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聚焦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聚焦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着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加强渔船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艇建造和避风港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3.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控政策,加强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健全大宗品种进口报告制度,强化敏感品种进口监测。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规范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行为。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费用。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落实远洋渔业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做好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第二篇:中央一号文件聚焦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明确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增强农产品供给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农业科技。这份意见说,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在这份意见中指出,一是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二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三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四是、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五是、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搞好生态建设。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农业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强调农业科技创新
今年是连续第九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在三农问题上,而农业科技和农产品供应是两大关键词,据财经频道记者了解,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农业部将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来看报道。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杨雄年告诉记者,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有新突破,重点是发展现代种业,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防灾减灾、节本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紧密结合。
杨雄年说,农业部将加快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将组织全国70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入户,开展全年全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实现对农业大县、重点乡村全覆盖,努力实现全年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培育500万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的目标。另外,将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有新突破。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 杨雄年告诉记者,重点是大幅度增加投入,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保障水平,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
农业部: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业科技方向
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论述很多,涵盖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机制、条件问题,也包括种业、农技推广服务、农村人才等多方面问题,这其中我们究竟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 杨雄年告诉记者,一个是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三定”。在定位上,明确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定性上,明确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定向上,明确农业科技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杨雄年介绍说,农业科技在育种方面,将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建一批目标基因高效转化平台,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植物新品种。而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方面,加快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装备研发,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殖、设施农业、果实采摘、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渔设备研发,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杨雄年指出,一号文件中另外需要关注的,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杨雄年告诉记者,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张来武: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科技农业成为了关键词,农业科技已经上升到了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地位。对此,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也接受了财经频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告诉记者,就我们国家农民,有很多人已经不在务农了,都在外面打工了,所以要靠这种精准性的这种机械化代替农业操作,特别用粮种粮法这些技术都是非常关键的。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农业生产的继续,不可能在世界上保证粮食安全在世界上有农业的竞争,所以它已经是关键性的,所以今年一号文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主题。
张来武认为,要抓现代农业,必须抓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创业,提高市场的附加值。而抓现代农业,首先要抓三产,要把农业的产业链拉开。一定要做到三产高附加值,农业物流配送信息化、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告诉记者,比如说我们的现代物流配送,跟物联网跟信息化怎么结合,使得我们现在的农产品能够得到安全追溯,能够得到即使供给你,供给你的父母,供给天下人,那这一系列措施,我们都做了全新安排,特别是中国的种业,要率先发展。
张来武:建立农业商业科技模式
市场才是主力
科技创新对农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过去农业科技的推广过程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将农业科技创新彻底推广下去,也成为了今年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的方向。
近两年农产品频频遭遇爆炒、滞销难题,分析认为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通畅,张来武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贴近市场的信息服务体系。
科技部副部长 张来武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把社会化的贴近市场的,贴近产业的这种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这种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使得我们的现代农业服务向城市一样,它能得到整个的这种金融信息科技综合性的服务,这种服务体系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而对于政府究竟应该参与农业多少,张来武认为,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市场机制体制的创新,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政府不能插手太多。
科技部副部长 张来武告诉记者,农民他一般的科技技术信息,它都往利润高的地方走,它自然的市场。那么这时候政府要有一套办法弥补这个,使得这个科技人员,创业人员金融资金信息愿意到农村去。//政府是最好的都不是,它的非政府组织要把农民的合作社农民的专业组织,科技人员和农民结成的这种协会,要把这个组织起来法国就这么解决的是吧,那重要的还是要科技和商业的结合,你比如说荷兰的花卉的,荷兰的农业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它没有多少土地,它是用科技和商业模式的结合,这就创新的力量。
洋种子来势汹汹
国内种业安全堪忧
在今天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到发展种业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国际种子巨头瞄准中国市场,纷纷调兵遣将,向中国种子市场集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些进口种子的数量已经占据了国内高端种子市场的50%以上,例如在蔬菜种子中,甜菜种子90%来自国外,向日葵种子60%来自国外。而美国有一种叫先玉335的玉米种子,在东北甚至已经占到八成以上份额。
这种名叫先玉335的玉米种子来自美国杜邦先锋公司,2004年开始在中国推广,播种面积迅速扩大。以吉林省为例,2008年种植面积为200万亩左右,2009年为700万亩左右,而2010年已达到近2000万亩,成为吉林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直接冲击了国产玉米种子的市场份额。
原美国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
刘石告诉记者,估计在东北的适应区域达到75%左右,那么在中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它的整体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那么这个确实是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整个种业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持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8700多家,真正有育种能力的不到1%。国内经营玉米种子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然而这两家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也是一考销售美国的玉米种子先玉335。
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
施亮告诉记者,据我们预测2011年美国先锋,先锋在中国有两家子公司,对这两家公司业绩贡献其中登海这块占到了70%左右,敦煌那块,应该来讲比例更大一些。如果我们不增加对农业科技,对种业科技投入的话,那么我们未来的粮食安全,可能掌握在外资的手里头,那么我们的粮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来讲,是比较严重。
新闻背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关注三农
其实算上今年,中央已经连续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了,这也意味着三农问题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位置。9年来,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也折射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变迁。
在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就曾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关键词锁定为农民增收,这也是一号文件在时隔18年后重新锁定三农,拉开了新时期重农、强农、惠农的序幕。2005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重点关注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一年年底,国家宣布自2006年起废止农业税条例。2006年2月,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随后,2007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再次强调要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民增收,特别强调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要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2010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力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第三篇: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题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文六部分23条:
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学。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文件指出,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脱坡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全,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
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文件还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
第四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莫忘关注中央一号文件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莫忘关注中央一号文件
实践经验证明,对于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如果不重视常识判断部分,将会严重影响成绩。而常识判断部分的时政题目只要复习时稍一用心就能得分。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针对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谈一谈从哪些方面入手备考。
一、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危房改造一直是重点工作。2013年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预算指标为150亿元,户均补助标准为7500元,陆地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和建筑节能示范户的户均补助标准为10000元。
(二)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重要考点。2013年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与基础,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其中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体现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
二、关注经济改革
(一)营改增的改革试点设在广东省、深圳市、福建省、厦门市。既然深圳市属于广东省,厦门市属于福建省,为什么这两个城市还要单列出来呢?原因是它们属于计划单列市,国务院直接管理计划单列市的经济工作。还可扩充到中国一共有5个计划单列市,除了上述,还有大连市、青岛市和宁波市。
(二)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涵要清楚。
(三)中国与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
(四)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今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五)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三、关于科学技术成就与军事成就
(一)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命名为“辽宁舰”。
(二)世界上第一条跨越高寒地区的高铁哈尔滨至大连的哈大高铁顺利通车。
(三)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试飞取得成功。
(四)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服务。
(五)2013年评出的20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分别是郑哲敏和王小谟。
(六)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
(七)我国自主研制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
四、关于政治改革
中共中央发布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要认真复习一下,不仅对考时政有利,而且有利于申论的有关作答。
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关于法律方面的时政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监控录像资料至少保存15天。
中公教育专家上述时政要点的列举,希望可以给大家以启发。通过不断的积累,一定可以在这个方面拿到满分。
第五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或聚焦生态农业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或聚焦生态农业
前不久,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参与的一个课题组撰写了一份《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报告,报告提出:未来中国要转变粮食自给观。可将扣除大豆进口后的粮食进口量与国内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控制在10%以下,作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实际上,从近年来中国粮食的进口数据来看,自给率的降低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贸易总金额为1757.7亿美元,其中进口1124.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
分项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521万吨,增幅197%;进口小麦368.86万吨,增长195.37%;进口大米232万吨,增长305%。以上三种主粮的总进口量占当年国内粮食总量的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农业部目前正在牵头编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的主导思路是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处理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统筹好国内生产、国际贸易(行情专区)及农业“走出去”的关系。编制由农业部牵头,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报道:生态农业进入一号文件聚焦区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国家相关部委正在就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密集调研,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
近平日前在山东调研时的讲话,亦向外界传递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信号。
12月下旬,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按照惯例,会后将公布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业界预计,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生态农业。记者向多位农业部人士核实,他们均表示会议还未召开,目前无法确定。
梳理过去11个中央一号文件可以发现,均各有侧重,都与当时不同的年代背景密切相关。而当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却超越工业成为第一大污染产业,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被中央提上了日程。
聚焦生态农业
11月26日,习近平赴菏泽市参观考察尧舜牡丹产业园,并考察了牡丹加工车间。在了解到牡丹不仅可以观赏、药用,还可以炼出牡丹籽油,开发出茶、精油、食品、保健品等一系列附加产业后,习近平饶有兴致地拿起一瓶牡丹籽油闻了闻,并询问相关定价、产销情况。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山东省农科院,视察智能化温室和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了解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干部等有关人员对“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
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表示。
社科院一位农业问题专家对本报记者说,习近平的讲话内容,基本上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定了调。他认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生态农业”将取代“石油农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据悉,为准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近期各部委就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密集调研。
而刚刚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同样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到相当的高度。民生证券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年涉农,2014年或涉及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良性循环,不能再一味地向土地要效益了,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央强调生态农业说明对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了,反映出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农业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高污染倒逼改革
目前,农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和农膜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
“我们国家农业污染超过了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污染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不然的话我们13亿人口,将来15亿人口,怎么生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农业之所以成为第一污染的产业,很大程度上源于化肥的过度使用。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就曾表示,我们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实际上我们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
中国的耕地经过近30年来的过量使用氮肥之后,农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已经越来越低。而就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主要是氮肥生产。河南农业厅土肥站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每年施用的300多万吨化肥中,只有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了大气,1/3沉留在土壤中。
据悉,中国最好的农耕用地大都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因此,过量的氮肥大部分都流入水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曾饱受污染之困,其最大的难题同样是农业面源污染。
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农业污染的治理不可采取末端治理,只有生态农业才是中国解决面源污染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业界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农业的生态补偿制度,参照该基调,相关政策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予以重点支持。中信证券报告也认为,将生态补偿引入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污染控制中,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理性选择。
事实上,国家政策对于生态农业早有“布局”。在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成为重要内容。行动计划提出,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