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时间:2019-05-14 05:5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第一篇: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在这个充满着眼花炮竹喜迎新年的寒假,我过的忙碌而又充实。这段时间,我在家拜读了久闻盛名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读着此书,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以帮助,让你充满信心……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说,也许对于自己所带班级的课堂掌控力比完成一节课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我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也许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哦!”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特别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刺激、新鲜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的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看来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青少年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征。”建议中这样说。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青少年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青少年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青少年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是一定的困难。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动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有一种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过了一部名著上的一部分故事,对它已经有了了解,那么我们在看由它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或看书时,我们就会看得特别认真,想办法将这个故事与这部名著里的其他情节联系起来去理解,你理解的越多,脑子这个故事的前后联系越紧密,你就越爱看,对这部名著的思想理解得就越深刻。

因此,我想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在你所在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我们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创设一个大情景,他就会想方设计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那么与新授的这部分相联系的内容学生怎么获得呢?一部分靠得是他的生活经历的积累,一部分就要靠我们老师有意识地去让学生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或参加一些活动,总之,要让他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些感觉。这样的话,我们在课堂上再讲的时候“学生不单是在听讲,感知新教材,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对它们进行思考。”我们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也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和课业负担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书中还娓娓道来:“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我们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因此,总结下来遇到实在调皮的学生,不得不批评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也许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五、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特别是 “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

所以我想作为新教师,在最初期的时候难免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关键在于我们遇到问题是否有即使认真地学习,反思和总结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方法。既然我们选择了做教师,我们就选择了奉献,关爱与责任.为自己塑造一个公正,博爱,真诚的灵魂,要做一个合格的灵魂工程师!因为爱,所以爱,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并且享受这份这样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工作。

第二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李广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其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建议,汇聚成一条广阔的河流。今天读来,仍然历久弥新。他给我们的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如何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是怎样对学生更好。笔者把这两方面的所得所思总结如下: 一 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必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最佳的办法就是阅读。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你„„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阅读中,积累教学素材,开阔眼界。

当然,阅读的优点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充分激情地为我们描述的那样:“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通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中思维的锻炼,必然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艺达到炉火纯青。从而,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心灵就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活水”的浇灌。

二 调动学生思维,活化知识

我们每天都在教授学生知识,到底什么是知识?知识难道仅仅是一段段的文字、一连串的数字或者一道道的题目。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从这个简单的定义中我们发现了最具启发性的词汇“思想”和“激趣”。能够占据人的思想首先要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并且使能够支撑人思考的活性知识;能激发人兴趣意味着是人们需求的、对人有用的内容。

现实是,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死”的知识,并且以不科学的手段大量塞到学生的脑袋里。就比如说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最终,学生也不会使用这些词汇,更不会热爱词汇学习。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应注意“ 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那到底怎样把知识变活呢?苏霍姆林斯基对次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第一,激发疑问。“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人都是由好奇心的,只有提出真正吸引学生的问题,最好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第二,填补“真空”。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讲解时,都能按照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教师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

第三,鼓励阅读。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教师的工作就越来越容易了。

第四,给予指导。比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学生思考着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这里又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何思考?思考对活化知识有什么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这里的思考涉及到对知识的抽象能力,学生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学生“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因此,思考就是对知识的抽象化,通过抽象知识掌握其本质内容。比如,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化知识,就会使学生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读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觉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第三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同时他还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四、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困难儿童有了新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时间。在数学教学中我仅仅希望“学困生”先能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如:把书中的几个公式记住,把几个概念背熟,把一些计算过程搞清楚,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我也发现了——这些“学困生”对于一些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看来我们数学教学同样值得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它可能难收立竿见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后,你说不定就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第四篇: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教育随笔南马小学杨艳坤“不要假定什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要输掉自己,不要放弃原则,不要失去信仰,不要失望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发脾气,让每一个学生不好的行为都变好,这样的话,你就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是《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上的结束语中的一段话,这“一让九不要”说出了我们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责任,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原则“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从此你将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一认识更是让我明白了自身的艰巨责任以及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受益很深,里面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我成长所需要的甘露是我通向优秀教师的指向标,指引着我寻找光明的道路,我不得不说这本书是我现任的老师。

“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课堂管理的基础,加上一套明确,严格的章程,有效地预防学生的违规行为,在学习和创造力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课堂举止上给他们指明方向.课堂便会顺利进行”。这是我开堂第一节课所学到的,反思后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课堂竟是如此的失败。为了安慰我落寞的心情,老师送我一杯奶茶,一杯名叫“学会忽略”的奶茶。还告诉我它的制作成分:“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在融入满心的爱。”这就是奶茶的配置全过程。轻轻地唇边品尝,在其中,我品到了忽略后的宽心,意到了尊重的可贵,明白了公开责骂与一对一谈话指导的利弊关系;懂得了善于捕捉学生的举动,和理适当奖惩等。虽然只有薄薄的几张纸,但却让我看到了自己曾忽略的小细节,竟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大规划,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原型进行反思。

开始第二堂课了,我不曾忽略每一个细节的细心看,认真学,努力想,老师用文字告诉了我教学规划和课堂指导的重要,还在无形中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本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合理利用时间,把把握时间概念,精心备课。制定准确的教学目的和计划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感受到了寓教于乐,因教育才,及时纠正错误,深入学习,做好模范,赴行动,多鼓励,多奇思,多方法,妙运用的关键,一切以幼儿利益为前提做每一项决定。

曾几何时,您是否会感觉很累,曾几何时您是否会感觉到很压抑,曾几何时,您是否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焦躁不安,甚至怀疑是否入错行,徘徊在何去何从的边缘,总觉得累了无处宣泄。委屈无处诉说。压抑无处爆发。应该不可否认的,每位教师应该都有过这样的心情吧?是的,教书是一件任务重,压力大的事情,有时你会觉得喘不过气来,直到到我无意间看到这样几句话:“每一次感到无法胜任工作的时候,要被什么压垮的时候,或者怀疑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这样的话,我的视线就会又回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上——孩子们,随后我就会意识到我正在为社会做贡献,正在影响着别人的生活。”不知道当你们看到这句话的时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问心自问,当心情低落入谷底时有谁曾想过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又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这个职业?终于我在书中有找回了原始的心。朋友试试吧;当你焦头烂额,无路可走的时候,提醒自己,那就是学生们的一条生命线,固然,这不能减轻工作量,但却可以让你再次恢复活力,轻装上阵!

学无止境,是啊!在这本书上我学到的不仅仅只有这些,知识就像一个无底洞,越深入探究越觉得永无尽头,在这最后,我想用书中的话来做我最后的课堂感言:

只要全力以赴,我们的生活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只有我们做到最好,学生们才有可能做到最好。因此,尽力去做一名最好的老师,总有一天,回因为你的影响,那些年轻们的心和年轻的生命,会发生永久的改变,你也将因此而得到巨大的回报。

第五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智力活动奥秘的志向。而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了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而这很多都来自于苏霍姆林斯基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什么是知识呢?《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第七条这样写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与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充分联系起来,从而使知识“活起来”。

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呢?书中的第二十一条建议指出“兴趣的秘密何在?”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兴趣的源泉又在哪里呢?书中提到:“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首先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灵活教学往往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争取到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那么这将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使学生的天赋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兴趣的源泉还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到获得的知识,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

书中的众多理论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第七十五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读完这段话不仅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学生我们永远都要保持善良的心,用爱去抚育、培养、浇灌他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是能使他们在失落、伤心时一起寻找问题、排解忧愁;也是能在他们喜悦、快乐时,共同分享并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信任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加倍爱护学生对我们的信任!

教学无涯,丹心永驻。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青年教师任重而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后我还将继续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经验,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下载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林小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合集五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邱越文 不喜欢看理论性的书籍,在无奈之下开始翻阅此书,却深深被它吸引。对此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更有了一种崇敬之情。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独到的理论分析,令我感受颇......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镇江市蒋乔小学 董芳娟 读完郑杰校长《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心中涌动着许多久违的感觉,幸福和感动更是充盈着整个胸膛。 在这一百条建议......

    读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有感(小编推荐)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其中有个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有感苏建平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有感 苏建平 一个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物理规则和实验结论:对物理事实、现象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逐步的识记。思......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感(小编整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想之浅谈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之后,我很崇拜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观很受用,读后我有很多感悟,我对其中几点,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共5篇)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徐州市苏山初级中学孙秀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老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那么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当我捧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