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稀土行业管理职能划转工业和信息化部(精选)
2008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
一、稀土行业管理职能划转工业和信息化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2号),原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的钢铁、有色、黄金、稀土、石化(不含炼油)、化工(不含煤制燃料和燃料乙醇)、建材等行业的管理职责,划转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由原材料工业司承担。原材料工业司金属材料二处负责稀土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提出稀土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工作;拟订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年度生产指令性计划和出口总量计划,归口管理协调稀土行业生产、技术进步、技术监督、统计等工作。
二、全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座谈会在包头召开
9月26-27日,全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座谈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和金属材料二处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内蒙古、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区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国内重点稀土生产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陈燕海司长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三定”规定的有关情况,就全国稀土产业发展及有关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稀土产业发展主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稀土行业摸底调查,摸清企业的生产能力、地域分布、法人治理结构、装备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环保等基本情况;二 是抓紧制定并出台稀土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通过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下大力气促进稀土行业改革、改组、改造,鼓励股权的多元化,强化企业管理;四是搞好稀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五是积极推进稀土行业协会组建工作,通过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权益、提高凝聚力,并成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六是筹备召开全国稀土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理清思路,部署下步工作;七是关注和研究重大问题,研究稀土行业的产业安全、资源安全和企业安全问题,探索生产许可证制度;八是加强宣传、培训和信息交流,建立和健全稀土工作体系。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稀土工作的有关批示精神,针对当前稀土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讨论。
会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稀土企业生产情况调查的通知》(工信厅原函[2008]290号)和《关于做好稀土行业生产统计工作的通知》(工信厅原[2008]50号),开展了稀土行业的摸底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稀土行业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组建
12月25-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王彩凤处长主持召开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第三次筹备工作会议。协会发起人单位代表李红卫、王继明、马荣璋、钱元英、李发金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办公室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协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会议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章程》(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和 修改;审查了首批申请入会的单位资质;酝酿并提出了协会理事长和秘书长人选;研究了协会筹备办公室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会代表一致建议拟成立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挂靠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
王彩凤处长表示,在下步工作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将积极会同有关方面为加快行业协会组建创造条件。
四、国家调整稀土关税、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布11项稀土标准
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关税调整,稀土产品进出口税率继续上调,最高税率调整为25%。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于4月5日发布了《2008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告(2008年第22号)。其中加工贸易禁止类稀土商品有:稀土金属矿、钕(未相混合或相互熔合)、镝(未相混合或相互熔合)、铽、金属镧、金属镨、金属钐、金属铕、金属钪、金属钇、铈及其合金(颗粒<500μm)、其他金属铈、其他稀土金属;电池级稀土金属、钪及钇,已相互混合或熔合;其他稀土金属、钪及钇,已相混合或相互熔合、氧化铈、氢氧化铈、碳酸铈、氰化铈、铈的其他化合物、氧化钇、氧化镧、氧化钕、氧化铕、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铒、氧化钆、氧化钐、氧化镨、氧化镱、氧化钪、灯用红粉、其 他氧化稀土、混合氯化稀土、未混合氯化稀土、氟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未混合碳酸稀土;稀土金属、钇、钪的其他化合物。
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08年第11号公告,公布了351项行业标准,其中稀土行业标准11项。
五、国家全面做好2008年稀土生产指令性生产计划下达和落实工作
2008年全国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工作会议于4月27日-28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稀土办,内蒙古、四川、江西等十省区稀土主管部门及行业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7年我国实行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的情况,各省通过认真执行稀土指令性计划,保护了稀土资源,促进了稀土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了稀土产业结构,特别是实现了产量明显减少、价格上升,指令性计划实施初见成效。稀土办公室对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后,国家发改委下达了2008年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指令性生产计划。
六、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赴闽赣粤进行稀土调研
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于9月16至21日赴福建、江西及广东三省对离子型稀土矿产资源开采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调研。
调研组分别就三省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采管理、生产经营、应用 开发、环境保护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江西龙南、福建上杭、广东和平等地考察矿山开采、生态恢复等情况,听取了各省市稀土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的情况汇报,并就稀土行业发展政策建议与各地代表认真交换了意见。此次调研为完善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治理措施提供切实依据。
七、《中国稀土发展纪实》与读者见面
在稀土界各方人士的支持下,《中国稀土发展纪实》于2008年正式与读者见面。
《中国稀土发展纪实》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建国近6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重视下,我国稀土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世界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大国、应用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光辉历程。通过客观历史的记录,真实地反映了各界人士为开拓和推动我国稀土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以激励后人以史为荣,以史为鉴,加倍努力,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以推动我国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
八、稀土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完成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高纯稀土金属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由内蒙古稀土行业协会、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发起,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14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成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10月21日在包头正式成立。
由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太阳能帆板和微波成像仪稀土永磁展开电机成功应用于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1星;由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制生产的稀土永磁制导器件被成功用在运送“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为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行立下新功;国家以财政部补贴的方式推出首批5000万只稀土节能荧光灯,高效稀土照明器件在奥运会上得到成功应用,国产品牌占据了奥运会照明产品的20%。九、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江西省、赣州市政府以及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推动下,11月26日,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西赣州成立。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依靠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快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深加工产业链建设,推进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与赣州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同推进江西省赣州市稀土产业 6 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书》的实施,力争在3-5年内发展成为离子型稀土采选、分离、加工和应用一体化的大型稀土企业。
十、稀土节能减排论坛、稀土企业家联谊会召开
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中国稀土学会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内蒙古稀土行业协会、全国稀土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稀土企业节能减排科技论坛于7月19~2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围绕目前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来自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溧阳罗地亚稀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别就各自企业的节能减排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做了发言。
由全国稀土信息网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于11月10~13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130多个单位的企业家、经理和稀土相关人员近170余人参加了联谊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回顾了稀土产业发展的历程,全面总结了近年来稀土产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及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客观地分析了目前稀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以及稀土价格走势。
第二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化肥农药行业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化肥农药行业管理确保生产供应
工作的通知
工信部原[2010]133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化肥农药行业管理工作,确保化肥农药等支农物资的生产供应,引导化肥农药行业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我国化肥农药的生产经营形势
(一)当前化肥农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拉动下,化肥与农药保持较快增势。据统计,全年化肥产量(折纯,下同)6700万吨,同比增长16.3%。其中:尿素产量2930万吨,增长10.5%;磷肥1480万吨,增长21.9%;钾肥360万吨,增长24.6%。2009年化学农药原药(实物量,下同)226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杀虫剂80万吨,增长5.1%;除草剂82万吨,增长18.3%,杀菌剂24万吨,增长8%。
2010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回暖,加之国家农业增产政策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化肥、农药的市场需求增加。预计全年尿素产量3220万吨,增长9.7%(其中出口230万吨);磷肥产量1550万吨,增长4.75%;钾肥产量约400万吨,增长9.4%。预计2010年农药总产量将达230至240万吨,主要品种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冬春季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
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面积强降水天气,这对于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十分有利。预计开春后,由于土壤墒情良好,极有利于冬作物的返青,由此带来对化肥的需求也会增加。另外,由于去冬今春我国出现的长时间、大面积、超低温的冰雪天气,以及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旱情,使得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更加难以预测。这些都为我们继续做好化肥、农药的稳定生产和保障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国家化肥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009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化肥出厂价等由政府指导改为市场调节,取消对铁路运价、煤价、电价的政策性补贴。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农资经营门槛,鼓励生产企业、社会和农户积极参与化肥流通。这对于企业降本增效、密切产销衔接、根据市场供求自行调节销售价格,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要求我们加强行业管理,继续做好化肥、农药的市场监测和运行分析。
二、当前应重视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产能趋于过剩,投资过热现象值得注意
自2005年以来,由于需求拉动,尿素等氮肥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五年间累计新增尿素产能1700多万吨。2009年尿素总产能已达到6500万吨,目前仍有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尿素产能约1000万吨。磷肥总产能约2000万吨,产能过剩约五分之一以上,但一些地方仍有一批新项目在建。这种现象,需引起各地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盲目新增氮肥、磷肥生产能力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
(二)产业集中度低,调整结构任务艰巨
我国合成氨前十家企业产能集中度为13.3%(发达国家约为80%)。我国合成氨生产企业有465家,平均产量11万吨,其中8万吨以下的有200家左右,甚至还有2-3万吨污染大、得率低、能耗高的碳酸氢铵装置在生产。我国有磷酸装置的企业130多家,平均规模11万吨;有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企业4350家(准入门槛仅为2万吨)。
总体上看,我国化肥行业小企业多、布局散、装置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特征比较明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钾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我国是钾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消费约800万吨钾肥(占世界钾肥消费量的20%),目前约50%左右需进口。预计随着2011年罗布泊年产170万吨钾盐建设项目的投产,我国钾肥自给率将会明显提高。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青海柴达木盐湖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假劣农资案件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目前,一些地方仍出现假化肥、假农药案件,以次充好、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上也不时发现禁用高毒农药残留,违法、非法无证生产农药的现象依然存在。最近发生的海南毒豇豆事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高毒农药的使用辅导,做好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监督检查。
三、认真做好2010年化肥农药的稳定生产和保障供应工作
(一)密切关注化肥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继续关注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由于《决定》实施时间短,国内化肥市场总体反映平稳,但还需继续关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和建议。
(二)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发展规划和准入条件的制订
抓紧修改完善化肥、农药等专项发展规划,争取2010年尽早颁布实施。继续推进合成氨、尿素、磷肥、复合肥、缓控释肥、钾肥行业准入条件的编制,提高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准入标准,规范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农药行业产业政策》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制修订出台,依法加强和改善农药行业管理。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制定本地区化肥农药行业发展规划。
(三)依法做好农药行政许可工作
各工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要求,依法做好农药企业核准、延续核准、颁(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等工作。严格生产准入,严格控制新颁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做好总量控制。加强农药生产管理,引导农药生产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淘汰落后产能。
(四)积极开展化肥农药技术改造
积极推进化肥农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按照《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工作。氮肥要重点推进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磷肥重点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湿法磷酸净化技术,鼓励生产食品级、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盐制品;积极开发缓控、长效等新型肥料。农药重点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品种,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立支农产业(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等)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化肥农药行业健康发展。
(五)继续做好生产监督和农资打假
加强对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积极配合农业、质检、工商等有关部门查处假冒伪劣化肥农药,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省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高毒农药的生产经营监管。建立高毒农药流通销售可追溯的制度。配合农业部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加强高毒农药监测能力建设,培育农药监测队伍。
(六)切实加强对化肥生产和供应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化肥工业经济运行的指导,做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中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积极帮助企业落实好生产和经营所需外部条件。一是帮助企业协调落实化肥生产所需原料供应;二是煤炭、天然气、电力、磷矿和运输企业,要全力优先保障对化肥企业的资源配置,确保化肥生产需要;三是积极引导探索建立以化肥生产企业、国储、商储相结合的收储机制;四是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落实生产所需流动资金;五是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和稳定生产;六是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势利导做好化肥农药等支农物资的生产供应,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特此通知。
二O一O年三月二十日
并购合作是农药企业发展的趋势
《农药工业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显示,我国农药工业产业要强化产业内分工与协作,增强优势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大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我国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中投顾问化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认为,由于我国农药行业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农药行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因此,农药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农药生产厂家2000多家,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行业前10大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只有19.5%,前20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只有30.8%。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不到4%,15家最大农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25%左右。我国整个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而世界上前8家农化集团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农药工业市场竞争加剧,农药工业利润连年下降,而且农药开发投入过大,风险增加,国际农药企业的兼并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国际上已形成了少数综合性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发展势头强劲。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1992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由于传统的产品如炸药、肥料、油漆、染料等市场疲软,公司的股票形势很不乐观,但看到医药、农药盈利可观,公司为了筹集更多资金,建立了捷利康公司;1994年,德国赫司特公司的农药部分、先灵公司的农药部分和罗素尤克福公司合并成立了艾格福公司,成为第四大农药公司;1995年,瑞士当时位居世界第1和第9的汽巴嘉基和山道士两大农药巨头合并成立了诺华公司;1998年12月1日,艾格福公司又宣布与位居第七的罗纳普朗克公司合并成立Avotis,合并成功后产销额超过诺华,上升为第一位;而道化学公司的研究部分与伊兰科公司合并成立了陶氏益农;孟山都公司则收购了澳大利亚
Weedbug除草剂公司51%的股份,此外,还收购了嘉吉公司的国际种子业务和联合利华公司的国际剑桥育种公司。
而在我国农药行业,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并购重组的势头。例如曼哈顿集团收购华阳科技的部分股份,重庆华邦制药合并北京颖泰嘉和公司,而深圳诺普信公司在09年则先后收购了具有农药业务的山东兆丰年生物科技和济南兆丰年农资(80%股权)、常德邦达绿色植物开发公司(49%股权)、东莞施普旺生物科技公司(100%股权)、青岛星牌作物科学公司(35%的股权)、中港泰富(北京)高科技有限公司和英联国际化学品(北京)有限公司(各51%的股权)。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从2009年以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来看,相关部门在逐步加强对行业重组的引导,包括鼓励优势农药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优势企业集团在集团内重组生产要素,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等,而我国农药行业的自身结构也面临这样的需求,与国际农药企业的发展历程基本相似。因此,在未来,并购重组将成为我国农药企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来源:中投顾问)
第三篇: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1
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精神,做好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政府奖项。
第三条 开展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旨在打造国内最具权威的中国工业设计奖项,创建中国工业设计品牌,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设计是指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第五条 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领导下,建立第三方机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其中第三方机构负责独立开展评审,地方主管部门全面支持并动员申报主体广泛参
与。
第二章 申报范围及奖项设置
第六条 申报范围
产品类型:办公产品、家居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纺织服饰、五金制品、文体休闲用品、交通工具(轻便型)、医疗保健产品、儿童及特殊人群用品、电子信息及通讯产品、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产品等。
概念作品:围绕上述类别产品,提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作品。
第七条 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共设奖项10个,分为产品设计奖和概念作品奖,其中概念作品奖不超过2个。
奖项名称为“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在各类参评产品中,每个品类至多1件产品获奖。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申报主体
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第九条 申报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情形;
(三)申报单位须遵纪守法,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
(四)同一件产品(作品)只能由一个单位申报;
(五)申报产品设计奖的产品须是上市两年内的产品。申报概念作品奖的作品在功能、结构、技术、形态、材料、工艺、节能、环保等方面有较大创新。
第四章 评奖标准
第十条 评奖标准包括:
(一)先导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引领行业工业设计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创新性。设计理念独特新颖,创新点突出。
(三)实用性。性能稳定,技术先进,功能合理,能满足使用、维护及安全方面的要求。
(四)美学效果。色彩搭配合理,形态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与使用环境相协调。
(五)人机工学。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便捷性,识别与操作简单、高效,人机关系协调。
(六)品质。材料运用合理,制造工艺精湛,产品质量精良。
(七)环保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全过程注重节能、环保。
(八)经济性。工业设计因素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贡献较大。
第十一条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具体评奖细则另行制定。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和部署评奖工作,审定评奖办法、获奖名单及评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部产业政策司。
第十三条 组建评奖工作委员会。成立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牵头,中国工业报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和清华大学参加的评奖工作委员会(下称评委会),负责起草制定相关工作文件,组建和管理专家库,组织评审工作,确定获奖名单。
第十四条 评委会下设秘书处,为评委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秘书处设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第十五条 建立评奖工作专家库。评委会组织制定《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审专家遴选办法》,并据此组建专家库。
第十六条 成立评奖监督委员会。由评委会组建评奖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评委会评奖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投诉。
第六章 评奖程序
第十七条 申报。申报单位须登录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下载《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并在线提交。
各地申报单位将《申报书》纸质版及申报材料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推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审核合格的申报材料,通过组织专家评审或其他方式提出推荐名单,在《申报书》上填写推荐意见,报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九条 初评。初评专家组依据评审办法,对推荐产品(作品)进行初评并提出复评建议名单。评委会复核后产生复评名单。
第二十条 公示。复评名单在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网站等媒体上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开展知识产权审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展示。获得复评资格的产品实物由所推荐地方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展示活动。
第二十二条 复评。复评专家组依据评审办法对产品(作品)进行封闭评审并提出终评建议名单。评委会复核后产生终评名单。
第二十三条 终评。进入终评的产品(作品)须参加答辩。终评专家组在展示活动期间对获得终评资格的产品(作品)进行终评,并提出获奖建议名单。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获奖名单。
第二十四条 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权威媒体向社 5
会发布获奖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奖杯。
第七章 纪 律
第二十五条 参与评奖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评奖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得泄露在评奖过程中应该保密的资料和信息;不得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六条 评审专家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审专家与申报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出现可能影响其做出公正评审的情况时,本人应当主动回避,或由评委会劝其回避。
第二十七条 评委会在评奖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工作,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必须严格遵守评奖规定和有关纪律。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有违反规定或徇私舞弊行为的,撤销其评奖工作职务或评审专家资格。
第二十九条 申报单位有行贿、送礼、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取消其参评资格。公示期间,对经核实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情形的产品(作品),取消评奖资格。
第三十条 对于已经获奖的产品(作品),当遇到以下情况时,撤销该产品(作品)获得的奖项,追回获奖证书、奖
杯等:
(一)确认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二)对产品(作品)进行重大修改,仍然在该产品(作品)上使用获奖标识;
(三)其他违规违纪行为。
第四篇: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关于加强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辅助装置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关于加强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辅助装
置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关于加强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辅助装
置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残疾人联合会:
为了加强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辅助装置(以下简称“辅助装置”)的监管,促进做好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相关工作,经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辅助装置监管的重要性
辅助装置是涉及残疾人驾车的自身安全的产品,生产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产品是解决好残疾人驾驶机动车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辅助装置生产企业的监管,适时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引导残疾人选用合格辅助装置,是维护残疾人基本权利的体现,是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要求,也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职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各地质监、工业和信息化、残联等部门要联合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意识。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辅助装置产品设计、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环节的把关,切实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三、认真开展标准宣贯工作
各地质监、工业和信息化、残联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对《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操纵辅助装置》(GB/T21055—2007)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组织生产企业和相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真学习国家标准,使企业和检验机构的有关人员准确理解标准的规定,熟悉检验方法,并要求企业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检验,切实提高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辅助装置的检验水平。
四、加强生产源头监管
各地质监部门要引导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加强对辅助装置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同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责令整改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以及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依法惩处。
五、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各地残联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残疾人及时掌握国家关于加强辅助装置监管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残疾人选择合法企业生产的产品,及时了解残疾人使用辅助装置驾驶机动车的有关问题,为残疾人驾驶机动车提供服务。
六、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资格管理
各地质监部门要严格按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21号)的规定,加强安检机构的资格许可和检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各地质监部门要加强国家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21861—2008)及其修改单的宣贯工作。安检机构要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加装辅助装置的机动车进行检测,保证检验工作质量。
各地质监、工业和信息化、残联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生产辅助装置的产品质量监管,做好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资格管理,督促安检机构严格进行检验,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及时相互通报信息,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切实保障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权利。
国家质检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残联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申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资金等有关事(定稿)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