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治安状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4: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的治安状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的治安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社区的治安状况调查报告

兰州市高校周边社区治安的调查报告

摘 要:高校及其周边地区可被视作特殊的社区,这类社区具有社会功能上的双重性、校园内部的小社会性和社区建设依托的特殊性等特征。对高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具有公共行政管理、文化形态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性质。对高校及周边地区治安进行长效管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积极开展有关高校及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理论研究,明确高校及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目标和体制,重视形态管理建设,建立与高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目标相一致的长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校周边地区;社区治安;长效管理

高校环境作为人类社会整体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受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广义地看,高校环境是高校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高校环境通过创建一定的物质形象、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高校是社会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搞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不仅对高校自身的稳定发展而且对生活在高校周边地区的居民的生活安宁,以及对地区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社区特点

(一)社区性质的双重性

从居民、地区、共同关系、社区组织、社区意识等社区构成的五大要素理解高校及周边地区环境,可以将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高校内外的“居民”,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所以高校及其周边地区在文化形态方面对于其他社区会有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高校及其周边地区又有与一般社区相同的性质,校内外的居民,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与一般社区居民同样的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所形成的社区具有文化社区和一般社会的双重属性。作为文化社区,它对于城市其他社区具有文化辐射的影响作用;作为一般社区,它同样需要接受管理,社区居民也需要接受与其他社区相同的生活服务、安全服务和教育服务。

(二)校园内部的小社会性

高校既是人们集聚其间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特殊区域,又是教育管理的一个单位,更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具有复杂人际关系的社会群落。无论教育改革使得高校在办学形式、学生来源、人员结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校园的小社会性质一直没有改变。作为小社会的校园,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一起工作、生活。发展中的校园中,基建项目不断,施工人员常年在校内施工,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实行多渠道办学,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师生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间的交往,构成复杂的社会性的人际关系。高校管理机构的行政性质,高校管理的向前进层制,教学科研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校园并不完全是封闭化的特殊社区,校园与校外是密切沟通的。校园内的建筑施工人员更是些暂住人员或流动人员,另一方面,教育改革,校园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使得校外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地介入校园生活。校园是一种特殊的小社会,同时又是大社会的组成部分。高校的形象评价采用社会标准,这些标准以社会需要为基准建立,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标明一个高校的地位,另外,高校管理应该采用社区———社会型管理模式,这是由高校具有的小社会性所决定的。显而易见,高校因其文明程度使得其更容易成为“居民”具有一定社会心理归属感的场所,较为容易形成自主性的组织,而“我们有较为急迫的必要在较为宽广的领域中发展具有自主性的市民组织”。

(二)社区建设依托的特殊性

我国形成了区、街、居三级法定性社区和三级社区组织体系,根据多年借鉴国外“社区 发展”的基本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口号,逐渐建立了“两级 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四级落实(市、区、街、居)”的新体

制可以看出,街道、居委会 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依托。但是,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社区建设具有比较特殊的社会依托。首先,校园内部社区建设基本上独立于市区街道政府行

政部门,主要以高校自身的管理机构为依托,根据高校的建设规划和管理计划而确定。

二、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的性质定位

(一)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属于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的有效活动,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归属于

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但高校校园的社区治安主要归属于地方治安行政部门管理。从社区治安的角度看,高校治安既包括人的安全,也包括高校资源的安全,高校是社会教育资源的载体,社会教育资源属于国家和公民所有,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是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其管

理者行使的是公共行政职能。高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就是要通过正确处理高校内外部环

境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使高校及其周边地区保持平稳安全,保障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工作

正常进行,保障校园内外工作的人们及其所拥有的财产安全,生活正常有序。高校及其周边

地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总有治安问题存在的可能。高校社区敏感性强,一旦出现问题不良

影响广泛,更需要减少或杜绝各类治安问题的发生。有效的管理是治安问题防控的关键,所

以,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防治需要进行治安管理。校园及其周边地区都是公共治

安秩序管理的主要区域是整个社会治安工作的一部分,搞好校园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治安,可

以为教学、科研、建设等项工作创造优良的环境。高校要树立积极预防的观念,防止和克服

社会治安与己无关的认识,不断清除诱发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在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周边社区治安管理要重视文化安全的管理

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校园“居民”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能为社会其他成员所效仿,因而形成一定的文化风尚。无

论从校园文化的角度还是其对社会文明的影响角度,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的好坏都与社会

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应该重视文化安全方面的管理。

从治安管理角度看,文化安全主要是指文化设施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文化人物安全和文化

物品安全等方面。当然,高校本身即是文化设施。从安全保卫的角度看,高校内的场馆设施、教学科研设施及设施内的各种文化设备,应该是治安保卫的重点目标。高校内文化活动频繁,文化活动不仅会造成校内人员的活动规律变化,还会促进校外人员大量进入校园,给治安保

卫工作带来新的内容。高校的专家学者是社会的财富,一些文化人物在社会上有很高知名度,作为公众人物,对他们的保卫工作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三、高校周边社区治安需要长效管理

治安长效管理是指在综合考虑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条件,按社会管理的整体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式,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优的治安管理效果。

治安长效管理机制是具有持续效应、综合效能的一种社会管理机制,需要具有前瞻性、规范

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管理方式上应该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条块协调、标本兼治。长效管

理应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时空概念,对管理提出数年、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跨度内健康、有序发展的高要求;二是质的概念,使管理更突出其有效性,即管理要突出效果,产生效益;

三是扩展的概念,其内涵从单一的市政管理扩大为广泛的综合的城市管理。社会治安长效管

理正成为当今城市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既不等同于原来意

义上的治安行政部门的职能管理,也不是一般治安管理的简单延伸,不仅有时间、空间的新。

(一)高校及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治安长效管理是高校和社区稳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教

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要创造良好的效益必须有稳定安全的环境,高校内外的师生居民

也需要有稳定安全的环境才会有安宁的工作和生活。其次,高校治安的特殊内容需要长效管

理。高校是特殊的文化社区,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不论是教育管理还是治安管理,都必须重视文化因素和文化形态。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进行全方位的长效管理,才能真正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长期发展,持续取得优良的效益。最后,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长效治安管理有利于促进城市(或市镇)的长效治安。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既是社区也是更大社区的组成部分,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安全是城市(或市镇)稳定的重要条件。高校及其周边地区实现了长效治安,对于整个城市(市镇)的长效治安既具有示范作用,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可行性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效管理已成为城市(市镇)建设的基本理念,受到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长效治安管理,易得到各方面的理解支持,这是顺利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前提。其次,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为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四级落实(市、区、街、居)”的体制容易在高校及周边环境管理中发挥作用。高校自身的行政组织在这一治安管理体制中能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双方结合容易形成治安管理上的合力。最后,高校师生组织纪律性强,日常活动的区域范围相对固定,师生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相互识别使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成为特殊的社会和社区,这种社区人群结构的特殊性有利于治安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四、建立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机制

(一)积极开展有关高校周边社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理论研究长效管理正在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但目前对长效社会管理的目标、体制、运行机制等认识比较模糊,从理念到理论再到具体实践,建立长效治安管理机制,需要认真探讨的内容还很多。应该积极开展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大胆借鉴吸收国内外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有益经验和成功模式,结合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社区特点,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机制。

(二)明确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目标和体制

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实行长效治安管理,其目标就是要达到高校社区和高校周边地区社区的长效治安,即实现高校周边社区的长久稳定安宁,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长期稳定安宁的环境,保障高校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和周边社区居民长期都有稳定安宁的生活环境。为了达到这样的长期目标,需要有长期稳定的能取得优良效益的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在公安行政部门的分工分层管理体制下,政府教育行政与治安行政的相互配合,治安行政与高校行政的相互配合,校内治安管理与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的相互配合,应该是高校及其周边地区长效治安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个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合理的管理体制,而且也需要有健康的组织气候。组织一方面受组织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组织中个人因素的影响,高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归根结蒂,要靠具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管理者具体的组织实施。笔者认为,长效治安管理必须重视对形态管理的建设,这种建设主要通过机制体现出来。机制不仅可以保障管理制度也可以使管理者的自由裁量受到有效的制约。对高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的形态管理,主要应抓好文化形态和环境形态的管理。文化形态的治安管理效能的积极发挥,容易使各项治安管理制度管理应从文化形式的组织入手。在这里,限制不是恰当手段,提供多样化的、适应“居民”健康发展的文化选择才是真正有效的手段。对校园及其周边社区,应积极倡导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师生和其他居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环境形态的管理则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来倡导和实施,其物质性特点和物质与文化的交融性更具有操作性和明示性。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中的建筑面貌、设施设备、场所场地、道路树木等等,管理的文明化、条理化和规范化,都有利于实现治安长效管理的目标。

第二篇:社会治安状况公众调查报告

寒亭镇社会治安状况公众调查报告

为了对乡镇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我于2011年暑假开展了对宣城市下属乡镇寒亭镇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来群众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程度和社会环境的感受状况。结果表明,2011年群众安全感总体评价较好,寒亭镇属于适合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全区域,但社会治安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寒亭镇地处宣城市宣州区西郊,距市区18公里,距

宣杭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全镇辖十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万余人。土地总面积82.03平方公里。318国道由东向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本次调查按照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以社区、村居委会为主要载体,随机调查1000人。被调查者的构成特点:

1、男女比例基本适度。在被查者中:男性721人,占72.1%;女性279人,占27.9%。

2、受教育程度呈现多样化:受过初等以下教育的501人,占50.1%;受过中等教育的362人,占36.2%;受过高等教育的87人,占8.7%。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情况

大多数群众认为公共安全较好,对所在地的治安状况评价也较高,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有所提高。表现在:

1、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

全,说明全镇人民的公共安全指数高。对于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的感受,909人认为“安全”,占90.9%,60人认

为“基本安全”,占6%,二者接近被调查人群的97%,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在寒亭镇的生活、工作公共安全性好,也证明了寒亭镇的公共安全指数高。

2、大多数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比较好。

大多数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较好,915人评价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为“好”,占91.5%,66人评价为“一般”,占6.6%,二者共占98.1%。同时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去年相比,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的人占81.48%、“和以前一样”的人占14.64%,两者共占96.12%,调查显示大多数群众认为今年寒亭镇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进一步好转,群众的公共安全感有所提高。

3、大多数群众认为当地派出所及司法所打击违法犯罪

活动力度大。认为打击力度较大的有921人,占92.1%,认为力度一般的有40人,占0.4%,二者共占96.1%,说明寒亭镇今年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全镇人民群众的满意。

4、绝大多数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在被调查的群众中,931人认为所在地在宣传和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力度较大,占93.1%,21人认为一般,占2.1%,二者共占95.2%。在调查过程中,群众对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群防群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谁出资谁受益”等的工作方针、政策比较熟悉,而且对于寒亭镇开展的“保安+保险”治安防范新模式十分支持,积极参与,说明寒亭镇综治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5、群众对寒亭镇贯彻落实“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情况评价较高。寒亭镇人民群众普遍对于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情况评价比较满意,普遍反映再也没有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905人认为落实情况较好,占90.5%,22人认为落实情况一般,占2.2%,二者共占92.7%。

三、群众对公共安全感的基本感受

1、调查过程中,群众反映影响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的五个主要因素即公共秩序混乱、意外事故、交通事故和刑事犯罪、火灾、水灾在寒亭镇各地均不明显;从犯罪现象来看,赌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黄贩黄、卖淫嫖娼、入室盗窃犯罪、吸毒贩毒、流氓黑势力、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八种现象,群众认为严重的比例都不高;影响社会治安的重点和热点即学校周边、车站、公共场所和街道、企业周围、居民小区等五处场所治安秩序不好的比例都较低。因此调查结果反映了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现象,重点均不突出,寒亭镇的群众生活、工作安全指数较高。

2、在回答“目前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时,有40.41%的群众选择了加强青少年教育问题,有24.20%的群众选择了公正执法问题,有17.91%群众选择了加强保障力度问题,11.54%的群众选择了加强巡逻问题,5.94%的群众选择了提高警察素质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群众认为增加安全感最想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加强青少年教育、公正执法、加强保障力度、加强巡逻、提高警察素质等。这与群众要求建立高效、公正、廉洁的政府是一致的。

3、群众对政法机关的工作基本满意,认为当前政法队

伍突出问题是效率不高。调查表明虽然有超过半数的群众认为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有力,但由于一线警力不够、警察装备不足等因素,也存在着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群众希望政法机关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方面能有更大进步。

四、问题的分析

从本次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寒亭镇在改善治安环境和增加群众安全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很好作用,也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但是,仍然存在寻衅滋事、青少年犯罪、机动车辆被盗等案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

是犯罪主体呈“两升一低”的发展趋势,即犯罪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上升,暴力犯罪的年龄成低龄化趋势。二是开发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较多,社情复杂,镇民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治安防控意识不强,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空间变大。三是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保安巡逻队伍全城覆盖时机还不成熟,“打、防、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投入不够。五是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不够。如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抢劫、赌博等刑事案件,以及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的违规违法经营现象打击不及时,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相关单位协调配合不够。

五、下一步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宣城的环境下,搞好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治安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不可懈怠。

1、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强化社会管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管理同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生活结合起来。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治安工作,为创建平安宣城做出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2、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乡村结合部、公共场所等治安问题复杂地区的治安防范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警务战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3、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委、办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治保会、调解会等群众组织建设,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管理。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把打

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方面的措施落实到基层,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4、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各级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综治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5、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集中排查和经常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开展治理整顿,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期解决问题,切实改变治安面貌。

6、进一步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预防犯罪,共同解决综合治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7、加大政法综治队伍建设。政法机关和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保证司法公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8、加强检查考评,促进工作措施落实。要通过检查考评,评选、表彰一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广泛宣传,鼓励先进,推动后进。要认真总结推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

第三篇:关于xx县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治安现象调查报告

一、县域社会治安状况的特点

1、抢劫、抢夺、偷盗等侵财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城区入室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案值虽不大,却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全感。

2、发案率以盗窃为主。2012年1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31起、2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23起。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

3、违法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据统计,在2012年1月~2月所立刑事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的98%。

2、赌博现象严重。群众尤其是对招赌、聚众赌博问题反响很大

4、青少年犯罪势头有所上升,参与偷盗、打架的青少年较多。在城乡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帮教,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校园周边和街道拐巷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时常发生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案件。

6、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7、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仍显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干警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基层的法庭、司法所缺编、缺人、缺钱的问题也较突出,由于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薄弱,基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预警管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均显不足。

8、监控网络不够完善。就我县而言,在很多重点区域、路段由于没有安装监控摄像探头,案件发生以后,在调查取证时难以捕捉到案发时的情况,以致于破案速度慢、破案率低。

9、发性的案件尤其是伤害案件较多.这类犯罪起因往往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口角,双方在“评理”过程中发生争执、打斗导致的.他们在法律意识和情绪冲动的对抗中,许多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总是居于下风,但当犯罪既成后,被告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10、爆竹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仍没有得到根除

二、导致县域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原因

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每个案件的共性研究和个性对比中,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1)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2)是居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因此,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3)是青少年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频率非常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当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在犯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实施犯罪。

2、当地基层组织职能弱化观念滞后是管理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下基层组织设置的有些岗位已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造成一些岗位功能缺位。如某些基层政府的司法办,原本设置功能是普法和处纠、定编人员较少,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纠纷大量增加,原有的编制已无法适应繁重的工作,他们整天忙于处理纠纷,而导致普法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综合治理过程中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职能部门的独立行使职能,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打、防、控预防体系没能建立健全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比如在扫黄抓赌方面,有很多时候由于警力不够,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后,看到赌馆里聚集了很多的赌徒,难以控制,导致处警成了形式问题,从而没有达到禁赌的目的。

4、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防治县域人口违法犯罪的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城区街面,特别是案件易发路段、区域的巡逻,降低案件的发生率

具体措施为:

1、为特巡警装备“警灯”(自行车)装备,实行亮灯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震慑犯罪;

2、以凤仪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发案;

3、深化“红袖套”工程,推广“治安观察哨”,拓展信息渠道,提高破案率。

(二)加大刑事案件侦破力度,以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打击盗窃摩托车”等专项行动为契机

通过抓现形,力争侦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措施为:

1、加强治安卡口建设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破案服务;

2、积极开展严打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3、积极开展信息化网上作战,力争现场抓获;

4、加大宣传力度,预防和减少因自我防范漏洞而出现的被盗抢、被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创新管理,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警民和谐度

具体措施为:

1、以xx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2、以110指挥服务台 “文明示范窗口”和擦亮我县各个服务窗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调整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办法,将民警工作效果与加班工资相挂钩,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工作激情

(五)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群众创建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以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是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意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上由打击惩治向教育引导转变,工作管理上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工作重心上由群众上访向政法机关下访转变;工作措施上由“堵”向“疏”转变。二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平安协会”群众性自治防范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四是将道路交通安全和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主体考核内容,制订落实了督促指导包保责任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和整治。同时,强化落实并完善全镇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班级法制辅导员制度。五是开展“招募一百个志愿者、服务一千个小时、温暖一万个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金沙”建设,对提升金沙整体文明程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六是将与征地拆迁有关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动员公证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办理,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出积极的贡献。七是开通语音普法热线,提高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加强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以“五防网”和“基础防范、情报信息、视频监控、网络管控、打击整治”五网覆盖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改善城区特别是背街小巷、楼群院落的路灯照明,新增30名协勤加大对城区的巡逻管控力度,充分利用民力资源,建设“红袖套”队伍,认真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特殊人口的管理,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机制,对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源头预防稳控,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五是抓好综治宣传月工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关于xx县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 xx县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在xx派出所实习期间,我对xx县域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实际的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到该所近期以来所立刑事案件有抢劫、盗窃、赌博、吸毒、诈骗、杀人、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交通肇事逃逸、重大责任事故、吸收非法存款所得、隐瞒犯罪所得等等,其中青少年和文化程度低下者违法犯罪居多。经过这次的实习生活,使我对当前xx县域社会的治安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这些存在的状况及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治安违法两抢一盗

前言

社会治安情况的好坏,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2012年1月到4月,为了更好地调查县域社会治安状况,我到xx县公安局所辖城区派出所——xx派出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在我实习期间,我对xx域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实际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当前xx县域范围内的治安状况。在县委县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城乡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抢夺、抢劫、盗窃等一系列新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响极其强烈的焦点问题,直接危及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的公共秩序,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力加强对抢夺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县域社会治安状况的特点

1、抢劫、抢夺、偷盗等侵财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城区入室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案值虽不大,却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全感。

2、发案率以盗窃为主。2012年1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31起、2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23起。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

3、违法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据统计,在2012年1月~2月所立刑事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的98%。

2、赌博现象严重。群众尤其是对招赌、聚众赌博问题反响很大

4、青少年犯罪势头有所上升,参与偷盗、打架的青少年较多。在城乡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帮教,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校园周边和街道拐巷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时常发生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案件。

6、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7、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仍显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干警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基层的法庭、司法所缺编、缺人、缺钱的问题也较突出,由于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薄弱,基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预警管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均显不足。

8、监控网络不够完善。就我县而言,在很多重点区域、路段由于没有安装监控摄像探头,案件发生以后,在调查取证时难以捕捉到案发时的情况,以致于破案速度慢、破案率低。

9、发性的案件尤其是伤害案件较多.这类犯罪起因往往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口角,双方在“评理”过程中发生争执、打斗导致的.他们在法律意识和情绪冲动的对抗中,许多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总是居于下风,但当犯罪既成后,被告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10、爆竹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仍没有得到根除

二、导致县域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原因

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每个案件的共性研究和个性对比中,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1)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2)是居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因此,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3)是青少年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频率非常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当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在犯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实施犯罪。

2、当地基层组织职能弱化观念滞后是管理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下基层组织设置的有些岗位已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造成一些岗位功能缺位。如某些基层政府的司法办,原本设置功能是普法和处纠、定编人员较少,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纠纷大量增加,原有的编制已无法适应繁重的工作,他们整天忙于处理纠纷,而导致普法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综合治理过程中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职能部门的独立行使职能,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打、防、控预防体系没能建立健全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比如在扫黄抓赌方面,有很多时候由于警力不够,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后,看到赌馆里聚集了很多的赌徒,难以控制,导致处警成了形式问题,从而没有达到禁赌的目的。

4、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

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防治县域人口违法犯罪的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城区街面,特别是案件易发路段、区域的巡逻,降低案件的发生率

具体措施为:

1、为特巡警装备“警灯”(自行车)装备,实行亮灯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震慑犯罪;

2、以凤仪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发案;

3、深化“红袖套”工程,推广“治安观察哨”,拓展信息渠道,提高破案率。

(二)加大刑事案件侦破力度,以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打击盗窃摩托车”等专项行动为契机

通过抓现形,力争侦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措施为:

1、加强治安卡口建设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破案服务;

2、积极开展严打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3、积极开展信息化网上作战,力争现场抓获;

4、加大宣传力度,预防和减少因自我防范漏洞而出现的被盗抢、被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创新管理,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警民和谐度

具体措施为:

1、以xx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2、以110指挥服务台 “文明示范窗口”和擦亮我县各个服务窗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调整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办法,将民警工作效果与加班工资相

挂钩,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工作激情

(五)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群众创建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以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是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意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上由打击惩治向教育引导转变,工作管理上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工作重心上由群众上访向政法机关下访转变;工作措施上由“堵”向“疏”转变。二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平安协会”群众性自治防范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四是将道路交通安全和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主体考核内容,制订落实了督促指导包保责任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和整治。同时,强化落实并完善全镇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班级法制辅导员制度。五是开展“招募一百个志愿者、服务一千个小时、温暖一万个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金沙”建设,对提升金沙整体文明程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六是将与征地拆迁有关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动员公证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办理,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出积极的贡献。七是开通语音普法热线,提高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加强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以“五防网”和“基础防范、情报信息、视频监控、网络管控、打击整治”五网覆盖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改善城区特别是背街小巷、楼群院落的路灯照明,新增30名协勤加大对城区的巡逻管控力度,充分利用民力资源,建设“红袖套”队伍,认真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特殊人口的管理,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源头预防稳控,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五是抓好综治宣传月工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治安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会治安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走访了区公安分局、开发区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深入海门、白云、葭沚、章安等街道听取了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分别组织召开了由街道人大工委、派出所、司法所、政法办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2008年我区社会治安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8年,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先后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首季攻势”、“四整治一攻坚”等一系列行动,实现了连续第三年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刑事发案“三个零增长”目标。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开发区公安分局也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我们认为,我区的社会治安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了社会面的管理控制。围绕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和村级换届选举等重点事件和敏感时期,加强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物的排查和控制,认真做好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相关工作,并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预防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二)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严打”高压态势。区公安分局破获刑事案件2898件,同比上升4.55%,其中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65件,同比上升13.79%;查处治安案件5159件6028人次。开发区公安分局破获刑事案件928件,同比上升4.04%;查处治安案件2590件,同比上升58.4%。两个公安分局共破获命案7起,破案率达100%。

(三)夯实了治安防范的基础工作。深入实施“实效大防范”工程,扎实开展“平安大行动”,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巡防机制,不断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全区外来人口登记率达93%以上。继续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大力实施社会科技防范“天网”工程,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四)强化了干警队伍的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从优待警、从严治警措施,严格按照队伍正规化管理的要求,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素质,确保了队伍的清正廉洁。全年没有发现干警有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社会治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面临的困难不少,总体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治安案件仍在高位运行。虽然通过公安机关开展“首季攻坚”、“四整治一攻坚”等专项行动,各类严重刑事犯罪苗头有所遏制,发案总量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刑事治安案件依然偏高。2008年,全区(包括开发区)共立刑事案件7669件,受理治安案件14863件。尤其是侵财型案件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11月区公安分局所立的618件刑事案件中,“两抢”案件有35件,同比上升45%;入室盗窃案件有276件,同比上升20.6%。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增无减,黄、赌、毒等案件明显反弹,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诈骗愈演愈烈。

(二)不稳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其中,因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复退军人待遇、非正常死亡、劳资纠纷等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尤为突出。据调查,2008年1-11月,全区共发生5人以上集体上访事件达141批次,涉及人员达1655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4%和49%。

(三)基层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登记上,在动态管理上没有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出租房屋管理还不够到位,公共场所管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网吧、酒吧、发廊等娱乐场所的管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尚未形成合力。群众工作基础薄弱,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个别部门

和单位领导认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控设施覆盖面不广,也削弱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四)少数公安干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干警执法为民观念还不够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办理。少数干警在办案时重实体、轻程序,影响了案件质量。刑事破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区破案绝对数3826件,破案率仅为 50%,这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不够,如对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小偷经查证据不足予以释放后,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原因,群众对此很不理解。少数协警的素质还不够高,办事不公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公安队伍形象。

三、做好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 会治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根据我区社会治安现状,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采取电视、网络、板报、标语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防范意识。经常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为学生、居民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尤其要针对当前中学生刑事犯罪日益增多的现状,开展法律教育和心理辅导,扶正少数青少年学生扭曲的心灵。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等典型事例,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和健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要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打击暴力恶性等重特大刑事犯罪,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聚众赌博等犯罪,做到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进一步提高“110”快速反应能力,加大对“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提高侦破多发性案件的能力,力争在短期内破获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安全和利益的系列性案件,形成“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

(三)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充分估计日趋复杂的矛盾纠纷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重点排查调处可能转化成恶性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密切掌握社会动向,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及时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坚持快速反应,冷静处置,认真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依法予以调处和疏导,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和人员的利益。

(四)进一步夯实治安防范基础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实效大防范”工作要求,加强对出租私房、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外来人口聚集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地段的检查巡查。进一步深化重大群体性隐患专案经营机制。区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研究解决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以及“天网”工程建设等问题,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保安、治保调解等基层综治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强化对护村队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指导和检查,充分发动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群防群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进一步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切实抓好公安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执法人员知法、懂法,严格执法,坚决杜绝执法中的违法违纪现象。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公安干警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通过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下载社区的治安状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的治安状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静海徐庄子派出所治安状况公众调查报告

    天津市静海县徐庄子社会治安状况公众调查报告一、 前言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来群众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程度和社会环境的感受状况。可以根据调查的情况发现问题、找......

    杭州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与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杭州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与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08本科刑事技术二区队邱殿聪【内容摘要】社会长治久安,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加强社......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一)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 : 机械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2013-9-9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 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 一(5)张嘉怡 调查的社区:万事达花园。 调查的方面:物业管理的各方面与人们的看法。搬家到小区不久,听父母说这里的物业管理不是很好,在这个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时间,去......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组织调查报告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