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5: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

第一篇: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

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

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记者在重庆高招现场看到,高职院校招生却相当冷清。在教育途径和就业选择愈发多元化的今天,不少只能报考高职院校的低分高考生的心理压力不减反增。他们向来被看做失败者,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前途也令人忧心,不少人面对选择高职还是复读犹豫不决,在考生眼里,尽管高职有着极高的就业率,却依然缺乏吸引力。“心里总有份自尊放不下”T恤、短裤、马尾,19岁的王静一看就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女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无奈地选择就读高职。初次见面的时候,王静的脸上却看不到那种刚刚结束高三痛苦生活的轻松。在被问到为何报考高职院校时,她仅以一句羞涩的“没办法”一带而过。就读于重庆某重点中学的王静平时成绩中等、完全有希望上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却在今年的高考中遭遇了滑铁卢,成了一名低分考生。在考完之后的半个多月里,她一直闭门不出,害怕看到听到任何与高考有关的事情。父母总是想尽办法安慰她,可当看到父母躲着自己叹气,王静总是躲在门后偷偷抹眼泪。“我总看到我爸半夜里一个人在客厅抽烟,那一阵子我爸妈都不太出门,我知道我害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了。”一说起父母,王静就总会陷入一阵沉默。因为分数很低,王静也想过要复读,可是校方一听说她的高考成绩就立刻变了脸,接待的人淡淡地指着手里的一份报名单说:“来我们这里报名的分数至少也得够个中等,你这个分数来了也很难跟上进度,自己辛苦不说,学校升学率也升不上去啊!我劝你还是看看别的学校吧。”那一次的事让王静的自尊心彻底受到了打击,家里一连好几天都被低气压笼罩,三个人就一直这么沉默着。班里已经录取了一本二本的同学陆续开始办“谢师宴”,即使受到了邀请,王静也尽量找理由推脱掉,以免尴尬难受。王静一家也清楚,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就业率并不差,但是,“学历上过不去啊,我一直向往白领的工作,职业学校毕业了顶多是技术型工人,身份上就低人一等。而且就业面太窄了,学校也不能保证我一定能找到他们承诺的好工作。”王静说。谈话中王静常常提及“学历”二字,似乎这是他们一家最在乎的一点。“心里总有份自尊放不下,我不愿被人看不起。”王静在聊天结束时这样嘀咕了一句。记者采访了几位低分考生,发现复读或就读三本院校成为他们的首选,大部分人对高职说“不”。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上不了重点大学的上本科,上不了本科的上三本,上不了三本的读高职。尽管媒体上宣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不比重点大学毕业生低,但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教。”8月9日,重庆某高职学院招生处长刘君向记者感叹,原本光鲜的招生工作已经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从被人求到到处求人,其个中滋味难以言说。刘处长的话的确道出了当今高职院校招生季节的窘境。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考生、家长仍对高职教育抱有偏见。学生家长除了别无选择委曲求全地让孩子接受高职教育外,鲜有把高职院校作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首选。大家认为它是拾遗补阙、兜底备选的“保险锁”。加之,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等持有怀疑态度,无论是校方还是考生方都对其并不看好,以致在不少地方,职业院校悬挂横幅招生时,故意去掉“职业”俩字,以此来吸引学生和家长。近几年,全国高考考生数量持续减少,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称:全国高考生源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但与此同时,多数高校仍在持续扩招,这就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院校新生规模的缩小,部分高校的招生计划无法完成。但同时多数本科院校的门槛降低,大幅扩招,抢走了部分生源,导致了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煞费苦心,面对招生难窘境,一些院校依托政府政策支持,着重自身发展,争取用过得硬的就业率和良好口碑吸引生源,尽管如此,不少高职教育者对招生情况并不乐观。重庆市一位高职学校校长对记者这样吐露苦衷:与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学相比,职业教育界应对“吃不饱”的难题更为迫切。生源整体减少不光是自己一家学校面对的困难,而是成了全国的普遍状况,各地高职普遍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学校为了发展去别的省份招生,情况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当

地教育部门尽量将生源留在本地,地方保护主义使位于大城市的院校生源更为紧张。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想到一些见不得光的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庆某高三班主任对记者表示,有几所高职招生工作人员,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几天找到他,要求他推荐学生报考其学校,按每生几百元不等对他表示感谢。这位班主任透露,有个别高职院校工作人员提出的价码达到一千元以上。“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比的是,近几年高职院校最吸引社会关注的是其居高不下的就业率。记者在重庆高招现场看到,高就业率也是高职招生宣传时的最大卖点。8月9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一位招生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该校就业率连续两年位居重庆市普通高校第一名。“我们学校近四年就业率都在98%以上,去年达到了99.16%。”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詹善兵也向记者讲道。对于不少学生担心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后学历低,会影响职业发展的问题,詹善兵表示,考生完全可以先就业、后深造,既解决了就业问题,获得了工作经验,又可得到高学历文凭。考生在工作后可以报考成人专升本考试,考试合格并学成后可取得成人本科学历。而学生张岚并不认可这种说法:“现在一直呼吁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可是我看到身边几位高年级同学高职毕业后即使想继续读本科也就读无门,有的花几年时间拿个成教文凭社会也不太认可。他们工作后一个普遍问题是工作强度大,各方面福利保障跟不上。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今年我选择复读,咬牙拼搏,怎么样也得上个本科。”记者发现,抱有张岚这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高等职业教育在就业方面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而这种“好就业、难招生”的状况却令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头疼。为了完成招生计划,高职院校各出奇招,多数院校都以贴近工作的实际要求为原则进行了专业调整。2011年重庆市高职院校新增了94个高职高专专业点,其中35个专业点为重庆市高职高专首次开设。这些专业均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需求量人才比较旺盛的专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和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了部分专业应用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颁发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证书,以此来吸引考生。为了解决生源难题,重庆市政府部门也加入到职业院校推销行列,7月29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云南省教育厅签署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云南将积极接纳重庆优质职业学校在滇招生,并力争每年为重庆市内重点职业学校输送生源超过1万人。一些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呼吁,考生们应转变固有观念,打消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尤其是广大低分考生,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寻求到广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些教育专家指出,高职遭遇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不仅仅由于人们重文凭的观念问题,这与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建设不足、缺乏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要求脱节有很大关系。考生下降对高职招生是一个严峻考验,高职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李国 程倍倍)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文章地址: 重庆辦證

第二篇:就业率高、被看好的六大高职专业

就业率高、被看好的六大高职专业

进入7月份,很多省份的考生已经开始准备填报高职志愿。目前,我国的高职主要是培养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就更看重就业率和未来的就业岗位。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那么在填报专科志愿时应该如何考虑专业呢?哪些高职专业比较被看好?哪些专业就业有优势,怎么才能在庞大的就业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呢?

未来10年,从吸纳新就业人员总量和普通高职、中职毕业生的去向预测来看,主要是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商业服务等实体行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高中级技能型岗位。从就业率来看,这些行业也确实是就业流向和考生选择的主流。

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的公路运输类。在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调查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率≥90%;毕业生规模在20000人左右。目前,全国专科阶段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200余所。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面向公路交通部门,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勘探设计、试验检测、养护维修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整体来说,交通土建方面的毕业生就业率还是较高的,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排名第一。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但相对来说,这个行业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经常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工作。所以考生要根据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参考选择。

2.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是高职专业目录下土建大类中的一个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供热通风及制冷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供热通风及制冷设备的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的能力,能在建筑工程、现代物业管理公司、建筑设备营销及相关部门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日两国的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社会需求呈强劲上升趋势。在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调查中,该专业就业率≥90%;目前高职阶段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约有90多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3500-4000人。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等专业,都是近年来就业率较高、报考比较热门的高职专业,在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也是“就业前景被看好的高职专业”之一。

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高职专业中制造大类中的一员。主要培养掌握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种焊接技术的工艺编制、实施、质量检测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这个专业不用太多解释,焊接技术毕业了就是焊接工艺员,干的时间久了可以考焊接工程师。这个专业注重的是经验和技术,建议在学校时要多考些有用的证书,如中级焊工证,高级焊工证,机械制图中级等等。一个成熟的焊接技术工人薪金是

相当不错的,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钱新南表示,在船厂一个好的焊接工,月收入平均在8000元—10000元,技术一般的也有5000左右。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就业率≥90%;毕业生规模在7000-8000人左右。目前,全国专科阶段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200余所。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排名第四。

4.铁道机车车辆

铁道机车车辆是一个集合名词,称呼所有在铁路运输上的车辆,主要分机车和车辆两部分。学生主要学习研究机车的构造工作原理,毕业后从事机车研究、生产、牵引、检修等工作。近几年铁路和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确实带来了交通运输类人才需求的增长。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中,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就业率≥85%。在麦可思2012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排名”中,该专业排名第六,就业率为96.1%。

当然,这个专业对口性比较强,开设的院校不多,国内专科阶段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24所,2012年毕业生规模在5000-6000人左右,毕业生中男性占95%;女性占5%。该专业部分院校该专业只招生男生,考生家长在报考时也要认真阅读各校招生章程。

5.应用化工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属于高职专业中的生化与药品大类。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调查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就业率≥90%;2012年毕业生规模在16000-18000人之间。目前,全国专科阶段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270余所。在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应用化工技术的就业率虽然仅为91.8%,但它也是前景被看好的高职专业之一。

这个专业属于基础性的学科,算不上特别热门,但就业是不成问题的,化妆品厂、药厂、化工厂等都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涉及到化学方面相关内容比较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很多课程和化学相关,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因素综合考虑。

6.护理

护理专业属于医药卫生中的护理类,护理专业大家也很熟悉,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就是俗称的护士,所以在这个专业男女比例中,女性选择率也是比较高的,2012年该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为:男4%:女96%。

目前,专科阶段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全国约有370余所。像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一批重点院校都有护理专业。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100000人以上,毕业生相对较多,就业率≥75%。从单从就业率来看并不是特别高,但护理类专业属于劳动技能型专业,经验增长和薪资方面基本是成正比的。从每万人拥有的医护人员比例上看,我国的护理人员缺口还是非常大的。但护理的就业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各大医院事业单位的正规编制难进入;另一方面,社会机构、私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也非常需要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护理人员。目前,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医疗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

第三篇:中国高职院校高就业率之下的招生困境

中国高职院校高就业率之下的招生困境

2011年12月21日08:57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傅天明我要评论(9)字号:T|T [导读]金秋十月,这个原本收获的季节,未能迎来高职招生的“大丰收”,与之对应的则是,高职院校大喊“饥渴”。近年来,高职院校高就业率和入学率反向赛跑的境况日趋明显。

编者按

金秋十月,这个原本收获的季节,未能迎来高职招生的“大丰收”,与之对应的则是,高职院校大喊“饥渴”。

2011年,全国专科(高职)二批的录取最低控制线降到了历史低谷:文理科均为180分,较上年再降10分,平均每门课30多分就能入学,从专科(高职)批次,特别是专科(高职)二批的投档情况来看,不少院校生源不足,零投档也不鲜见。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在用工市场,不乏高学历者,与之对应的高级技工荒由来已久。

近年来,高职院校打出最诱人的“招牌菜”是“高就业率”,但时下高就业率和入学率反向赛跑的境况日趋明显。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如何才能破解高职院校招生难题?

招生困扰 转播到腾讯微博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身着能力学士制服的学生

“我们到了一些中学里,就像贩小菜一样,要请高中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吃饭,感觉没有一点尊严。”长沙一所高职院校的招生办主任说,如果学校没有固定的生源,那么一些学校的资金运转就会断裂,特别是依赖学费生存的学校将面临倒闭,有些高职院校“拼死一搏”

6月至9月是各大高职院校的招生黄金期,生源争夺战成为焦点。一所曾经名噪一时的老牌全国优秀师范学校也不得不进行一次全面改革。

“那一刻刺痛了我的心”

2011年6月17日,古城岳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毕业典礼在闷热的天气中进行。

奏国歌、致毕业献词、新党员宣誓,以及表彰优秀毕业生照例完成。接下来是院长吴顺发讲话。

“又是四平八稳。”一名老师有些埋怨。

几分钟后,吴顺发放下稿子,突然提高声音,“以上是学生处给我准备的讲话稿。同学们,作为一个来民院已经工作了10个月零17天的院长,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心里话!”

台下变得安静。

“我送给大家四句话。”这名曾经做过政府官员、企业家的院长说道:勤劳,天道酬勤;不要怕吃亏;要智慧;要忠诚,忠诚---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对上司,对朋友,对父母都要有这种品质。

话毕,吴顺发离开座位,径直走向主席台边缘,面对着台下学生,突然跪倒在地。

一时间,师生齐刷刷地站起,纷纷议论“院长怎么下跪了?” 这时,吴顺发道出了心里话。

“前几天,我遇到一个外语系的学生,我对她说,(学校)图书馆8月份竣工,可以投入使用了。她淡淡地一笑说:没有什么关系了,已经要毕业了,用不上了。同学们,那一刻刺痛了我的心。”

吴顺发说:“因为你们和我女儿一般年纪,我女儿肯定比你们大,我可以做你们的父亲吧。如果我女儿在这样一所大学读书,我这个做父亲的会怎么想?” 他面带苦涩,“同学们,你们生活在21世纪的高校,却度过了一个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田径场的大学时代,我作为院长,是对不住大家的。今天我要向大家公开谢罪!”

会场上的师生流泪。

一个男生嘶哑地喊道:“吴院长对得住大家!”声音立即被掌声吞没了。一名女生哭着喊:“我们爱民院!”

“那天的情形打动了我,我曾对学校失望,高职院校的前途无法看到,我多次想跳槽。”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经管系教师王永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感叹,“现在,我只想着能为学校多做点什么。”

“只有阵痛中重生”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前身为1952年创建的湖南省岳阳师范学校,上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中国中等师范学校名校”和“全国先进师范学校”,是首批全国20所小教大专实验师范之一。

2003年7月1日,学校升格成功,2004年,更名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设有6个系部、24个专业。

新校园于2007年8月实现了整体搬迁。

2010年,时任岳阳市统计局局长的吴顺发调往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刚到学校,吴顺发就发现面临的困境出乎意料。

“只有在阵痛中重生。”吴顺发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吴坦言,高职院校多年来积累的弊病已经在这所学院呈现。

该学校经管系一名教师告诉本刊,当时学校财务上只有数十万现金,欠债1.6亿元,而同在岳阳的另外两所职业学院均负债2亿~3亿元。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一名老师介绍,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学院门口的3栋楼房中,两栋房子停停建建用了6年时间,学校里没有田径场、图书馆。刚一到任,吴顺发就多次被一些基建老板堵在办公室门口讨要工钱,几个院领导的办公室玻璃也被人打砸。

教学上,老师们积极性不高,课时费是他们在校主要收入。教授上一课时50元。一些老师的心思无法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而是热衷于校外兼职。师资力量匮乏,人心不齐,“是现在一些高职院校面临的尴尬处境。” 招生“地毯式扫校”

“每年6月学生毕业,毕业典礼还没进行,学生就被用人单位订走了,这是一年中学校老师最开心的时候。”岳阳一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说,“每年七八月招生高峰就头疼,生源太紧张了,这两年愿意报高职的学生又逐渐减少,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定了‘招生指标’,让人夜夜失眠。”

当学校举全校之力去解决生源问题时,他们发现自己学校已经“落伍”。一些老师发现,招生期间,“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就像小摊小贩一样,打着横幅,进驻各所中学。”

“一些高等院校老师到学校里面摆满桌子,成排列队,一部分老师针对学生逐个做工作,这算是正规的招生队伍。”一名老师告诉本刊,“不正规的,有的学校提前在3月份,就放几万块钱在一些高中班主任手上,到了6月份,就大规模地进驻学校,招到一个学生给1000块。”

每所学校都有紧迫感,每一个老师和干部都有指标,处级干部的招生指标至少是3人,科级和普通老师的指标是2人。

“我们到了一些中学里,就像贩小菜一样,要请高中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吃饭,感觉没有一点尊严。”长沙一所高职院校的招生办主任说,如果学校没有固定的生源,那么一些学校的资金运转就会断裂,特别是依赖学费生存的学校将面临倒闭,许多高职院校“拼死一搏”。

派招生组老师采取“地毯式地扫校”,一所所高中去跑,分发招生宣传页,摆摊设点,设立众多的奖助学金吸引考生,一些高职院校的生源依然不见成效。9月20日,湖南几所高职院校的招生办老师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避免“买卖生源”。他们并不隐讳地向本刊记者介绍自己学校有着硬性招生指标任务,“这只能说明一点---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已经非常严峻。”

试水“能力学士”

“与其抢夺生源,不如从学校本身找问题,不断改革,把学校建设好。”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经管系系主任姜宗福告诉本刊记者。

2011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2010年毕业离校的经管系的学生们重回母校,经过一系列考核重新领到两个特殊的证书---“本科能力毕业证书”和“本科能力学位证书”。

胜出者将成为国内首个由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自主颁授的“能力学士”。“这是个严格残酷的选拔,”姜宗福说,从273名学生中选出前30名,根据要求,淘汰选手,最终剩下6名学生进入答辩环节。“考核与调查主要是以老师们的暗中查访和学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为主,综合这两方面的成绩,并与学生在校表现挂钩,提交评委会审议。”姜宗福介绍,“评委会”由7名评委组成,对于提交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核查,然后一起进行考评。“而且我们的评委会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制度,7位评委中有1人反对,就失去了获得能力证的资格。”

“留在最后的6名学生中,有一名女学生没能通过,”姜感到遗憾,“这名女生哭得很伤心,我也难过,但没有办法,定了规矩,她是被一票否决的,否决她的是从北京请来的企业高管,理由是她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太低。” 本刊记者了解到,追溯改革根源是:2010年,刚刚担任学院经管系主任的姜宗福就遭遇了“招生困局”。

“2008年因为升学高峰,系里招收了310多人,到了2009年,则招收了280多人,2010年招生人数不到100,可以说我们招生人数逐年下降。”在姜宗福看来,造成高职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本科学历比专科学历硬气,在招聘会上,手持本科学历的学生要比专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这太不公平,”姜宗福告诉本刊记者,专科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技术,也就是动手能力,高职一般都是学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是比较专业的,而且都会进入企业实习,他们的实践能力往往要比本科生强得多。

“之所以如此严格,是为了保证能力学位的‘含金量’,确保获得能力学位证书的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姜宗福说,“只有通过严格的评选,才能让这个证书获得社会的认可。”

该院经管系一名负责人介绍:“与本科生的教育模式相比,我们推行能力学士学位,是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职业能力鉴定模式,淡化社会文凭意识。”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吴顺发坦言,学校最近的一系列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促进生源。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针对大部分学生厌倦“高等数学”科目,经过一番争论,最终取消了这一科目。

该校给出的理由是,不少学生读高职就是成绩差,让他们学高数,是为难他们,这只能导致学生们厌学,对学习失望,再说走入社会以后用不上。随后的“改革”依然在进行,“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室搬进星级酒店,营销专业学生的课堂被改成公司化运作的格子间。

另外,学校还鼓励系里的老师当老总,学生当CEO进行创业。对此,该校经管系里还出资15万元,用作学生们的“创业启动资金”,“8个学生一组,组建学生自己的‘公司’,拿出自己的创业计划,然后交给老师审批,如果老师觉得有戏,他们就可以得到资金搞创业。”

据本刊了解,2011年,在校方改革后,该校吸引了6000万元融资。2011年8月1日,该校的图书馆将正式交付使用,具有蒙古族风格的田径场已经初具规模。

学院正与海尔集团、北京邮电大学的3G培训等联合办学,踏入校企合作之路。

经过一系列改革,效果已经初步呈现,该校招生数据显示,2010年,学校共招生1206人,2011年的招生人数达到了2251人。

一个奇异的现象

高职洗牌是正常现象,西方国家的高校也有退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就不利于教育发展。但一个奇异的现象是,一些院校在分数一降再降的情况下,依然不能博得学生青睐;另一方面则是,部分考上本科的学生却放弃本科,选择高职甚至中职院校。

退档**

湖南长沙,就在高考招生征集志愿的这几天,出了一个怪象。

多名考生和家长围聚在湖南一些高职学院,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办理退档。在湖南某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办公室内仅有一名值班学生,负责招生的老师们电话不通。学生和家长们认为,这是学校以此手段拒绝退档。他们担心,这会耽误学生至少一年时间、甚至一生的前途。

家长李智杰说,接到该学院短信通知后,儿子李维表示,根本就没有填报这所学校。

李智杰根据通知书材料中所写的联系电话,拨打该校就业处的电话,无法接通,在反复拨打后,终于接通,得知来意,对方传来:“打什么打”,随后挂掉电话。

“这到底是所什么学校?”李智杰心存疑虑,带着孩子从娄底赶到该校。该校招生就业处,李智杰父子遇到了同样来退档的张磊、丁高、戴旺等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已经等了一整天,招生就业处办公室内除了一名唐姓值班学生外,一直不见负责招生的老师。小唐告诉前来退档的学生、家长,学校不能退档。如果一定要退,要到省教育考试院办理相关手续。

家长丁秋明当即拨打了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的咨询电话后得到答复:“只要带着准考证、身份证等材料,到录取学校办理退档申请就行。”

追问之下,小唐只表示,负责老师和学校领导均不在学校,也无法联系。要求退档的学生和家长们最后都聚集在招生就业处办公室内,次日将是征集志愿的日子。

学生家长投诉后,学院负责人出来表示,学院并没有违反任何招生规定,考生没有充分理由,学校可以拒绝退档。学生要求退档,可能是一些民办学校的招生人员在背后操作,他们非常反感这些招生伎俩。

在再三要求之下,学校同意了其中几名考生的要求。对于不断前来招生就业处等候的学生和家长,校方表示,只是学生没有找到招生的负责人,并非学校不愿意办理。

李维的经历并不是偶例。8月17日,长沙学生周威威收到一条手机短信,他已经被湖南一所职业学院录取。

同一天,通知书也送到了家里。而周发现通知书上并非是他所选的专业。周赶紧拨打了这所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的电话。电话一直没人接听,“好不容易有人接了,一听是退档的,电话里就传来不太耐烦的声音,随后就挂断了。”

8月18日,周来到该校招生处办公室,在这里遇到了同样来退档的10多位家长和学生。

他们在学院等了一整天,理由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招生办的老师只是反复声明“学院未违反任何招生规定”,考生没有充分理由,学校拒绝退档。经过反复周旋,最终学校才勉强同意退档。

招生缺口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一些高职院校从内心来说不愿意退档,因为“招生的背后有太多酸甜苦辣”。

周威威还接到多所职业学院的电话,他们纷纷表示,学院的招生计划都有缺口,征求志愿投档可以考虑优先录取。

其实,生源争夺异常激烈。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高职专科批次在湘招生院校共有659所,计划招生14.4026万人。

2011年8月19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湖南省该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国家任务计划,一共有39686个计划缺口。

8月23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第二次征集志愿计划,仍有27986个计划缺口。

“谁愿意把这些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轻易放走。”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几乎没有可能。

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在湖南就有近9成的省内高职院校缺额,一些位于市州的院校缺额更大。

文科缺额较大的如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达到997个,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达到669个,常德职业技术学院483个。理科缺额较大的,如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达到1073个,潇湘职业学院达到610个,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达到560个。在长沙一所高职院校工作了23年的章进老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所在学校去年计划招生4000人左右,实际招了3000人。

“半壁江山”的招生光环逐渐黯淡

从全国来看:山东,高职院校4万余招生计划落空,部分院校甚至无生可录;湖北,有的院校只录到计划生源的不到一半;陕西,2011年有5万多达到高职录取分数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弃报志愿。

“生源荒”让一些高职院校老师怀念过去的光辉岁月。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4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其后数年,高职和本科教育齐驱并进,2008年,高职学生比占到了51%,首次超过本科院校。

2009年本科学生人数再次上升并从此居高不下,仅3年时光,高职院校“半壁江山”的招生光环逐渐黯淡。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生源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当“生源荒”侵袭时,处于高考志愿填报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首当其冲。

高考录取率在不断攀升,相当一批本科学校降低门槛、扩大生源。同时,高职院校的数量开始“只增不减”,不断缩小的生源和不断扩张的学校“反向赛跑”。高职专科录取分数线低到了200分,国内部分省份分数线降到了180分,甚至更低。按照平均分数来看,每科成绩不足30分。

“降分似乎只是一个形式,关键在于学校有没有吸引力。”章进老师说,能考到四五百分的考生可以上三本,考300分的考生可以考虑复读,只有200分以下的考生才有想法,“他们不会选择复读,就看学校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能够学到过硬技术,实现好的就业。”

就在大多高职院校生源“喊渴”的同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极少数高职院校出现。

大学生“回炉”中职

“读一个没什么特长的本科,不如选一个喜欢的专业、就业好的高职。”2011年,高考分数超过二本分数线的陈苗成了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新生。

9月,湖南高职院校陆续开学,像陈苗这样的学生均表示,他们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不会在乎“本科”、“高职”的称呼。

据当地媒体公布的数据,该校在2011年录取的4891名新生中,有12人高考成绩超过二本线,有2000名学生的高考成绩超过三本线,几乎占到一半人数。陈苗是湖南本省文史类考生,高考分数为528分。陈苗说,该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自己喜爱,且有发展前途,专业符合自己的规划定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欧阳小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湖南能够吃饱的院校只有国家示范性的4所高职院校,他们共同点还是综合实力比较强,该校较早开始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专业设置路桥汽车物流工程机械等很多都是湖南的龙头企业联合办学,工程器械就与三

一、中联等企业有着密切合作。上次我们调研,我们学校毕业生在‘三一’的员工有3000余人。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了联合办学,用专业对接产业。”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颜楚华向本刊介绍。

易丹、凌元亮、向清平等30多名在2011年高考中达到了二本、三本分数线的学生,先后也选择中南工业学校这所中职院校。

易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她就是看学校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在大学泛泛学习,不如选择一门好的技术,她的选择也得到父母的全力支持。8月18日,是中南工业学校的新生报名日。前来报名的新生中有不少是高考分数线达到了本科的学生。“仅在当天上午,报名的新生就突破了600多人,还有3名‘回炉’大学生。” 中南工业学校校长张文兵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大学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而职业技术学校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因而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需求。

“苦读大学4年,花费7万~8万元,毕业可能还会面临着找工作的尴尬。因此,我决定报读中职学校,免得以后为找工作发愁。”方亮亮毕业于安徽枞阳三中,今年高考分数超过高职专科线。方亮亮的父亲告诉他,现在企业招聘一个大学本科学历的岗位,至少有80个人争先恐后报名,而招聘一名技工,20天也无人前来问询。因此,方亮亮放弃了读大学。

“高职洗牌是正常现象”

高录取时代,高职院校如何选择发展路径?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涛认为,高职洗牌是正常现象,西方国家的高校也有退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就不利于教育发展。

一些办学质量低下、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会被淘汰。

2011年,湖南又新增3所高职院校。对此,从事高职教育研究20余年的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欧阳河认为,湖南已经有80余所高职院校,今后应真正转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造成现在高职院校的招生难,当年,很多地方一下子上马了多所高职院校,真正有那么多入学需求吗?”欧阳河反问道,现在高职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能力已经与当前的考生数量和考生需求不相匹配,生源不足的窘境其实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建校之初就埋下了。

“招生凑合的学校要赶快警醒,既要撑住,又要狠抓教学质量。”欧阳河说。(瞭望东方周刊)

第四篇: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实施途径探赜

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实施途径探赜

引言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让企业满意,就业率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尺。就业率的高低,从表面上看来,反映的是高职毕业生寻求工作岗位的机会多少,而实际上折射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教育教学的改革深度、贴近社会与企业的吻合程度以及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亲密力度,特别是反映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产品”的精度。因此,实现高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就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打造高职教育的“精品”,并全力做好“精品”的推销工作。换言之,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实现途径是立体交叉的。适应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特色的泉源,也是高就业率的根本所在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多,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逐步从过去的“供方市场”转变为“需方市场”。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必须认真考虑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办出产销对路的特色来。这种特色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上。

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按需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各项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需要对专业和课程设置及时加以调整、补充和完善。针对不少地区所出现的“三多三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带头人少;经营管理人员多,符合市场经济管理人才少;技术工人多,高级技工、技师少)的现象,高职院校应该在“三少”这方面大做“三补”文章。上海、浙江、苏南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信息流、车辆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第三产业中许多新的工作岗位也正在出现,整个社会经济的职业和劳动结构在层次和类型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为新专业的设置提供了根据与方向,也为高职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提供了“导航”航标。

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用人单位呼唤毕业生的“一专多能”。只有从职业分析入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科学地确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构建课程结构,选择教学内容,形成课程体系,按需施教, 才能打造吻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基础理论以需要够用为度,专业课的适当综合化才能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未来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基本完成岗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集聚,符合用人单位上岗后不再培训的要求。根据社会需求,毕业生毕业时多几个职业资格证和计算机、外语等证书,用人单位是十分欢迎的。行业、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其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建设性建议,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更能贴近生产实际,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供了保证。打造复合型人才是使毕业生市场抢手的秘诀

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十分根本的方面。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用人单位衡量和选择毕业生的一个基本标准。没有一定的素质,尽管学科和专业非常合适,用人单位也不一定会录用这个毕业生;相反,尽管某个毕业生在学科和专业方面不一定非常合适,但是,如果他具有比较高的素质,用人单位同样会考虑录用。当然,目前对素质的具体含义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中素质的重要性却是有口皆碑的。它可以表现为毕业生应用各种知识和能力时的迁移能力,还可以体现在毕业生的各种社会交往方面等等,因而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毕业生的第一证书是学历文凭,第二种证书是职业资格,而第三种证书则是“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无形的证书。这些证书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职业“上岗证”。

在调查用人单位今后3—4年内需要何种人才时,大多数单位表示需要生产、管理、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对人才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毕业后到工厂就能动手、顶岗,而不需要再次培训。纺织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后就能挡车、搞工艺设计,也能搞管理;机电类的毕业生一到企业即能干机械、维修、保养,也能干电气,甚至车、磨、铣床等样样都能;服装制作与设备维修专业,要求学生既能设计又会制作,还要会维修设备,有独立工作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图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具有电脑绘图软件的熟练运用、对施工工艺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力等。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今后3—4年内需要纺织、染整、机电、服装、营销、室内设计、环境规划、公关等方面的人才,并要求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电脑绘图能力、手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订单式” 培养和专业设置“前沿化”,是高就业率的源头活水

学校为用人单位“度身订做”职业技能型人才,就是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显示,企业需要数以万计的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和维修人员;随着“汽车名都”的建设,汽车制造行业、物流行业、市场营销行业,每年都要新增近万名从业人员。高职院校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就把学校教学工作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过程紧贴社会需求。

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很多学校搭建与市场需求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市场需求的“前沿”、社会需要的“前沿”、企业需要的“前沿”和岗位需要的“前沿”,即“第一线”的需要。根据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和能力结构要素构成、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应运而生,这是学校保持较高就业率的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学校专业设置的定向是明确的,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清楚的。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同样需要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给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很多学校一些传统专业的改造、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一些专业的撤消或停止招生,同样也是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在发挥着作用,如“机电一体化与市场营销”、“服装工艺与国际贸易”、“策划与投资分析”、“纺织品检测与经贸”等复合型专业的设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能找准就业方向,较快地进入到工作岗位。如纺织、纺织品检测、染整、机电、服装设计等专业再加一门英语或日语,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产学合作是高就业率的另一条坦途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从而也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初始阶段——一般性的参与合作。企业参与接收学生实习、选用优秀毕业生、给予一些资金支持、开展联谊等活动;过程之中——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这种协助性的介入合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最终目标——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在我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拓宽渠道,为高职生就业开辟基地

第一,激活各种有利因素建立就业基地。我校的做法是:首先争取苏南、确保苏中、带动苏北。加强与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和各地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努力争取成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人才培养基地、无锡新区人才培养基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基地等的友好合作伙伴,在无锡、苏州地区大型企业选择高职毕业生时我院成为他们首选的学校,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就业基地;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暑期见习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的单位来拓宽就业渠道,要求每一位同学暑期实践不少于2周或3周,学校5、6千名学生社会实践的单位信息收集起来筛选,分地区联系,建立校友会,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客座教授等多种渠道,倾听用人单位意见,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校企沟通,巩固扩大就业基地。

第二,与用人单位沟通,用学院的信誉建立就业基地。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信誉是学院开辟就业基地、巩固就业基地的保证。为此,我们在就业工作中,重视与用人单位的协作、沟通。首先,一视同仁对待每一家用人单位,热情地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尽量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推荐其需要的毕业生,提供给用人单位参考的资料,全面而真实并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其次,推荐毕业生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让用人单位接收到满意的毕业生。最后,用人单位一旦与毕业生签约,学院从维护个人信誉与学院信誉的角度,信守合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毕业生随意毁约,影响学校声誉。

第三,与毕业生沟通,用优秀毕业生建立就业基地。学院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被企业认同和接受,自然就有了“回头客”。“回头客”看重的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符合未来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创新型、竞争型、开放型、通用型、复合型人才,用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来进一步巩固就业基地。这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宗旨,又达到了让用人单位满意与学生自身塑造的目的。常熟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富士通、东丽公司等都有我们毕业生留在人事部门工作,为巩固就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下载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遭遇“吃不饱”窘境 高就业率难成救命稻草(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