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时间:2019-05-14 05: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第一篇: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黑格尔哲学,甚或读懂黑格尔哲学,必须深入到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部,而不能绕过其体系。这是因为黑格尔哲学的每个观点都只是其体系中的一环,它和其他观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渗透、前后贯通而共同构成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因而是不能从其体系中割裂出来、孤立地加以理解的。如若置黑格尔的体系于不顾,仅仅满足于抓住其个别观点、哪怕是极其核心本质的观点而加 以主观片面的发挥,那是肤浅的。实际上,运用这种“见木不见林”的方法得到的只不过是研究者个人的主观意见和臆断,离真实的黑格尔哲学思想相距甚远。黑格尔早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就指出过,哲学真理存在的要素是概念,而其存在的形式则是概念的体系——“科学体系”。(黑格尔,1982年,第3、4页)

但是,真正的黑格尔哲学体系却不是现成地摆在我们眼前的,而是要我们通过对黑格尔全部著作的综合研究才能把握到。我国已故著名的黑格尔哲学专家贺麟先生,上世纪30年代运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和思想进展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综合,在国际黑格尔哲学研究界第一次明确提出:黑格尔哲学体系是由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以逻辑学为中坚、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逻辑学的应用和发挥(统称应用逻辑学)这样三个环节构成的整体。(参见贺麟,第149--153页)对于贺麟先生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构成的这一创见,我曾在 《黑格尔哲学体系问题》 的论文中进行了详尽的理论论证。(杨祖陶,1988年;1993年,第203--235页;2001年,第239--264页)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由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是黑格尔长期思维、研究和构建的结果。为了真正把握这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只作为一个现成的结果来研究,因为正如黑格尔所说,“现实的整体不仅是结果,而是结果连同其产生过程”。(黑格尔,1982年,第2页)这就是说,为了把黑格尔哲学体系作为一个“现实的整体”来研究,我们必须同时研究它的产生过程,换言之,我们还必须同时研究黑格尔哲学体系是如何建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样的探究,就自然把我们引领到青年黑格尔创建哲学体系的进程和在这一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过重要作用的“体系草稿”——《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简称《耶拿逻辑》,见《黑格尔全集》第7卷:《耶拿体系草稿第二部分: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1804—1805)》)上去了。

二、黑格尔的第一个哲学体系

黑格尔早年怀有通过建立新宗教和运用实践哲学来改造现实的理想。1800年,而立之年的黑格尔开始转向于思辨哲学的研究,即对社会生活和实践哲学作系统的哲学理论的说明。他在1800年11月20日致谢林的信中说:“我不能满足于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我必须把青年时代的理想变为反思的形式,也就是化为一个体系。”(黑格尔,1981年,第58页)1801年10月,黑格尔到耶拿大学任教,结束了以往在法兰克福、伯尔尼等地担任家庭教师的经历,这样他就有条件来实现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宏愿了。黑格尔作为哲学家的历程也就从此起航了。

黑格尔在初到耶拿、尚未到耶拿大学任教之前出版的《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1807年7月)一书中,虽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独立见解,但也显示出尚未完全摆脱谢林哲学的影响。黑格尔要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就意味着他要彻底摆脱谢林,走自己独立的哲学道路。这一进程自1803年谢林离开耶拿后,就日益明朗和加速了。

黑格尔到耶拿大学任教后,在1801—1803年三次讲授《逻辑与形而上学》。从1803年起开始讲授《哲学大全》或《思辨哲学体系》或《哲学的一般体系》,其内容为逻辑与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这一过程中,黑格尔除撰写《论德意志宪法》 和《伦理体系》 等著作外,4年之内还撰写出了三大部头的“体系草稿”,它们是:(1)1803—1804年的《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2)1804—1805年的《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3)1805—1806年的《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如果我们以未来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主体部分的构成(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为标杆,那么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三部“体系草稿”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即《耶拿逻辑》,因为其他两部“体系草稿”都缺少逻辑与形而上学这个最重要的部分,而只有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耶拿逻辑》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的第一个哲学体系。

可是,《耶拿逻辑》作为黑格尔构建的第一个哲学体系却具有残篇的性质。正如德文版《黑格尔全集》第7卷的编者霍斯特曼和特雷德所说,它的残篇性质可以从两重意义上来理解:首先,作为体系,它只有逻辑学与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而缺少自然哲学中的有机物哲学部分和整个精神哲学,因而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体系;其次,它是一部经过誊正的手稿,而其开头部分(1—3大张)已遗失,中间和末尾部分也有几处缺失,因而是一个残缺不全的誊正稿。他们还指出,黑格尔本人确有把《耶拿逻辑》作为体现其“体系思想”的著作来发表的意图和计划。而按其当时的体系思想,这部著作的内容应为逻辑与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以及自然法等等。可是,手稿并没有如黑格尔所预期的那样完成,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写作计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黑格尔的“体系思想”或“体系概念”发生了变化,以致在他看来按原先的计划继续完成《耶拿逻辑》的手稿已不再有意义了。(cf.Hegel, S.356)

那么,黑格尔的“体系新概念”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1805年5月黑格尔在致友人的书信中第一次提到他在写《精神现象学》(参见古留加,第45页)。从这时起,黑格尔形成的“体系新概念”是:《精神现象学》是体系的第一部分,即“导论”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是体系的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黑格尔认为,有了这样的两部分,“科学体系也就可以完备了”。(黑格尔,1974年,第6页)

可以看出,黑格尔上述“体系新概念”一方面中断了《耶拿逻辑》的写作,另一方面,也反过来表明了《耶拿逻辑》对于“体系新概念”形成的重大意义。因为黑格尔在1803—1806年间提出的三个“体系草稿”中,明显地只有《耶拿逻辑》体现出了“体系新概念”中的“主体部分”的构成——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尽管精神哲学在这个“体系草稿”中尚未写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把《耶拿逻辑》看作后来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构成的《哲学全书》所代表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前身,把它视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第一个有代表性的体系。

这一点不仅从“体系”的构成即形式方面来看是如此,而且从《耶拿逻辑》的内容方面来看更是如此。现在就来考察《耶拿逻辑》的主要内容。

三、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的诞生

首先,可以看到,在《耶拿逻辑》中,黑格尔第一次明确地、完整地提出了其未来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

在初到耶拿发表的《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中,黑格尔虽然认为作为“绝对”或“绝对物”的“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不同于谢林所说的“无差别的同一”),但主体和客体两者却无主次之分。在1802年12月的《论自然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文中,黑格尔打破了两者的对等关系,提出了“精神高于自然”,也就是认为“主体”高于、超出“客体”。到1803年,特别是在1803—1804年的“体系草稿”中,黑格尔就进入到了“精神的自身联系”的观点:自然是精神的他在,精神在这个“他在”中又回到或达到了与自身的同一。但是,即使在这时,黑格尔也都还未提出“绝对精神”这个术语和概念,只是在1804—1805年的《耶拿逻辑》中,当论述“主体性形而上学”时,他才把“绝对精神”作为单独的一节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在这里,黑格尔给“绝对精神”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精神与自身同一,并与他物同一;他物扬弃自身,并与自身同一,这种统一性就是绝对精神。”(Hegel,S.173)这就是说,绝对精神是这样三个阶段或方面的统一:(1)“与自身同一”——肯定自身的阶段或“正”面。

(2)“与他物同一”——否定自身、转化为他物的阶段或从“正”面转化到“反”面。(3)“他物扬弃自身并与自身同一”,即扬弃他物,在他物中回到或达到与自身同一——否定自身之否定的阶段,或“正”与“反”之“合”(统一整体)。

在这里,绝对精神作为上述三个阶段或方面的统一是这样一种运动的进程:自身同一的绝对精神把自身设定为他物,同时又在他物中达到与自身的同一。绝对精神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螺旋式地向前运动、发展、上升着的。黑格尔把这种在他物中达到与自身同一的过程称为“绝对精神的绝对的循环运动”(ibid)。由于绝对精神在这无止境的“循环运动”中只与自身有关系,即只是与自身相关的,而整个宇宙及其中的万事万物不过是绝对精神这个唯一主体的“循环运动”的外部表现。因此,黑格尔得出结论说:“精神是绝对物”(ibid,S.177)。显然,黑格尔这时主张的“绝对或绝对物是精神”与先前主张的“绝对或绝对物是主体和客体的有差别的同一”是根本不同的。西方黑格尔研究界称前者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后者为“实体性形而上学”,这是很恰当的。

黑格尔在《耶拿逻辑》中提出和论述的绝对精神概念,对未来黑格尔哲学的性质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它为未来展示绝对精神发展三阶段的黑格尔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础:绝对精神“与自身同一”(逻辑、理念阶段);绝对精神“与他物同一”,即把自身设定为“他物”(自然阶段);“他物扬弃自身,并与自身同一”,即在他物中达到或回复到与自身同一(精神阶段)。在《耶拿逻辑》的“绝对精神”一节的末尾,黑格尔是这样说的:“自然是实现着自身的精神的第一个环节”。(ibid,S.178)至于第二个环节(人和人类精神),他还未及论述,《耶拿逻辑》的写作就中止了。

四、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雏形

其次,可以看到,《耶拿逻辑》的逻辑和形而上学部分第一次提出和展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逻辑的理念和雏形。这个雏形经历6年的成长和发展,而成为了1812—1816年分三卷出版的《逻辑学》(大逻辑)巨著。正因为如此,贺麟先生在其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构成的创见中,在提到黑格尔哲学体系“以逻辑学为中坚”时,就在“逻辑学”之后以括号注明“包括《耶拿逻辑》、《逻辑学》和《小逻辑》”。(贺麟,第408页)

在《耶拿逻辑》中,黑格尔还没有如后来的《逻辑学》那样将逻辑学划分为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部分,而是以关系范畴为纲,划分为“简单关系”、“关系”(分为“存在的关系”和“思想的关系”)和“比率”三个部分:(1)“简单关系”讨论“质”和“量”(不同于康德,黑格尔把“质”放在“量”前面,并从“质”推导出“量”),相当于后来的“存在论”。(2)“关系”:“存在的关系”讨论“实体关系”、“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相当于后来“本质论”中的“绝对的对比”部分;“思想的关系”讨论“概念”、“判断”和“推论”,相当于后来“概念论”的“主观性”部分。

(3)“比率”讨论“定义”、“分类”和“认识”,相当于后来“概念论”的“理念”中的“综合认识”。

《耶拿逻辑》的“形而上学”划分为“认识作为诸多基本定律的体系”、“客体性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三个部分:(1)“认识作为诸多基本定律的体系”讨论“同一或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根据)律”,相当于后来“本质论”中的“本质性或反思规定”部分的内容;

(2)“客体性形而上学”讨论旧形而上学关于“灵魂”、“世界”和“最高本质”的种种规定,相当于后来“本质论”所讨论的诸多范畴;(3)“主体性形而上学”讨论“理论的自我或意识”、“实践的自我”和“绝对精神”,相当于后来“概念论”的“理念”所讨论的“生命”、“认识的理念”和“绝对理念”的内容。

由上所述可见,《耶拿逻辑》的逻辑、形而上学部分已经大体具备了黑格尔后来《逻辑学》的一切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清洗和精炼,将它们提升为纯粹的逻辑概念(范畴),进而把这些逻辑概念在更高的逻辑原理下综合为一个严密的、前所未有的辩证逻辑体系,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发展史中一个历时12年(1805—1816)的飞跃,是其长期“艰苦思维”的伟大创造和划时代的成果;它为黑格尔缔造其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奠定了广博而深厚的逻辑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正因为如此,黑格尔在《逻辑学》第二卷出版时致友人的信中高兴地说,他“感到满意”,因为“首先是道路已经打通了”。(黑格尔,1981年,第220页)这就是说,逻辑学体系建立的必然结果,就是其原理和方法之应用于实在的各个领域,就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及其各分支部门即“应用逻辑学”的建立,从而建构起了黑格尔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

五、《耶拿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中的地位和意义

前面已经阐明:(1)《耶拿逻辑》提出的绝对精神概念对于未来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性质和建构的重大意义;(2)《耶拿逻辑》提出的“逻辑学”雏形对于未来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建立的重大意义。这两方面标志着黑格尔在摆脱谢林、走自己独立的哲学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正如上文已指出的,《耶拿逻辑》的主体部分是逻辑学(逻辑和形而上学),而自然哲学和计划要写而未写的精神哲学,由于黑格尔的“耶拿体系草稿”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关

于这两者的,在今天来看则是非主要的部分。耶拿逻辑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就主要地体现在作为主体部分的逻辑学上。正是这一点把黑格尔和谢林最深刻、也最鲜明地区分开了。因为谢林强调的是,认识或把握“绝对”只能通过“理智的直观”、“艺术的直观”或“宗教的直观”,经验认识、理性认识、逻辑概念是不在他的视野之内的。而黑格尔则认为,只有理性的、概念的、逻辑的认识才是把握“绝对”的最高形式。正因为如此,《耶拿逻辑》就从逻辑学着手来展示黑格尔当时心目中的哲学体系。但是,从逻辑学开始的正当性,或者换句话说,只有逻辑的概念才能真正认识或把握“绝对”的主张,是需要“证明”、“论证”或“演绎”的,否则,逻辑学本身也就会像黑格尔所讥讽的谢林的“绝对同一”一样,是从手枪里发射出来的(参见黑格尔,1982年,第17页),就依然是一种康德所已经批判倒了的旧形而上学的“独断论”。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考虑,黑格尔才把正在撰写中的《耶拿逻辑》停下来,而转向于撰写《精神现象学》,用以阐明:人类意识从感性确定性开始的经验发展历程是逻辑概念和作为逻辑概念体系的逻辑学得以产生的前提,而逻辑学从经验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必然性则是对逻辑学的真理性的“证明”、“论证”或“演绎”。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黑格尔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摆脱谢林,与谢林哲学划清界限,从而真正走上建构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的道路。《精神现象学》的构思和撰写把黑格尔引导到他的“体系新概念”上。这样一来,《耶拿逻辑》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继续完成了。

总之,一方面,《耶拿逻辑》作为黑格尔耶拿早中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有代表性的第一个哲学体系(计划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构成),呼唤着作为“体系导论”的《精神现象学》的到来,从而为黑格尔未来哲学体系的最终形成做了至关重要的准备;另一方面,《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耶拿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最大成果,又使黑格尔放弃了《耶拿逻辑》的完成,而最终成了一个“体系残篇”。这也许是《耶拿逻辑》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身的辩证法吧!而《耶拿逻辑》的意义也就集中地表现在它的这种“上承耶拿早中期研究成果,下启《精神现象学》”的地位和作用上。

《耶拿逻辑》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来说,是一部不能、也不应绕过的重要著作。否则,他们就不会知道黑格尔的第一个哲学体系是什么,更不会知道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和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雏形是如何诞生和形成的。这样一来,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他们也就不能把握作为由“结果连同其产生过程”所构成的“现实的整体”的黑格尔哲学。[①]

参考文献:

古留加,1978年:《黑格尔小传》,卞伊始、桑植译,商务印书馆。

贺麟,1986年:《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黑格尔,1974年:《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

1981年:《黑格尔书信百封》,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

杨祖陶,1988年:《黑格尔哲学体系问题》,载《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

1993年:《汇通集》,三联书店。

2001年:《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Hegel, G.W.F., 1971, Gesammelte werke Bd.7, Jenaer Systemenwurfte II: Logic, Metaphysik Naturphilosophie(1804/05),hrsg im Auftrage der Deutschen Forschungsgemeinschaft,Hamburg:Felix Meiner Vefiage.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附注: 本文原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第66-70页。

第二篇: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

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一言以蔽之,逻辑就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事物存在及其本质的纯粹的哲学。

抛开哲学立场不论仅就哲学的形式而言,《小逻辑》在形式上是极其完整的、完美的,在论证的形式上,可以说一个楷模,按照黑格尔本人的话说,他的论证完成了一个圆圈,达到了自圆其说。辩证的过程一环扣一环,步步衔接,滴水不漏。

一、个人对导言部分的解读

因为《小逻辑》是《哲学全书》的第一个部分,所以《小逻辑》前这个导言不仅仅是《小逻辑》的导言,也是《哲学全书》的导言。一共十八节,个人感觉这个导言非常简明又非常重要。黑格尔先把核心问题铺垫一下,使读者理解什么是哲学,以及他如何阐释的哲学。

下面我简要说明一下我对导言的结构、大意的理解与原文的摘抄

§1哲学没有现成的对象与方法,哲学不能满足于熟知,不能满足于假定;相反,哲学应当指出事物的必然性,应当加以证明。这就是所谓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这实际上就是苏格拉底的要求:用概念思维,而不是凭感觉去猜测。

§2-§12从逻辑方面说明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2哲学的方法:纯粹思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3思维一般作为意识的对象,与它的各种表现的特殊性:“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象这样的表象,一般地讲来可看成思想和概念的譬喻。但一个人具有表象,却未必能理解这些表象对于思维的意义,也未必能深一层理解这些表象所表现的思想和概念。反之,具有思想与概念是一回事,知道符合这些思想和概念的表象、直观、情绪又是一回事。”

§4哲学的特有知识方式:“对于宗教的对象,对于真理的一般,哲学必须证明从哲学自身出发,即有能力加以认识。”

§5情绪、表象转化为思想:“把意识的真实内容翻译为思想和概念的形式,反而更能保持其真相,甚且反而能更正确地认识”

§6活的哲学或哲学的生命:“应将哲学的内容理解为属于活生生的精神的范围、属于原始创造的和自身产生的精神所形成的世界,亦即属于意识所形成的外在和内心的世界。”

§7哲学从开端处即与作为反复思索的“后思”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重新开花时,一开始就不是单纯抽象的思想,如象希腊哲学初起时那样和现实缺乏联系,而是于初起之时,立即转而指向着现象界的无限量的材料方面。”

(“后思”即“反思”。反思和思辨,按我对黑格尔的解释,反思就是主体对外界反应的反应,是对思维的思考。比如我想做笔记,想怎么做成,是正思。思考想做笔记这个想法,那就是反思。如此说来,我也可以进行“反思”,我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认识就是一种对社会这个概念的反思。而“思辨”就是辩证的思维,一种思维的方式,把辩证法运用到思维的过程中,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8—§9经验知识的有限性与两类哲学知识的无限性:

§8关于自由、精神和上帝的知识,包含着无限的内容。

§9与经验的思维不同,思辨的思维也是无限的,包含真正的必然性:“思辨的思维,即真正的哲学思维。这种足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反思,就其为一种反思而言,与上面所讲的那种抽象的反思有共同点,但同时又有区别。这种思辨思维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

§10对思辨思维的考察,即思辨逻辑:“思辨思维既自诩为足以认识绝对对象(上帝、精神、自由),则对它的这种认识方式的必然性何在,能力如何,必须加以考察和论证。”

§11活的精神的自身运动:正、反、合与回到自身:“更进一步,哲学的要求可以说是这样的: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为对象;作为想象,以形象为对象;作为意志,以目的为对象。但就精神相反于或仅是相异于它的这些特定存在形式和它的各个对象而言,复要求它自己的最高的内在性——思维——的满足。而以思维为它的对象。这样,精神在最深的意义下,便可说是回到它的自己本身了。因为思维才是它的原则、它的真纯的自身。但当精神在进行它的思维的本务时,思维自身却纠缠于矛盾中,这就是说,丧失它自身于思想的坚固的“不同一”中,因而不但未能达到它自身的回归与实现,反而老是为它的反面所束缚。这种仅是抽象理智的思维所达到的结果,复引起的超出这种结果的较高要求,即基于思维坚持不放,在这种意识到的丧失了它的独立自在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忠于它自身,力求征服它的对方,即在思维自身中以完成解决它自身矛盾的工作。”

§12出发点和方法:以经验为出发点,否定的方法,对康德所谓理性没有“经验”作为对象的超越:“所谓经验是指直接的意识和抽象推理的意识而言。超出经验的要求成为鼓励思维进展的刺激,而思维进展的次序,总是超出那自然的、感觉的意识,超出自感觉材料而推论的意识,而提高到思维本身纯粹不杂的要素,因此首先对经验开始的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这样,在这些现象的普遍本质的理念里,思维才得到自身的满足、这理念(绝对或上帝)多少总是抽象的。反之,经验科学也给思维一种激励,使它克服将丰富的经验内容仅当作直接、现成、散漫杂多、偶然而无条理的材料的知识形式,从而把此种内容提高到必然性——这种激励使思维得以从抽象的普遍性与仅仅是可能的满足里超拔出来,进而依靠自身去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可说是思维对经验科学的内容及其所提供的诸规定加以吸取,另一方面,使同样内容以原始自由思维的意义,只按事情本身的必然性发展出来。”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的自我超越有两方面的动力,一是上帝等无限对象在否定之否定阶段的牵引,二是经验科学的否定)。

§13也可以从历史方面(哲学史方面)说明哲学的发展:“一提到哲学,许多人便借口说,由于哲学有许多不同的体系,故每一体系只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哲学本身,借以作为轻蔑哲学的根据,依此种说法,就好象樱桃并不是水果似的。有时常有人拿一个以普遍为原则的哲学体系与一个以特殊为原则,甚至与一个根本否认哲学的学说平列起来。他们认为二者只是对于哲学不同的看法。这多少有些象认为光明与黑暗只是两种不同的光一样。”

(光明=哲学,黑暗=对哲学的否定)

§14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全体:“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本身就是具体的,而且就是理念;并且就思想的全部普遍性而言,它就是理念或绝对。关于理念或绝对的科学,本质上应是一个体系,因为真理作为具体的,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开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联系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统一体,换言之,真理就是全体。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只有通过对各环节加以区别和规定才有可能。”

§15黑格尔哲学:一个由许多圆圈构成的大圆圈:“这里面每一个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些特殊因素的体系构成了整个理念,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每一个别环节之中。”

§16对于“哲学全书”的说明:它的大致面貌——哲学全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

§17哲学的起点或开端的特殊性:“哲学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起点或开端:哲学是由于思维的自由活动,而建立其自身于这样的观点上,即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而且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所以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才可以这样说。至于哲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换句话说,科学的概念,我们据以开始的概念,即因其为这一科学的出发点,所以它包含作为对象的思维与一个(似乎外在的)哲学思考的主体间的分离,必须由科学本身加以把握。简言之,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白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

(由于黑格尔把哲学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所以可以用亚里士多德对有机体运动的理论加以说明:哲学的起点或开端颇似一粒种子,以后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它重新生出种子的时候,它便完成了一个“圆圈”)

§18哲学各部门的划分,带有预想的性质:“哲学全书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

二、总结

黑格尔在其导言中,集中谈到了哲学的开端问题。按形式逻辑理解,追寻哲学的开端会导致无穷追溯。而黑格尔创造性地把哲学的开端理解为一个辩证的矛盾,不是僵死地理解开端,是把开端视作生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哲学观,尤其是谈到作为思辨科学的哲学本身和经验科学,以及与泛泛使用哲学这个名称的一般理论学说的区别。黑格尔通过导言部分对哲学的设定,使得随后在《小逻辑》正文部分对逻辑范畴的详细阐述和思辨演绎才获得了自身的合法性依据。换句话说,只有在对黑格尔哲学本身有了总体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根本主题、主要内容和范畴规定等基础性问题。所以导言也是我们理解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入口和重要的关节点。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小逻辑 [M].贺麟,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第三篇:只有硕士博士才能得 耶拿大学奖学金申请详情

只有硕士博士才能得 耶拿大学奖学金申请详情

耶拿大学(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of

Jena)奖学金主要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提供,只有硕士和博士学生方才可以获得。由DAAD奖学金提供的硕士生补助为€750/月,博士和博士后学生补助为€1,000/月。除按月发放的生活补助外,DAAD还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生支付在德期间的保险费用和一次性的国际差旅费。在德国攻读博士无需缴纳学费,DAAD奖学金可以满足在德的生活费用。

德国大学自身通常是不设奖学金的,主要由DAAD等组织和各类基金会提供。DAAD面向中国学生提供的奖学金项目可以在DAAD驻京办事处网站查询及下载:www.xiexiebang.com。根据项目不同,申请截止时间和申请材料均有所区别,按照项目规定提交申请即可。

DAAD奖学金的申请方法:

DAAD奖学金的名目繁多,需要递交语言成绩以及推荐信,需要学生直接前往DAAD官网下载申请表格,邮寄材料申请,多数设有截止日期,截止日期以申请者递交材料的邮戳为准。具体申请材料要求如下:

DAAD申请表

学校邀请函:也即德国学校的录取通知书;DAAD的奖学金需要先获得学校的录取,方才可以申请

本科成绩单

大学在读证明

高中毕业证

本科学位证、毕业证

大学录取通知书+高考成绩

语言成绩证明:德福单项4级以上(总分16分以上);或托福80分以上,雅思5.5分以上;或德语专业八级以上

推荐信:由中方教授/讲师或外方教授/讲师开具,须按照DAAD官网上的《推荐信》格式填写并提交。该推荐信模板为PDF文档,可打印出来填写,也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其他可编辑格式,在电脑上直接填写。

注:DAAD的奖学金只有研究生,且计划攻读博士的学生,方才可以获得;上述材料是针对研究生申请的,不是本科生——尽管同样需要高中毕业证、高考分数等材料。

第四篇:杨坳祖堂扩建竣工贺词

杨坳祖堂扩建竣工贺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乡亲们;

大家好!

值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在这春光明眉、万物生机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杨坳祖堂扩建竣工庆典。这既是杨坳人的盛事,也是我们朝阳村共谋发展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朝阳村全体村民,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杨坳组人杰地灵,与邻近各姓和各庄门世世代代和睦共济。借改革之长风、乘发展之巨浪,彻底改变旧貌、全面建设新村;如今,杨坳组更是昌大门户,人丁兴旺,民富村强,祖德浩荡。杨坳组筹资扩建祖堂,光大门庭,足见杨坳组人“木本水源之思切,尊祖敬宗之情深”。既能更好地祭祀先祖,又能长久地荫蔽后人;是一项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明智之举。扩建后的祖堂,宏伟壮观,气宇轩昂;它将成为一个集祭祀、文化娱乐、休闲聚会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

今天,欣逢盛世,三羊开泰,建千秋伟业;明日,与时俱进,四季发财,看万代兴隆。我们衷心的祝愿杨坳祖堂庆典圆满成功。最后,给各位来宾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个里,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永远快乐!

第五篇:杨祖尧老师在家长大会上的发言(精选)

杨祖尧老师在家长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今天前来参加我们学校家长会的各位家长表示真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学校领导给了这次我与家长朋友们交流的机会!

我是石河中学一名普通的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全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确保校园平安是我们的职责。确保校园平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从时间上讲,我们班主任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俗话说“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迟”,就是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我们班主任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回家,工作时间达到近15个小时之多,这种超长的工作时间,是很多行业不容易做到的。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可以说在学校的各个部门中,处理的事情是最多的,工作量是最大的,毫不夸张地说,比书记镇长还要忙,虽然说现在每个班只有四五十人,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品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很难整齐划一的发号施令。上早自习有学生没有到班,我们要查询,甚至还有学生睡觉,我们要询问;上课时有学生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我们要过问;下课了,有的学生在教室、在走廊上推拉赶跑我们要制止;中午午休时有学生借上厕所之机,长时间不回教室我们要派学生去寻找;学生生病了,我们要及时联系家长接学生回家治疗;晚自习下了后我们要到寝室清点人数,等学生都安然入睡了,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总之,班主任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

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工作最危险的一份工作。一个班有五十多人,学生之间发生摩擦是常有的事。去年我们班有两个男生为一点小事发生打架,张姓同学不小心打伤了李姓同学,事情本不大,李姓同学只是一点皮外伤,然而李姓同学的家长知道后到学校大吵大闹,扬言如果不赔钱,就要对班主任老师不利,还摆出一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阵势,难道是我班主任让他去打的吗?看到家长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我的心凉了半截。现在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他们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动不动就和老师、班主任发生对抗。去年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平时就比较顽皮,有一天上思想品德课时,他走出自已的座位,在教室前后乱窜,和其他同学说话打闹,严重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老师批评了几句,他居然拿起凳子砸向老师,并扬言要杀老师。有一女生,家里刚发生变故没几天,就指使其他学生打架,老师询问了几句,她居然说,“不要你管,少管闲事,再说就不客气了的。”还有一学生,上课看小说,老师提醒了两句,他马上丢出一句,“你管不着。”

家长朋友们,虽然我上面举的例子不一定是你、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但是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学生,在我们家长中却大有人在。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不但要关心你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还要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家长朋友们,我不知道用“牺牲”这个词来形容是不是恰当,但我知道,为了学生的进步,班主任每天都在“舍弃”很多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有这样一句话,“心里装着天下,却唯独没有自己。”我们的班主任何尝不是如此,心里装着学生的点点滴滴。有人进步了,转变了,我们高兴;有人落伍了,违纪了,我们着急。可以说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浸透着班主任老师沉甸甸的汗水。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而往往我们当中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这种观点是不妥的,想想,同样一个教师在同样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呢?这关键在于与家庭、社会的环境教育有关。我们当中可能有的家长在今天来之前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分在几班,教室在哪里,更不用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姓甚名谁了,我可以说,这是你的严重失职。

更多的家长,可能对自己孩子的调皮、任性,也束手无策。只能把他推向学校,推向老师,推向社会。试想想,你们几个家长拿一个孩子都没有办法,我们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又有多少办法呢?孩子的教育应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因此,我给家长朋友们提出几点意见:

(1)强化家庭教育意识。

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儿女的不成器,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孩子的有才有德。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家长的期望,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的表现。家长要更多一点的把精力投入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中。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那么,家长再忙,又是为了什么?现在有许多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钱,那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现在的精力去为孩子攒个高素质,攒个孩子将来吃饭的饭碗呢?家长朋友们,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不是想起来了就问问,忙起来了就扔下。孩子需要你一生的操心,他们的成功,才是你这一生最大的骄傲和自豪!

(2)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

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观念上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处事”主显优势。所以希望家长监督学生课余上网吧、游戏室、看课外读物等现象。更要注意孩子与哪些人交往,及时发现苗头加以制止。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为家长朋友们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好。(3)平时多与老师进行交流。

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何况有的学生向家长汇报假情报,不说真话。所以要想家庭和学校双方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促进,家长朋友们就要更多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有的家长问:你们不开家长会,我们怎么来?其实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的方法很多,比如平常你可以到学校找找班主任,也可以和老师通过电话进行联系。每次考试完后,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和教师进行的交流会直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4)不要过分娇惯孩子。

我觉得过于娇惯孩子,怕孩子吃苦,这是家长的共性。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确实很苦,但有几个不靠吃苦考上重点的天才呢?况且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了,可是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并且学生手里的零用钱多了,往往会用于上网、打游戏,抽烟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5)不要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

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助长了相互间的攀比,严重影响了自已和他人的学习,整天玩手机,会使视力明显下降,也荒废了自已的学业。特别是考试时利用手机作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同时也干扰了老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对以后的升学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各位家长朋友们,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任务是相同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茁壮成长,一定会走向成功,一定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最后,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下载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