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关镇秀村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污染调查报告
城关镇秀村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情况1、2、3、4、5、6、养殖业主:王周电 污染源: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猪粪便 来源途径:经直径75㎜PVC管,距离400m直接排入池塘 污染物数量:大约250m³ 被污染鱼塘面积:3.6亩 造成的后果:不允许开展渔业生产
二、存在问题1、2、3、鱼塘报废 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违反渔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精神
三、目前处理意见:
一是在8月10日前将所涉及鱼塘的污染物处理干净
二是利用氧化钙按亩用100斤标准干塘消毒,并暴晒一个月以上 三是猪粪便在经无害化处理后的液水,不再排入鱼塘,回收利用于种植果树、绿竹;鱼塘新来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日期:2013年8月8日星期四
第二篇:关于魏村化工厂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魏村化工厂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社会调查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这次的调查实践能让我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磨练和实践的经验。在合作调查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了解到了化工厂给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让我们明白现在居住的从城市的环境,从而针对各种问题做出有效的保护与防范措施,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过程:
实践调查时间:2011年5月9日到2011年5月15日
实践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解魏村周边化工厂的污染情况
1.第一天:李文娟等六位成员积极思考关于魏村化工厂污染环境的社会调 查问卷,写好问题后交于辛晨,由她整理出问卷,此问卷共设置了12个选择题(包含多选)和3个问答题。除此以外周娟同学还拍摄了化工厂附近的各种环境。让报告更有说服力。
2.第二天刘露和周娟同学打印20份问卷以及拍摄的照片。并发放《关于魏村化工厂污染环境社会调查问卷》发卷,当场填写。并且整理和统计问卷反映出的相关数据资料,3.第三天:进行分工协作:李文娟整理出调查报告的目的;是烨整理出本次调查的过程;石琪整理出魏村化工厂以及周边环境的资料;周娟根据问卷以及当地情况总结出化工厂存在的主要问题;刘露针对这些问题,搜所资料并总结出相关保护措施和提出自身建议。最后汇总给辛晨,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
4.第四天:将报告给指导老师指点,指出需修改指出。
5.第五天:修改调查报告,整理所有资料并打印
(二)魏村化工厂简介
常州魏村区域是常州重要水源区,也是化工厂的集聚地。在魏村得化工园区 大概共有八十多家化工厂,规模相对比较大的有,亚邦,常茂,华达,北美,新 1
东,等等。由于他们的专业、专心和创新,使得公司系列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金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它们都生产这不同产品.例如,亚邦集团主要以顺酐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主要生产不饱和聚脂树脂。常茂只要营产品为富马酸,苹果酸,马来酸,酒石酸,阿斯巴甜等。华达主要生产萘系列产品、橡胶助剂系列产品、医药中间体产品。北美主要生产虹鹰牌和美旭牌偶氮、色、酞菁、油溶等系列颜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水性油墨、胶印油墨、溶剂油墨、油漆、塑料、橡胶、印花涂料色浆和文教用品等行业。这些化工是人们所需要的,但是同时也伤害着人们。工厂排出的有毒气体、有形垃圾等不仅仅污染了大气层、水质量等生活的环境,更对他们自身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
(一)化工厂现状
化工园区内不同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排放出各种不同的有害物质!例如,江边的一家亚邦企业半夜不断排放出带有刺激性的农药味,这种气味及其难闻,令人发呕,空气质量严重受到污染;常茂化工将自身排放出的污水,用一根管道偷排到江水中,导致江边芦苇枯萎,河岸面飘满红色泡沫,场面令人触目惊心;一家华达化工集团将未经处理的含酚气体排入空中,而酚被吸入人体后,当摄入量超过人体的解毒功能时,一部分酚会蓄积在各脏器组织中,造成慢性中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心神不安等神经症状,以及食欲不振、吞吐困难、流涎、呕吐和腹泻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这些化工厂不正规的排放,导致了人们可能患上各种疾病;影响江水的质量,给居民带来各种不便。
(二)化工厂在污染环境上存在主要问题
1.政府和环保局的排查管理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政府在村里设立了环境保护检查所分支机构,但这些环保局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据村名的反应,虽然环保局有时下来调查,但那些化工厂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不排或者少排;你走了,我接着排。你难道还一天到晚看着我不成?就算被查出来,也就是罚款而已,相对于他们化工的巨额利润诱惑,这些都是小菜一碟,谁在乎?”所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有时所谓的检查,也不过是逢场做戏,自欺欺人。
2.法律制度以及惩罚措施不完善
多数化工厂商存在侥幸心理,就如村名反映的“逢场作戏”。而对于被查到的化工厂,即使需要罚款,也只是小额。面对将来巨大的利润诱惑,似乎现在的罚款已经不足为惜,无关痛痒。没有法律制度的严惩这正是惩罚措施中漏洞。
3.社会舆论压力不够
利用网上发帖等舆论性的方式来打击化工厂排放毒气似乎也无任何效果。无论多少帖子,都会石沉大海,无人理会;拨打社会写真之类的投诉热线,有的只是敷衍了事„„即使是政府没有人会积极抗战到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由此可见社会舆论对这些厂商已经没有任何力度。
4.就化工厂自身而言,选取的地理位置不合适
由于魏村靠近长江边,是排污的好地方。大多厂商不愿意用高价建造排污设备,就选择就近原则。
5.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差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而现实生活中,化工厂对环境治理的认识有待提高。许多化工厂并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或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比如相反为节省自身成本,专区更多利润,在各个隐蔽角落都私设管道,管道方向错综复杂,最终同向各个河道口。将各种垃圾直接排除。
6.道德意识较差
环保等执法人员虚假、放任排污、帮助化工厂开拓。一些政府官员和工厂负责人员联合,谋取更多利益。道德意识严重缺失。
(三)处理的措施以及意见
1.政府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化工厂存在排水排气,要加大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环保局应将进一步加大对排放的监管,而不是一时的检查。对违规生产的企业严肃查处,让化工厂没有过硬的后台,避免他们的嚣张。遇到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时就变得那么畏首畏尾。另外可以公开处理个工厂的排污结果,曝光那些偷排废水毒气的工厂,也可以让群众参与监督。
2.政府工作人员增加自身道德意识
以百姓利益为先,为百姓积极做事。不把对百姓的承诺当做儿戏。不虚假、放任任何违法的人和事,做到公平公正的处理。让百姓得到该有的信任。
3.整治已经发生的污染
对于已发生的污染,相关部门要对水源地表、水边情况进行大范围调查摸底,加大沿江化工厂等污染企业污水控制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做好水域排污的检 测。
4.制定和完善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罚款等处罚措施。
小额罚款无用时应该可以加强体罚的力度,必要时可以增加刑罚措施,不在让有些厂商一而再再而三的偷排,不再让罚款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5.增加公民的环保意识
每个人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举报化工厂的不规范操作,向媒体纰漏企业偷工排放污水。当然在自己周边种植可以清新空气的植物,6.化工厂自身增加环保意识
化工厂不私设管道,主动为百姓生活考虑。同时可以在自己厂周围多种植些吸食废水毒气的树木。植物特别是林木对烟尘、粉尘有很大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因为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强大减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烟尘迅速下降;
7.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不管厂商还是政府,对受到影响的村民们进行按时的体检,关注他们的健康并相应的发放物资补偿,真正的做到关心老百姓。同时可以多做宣传工作:让村民们注意卫生和平衡,不吃受污染的食物,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以保持并提高体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和解毒功能,更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8.积极倾听民声
不管政府还是厂商,应该召开群众座谈会,及时向群众通报园区整改落实情况。
四、调查感想
这次的实践周活动,让我们收获甚多,这不仅将我在课堂上学习到得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还使我获得了足多宝贵的经验。当然,我们还学到如何让进行团队合作,它也让我们知道生活中,团队的力量很是很大的。
在这几天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们常州的经济迅速发展,化工园区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些光环下我们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环保问题。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多数化工厂采取的环保措施根本不到位,直接排放污水、废气,严重的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保障。注重环保与健康是我们当下的任务,而不是一味的只注重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保护好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最后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不仅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需要政府与各企业提高自身意识。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就必须为他人和自己负责。这不但是为人,也是为己。
第三篇:安庆市宜秀区杨亭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从边缘地带到城市“后花园”
——安庆市宜秀区杨亭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
逶迤大龙山,蜿蜒入宜城。座落在大龙山北麓的杨亭村,自2005年随五横乡整建制划归宜秀区管辖以来,按照省、市、区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抢抓行政区划调整新机遇,科学确立城市远郊发展新定位,不断开创美好乡村建设新气象,获得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百佳生态示范村”和安庆市“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诸多荣誉,已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后花园”。
——宜居杨亭,美在生活。杨亭村辖区12平方公里,有870户3200多位村民世袭居住在33个村民组。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杨亭村以实施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契机,以“一池三清六改(建沼气池,清柴堆、清垃圾、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改厨、改院)”为重点,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邱桥、高佳、张祠、奋冲、张冲5个村民组为示范片,筹资150多万元进行集中整治,建成沼气池120口,改标准化厨房140户,在户户通水泥路基础上,逐步实现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厨房清洁化、猪圈厕所标准化,昔日“畜禽拦路、炊烟袅袅”的旧景不复存在。部分村民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农民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村民们逐渐抛弃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真正过上“走水泥路、喝干净水、烧沼气灶、上卫生厕、用节能灯”的新生活。
——宜业杨亭,美在生产。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培育和发展,杨亭村远郊型特色农业渐成气候,迈上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林场、集体茶园的同时,引进4家有 — 1 —
一定实力的农业企业,规模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引进的龙麟生态农业博览园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庆市第三届盆景艺术暨首届龙麟菊花精品展、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宜城菊花展,该公司参与承办并提供所有参展鲜花;引进的林之海公司种植桂花、樟树以及名贵苗木7万多株,并实行“林-鸭”互作发展循环经济;引进的绿丰园杨梅基地今年喜摘初果,明年将迎来全面收获期。引进的稼轩油茶种植面积达700亩,已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村民增收,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20元,村集体收入128万元,分别比2008年增加3060元和49万元,每年以16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递增。
——宜游杨亭,美在生态。杨亭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区。为保护好山水资源,杨亭村秉持生态发展理念,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融合自然,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毁古建筑,切实做好含山纳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文章,大力建设“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了农村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为加强对生态林业保护,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队长,各村民组长以及部分党员为骨干的护林小分队,落实各项管护职责,加强对现有生态林的保护。加大对古树的保护力度,所有古树一律进行登记和挂牌,各村民组确定专人看管。加大对“青山白化”治理力度,对辖区内的坟墓进行大力整治。坚持发展生态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杨亭林场大力发展摘茶体验、登山观光、休闲垂钓,打造“品龙山野茶、饮甘甜泉水、享生态养生”生态品牌,乡村旅游受到安庆市民的青睐,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留连忘返。
杨亭村原本是一个城乡边缘地带的偏僻山村,全村拥有1.5万亩山场资源,占辖区总面积达85%;耕地仅2560亩,人均不到0.8亩,且多为荒山坡地梯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勤劳的杨亭村民开动脑筋—2 —
寻求创业,全村1700名劳动力有1300多人外出务工。针对“半空心村”的特点和趋势,杨亭村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从推动产业规模发展、村庄综合整治、生态全面保护入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环境,创造性地把美好乡村建设要求落到实处。目前,杨亭村正抓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机遇,着手规划建设中心村庄,实行统建与安置相结合,把中心村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彰显地域特色的美好村落。同时围绕“山上茶果飘香、山下休闲度假、田野鲜花盛开、村庄环境优美”的美好目标,努力把邱桥等6个村民组示范片打造成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以发展规模经济为龙头,带动农民增收。杨亭村拥有2700亩集体林场,为让这笔宝贵的林地资源保值增值,村两委没有象其他一些地区那样将其均分到户,而是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致力发展茶叶经济。经过近8年的艰苦创业,集体茶园由当初不足30亩发展到600亩。依托茶园,杨亭村通过创办村集体茶厂、成立有机茶公司、购置名茶制茶设备、打响龙山野茶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使茶场资产达1800多万元,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持续提升。2012年,春茶产量3000公斤,产值突破150万元,村集体创收70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就业100余人,人均劳务增收5000元。从发展茶叶产业的实践中,杨亭村敏锐地捕捉到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秘决,那就是要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杨亭村从推动荒山荒地流转入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引导能人回村创业,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流转山场2600多亩。通过山场农地的流转经营,每年村民获得租金20多万元,近百名村民就地务工收入超过100万元。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环境整治。杨亭村坚持从村庄道路、水利设施、改水改厕等民生实事抓起,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村集体补助、发动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集中力量修建改善一批村民们最关心的基础设施。近四年,杨亭村累计 — 3 —
筹集各类资金超过1000万元,修建通组水泥路7条14公里、环庄砂石路20多公里,兴修当家塘10口,新建衙屋、桂涧2座大塥,除险加固大烟冲、月形冲2座小二型水库,改造加固引水渠1000米,河道石头护坡1000米,新建1座长8米、宽4米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安装预制板便桥65处涵管48处,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改善村民居家生活条件,杨亭村采取特殊补贴措施,对每建一口沼气池除国家补助800元外,村里另外补助黄沙4吨、石子4吨、水泥3包、工匠工资50元(折合350元左右),改水冲卫生厕所补助200元,户户通水泥路每平方米补助1包水泥,村里对每户总计补贴1200元左右。从今年开始,杨亭村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启动规划改造提升中心村,重点将临近的7个自然村庄迁建集中,统一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高起点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以创新管理方式为载体,带动乡风文明。杨亭村党总支辖3个支部,共有79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按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分工,杨亭村将“两委”成员划分为三个工作组,每名村干部领衔负责一个工作组,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坚持村“两委”成员每周深入农户不少于3次,并做到有记录、有汇报、有措施。投资120万元新建700平方米党员活动中心,制作安装党务、村务公开栏。绝大多数自然村庄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由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有威望的村民担任理事成员,主要负责群众自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组织公共设施的施工,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妇女是农村主体力量的实际情况,各村民小组成立妇女协会,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领妇女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子好,文明生活好”的模范,争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邻居”五好新女性。2009年杨亭村被省妇联评为“巾帼示范村”、省“美德在农家”示范工程基地,2011—4 —
年村“妇女之家”被市妇联评为“十佳妇女之家”。村两委借助村民理事会和妇女协会两个重要平台,在全村大力开展以争创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户评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突出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两项战略任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工作也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美好乡村,就是建设美好安徽、美丽中国,就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亭村是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崛起的一颗新星,其典型意义就是通过抓农民生活品质提升、抓城郊型产业发展、抓生态环境建设,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给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以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抢抓机遇,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前提基础。杨亭村对建设美好乡村见事早、行动快,千方百计找项目争支持,跑“部”“钱”进不懈怠,从而不断破解发动难、整治难、保持难、推动难“四个难题”,赢得诸多发展先机,村级工作也走在前列,2011年被评为全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12年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实践证明,村级班子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既借助外力,又自力更生,必然会赢得先机,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全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涉及1500多个行政村、4万多个自然村,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借鉴杨亭村“谁积极支持谁”的成功经验,选择和支持干群积极性高、不等不靠的地区先行先试,不断激发基层和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引导各地在建设中比一比、赛一赛,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生动局面。
启示之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必由之路。美好乡村建设要落实在产业发展上,就必须立足资源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把特色放大,让特色形成竞争优势。杨亭村实 — 5 —
践的成功经验在于,围绕城市远郊的比较优势,依托城市、围绕城市,长期坚持以发展有机茶产业为龙头,致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为城市服务,接受城市辐射,具有典型的城市“后花园”特征。在我们看来,这种对产业发展的准确定位,体现了对科学发展的深刻认知,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自觉把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结合农村各地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努力让乡村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启示之三:坚持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是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保证。建设美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集中、协同推进。杨亭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市区乡、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担任五横乡党委委员,乡机关选派10名干部协助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给予杨亭村重要的组织保障。杨亭村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各级各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自觉将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特别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好乡村建设点、中心村倾斜和集聚,促进项目集成与配套,形成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