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将在2018年底前落实到位
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将在2018年底前落实到位
又踏层峰望眼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诞生记 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3月21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对外公布。此前,方案中涉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已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也已公布。出乎预料、前所未有、全面变革、深刻重构……海内外对这次机构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党和国家机构大力度调整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历史担当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谋远虑,必将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和首要任务。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光明前景前所未有,艰巨挑战前所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任务,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形成科学有效的党和国家管理体制提出迫切要求。这是勇于担当、审时度势的重大决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总书记指出。1981年以来,党中央部门进行了4次改革,国务院机构进行了7次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步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仍然顺着既有思维考虑问题,觉得保持现状挺好,不仅不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可能会误事。“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都要放到新时代背景下、站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和把握。”总书记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定决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障碍和弊端,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时移世易,变法宜矣。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深化机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2015年,总书记就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深化机构改革进行调研。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2017年12月1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机构改革问题。党中央决定成立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总书记担任组长。相关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从制度上发挥党的领导优势的重大部署——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党的领导是我们制度最大的优势。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实际需要,自觉进行机构调整和改革,以利于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这次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从机构设置上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总书记明确要求。这次改革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着眼于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制度化。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加强党对涉及全局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明确,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次改革优化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理顺党政机构关系,强化统筹协调,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打破所谓的党政界限,建立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决策协调机制。“把一些存在职能交叉、工作重合的党中央和国务院部门合并或合署办公,把一些工作归口由党中央进行统筹协调,摆正和理顺了党政关系,既有利于保证党的重大决策集中高效,又有利于政府工作方向正确。”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立说。文件起草组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打破了以往机构改革大多局限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做法,既横向统筹党政军群,又纵向统筹中央地方乃至基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并使其进一步制度化。这是积小胜为大胜、水到渠成的改革举措——这次深化机构改革并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以贯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高举改革大旗,破解时代课题,是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论。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便来到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既挂帅又出征。十八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8次会议,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一些长期以来积弊甚深的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铁腕推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构筑“不能腐”的制度体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征途如虹;力克“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群团工作开创新局面……人们强烈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大大增强了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一系列改革的推进,已经广泛涉及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次深化机构改革,是积小成为大成的必然结果。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切实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推进,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定。总书记指出:深化机构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解决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聚焦改革形成惯例。与以往主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不同,十九届三中全会聚焦深化机构改革。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管大方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管具体施工。“看到这次改革方案,力度之大超出预料,有些过去有共识但没做成,有些过去想到了但做不成。”一位东部省份的省委书记感叹,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魄力、勇气、担当。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必将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一个指向愈发鲜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为了人民也来自人民,文件起草过程中积极回应人民期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借鉴吸纳基层有益探索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改革为了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机构职能体系必须适应人民新需求。总书记明确要求,改革要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充分回应人民期待。决定和方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体现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中。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为改善“看病难看病贵”,新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为更好保护“青山绿水”、治理污染,专门组建生态环境部;为破解“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合并分散在多部门的监管职能……一位中部省份省长拿到方案立即注意到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制度层面的安排变化,凸显对军人军属权益保障的重视,将为新时代强军治军提供有力支撑。”这位省长说。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等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一批新机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眼于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针对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整合组建执法队伍,加快建立责权统一的执法体系;着眼于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眼于努力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从“为谁改”落实到“怎么改”,最考验的是突破利益纠葛、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勇气。“对党和国家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改革来自人民,符合人民需要的改革方案从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吸取各地各方面的探索经验中得来——为了回应好人民期待,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全面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充分吸取各地方的经验。其中,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就吸收了基层探索经验。福建三明,过去医保亏损严重,医患矛盾突出。几年前围绕医药、医保、医疗推进“三医联动”,获得了“药价下降、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医保扭亏为盈”三赢。如今,这一经验被方案借鉴。“坚持问题导向,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机构改革的意见摸清楚,把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弄清楚。”2017年7月,总书记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批示。中央改革办和中央编办组成10个调研组,分赴31个省区市、71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短短一个月,当面听取了139位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回忆起去年8月那个炎热的下午,一位中部省份省委书记印象深刻:“就在省委招待所,我一个人,没带秘书,他们五个人坐对面。我写了个提纲,没想到他们听得很起劲,不回应、不插话,记得也很仔细,我就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放开了讲,起码谈了两个半小时。”调查组还向657个市县的1197位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个人发放了问卷,收集了31个省份的深化地方机构改革调研报告。马不停蹄,紧锣密鼓。工作人员整理汇总了厚厚两大本、42万字各方面意见。“有些问题共性很强,其中有一个共性问题60多位省部级主要负责人都提出了。”调研组工作人员说。调研抓准了问题、凝聚了共识,充分表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位部级领导甚至直言:“如果我所在的部门不被撤销,这就不是一次彻底的改革!”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实事求是、总结提炼。从寒冬时节到春回大地,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相关文件几经修改、一再完善,起草组的同志们字字斟酌、精益求精。仅决定就经历了框架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修改稿、讨论稿、再次修改稿等多个版本,几上几下、数易其稿的艰辛过程。2018年2月1日,中办发出通知,就决定稿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2月6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问题,在决定中都有回应有对策,切实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必将成为一份指导性极强的纲领性文件。兼收并蓄,从善如流。各地各部门和党外人士提出的550条意见,文件起草组力求能吸收的尽量吸收,最终对决定稿修改171处。把人民获得感作为“试金石”,把人民的支持作为“发动机”,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正在书写历史,开创未来。一个目标更加清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横亘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挑战依然不少: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这些问题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直接或间接相关,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必须对体制机制和机构进行调整完善,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总书记强调。展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宏大蓝图,人们发现,中国共产党立志进行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深刻变革的决心,力透纸背。——立足当前、聚焦今后三年,针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放眼未来、着眼今后二三十年,前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视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突出系统性、全面性、重构性——啃最硬的骨头,拆最牢的藩篱。“组建”“重新组建”“优化”“不再设立”……方案中的一系列关键词,意味着党和国家机构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刀阔斧;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建梁架柱;不是拆东补西,而是系统重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一位西部省份省委书记说。这次改革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就超过80个。改革调整幅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为改革开放40年来之最。“这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往复,而是标本兼治、形神兼备、带有重构性的真改革,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重在优化协同高效——不少人注意到,以往的机构改革强调“精简”,这次改革并未突出这一点,而是强调“优化协同高效”。“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总书记指出,只要这个目标达到了,该精简的就精简,该加强的就加强,不要为了精简而精简。这次改革,确保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让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比如有关农业投资项目,过去牵涉到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分段管理,如今要整合有关职责到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次改革将原来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流转的事情放在一个部门,极大提高决策和办事效率,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力求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直以来是改革的重点。决定提出,确保集中统一领导;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原则坚定,措施灵活——决定明确,上级机关要优化对基层的领导方式,既允许“一对多”,由一个基层机构承接多个上级机构的任务;也允许“多对一”,由基层不同机构向同一个上级机构请示汇报。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改革正在破解“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必将激发基层更大的活力,也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使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定位更加清晰、协调——这次深化机构改革,对宏观管理、市场监管领域的机构和职能进行了大幅调整优化,以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优势:减少了宏观部门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要求把主要精力真正转到抓宏观上来,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做出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组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集中管理反垄断统一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通过改革让各类市场主体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事情。各界人士一致看好这些举措,认为将极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驱动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是一张确保改革落地的时间表、路线图: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在2018年底前落实到位;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报党中央审批,2018年底前机构调整基本到位;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在2018年底前报党中央备案。所有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实施机构改革方案需要制定或修改法律的,要及时启动相关程序;依法依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管理机构和编制,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40年前改革开放的声声春雷,唤醒了一个时代的蓬勃生机;40年后机构改革的阵阵鼓点,更激发起奋进新时代的万丈豪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完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本文刊于3月23日解放军报第一、六版 相关阅读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方案中,这些内容与军人、军队相关: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拟订退役军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工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抚恤等,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组建应急管理部。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由应急管理部管理,实行专门管理和政策保障,采取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务职级序列和管理办法,提高职业荣誉感,保持有生力量和战斗力。应急管理部要处理好防灾和救灾的关系,明确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中国地震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深化跨军地改革:
着眼全面落实党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调整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决定,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原则,将列武警部队序列、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将国家海洋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将武警部队担负民事属性任务的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并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同时撤收武警部队海关执勤兵力,彻底理顺武警部队领导管理和指挥使用关系。
公安边防部队改制。公安边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公安边防部队转到地方后,成建制划归公安机关,并结合新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进行适当调整整合。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
公安消防部队改制。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公安消防部队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公安警卫部队改制。公安警卫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公安警卫部队转到地方后,警卫局(处)由同级公安机关管理的体制不变,承担规定的警卫任务,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
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按照先移交、后整编的方式,将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及相关职能全部划归武警部队。
武警部队不再领导管理武警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按照先移交、后整编的方式,将武警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官兵集体转业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
武警黄金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现役编制转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原有的部分企业职能划转中国黄金总公司。
武警森林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现役编制转为行政编制,并入应急管理部,承担森林灭火等应急救援任务,发挥国家应急救援专业队作用。
武警水电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充分利用原有的专业技术力量,承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组建为国有企业,可继续使用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名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武警部队不再承担海关执勤任务。参与海关执勤的兵力一次性整体撤收,归建武警部队。
为补充武警部队撤勤后海关一线监管力量缺口,海关系统要结合检验检疫系统整合,加大内部挖潜力度,同时通过核定军转编制接收一部分转业官兵,并通过实行购买服务、聘用安保人员等方式加以解决。
第二篇:做好审计监督工作确保中央各项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到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正在向全球蔓延,为减少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危害,政府正致力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防止出现经济衰退。审计机关作为国民经济的“免疫系统”,要服务于政府工作目标,并确保目标及政策落实到位。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首先,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解决影响和制约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其次,要树立服务理念。服务理念应主要包括服务人民和大局的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审计机关也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执审理念,把服务于人民、社会作为目标,并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全面突出为民服务的意识;审计工作要坚持服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从经济全局的视角认真审视和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政府审计的工作质量,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注意将审计监督的成果转化为审计服务的成果,突出服务大局意识。
最后,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会不断开拓创新。审计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刻分析审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查找差距与不足;同时还应开拓审计视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坚持走科学创新的审计之路。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作为创新审计工作的源泉,从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着手,加强对涉农项目、中小企业负担、财税金融政策落实等进行探索和重点审计。
二、审计监督要到位
政策执行过程是通过调整多方的利益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与控制,也是政策主体和客体进行博弈的主要过程。对中央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就是要监督政策主客体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具体来说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找准审计切入点。审计要结合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来开展工作,加强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在科学评价当前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前提下,揭露重大违背国家产业、土地和投资政策、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行为,防止“两高”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
二是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应随着审计内容、审计方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现阶段审计工作应当将现场前延,实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有机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地调察,从涉农项目和资金、中小企业负担、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考查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促进更多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出台。
三是整合审计资源。结合审计项目的特点,分析现有信息、人力、物质资源等审计资源的现状,分析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各类资源的特点,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各类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
四是查深查透问题。审计监督到位与否的重要考量就是对问题的查处,查深查透问题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要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估与落实展开,认真查找并发现违规违纪等问题,审慎把握对问题的裁量权,对问题要科学区分并区别对待,对影响较大乃至影响深远的问题要查深查透,对所涉及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查找产生的根源,以便堵塞漏洞。
三、建设性作用发挥要到位
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查处与揭露违纪违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与对策,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审计建设性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和体制机制完善程度,因此,只有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和体制机制建议到位,才能保证建设性作用发挥到位。
一方面,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审计整改关系着审计成果的实现,也关系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整改需要审计机关的跟踪、被审计单位的落实、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良好的审计关系。因此,要提高有关政府部门和人员对审计整改的认识,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断强化审计回访制度,实现审计与被审单位的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切实保证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达到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目标。
另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建议要到位。正如温总理所言,审计工作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审计在查深查透问题的前提下,认真审视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还需要充分运用职业判断,科学预见新情况、新问题,并
探寻解决新问题的具体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深化改革与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三篇:关于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措施的实施意见
关于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措施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济南市长清区2007年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从制度上制约和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经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宣
传教育
(一)、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正教育。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继续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坚持贯彻教育为本、预防在先的方针。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环节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年底前要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次反腐倡廉主题教育。采取上党课、专题报告、观看影视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经常性党风教育。宣传教育要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正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大力加强廉正文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在农村党员干部中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正和反腐败制度建设
(一)、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带头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领导干部不准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执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有关规定;按照规定乘车、住房、使用移动电话和电脑;执行礼品登记、收入申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配偶和子女做从业规定;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兼职企业领导职务、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党政机关不准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积极推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年底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定期召开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座谈会,班子成员能主动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进行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三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对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问题苗头的人,对群众来信涉及到的人和事,以及组织和个人有不廉洁行为者,通过与当事人谈话询问,及时提醒警示,进行说服教育,使其早认识、早纠正,防患于未然。干部调动、职务调整、岗位调整都要进行诫勉谈话,分管部门领导平均每年找其他干部谈两次话。尤其是负责财务、后勤、接待等管钱管物部门的干部,坚持不定期地找他们谈话。主要采取集体谈或单独谈的方式进行。对有违纪苗头的要及时批评,对确无问题的要及时给予澄清,对问题比较严重的要及时向党委报告,视情作出处理。谈话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关心爱护同志出发,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四、充分发挥惩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镇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严肃对待。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检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和中办《关于完善办案协调机制,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两规”审查措施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案件检查措施,加强对办案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文明办案。
(三)、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凡违反纪律者,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该处分的坚决依据党纪政纪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分或组织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所承担的责任内容,全面负责。对不执行规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或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都要严格追究责任,把板子打到具体责任人头上,绝不允许借口“集体负责”而敷衍塞责,切实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
五、采取得力措施,严格纪律和责任追究,确保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统一研究部署,长抓不懈。严格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书记具体抓落实,其他领导班
子成员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
按照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2007年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明确牵头单位。牵头单位要同相关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其他工
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三)、加强监督与检查
2007年底前组织对贯彻中央《实施纲要》、省委《具体意见》、区委《工作要点》和本《措施》情况进行检查,适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以保证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第四篇:关于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措施的实施意见解读
关于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措施的实施意见
关于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措施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济南市长清区2007年底前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六亿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从制度上制约和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经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宣
传教育
(一)、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正教育。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继续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坚持贯彻教育为本、预防在先的方针。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环节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年底前要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次反腐倡廉主题教育。采取上党课、专题报告、观看影视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经常性党风教育。宣传教育要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正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大力加强廉正文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在农村党员干部中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正和反腐败制度建设
(一)、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带头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领导干部不准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执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有关规定;按照规定乘车、住房、使用移动电话和电脑;执行礼品登记、收入申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配偶和子女做从业规定;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兼职企业领导职务、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党政机关不准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积极推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年底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定期召开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座谈会,班子成员能主动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进行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三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对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问题苗头的人,对群众来信涉及到的人和事,以及组织和个人有不廉洁行为者,通过与当事人谈话询问,及时提醒警示,进行说服教育,使其早认识、早纠正,防患于未然。干部调动、职务调整、岗位调整都要进行诫勉谈话,分管部门领导平均每年找其他干部谈两次话。尤其是负责财务、后勤、接待等管钱管物部门的干部,坚持不定期地找他们谈话。主要采取集体谈或单独谈的方式进行。对有违纪苗头的要及时批评,对确无问题的要及时给予澄清,对问题比较严重的要及时向党委报告,视情作出处理。谈话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关心爱护同志出发,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四、充分发挥惩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镇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严肃对待。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检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和中办《关于完善办案协调机制,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两规”审查措施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案件检查措施,加强对办案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文明办案。
(三)、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凡违反纪律者,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该处分的坚决依据党纪政纪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分或组织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所承担的责任内容,全面负责。对不执行规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或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都要严格追究责任,把板子打到具体责任人头上,绝不允许借口“集体负责”而敷衍塞责,切实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
五、采取得力措施,严格纪律和责任追究,确保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统一研究部署,长抓不懈。严格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书记具体抓落实,其他领导班
第五篇:落实《对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意见》心得体会
落实《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心得 体会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印发《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不断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认真学习通知精神,我认为破解党建、业务“两层皮”的关键、抓手、根本如下。
提升政治站位是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历史定位和实践逻辑告诉我们,党建引领业务、党建促进业务,二者从来都应当是融合共进的关系。应该看到,在少数地方党建和业务“两层皮”顽症的存在,导致党建和业务没有实现同向发力,出现互为掣肘的问题,对党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非常不利,对落实“十四五”规划非常不利,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非常不利,对实现民族复兴大业非常不利。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时代之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聚拢一股气、拧成一条绳,同下一盘棋,党员干部应当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坚持党的领导角度,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凝心静气、认真思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政治能力,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
觉、行动自觉,积极探讨如何发挥党建、业务“1+1>2”效应,而不是相反。
岗位交流锻炼是抓手。“两层皮”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学习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建工作,存在着误解和偏见,导致实践中“虚化”“弱化”,“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重要”等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坚冰要靠实践点滴消融。在这方面,《意见》提出,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推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完善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机制,从大的思路上理顺了党建和业务融通的“说明书”和“路线图”,并从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角度“促进党务干部懂业务、业务干部懂党务”,给出“双向交流”的指导措施,可谓“牵牛牵住了牛鼻子”。这一方面可以促使党务干部更深刻理解业务工作,养成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角度,从更出色做好业务工作角度看问题、作部署的习惯,使视角更宽广、部署更贴切。另一方面,业务干部在党建岗位受锻炼,有助于在开展业务工作中融入“党”的意识,绷紧“党”这根弦。党建、业务双向交流,有助于消除二者分歧,纠正一些有失偏颇的片面认知和错误观念,促使二者同向发力、偕行共进。
长抓不懈不松劲是根本。实践和认知经验告诉我们,在新的习惯建立起来之前,固有的习惯并不会自然消失,党建、业务“两层皮”之所以被称为“顽症”,就在于在少数地方、少数同志身上总是反反复复、“死灰复燃”,因此,必须认真领会《意见》精神,把握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通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专项督查、“回头看”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促进问题根本解决,在反复抓、抓反复之中,直到新的习惯彻底取代旧的习惯。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刀口内向”,主动向自身思想上、认识上、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向“两层皮”问题拈弓搭箭、有的放矢。“一篙松劲退千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新的习惯不建立不罢休,以“一抓到底”的精神,切实向“两层皮”问题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