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新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新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做完这些后,国家并没有停止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我市市政府市委书记潘逸阳等领导的领导之下,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有序的、稳步的发展。
在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个村一个村轮流建设的方法,先在指定时间内建设几个村,时间段一过,又开始另外几个村的建设,如此循环下去。今年,新农村建设轮到了我家所在的村子——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岗村。看到家乡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想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又多大?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了亲自领略了这一巨大的村庄变化,本次借放暑假的机会回到家乡,在父亲的热情支持下,我对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原马山村(已经完成新村建设的村子)新村建设前后的相关细节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新村建设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如下:
1、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比较:
(1)、新农村建设前的马山村:
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只有一天主干马路是水泥路,其它都是泥土路,通向家门口的只是一些羊肠小道;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以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占了绝大部分,房子的墙壁已经破烂不堪,门前屋后长满了杂草,厕所也还是茅厕(一个厕所一个坑,而且坑没有盖),总之大多数房子已经属于临危房,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盖起了新房,那些新房也还是停留在没有粉刷装修的;新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喝的水基本靠的是挑……
(2)、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
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主干水泥马路的基础上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彻底消失,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干干净净,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经过粉刷装修;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再也看不见以前使用的茅房,每家每户用的都是水冲厕所;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喝的水都是用抽水机把水抽大水塔里然后再通过水管放出来使用;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为什么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很少人去建新房等等呢?难道农民伯伯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他们有什么顾忌?我此我走访了马山村的10户村名,归纳他们的答案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2)、批地皮问题。这是村民提出的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很难批地皮,即使能批下地皮来办理批地皮的工作的手续繁琐也是影响村民盖新房积极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还有一些小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农民安于现状和比较的心理,使得村民看见别人没有盖新房自己也懒得去盖新房……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
班级 :09(7)班
姓名: 余蔓 09020 30242
关于创建文明小区的点差报告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指导老师:廖老师
近几年,宁波正在进行全国优秀文明城市的创建,小区的文明问题更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地不断提高,也对小区的文明建设投入着巨大的期望和关注。大家都知道文明健康的小区环境不仅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也能陶冶居民的素质修养。但何为文明小区?如何创建文明小区呢?为此,我们利用暑假对范江岸契桥居民楼里近百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居民对契桥住宅小区的文明建设还有不满意之处。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安全
范江岸契桥小区地处偏僻的江北,且建成的小区楼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物业管理,安全就成了居民的头等大事。安全问题的至关重要,这也是小区文明创建的基础。
(二)、环境
范江岸契桥小区与宁波制药厂相邻,常有污染气体排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小区环境建设都有一定的影响。加
(三)、文艺
范江岸契桥小区分布有些散,加之旧建成的小区没有足够的空地,阻碍了社区活动的开展。
(四)、内臵
在调查中有44%的人认为房子造型落后,格局不合理。
(五)、外臵
范江岸契桥小区地处偏僻,附近少有公交车和大型超市。
(六)、管理
在调查中52.3%的人觉得小区居委会管理一般化。甚至有些人1
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个居委会管理。
对小区种种的不满,因此小区的居民有机会就搬是占了68.2%,已着手找新房,马上搬迁的占了11.4%。
我们认为应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着手改进。
(一)、硬件
人们都想拥有安全舒适,环境幽雅,便捷安逸的住宅小区。而
房产开发商首先就要考虑周到,还要高瞻远瞩,避免旧小区惟有绿
化带,无活动场所等等缺点。
1、对安全问题,无非就是防盗和防火问题。小区四周可装上
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各单元进户大门设电子防盗门,配备24小时
全天候专业警卫。各单元都要备有消防栓及灭火器,紧急照明设备,要有专人值守。涉及人身安全处,设有明显标志并有防范措施。
2、环境而言,小区内可培育四季名卉,常青乔木,建造雕栏
喷泉,彩砖小路。当然不光要绿意盎然,也要整洁干净,树阴下可
搭造座椅,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小区内要无干扰、噪音,给居
民一种安静,安全的感觉。小区内的居住区、休闲区、公共事务区、商业区相对隔离,并且要比例适当。
3、小区要留足足够的空间作为活动场所,可以建棋牌室,健
身房,网球场等等。
4、在户型设计上,功能分区要合理。
5、小区四周交通便利,附近造有大型商场和医院,学校,可以享受便利的交通,感受浓郁的人文环境。
(二)、软件
物业管理包括对住宅小区的安全,维修,清洁,绿化等许多方
面,是居住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住宅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物业管理企业的业务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分为管理和服务两大
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使用人的管理。既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
灌录、装修管理。
2、物业中的服务。常规性服务即保洁服务、保安服务、修葺
服务。
3、对房屋本体及附属设备的管理。
而对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居委会,就要有提高居民的生活素
质,加强居民中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群的意识,明确“安、居、乐、业”的工作目标,有意识的营造以下几个环境。
(1)、营造安定,安全,安心的治安环境
居委会从居民中挑出一批人组成治安队,监督巡逻,还可采用封闭式管理,牢把进门关,最大限度内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2)、营造整洁,卫生,幽雅的小区环境
居委会落实专门的保洁人员,明确职责,保持小区环境整洁和干净。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增强环保绿化的意识,增强责任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对底楼居民随意扩大居住空间要耐心说服,帮助拆除,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3)、营造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
居委会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重视,肯舍得投入,开辟一处活动场所,根据小区的特点,居民的兴趣,组建老年舞蹈队,棋牌社等丰富小区娱乐活动。寒暑假可组建学生夏令营,增加情感,也营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举行。
(4)、营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居委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居民办好事,干实事。关心小区内的孤寡老人和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对在自己职责范围和能力范围内的事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态度完成。
我们认为一个文明小区的建成,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作为居民也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去维护小区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小区的规章制度,真正创建一个环境优雅,气息浓郁,现代化的文明小区。
第三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学的数学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在宣传的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11道题,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问答题。
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六个问题)问题如下:
意见和建议: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可建设书屋,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兴建主题公园等,为群众创作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和环境。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坚决杜绝赌博的风气,做到乡风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软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四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有幸来到潍坊高新区钢城发展区下属的村庄来展开的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和查阅村里有关的政策文件以及咨询当地的政府官员,我个人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一下几方面的感想。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 1
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对于新农村建设我想说说自己的几点意见: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可建设书屋,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兴建主题公园等,为群众创作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和环境。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坚决杜绝赌博的风气,做到乡风文明,2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软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
3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我们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去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地、辨证地看待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社会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思政课”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公民“劳有所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总书记的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劳动群众更是热切期盼。
由此做一份关于普通劳动者工资及生存现状的调查显得尤为有意义。在暑假打工期间,我对“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区普通劳动者工资及生存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2014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以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为核心区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是中西部地区惟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基地设“一园五区”,核心区为长沙生物医药园(由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更名),拓展区为袁隆平生物农业产业区、常德化学制药产业区、岳阳生物医药产业区、株洲现代中药产业区、湘西中药谷(医药原料区)。此次调查主要对长沙生物医药园园区内蓝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湖南利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长沙兴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的普通员工进行了抽样调查。浏阳生物医药园距离长沙市35公里,距黄花机场18公里,距离浏阳市区25公里,是湖南省唯一一个没有母城依托的开发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问询法等形式展开。由于条件和时间有限,问卷调查内容项目不是非常详细,调查内容获得主要通过座谈访问的形式。
二.调查准备过程:
由于是第一次独自完成这样的社会调查实践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22日 2.调查对象: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区普通劳动者 3.调查单位:以为代表的大中小企业(如蓝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湖南利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为主,附带调查一部分其他人群。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及生存现状,使社会民众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座谈访问。由于实际情况制约,考虑到在工厂中分发后回收率过低,问卷调查只进行了小规模的采集。主要采取问询一部分工人及向了解情况的相关人员交谈询问来收集答案,对社会其他人群采取一一问询收集答案的方法。同时利用工作之便对本宿舍和身边同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6.内容概述:(1)普通劳动者所在公司从事行业所对应工资多少,工作情况如何。(2)普通劳动者的日工作时间。(3)普通劳动者的月消费情况及主要娱乐活动。(4)普通劳动者的目标及自身发展情况。(5)普通劳动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
7.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调查题目过大,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人员过少,能够调查的人群十分有限,地区范围也过于宽大,但所能调查的范围却过于狭窄,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另外被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会对调查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在不同地区,同一职业的人员工资及各方面可能有差异,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本调查中被调查人群能代表一个小地区处于此阶层中大部分普通劳动者所处一般情况,因此调查具有一定意义。问卷调查作为整个调查实践的一个参考,所得结果与问询一部分工人、和工友深入交谈、及自身感受大体一致。在调查过程当中,发现很多问题,也有很多感触,普通劳动者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有一些当地人所得工资比以前有较大提高,但远远无法抵消消费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结果一年到头几乎无甚储蓄。普通劳动者在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决定当中,几乎没有任何参与的权力,我所在车间旁边的一个部门,其中员工因不满工作环境而罢工,要求上级领导给予改善,结果要求被拒绝,领头的几个员工被辞退;我的师父因拒绝执行公司的一项有利于公司、而损坏员工利益的决定,被辞退。
四.深入了解与思考:
我国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偏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普通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二是政府收入比重持续增加,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刚突破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13%,但到10年后的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己接近7万亿元,增长了6倍,占GDP的比重也已超过20%。普通劳动者参与分配的地位正在日趋边缘化,变得愈来愈无足轻重、不值钱。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日前被调查职工月均工资2152元,其中低于此标准的占67.2%;低于标准50%、每月只拿1000元左右的占17.3%;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占4.8%。低收入的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农民工群体。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在3.3倍左右,行业间差距最高达到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最低收入户人均差距20多倍,少数金融国企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据统计,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一个平均工资概念,给广大普通劳动者吃了个“画饼”。
透过官方的这些调查数据,不但能够看到普通劳动者的不满,从另一个侧面更是反映了民生多艰。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创造出来的财富却未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好地改善,必然导致心理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情绪的发泄将成为社会的隐忧,而且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低也会造成中国经济的恶性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上的一些瓶颈,往往与很低的劳动力价格有着或多或少关系。假如政府社会对工资增长依然是只说不做,或者是说的多做的少,实现普通劳动者增加收入,则极有可能仍然是无法企及的“美好理想”而己。
五.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
一般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即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工资就会下降;供小于求就会上升。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上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涌入各大中城市,以至使中国的劳动力大军处于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就必然导致工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也勿庸讳言,中国目前的工会在真正维护职工或普通工人的利益方面,作用还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有效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工资福利待遇谈判的局面。普通劳动者 “委曲求全”地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是劳动者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趋势下的一种无奈选择。2.中国的工资结构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国的工资大约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企业经营者,这部分人一般是实行高额年薪制;另一部分是公务员及相关行政人员,这部分人的工资一般由基本工资和奖金组成,奖金比重较大;还有一部分,也就是占绝大多数的普通职工,他们的工资就是基本工资,奖金只占很少一部分。这种工资结构为收入差距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也成为国家调节工资收入差距的盲点和难点。如何以国家财力公平而有区别地解决这三部分工资享有者的劳动报酬,直接地而不是间接地提高低工资者的收入,至今仍是中国各级政府需要破解的难题。
六.建议
1.引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劳动者搭建一个对话平台,工资集体协商中,要提出工资指数化要求,即按照CPI指数调整货币工资,保证广大职工实际收入和基本生活不下降。
2.加快制定工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建立和实施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激励机制、工资保障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3.通过不断培训职工,职工自身也要努力、主动地学习,提高劳动力素质。
4.破解诸多劳资限制,加大执法力度。
5.加大对垄断企业职工收入的规范力度,调整工资分配制度,减小贫富差距。
6.有效控制物价涨幅,对于严重影响工资涨幅利害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做好基础的保障工作。
第2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第3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践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并且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似乎呈现了越来越来难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以及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也为滞后就业提供了难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3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2014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并且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分布上来看,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的人准备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由于就业不易,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而不是参加工作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608.2万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大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求职大军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毕业生要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求职队伍中激烈竞争,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在网上和周围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附报告后)。
二、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设置了15题,其中,有13题是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最后一题是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问卷题型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情况设置的.以下是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问卷作出的详细分析和相关的就业现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在:
1.通过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虽然就业难。但还是有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要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容易,通过问卷也发现不是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对各专业的了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现在部分学校“跟风”扩招和人群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有关,大学通常是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这样长期下去就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这些本来在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因为专业饱和渐渐地在毕业时变成就业率越来越低的专业,而一些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选择了这个专业,当你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自己的这个专业,很多大学生都会说这个专业好就业啊!可是他们选的专业到毕业时真的好就业吗?我拜访我家乡的一位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大学生,她现在从事教师职业,她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她的家人说当教师很舒服很干净适合女孩子,其实她自己并没有多爱这个职业,高考结束后,学生填报志愿时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或学生们在讨论:要么当老师要么当医生,这两个职业永远不下岗。
2.专业不对口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普遍且对就业造成了困难,根据一些网上资料显示:专业不对口实际上也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企业需求的职业,而这个职业可能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联系,他们大多都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等社会需求量大、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型技术知识、重视社交能力协作能力人脉关系的工作,并且专业不对口造成很多大学生不断跳槽的现象,专业不对口让工作寿命非常短暂,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对工资的期许值蛮高的,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四个选项中最高的,而且在他们所认为的就业难的原因中,个人因素只有四个人选,遇到不满意的工作环境重新找工作的占了一大部分,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心高气傲的,他们可能会把初次选择的企业当跳板,接着就跳槽了,但根据资料显示,跳槽越频繁工资就越低,工作过的雇主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根据调查,为5个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因为频繁跳槽会让老板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试问怎么会有老板愿意培养一个随时会跳槽的员工。
3.工资薪酬会很大地影响大学生选择工作,在问卷调查中选择3000以上的工资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其实薪酬低就业难与我国的经济体制也有很大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当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我国的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根据资料显示: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以及质量都有待提高,其实近年来国家的确有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为我国的GDP也作出了不小贡献,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当然不如国有企业,在问卷中,不少人认为国家促进就业的措施对就业是有一定帮助的,这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其实也是促进就业的一种措施,但也是受到经济体制的限制,扶持中小企业也是有限制的。大学生对薪酬期许很高,但并未考虑到自身能否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在问卷中,很多人认为就业难是企业不愿以培养新人,的确培养一个新人需要耗费企业很大的资源,而且在问卷中问卷中40%的人没有实习过,缺乏工作和实习经验,大部分人认为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其次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而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滞后,一味追求稳定,择业上偏向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那些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嗤之以鼻,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认为没发展没前途。这些滞后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其实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不过在就业环境差或经济不景气、自身觉得欠缺一些就业素质时,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就业素质也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在问卷中,毕业后就求职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想要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就出现了低就业的现象,根据资料调查: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4%处于低就业的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3.3%处于处于低就业状态,高职高专为14.6%。在问卷中,对于自主创业这个选择的人很少,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学生只一味的学习在校期间学校所教的知识,他们认定了这些知识只针对自己的专业,所以就业时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和低就业。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可能IQ很高,但EQ却相反,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问卷中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缺乏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劳也造成就业难,另外大学生学历比其他就业人群要高,会有大学生好高骛远,这些综合起来其实也就是大学生缺乏一部分就业素质。
三、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1.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中高校跟风,热门专业逐渐变“冷”,其实是就业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高校层面。我认为各高校应该调控专业供应量不能盲目扩招,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我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
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而专业不对口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层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学习.3.准备好吃苦。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简单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要频繁跳槽,就业时先满足生活需求,累积经验,等到稳定和有能力时再考虑自己喜欢的工作
4.国家政策。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且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推动就业机制改革,加强对大学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5.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这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
6.企业科学用人。一些企业用人单位应该科学用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才,选人标准要合理,选人程序要科学,鼓励就业者提出建议,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