麻痹,抱着一种乐观的情绪行驶在路上,忽略周围行人动态,加快速度行驶,反而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三、安全行车的心理情绪调解
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2.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
注意力集中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吸烟、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
3.创造舒畅的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
驾驶工作是颇费精神的。保持充沛的精神,是安全驾驶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注意改善驾驶员的休息环境,鼓励驾驶员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
4.调适情感心理环境
家人和领导要对驾驶员多关心,多体贴,多鼓励,使驾驶员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公司要及时了解驾驶员情绪状态及家庭情况,帮助驾驶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让其背着包袱开车。同时也要加强对驾
驶员自身的人格修养,扩大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
5.重视安全教育学习和培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虽然人的个性、气质等心理特征等各有不同,但人的觉悟是情绪变化的基础,对典型的影响有着共性。因此在预防安全事故方面应采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安全教育,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思想觉悟和素质,用活生生的实例、用直观的画面刺激增强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使驾驶员感到警钟长鸣,保持清醒头脑,及时消除不良心理情绪,确保安全行车。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疲劳能力。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活力,提高耐疲劳能力,保持清醒的判断、分析能力的良好载体。平时多学习、多读书,培养良好的气质和性格,使情绪保持稳定。
四、总结语
总之,驾驶员的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有关密切的联系。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只有做到情绪稳定,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处变不惊,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安全驾驶工作。作为驾驶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规范个性心理,调节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在行车中做到:被激而不动,郁郁而不忧,遇气而不乱,受辱而不怒,有悲而不伤,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第四篇:浅谈驾驶员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
浅谈驾驶员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
每个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而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情感、注意等也和个性心理特征紧密相联,从而带有个人特点。由于每个汽车驾驶员生理条件和社会实践不同,其个性也随之不同,不同的个性心理对安全行车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个性心理、安全行车
汽车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闵期波格认为一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过程中持续地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汽车状态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理素质。本文拟从性格、气质、情感、注意四个方面对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关系略作阐述。
一、驾驶员性格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人之间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如坚毅果断、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等。
人们通常把性格特征按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对现实的态度主要是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对自己等各方面的态度所构成的性格特征。如有的汽车驾驶员正直、热爱集体、富有责任感,有的无理、粗暴,无视国家和他人利益,对待工作有的认真、负责、实干,有的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的汽车驾驶员自制力强,处事果断,严守纪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处事马虎等。
3、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处理问题上,有的汽车驾驶员细致、主动,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的粗略、轻率、被动,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
上述性格特征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行驶有着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员如果法纪观念淡薄,轻视交通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处事以我为中心,性格固执,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就容易在行车过程中出交通事故。反之,驾驶员法制观念强,处事冷静,遇变不慌,则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系数。作为汽车驾驶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努力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
二、驾驶员气质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气质通常称为脾气或性情。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受后天实践的影响而形成的,也受到主观世界和性格的控制,因此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气质分类的标准很多,从驾驶员这一职业角度来看,一般可分为四个类型:
1、兴奋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的汽车驾驶员,其行为特别热情、主动、爽快、精力旺
盛,但性情急躁、任性,缺乏耐心。这种类型的驾驶员在行车中如果看到交通标志和其他车辆和行人对自己行驶有阻碍时,心情会不愉快,或置之不理,或猛按喇叭,或赌气,甚至失去正常判断能力,很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灵活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人的特点是敏捷而灵活,他们的感情直接表现在行动上,但这种感情不那么强烈,容易发生变化。其缺点是轻率、不稳定,工作马虎,对行车安全也是不利的。
3、惰性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安静,动作比较迟缓,感情很少外露,具有内向型,这样的汽车驾驶员比较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反应迟钝。在复杂交通情况下,常表现出犹豫不决,判断措施不够果断,也容易成为不安全因素。
4、软弱占优势的类型。其行为特点是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激烈,有较大的忍受性和内向性。优点是细心,守纪律,但反应能力差,感情较脆弱,在突变情况下,应变能力较差,因此也有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
上述气质的类型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笔者认为,纯粹属于哪一类型的人是极少的,多数人是兼有几种类型的气质。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但气质和人的思想与性格有密切联系。汽车驾驶员应当善于利用自己气质的积极方面,抑制气质的消极方面。因此了解自身气质方面优点与不足,对于安全行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少汽车驾驶员尽管气质不同,但都能达到百万公里无事故的优秀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
三、驾驶员情感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喜、怒、哀、爱、恶等心理现象。欢喜、愉快、满意的使人感到舒适,驾驶时感受性提高,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汽车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性也得到提高,这是一种增力的情感。而忧愁、悲伤、愤怒、恐惧等情感,却使驾驶员无精打采,缺少理智,感受性降低,影响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与思考,反应变慢,这是一种减力的情感。
人的情感可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三种形态。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的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如生气时大发雷霆,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目瞪口呆等等,人处于激情状态时,理智的分析能力和意识时行为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许多事故就是在这种激情状态下发生的。应激是在遇到是否及时、果断、正确地处理险情,转危为安,这取决于汽车驾驶员性格特征,知识经验。心境是一种微弱而较持久的情感状态,如心情不舒畅、烦躁,心情轻松、快活等等。
情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思维形态,也就是说,人的情感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人对现实社会一切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的一种稳定性的主观态度的表现。因此情感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及修养水平密切相关。所以良好情感的培养,主要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凡是从人民的利益、长远利益和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三思而行”,就可以控制情感的减力作用。
四、驾驶员注意与安全行驶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某一特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的程度。
注意本身不能独立存在,而是和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同时产生的并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进行的。人的注意可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主观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别所引起的。例如,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遇到路边广场上有一个公益事业大型活动在演出,无意中瞟了两眼,等回过头来时,突然一个小孩向左跑,就向右打方向,结果小孩却向右跑,就在这一刹那间发生了事故。正如老驾们常说的:“安全行车几十年,出事就在一瞬间;安全行车几万里,出事就在一两米。”在行车途中,车外环境不断变化,新鲜事、希奇事以及各种强烈的刺激很多,如果不加控制而使自己成了无意注意的奴隶,那是非常危险的。由于无意注意而引起驾驶员注意力分散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是时有发生的,在驾驶室里写上“请勿与司机谈话”,其意也就在此。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要主观努力地注意。主要是由于安全行车所必须的条件而引起的,其不一定强烈或新奇。例如,通过繁华街道,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注意车与行人的动态,转弯时注意对方来车等。这些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注意。即使身体疲倦也要强迫自己注意,要求以一定的主观努力去达到,否则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笔者认为,无意注意可变为有意注意。例如,在行车中驾驶员听到车身后部发生异响,一会又消除了,这就是无意中引起了驾驶员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注意倾听异响发出的部位和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以上粗粗地谈了性格、气质、情感、注意与安全行车的关系。作为一个汽车驾驶员,要明确汽车驾驶工作的重要意义,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识到安全行车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幸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活跃国民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而忽视安全,则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幸,也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幸,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做到“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动,想到群众”作为座佑铭。由于汽车驾驶员个人的心理素质、意志品德、个人性格特征,对于驾驶汽车进行交通活动时与行车安全有着直接因果关系,因此,加强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提高汽车驾驶员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意志品德,改善其个人性格,对确保行车安全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浅议驾驶员情绪与行车安全[小编推荐]
浅议驾驶员情绪与行车安全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秦晓东
内容摘要:驾驶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情绪、情感、意志力对驾驶状态和应急反应具有较大影响。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优化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
关键词:驾驶 情绪 心理 交通事故
中图分类:U492.8+
4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
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
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
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作者简介:
秦晓东 男 汉族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办公室 职称:技师
研究领域:公务用车管理。
专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