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战略举措,是努力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的长远大计,是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施展才华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中组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和《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陕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选拔、教育、培养、使用、管理、监督并重,各项政策措施有机统一的原则。
第三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采取“省定规划、市县选聘、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 选 聘
第四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各级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五条 省委组织部负责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选聘数量和人选条件等事宜。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聘工作的具体事宜。县委组织部负责将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到村任职。乡镇党委负责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村要为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第六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资格复审和面试、体检、组织考察、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从每年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前完成,所有选聘担任村干部的高校毕业生要在当年9月上旬到岗。
第七条 参加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愿到农村工作。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吃苦奉献精神。
(三)学习成绩优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取得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
(五)身体健康,能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六)年龄在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曾因违法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选聘。
第八条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须与县委组织部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一般为三年,聘用期满后本人申请留任的,经组织考核优秀的可以续聘,待遇不变。
第九条 本人因参军、入学、考取公务员和被事业单位录用及其他原因需要终止合同的,需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合同期内无故违约的,按合同违约条款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章 任 职
第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
第十一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的任职,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统一提出意见,乡镇党委下发文件。
第十二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也可安排任村文书;有条件的提倡交叉任职。第十三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满一年,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经组织考察特别优秀、且所聘村没有合适人选的,可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第十四条 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根据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担任的职务明确分工,保证他们能够参加村党组织或村委会组织的会议,参与村里的领导工作和重要事务。
第四章 待 遇
第十五条 根据本人意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户口可落回生源所在地,也可落在所服务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
在地。人事档案由所服务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任职的村。聘用期间要求入党的,由当地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办理。第十六条 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补贴2.1万元,并发放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另外省财政为到国定的48个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增加1000元津贴。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下拨补(津)贴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局根据组织部门提供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名单按月发放。
第十八条 县(市、区)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办法,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其中单位缴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按规定比例承担,个人缴纳部分由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按规定比例承担。由县(市、区)财政根据本地实际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省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第十九条 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合格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第二十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十一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满2年且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报考省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并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7分,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10分;被县(市、区)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评为优秀或受到县(市、区)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另加3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录取。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需要补充人员时,应重点从到村任职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第二十三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满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第二十四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不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第五章 培 养
第二十五条 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前,市、县(市、区)要集中对他们进行岗前
培训,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农村情况、熟悉农村政策、掌握处理农村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方法技巧。
第二十六条 省委组织部每年抽调一批工作成绩突出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做好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每年组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并将培训情况记入本人人事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的原则,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技术培训做出规划安排,并具体实施。
第二十七条 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要各联系一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县(市、区)有关局委办领导要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结成对子,乡(镇)领导要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建立定期谈话制度,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向驻村高校毕业生提供“热线电话”,随时解决他们下村后遇到的特殊问题。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党委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注重在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发展党员。
第六章 管 理
第三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必须按与县(市、区)委组织部签订的聘用合同约定事项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市、区)委组织部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签订合同后,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3个月未到岗的;
(二)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三)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擅自出国(境)的,或者出国(境)后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逾期不归的;
(四)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
(五)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者规章制度的;
(六)严重失职,徇私舞弊,对国家或所在村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七)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安排的其他适当工作的;
(八)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九)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拒不改正的;
(十)被依法处以劳动教养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一)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市、区)委组织部不得解除
聘用合同:
(一)在本工作岗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现有医疗条件下经法定机构签定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到村任职的高校女毕业生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乡(镇)要加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工作日志、考勤、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第三十三条 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定期调阅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日志,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动态。县(市、区)、乡(镇)每半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交流座谈会。
第三十四条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原则上要吃住在村。不具备单独安排食宿的村,由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在乡(镇)或条件好的村就近集中安排,确保他们特别是女学生的安全。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以任何名义长期借调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离开农村从事其他工作。要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时间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请假(含病假)30天以上,或年度在村出勤率达不到95%的,当年不得评为优秀;年度在村出勤率达不到85%,或连续旷工10天和全年累计旷工20天以上的,当年不得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每年年底前,各市要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岗情况报告省委组织部。
第三十六条 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自动离职或因违约未承担违约责任的,三年内不得参加全省范围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通高校本科或研究生统考,五年内不得参加各类领导干部招考。
第三十七条 乡(镇)党委、政府每年要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一次考核,结果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要结合考核工作评选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人数不得超过本县(市、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5%。第三十八条 聘用期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如需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由县(市、区)人事部门组织申报。
第三十九条 市委组织部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市、区)委组织部关于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十条 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确定专人负责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建立层层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
第七章 组织领导
第四十一条 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厅、林业厅、扶贫办、团省委成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具体承担选聘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四十二条 市、县(市、区)党委要确定一名常委负责此项工作,并成立相关协调工作机构,加强对选聘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扶贫、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十三条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激发高校毕业生献身农村、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一批高素质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和甘肃省《关于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关工作的通知》(甘组通字〔2008〕14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是指参加甘肃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合格,与组织人事部门签订聘用合同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第二条 加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为党的基层组织注入新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人才和组织保障。
第三条 加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选聘、教育、培养、使用、管理、监督并重,各项政策措施有机统一。
第四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安排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村、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村和有其它项目的村工作,也可安排到贫困村和工作薄弱村工作。一个村应选聘一名高校毕业生,贫困村和薄弱村可选聘两名。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借调使用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确需借调使用的,须经市(州)委组织部批准。
第五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是村级组织的特设岗位人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也可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也可推荐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是共青团员的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也可安排高校毕业生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工作等。
第六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主要任务是:在理清发展思路、推广科技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培养新型农民、争取项目资金、带领群众致富、加强村级管理等方面发挥专长。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七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目标是:经过二至三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使任职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项目建设有新的进展,村级班子建设明显增强,个人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第二章 管理部门职责
第八条 各级组织部门是本地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市(州)委组织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地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宏观指导政策,指导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做好选聘、培训、分配、管理、使用等工作。每半年向省委组织部书面报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工作动态和相关信息。
第九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是管理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直接责任部门,具体负责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长是管理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直接责任人。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个人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实绩、考核评议、工作总结和奖惩情况等。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乡镇事业编制限额内,将服务期满的合格毕业生及时纳入乡镇事业干部管理范围。
第十条 省级人事部门会同组织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报考党政公务员享受加分、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县级人事部门负责核定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负责落实正式录用为公务员、选调生、行政事业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时间计算为工龄、社保缴费年限的政策;负责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组织申报;参照干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并管理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会同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纳入乡镇事业干部管理范围的政策。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拨付、发放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从签订聘用合同当月起,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并办理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到牧区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标准可适当提高。中央财政补贴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拨付,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到村任职满三年、经考试合格、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的政策;负责落实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享受加分、优先录用的政策。
第十三条 县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有关社会保险政策。
第十四条 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帮扶单位多支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特别是发改、财政、社保、交通、农牧、林业、水务、扶贫、卫生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多向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所在村倾斜。
第十五条 乡镇党委做好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保障,妥善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 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要认真培养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多压担子、交任务、严要求,在生活上多关心、多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十七条 市(州)委组织部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在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录取名单公布后,即组织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
第十八条 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和各类农村专修学校的作用,采取专题讲座、外出考察、研讨交流、参观学习、结对、成立联谊会、开设公共信箱、QQ群和网上论坛等,加强对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培训。对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一周。
第四章 管理和服务
第十九条 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在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正式录取一个月内,与毕业生本人签订《聘用合同书》。聘用期限为3年。
第二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党团关系转至任职村,户口可留原户籍所在地,也可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或乡镇。人事档案由任职村所在县(市、区)人事部门负责调取和管理,或由县级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目标管理制度。县(市、区)委组织部结合任职村发展现状,与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签订三年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党委与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第二十二条 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实绩报告制度。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要认真填写《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日志》。乡镇党委每季度填写《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实绩报告单》,作为对其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带制度。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第一年,各乡镇党委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帮带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十四条 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交流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第二十五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实行请销假制度。有事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1天以内向村委会请假;3天以内向乡镇党委请假;因事因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外出或住院治疗3天以上的经乡镇党委签字后报县(市、区)委组织部批准。请假15天以上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
第二十六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任职期间原则上不允许离职,不得与其他单位建立任何劳动关系,确有特殊情况的,由本人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省委组织部批准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第二十七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可报考公务员和全日制本科、研究生等。报考省内党政公务员和省内高校研究生的,笔试成绩加5分。报名前本人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省委组织部批准后办理报考手续。
第二十八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录用为公务员、考取研究生和解聘的,自办理离职手续之日起停发工资、生活补贴和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险。空缺职位在次年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时统一补充。
第二十九条 未经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擅自离职的,省、市、县三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备案,3年内不准参加省内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和研究生考试。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三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考核工作由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党委共同负责,与所在村主职村干部考核同步进行。考核实行平时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等。平时考核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检查、专项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考核和任期考核均采取个人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述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县(市、区)优秀等次控制在全县(市、区)选聘高校毕业生总数的20%以内。考核结果作为对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奖惩、录用选调生和事业干部的重要依据,并装入本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 中央财政补贴按标准足额发放,省级和县级财政补贴用于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奖励,与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和考核结果挂钩。
第三十二条 市(州)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选聘到村任职优秀大学生和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每项活动优秀比例不超过本市(州)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20%,评选结果作为推荐选调生、乡镇事业干部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实绩好、群众公认的,乡镇党委可向县级组织部门推荐,依照有关程序担任村级主职干部,或列为乡镇后备干部。
第三十四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请假(含病假)30天及以上或连续旷工10天、全年累计旷工20天及以上,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第六章 选调生、乡镇事业干部选拔录用
第三十五条 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全省选调生统一招录。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选调生选拔中留出1/2名额,定向招录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调生录用后,未达到三年工作期限的必须在村工作满三年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三十六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三年聘用期满,考核连续三年合格,由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纳入乡镇事业干部管理范围,并报市(州)委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备案。选聘期满后,不愿在乡镇基层单位工作的,也可自主择业。
第三十七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录用选调生、乡镇事业干部的条件和资格:
(一)政治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作风正派,群众反映好,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录用选调生的必须在村工作满两年;录用乡镇事业干部的原则上在村工作满三年,选聘到甘南州牧区村任职的满两年;
(三)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四)符合选调生和乡镇事业干部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八条 对作出特殊贡献或表现特别突出的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经省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可提前转为乡镇事业干部,但必须在所在村继续工作,三年工作期满后方可调动。
第三十九条 鼓励已被录用为选调生和乡镇事业干部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继续在村任职。对继续在村工作、贡献突出的干部,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
第四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录用选调生和事业干部后,各级组织部门跟踪管理,对表现突出的及时予以提拔使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各市(州)委、县(市、区)委组织部依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三篇:2012湖南省到村任职公告
湖南省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
为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0〕71号)、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等6部门《湖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细则》(湘组发〔2009〕5号)和我省实际,现将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数量
2011年全省选聘3868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各市州选聘计划数额如下: 市 州 计划数 备注
长沙市 300 男210,女90。衡阳市 380 男266,女114;专科38。株洲市 200 男140,女60;专科20。
湘潭市 150 男105,女45;专科15。邵阳市 380 男266,女114;专科38。岳阳市 300 男210,女90;专科30。
常德市 282 男197,女85;专科28。张家界 150 男105,女45;专科15。益阳市 256 男179,女77;专科26。
郴州市 280 男196,女84;专科28。永州市 350 男245,女105;专科35。怀化市 380 男266,女114;专科38。
娄底市 200 男140,女60;专科20。湘西州 260 男182,女78;专科26。
二、选聘对象及条件
选聘对象为应届和往届毕业(2009年、2010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重点选聘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以报考。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中共党员比例应达到80%以上。鼓励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应聘。选聘报考的基本条件是:
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
2、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成绩良好,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必须获得相应学位。
3、身体健康,年龄30周岁以下(1981年5月1日后出生)。
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参加应聘的,笔试免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本省生源回生源地所在市州应聘的,省外生源参加除长沙、株洲、湘潭市以外市州应聘的,笔试免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人员,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可报名应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三、选聘程序
1、网上报名。高校毕业生通过湖南领导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的在线报名系统,按志愿分市州定向报名,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申请笔试免考的考生(简称笔试免考生,下同)要在报名资料中“是否申请笔试免考”栏中注明免考缘由。
2、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由所在高校党委组织部和所报考市州委组织部在网上进行,笔试免考生、往届和省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在面试时还须进行资格复核。参加笔试考生资格审查合格的,在规定时间内到湖南领导人才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3、笔试。笔试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实施,本次笔试不指定复习用书,笔试内容参照《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侧重农村基层实用知识。笔试科目设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个科目。
4、面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在7月上旬进行,由各市州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实施。笔试免考生全部参加面试,按报名人数适当比例确定笔试免考生选聘名额。参加笔试考生选聘名额,为各市州选聘计划总数减去笔试免考生选聘数,并根据笔试成绩,分市州按照选聘计划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笔试考生面试对象;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50%的比例合成综合成绩。
面试时,笔试免考生、往届和省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必须携带大学毕业证书(暂未领取大学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携带学生证)、身份证以及经就读高校和毕业后有关单位党组织审核、盖章的《湖南省2011年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报名推荐表》(该表在湖南领导人才网报名系统中生成、下载)进行资格复核。
5、体检。分别根据成绩,按照选聘计划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如有体检不合格者,是笔试免考生的从笔试免考生中按面试成绩排名依次替补;是参加笔试考生的从参加笔试考生中按综合成绩排名依次替补。体检工作由所报考市州的党委组织部组织到指定医院按公务员录用要求进行,体检时间由各市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考察。在体检期间同时进行考察,对体检合格对象按1:1的比例进行考察,重点考察应聘大学生的德才表现,包括政治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纪律观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考察对象在湖南领导人才网下载《湖南省2011年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考察鉴定表》(一式两份)。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由所在高校党委组织部进行考察;省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由选聘市州组织实地考察,也可以函调方式进行考察;往届毕业生可由选聘市州组织实地考察,也可由毕业生本人向原就读高校党委组织部和现工作单位党组织同时申请考察,没有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向原就读高校党委组织部和居住地党组织或父母所在单位党组织同时申请考察。负责考察的党组织要认真填写考察鉴定表,并在考察鉴定表末尾签具经办人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备选聘单位进行核查。
7、预录。各市州委组织部综合体检和考察情况,提出预录名单,报省委组织部综合、审核。如需要跨地区调剂,根据毕业生志愿进行调剂。
8、公示。省委组织部将审核合格的对象在《湖南日报》、湖南领导人才网、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统一进行公示。
9、决定聘用。公示后,由省委组织部决定聘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应根据省委组织部审定的聘用人员名单,及时与选聘对象签订聘用合同,如选聘对象违约,按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10、培训上岗。决定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由市州委组织部组织培训,培训后到岗上任。
四、任职和待遇
1、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共青团员的,如本村没有团组织书记、副书记,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员大学生“村官”,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乡镇党委推荐等方式,参加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选举;到村任职1年以上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可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参加村委会主任、副主任选举。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原则为3年,具体明确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
2、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资、生活补贴标准,由县市区财政统一按月发放。到国家确定的我省14个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桑植县、江华县、城步县、麻阳县、新晃县、通道县、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农村任职的,按本地执行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生活补贴。
3、在村任职期间,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失业保险。
4、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5、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 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考。
6、在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经县级组织部门推荐,可以参加全省公务员定向考录。从2011年起,省直及各地拿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考录计划的10%-15%,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要注重从大学生“村官” 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考。
7、在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和聘期考核合格、聘期满后解聘的大学生“村官”(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并符合相关报考条件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8、在村任职2年以上、政治素质好、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协调处理矛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可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程序选任为乡镇领导干部。
9、首个聘期满后,考核合格、群众认可、自愿续聘的,可以续聘1次,期限为3年。
10、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立足农村,自主创业。组织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设立创业基金,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国家和我省关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鼓励扶持政策,适用于大学生“村官”。各级组织实施的涉农资金补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倾斜。
11、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五、报名及考试有关注意事项
1、报名时间: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19日至5月30日,5月30日下午17:00报名截止。
2、报名要求:报考人员直接登陆湖南领导人才网的在线报名系统,填写报名资料、上传照片、缴纳报名费、打印准考证。考生必须真实、准确填写相关资料,对自己填报的资料负责,经审核资料与本人情况不符的,取消选聘资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笔试收取报名费50元/人,笔试免考生免收报名费。
3、考生资格初审分别由各市州委组织部和各高校同时进行,初审结果查询时间为5月21日至6月1日,初审通过的考生于6月8日至6月10日从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限参加笔试考生)。
3、考试时间及地点:考试时间为6月11日下午15:00-17:00,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4、考试成绩及录用结果均可通过湖南领导人才网、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查询。
选聘政策咨询电话:0731—82219757
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731—82218504
第四篇: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 http:///xdsxps/
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9日
闽委组通〔2008〕55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 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区)党委组织部、编办、农办,政府人事局、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
为切实加强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规范优秀高校毕业生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和使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现将《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执行中有何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及时报送省委组织部干部六处。
中 共 福 建 省 委 组 织 部 福建省人事厅 中 共 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 公 室 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 建 省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厅
2008年7月22日
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
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和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闽委办
[2005])7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下简称选聘生),目的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有知识、有文化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为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保证。
第三条选聘生的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
(一)全面参与村两委会各项工作;
(二)熟悉、了解农村基层情况,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群众工作基本方法,宣传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三)发挥知识、专业、能力特长,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创新;
(四)总结宣传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农村科技、法律知识普及与信息交流;
(五)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交给的其他任务。
第四条选拔和培养选聘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品学兼优、注重综合素质的原则;
(三)规范程序、统一选聘的原则;
(四)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在农村一线培养提高的原则;
(六)锻炼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统一选聘到村任职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第二章选拔与聘用
第六条根据中央组织部和省委总体部署,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选聘生总量、结构及各地接收数量。
第七条选聘生的对象为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毕业生。大学本科学历的主要面向福建省生源选聘;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面向全国选聘。参加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必须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或按规定免于考试录取的。参加“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务计划”服务期满,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也作为选聘对象。
第八条选聘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思想上进;
(二)组织纪律性强,服从分配;
(三)获得相应学历学位,学业成绩优良;
(四)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五)自愿并适合到农村基层工作;
(六)符合公务员录用的体检要求;
(七)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
(八)年龄在30周岁以下;
(九)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参加选聘。
第九条省级优秀高校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
第十条选聘生选拔工作程序:
(一)发布选聘公告;
(二)报名;
(三)资格审查;
(四)统一考试;
(五)组织考察;
(六)体检;
(七)公示;
(八)确定选聘人选;
(九)岗前培训;
(十)分配派遣;
(十一)签订聘任合同。
第十一条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向各设区市下达选聘生名单后,由设区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提出具体分配安排方案,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同意后实施。
第十二条选聘生应安排到有利于锻炼成长的村任职。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选聘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第十三条由县(市、区)委组织人事部门与选聘生签订聘任合同。合同样本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制作。
第十四条选聘生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60日。试用期间不适合、不适应在村工作的,解除聘任合同。
第三章培养锻炼
第十五条按照党对青年干部培养的要求,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提高选聘生综合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
第十六条各设区市委组织部组织选聘生进行岗前集中培训,时间5至7日。培训内容应包括党和国家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农村基层工作基本知识、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基层工作安全教育等。
第十七条要有意识地对选聘生进行培养锻炼,给任务,压担子,让选聘生从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丰富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第十八条选聘生中,是中共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参加村两委会会议;非中共党员的,参加村委会会议,列席村党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党委)会议。
第十九条县(市、区)、乡(镇)凡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主任参加的会议、培训、学习等活动,应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的选聘生随同参加。
第二十条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应把选聘生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开设选聘生培训班或有计划地安排选聘生参加市、县(区)委党校有关班次学习。
第二十一条选聘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脱产培训一次,培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0日。培训工作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负责组织。
第二十二条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应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负责对本县(市、区)的选聘生进行跟踪管理,全面了解选聘生服务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十三条乡镇党委要根据选聘生个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并指定一名领导作为培养人,做好传、帮、带工作。
第二十四条选聘生每半年应向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书面报告思想、工作情况,年底认真填报考核登记表。在开展考核时,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应对选聘生进行谈话,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督促和帮助其改正缺点。
第二十五条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选聘生交流座谈会,听取选聘生学习工作的情况汇报,为选聘生提供学习交流、增进了解的机会。县(市、区)委组织部确定的联络员要经常到选聘生所在村了解情况。乡镇党委确定的培养人,要及时了解和掌握选聘生平时的表现,每季度至少到村一次,与选聘生面对面了解情况,并做好选聘生的思想、出勤、工作、学习、生活等有关情况记录。
第四章管 理
第二十六条选聘生的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选聘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负责做好选聘生服务期满的考核录用工作。
(二)设区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本地区选聘生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协助做好选聘生服务期满的考核录用工作。
(三)县(市、区)委组织部、人事局具体做好对本县(市、区)选聘生的管理和考核等工作,经常了解选聘生的思想状况,协调、指导选聘生培养措施的制定、检查和落实;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建立选聘生安全防护工作机制,加强选聘生住村工作安全指导和检查;协助做好选聘生服务期满的考核录用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应当建立选聘生档案,内容包括:选聘生申请表、考核表、体检表、聘任合同、培养计划表、考核登记表、培训和奖惩情况等。
(四)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选聘生的日常管理。应落实好选聘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安排,做好传、帮、带,为选聘生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应全面掌握选聘生的思想、出勤、工作、学习、生活等动态情况。第二十七条选聘生到村任职服务期间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
第二十八条选聘生请假时间在3日以内的,由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主任审批;请假时间4—9日的,报乡镇党委审批;请假时间10日以上的,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选聘生全年请假累计不得超过20日。下一级请假审批后,应及时向上级报备。
第二十九条选聘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往任职地或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条选聘生服务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和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选聘生每年住村时间不得少于全年的50%(节假日除外)。每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得少于20日。
第三十一条县(市、区)人才服务机构统一为选聘生免费办理人事代理。
第三十二条选聘生聘用期间党团组织关系按有关规定程序转至任职所在村。
第三十三条实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选聘生如有以下情况,乡镇党委必须及时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告,市、县(区)委组织部必须及时逐级报告上级组织部门:
(一)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和奖励的;
(二)有重大立功表现和突出工作业绩的;
(三)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
(四)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擅自离岗5日以上的;
(六)发生重大疾病、工伤、事故及失踪、死亡的;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三十四条实行考核制度。选聘生的考核参照公务员考核办法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考核时应重点走访村支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乡镇党委提出考核初评意见后,报县(市、区)委组织部研究定档。优秀等次名额单列,并按选聘生总人数15%确定。考核结果由设区市委组织部汇总上报省委组织部。
第三十五条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建立选聘生信息台帐,对选聘生实行宏观动态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选聘生资格:
(一)思想品质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和错误的;
(二)不安心在农村工作的;
(三)身体状况不能胜任农村基层工作的;
(四)考核不称职的;
(五)擅离岗位15日以上的;
(六)因其他原因,不适宜继续作为选聘生的。
取消选聘生资格,由乡镇党委提出意见,县(市、区)委组织部复核,设区市委组织部审核,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第三十六条选聘生辞职,应向所在乡镇党委提出书面申请,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签署意见,设区市委组织部审核,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审批期间,申请人不得擅离职守。对提出辞职的选聘生,乡镇党委和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及时派人同选聘生谈话,对选聘生辞职的原因作深入调查了解,及时研究并提出意见,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七条选聘生解除聘任合同、被取消资格或辞职的,次月起停发工作、生活补贴。签订聘任合同6个自然月内提出辞职或被取消资格的,退还全额安置费;7至12个自然月内提出辞职或被取消资格的,退还50%安置费;12个自然月以后提出辞职或被取消资格的,不退安置费。
第五章考核录用
第三十八条选聘生服务期满后,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录用为选调生,安排到有空编的基层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其中法律专业的选聘生可安排到有空编的基层法院、检察院;如本人自愿、工作需要,可继续聘任在村任职。未录用为选调生、也未继续聘任在村任职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择业、创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选聘生录用为选调生后,到党政机关的,在确定选调生身份的同时,办理录用公务员手续;到事业单位的,按所在单位隶属关系到有关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聘用手续。
第四十条 选聘生录用为选调生后,按照选调生的有关规定进行培养、教育、管理和使用。
第六章政策支持
第四十一条选聘生在村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年。服务期间每人每月发放一定的工作、生活补贴,并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第四十二条服务期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按照现行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编外人员的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在县(市、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参保,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当地人事代理机构为选聘生统一集中办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相关参保登记、缴费、转移接续等保险手续。
第四十三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第四十四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可按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条件报考公务员,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报考省、设区市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街道、镇)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
第四十五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报考省、设区市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5分;报考县(市、区)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7分。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省内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选聘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入学资格至2年服务期满。服务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选聘生,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研究生,不享受加分政策。
第四十六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有关政策。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缴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贷款需求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扶持政策。
第四十七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进入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直接转正定级,免试用期,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保险缴费年限。
第四十八条选聘生的生活补贴、服务期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负担费用以及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费用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年人均各负担0.5万元,不足部分由市、县(区)
财政承担。一次性安置费由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承担。各级财政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选聘生的选拔和管理。
选聘生服务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办理,所需经费从省财政负担部分安排。
第四十九条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补贴资金通过财政部门下拨各设区市。选聘生的工作、生活补贴及一次性安置费由设区市财政局发放。设区市财政局要以安全、便捷为原则,为选聘生办理专用银行卡,保证选聘生的工作、生活补贴及一次性安置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第七章组织领导
第五十条选聘生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人事厅、省委编办、省委农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设区市、县(市、区)的选聘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各有关高等院校负责按照条件和程序做好本校优秀毕业生的组织和选拔推荐工作。
第五十一条建立选聘生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选聘生工作负有主要责任,每年年底,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向设区市委组织部,设区市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书面汇报本地区选聘生工作有关情况。
第五十二条各级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应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八章附 则
第五十三条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江门市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江门市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
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根据中央、省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选聘到我市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选聘到我市农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为选聘生)。
第三条 加强选聘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关怀、科学培养的原则,做到选聘、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并重,各项政策措施有机统一。
第二章 选聘
第四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各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各镇(街)及有关部门配合,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共同组织实施。
第五条 选聘对象为30周岁以下(以当年招录时间为准,下
同)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研究生年龄可适当放宽至35周岁以下。
第六条 考录后进行分配,原则上按照“本土化”的原则,由各市(区)委组织部统一分配。
第七条 分配后,选聘生与所在的镇(街)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限为2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所在镇(街)、村(社区)需要,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任职满两个聘期后的选聘生,不再列入选聘生的管理范畴。
第三章 岗位和职责
第八条 选聘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第九条 选聘生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村(社区)“两委”应明确其具体分工。
受聘到农村工作的选聘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决策部署;
(二)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三)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
(四)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
(五)列席“两委”会议,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
(六)参与群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
(七)完成村“两委”交办的其他工作。受聘到社区工作的选聘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决策部署;
(二)配合完成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等工作;
(三)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
(四)参与社区各类社会团体包括义工组织等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五)列席“两委”会议,参与讨论社区重大事项;
(六)参与群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
(七)完成社区“两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待遇和保障
第十条 比照所在镇(街)从大学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选聘生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具体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第十一条 选聘到农村任职的选聘生按照中央、省的规定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安置费。
第十二条 任职期满1年且考核合格或以上的选聘生,每人每年发放不低于1000元的考核奖励。
第十三条 在村(社区)任职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城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以镇(街)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手续。
第十四条 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生,颁发江门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任职工作证书,作为服务期满享受有关政策待遇的依据。
第十五条 我市(含四市三区)机关(含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招聘雇员及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原则上每次要拿出不少于招聘岗位总数的10%进行定向招聘,服务期满不超过3年或服务期满继续聘用的选聘生属于定向招聘的对象。
第十六条 被我市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在村(社区)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
第十七条 任职期满后,未实现再就业的,纳入城镇失业人员范畴统筹管理,各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期满选聘生再就业服务工作。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选聘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人事档案由各县(市、区)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社区)。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也可迁入任职村(社区)所在的镇(街)集体。镇(街)党(工)委、政府负责对选聘生的工作管理,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及日常生活。
第十九条 在选聘生任职期间,各地要保持选聘生队伍的稳定性,不得随意抽调使用。原则上选聘生每年在村(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因工作需要并且经各市(区)委组织部同意后
进行抽调的,抽调单位要按照规定给予适当的交通、通讯等补贴。
第二十条 根据选聘生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任职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向全体村民(居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一条 选聘生每半年要向镇(街)党(工)委书面汇报一次工作,每年要向市(区)委组织部书面汇报一次工作。各市(区)委组织部要对选聘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指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的予以表扬,对工作作风不扎实、目标任务没完成的选聘生要给予教育和引导。
第二十二条 各镇(街)每季度召开一次选聘生座谈会,各市(区)委组织部每半年要组织一次选聘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了解选聘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二十三条 选聘生应自觉执行请销假制度,事假三天以内的由村(社区)党组织支部书记批准;三天以上五天以内的,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批准;超过五天的,经镇(街)党(工)委同意后,报市(区)委组织部批准。事假期满按时上班并销假。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二十天的,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等次。
第六章 培养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选聘生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选聘生任职上岗前,必须安排岗前培训。聘用期间,县(市、区)、镇(街)每年对选聘生集
中培训各不少于2次。培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训农村(社区)工作的基本知识、有关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致富技术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由镇(街)班子成员、村(社区)领导根据个人特长及选聘生个性特点进行结对联系帮带,帮助选聘生尽快掌握农村(社区)工作要领。
第二十六条 全面推行到村任职的选聘生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农村信息直通车信息员工作(简称岗位“四合一”)。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区)应以镇(街)为单位将一定数量爱岗敬业、政治素质高、工作比较出色,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选聘生,经过相关的程序,明确列为村(社区)后备干部。
第二十八条 到农村任职工作一年以上的优秀选聘生,可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参加村委会组成人员的选举;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一年以上的优秀选聘生,可通过镇(街)党(工)委推荐等方式,参加社区居委会组成成员的选举;选聘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可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镇(街)党(工)委推荐等方式参加选举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第二十九条 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选聘生创业能力的培训,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和创业优势的选聘生,扶持他们自主创业。
第七章 考核和评比
第三十条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是选聘生考核的领导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和监督选聘生考核工作。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群众认可、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十一条 每年年底,召开由镇(街)相关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参加的民主测评会,通过找干部群众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选聘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作风、业务水平、创新意识和工作成绩等几个方面。
第三十二条 考核的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考核结果记入选聘生的人事档案,作为奖惩或提拔使用的依据,并报江门市委组织部备案。选聘生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予以解聘,不再享有各种待遇和保障政策。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定期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比活动,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选聘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要注重培育选聘生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八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四条 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选聘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组织成立选聘生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组织一次调研,了解和分析选聘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制定鼓励选聘生在基层干事创业的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选聘生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十五条 各县(市、区)要建立选聘生管理工作报告制
度,定期向市委组织部汇报选聘生管理的有关情况,提出处理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选聘生有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处置。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江门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