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青年人才论坛获奖文章.doc -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发文拟稿纸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组„2007‟335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 庆 市 人 事 局 共青团重庆市委
关于表彰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 优秀论文(提名、入围)奖论文作者、优秀组织单位
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团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在渝单位组织(干部、人事)部(处)、团(工)委,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团委: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6年11月至2007 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成功举办了以“直辖使命与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活动,发现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征集了一批富民兴渝良策,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了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决定,对韩德云等25名“优秀论文奖”论文作者,滕肇洪等35名“优秀论文提名奖”论文作者,程禾等204名“优秀论文入围奖”论文作者,黔江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等20个优秀组织单位,陈志等66名先进工作者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优秀青年人才、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希望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为榜样,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为把青年人才论坛打造成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品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提名、入围)奖论文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此页无正文)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人事局 共青团重庆市委 2007年12月4日
主题词:人才工作 论坛△ 表彰 通报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07年12月6日印
(共印250份)附件:
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 优秀论文(提名、入围)奖论文作者、优秀
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优秀论文奖论文作者(共25名)
1.创造中国的“第三种区域发展模式”——关于重庆的地区发展战略定位和主要对策思考(韩德云)
2.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繁荣重庆(刘雅煌)3.实施军民结合创新战略,为发挥直辖优势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向斌)
4.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区,充分发挥重庆直辖与中心城市作用(孟卫东)
5.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廖传锦)
6.重庆南部工业城区的战略调整构想(徐晓勇)7.加快动漫产业发展,培育重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严莉)
8.统筹城乡,科学发展——重庆直辖新的国家使命(周 波)
9.重庆新形象打造中的传媒创新构想(陈科)10.环保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双赢策略(高晓荣)11.重庆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郑书)12.渝怀铁路重庆段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构想(李传宏)
13.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铸造提升重庆直辖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型引擎(杨矿)
14.推动金融业集群发展,促进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彭小兵)
15.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发展都市农业的战略构想(张士功)
16.适时启动发展重庆总部经济(吴颖)17.百年大旱的反思(吴盛海)
18.开创独特的直辖市国际化发展模式——将重庆建成中国的“国际组织之都”的建议(潘国平)
19.构建重庆知识产权战略,打造西部知识经济引擎(杨光明)
20.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开县岳溪镇为例(徐玉君)21.培育民本经济,推进全民创业——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代正光)
22.关于打造全市民营经济党建示范区的思考(刘兆奎)23.关于推进重庆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李萍)
24.重庆都市圈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思考(余小川)25.直辖重庆,急需营销——以营销城市理念打好重庆“直辖牌”的几点思考(黄祖英)
二、优秀论文提名奖论文作者(共35名)
26.推行“三个集中”工作理念,破解库区产业空虚难题(滕肇洪)
27.在发挥直辖效应过程中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邹晓宇)
28.关于“城中村”现象的研究(张建平)
29.CEPA框架下深化渝港服务贸易合作的对策(邓立)30.完善居民自治,构建和谐社区(程静)31.新重庆,新农村,新教育——让教育为重庆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周齐展)
32.关于建设重庆空港新城的战略思考(唐密)33.关于重庆市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的思考(张庆祝)34.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罗学成)
35.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成为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战略选择(张仁进)
36.积极构建“和谐组织”,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殷贤华)
37.将璧山建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主城重要功能区对策研究(颜广宇)
38.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重庆市边远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陈伦双)
39.渝陕鄂金三角旅游合作对策思考(陈宏)40.从2006年旱灾对垫江县的影响看重庆新农村水利发展方向(朱祎杉)
41.重庆社会治安管理现状及对策(冷英杰)42.落后县域地区的后发劣势及破解对策(贺昀)43.三峡重庆库区非公有制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扈月文)
44.机制创新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关于长沙镇福城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龙驹)
45.夯实构建和谐重庆的重要基石(牟方清)46.心态意识决定一切,自主创新成就伟业(冉启炳)47.重庆市乡村旅游景观文化认同与重构(李明翠)48.发展重庆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孙琳)49.整合五大资源,深化川渝黔经济合作(吴安)50.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促进和谐重庆建设(么宁)51.运用国际非政府组织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的思考(熊凌)
52.增强核心竞争力,打好旅游“直辖牌”——增强重庆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思考(张果)
53.劳务经济发展研究(叶红)
54.发挥直辖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人才支撑问题研究(王守富)
55.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模式初探(向勇)
56.完善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秦红松)57.资本多元化、经营统一化、管理公司化、服务标准化——促进重庆公交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郑跃东)
58.以创新型产权市场作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突破口,加快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袁卫)
59.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对重庆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金赵亮)60.创新机制、和谐共进,解决民众就医困难——重庆惠民中国医疗行动实践(刘群)
三、优秀论文入围奖论文作者(共204名)61.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库区(程禾)
62.关于加强三峡库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陈景胜)63.三峡库区应加快建立完善的移民社会保障机制(吴晓明)
64.建“三风热线”,扬和谐之声——从“三风热线”现象浅论政府与公众沟通(向玲)
65.新农村建设须筑好“民怨疏导工程”(王昌奎)66.财税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徐成林)67.借会展力量,聚一方人气,助中心发展——对黔江发展会展业的思考(袁英)
68.合理利用资源,科学经营城市——对黔江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张怀东)
69.涪陵第二次创业初探(宋正富)
70.以市民素质建设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李欣)71.加快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杨军)72.以涪陵为例谈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个重点问 题(袁华权)
73.对我市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陈华秋)74.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构建和谐重庆(秦昉)75.从地方税源浅析渝中区经济发展优劣势(侯进)76.在重庆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及重钢搬迁背景下,浅谈整合综合运输体系打造“大渡口沿江物流带”(白占军)
77.依托水资源优势,打造重庆游艇经济(于孝东)78.旧城区和谐社区建设探索(钟渝)
79.信息自主的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构想(温勇耀)80.构筑创意产业高地,尽显直辖都市风流(黎华名)81.透视学校教育功能,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汪晓瑜)82.弘扬国学文化,建设人文重庆(何成银)83.倾力打造东方魅力之都——重庆形象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春林)
84.关于把重庆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无重量经济中心的战略构想(曹跃群)
85.重寻直辖名片,做好“江水”文章(梁潇)86.关于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思考(许高峰)
87.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邢雅翕)
88.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刘信)89.建设重庆教育高地展示区之仅见(陈光培)90.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金融生态研究(唐平)91.“一主多元”格局下培育优质民办教育的思考——南岸区打造“都市教育强区”的策略举隅(刘荣辉)
92.打好“直辖牌” 实现南岸和谐发展(张云潇)93.关于将重庆打造成中国“艺术之都”的思考——倡导市民培养一项艺术特长(聂晖)
94.破解七大难题助推重庆发展——关于重庆经济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廖本明)
95.用“心”去管理——来自学校管理实践的思考(严卫)96.新时期妇女维权工作的探索和实践(王春燕)97.优化工业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助推北碚经济发展(李皓)
98.变苏州发展为北碚振兴(向忠海)
99.百年大旱拷问水利之痛,大旱之后“渴”望和谐水利(张利华)
100.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浅谈渝黔煤电化基地建设(王飞)101.加强与黔北地区合作,促进万盛煤电产业发展(陈 峥嵘)
102.完善交通网络、打造煤电化基地,为重庆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安全保障(唐静)
103.重庆文化产业现状与思考(李劲松)104.走出识人误区,选拔适用人才(陶茂洲)105.完善重庆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思考(唐国斌)10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陈超)
107.开拓创新,加快“重庆南部新城”建设(吴锦彬)108.大方:重庆人文精神的核心词(聂树平)109.搞好化工产业战略规划,打造国家级化工园区(尤明刚)
110.积极搭建律师工作平台,努力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王学于)
111.谁持彩练当空舞,“凤凰涅槃”正其时——长寿在“峡江经济长廊”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中的发展策略初探(白兵)
112.土地新政下的征地对策初探(余上云)113.创新机构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代正权、黄元春)114.此城一出雄风起——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津撤市 设区的创新思维(周宝同)
115.构建和谐景区,打造度假胜地——关于构建和谐四面山的思考(周德勋、吴堂国)
116.理清思路,认准目标,加快推进江津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许建明)
117.推进江津北部新城建设,加快融入主城步伐(吕周林)
118.加强重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李庆)119.正确处理六大关系,加快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杨书林)
120.提高合川市民素质,创建区域中心城市(吴志琼)121.从宏观调控看合川撤市设区后的经济发展(伍军)122.科学构建路网,提升城市形象(夏剑锋)123.关于构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和谐社区的思考(曾自然、李万梅、陈佐平)
124.对永川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谢泽模)125.诚信是生命——浅谈私营企业竞争发展中的诚信(李斌)
126.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吴治华)127.东部经济“腾笼换鸟”与南川发展“筑巢引凤” 的思考(罗鸿飞)
128.对新南川市民素质问题的思考(陈美环)129.构建渝南黔北经济高地和区域中心城市路径及其策略初探(陈轶)
130.呵护留守的“花朵”——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思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陆清华)
131.关于提升当代重庆人文精神可执行性的思考(王哲)132.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建设富强和谐新双桥(罗缇)133.重庆不能永远是客场——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马修文)
134.綦江工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税清平)135.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进一步促进我县农村人口的大转移(刘德洪)
136.关于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培育和发展新思路(蒋荣华)
137.发展綦江农村劳务经济,地方政府要抓好的三个环节(李福科)
138.强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率先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周懿)
139.建成重庆西大门,打造山城后花园,须夯实环境 保护这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潘文良)
140.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潼南县工业化城市化的探索(黄禄)
141.打造品牌化农产品,助推潼南经济发展(冯杰善)142.加强我县文化建设的思考(谢超)
143.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警务工作调适(王泗友)144.实施读书工程,打造书香铜梁(赵刚)145.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柏才慧)146.重庆地税在构建和谐重庆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对大足县工业税收分析出发(席振宇、甘鸣懿)
147.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刘文著)148.实施水利1235工程,加快大足水利发展(王槐明)149.浅谈如何搞好畜牧服务(王建国)
150.以文化之魂铸山水园林之城——关于重庆区县小城镇建设融入巴渝文化元素的思考(何德智)
151.荣昌建设川渝经济合作试验示范区的战略思考(张发明)
152.主动融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促进荣昌经济跨越发展(李先超)
153.开发濑溪河,建设荣昌第二经济走廊的构想(赵 文朝)
154.“西部鞋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对策思考(张长林)
155.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切实推进和谐璧山建设(陈颖)
156.新时期领导能力建设规律和要求的探索与思考(唐信祥)
157.警惕被区域经济边缘化,促进梁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天鸿)
158.做大烟花爆竹产业,打造梁平第一名片(刘安文)159.关于梁平发展问题的思考(石小成)160.浅析村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司媛)161.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刘丽)
162.充分调动自身优势,打造重庆锰业基地——浅谈对城口县锰业发展的思考(詹科)
163.加快城口工业化进程的对策研究(詹世雄)164.培育丰都人文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思考(胡忠)
165.充分发挥重庆直辖效应,促进库区科学和谐发展(李兴才)
166.关于新形势下决策办理重大村务的探讨(田波)167.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设和谐人文校园(周勇)168.垫江融入大重庆打好“直辖牌”的思考(黄飞虎、马明)
169.以探索促发展,打好重庆直辖的三张牌(王中)170.关于垫江建设重庆中部开放型卫星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定位的思考(汪柯)
171.创建武隆“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重庆“文化创意产业谷”(张泓)
172.重庆主城区和武隆县和谐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以武隆县青年网民的评价为例(盛勇)
173.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提档升级——忠县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邓志勇)
174.坚持借力发展,扩大招商成果——对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彭春生)
175.对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与建议(沈国芹)176.弘扬忠县人文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易坤权)177.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快速推动三峡库区和谐发展(周苏华)178.巴渝文化对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崔中建)
179.如何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留守孩”(陈廷海)180.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晓云)181.云阳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刘从富、陈军)182.实施教育移民,推动云阳经济发展(杨友均、胡云江)
183.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刘宗萍)
184.三峡水库工程对奉节县公共卫生体系的潜在影响研究(廖和平)
185.建设奉节环湖生态经济核心区的战略构想(李润)186.教师队伍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教师职业倦怠之管见(钱佩林)
187.对构建三峡库区“人才特区”的战略思考(沈夔)188.找准重心,创新思维,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王凌容)
189.全力打造农村人才队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夏传海)
190.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库区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向阳)191.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巫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惠青松)
192.解决“61”问题,发展“第一”经济——巫山县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水韦梁)
193.巫山县产业发展探讨(唐发闯)
194.结构调整难在何处,农民增收路在何方——关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杨苹)
195.司法廉洁保障制度研究(邓昭国)
196.共同编织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维护妇女合法权,构建平安和谐家园(李世明)
197.自主创新,彰显特色,突破巫溪产业空虚“瓶颈”(朱权、陈孝军)
198.巫溪特色产业之路(郑明祥)
199.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刘艳)200.依托园区建新村,打造主城后花园(傅飞)201.对武陵山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现实思考——以渝、黔、湘交汇处三个自治县为例(曾昂)
202.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与对策探讨(杨正才)203.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孙继奎)204.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加快新农村 建设步伐(杨彦)
205.新的理念与行动:酉阳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刘仕永)
206.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酉阳新农村建设(袁乐)
207.试论渝东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途径与措施(文振华)
208.民族历史文化挖掘与旅游开发浅谈——渝东南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简文相)
209.对重庆市远郊区县农村地区“留守治安”问题的调查与思考(陈常卫)
210.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王洵)
211.彭水县劳动力输出研究(刘勇、任紫胜、李泽茂)212.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和产业导向(何罡)213.培育重庆人文精神与提升市民人文素质的思考(胡玻)
214.三峡库区治安稳定问题及对策初探(任绪锋)215.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与政府责任——基于行政诉讼角度的分析(樊非)
216.对建立政府问责制的思考——从重庆市行政首长 问责暂行办法运行中所想到的(杨耀钦)
217.被征地农民就业促进制度研究(徐晓艳)218.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库区城乡和谐(熊伟)219.构建新型供销合作社,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斐前友)
220.以房养老,惠及民生——对重庆推行反向按揭福利计划的建议(赵彬)
221.软实力较量——文化创意战略与重庆直辖品牌建设(李燕)
222.发展外语经济,提升重庆直辖市竞争力(李小青)223.加强专利权保护,提升重庆产业核心竞争力(王虎)22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使重庆创业投资大发展(周艳)
225.构建重庆中药创新体系,引领中药产业强势发展(艾必燕)
226.破解交通企业发展瓶颈,推动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建设——重庆交通建设工程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黄卫东)
227.浅议我市高速公路管理中几个问题与对策(邵东)228.交通建设管理与人的和谐(何兵)229.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民营企业发展(黎志丰)230.关于大力发展足疗保健产业,推进和谐重庆建设的思考(汪桥生)
231.重庆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王艳)
232.整合创新重庆火锅,打造中国美食之都(秦彩凤)233.重庆市创意产业发展脉络(强海涛)
234.重庆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战略研究(易思荣)235.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邓才富)236.辨析卫生服务市场特点,透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建立符合重庆市情的城乡一体化的多元医疗保障体系(罗湘)
237.用SWOT分析法探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肖达勇)
238.亮信息化之利剑——重庆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初探(罗继开)
239.破解三峡游船产业困局,促进三峡旅游健康发展——关于三峡游船产业与库区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何振波)
240.发挥农村金融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张晔阳)
241.立足自主创新,打造“重庆钢铁”品牌(赵仕清)242.打造重庆绿色金融生态,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周宏波)
243.银行助推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的冷思考(张林)244.融资和融智结合突破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瓶颈,推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邓晓姝)
245.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地方资本市场发展(钟霄鹏)
246.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地税收入的实证分析(周维东)
247.税收和解制度研究(陈光宇)
248.推进纳税服务现代化,优化重庆发展软环境(安然)249.创新征管手段,防范税收领域“破窗效应”(张亮)250.税收管理员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及其程序设计(何艺)
25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大发展(蒋俊)252.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思考(张太宇)253.培育重庆民企大团队精神提升重庆民企竞争实力(陈名)
四、优秀组织单位(20个)黔江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涪陵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渝中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大渡口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江北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沙坪坝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南岸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万盛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渝北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巴南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永川区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璧山县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丰都县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开县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秀山县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市宣传文化系统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市政法系统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市教育系统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市科技系统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市农口系统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
五、先进工作者(66人)陈 志 万州区委副秘书长
冉红敏 黔江区委组织部人才教育科科长
张仲明 涪陵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李真真 共青团渝中区委青工部部长 吴 刚李四川王立川吴 莉周丽萍谢 可李先凯蒋昌杰曹兴建蒋 文胡荣健胡海英杨 凤刘革敏陈 佳周兴文大渡口区“两新”工委书记 共青团江北区委副书记
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监督科科长 九龙坡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共青团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
北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事局局长 共青团万盛区委副书记 双桥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 共青团渝北区委书记 巴南区委组织部科员 长寿区人事局干部科科长 江津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共青团合川区委副书记 共青团永川区委副书记 共青团綦江县委副主任科员
潼南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教育科科长
陈 松 共青团铜梁县委书记 罗登才 共青团大足县委书记 何 逸 共青团荣昌县委书记 王 春 璧山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 段国华谢 畅李 萍鲁 华徐恩德安朝树陈 琳杨 文王 权胡荣国沈善华陈行福黄河东林成芳冉玉峰向国全梁平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 共青团城口县委副书记 共青团南川区委书记 丰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共青团垫江县委副书记 武隆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副科长 共青团忠县县委书记
开县县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共青团云阳县委书记
奉节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监督科科长 巫山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巫溪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人才办副主任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酉阳县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彭水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 娟 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 江 洋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
伍 雪 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李星强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和群众工温 良 谢春鹰 何正清 陈孝维 李淑平屈 涛 杨 桦 陆 浩 吉 林 任丽娟 鲁学佳 彭 璐 龙 晖 作处处长
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干部处处长 市卫生局人事处副处长
市交通委员会组织人事教育处副处长 市工商联研究室副主任
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人事处主任科员 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处主任科员 市商业委员会组织人事处副主任科员 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综合处工作人员 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科员 团市委统战联络部部长、市青联秘书长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主任科员 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易晓光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张 驰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郑卜今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吴凯龙宫小又徐 斌胥 悦张婷婷杨 冰人员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重庆日报时政部副主任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广播新闻频率记者 时代信报时政二部主任助理
第二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的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办发„2006‟7号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 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 现将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