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5:2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第一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如果说,我们每日做的事,都是过往的重演,甚至重演本身也将无休止地重演下去,你会不会觉得荒诞?想想我们所经历的事吧,想想它们如昨日般地重演。

这癫狂的幻想又意味着什么呢?那个曾经被我们称之为一次性消失的生活,竟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虚无,竟是那样地轻。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美丽和崇高都已死去,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史书上谈及的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与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篇鸿毛还轻,轻的让人害怕”。而于我们呢,往事存在过,然后消失了,然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前者是沉重的,后者却比鸿毛还轻。

于是,作为后人的我们,生活于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轻啊!仿若这世间有我没我都是一样的,地球还是会日夜不息地转动,太阳依旧是东升西落。多我一个不会多,少我一个也不会少。那我们今生今世存在的证据又在哪里?假如我们遇到了战争或者什么毁灭性的灾难,就如大地震中丧生的人们,多年以后,当人们翻阅史书,只能看到“某年某地因某事发生了大地震”之类的字眼,我们就不复存在了,仿若无力的蝼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也提到了战争,虽然没有正面描写血腥、残酷的战争,战争却做了小说故事的背景,个人存亡与之相比,显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何况是托马斯和特蕾莎、萨丽娜的情感纠葛。他们三个不得不面对这个悲惨的世界,这个不如鸿毛的轻压得他们在现实面前喘不过气来。

于是,人们渴望沉重,渴望有存在感的重。仿佛“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 的象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越接近大地,越接近真切和实在。然而,最沉重的负担也会把我们压得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死死地钉在地上。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托马斯将选择什么?沉重还是轻松?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而我们就被永远钉在”轻“与”重“中间纠结。真的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沉重的轻吗?不,绝对不是。我们虽然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那么,既然不能在历史在人类发展的轨迹上存在,被铭记;既然过去已惘然,往事已成空;既然未来

有太多的虚无和未知;为何不活在当下,把握当下?在自己的天平上重重地存在着,独立于天地间,活我们自己的精彩与意义。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时间也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者泪水而停留,我们没有机会用来吸取教训,重新来过。“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中,一切选择都失去了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合理。幸福何堪?苦乐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像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所以,从现在起,开始谨慎地选择我们的生活,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尽管我们终将如鸿毛般的消失,但是,我要为最后会消失 的“存在“而”存在“。我活给我自己。

第二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人们总是常说生命如此的美好,但是我总是觉得这其实只是人们的一种对于生命的一种渴望,是啊谁又能构说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呢,我觉得不管什么都是这样的,生命也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我们人类永远不会改变的主体,所以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不知道,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作为男人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是命,我相信命运是注定的,但是我不会相信只要在枕头下面放上一张纸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佛的存在,但是我不相信那些在佛祖面前磕两个响头佛祖就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所以说生命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在激流中拼命挣扎才能够活命,所以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责任,逃避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却懦,胆怯的自己是没有办法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来承担,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完成,最后只有在阳光中才能得到温暖,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挣扎,在无数的困难中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学会了包容在这样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美丽,在这当中我们得到了洗礼。不管是怎样的问题还是怎样的困境我们将勇敢的面对,直视这些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净土,它是那么的纯真与善良,它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在这里没有欺骗没有痛苦没有一切一切的伤害,只有那美丽的海滩蔚蓝的天空,我们翱翔于自由的天空中让风轻揉得掠过脸庞,在这里无论是什么都是这样的美好他是人们的一个梦,为什么说是梦呢我想往往梦总能让人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者可以这么说梦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应,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我们开始了旅程,我们不经要问生命到底有多重,是啊,生命有多重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用深刻来形容,生命的重量我想不应该用重量来衡量,所以说生命是十分的轻的但正是这种轻却可以把人压倒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应为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被我们一起搬上了我们的旅程,有太多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不管怎么说我想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要活得有自己的滋味。

生命是什么呢,我说其实生命就是出生死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青年的莽撞到中年的稳重,最终我们学会了包容与宽恕。在这个旅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熟,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面对。

第三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学院:会计学院班级:09审计姓名:马元学号:902075147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引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最近拜读了由米兰·昆德拉著写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本书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著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地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外科医生托马斯是个固执地拒绝“媚俗”的人,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他有着众多的情人,其中最为亲密的是画家萨宾娜。有一次出诊,托马斯认识了特丽莎。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喜好摄影的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

1968年8月,前苏联攻占了布拉格。“布拉格之春”强烈地震动了这个家庭,特丽莎立刻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她热心地充当着一个爱国记者的角色,拍下了大量苏军入侵的照片。与特丽莎不同,不愿媚俗的托马斯虽然憎恨入侵者,同情反抗者,却不愿用行动支持他们,托马斯认为,为谁签名都是一种媚俗行为,他不愿替别人充当制造声势的工具。

后来,托马斯和特丽莎为了逃避当局的迫害去了中立国瑞士。令特丽莎没有想到的是萨宾娜也流亡到此,且与托马斯重修旧好。特丽莎无法继续忍受下去,愤然返回了布拉格。在离开特丽莎最初的几天,托马斯确实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但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于是他也重回布拉格寻找特丽莎。在布拉格,托马斯因一篇文章得罪有关当局,并拒绝在收回自己文章的声明上签字而受到迫害。最后托马斯与特丽莎二人移居乡下,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双双意外身亡。

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

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本书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围绕他们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是该书主题。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作者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 “媚俗”。

作者认为,媚俗是以做作的态度取悦大众的行为,这种行为侵蚀人类最初美好的心灵,是一种文明病。媚俗不仅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自己。在本书中,作者借萨宾娜的思索表达了他的看法,只要有公众存在,只要留心公众存在,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免不了媚俗。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有人能脱俗。媚俗不仅仅是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问题。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用意志代替个人追求,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取向。当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完全失重,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甚至形成一体时,生命在外界和内心的沉重抗击之下也就变得无所适从,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有了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其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呢?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得到想得到的,放弃该放弃的,人生,如是最好。

第四篇:《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读后感

我与一本好书的故事

断过。用心读完全书,感染我的反而不是大师闳中肆外的大气,而是隐忍在爱的蹉跎中的涓涓始流的细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昆德拉作品中的永恒主题:矛盾与挣扎。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如果,你因为急于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你就永远也别指望得到答案。这也算是我阅读该书的一点点经验吧。据说珍珠对于人的身体有很多功效,但吞珠的一个前提是:把它研成粉末。对该书的解读,也必须如此。《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我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不过倒也没中

托马斯正是这一问题的代询人。他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然而特里莎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自由,托马斯一直在爱恋特里莎和追求自由之间徘徊选择。特雷莎之于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离婚以后的托马斯是愉快自在的,婚姻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的束缚,阻碍了他体会生命的快感。从此,他获得了美好的生命之轻。特雷莎无疑是这种生活的终结者,她紧紧握住托马斯的手使他感到了久违的生命的责任并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的“自由”。对于托马斯来说,独居还是与特雷莎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问题,而是关涉到他对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一向轻松的他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非如此不可”。七年之后特雷莎的出走,将托马斯重又置于自由之身,使其身上的重负突然间释放,甚至感到悲伤过后的美好,托马斯嗅到了温馨的生命之轻。可是,随之而来的沉重却将他彻底击倒,他已经学会了感受别人的痛苦,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虚无缥缈的生命了。他回到了布拉格,追回了特雷莎,也追回了存在的重量。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

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

也变得沉重。真的是以为这个缘故吗?其实世间并不存在永恒轮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头也不回地向着终点奔走。人的一生是一张永远不能成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场永远不能正式登上舞台的彩排,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到头来,我们自己是无法通过比较来检验出究竟是哪种生活方式更正确,于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次的选择都看得是那样的重要,那样的沉重,我们尽可以去做一个凡夫俗子,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的轻松,然而,真的能够这样吗?也许有的人真的可以,但是,也还是会有一些人是难以承受住这种生命之轻,有甚于生命之重,正如文中的托马思医生和他的情人萨宾娜,在他们的身上,灵与肉是相分离的,肉体能尽享的轻却使灵魂感到莫名的沉重。爱,同情,理想,责任,抱负等等,这些成分使精神得到满足,使灵魂得到慰藉,但却使生命变得沉重,牵挂、忧虑等等这些便随之而来。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今日的事明日将不复存在,我们不必认真地对待它,然而也正因为这唯一的一次,我们又不得不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因要是走错了也无法回头。矛盾的人生,人生的矛盾,使我们常常茫然不知生命到底是何物,也正因为这种茫然,让我们承受了比沉重更痛楚的苦。到头来不得不说,一个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生,要比一个责任重大,充满痛苦抉择的人生更加令人难以承受。

尼采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

由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

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向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色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沉的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

这样一本书,给我太多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的深刻思

考,即使离开文本。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中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第五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每一个字符都晦涩难懂,然而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万花筒一般的哲理性。同张爱玲一样,米兰昆德拉将他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体悟转化为种种苍凉荒诞并弥漫于他的文字当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剪破众人本千疮百孔的面具,尽致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既然很轻,为什么生命还无法承受?米兰昆德拉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不会“永恒轮回”,不会一次次重复发生,举无可举,受无可受,自然便无法承受。

可是,何谓“轻”,何谓“重”呢?

我想,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重”,因为不负责任和追求自由为“轻”。人们常常感叹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变得沉重无法承受,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然而,当这些沉重从我们的肩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豁然开朗,而是我们曾经看重的生命如今变得如鸿毛一般,轻得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托马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特蕾莎,却不愿依附于家庭责任,更不愿平凡、专一的去生活,去爱,他感受到了他所可能要背负的生命之重,因此他害怕承受特蕾莎的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也要付出他的所有。于是他用极不负责的方式迫使特蕾莎给他所谓的自由。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切沉重都瞬时消失了,他却开始为自己的不忠而羞愧,承受不了特蕾莎时的感觉,于是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

尽管托马斯努力的逃避生命的重负,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了生命的轻。有时候,生命的旺盛正是因为有了“重”的存在,“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有一天我们摆脱重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变成空虚与空白,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然而,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压垮脊柱,麻木人的神经。面对生活,我们既不能确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也不能使生活完美以后再来度过,那么,对于平衡生命的重和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也许生活,就像《活着》所说的一样,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下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哲学思考 Ai 花冠女神 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文学作品,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其中加入了许多哲学概念,“轻与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合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于1984年所写,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米兰·昆德出生在捷克这个小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生命永远是至为复杂的东西,轻与重的转换,灵与肉的扭缠,生与死的轮回,各种各样交叉重合的对立也许就是生命的全貌。生伴随着死,温馨明媚的白昼和阴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19世纪的50年代写诗的米兰·昆德拉,让我想起弗朗西斯·雅姆,犹太诗人保罗·策兰,他的《人,一座广阔的花园》 ,在那里的世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19世纪的50年代写诗的米兰·昆德拉,让我想起弗朗西斯·雅姆,犹太诗人保罗·策兰,他的《人,一座广阔的花园》 ,在那里的世界如同雅姆的低沉倾诉的“天空是蓝的和白的。而在麦草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范文大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姓名:黄卫 班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班 轻轻的诵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样几个字总觉得在告慰生命的点滴,它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等讯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