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实践论文

时间:2019-05-14 05: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埔军校实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埔军校实践论文》。

第一篇:黄埔军校实践论文

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2009年7月5日,在思政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怀着一颗轻松又充满崇拜的心参观了黄埔军校,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来到黄埔军校前。大家雀跃般跳下车。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首先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

黄埔军校原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国民党将军队移交给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沿用至今,因其校址设在黄埔区,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在1924年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由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创建于80多年前的黄埔军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军事英才,堪称中国教育的伟大创举,堪称世界教育的伟大传奇。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都伴随着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指导思想的碰撞与争辩。随着经济建设的地位上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大学教育的社会科学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一度被淡化。更不用说中小学,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是被淡忘就是被边缘化。就像我以前读的小学一样,思想品德课直接不上。学校教育的重理轻文、重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轻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必然导致社会对教育的不满,人们不是常抱怨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当代学校教育承载很多任务,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生存、发展、创新、保持强健体魄等等。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使读书成为世上最苦最累的“职业”。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做应该最先要学的应是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一般只有6、7岁,要求我们掌握太多太复杂的知识或训练好所有技能,根据我们当时的水平使远远超出的,那是在扼杀生命的活力。人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的矛盾决定了知识要靠人一

生不断去学习获得。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却有其敏感期,在人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基础品德是比较容易植入和不易移易的,也是比较扎实的。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更容易走向“正途”。

此外,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枯燥说教、丧失权威、实效性差等问题。学生精神世界构建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它要有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参与和介入才可能实现。当年黄埔军人的爱国革命精神,就不仅仅是在书斋中生成的。他们通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战火洗礼,亲眼目睹了军阀政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认识了旧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这些都巩固了他们救国救亡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展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践行中,反复对话、反复感受、反复共享,使其心理过程、思想矛盾、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得以展开,从而建构和重构道德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

归纳起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做到已下几点:

1、时效性原则。学校教育应该首先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从源头上做到人的可持续发展。

2、回归现实。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成长和对生命成长道德需要的感悟。黄埔军人当时爱国精神使对日军的和旧军阀的痛恨激起的。而现在我们不仅有日本还有很多诸如恐怖分子、疆独分子等。

3、重视受教育者的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辩论、认同、理解,让受教育者体验到发现的快乐,享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愉悦,让受教育者获得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经验。

第二篇:党课实践-黄埔军校(最终版)

参观爱国主义基地————黄埔军校

一,实践目的响应我校争先创优的号召,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理论水平。通过“重温红色经典”这一平台,加强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在新时期下再次党的历史和党员的光辉事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经过一段时间的党课学习之后,应组织的要求,我们将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在深刻了解党的教育,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二,实践时间:

2012年11月18日

三,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

在开始党课实践前一周,我们小组成员开始进行“红色经典”的阅读。党课小组成员大多是到校图书馆借阅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员先进事迹或者其他“红色经典”的书籍。并且充分运用课余时间,阅读红色经典,感思其中的精神和情操。为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小组9人决定去参观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二)参观黄埔军校校本部

黄埔军校展览馆主要为“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系列展览,不仅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历史,同时让我们看到黄埔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拯救人民大众于水深火热中,国共两党仁人志士,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不分彼此,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不屈不挠;这里曾有周恩来和蔼风趣的讲授,聂荣臻的博学,叶剑英的开明„„这里人才辈出,烈士们独领风骚,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让我们敬仰!同时也让我们的炎黄子孙看到---战争年代,黄埔军校同民族兴衰和时代变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见证人,黄埔精神不仅仅是牺牲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也是同时团结的精神;和平年代,黄埔军校是连接大陆和台湾两岸团结统一的纽带和桥梁,携手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21世纪这座谱写这中国铁血春秋的军事院校的一大使命!

(二)参观孙总理纪念室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中山故居,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和办公而命名。现该处设有《小楼昨日-粤海关黄埔分关及其旧址变迁》展览和《孙中山、梅屋庄吉于黄埔军校》展览,陈列了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中山故居,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事迹。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将继续发扬孙总理的爱国主义思想,秉承孙总理的遗志,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不懈地努力。

(三)参观中山纪念碑

在黄埔军校的后山上,我们看到了孙中山纪念碑,碑顶塑有的孙总理铜像,与石碑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构成了一个“文”字形。在碑座的正面刻着“亲爱精诚”四个大字,这就是黄埔军校的校训。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这座纪念碑却坐南朝北,它表达出了孙中山先生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岁月已经在黄埔军校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沧桑与古老的黄埔军校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安宁。但在这份安宁的背后,有着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历史压迫的壮丽诗篇。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安宁,更要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为人民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实践收获

经过本次实践活动,充分锻炼了广大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提高了大家对党的进一步认识,了解到了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了解到党的光辉历史,增强了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实践感受

那天的天气显的格外爽朗。微风阵阵,安抚着我那颗心,使我能够安静到不因第一次瞻仰革命旧址而激动,也不因面对先辈们那崇高的英灵而颤抖。一路上心情复杂。参加党课培训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入党吗?入了党,我们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像千千万万个党员一样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前线。当年的英烈们不就是华夏民族的先锋队吗?他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胸怀信仰,一片丹心,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倒了北洋军阀,赶走了帝国主义,始终引领着中国走向民主和平繁荣富强的最炫民族风。我们的榜样,或者没有留下容貌亦或是被黑白的相机雕刻得满是风霜,但似乎

每次提到中国的历史,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他们指点江山驰骋天下的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姿态——铿锵有力的演说,入木三分的文辞,口诛笔伐;坚韧不拔的意志,生生不息的活力,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英勇,殊死抗争的决心,纵横四海。他们以星星之火的力量燃起燎原之势,让整个中国大地经历了一次五千年未有之巨变——新中国成立。

黄埔军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新文化运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信仰,黄埔军校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骨干新的力量。不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从那里培育了一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英烈们的旧照片旧事迹,屋外的江水涛声和落叶拂地之声仿佛带来了几十年前的枪炮声,指挥声,冲锋声,欢呼声,和敌人弃甲曳兵的仓皇之声。中山先生所书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还留在白色的墙上,现在或许应该改为“发展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生活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忘记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遮挡住了有可能出现的阴霾。这次党课实践活动所感受到的一些红色景点中向我们传达的历史精神,革命真谛,文化人文我们都是一生珍贵的精神财富。

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坚持当的领导。我们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切勿纸上谈兵,而应该真正把握其内涵。我们党任何理论、政策制度的提出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坚持与时俱进的结果,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理论政策并不是如我以前所想象的在坐而论道,而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最终指导着实践。

当代大学生是精神最好的传递者,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将这种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下去。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必须要有动手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学习来增长我们的知识,但动手的能力却必须依靠实践来获得。祖国需要人才,我们就必须努力让自己成为能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人才。我们大学生是未来中国伟大复兴的最大动力,应该更加谨记自己的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自觉接受党风党纪的熏陶,以一个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自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希望组织能够多提供我们一些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我们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参观广州黄埔军校实践报告

参观广州黄埔军校社会实践报告

--从黄埔军校看祖国统一

摘要:八十年“黄埔”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情感,争取祖国早日统一是黄埔人一直以来的心声。从黄埔军校的建校、曲折发展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的关系的缩影,祖国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为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小组8人组织参观了广州黄埔军校的历史遗迹,从黄埔军校的渊源与深远影响来探讨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为祖国统一提出一些建议。

一、导言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为响应我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的理念,学习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我们小组八个人组织参观了广州黄埔军校的历史遗迹。

(二)调研主题

缅怀革命人物,学习黄埔军校的历史,探讨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对象概述

此次调研活动的选择对象是广州黄埔军校,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建立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这为我们探讨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提供了历史资料。

(二)调研时间

2010年5月20日-2010年6月10日

(三)调查形式与内容

1、实地考察法:通过我们小组成员实地参观,近距离地感受历史遗迹

2、文献查阅法

三、广州黄埔军校之旅

黄埔军校是国父孙中山在大革命时期,借鉴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而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培养军事和政治英才的摇篮,先后招生办学6期,秉承“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的办校宗旨,和“亲爱精诚”的校训,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勇敢而顽强地生存,坚持为国家革命事业输送革命军事人才。

众多有志青年为共同的理想来到黄埔并同时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后来随着两党的彻底决裂,和彼此不同的理想分道扬镳,甚至从同学变成敌人。如今,黄埔校友为了实现“亲爱精诚”校训,实现祖国统一,依然在不断奔走努力。

黄埔军校的一行则让我们领略了当年黄埔师生的风姿和黄埔军校的渊源与深远影响。

(一)第一站—中山纪念碑

在黄埔军校的后山上,我们看到了孙中山纪念碑,碑顶塑有的孙总理铜像,与石碑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构成了一个“文”字形。在碑座的正面刻着“亲爱精诚”四个大字,这就是黄埔军校的校训。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这座纪念碑却坐南朝北,它表达出了孙中山先生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岁月已经在黄埔军校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沧桑与古老的黄埔军校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安宁。但在这份安宁的背后,有着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历史压迫的壮丽诗篇。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安宁,更要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为人民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第二站—孙总理纪念室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中山故居,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和办公而命名。现该处设有《小楼昨日-粤海关黄埔分关及其旧址变迁》展览和《孙中山、梅屋庄吉于黄埔军校》展览,陈列了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中山故居,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事迹。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将继续发扬孙总理的爱国主义思想,秉承孙总理的遗志,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不懈地努力。

(三)第三站—参观黄埔军校校本部

黄埔军校展览馆主要为“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系列展览,不仅 2 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历史,同时让我们看到黄埔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拯救人民大众于水深火热中,国共两党仁人志士,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不分彼此,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不屈不挠;这里曾有周恩来和蔼风趣的讲授,聂荣臻的博学,叶剑英的开明„„这里人才辈出,烈士们独领风骚,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让我们敬仰!同时也让我们的炎黄子孙看到---战争年代,黄埔军校同民族兴衰和时代变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见证人,黄埔精神不仅仅是牺牲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也是同时团结的精神;和平年代,黄埔军校是连接大陆和台湾两岸团结统一的纽带和桥梁,携手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21世纪这座谱写这中国铁血春秋的军事院校的一大使命!

(四)第四站—黄埔军校海军烈士陵园

披着熹微的阳光,迈着庄重的步伐,怀者对烈士的无限敬仰,我们小组成员一起来到了黄埔军校海军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里寂静肃穆,宁和安详。陵园是为了纪念在万山群岛海战牺牲的海军。万山群岛海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次大型海战。对象则为国共内战的中华民国海军。随著中华民国成立,万山群岛也改由国民政府管治。但于1946年开始爆发国共内战,国民政府节节败退。随著广东省大陆地区被解放军攻占,台湾国军于万山群岛等沿海岛屿集中兵力。1950年5月25日,解放军展开对万山群岛的攻击,强行抢滩登陆,同年6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占领万山群岛主要岛屿。

万山群岛的胜利解放为祖国领土统一完整做出了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悍的海军为中华民族祖国统一国格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义无反顾、义不容辞。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热情洋溢、奋不顾身。

(五)第五站—北伐烈士纪念碑

北伐烈士纪念碑高7米多,是为纪念1929年北伐中阵亡的将士而建。上面有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浣浣;屹立丰碑以万世,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着“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背面刻着“捐躯救国”。碑座的东、西、北面刻有北伐阵亡的355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领导,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此纪念碑记载了黄埔军校师生为北伐战争做出的卓越贡献。黄埔师生以献出热血和生命凝结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在那些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实践了自己 “决志于广东统一之后,更努力于全国统一” 的誓言。

80年前的北伐战争虽然成果卓著,但因为国共合作破裂而没有取得完胜,统一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和惋惜。但是黄埔师生为祖国统一做出的努力和伟大成就将永垂史册,他们的战斗史将鼓舞包括黄埔师生及海内外每一个中华儿女继续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以大局为重,携手共建一个统一富强的大中国。

(六)最后一站—东征烈士墓。

东征烈士墓位于珠江之滨,烈士墓右前方有一座凯旋门式的纪念坊,即是“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纪念坊庄严壮观的让人肃然起敬。两侧遍植常绿乔木,各建1座绿色琉璃瓦顶凉亭。拾级而上,我们径直来到东征史迹陈列室。这座虽算不上宏伟的陈列室以其特有的视觉效应带给我们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在这里,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了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的光辉业绩。陈列室正中央陈列的是东征四大战役的沙盘,四面的墙壁的图文则依次向我们详尽描述了二次东征的前因后果及其一波三折的过程。图文并茂,加以沙盘的立体效果,对东征的坎坷历程和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我们感同身受。

东征作为国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胜利巩固了革命政权,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趋于统一,为北伐奠定了较为可靠的后方基地。在东征的战斗中,国共两党的黄埔官生团结一致,并肩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是值得我们后辈尊崇和敬仰的。没有前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秉承先辈的爱国、无畏、团结一心的精神,为祖国的统一和繁盛做出贡献。

黄埔军校,这个培育了一批批时代的精英,创造了一个个历史的辉煌的地方,为建立和平,民主,统一的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的学生更是为了民族的存亡,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百折不挠。这次黄埔军校之旅让我们见证了那个动荡时代里英雄们的足迹,重温了当年的历史。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从黄埔军校看祖国统一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黄埔精神一直在延续---黄埔军校仁人志士的子嗣后代和大陆领导 人都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目标共同努力奋斗着。

(一)祖国统一,黄埔率先行

黄埔军校同学会作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自1 9 8 4 年6 月1 6 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6年。这26年来,它始终贯彻“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积极开展交友、联谊工作,为促进党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由海内外黄埔同学组成的爱国群众团体,一直遵循孙中山先生 “惟以国家统一、民族强盛为己任,抛嫌释怨,携手合作,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余力,为中国革命和自己的历史增添光彩”的教导,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海峡两岸的黄埔校友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同时也共同表达了“祖国尚未统一,同学还需努力”,争取祖国早日统一的心声。

(二)携手黄埔,圆历史遗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从各方面做出努力。1990年5 月,邓小平会见了从台湾来访的黄埔一期学生邓文仪;1991 年4 月,江泽民会见了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谒黄帝陵、祭中山陵访问团;1 9 9 4 年,胡锦涛等参加了黄埔军校建校7 0 周年纪念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埔人的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让广大黄埔人深受感动,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友来祖国大陆投资、经贸洽谈,为文化交流引路搭桥。

(三)根的情怀,不变的誓言!

黄埔军校,这个镌刻历史印痕,国共两党共同谱写过曲曲荡气回肠的战歌的军事瑶篮,是今天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黄埔精神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当今,海峡两岸的退役将领通过书画展等形式开展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2005年8月8号,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共同主办过一次“海峡两岸百名将军书画展”。2009年7月5号在上海开幕的“纪念戴安澜将军诞辰105周年——海峡两岸书画交流邀请展”和2009年7月28号,在深圳开幕的“海峡两岸百名将军书画展。海峡两岸民间军旅文化交流,是推动两岸全面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缅怀共同历史情怀,血浓于水---祖国统一,是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

六、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建议

(一)经济上:两岸加强合作,促进两岸的商业往来。

(二)政治上: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

(三)文化上:加强两岸学术、旅游、文化的研讨和交流,每年举行一次“文化交流节”。

(四)民间:传统节日,两岸尽量减少通行的关卡与繁琐的手续。

(五)国际:争取最大限度的国际援助。努力发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加强与欧盟国家的合作;增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与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友好往来与互助互惠,赢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六、活动心得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团体活动中很重要。团队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增进友谊,有利于对彼此的了解。在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讨论,出谋划策,参观黄埔军校的过程中,大家都收获了快乐和感动。快乐源于一群有趣的伙伴,感动于我们的互助与彼此的关怀。

但在收获硕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1、事先没有考虑周全,队员身体出现不适,导致部分队员提前回校。

2、在参观的行程中,由于先前没有实际了解过路线,只是上网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而实际活动中我们进行的不是很有次序,而且回来时坐车、坐船路线不太了解。

对以后活动的建议和想法:

1、以后有类似活动分工因更细致一些;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每人都应该对去处有个比较细致的了解;每人都可负责介绍一个景点。

2、下次还有类似的活动,要先踩点,熟悉路线。

总体来说,此次活动进行的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这里,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希望下一次活动开展得更好。

七、参考文献

[1][EB/OL]http:// [2]两岸老将军书画交流 意蕴深远[EB/OL].你好台湾网,2009年08月05日

第四篇:思想汇报黄埔军校

敬爱的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2011年,是光辉而隆重的一年,因为今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爱国精神,我们外国语学院开展了“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班为了响应学院的号召,举行了红色之旅跟主题团日活动。

我们班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去参观跟辛亥革命有关的红色基地,例如中山纪念堂、大元帅府、“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黄花岗烈士陵园、农讲所、三元里古庙、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等等。我们小组参观的就是广州黄埔军校。作为中国新革命时期的一个历史遗迹,黄埔军校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兴衰荣辱,它培养了无数的军官将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一走近黄埔军校,就看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两行大字印在黄埔军校入口的两边,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是他对中国后辈的嘱托和期望。黄埔军校内设有“黄埔军校史记展” “云南陆军讲武堂” “黄埔群英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片群英馆”,看着群英馆里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感叹万分。说是熟悉,是因为经常在书本上看到或者在别人口中听到他们的英雄史。说是陌生,是因为第一次看到那些历史英雄们的遗像跟遗物。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长眠地下的烈士英雄们,是因为英雄们的奋力抗战,用他们的汗水、泪水与鲜血给我们创造了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烈士英雄们虽然已长眠地下多年,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于人世,世世代代感动并激励着后人。而我们也要谨遵孙中山老先

生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去为我们国家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幸福生活。

如今,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了,孙中山先生跟辛亥革命先驱者的功绩以及在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先烈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作为龙的传人,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牢记历史,努力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五篇: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党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 黄埔军校校旗,何应钦于192

4年设 黄埔军校中的挂饰

首战

平定商团叛乱是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战。1924年秋,英国汇丰银行广东分行买办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反动武装商团军,自任总长,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权。孙中山平定了商团叛乱。

1924年,孙中山准备再次北伐。商团与革命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商团设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武装商团军,陈廉伯自任总司令。陈是一个英国籍的汇丰银行支行的买办。他向来仇视革命。陈加快通过汇丰银行走私预订军火的进程。1924年8月10日,运载共计9841支枪、337万多发子弹的走私军火的货轮抵达广州,被国民政府全部扣押。陈于8月12日宣布罢市,要挟孙中山发还军火。他还与陈炯明勾结,准备进攻广州。为了给陈廉伯打气,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翟比南通告革命政府:“如遇中国当局向城市开火时,英海军即以全力对待之”对此,孙中山发表《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并致电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提出严重抗议。陈廉伯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直到酿就“双十惨案”。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节游行,反对商团的民众开枪,发动了武装叛乱。14日,孙中山下令蒋介石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各部悉数归蒋指挥。孙发电文给蒋“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当夜,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仗正式打响。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及各军将商团分割包围,并施以火攻。日出时,革命政府军队攻占西关商团总部,商团军溃败。黄埔弟子军初显威力。16日,商团正式乞和,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等人。缴获的武器,被用于武装黄

埔教导团。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校歌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延用至今: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学生生活公约

身为陆军军官学校学生坚持不说谎 不欺骗不偷窃的荣誉信条 也不纵容他人违反立志成为允文允武 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具备领导管理 解决问题语文沟通 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信守国家 责任荣誉 牺牲团结 勇气自信的核心价值 发挥亲爱精诚校训确定 我是最好的认知 贯彻尊师重道 存诚务实

校徽介绍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校徽

本校校训:亲爱精诚。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又每禾七短合为双七-“七七”则含有抗战建国纪念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

入学宣誓辞

一期: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死生。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努力人类平等。不计成败利钝。

二期:谨遵校训,亲爱精诚。服从党纲,五权三民。履行遗嘱,国民革命。继承先烈,奋斗牺牲。发扬光大,赴义蹈仁。言出身随,誓底功成。

三期: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谨誓。

四期: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续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谨誓。

历任校长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蒋中正(蒋介石)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 关麟征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张耀明中将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 罗友伦中将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 谢肇齐中将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 徐汝诚中将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 艾叆中将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 张立夫中将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 林初耀中将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 秦祖熙中将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 言百谦中将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许历农中将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 朱致远中将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 卢光义中将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 黄幸强中将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 黄耀羽中将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 汤元普中将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 胡家麒中将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 杨德智中将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 马登鹤中将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 童兆阳中将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 丁渝洲中将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 张岳衡中将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 杨国强中将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 王根林中将(2006年7月,由贾辅义暂代)

第廿六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 陈良沛少将(降为少将)

第廿七任2010年7月—至今全子瑞少将

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中国国民党

蒋中正:首任校长

廖仲恺:曾任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曾任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汪精卫:曾任国民党代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曾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继承:曾任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曾任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峙:曾任战术教官

严重:曾任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曾任学生队区队长

白崇禧:曾任校务委员

缪斌:曾任政治教官

王柏龄:曾任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曾任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曾任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曾任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曾任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曾任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曾任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曾任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曾任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曾任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曾任教育长

王柏龄:曾任教育长

钱大钧:曾任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石醉六:曾任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徐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曾任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张治中:曾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曾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曾任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林熏南: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曾任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曾任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曾任政治部主任

熊雄:曾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曾任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曾任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曾任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曾任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曾任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

毛泽覃:曾任政治部科员

瞿秋白:曾任政治教官

张秋人:曾任政治教官

萧楚女:曾任政治教官

张国焘: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高语罕:曾任政治教官

其他党派或无党派

许德珩:曾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共产党,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名湘耘,别名巫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杰出领袖、“黄埔三杰”之首、北伐战争烈士;1921年10月经毛泽东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三师创立了“心社”,参加了安源路矿大罢工,担任过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水口山矿党团书记、黄埔军校特支书记和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1927年5月,蒋先云在北伐中壮烈牺牲,周恩来同志为其召开了追悼会,《向导》周报第189期上刊登了悼词——《悼蒋先云同志》;蒋先云于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入学考试与毕业考试均名列第一,他潜心攻读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与贺衷寒、陈赓被并称为“黄埔三杰”;校长蒋介石“爱之如手足”,党代表廖仲恺赞其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其为“军校中的高材生”。

陈赓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三杰”之一;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著名校友 国民党军官

(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

共产党军官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下载黄埔军校实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埔军校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简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

    黄埔军校游记

    游黄埔军校旧址有感 军事理论第三次作业 11月6日,在学校的团日活动的动员下,根据军事理论课程的要求,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的活动。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

    《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观后感 走进黄埔军校旧址,映入眼帘的是几排灰色整齐的南方地方特色的楼群,再走近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

    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观后感【1】 那天温度不算高,还带点小雨,我们乘坐地铁,渡船,我们终于到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前合照后,我们开始参观黄埔军校。 以前就了解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观后感 2013年6月7日下午,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

    黄埔军校简介

    讲稿 军校简介 中华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中华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

    黄埔军校游记

    黄埔军校游记 在大门口留影的游人你来我往,颇为热闹,使得想拍张大门口静景的我,等了好久都无法拍成。就在我端着相机等候大门空镜头时候,忽听身旁有人说,“假的,门口怎么没有黄埔......

    职场黄埔军校大全

    职场黄埔军校培训计划: 目标:通过六——七天训练:1,使员工有明确的目标感2,有激情,有活力3勇敢,大胆,敢往前冲4,勤奋,能有较强的行动力5,用心做事6,能在团队中主动付出7,能够持续采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