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鲁迅弃医从文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鲁迅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第二篇: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起
双百人物伴我成长征文
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起
东台市实验小学614班杨令羽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早年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青年时代,他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地看同胞被害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武器战斗一生,献身于唤醒沉睡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
掩卷而思,我感慨万千。试想,如果鲁迅没有弃医从文,以他的智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肯定是我国医学界的一名精英。但请试问:一名医学界的精英与一名拯救国人灵魂的‚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二者相比,孰轻孰重,应该不言而喻。我佩服鲁迅,佩服他的审时度势,佩服他及时修正了自己人生方向的胆略和气魄。
谈起鲁迅的弃医从文,我不禁想起了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刘备原先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如果不是他在乱世中弃商从军,怎么能发展到后来‚北抗曹操,南和孙权‛,终成三国鼎立,成就了千秋大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仁君呢?!
谈起鲁迅的弃医从文,我不禁想起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如果夏洛蒂一直在写诗的文学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说 1
不定还是英国北部一个名不经传的农妇。幸亏她改变思路,将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以罕见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地写作着,终于写成《简〃爱》这一世界名著。
谈起鲁迅的弃医从文,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在学习中经历的一件小事:‚即使‛与‚既然‛以前我老是误写成‚既使‛与‚即然‛。一次、两次、三次!在同样的地点以同样的姿势跌了同样的跟头,老妈终于脑羞成怒,我也羞愧难当,自愿罚写50遍。立竿见影,数月之内没有发生类似错误。可好景不长,数月后,我又‚间歇性失忆‛,又洋洋洒洒地写出了‚既使‛。老妈见了哭笑不得,只见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儿子,我教你一个方法,你看‘即使’的‘即’右边是个硬耳朵吧,‘使’的谐音是‘屎’吧,当你写‘即使’的时候就想到耳屎,‘即使’和‘既然’就不会写错了。‛事实证明,妈妈的形象记忆法让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感谢老妈及时改变思路,转换方法,让我牢固记忆。
鲁迅的弃医从文,让我想到做事持之以恒的前提,必须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否则,就会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令世人贻笑大方。在人生的道路上,适时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方向,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去努力拼搏,一定会描绘出美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指导老师:徐振海
2010年9月18日
第三篇:关于鲁迅为国弃医从文的故事
关于鲁迅为国弃医从文的故事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第四篇:《陆羽弃佛从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陆羽弃佛从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令我有很大的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一位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不喜欢每天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诗诵书,他想下山求学,却遭到禅师的拒绝。禅师叫陆羽学习冲茶,在钻研茶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老婆婆教会了陆羽复杂的冲茶技巧。当陆羽将一杯茶端到禅师面前,禅师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陆羽下山后,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
文章中的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知道了陆羽是个喜欢读书,好读书的人,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知道了陆羽在学习茶艺中,还边读书,边学习。更感受到陆羽的勤奋。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感受到了陆羽能下山后快乐的心情。从这文章中我明白了人的理想是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而是一心一意,坚持不懈,才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在理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放弃,我们就一定会成功的。
从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学骑车的经历。那一次我看见有一些大哥哥和大姐姐在路上快活地骑车,所以我也想像他们那样欢快地骑着车,看着路边的风景。我便也开始学习骑车了。可是我怎样骑都会跌倒。本来想放弃的,可是又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在快乐地骑着车,我想,他们都能学会,为什么我不能呢?所以我又开始学。在一次晚上,我成功了,我终于学会骑车了,可是这点小事,对于陆羽那样的大事是微不足道的,我真惭愧。
《陆羽弃佛从文》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陆羽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我也得向他学习
第五篇: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 生活中的弃 与 取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 生活中的弃 与 取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为了有所“取”,就必然会有所“弃”。
请以“生活中的‘弃’与‘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关注有惊喜,凡关注的考生5月20日赠送一套电子版押题密卷。
【思路点拨】
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面对的是生命与正义的抉择,如果用这样的问题来拷问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未免过于沉重了些,但拿东坡先生的“肉”与“竹”这道“选择题”来考一考今天的中学生,我以为倒是恰到好处。东坡诗中的“肉”和“竹”分别喻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诗人毅然弃“肉”而取“竹”——他为的是能过上一种高雅脱俗的精神生活——这是苏轼高出一般俗人的地方,也是他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风刀霜剑、挫折坎坷,最终成为文学史上一座丰碑的根本原因。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在物质追求之外,还会有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会胜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如果你有两片面包,记住拿其中一片去换一朵水仙花。”这与东坡先生的弃“肉”取“竹”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古今中外,多少有成就者,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陶渊明生活艰辛,他追求的恰是淡泊宁静、远离世俗的精神生活,最终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雅境界;李白也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而放弃了名利,辞职归隐,畅怀山水,最终登上唐诗的巅峰;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之初,舍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国,最终成为人人景仰的航天之父„„在物质生活已经大大丰富的今天,中学生应该想一想我们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生活中的“弃”与“取”,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道作文题,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道考题,考量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借议论文、散文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借小小说、小故事曲折地反映我们的生活态度。作为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力求深刻;叙事类文章需借助形象来表达思想,观点可以含蓄但不能含混。
【素材推荐】
一、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为了追求个人的理想抱负,为了达到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毅然放弃了官场名利,追求一种清新高雅的生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无比地逍遥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无比地悠闲自在。面对黑暗污浊的官场,既然无法改变,倒不如离之远去,放弃荣华富贵,归隐田园。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官场的蝇营狗苟、投机钻营,过上了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中国文坛由此诞生出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二、唐代诗人李白一度迷恋功名,甚至为自己进入官场而激动不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黑暗污浊的官场让他幡然醒悟,无情的现实使其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慨叹。他最终明白,向着自己的理想去进发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于是他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而放弃了名利,辞职归隐,畅怀山水,最终登上了唐诗的巅峰。他的弃与取,让大唐官场少了一名御用文人,却让文学史上多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三、木木在《入心的淡定》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三位修行人请教如何得道。第一位修行人说:“在果园里,我看到葡萄早上长得茂盛美好;到了中午,许多人来摘取,留下一片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
第二位修行人说:“我坐在池边,看到莲花在清晨时分开得十分美丽,到了中午,有一大群人跳进了莲花池里洗澡,不一会儿工夫,莲花全被蹂躏殆尽,我因此而得道。”
第三位修行人说:“我在水边静坐,看到晨间溪里的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到了中午,有人拿了网子、用了诱饵来捕鱼,这些鱼儿全都成了他的网中物,我因此而得道。”
这个人听完了三位修行人的话在回家途中路过海边,看见沙滩上堆了许多的沙堡。没多久,一阵潮水涌上岸来,潮水退后,先前那些沙滩上的沙堡都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他恍然大悟:世上许多事物,不论费多大心机,花多少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都是暂时的。
——一个人,当他懂得了人生无常,就会舍得;能够舍得,才不会为物欲所驱使,进而能够抛开得失,看清一切,悟得生命快乐的真谛。
【佳作示例】
生活中的“弃”与“取”
周 璟
人生的道路山重水复、纷繁复杂,充满着机遇也遍布了坎坷,哪一条道路才真正适合你?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作出理性的选择。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在面对精神丰盈与物质优裕需要作出取舍时,他毅然选择了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富足。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会有无数这样的抉择。你可以选择在物质追求上登峰造极,也可以选择停下脚步观赏身边的风景,丰富自己的心灵。不可想象,如果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追名逐利者,它将变成怎样。为了一己私利,多少人抛弃了自己的良心,像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毒胶囊事件,还有多少已被查出和未被查出的问题„„这些人“取得”了暴利,却失去了良知,玷污了心灵,永远失去了平和的心„„他们最终也将被人民抛弃,被生活抛弃。而选择精神的高洁,选择心灵的平和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我忽然想到了徐霞客,那个在明朝周游天下并写下《徐霞客游记》的人。没有人资助,没有人承认,没有利益,没有前途„„而他放弃一切,投入了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在那个时代,他毅然放弃科举,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收获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成功。而今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大多数人都向着那些热门的行业挺进,哪怕并不擅长,哪怕并不喜欢,但他们都认定了那才是成功,所以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更适宜自己发展的道路。其实,这又何必呢?大海有大海的浩瀚无垠,小溪也有小溪的曲折多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选择自己的长项,放弃世俗的“成功之道”,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旅。正如当年明月所言:“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战国时期的孟尝君让门客冯谖为他去薛地讨债,冯谖却焚烧了地契,放弃了所有的债权,但他却因此取得了一个“义”字,为孟尝君挣得了百姓的爱戴。《水浒传》中的宋江仗义疏财,获得了“及时雨”的美誉,也取得了众位兄弟甘愿为之上刀山下火海的情义。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敢于舍弃一些利益,多为他人着想,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赢得真正的友谊,取得人生道路上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古人造词的意义大抵在此吧。
生活中有着无数的抉择,只有大胆地舍弃,才会有丰厚的收获!
【点评】
本文在论证时正反结合,先由反面入手,通过当今社会上某些抛弃良知而赚取暴利的实例,证明了一味索取的人最终只会被人民、被社会甚至被生活所抛弃。接着文章转入正面论证,选取了三则典型事例——一是徐霞客弃功名富贵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游遍华夏,以《徐霞客游记》这样一部文学和地理学名著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二是冯谖为孟尝君焚毁地契,收获民心;三是宋江仗义疏财,收获真情——作为立论的论据,证明了“只有大胆地舍弃,才会有丰厚的收获”这样一个道理。文章材料丰富,说理充分,论述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