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

时间:2019-05-14 05:5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长在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长在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市长在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

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送审稿

(2012年3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和全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市财税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财税工作任务。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团结拼搏,扎实苦干,2011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财政保障任务,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积极作为、拼搏实干,出色完成了各项财税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市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国税部门深入推进“税收征管、纳税服务、内控预防、国税文化、内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六个体系建设,实现了征管质量和总量双提升。2011年,全市国税系统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9亿元,增长 29.7%,增幅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地税部门完善税收预警系统,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强化税务督查,努力做到应收尽收。2011年,全市地税系统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3亿元,增长38.7%。财政部门狠抓收入调度不放松,及时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问题,确保了财政收入足额、均衡入库。组织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检查活动,查处漏缴税款6494万元。狠抓非税收入征管,把除教育收费和彩票收益以外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审计等部门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监管的意见》,每季度开展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严查财政虚收行为,切实提高了财政收入质量。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1.6亿元,增幅达31.8%,列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83.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5%。我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财源壮大的真实反映,也是财税部门齐抓共管、聚财增收的客观体现,市委、市政府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二)促发展措施扎实有效。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大投入促发展。在资金运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市财政筹措资金近15亿元,有力支持了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和城市化建设,拉动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二是减免税负促发展。全面落实固定资产抵扣、出口退税和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据统计,税务部门全年共落实各项税收优惠32.86亿元,增长42.5%。三是打造载体促发展。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各级财政部门努力盘活土地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60多亿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市财政筹资近15亿元,集中支持了赵王河下游综合治理、洙水河公园景观、蓝天碧水等一批重点工程。四是助推融资促发展。市级兑现对金融机构的奖励办法,出台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办法,充分利用财政间歇资金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各县区抢抓“助保金”政策机遇,投入铺底资金1.58亿元,带动银行发放企业贷款18亿元,有力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支持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各级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重要位臵,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财政惠农补贴大幅增加。全年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6.03亿元,增长21.4%。二是农业基础建设加速推进。市级出台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办法,进一步拓宽了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投入1.7亿元,支持了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抗旱资金1.13亿元,战胜了百年一遇的旱情。筹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三是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争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1亿元,帮助农民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 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支持在农村免费放映电影和送戏下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力。各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支出结构看,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31.4亿元,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5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6.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干部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市级月人均增加津补贴550元,各县区也都不同程度增加了津补贴。从增长速度看,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3.8%,民生支出增幅达到35.7%,高出支出增幅11.4个百分点。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完成54.5亿元、27.4亿元、3.7亿元,分别增长30.8%、43.6%和100%。从投入重点看,去年初,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要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实事。全市各级财政努力克服资金困难,投入资金43亿元,把每一件实事都落到了实处。这几年,我市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财力安排仍然是捉襟见肘,在保稳定、保运转、保发展的繁重压力下,各项民生政策都做到了应保尽保,实属不易。

(五)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财政监督更加规范,投资评审扎实推进,审核项目资金6.9亿元,审减6753万元。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全市实现采购额5.56亿元,节约资金6160万元。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深入实施,全市共撤并账户134 个。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资金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按照上级要求,摸清了全市政府债务底子,建立了政府债务月报制度,落实了偿债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归还到期政府债务,有效防范了政府债务风险。

(六)争取上级支持取得突出成绩。一年来,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牢牢抓住中央和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认真分析研究上级有关政策,客观反映我市财政实际困难,积极筛选和申报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性收益,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全市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9.8亿元,增长22%,占全市财政支出52%。特别是2011年省分配我市的保障性转移支付,在上年9.6亿元的基础上又新增4.5亿元,增量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这些资金不仅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而且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财税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是满意的,给予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财税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税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政增收基础不够稳固,收入质量有待提高;政策性增支因素越来越多,财政收支矛盾非常 突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有待加强,资产闲臵、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精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市财税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打造科学发展高地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市经济和财税工作面临较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去年底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今年2月24日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存准率进入下降通道,有利于缓解当前市场资金紧张压力。二是中央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落实小微型企业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政策,有利于我市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步伐。三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我市所属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提供了又一次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四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全市已经形成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企业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的财源增长点不断涌现。从不利因素看: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我市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在收入方面,全市财政增收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去年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 理,造成非税收入不可比增长,今年非税收入维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二是去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总体形势较好,来自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税收达到23.75亿元,增长30%。从今年情况看,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成交量不断下滑,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提供的税收也将出现回落。三是去年我市煤炭行业提供税收10亿元,增长29.9%。三家煤矿四个矿井都已经达产,预计今年原煤产量1250万吨,和去年持平,税收增长空间不大。四是国家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也将造成财政减收。据税务部门分析,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起征点减收5000万元,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减收5000万元,车船税政策调整减收约2亿元。若加上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收更多。在支出方面,财政必保的民生政策增支多。比如,落实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今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0%以上。提高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半年翘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及部分优抚对象待遇,落实农业、科技法定性支出,地方政府债券和省扩大内需资金即将进入还款高峰,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工资水平等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特别是市级财政,必保的硬性增支扣除新增的财政收入之后,缺口达到2.96亿元,支出压力非常大,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对此,各部门、单位都要有清醒的认识,科学应对,未雨绸缪。

总的来看,尽管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 菏泽发展大有希望,财税工作大有可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财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努力支持“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培育优质后续财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财税改革,创新财税管理体制机制,增强财政统筹发展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四个发展”、打造科学发展高地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精神,到201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4个县(区)过30亿元,1个县过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跨入全省中等行列,人均指标在全省实现位次前移,居周边地区(周边9市:即菏泽市、徐州市、亳州市、宿州市、开封市、新乡市、濮阳市、漯河市、商丘市)前列。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3.9亿元,增长20%。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4.22亿元,增长22%;地税部门完成79.78亿元,增长24%;财政部门完成29.91亿元,增长9%。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在今年的财税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增强政府保障能力,努力在财政增收上实现新突破。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夯实收入基础、提高收入质量的同时,切实加强征收管理,增加地 方可用财力。一要狠抓组织协调,确保收入任务完成。财政是组织收入的协调部门,要紧紧锁定全年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增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依法纳税、税务部门足额征收。密切关注影响收入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坚持按时序、按进度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要精心组织好第一季度的收入工作,确保首季实现“开门红”。二要狠抓依法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税务部门要狠抓四大主体税种增收,不断提高主体税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强化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突出抓好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行业税源监控,实现颗粒归仓。下大力气解决好有税不收、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税收优惠把关不严等问题,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大“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力度,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稽查活动,充分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堵塞跑冒滴漏,最大限度把经济发展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三要严禁虚收空转,确保财政收入质量。要严格落实县乡财政收入管理工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活动,严查虚收空转和有税不收行为,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确保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增长。

(二)紧紧围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在服务经 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各级必须把提高经济质量和培植壮大财源,作为打造发展高地的主攻方向,进一步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地打好这场攻坚战。一要在筛选项目上下功夫。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由市政府统筹筛选,集中力量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创税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好项目。二要在实现最大使用效益上下功夫。撒芝麻盐式的资金分配方式,必然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要改变靠财政奖励、补助支持企业发展的办法,充分利用企业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方式,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大项目建设。三要在争取上级支持上下功夫。要努力争取省支持菏泽科学发展政策、中原经济区政策和革命老区政策,充分借助外力,弥补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问题。要加大项目筛选申报力度,力争更多财源建设项目列入上级规划盘子。四要在落实减负政策上下功夫。税务部门要继续落实好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切实增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最近中央出台文件,取消25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级财税部门要及时研究,落实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五要在缓解融资困难上下功夫。打造高地,必须突破融资瓶颈。要修订完善市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政策,按照存贷比绝对额和增加额、单笔贷款规模、信贷排名位次,合理分配奖励资金,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为企 业融资打造良好的平台。大力支持我市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六要在支持城区建设上下功夫。围绕把菏泽建设成为四省交界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市级要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土地出让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扎实推进赵王河南段、环堤公园综合治理、规划展览馆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三)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稳则全局稳。要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切实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要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大力支持农民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推进开发式扶贫,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多渠道支持增强农业生产能力。要落实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农田水利会战,为农业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以省取消农业综合开发县区财政配套为契机,积极做好争取工作,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要认真研究中央有关政策,抓住政策机遇,推动我市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发 展。三是多渠道支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和村镇绿化,努力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大对村级补助力度,切实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民生连民心,民生大于天。各级要以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教育方面,要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规定比例计提教育资金,从地方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20%。全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城区中小学扩容改造,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医疗卫生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城乡大病年人均救助额分别提高到5000元、4000元。要加大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实施力度,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社会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把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2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600元。要继续加大就业 投入,全面落实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等尽早实现就业。文化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大以奖代补力度,促进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送戏下乡、农村放映电影和农家书屋建设。社会管理方面,要深入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和司法救助,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支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活动,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紧紧围绕实现地方收益最大化,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上实现新突破。今年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菏泽打造科学发展高地,支持菏泽市参照执行省对沂蒙革命老区预算内投资等扶持政策;省财政进一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上级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对我市财税经济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不会算账、算不好账,不能把政策精神吃透,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各级财税部门要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广辟信息渠道,找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有的放矢地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支持。要强化沟通协调,多联系、勤汇报,和上级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尽最大努力实现政策收益最大化,借力推动全市 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不断把财政工作推上新水平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财政工作的根本准则。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聚财、从严管财、科学理财的要求,严格坚持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切实把财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要规范预算编制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政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的具体提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尤为重要。一要细化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到党委、政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要从预算编制入手,把单位每一项支出做实做细,适当打足公用经费,提高部门预算年初到位率和批复率,切实解决预算追加规模大、决算和预算差距大的问题。二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实行零基预算,能够节俭不合理开支,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在2013年预算编制中,市县两级都要实行零基预算,以当年财力为资金分配基础,以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分配依据,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零”为基数全面核定和分配各项财政开支,区别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支出,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三要加强结余资金管理。要按照 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第3条要求,认真分析单位结余结转资金性质,属于该支不支的,收回预算统筹使用。属于项目性质且符合资金管理规定的,编入下年度单位预算。四是要扎实推进预算公开。省政府拟于今年人代会后公开总预算,并于5月下旬集中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我市要按照统一要求部署,把各方面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二)要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我市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试点运行到扩大范围再到全面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执行的不够彻底,实拨资金行为没有彻底杜绝。项目资金没有直接拨付到工程和服务的供应商,财政资金在单位账户大量滞留。针对以上问题,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根本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深化改革的方案,实现会计委派管理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整合,力争在两年内逐步推行到位,真正做到“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

(三)要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单位和部门的“自留地”,必须要还所 有权于政府,还管理权于财政。同时,我市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政府有必要从非税收入中统筹调剂部分资金,用于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市财政作为非税收入的管理部门,要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规范、高效的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机制。在征收管理上,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要求,财政是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的主管机关,应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者委托部门和单位征收。要按照既有利于及时足额征收、方便缴款人,又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原则,合理确定征收方式,对重点的非税收入项目实行财政直接征收,防止“体外循环”现象发生。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执收单位不得擅自减免行政事业收收费。特别要加强对土地使用权出让监管,财政要联合土管等部门,对土地征收拆迁补偿成本进行严格审核检查,确保土地出让收益不流失。在支出管理上,要研究制定市级非税收入统筹管理办法,在综合考虑征收成本费用等因素后,按照核定收入基数、固定调剂比例、超收比例返还、短收调剂不变的原则,合理调剂出部分非税收入,纳入市级预算盘子统筹安排,切实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四)要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政府采购法》第2条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货物、服务和工程的活动,都应当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我市推行政府采购改革以来,节约了很多财政资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多头经办采购招投标活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管采分离不彻底,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弱化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资金统管整体性,影响了采购功能在更大范围内拓展。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必须依法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从我市情况看,2011年全市政府采购额5.56亿元,仅占政府支出(包括一般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的1.8%,市级政府采购额1.6亿元,仅占市级政府支出的4%,远没有达到政府采购法要求的范围和规模。去年我市政府性支出达到306亿元,应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比例至少35%,也就是107亿元,按照国内政府采购平均节约率10%计算,全部实施政府采购将节约财政资金10.7亿元。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逐步把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服务工程等纳入统一采购范围,依法规范操作,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必须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管。按照《政府采购法》第13条要求,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财政部门要承担起监管责任,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明确相关职责,规范操作程序,努力打造政府采购各环节既紧密衔接又相互制衡的机制,真正实现依法采购、廉洁采购、公平采购、阳光采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必须完善创新政府采购的管理方式。曹县政府于200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公共资产交易统一管理委员会,下设公共资产交易 中心,把财政、建设、国土、交通、水利、国资等相关部门对公共资产交易的职能集中到公共产权交易中心,凡政府投资购买的货物、服务和工程项目以及包括土地在内的公共资产的出让、拍卖一律进入中心公开招投标,节约了大量政府资金。滨州、枣庄、东营也都成立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所有工程项目招标。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五)要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据初步统计,去年市级财政用于城建、水利、市政、规划、学校、廉租房、医院等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达到16亿元,财政投入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带来显著的变化,各主管部门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市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仍然是筹建与实施一体、实施与监督一体、建设与使用一体的管理模式,制度约束不够,监督管理不细,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市财政要联合主管部门,研究起草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计划、预算编制、财政评审、招标采购、工程实施、决算验收、财务监督等予以制度化规范,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政部门要代表政府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落实“事前评审、现场监督、全程监管”的评审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四先四后”。即坚持“先评审后预算”,严把工程预算控制价审核关,对未经评审或评审不过关的项目单位不予下达预算。坚持“先评审后招标”,通过财政评审制定项目的最高投资限额和 招标控制价,未经评审不得开标。坚持“先评审后拨款”,合理评审工程造价,现场审查核实工程量,做到不克扣、不超拨,将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分期直接拨付到项目法人或施工单位。坚持“先评审后决算”,对项目工程进行事后评审,对不应列入项目工程的费用进行清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六)要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一要依法纳入统一经营范围。财政依法承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对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场馆、会所等经营性资产,应该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组织开展经营活动,任何单位不能越俎代庖。对于城区内的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广告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由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收益必须上交政府。二要依法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擅自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抵押、担保。要规范国有资产处臵行为,每一宗资产的处臵,都要由市政府审批、财政部门组织,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浪费。三要大力推行“公务仓”管理。市财政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务仓”管理制度,政府举行大型活动购臵的资产,被撤销的临时机构使用的资产,迎接上级检查、考核、评比时购臵的资产,都要交入“公务仓”统一管理,既可循环使用,也可出租拍卖,或者调剂使用。未经财政部门审核和市政府同意,任何单位、个人都不能非法占用公有资产。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财税工作任务

财税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检验领导干部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试金石”。做好新时期的财税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一)加强财税工作领导。财税工作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财税工作,及时帮助财税部门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加强财税政策研究,注重听取和征求财税部门的建议,善于运用财税政策和信息数据指导全局工作,善于运用财税杠杆调节经济发展。

(二)落实财税工作责任。今年是新一届市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打造科学发展高地的起步年,也各项工作的“落实年”。对于今年的财税工作各项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实行目标责任制,将预算任务和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人人抓落实,确保不出空档、不留死角。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切实将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充分理解、支持配合财税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各收入征管部门,要高度服从大局,加强协调沟通、分析调度,齐心协力抓征管、促增收。政府各职能部门、各预算单位,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和社会监督。同时,财税部门也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强化财税队伍建设。做好财税工作,关键在班子、关键靠队伍。各级财税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抓好财税干部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坚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理财治税、争先进位的能力。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地搞活用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财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对内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对外要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重点改善机关对基层的服务、财政对预算单位的服务、税务对纳税人的服务。要强化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机关各项廉政制度,坚持标本兼治,抓思想教育、抓行为规范、抓违规苗头、抓违纪查处,努力构建办事程序缜密、纪律规定严明、权力制衡严格、内外监督有效、违规违法必究的财税廉政新机制,树立财税干部严于律己、廉洁理财的良好形 象。

同志们,当前我市正处于乘势而上、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财税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第二篇:财政局长在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多措并举 扎实工作

推进财税组织收入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2012年财税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县财政局局长:王永峰

(2012年9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2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全面完成组织收入的目标和节支增效任务,坚定不移推进组织收入工作,坚持不懈完善财政支出机制的落实,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主要就财税部门抓增收节支工作汇报如下。

一、1-8月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总体完成情况

2012年1-8月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858万元,同比增收5306万元,增长36.5%,完成年初任务27939万元的71.1%,超序时进度4.4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133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91.31%,同比增收5622万元,增长45%。

截止8月底我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493万元,同比减收14092万元,减少46.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入库14913万元,减少49.2%。

分部门完成情况:

1、国税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3万元,同比增收1474万元,增长64.68%,完成年初任务4309万元的87.1%,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

2、地税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63万元,同比增收 4232万元,增长39.81%,完成年初任务21696万元的68.51%,超序时进度1.84个百分点。

3、财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2万元,同比减收400万元,减少24.36%,完成年初任务1934万元的64.22%,低于序时进度2.45个百分点。

分收入来源完成情况:

1、本地税收完成情况:

剔除石油税收,我县今年本地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6251万元,同比增收4187万元,增长34.71%,其中:国税完成2442万元,同比增收331万元,增长15.68%;地税完成13809万元,同比增收3856万元,增长38.63%。

2、石油税收完成情况:

1-8月我县全口径石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6934万元,同比增收5747万元,地方分享1882万元,同比增收143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其中:国税增值税1311万元; 地税城建税236.47万元、资源税317万元。

3、其他非税收入完成情况:

截止8月份我县各项非税收入完成172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收316万元,减少15.5%。

(二)1-8月份支出完成情况

截止8月底我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1847万元,同比增支25317万元,增长33.1%,完成调整预算数145574万元的70%,超序时进度3.33个百分点。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9189万元,同比减支11929万元,减少38.3%,完成调整预算数21280万元的90%。

支出在优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社保低保等民生支出、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转变作风 服务群众”以及“天山申遗”活动正常开展的同时,大力支持“两城三园”和县域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保增长、扩内需”取得实效。

二、2012年财税工作运行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由上年的86%上升至91.31%,提高5.3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8.5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更趋优化。

二是主体税种保持平稳增长。我县三大主体税种共完成12822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4.57%,占税收收入的71.71%,增收3388万元,占税收收入增收额5622万元的 60.26%,是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是投资拉动项目促进财政增收效果显著。从税收一、二、三产分析,财政收入来源逐渐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聚集,二、三产业效益凸现,其经济效益通过财政收入指标已显现出来,表现为与投资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税种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结合税务部门分行业税收统计反映出,我县二产、三产完成的税收所占税收比例分别为55.46%、44.3%,其中:采矿行业完成税收3501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1.65%;制造行业完成税收484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建筑行业完成税收4181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5.86%;交通运输行业完成税收516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2%;房地产行业完成税收3744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3.16%;金融行业完成税收165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10.26%。

四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来,财政支出更加突出了民生建设,突出了社会公益投入,特别是在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不遗余力。1-8月民生支出83973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

五是争取上级资金数量大幅增加。1-8月我县共争取到各类资金125820万元,完成全县目标任务的84%,同比增加47376万元,增长60%,主要用于教育、社保、水利、卫生等方面,剔除重复计算因素,我县实际到位资金105357万元,同比增加35725万元,增长51%,有力支持了全县基础 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提高了资金供给能力。

六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序开展;财政专户管理不断规范,确保了专户资金安全运行;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础工作扎实展开;全面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恢复各级预算单位基本账户,同时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七是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财政监督效能。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安全检查,增强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会计监督与培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的来看,2012年上半年我县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经济发展步伐的迹象明显加快。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企业信心持续增强,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和产值稳步增长,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当前财税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增幅较高,主要是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较好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值税转型、中 小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率的调整、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调整以及帮扶企业减免税费等政策性减收效应仍将持续。

二是规模性工业企业普遍较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从我县国民经济核算反映出,二产仍处于弱势地位,经统计一年纳税在二十万元以上的企业国、地税加起来不足百户,还缺乏支撑财政收入盘子的优、强势企业,税源基础还不够稳固。

三是随着我县各类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民生工程覆盖面的不断拓宽,财政的刚性支出因素越来越多,支出的快速增长高于可用财力的增长,截止8月底我县可动用财力一般预算为144763万元(含上级专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4744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负2677万元;基金支出中安排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支出已达17977万元,与缴入国库土地出让金收入14913万元相抵,收支相抵结余负3064万元,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凸显。

四是综合治税工作还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综合治税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

五是政府投资项目开工率不高。我县许多项目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在资金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目前只能做前期准备工作,致使项目进展缓慢。

四、下半年财税增收节支主要措施

下半年,我县财税部门将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以 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强化征管为手段,以实现“两个率先”为已任,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财税工作。

(一)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财税部门要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切实抓紧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税收大户的征收管理。

(二)坚持抓大不放小,做到应收尽收。一是加强对砖厂、瓷砖厂、砂石料厂等建材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财税部门要针对其行业特性,有针对性的创新征收手段,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一次性税收收入征管。三是做好石油作业区的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强为石油作业区提供生产性劳务的二包、三包企业的税收征管。四是依托煤炭监控系统,尽快实现数据共享,盯死盯牢煤炭行业税收,强化煤炭行业税收征管。五是税务部门要尽快制定出新城区土地使用税征收方案,将新城区划入征收范围内。

(三)坚持科学理财,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要合理集中各类财政性资源,确保县委、政府重大决策和民生工程的资金需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要加大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确保机关正常运转,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二要 加强财政融资管理,拓宽财政资金渠道,解决有限的政府财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加强政府资源整合,增强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创新融资体制,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经营实体合作,多渠道广途径筹集发展资金,发挥融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健全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想方设法盘活存量资金,变“死钱”为“活钱”,提高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

(四)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财税管理。要狠抓预算执行管理,落实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督促部门制定预算执行计划,将责任落实到项目主管单位、具体执行单位和负责人,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努力做到均衡执行预算。

(五)加快财政专户沉淀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把加快财政专户沉淀资金支出进度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面梳理影响支出进度的各个环节和节点,仔细排查影响支出进度的项目和资金,多管齐下切实加快财政专户沉淀资金支出进度。

(六)抓财政监督,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作用,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实施到项目的竣工进行全过程多环节的监督,保障工程质量,遏制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切实节约财政资金。二是加大政府采购专 项检查力度,加强采购行为监督,切实提高采购效率。

(七)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按照地区要求全面推行公务卡实施工作,做好公务卡办理、试点使用工作,预计9月底完成全年开卡工作。

(八)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大平台建设,加快各类平台应用,不断升级财政核心管理软件,实现财政内部各业务股室间、财政部门与各预算单位间、上下级财政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建立起涵盖财政管理基础信息、财政业务运行数据等信息资料在内的大型中心数据库,为财政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九)进一步健全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和完整性。推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有机结合,有序开展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

(十)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要求,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按照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在不同时期不断实现新的阶段性目标。对已经实施、走在前面的改革,要继续坚持、优化和完善;对已经破题、开始启动的改革,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对尚未破题、方向明确的改革,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厅长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财税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大会,更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回升向好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凌成兴常务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到实处。按照会议议程,现在召开财政分

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传达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关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会上已印发了材料,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围绕会议主题讲四方面具体意见:

一、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态势。全省财政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抓手,支持项目建设,着力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增收节支,迎难而上,奋发拼搏,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总结一年来的全省财政工作,主要有六大进展:

1.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比上年增收111.7亿元,连续三年增收超百亿元,增长13.7%,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元;地方财政收入581.2亿元,增长18.9%,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3.7%,从而圆满实现8月份全省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增幅两位数、比重82%、不收过头税”的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受益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一季度为5.3%,二季度6.6%,三季度15.8%,四季度27.5%。二是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一季度为78.2%,二季度84%,三季度85%,四季度86.7%。同时,通过规范征缴,非税收入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市县收入总体趋好。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20%的有抚州、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和吉安。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19.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其中,余江县、月湖区、湖口县、浔阳区、广昌县、庐山区等增幅超50%;总量超5亿元的县(市、区)47个,10亿元以上的14个,20亿元以上的2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亿元。同时,全年财政支出1548.6亿元,增长28%,增支额达338.5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支出水平。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各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工作有力,把握得当。

2.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政策举措中取得三个集中成效:一是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坚持从大局出发,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宁可财政暂时受些影响,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依法依规为企业、居民减免税收122.4亿元,减免规费16亿元,缓缴社保基金约3.5亿元;加快退税办理速度,为840户再生资源企业退税56.4亿元,为出口企业退税37.5亿元。二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用于省属国企改革安置职工。同时,由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将42家省属国有企业及市、县属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整体打包,向银团融资61.3亿元,统一借给各设区市,用于收储国企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制。这种“回购”土地筹措资金的模式,既保障了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资金需要,确保国企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又盘活了改制企业闲置土地,还可增加未来财政收入,运作十分成功,得到改制国企的好评。三是项目投资进一步拉动。按照扩大内需政策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投资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审核、申报和资金分配工作,拨付中央扩大内需基建资金73.9亿元;向中央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拨付债券资金62亿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四是社会消费进一步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共兑付“家电下乡”补贴3.1亿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亿元,活跃农村市场,扩大和促进了农村消费。同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平稳实施,成品油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饶、鹰潭等地在应

对危机促发展中,着眼长远,固本培源,减税清费政策落实快、成效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资产运作成果凸显。围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除统一融资“回购”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革外,还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这85个县市污水处

理设施逐步投入运营,其中77个以tot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打捆出让,除管网以外的厂区建设贷款资金约30亿元将全部提前偿还。这种“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功解决了我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成原本需要十几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以省信用担保股份公司为平台,推行联保、企业互保、保理、退税质押、采矿权质押以及政府打捆担保新模式,并严把项目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担保公司全年为561家“四有三不”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担保金额达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还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技、旅游等担保融资事业发展,为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南昌、赣州、吉安等地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支农政策落实有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惠农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并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亿元;新增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农作物补贴,扩大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二是现代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全省投入11.2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促进粮食、柑橘、水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龙头,安排1.3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20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省财政共安排2.6亿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安排5000万元实施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条渠道,全省共筹集17亿元,用于8000个省批新农村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从2007年的1个扩大到2009年的9个,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亿元,较上年翻一番,农民获得保险理赔资金达1.1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虽然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省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新增安排50亿元以上,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全省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1%,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巩固完善提高。其中,重点支持就业和创业,下达促进就业资金15.9亿元,用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免费培训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扩大,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全省共发放担保贴息贷款36.4亿元;积极统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医疗改革积极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省财政安排资金2.6亿元,实现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财政全额保障;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7亿元,为2010年前完成20万例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任务打下基础。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省财政安排5.9亿元对新建廉租住房进行补助,安排资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行奖励,并积极推进城市(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等。新余、萍乡、抚州等地也积极将新增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不断巩固和扩大民生保障水平。

6.财政管理绩效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支付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管理方式;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范围扩大到61个县(市、区);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节支12.5亿元;公务卡改革大力推行,省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市、区)积极开展试点;360个省直单位、9个设区市和40个县(市、区)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同时,有四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我省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省绩效评估中心成立,并制定《江西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资金使用绩效得到制度保障;通过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全年做到出国经费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降低15%,公务接待费削减10%,党政机关节电、节油、节水指标降低5%,实现会议费、差旅费零增长,省直单位购置小车均暂停一年;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省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查出“小金库”251个,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南昌、赣州、宜春、九江等地“小金库”治理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全省财政工作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的同时,机关建设成果也得到巩固和拓展。各级财政部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重点推进优化行政项目审批、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拨付速度、提升资金监管绩效、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服务措施、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弘扬清正廉洁风尚、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等十项工作,形成了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运作机制,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效率·温馨”财政形象进一步树立。厅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特别优秀奖、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单位,并由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吉安、景德镇、上饶等地在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中也硕果丰富,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9年的成绩,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全省财政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收入质量还有待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保障民生、保护生态、推进改革等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为突出;财政管理不够科学精细,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资金使用绩效不够理想,等等。还需指出的是,在去年效能建设评比中,财政的名次有所下滑,这反映出我们的办事效能亟待提升,我们的机关作风亟待改进,我们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上有差距。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明确目标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深入分析,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总的来看,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我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将给予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持,必将成为江西加快崛起的新引擎;各地项目建设陆续竣工投产,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效益持续回暖,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因素,今年我省财政形势将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直接从财政收入上看,就有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翘尾减收、增值税留抵税金增加等减收因素50多亿元。另一方面,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立足全局,加强分析判断,认识上切不可盲目乐观,思想上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风险;既要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乘势而上。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培植壮大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四个倾斜”,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进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10年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有四项:一是积极平衡,尽力而为。努力开辟财源,积极平衡预算。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方面需要,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保障法定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三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四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财政监管,强化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以上总体原则,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040亿元,比2009年增长12%,提前一年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收入五年翻番目标;地方财政收入651亿元,增长1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2%,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财政总收入增长16%、完成1077亿元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围绕目标任务,结合近年来的实践体会,全省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好一些基本点,概括为“四个持之以恒”:

一是持之以恒创新财政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全省财政事业取得的成就,财政工作取得的进步,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上探索出的一系列好方法、成功模式,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结果。新的形势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政策主导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资金调控性,跳出财政看财政,善于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善于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善于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探索实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更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创出更多资产、资本、资金运作的有效模式和典范,努力谋划更多加快发展的好点子、金点子。

二是持之以恒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在应对经济波动期乃至危机时,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起到“相对稳定器”效应,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不断推动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更要保持财政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更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让发展的成果公平、充分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财政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财政部门贴近基层、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虽然今年我省财政仍将十分困难,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毫不动摇地坚持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坚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坚持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在完善政策体系和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突出“雪中送炭”,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服务是金、作风是旗”。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既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省财政厅机关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着力打造“效率·温馨”财政文化,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市、县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文化建设中硕果累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丰富财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各级财政部门务必常抓不懈。要以“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为宗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着力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在推进财政事业蓬勃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升华。

三、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里,就做好全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全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切实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扶持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紧做好县市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权出让,支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和农村清洁工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运、投产,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继续向中央财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并加强债券资金管理。二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规模,继续对工业园区企业招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和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和促进创业。三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稳定增长;开展省直单位收费稽查工作,对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增强收费政策透明度。四是扩大和促进消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重点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及时审核兑付补贴资金,并积极推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农村消费;加大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旅游消费。五是继续支持国企改革。两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坚定决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持今年“五一”前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收尾工作,并积极配合推进农垦等其他七类企业的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重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必须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善待职工,厚待职工。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

(二)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健全生猪、奶业、油料生产等扶持政策。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进重点县建设,使小农水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完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农垦企业“两田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安排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省基建投资、省财政性专项资金等,重点扶持小城镇建设,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8000个新农村建设点。

(三)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省财政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投入,新增72亿元资金,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实施56项公共财政政策,加上以前出台今年继续实施的项目,省财政投入总量达245亿元,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巩固和扩大民生工程成果。今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56项政策是:社会保障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属企业改革,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为手工业联社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小金县灾后重建,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支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危房改造;国民教育方面,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职免费教育试点,继续提高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技校生均经费,支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加大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对五大河流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支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农村改厕建设,增加安排资金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扩大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促进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方面,加大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力度,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进行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规划内重点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推进中央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基层保障方面,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增安排城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文化方面,加大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力度;公共安全方面,增加安排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安排招录政法干警培养经费;其他方面,对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奖励,新增安排资金支持烟花爆竹行业转产,支持农村物流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县市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外贸发展支持力度,等等。

今年的公共财政政策安排,着眼于巩固、完善、提高,在继续执行原定政策的基础上,着力保障中央出台需我省出资和我省出台需新增安排资金的硬政策,以及其他需重点解决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政策,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和“雪中送炭”原则,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基层去,体现在群众中;二要集中精干人员加强研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早下达计划、早安排、早实施;三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积极采用“一卡通”等便捷方式,减少滞留,确保到位;四要统筹兼顾,区分缓急,量力而行,把握节奏,集中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到实惠,不搞层层加码;五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对弄虚作假、冒领挪用等行为,一经查实,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四)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单位和资金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大力推行公务卡改革,建立“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拓展政府采购规模,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将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至全省所有县(市、区);积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投入特别是大额资金的实效性、安全性。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省级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实施《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专项投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国债等新增投资的监管,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选择农林水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继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健全机制和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逐步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成各级财政机关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资金和政府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努力完成省、市、县三级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任务;在全面掌握全省外债规模、分布、结构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省政府外债的统计、监测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外债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财政支出均衡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本级财政年初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和预算执行中代编预算的下达进度,并加强资金调度,国库资金要确保预算执行的支付安全;各级预算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支出的研究分析,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和前松后紧现象。四是要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研究建立预算单位项目库。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和万名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就地和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台账、抽查巡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省厅将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基层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基本情况,建立基础资料档案,逐步改善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乡镇财政所人员培训,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片区中心财政所改革。

在协同努力抓好以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再强调六个具体问题,务请大家高度重视,一并积极研究落实。

一要进一步处理好营造宽松财税环境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任务,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财政蛋糕;又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保企业、保增长政策措施,涵养好税源,增强发展后劲,坚决防止“涸泽而渔”,坚决制止违规收“过头税”、出台收费政策等行为。各地、各部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收支平衡”原则;在执行预算时,要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继续控制行政成本不合理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一切铺张浪费。

二要保障实施民生工程必要的工作经费。近年来,各级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统筹资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仅今年筹集的财政性民生资金就达240亿元,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由于民生工程内容逐年增多,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许多基层单位人员少、经费紧,政策落实中遇到很多困难。“钱少办不好事,无钱办不成事”。为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持续实施,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既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也要统筹安排,保障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更好地保证各项政策措施操作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比如,社会救助是帮扶困难群众最直接的方式,工作量大。各级财政要妥善安排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支持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要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要积极做好调研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测算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整合集中各类资金,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四要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各级、各地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坚持适度原则,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承受的范围,防止金融风险逐步演化为财政风险,甚至演化为政府风险。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事业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掌握债务运行情况,对政府性债务收支逐步实行预算管理。各级财政决不能为企业融资作担保,更不能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要积极为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当好参谋助手,对于政府承担的债务,一定要讲信誉,按期偿还。

五要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巩固了义务教育办学成果,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省高中生均经费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重视和支持程度有所欠缺,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在中央、省财政主要支持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市、县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进一步加大高中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要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要按照《江西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在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面积极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制约性、威慑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不愿、不能、不敢”设立“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巩固和发扬成绩,更多地征询部门、企业和基层群众意见,更多地查找问题不足,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财政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能力素质。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学习更是工作创新和事业进步的源泉。为浓郁学习氛围,要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省厅将重点抓好厅内处级干部、县级财政局长和基层财政所长岗位培训班。要积极开展“争创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要按照中组部和财政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政务环境。要积极投身“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办事环节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要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提升财政文化理念,塑造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群众最关心以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推行财政预决算情况公开、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公开、预算执行过程公开、专项资金分配和拨付情况公开、政府采购程序公开。

三是大力开展调研,提高谋划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谋划全局、做好前瞻性研究的能力,努力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继续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更多地提出富有前瞻性、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同时,要加强财政宣传,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和财政宣传载体,对当前重大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措施进行说明阐释,尤其要加大公共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关心、支持财政工作。

四是推进廉政建设,维护清廉形象。一方面,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反腐倡廉牵头分工任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确保财政干部安全。财政干部在具体工作生活中,应做到“三不”要求,即:不多事,不惹事,不得好处,时刻铭记职责和义务,严格把握基本原则和准线,切不可因亲属、同学、朋友等关系,在土地出让转让、工程招标、资金分配等方面打招呼、写条子,更不能以权谋私,收受当事人的钱物。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关心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对受灾群众、五保户、低保对象、下岗职工、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雪中送炭,迅速拨付资金,让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安全生产等形势仍比较严峻。各级财政部门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欢度快乐祥和的新年。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及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

同志们,江西正处在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全省财政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进一步鼓足开拓创新的勇气,进一步树立进位赶超的信念,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锦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市去年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计划财税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2001年计划财税工作的回顾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贯彻省、广州市的工作部署,坚持大胆设想,超前规划,科学论证,迎难而上,重点推进,克服了种种困难,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国内生产总值159.36亿元,增长1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3亿元,增长18.34%;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增长5.28%;合同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增长20.34%;外贸出口4.16亿美元,增长23.1%;财政总收入11.03亿元(未含海关代征税3.89亿元),比上年增收3.32亿元,增长43.07%。其中,国税收入5.9 亿元,增长74.5%;地税组织税费金收入5.02亿元,其中工商税收入3.98亿元,增长22.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2亿元,增收1.08亿元,增长28.11%;全市可支配财力6.8亿元。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45亿元,增长17.04%。收支相抵,结余3,546万元,实现了预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预算外收入1.47亿元,增收4,714万元,预算外支出1.39亿元,增支5,110万元,分别增长46.98%和58.11%。其中,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支出6,914万元,增长258%;教育事业费支出16,673万元,增长53.2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317万元,增长40.68%;支援农村生产支出4,814万元,增长8.55%;化解金融风险达1.33亿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市建设项目,上级补助收入达8904万元,增加2092万元,增长30.71%。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干部群众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发展主题,抢抓机遇,团结协作,乘势而上,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实施“四个带动”战略,突出抓好经济增长点,狠抓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重点抓规划、抓策划、抓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大部分镇(街)全年税收增长达30%以上,比上年均有较大增幅。

二是“南部带动”战略效果明显。广汕公路沿线及以南各镇(街)国税收入普遍增长50%以上,其中新塘、永和、沙埔、朱村、石滩、沙庄等收入增幅达90%以上,新塘、沙庄、朱村更是翻了一番。宁西、福和、小楼等山区镇地税也有明显增长,增幅均在35%以上,表明“南部带动”战略开始启动,带动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回升。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采取措施一手抓引进、一手抓税源大户的扶持,扶优、扶强、扶大,新兴行业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实力增强,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调整为13.19∶59.53∶27.28。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8.25亿元,增长15.19%。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16家,增长45.45%,其中,东凌集团产值达15.77亿元。国税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5家,增长66.66 %。宝龙汽车、双菱轧钢等工业骨干企业国税入库分别达2749万元和1033万元,一些主体税源如服装、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73.43%、63.03%、49.17和65.3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好,产值增长达256.18%。全市总用电量为16.77亿千瓦时,增长21.22%。其中,工业用电量达12.56亿千瓦时,增长26.64%,由于工业发展和农业基地建设,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尤其去年全国打击毒米,增城米一枝独秀,据粮食部门统计,销售量达7.97万吨,销售额达1.34亿元。全年种植蔬菜45.98万亩,产值10.99亿元,新增7.6万亩;种植花卉8000亩,产值3800万元。汉华菜场、威华中纤板、泰稷丝苗米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增强,规模经营的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0%。发挥区位和交通便利优势,房地产业、商贸等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增长,荔城碧桂园、叠翠华庭、中海城市广场等项目相继竣工,新塘碧桂园、中坚豪庭相继动工兴建,原有的新康花园、新世界花园也有较大发展,全年房地产总投资5.64亿元,增长30.21%,规模房地产逐步形成。商品流通活跃,据国税部门统计,商业环节增值税去年收入达7,815万元,增长29.69%。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两税”收入高达16,139万元,增长58.54%。

四是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有新突破。加大力度修路架桥,各级投入达2亿多元,其中市政府投入6000多万元。广园东路二期工程已开通,三期工程和广惠高速公路加快推进,107国道新塘路段首期、荔新公路汇美路段、新塘大道扩建改造、增派路富鹏路段、东区一环路基本完工。镇村道路建设掀起热潮,修建地方公路88.8公里,其中村道75公里,解决了25个行政村的行路难问题。沙宁公路建设,宁西逐步成为投资热点。各镇(街)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以“迎九运”为契机,深入整治城市综合环境,一批展现城市新貌的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市容镇貌明显改善,全市各级投入整治的资金达7.6亿元。

五是财经管理得到理顺和加强。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了政府调控力度,保证了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去年税收之所以增幅大,主要是按照中央、省和广州市要求,实施了打击偷税、骗税、逃税和漏税活动,清理历年欠税额近1亿元。稳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支出逐步合理。积极实施政府采购和基建投资审核制度,完成采购项目36个,概、预算项目审查72项,节约资金200多万元。采取有力措施追收债权,共回收各类债权3亿多元,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债权追收目标。

总的来看,我市去年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工作有新的进步,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工商业增长亮点不多,工业支柱产业和骨干项目不明显,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乏力,现代物流业还未真正形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干部作风不够扎实,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等。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加快发展切实解决。

二、今年计划财税工作的意见

关于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锦华同志在讲话中已作了深刻的阐述。总的来看,中国加入世贸,北京申奥成功,广州的“中变”成就,加上我市区位优势好,生态环境美,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发展空间大,投资者看好,干部群众理解和支持,国际国内的大气候给我市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我们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牢牢抓住发展主题,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敢于和善于迎接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增创优势,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我市的综合竞争力。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5%。今年的计划财税工作着重要围绕“聚财有道、理财有方、用财有效”三句话来做文章,确保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

(一)聚财有道

财政要有好的收入,关键要增强我市的经济实力。要增强经济实力,就要抢抓机遇,敞开思路,敢为人先,敢想实干,整合资源,千方百计聚财、生财、旺财。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发展育财。“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要运用经济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一切有效措施,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狠抓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首先,要突出抓好南部这一发展龙头,按广州都会区要求和配合广州未来工业规划重点,高起点抓好广州东部板块建设,争创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加大力度,加强力量,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及大房产,大力扶持宝龙汽车、东凌集团、双菱轧钢、康威运动城、牛仔纺织城、牛仔商贸城、建材机械市场以及各镇(街)工业园区的发展。其次,北部各镇要突出大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更要配合南部大开发,抓好本地农村劳务输出。再次,各行各业要主动应对中国入世,结合实际,研究应对措施,扬长避短,按国际贯例及WTO准则,促进发展。总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让增城人民真正得到实惠和好处,让干部职工的收入有所增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从而增强信心,赢得更大的发展。

二是策划引财。要发挥优势,科学策划一批新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塘、永和、沙埔等南部镇可以围绕交通、区位,尤其是广园东路开通和广州城市列车新塘总站建设等优势,大胆超前策划现代物流和壮大工业支柱项目,通过策划、宣传包装,吸引大公司、大财团进入,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他各镇(街)也要结合自己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策划宣传有特色的工业和农业项目,在抓好规划招商、策划招商、环境招商、服务招商、以商引商的基础上,主动创新招商方式,狠抓在谈在建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一边抓已落户企业增资扩产,壮大经济规模,一边抓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国有企业要抓住时机,加快转制,寻求出路,走出困境。

三是造势招财。要用一个超前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治安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引来更多的投资者。年内要搞一系列的大型招商活动,再次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更要着重整治软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抓紧修路搭桥,建设基础设施,整治市容镇貌,加快推进广园东路三期工程、广惠高速公路、广州北三环高速公路及广州城市列车新塘总站建设,抓紧推进107国道新塘路段二期和广汕公路城区路段扩建改造工程,以及府前路、荔星大道、永和大道、沙宁公路建设,力争完成150公里的村道硬底化建设工程,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和公共交通运输网络。新塘目前已形成整治环境的“拆”势,春节后要形成“建”势,展现大新塘的新貌,加快广州东部都会区板块建设步伐。

四是以地活财。要学习周边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双控”措施,加大整合力度,依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土地,严防圈地不开发现象。尤其要加强荔城、新塘主要公路干线两旁土地的控制和管理,重新进行规划和功能定位,为发展大工业、大房产提供载体。要想方设法切实解决有项目无土地问题,也要解决好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关系,逐步实现低地价或零地价招引高新科技项目。

五是效率要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借助机构改革之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依法行政的干部队伍,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一律实行公开招考,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主动配合,各负其责,强化服务意识,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共同营造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环境。在推进工作上,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各单位尤其要抓好一至两件重点工作,找准突破口,尤其要以优质的服务、高速的效率和规范的收费感动投资者。

六是信用赢财。信用是无形的资产,诚实守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要坚持打假打私,扫黄打非,全面整治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和个人形象,以信用、质量、品牌、规模、服务、环境取胜。今年要把资产追收作为重建增城信用的头等大事来抓,确保按计划偿还各类借款。

七是沟通求财。各单位要互相沟通,加强联络,主动配合,尤其要加强上下左右的沟通,用我们实实在在的实绩,用我们的诚心,用我们的热情,感动“上帝”,争取理解和支持。

八是和气生财。团结就是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虚怀若谷,工作到位不越位,各个环节不缺位,把精力放在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上来,不争功诿过,不推卸责任,主动积极,共同为建设美好富庶的增城而努力。

(二)理财有方

核心是要坚持依法理财,规范理财,科学理财,克服寅吃卯粮,堵塞财政漏洞,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主要是把好三关。

一是把好收入关。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坚持依法征管,深化改革,建立以信息化加管理专业化为主的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和机制。同时加大稽查力度,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和抗税行为,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要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实行罚缴分离、票款分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收费和罚没款项,要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由政府统筹,不得挪用、截留或者坐支。

二是把好支出关。要继续按照“保吃饭、保运作、保稳定、促发展”的方针,按照“量入为出,科学安排,确保重点”的原则,抓好全市的财经工作。市财政要减少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公共需要方面,不断提高对农业、科教、环保和道路交通、市政建设、公共运输等重点支出的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支出要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防止多头审批和多头开支。对超过一定数额的开支,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能一人说了算。市政府要加强各单位财经工作的检查和审计,同时,要加快支出改革步伐,扩大政府采购和基建投资的审核范围,加快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三是把好监督关。要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建立涵盖财政资金全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重点加强对收入征收机关和执法部门的监督。对专项资金,要加大建立资金跟踪问效和反馈机制,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并按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总监要参加企业的决策会议。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报告。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坚决纠正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的浪费现象,尤其要加强工程预算管理,降低公路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造价。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任内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保证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规范化。

(三)用财有效

用财得当,可以“以一当十”,产生良好的效益。当前,我市财政包袱重,金融风险压力大,运作仍相当困难,各级各部门要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每一笔开支都要讲求实效,每一分钱都要争取最大的产出,创造更大的价值,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上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信于民。在用财过程中,要始终立足“效益”二字,树立一个观念,克服一种思想,处理一个关系。

首先,要树立成本观念。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经过专家科学论证,领导班子民主决策,财政部门审核把关,选定最优方案,花少钱办大事,把好事办好,将实事办活,尽可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高投入低产出。同时,时间也是金钱,要打好效益“时间差”,在规划或项目实施的时序上,要有发展成本意识,分清轻重缓急,更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办好项目,推进建设。

其次,要克服贪大求全思想。四面开花,蜻蜓点水,财力分散,到头来难成大事,花多果少,蓝图永远是蓝图。发展经济,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为民办实事,要集中财力,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干一件成一件,滚动发展,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若干届班子的不懈努力,把蓝图变成现实。

第三,要处理好支出与收入的关系。支出的目的要明确,就是要求得更大的收入,小钱换大钱。按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市场经济规律,今后财政要体现收入的有效增长,对各单位、各镇(街)的支持,要体现三条原则:一是统筹兼顾,既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又要弱势扶持,对困难单位要加大适当扶持力度。二是改拨为奖,体现实效。对实实在在有行动,有实效的单位,要给予激励,促进更大的发展。三是着重打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多搞长远的打基础、促发展工程,不求急功近利,防止搞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

同志们,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多,挑战大。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常务副市长在全市计划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计划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04年2月9日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吕书记、胡市长就开好这次会议作了专门批示,并对计划和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计划和财税部门的同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全市经济迈上新台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财政收入净增额和增幅均创10年来最好水平面,争取上级投资创近年新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你们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刚才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刚才,市计划、财税部门的领导已就今年各口的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我完全同意这些意见,请大家会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 现在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这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也是做好计划和财税工作的重要的关键和前提。结合吉安的工作实际,我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统一认识。

㈠要统一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尤其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其次,从面临的问题和隐忧来看,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就业形势严峻。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到4.2%,巨大的就业压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大约1000-1300万人,全省大约80万人,全市大约4万人;二是城镇新增劳动力,全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全省约80万人,全市约1.3-1.5万人。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国大约有1-1.5亿剩余劳动力,全市大约有60-80万剩余劳动力,其中外出打工大约50万左右,每年仍需转移12-15万左右。这三股洪流汇在一起,使得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增长严重失衡,8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就业岗位240万个,9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新增就业岗位70万个。目前全国gdp年均增长速度在7%左右,全市在10%左右,按7%计算,每年可新增的就业岗位为490万个,远低于城镇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另一方面,原来吸纳就业比较多的第二产业,新增就业出现了负增长。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大。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出现五年连续下降。“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是当前“三农”问题的写照。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出现连续五年下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都跌到了五年来的最低谷。这样发展下去,国家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三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扩张倾向有所加剧。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前几天专门召开了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电视电话会议,曾培炎副总理亲自到会作重要讲话。去年汽车、钢铁、电解铝、水泥四大行业快速增长,就市场需求而言,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扩张的问题非常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建规模过大。2002年钢铁生产能力为1.9亿万吨,在建、拟建项目1.5亿万吨,到2005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3亿万吨,超过市场需求6000多万吨。水泥、汽车、电解铝等生产能力均超过了市场需求,加上在建、拟建项目,将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二是结构矛盾突出。全国钢材项目生产能力大约60%以上为长线产品,而且相当一部分集中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北方地区;水泥生产能力中立窑及其它落后生产工艺占75%以上。三是粗放经营严重。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综合能源消耗高出世界先进水平10-30%,水消耗是世界先进水平的2.7倍,粉尘排放量是世界先进水平的10倍。四是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大。特别是土地资源持续下降,水资源严重短缺,煤、电等资源全面告急,去年全国有21个省市区拉闸限电,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五是信贷增长过快。去年全国新增贷款3亿元,大大超过上年1.8亿元的水平。有专家分析,信贷投放过快,引发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快了结构调整的不合理。二是给银行带来了风险。㈡要统一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稳定政策、适度调整”。为什么要稳定政策,是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退出去非常困难,一旦退出,一系列难题就会浮出水面。自98年开始实行积极财政至今,共发行国债8000多个亿,有一部分工程已完工了,但有一大批工程仍然没有完工,如果积极财政政策一旦退出去,那么这些在建项目就失去了财政资金的支持,很可能会成为“烂尾工程”。连续5年我们都讲国债增大功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投资每年拉动gdp的增长都在2%左右,5年来加起来大约有9%,这就意味着,如果积极财政政策退出,这个9%的拉动就没有财政资金的支撑,现在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拉动,如主要的依赖没有了,那么gdp要保持增长,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要稳定。今年国家将发行国债1100个亿,比去年减少了300个亿,但是去年结转了300个亿,同时预算内增加了50个亿的基建投资,实际上的投资没有减少。就是因为投放太大了,所以要适度调整。适度调整,主要是力度要适当、手段要适当、对象要适当,另外时机要适当。这是中央要把握的,我们就是要向上多争一点,特别是对于吉安这个欠发达地区,多争一点,就缩小一点和发达地区的差距。㈢要统一对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要在狠抓项目开发论证上下功夫。各地各部门要着眼于当前和“十一五”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走势,围绕国民经济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社会发展重要方面,开发论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既能发挥比较优势又具投资引力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开发中,要注重引进市场机制,积极鼓励中介机构参与项目的开发论证,切实发挥科研院校和专家学者的作用,不断提高项目开发质量。市计委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集中力量搞好15个重大课题的调研,并抓好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发论证工作。各县市区也要以更宽广的视角、更开阔的思维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全省和国家规划。二是要在狠抓项目包装提报上下功夫。无论是争取国家投资项目,还是启动社会投资项目,都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好项目的包装、编制等基础工作,确保所有项目达到可研深度。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与省直、国家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加强与投资商的沟通联络,及时准确地掌握投资信息和有关动态,全力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提报推介和跟踪落实,千方百计促使项目成功提报。要瞄准大项目,盯住大客商,引进大投资,尤其是对吉井铁路、华能电厂二期、峡江水利枢纽、泰和水电站、东谷水库等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更要组织专门班子,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力争尽快批复并启动建设。三是要在狠抓项目资金筹措上下功夫。资金保障是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完成今年100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求我们务必开动脑筋,开启财源,多渠道、多形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要把争取国债资金作为资金筹措的“第一帐单”,各地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认真组织项目申报,力争我市在县乡公路、农林水利、公检法司、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债投资计划,同时要落实国债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在基建投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并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以保持计划的调控力度和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要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资金筹措的“第一股东”,发挥计划部门储备项目的优势,创新招商方式,改进引资策略,把握国际资本投资动向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趋势,突出重点地区、重大产业和重要客商,大力引进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要把启动民间投资作为资金筹措的“第一方阵”,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切实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条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环卫、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项目建设;要把扩大银行信贷作为资金筹措的“第一通道”,深入推进“信用吉安”建设,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打造信贷“绿色通道”,有效增加信贷投入,尤其要积极跟踪落实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4亿元的贷款承诺,力争贷款投放取得实质性突破。四是要在狠抓项目实施上下功夫。对各类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各地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加强管理,千方百计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围绕构筑“一小时交通圈”,加快井冈山机场、泰井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连接线(桥)工程建设,完善吉井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抓好一批国省道公路、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工业项目建设方面,要围绕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一批起点高、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重点抓好井冈山卷烟厂、玉华水泥、绿洲人造板、联创光电等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城建项目方面,要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抓好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关镇建设,尤其是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房地产开发等基础项目建设;农村基础建设方面,要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农村“六小工程”以及退耕还林、沼气生态项目建设。为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建立全市重大项目推进调度会制度,切实强化对项目建设的调度,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协调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实现市县联动和部门互动,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推动计划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市经济加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县计划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务实、廉洁、高效为重点,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务实。计划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上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身上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情况要准。开展计划工作必须要准确掌握一手资料、掌握最近动态、掌握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全体计划部门的同志勤调查、勤思考、勤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字,脑里知情况。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要从大到对全市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小到每一个在建项目进度,都要准确掌握基本情况,并定期跟踪了解具体走势,提出应对措施,真正为党委、政府既当好“管家”,又当好“参谋”。二是工作要细。就计划部门而言,要紧紧围绕“扩大投入”这个重点,精心组织好一批储备项目,包装推介好一批申报项目,落实管理好一批在建项目,确保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是作风要实。形成一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营造一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浑厚氛围。二是廉洁。计划的干部长期与资金打交道,与项目打交道,加强廉政建设有着比其它部门更为现实的意义。因此,要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真正做到“三个抵制”。一是要抵制诱惑;二是抵制干扰;三是抵制浪费。三是高效。要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理念,加强和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塑造计划部门高效率、快节奏、优服务的良好形象。今年,就计划部门来讲,要着生在“三个提高”上下功夫,出成效。一是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作风,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重点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刚刚颁布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和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开服务承诺制,推行“一窗式”管理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利民、便民、为民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建立起立说立行、高效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大力推行行风评议活动,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文明服务、文明执法;大力推行“阳光工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检阅。三是提高工作水平。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发行传统工作手段。运用现代手段,从根本上提升计划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市计委正在建设省到市、市到县的党政骨干网,市里花了巨额的代价,今年又安排了215万,建设市到县的骨干网,对于其他网络,计委要拟出一个方案来,提出哪些网要挂到骨干网上来,不然大家重复建设,浪费投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下载市长在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长在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计划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吕书记、胡市长就开好这次会议作了专门批示,并对计划和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计划和财税部门的同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计划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吕书记、胡市长就开好这次会议作了专门批示,并对计划和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计划和财税部门的同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常务副市长在全市计划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吕书记、胡市长就开好这次会议作了专门批示,并对计划和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计划和财税部门的同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

    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7年财税工作,科学部署2008年财税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细化任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确保圆......

    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全县“两会”胜利结束后,县委、县政府就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财税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财税工作的重要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

    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和“十一五”时期的财政工作,分析当前财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

    县长在财税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在财税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努力开创全县财税金融工作新局面同志们: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全......

    区长在全区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惠凯区长在财税金融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财税金融决算会议,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高兴的日子。刚才,财税、金融部门的负责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