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 难忘的一课
2.本讲内容:*23《难忘的一课》*
二.学习的目标:
(一)*23《难忘的一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教育。
三.学习的重、难点:
(一)*23《难忘的一课》学习的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教育。
四、和老师一起学:
(一)*23《难忘的一课》
1.学习生字:
闽:mǐn门加虫就是闽南的“闽”。
诸:zhù言字旁加者就是“诸”。
2.词语理解: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闽南语——闽:福建省的简称。闽南语是福建南方的话。
光复——恢复。本课指抗战胜利后,台湾被收复。
真挚——师生的情感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3.句子的理解: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本文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抗战胜利后台湾被收复;第二次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读;第三次是作者在学校礼堂看见中国的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的话。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的情感呢?
这是一句反问句。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的情感了。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的情感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āng yángkāng kǎiliú lǎnróng qià
()()()()
二、给下面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广厦(shà xià)璀璨(cuī cuǐ)
煞有介事(shà sà)蜷缩(juàn quán)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玲珑()透波()壮阔翻天()地应接不()
四、将括号里能够跟后边搭配的词画出来:
(推动 推广)经验(爱护 保护)环境(鼓舞 鼓励)斗志
(提高 增加)水平(爱惜 珍惜)时间(克服 改正)错误
五、鸽子“检验师”
鸽子有一双分辨能力很强的眼睛,它能识别出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一家新西兰的集成电路制造厂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精神饱满地站立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作业线旁巡视,一旦出现次品,它便铁面无私地剔出来。在药厂里,鸽子同样担负着检验师的重任,监视着药品颗粒的大小和色泽的深浅,毫无保留地拣出药品。在炼钢厂里,鸽子能检测煤气的外泄,必要时发出警报。在机械厂里,鸽子也担负着检验机器质量的工作。鸽子所以能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因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敏锐()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分辨分辩
(1)小立不想再与他()什么了。
(2)他有很强的()是非的能力。
4、这段文章主要讲的是:(正确的打“√”)
A.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B.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识别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工厂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
C.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在机器旁巡视,铁面无私地检查着产品的质量。()
5、请在文中找出若干个成语抄写下来。
第二篇:《最后一课》教学案
《最后一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并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1)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走进作者:
作者,小说家。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普法战争”期间,他的《》《》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3)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
哽.()踱.()喧.闹()祈祷..()()懊悔..()()钥匙..()()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讨论·理解 本文着重写了和两个人物形象。
2、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对普鲁士兵: b.对老师: c.对学习法语:→→
3、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才艺展示------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仔细品味文中对小弗郎士心理描写(第14、17自然段),以及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第11、18自然段),然后每小组推荐2—3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创新写作 文中重点刻画了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而对郝叟老头、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 · · · · ·着墨不多,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故事情节任选一个角色,恰当的设计人物语言,或者刻画其心理世界。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拓展迁移,观看视频-----《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将会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面对此情此景,请你用属于你的语言来阐述心声吧,请同学们下面的格式续写句子: 祖国,母亲,我想对您说:
六、教师寄语:请同学们齐读:
第三篇:《夹竹桃》一课教学案
《夹竹桃》一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体会月下幻想之妙,感受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悟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品读幻想之妙,揣摩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而且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9――“夹竹桃”(指板书)。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夹竹桃虽然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于作者季羡林先生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为什么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感受到了季先生对夹竹桃的这份爱。然而仅仅是因为这外在的花色吗?季先生自己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二、对比深究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出示第四自然段)
在会读书的人眼里,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的。静心读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用心品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把它们圈画出来,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你从哪些字词中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板块一:
【句子一】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无闻,不引人注意。这两个词语用在一起重复��唆吗?
▲“悄悄地一声不响”干什么?你读出了什么?(生生不息,生命力旺盛,从不间断)
▲一嘟噜知道有多少吗?(一簇、一团、一片)谁来读,还不够。这是北方的口语,季先生用了一个嘟噜让我们感到有趣传神,真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
②(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悟出夹竹桃花期持久的特点。
③夹竹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却又默默无闻。这就是一种可贵的韧性。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这种韧性吗?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预设板块二:
【句子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吐艳就是指什么?(开花),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两个否定词,用在一起称之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作者要强调夹竹桃是每一天、每时每刻都迎风吐艳。谁来读好这个短语。
②日日迎风吐艳,那是多少日呀?夹竹桃又是怎样开花的?
两百多个日子就是这样――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拥有一双慧眼的你们是否还读出了新的感悟?“无日不迎风吐艳”也透着夹竹桃的这份坚持呀!让我们读好这个短语。
③不就是这样的开花?何谈韧性?(这样的坚持不懈的开花就是韧性,但韧性仅仅表现在此吗?)
▲(学生结合“又„„又”“看不出„„也看不出”“迎”体会夹竹桃无论气候怎么变,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夹竹桃每日都这样开放。)
④(迎着和煦的春风,顶着夏日的暴雨,耐着深秋的清冷)坚持不懈地开,顽强不屈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顺境之中不张扬,逆境之中不妥协,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读出这词语中包含的这份韧性。指名读,齐读。
小结学法:阅读就要从关键词语入手,瞻前顾后,品出词语的内在意思。
预设板块三:
【句子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你还从哪个关键词语体会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什么叫“奉陪”?“无不奉陪”就是都奉陪,“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可见奉陪的时间长,“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可见奉陪的花多。能这样坚持就是韧性――读好这份坚持。
②夹竹桃陪伴了哪些花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人一起数数有多少种?院子里的花还给你什么感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美不胜收)
③让我们勾连上下文,再读读这段文字。你对“无不奉陪”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读:春天,院子里花团锦簇,而在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
夏天院子满园生辉„„夹竹桃却在那里„„
秋天院子里玉簪花、菊花迎风怒放„„夹竹桃却在那里„„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而夹竹桃从„„
面对这满园争艳的百花,夹竹桃是怎样奉陪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透过这“无不奉陪”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甘做陪衬、不张扬、不炫耀、不攀比„„)
④这份默默的,不张扬的坚持多么的难能可贵呀!让我们读好这句话。 3.总结韧性
①课文明明是要写夹竹桃,可第三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板书对比衬托显韧性)
②写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只是为了衬托了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这份始终如一的坚持;写院子里的争奇斗艳,热闹非凡,只是为了衬托夹竹桃“无不奉陪”这份不张扬的沉静的坚持。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③在与百花的对比中季先生不禁感叹――这一点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改成陈述句)
④透过这样的双重否定,这样的反问你读出季先生怎样的情感呀?(喜爱、赞赏、钦佩)让我们也来赞一赞夹竹桃吧,读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⑤就是这样的韧性,让季羡林先生爱上了夹竹桃。
三、读写训练
1.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也让季羡林先生留恋着。
2.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读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①花香浓(引导学生关注“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袭”,感受夹竹桃的香。)
②花影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叶影错落有致,才别有情趣;花影模糊难辨,更引人遐想)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让我们欣赏一番(出示画面)。
3.教师独白:
(1)配乐创设情境:请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就站在皎洁的月光下,眼前是一片又一片夹竹桃的影子,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迷离的花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真是一个奇特美妙的世界啊。
⑵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我完全被陶醉了,如痴如醉,花香令人陶醉,自己也变成夹竹桃了,亲眼看一看月光下的夹竹桃„„)
自读作者产生的幻想吧,并选择你感觉最妙的一个幻想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板书生幻想)
4.引导比较,体会写具体:
(1)作者由夹竹桃的叶影、花影想到些什么?(地图,荇藻、墨竹)
(2)比一比:如果这样写自己的幻想,那么你觉得怎样?读一读,比一比。
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3)指名说。(不具体,不生动,让人感觉不到有趣,奇妙)
(4)对比交流:书上的描写好在哪里?(不仅有概括讲述,更有具体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
5.是呀,写一种景物时,不仅要真实细致地描写自己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事实,而且要展开合理的想象(神奇的幻想),把想到的写具体。
季先生用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
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下面展开你的幻想,写一写――出示(我幻想它是„„)。
学生练笔。
交流、评价。
小结:是啊,多么奇妙的叶影花影呀,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学生写感受、交流。
四、总结
夹竹桃平凡,却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季羡林。他爱上院子里的夹竹桃,也让我们爱上了像夹竹桃一样的他。
第四篇: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读课文,在文中圈出“闽、诸”2个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再口头组词。
2、在文中画出“停泊、港口、真挚、崇高、敬意、统治、准许、礼堂、浓厚”等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3、查字词典,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高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展示互动】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停泊(b6pō)郊外(jiāoxiāo)熟练(sh6ushú)真挚(zhìzhí)崇高(chóngsuì)闽南(mǐnmǐng)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年轻的()真挚的()浓厚的()祖国的()崇高的()强烈的()熟练的()宽敞的()简单的()热情地()激动地()大声的()
3、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礼堂两面的墙上挂着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缩写)
②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变肯定句)
③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变成陈述句)
④下课了,我被同学们围起来了。(变成“把”字句)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
4、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5、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6、“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达标测评】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
①()是中国人,()是朝鲜人、苏联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变得特别强烈,总爱滔滔不绝地向人介绍自己的国家。我就是一个典型。我常常会兴奋地向别人介绍中国的长城,汉字,我的家乡一一上海„„
②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我常和陈院琴一道,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名家名言,家乡的风景点„„
③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几个大字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们写的是什么“Iloveyou(我爱你)——”我很严肃地说。“what(什么)?”老师瞪大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中国)!”老师恍然大悟,紧握着我们的手说:“Good!(好)”
④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⑤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地理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要我们把一张有选择题的纸交上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英语的“选择题”是怎么说的,以为他说的是地图,()我交上了一张地图。
⑥当我知道交错了后,便去解释。()()怎么解释,()是徒劳。他总是摇头,不理睬,还在测验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我很气愤,()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⑦打那以后,我每次小测验都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要知道大测验得“A”是寥(Iido)寥无几的。我以为我超过美国人而骄傲。我感到自豪.感到扬眉吐气!
1.在()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在第③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打“﹋”的话含有——————————————————的意思。4如果把④一⑥自然段合为一段,这是围绕————来叙述的。
第五篇:《难忘的一课》导学案[小编推荐]
《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闽、诸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谈话导入:还记得哪些老师给你上过的有意思的课吗?
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这些课都是近期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可是有一位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语文课却铭刻在心上。——ppt《难忘的一课》——读课题,再读一遍,突出“难忘”。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产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这节课永远铭记在心上呢?是谁给作者上了难忘的一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又是什么?)
二、读文感知:
1、明确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文感知
3、反馈交流、⑴、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⑵、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⑶、以学定教。读书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 ⑷、问题预设: ①台湾光复 国语 闽南语
②为什么反复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③“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不太好懂。后两个问题将通过深入读书来理解。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⑴、划出“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在文中三次出现的地方,思考每次出现在什么情况下; ⑵、想想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交流:⑴“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找出相关的语段来读)
⑵书上是这么写的,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 ⑶“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统领全篇,那么这句话每一次出现,作者都是什么感受呢?
3、请把三次出现的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每次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把你的体会做好批注,准备交流。
4、合作交流
⑴这句话第一次是怎样出现的?生答。他用粉笔字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板书:写
一笔一画 这位台湾教师为什么字写得吃力,国语也不熟练呢?生答。
所以,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满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把师生认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部分齐读一遍:“校园里很静„„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⑵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生答。第二次出现他们是怎样朗读的?画出这些词语。“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我”这时有什么感受? 板书:读
一遍又一遍
师生真挚的爱国之心让作者充满敬意,于是“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⑶这句话第三次又是怎样出现的?生答。第三次出现 板书:看
流泪激动 作者为什么这么激动,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呢?生答。
所以,作者眼睛湿润了,“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理解:“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这句话不太好理解,那就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看这句话如果换个说法可以怎样说呢?生答。
⑴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⑵ 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⑶ 只有这句最简单的话,才能够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比较上面的句子,说说哪句用在文中更好,为什么?生答(用反问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是啊,“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民族的灵魂,是爱国的感情。板书:民族魂,爱国情
此时此刻,让我们也来用这句简单的话表达我们的感情吧——“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回顾总结
文中三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请再比较着体会作者的感受,说说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生交流。
我们大家最想说的共同语言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祖国。也许有一天,你身在国外,也希望你不要忘记今天的这堂课,不要忘了在这堂课中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写----一笔一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读----一遍又一遍
民族魂,爱国情。
看----流泪激动
六、完成学案中的闯关题。
难忘的一课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预习任务: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收集有关台湾的一些资料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自主、合作、探究:我知道:
⑴、课文主要写了()事
⑵、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次。
⑶、我读书遇到的问题有:
我能闯关: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
()的敬意
()地朗读
()的情景
()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3、填空:
⑴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的画像。
⑵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和深厚的()。
⑶这是全文的()句。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⑷课文围绕()这一中心,详写了()、()这两件事。特别是把()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台湾“光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归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