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我的法兰西岁月》结合邓小平生平谈谈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时间:2019-05-14 04: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看《我的法兰西岁月》结合邓小平生平谈谈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看《我的法兰西岁月》结合邓小平生平谈谈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篇:观看《我的法兰西岁月》结合邓小平生平谈谈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我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了1920年至1925年,青年邓小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部电影不仅表现了邓小平在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描写了邓小平与周恩来的相识与相知,展示了他们在为共同的理想奋斗时所结下的深厚情谊。这部电影的导演在表现出以上的同时,以历史的叙述,表现出对当代青少年的关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的法兰西岁月》是一部传记片。它从邓小平决定去法国开始,一直到邓小平被法国驱逐出境,前往前苏联学习为止。影片的一开始是以老年邓小平的回忆展开,让我们回到那动荡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不过,影片开始后的第一幕令我们有些惊讶,它并没有直接去揭示那个时代的中国史多么的**不安,反而是给了我们一种热闹平和的景象。邓希贤出生在四川广安,影片中自然也体现了很多四川的地方特色,比如方言、口音、川剧变脸等等。邓希贤的父母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父亲对他的期望,还是母亲对他无声的爱,都是邓希贤在法国坚持不懈的依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邓希贤的父母是很开明的,他瞧不起那些博取虚名的人,认为学到真本事,为老百姓做些实事才是真有种,同时鼓励邓希贤不畏死,不怕天,不怕地。这对后来邓希贤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蔡元培和吴玉章工业救国理念对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当时每一个去法国留学的学生,都是在工业救国理念的影响下,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踏上前往法国的轮船的。只不过当时的法兰西并不是他们所幻想的那样,法兰西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大,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尊在这不平等和压迫的地方。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啥子法兰西,啥子天堂,啥子巴黎,狗屁!这时的邓希贤逐渐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在一次去工厂应聘工人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退伍士兵,这名士兵后来与他成为了忘年之交。在与这名退伍士兵的交往中邓希贤对法国的国情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的中国留法学生急需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也正是在此时,邓希贤认识了周恩来。

1925年5月30日,国内发生了“五卅惨案”,消息传到法国时,邓希贤一面在《赤光》上发表文章生源,一面参与组织旅欧华人卷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揭露“五卅惨案”的真实情况,另一面机智果敢地与卖国的北洋政府及其驻法公使进行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邓希贤等人在法国的活动越来越积极,他越来越引起法国当局的注意和警觉。终于,1926年1月初,法国警察发布驱逐令,将邓希贤等人驱逐出境。但这时,邓希贤已经踏上了去往莫斯科的火车,准备赴苏联学习。他含泪看着那位正在月台上干苦力的忘年之交米歇尔,心里说:“再见了,法兰西!总有一天,法兰西人民和政府会铺着红毯欢迎中国的友好使者重访这个美丽的国家!”

时光荏苒,1973年,当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法国时,邓小平在法国朋友为他铺上的红毯前深情地说:“我们感谢法国,是其用自由浪漫的思想和当时苦难的现实,锻造出最早和最坚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至此,部影片完毕。

从这部影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最初一代共产党人在为共产主义视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青春的浪漫激情。他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从艰难坎坷中思考世界。他们心中无时不刻不怀着报效祖国的决心,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救中国。他们既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又是一群现实主义者。他们身上,特别是邓小平和周恩来这两位革命的先驱,我看到了我们所缺少的很多东西。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永不服输的信念、敢于斗争的勇气。是这些支撑着他们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期。

同时,我深深为邓小平和周恩来的深厚情谊所倾倒。在法国共同奋斗4年,互相激励,结下了深情厚谊。后来周恩来回国,将革命的火炬交给邓小平,这更是一种信任的体现。

一、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遵照什么样的认识路线,是决定能否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运动规律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相结合的过程,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宋一

(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北京1 00871)

[摘要]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邓小平同志的贡献在于: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进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辟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形成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对于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以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uccession of predecessors,Comrade Deng Xiaoping actively promoted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theory with China‟s practice,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inofication of Marxism, made the major contribution.To sum up, Comrade Deng Xiaoping‟s contributions are: reaffirmed the ideological line of Marxism, judged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proposed theory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brilliantly summed up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formed of the system of Deng Xiaoping Theory.The study on Comrade Deng Xiaoping‟s contribution,will b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on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iniczation of Marxism, grasping laws of of Siniczation of Marxism, further promoting of sinofication of Marxism.Key words: Marxism;Siniczation;Deng Xiaoping;contributions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河。邓小平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遵照什么样的认识路线,是决定能否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运动规律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相结合的过程,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

“文化大革命”后,针对“真理标准”的讨论,邓小平提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3]143从这个意义上看,“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实事求是”的内在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3]278

这样,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并且,他强调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些思想构成了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

二、进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邓小平提出,中国发展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5]252 只能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谈论经济社

会发展。离开了这个基本事实来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空洞的马克思主义,离开这个根本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能是虚假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为了推进经济建设,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选择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经济体制。“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8]

经过反复对比,邓小平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有了更为深刻认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5]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应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五、形成邓小平理论体系

1956 年,邓小平指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

[11]

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到了新高度,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好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

3党的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于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篇:论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经验,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首先表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带领全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实践的发展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向前推进。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然而影响和制约这一主题的条件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新的挑战,也成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新的契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同时,又认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既定的、从以往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而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人们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在于,它通过对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总结,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把它作为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运用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唯物史观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看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生产力自身结构的发育和发展,它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关系系统协调的结果。只有在社会诸多因素整体地发挥作用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发挥其实际功能,产生实际效果。同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具体的情况及原有的基础的不同,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是千差万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我们党的一切活动和政策都应立足中国国情,既要实事求是地把握我国生产力实际状况及其特点,又要瞄准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方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把它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思想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的观点运用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它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协调一致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基于此,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指出,我们党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为了既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完整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承接传统、继往开来,努力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深度的支撑。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它作为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和解放的观点运用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之所以强调要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因为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才能使生产力发展水平更高,思想文化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正是21世纪头20年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到: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第一次“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揭示党的执政规律为切入点,进而深入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使人们在新的征途上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贡献的又一个表现是:在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崭新的理论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不但贡献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提出了一系列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江泽民文选》包含了这方面丰富的内容。

第一,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他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甚嚣尘上的严峻局势,江泽民同志坚信,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总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内在要求。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应该使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第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譬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诸如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问题;又譬如,由于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阶层还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加。应当如何看待这些新的阶层,党在政治上应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特别是怎样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以主动扩大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都是实践的发展已经迫切要求解答的。很显然,如果不解答这些问题,势必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会影响党的建设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上述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全党树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榜样。

第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创造的新经验,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江泽民同志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我们党过去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现在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并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生动历程。它使得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对中国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

◆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贡献的再一个表现是:在不懈的探索和创新中,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鲜经验

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运用这些经验,进行新的理论创造的同时,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鲜经验。

第一,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从而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是这些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前进中遇到的一切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沿着这一正确方向而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成果。

第二,强调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拓宽了理论视野。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它在自己发展的进程中,总是把人类文明的一切新成果作为丰富发展自己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事业,它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且要大胆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正是由此出发,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明确认识,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对糟粕的东西则应剔除,不能学。他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动力作用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显现。这就启示我们:在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科学审视和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才能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为不断发展着的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的时代要求。

第三,强调要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紧密结合,从而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增添新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核心和灵魂,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在“十六大”报告中,他把“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提到了“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的高度。而理论又来自于实践。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不但是因为它们在理论上的前后承继,而且更根本是由于通过实践纽带的联系,不断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进程的推移而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离开了各个时期的实践创新,离开了广大群众在实践中的各种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可能实现,而且也变得毫无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从而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取得的又一新的重要成果。它向世人昭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

第三篇:四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四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毛泽东思想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不断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第二、三、四代中国共产党核心代表和国家领导人,也都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为坚实的基础,围绕如何实现由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如何来领导好全国人民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系列的问题,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进程转向新的里程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十年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正在不断地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切都是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出发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推动我国哲学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一、四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

总之,毛泽东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四大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新境界。

(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四)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人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新中国6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马克思主义正面临新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西方,也来自东方,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其要害是否定马克思主义,以西方思潮代替马克思主义。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1.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是否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论时代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能动摇。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探索回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3.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着眼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例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将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反作用,正确地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社会和谐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国理论界就此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专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而又可亲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

“和谐社会就是整个社会公平公正地共建、共享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对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有重要启示。建构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具有历史意识和全球眼光。而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起步、新转折。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北京古籍出版社。2009年09月

[2]万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网。2007-10-23.[3]侯树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人民出版社.2009-5-1.[4]郭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人民出版社。2008年.[5]沈云锁,陈先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6]汪青松,罗本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7-1

[7] 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中国新闻网,2006-10-20

第四篇:结合培根生平,谈谈对歌德“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的认识。

2、结合培根生平,谈谈对歌德“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的认识。

培根是哲学家里当官当得最大的。

一般说来,哲学家要么会因思想异端惨遭当局迫害,要么就闭门造车、不问世事、采菊东篱。像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能成为大学校长实属不易;像休谟能做到外交部代理公使和次官已然是人品爆发。然而,培根却是哲学家中的异类,这厮做官直接做到了掌玺大臣、国家大法官。放在今天,就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了。

话说培根那天正在给法律部门的工作者们念稿子做报告:“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就好比污染了水流,但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那是污染了水源。司法的处所乃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所以不仅是法官的坐席,就连那立足的台,听证围栏都应当全无丑事贪污的嫌疑才好……”念到此处,培根咽下一口唾沫,准备翻页。没想到,检察院的人却突然出现:“培根,你涉嫌贪污受贿,现在将你暂时革职,立刻移送检察机关进行调查,你有权保持沉默。”

1621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培根因贪污受贿,被国家高级法院判处罚金4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此生不得为政府录用。从此后,培根身败名裂。

此案看似一切正常,然背后却另有隐情,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曾写道:“在那个年代,法律界的道德有些废弛堕落,几乎每个法官都接受贿赂,而且通常双方的都收……培根的获罪本是一场党派之争中的**,并非因为他格外有罪。”

按照罗素的说法,培根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了“潜规则”,所谓“吃完原告吃被告”,法官受贿早已是见怪不怪、心照不宣的事情。培根也不是什么圣人,反正不拿白不拿,他不过是顺潮流而行之罢了。培根的落马,说白了,就是政敌设下的圈套,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斗争。

罗素说得应该是对的。因为培根入狱没几天,国王就特别关照了一下,很快培根就被释放出来,4万英镑的罚金也被免掉。只不过,培根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

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培根一点都不陌生。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教室墙壁上一般都会挂着培根的画像,画像上还附着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早已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曾经在历史上振聋发聩,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培根说出这句话之前,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日心说”被视为“异端邪说”,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而惨遭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被无情烧死……那是一个文化专制、黑暗阴森的年代,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死死钳制着人们的头脑、禁锢着思想。在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传统思想和以文艺复兴运动中各种新思潮为代表的近代精神的交汇处,培根扬帆起航。培根受够了经院哲学的昏聩无能、无所作为,他高举“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武器,荡涤经院哲学的阴暗腐朽,开始在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中世纪时,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人是神的奴隶。培根对此言论痛加鞭笞,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人们要获得真理和知识就不能再诉诸神的恩赐,而应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寻找一条新的认识之路。这条通往真理的认识之路就是经验之路。所谓“经验”也就是通过感官感受到的外界事物,人们获得经验,再进一步加工经验从中获得知识。培根十分重视科学经验与科学知识,他的“知识就是力量”为新兴的自然科学开道,人类重新面对自然并征服自然,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也开始摆脱神的束缚,蓬勃发展。

培根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关于科学工作,培根在《新工具》中曾有个妙趣横生的比喻,他用三种昆虫的行为阐释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教条者。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织成丝网;而蜜蜂却是采取中道的,它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而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科学的真正任务既非完全或主要地依靠心的能力,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收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地累置在记忆中,而是把它们变化过和消化过而放置在理解力中。”从事着知识搬运工的蚂蚁、关进书斋搜肠刮肚的蜘蛛,都不是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是蜜蜂,它懂得吸收、消化和创造。

为实验而生,为实验而死。1626年冬天,培根坐车出行,一路上他思考着冷冻防腐问题。路过雪地时,他决定就地取材做个实验,于是他买了一只鸡宰杀后将雪填进了鸡肚。实验过程中,一大把年纪的培根不幸染上风寒,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著名的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讲了这么个故事:被劈成两半的梅达尔多子爵在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的宿命轮回中挣扎煎熬。最终,分成两半的子爵在一场决斗后复归完整。培根像极了梅达尔多子爵,他的一生是有着双面人格、充满矛盾的一生。当他抬头仰望苍穹时,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哲学家,哲学是他的慰藉。作为经验主义的代表人,培根倡导实验,他以经验和观察为依据,把经验从受鄙视、受贬损的卑贱地位上升到一种考察方法和科学原则,在人们心中,他就是知识和科学的化身。然而,当他低头面对尘世生活,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见利忘义、卖友求荣、趋炎附势、沉溺奢华、贪污腐化,灼灼其华的思想背后隐藏着阴暗与卑鄙。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小人。培根,这位卑鄙的伟人,向我们诠释了歌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还证明了《尚书》里的一句至理名言:“知之易,行之难。”

下载观看《我的法兰西岁月》结合邓小平生平谈谈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看《我的法兰西岁月》结合邓小平生平谈谈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