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禹渡导游词

时间:2019-05-14 05:2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大禹渡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大禹渡导游词》。

第一篇:黄河大禹渡导游词

望岳亭位于沉沙池东南方,为仿古建筑,六角玲珑,拱式在花板上龙凤相戏,举目西眺,华乐在望,故取名“望岳亭”。

风动亭仿伞状,全部采用10毫米厚的铁板制作,中心采用轴承技术,遇风转动,这时与其它亭子完全不同的奇思巧构。

在这里的山谷摩崖上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个大字。由于船只往来于黄河两岸,使大禹渡更富诗情画意。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大禹渡还建有动物园、神泉水、待济亭、迎曦亭、三晋第一狮等旅游景观,足使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此外,还可以登船游弋,参加“黄河风情游”。这里的客船,在黄河航行3个多小时,可达三门峡会星渡,沿途,可领略到黄河粗犷、雄伟的奇丽风光,两岸高山密林,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气象万千;观赏沿途的名胜古迹,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再品尝一下黄河鲤鱼的美味,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第二篇:黄河大禹渡导游词[模版]

坐落在芮城县东南24华里的神柏峪内,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座规模宏大,结构新颖的集灌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七十年代这里修建了大禹渡电灌站,分两级扬水,提水为八个流量,总扬程为214米。河岸的抽水泵房,能够根据水位涨落升降而上下滑动。电灌站于1979年对外开放,当时主要以三大宏伟工程而著称:一是一级站采用移动式泵车抽水,安全、可靠、方便、创造了黄河上抽水的先例;二是一级站和二级站之间建筑了两厢四万立方米的沉沙池,黄河水在此一改浑浊的容颜,使泥沙排入黄河,清水抽上去浇灌良田,受益面积为28.6万亩,令人赞叹;三是二级站一次扬高193.2米,在国内农业灌溉中首屈一指,十分壮观。随着参观和游人的增加,新的旅游项目逐渐发展起来,主要包括:

神柏位于二级扬水站管道顶端,雄姿伟岸,是大禹渡的标志。树高14.6米,胸径1.53米,腰围5米之许,投影面积273平方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传说古时大禹治水曾在此拴马、憩息,故被人们称为“神柏”。在神柏下翘首远望,滚滚黄水迎面扑来,游船往来荡漾,诗情画意跃然大河之上。

大禹像雕像置于望岳亭东的平台上,整个像高12.23米,用中条山青石175方拼雕而成。

望岳亭位于沉沙池东南方,为仿古建筑,六角玲珑,拱式在花板上龙凤相戏,举目西眺,华乐在望,故取名“望岳亭”。

风动亭仿伞状,全部采用10毫米厚的铁板制作,中心采用轴承技术,遇风转动,这时与其它亭子完全不同的奇思巧构。

在这里的山谷摩崖上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个大字。由于船只往来于黄河两岸,使大禹渡更富诗情画意。

大禹渡还建有动物园、神泉水、待济亭、迎曦亭、三晋第一狮等旅游景观,足使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此外,还可以登船游弋,参加“黄河风情游”。这里的客船,在黄河航行3个多小时,可达三门峡会星渡,沿途,可领略到黄河粗犷、雄伟的奇丽风光,两岸高山密林,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气象万千;观赏沿途的名胜古迹,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再品尝一下黄河鲤鱼的美味,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第三篇:大禹导游词

大禹陵

1.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会稽山景区,来到会稽山,先来说说这座山的历史吧。

会稽山是古已有之地名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曾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我国的“四镇”之一。唐代时,又封霍山为中镇,与五岳并举,称为“五镇”,即:东镇沂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里就是南镇会稽山。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大禹陵。

这被九条青铜蛟龙环绕着的圆坛名为“九龙坛”,上下是雾状喷泉,四周清水泛流而下。传说当年九条蛟龙在人间兴风作浪,使华夏大地洪水为患,勇敢的大禹降伏了蛟龙,造福百姓。

“九龙坛”左侧向北延伸的水道称为“无极水道”,它是一条通往南镇庙的“虚拟”水 路。

行至神道,乘坐交通工具的游客就必须下车步行了,青铜所制的“龙杠”已在眼前。

按照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步行进入神道,祭拜陵寝。两侧的“拴马桩”则供官员栓马。

眼前的大禹陵牌坊建于1995年,坊额正中的“大禹陵”三个大字,是1995年时任中

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大禹陵时亲笔题写的。穿过牌坊,我们就进入了神道。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2003年大禹陵扩建时,增至

十二对。缓步 慢行,依次可以看到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xie zhi),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些神兽,它们都曾帮组过大禹治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神道尽头的巨型广场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钟亭和鼓亭。

九鼎台浮雕墙则介绍了大禹生平的一些事迹。禹得天书、涂山娶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等千古称颂的传说都能在这里看到。

浮雕墙上方醒目地摆放着九只大鼎。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

九州。从此鼎成为了王权的象征,显示国家统一,政令统一。

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地面上的三幅铜雕。分别是龙、凤、狮,取吉祥、胜利之意,中

间则是道教中的太极八卦图。这也暗合了会稽山佛、道合一之意。

广场东侧的方形平台就是祭坛。大禹因治水成功历来受到人们的崇拜,从大禹的儿子

启开始,历朝均有祭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禹陵祭祀活动,民间的祭禹活动不断延续。每年的阳历4月20日,大禹后裔以及其他一些崇敬大禹的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举行祭祀活动。1995年,省政府组织大型的公祭活动,来自中央、省、市地方部分领导、港澳台同胞、大禹后裔及群众代表参加了公祭,场面盛大而隆重。此后,五年一次的公祭活动被保留了下来。2004年起祭祀典礼改在祭禹广场举行,祭坛和禹陵在同一轴线上,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祭禹陵。祭坛四壁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被称为四方神,守卫着大禹的陵寝。

祭坛左侧这三根气势雄伟的石柱是图腾柱,他们由花岗岩制成,高约8米,石柱上盘

龙环绕,向上翻转,就像翻腾的洪水,顶端雕刻着的云龙,威严肃穆。

穿过告成桥,我们即将进入大禹陵核心区域,分别有禹陵、禹祠和禹庙。

禹陵,即大禹葬地,为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汉书·地理志》说:“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前方耸立的“大禹陵”碑是明朝绍兴知府南大吉请当时的专家考证陵址后镌刻立碑的,“大禹陵”三字也为他所题写。禹陵南侧即是禹祠。禹祠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

后代的宗祠。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内有一尊大禹塑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据传无余守墓时在绍兴繁衍下了子孙,均为姒姓,现已传至144-146代。

大禹陵历史悠久,古碑众多,为便于游客观看,近年修建了碑廊,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碑安放于此。如《会稽刻石》,《往生碑》、《水利碑》等等。其中《会稽刻石》又称《李斯》碑。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上会稽、祭大禹”时,等上秦望山,眺望南海,感叹之余,命他的宰相李斯写了一篇歌颂秦德的文章,立碑传世。

禹庙是祭祀大禹的庙堂。现存禹庙,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自南而北依次为

照壁、佝偻碑、午门、拜厅、大殿,顺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伟,尉为壮观。

看到那块字形奇特的佝偻碑了吗?因原碑在湖南衡山佝偻峰上,故称“佝偻碑”。留存

于此的则是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张明道根据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拓本翻刻而成。因其字形独特,历来为专家学者所关注,根据明代学者杨慎考译,碑文由77个字组成,记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当然这只是杨慎的一家之言,供参考而已。

午门为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拜厅,也称祭厅,是帝王及文武百官祭祀大禹的地方。“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

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由著名书法家钱君匋所书。两边陈列着1995年、2000年公祭大禹陵时的文字图片资料及部分中央、省、市领导莅临大禹陵时留下的珍贵照片。

大殿是整座禹庙的最高建筑物,原殿已于1929年倒塌,现存建筑为1933年时重新修

建,仍保持了明清的格局,大殿正中的大禹塑像端庄严肃,后以九斧作为背景,蕴意深刻。

殿中悬有四幅对联,都是赞扬大禹的丰功伟绩以及他的高尚品德。分别为康熙,乾隆

两帝以及赵朴初先生和启功先生或撰或写。

“窆石亭”,因窆石而得名。“窆石”相传是下葬的工具。上有后人题刻多处,最早的为东汉永建元年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窆石亭”旁还有两块石碑,“石纽”和“禹穴”碑。分指大禹的出生地和葬地。这两块碑是清光绪年间依大禹出生地拓片复制在此的。2.景点讲解要点:

入口处(神道)----祭禹广场----守陵村----棂星门----甬道----大禹陵碑亭----享殿----禹祠

----咸若古亭----碑廊----照壁-----佝偻碑----午门----拜厅----禹王殿----窆石亭----出口

① 景区入口处:会稽山概况、会稽山与大禹的渊源、大禹简介、大禹陵简介。

② 入景区途中(在电瓶车上):九龙坛、牌坊、神道、大禹精神、大禹陵的地位、江泽民

题词。

③ 守陵村:守陵村特点、作用、意义。

④ 祭禹广场:禹池、钟亭、鼓亭、九鼎浮雕墙、祭坛、会稽山大禹像。⑤ 甬道:棂星门的作用、禹鼎的解释、甬道、大禹陵碑亭的位置及高宽、建造年代、南大

吉题字。

⑥ 享殿:享殿的年代,作用。

⑦ 禹祠:建造的年代、功能、陈列的物品。

⑧ 咸若古亭、碑廊:咸若亭的用处、得名、建造年代、《会稽刻石》碑、《水利》碑。

⑨ 佝偻碑、照壁:佝偻碑的内容以及由来、照壁浮雕的含义以及对后人的启示。⑩ 午门、拜厅:午门建造年代及结构,拜厅的作用,钱君匋所书对联的含义。? 大殿:大殿与大禹像的概况,像后九把斧头象征的意思,殿内四幅对联介绍。? 窆石亭、生死碑:窆石的历史与作用,“石纽”、“禹穴”简介。3.与大禹有关的传说和关键词

【大禹治水】 【禹得天书】 【娶妻涂山】 【启诞会稽】 【三过家门】 【禹会会稽】

【禹禅会稽】 【禹葬会稽】 【禹的贡献】 【禹的精神】 【公祭大禹】 【绍兴的皇陵】

【型塘】 【夏履桥】 【了溪】 【禹穴】 【禹(余)粮】 【禹(余)杭】 4.具体分类,描述: 守陵村:大禹陵附近的村落建成“中国第一守陵村”,实际上,目前大禹陵附近的禹陵

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守陵村。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他们是禹的后代,世世代代在此守陵,如今传至144世,已有4000多年历史。禹陵村中已有一部分姒姓人家外迁,但仍有40多户姒姓人家在此居祝可以说,禹陵村是目前大禹后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大禹死后,禹子启即位,每年春秋派人祭禹,并在南山上建了宗庙﹔禹的五世孙少康即位后,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守禹塚,并建祠定居。

据介绍,将要建设的守陵村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300万元。守陵村将以河水环绕,形成特有的水巷空间,房屋结构将与大禹陵相协调。守陵村建成后还将回迁一批姒姓人家,并推出“为大禹守一夜陵”、“寻根游”等旅游项目。

牌坊:始建于1995年4月,“大禹陵”三楷字为江泽民主席题写。牌坊高12米,宽 14米。柱端为鸠鸟,柱中系应龙,枋是双凤朝阳,枋下为椒图(守门龙),柱下立辟邪(镇墓兽)。牌坊前横大铜管称龙杠。直竖左右大铜管称栓马桩。

按古代帝王陵寝制度,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步行进入神道,祭拜陵寝。因此,特设“龙杠”示禁,立“栓马桩”供官员栓马。

龙杠,栓马桩系青铜铸造,纹饰则取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大禹陵碑亭:陵坐东朝西,前有石筑甬道,前端为青石牌坊,高7.08米,宽10.10米,入内有青石甬道长123.6米,宽2.3米。此处为“大禹陵”碑亭。现亭于1979年按原貌重建。大禹陵碑通高4.05米,宽1.9米,端严敦厚,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

享殿:大禹陵享殿的历史渊源深厚。明代嘉靖初,大禹陵就立有“大禹陵碑”,并在碑后

建“陵献殿”(享殿)一座。清光绪二十六年《重修大禹庙碑》有:“享殿久成荒芜”的记载,可知当时享殿已倾圮,至今不存。1998年绍兴文物部门在禹王山享殿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明代大禹陵享殿的存在及大致规模。2007年4月,市文物局对禹王山享殿遗址再次进行探测和发掘,确定了禹陵享殿建筑的复建方案。重建后的享殿建筑风格布局与禹庙大殿相同,保持明清规制。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殿高十余米,红墙青瓦,丹柱辉煌。享殿正面是三间神龛,正中是“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陈列祭器祭品,东西两壁为“立国”、“治水”大型彩绘,并配制楹联匾额。享殿主体建筑两旁有配殿各三间,分列历代谕祭告祭等石碑。大禹陵在原址上重建享殿,标志着大禹陵的格局真正完整。也结束了长期以来只能在大禹陵碑前谒陵的状况。

禹祠:是大禹后裔供奉、祭祀大禹的宗祠,几经兴废,至夏少康时重建。根据现有文献

记载,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祭祀不绝,而且还有相当的规模和规范的礼仪制度。

现在的禹祠为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有大禹塑像一尊和《大禹治水》、《稽功封赏》砖 雕两块,形象生动、古拙朴实。还陈列了大禹在绍兴的遗迹照片、《祀禹录》、《姒氏世谱》。廊下壁间嵌有《禹穴》、《禹穴辩》碑刻两方。《禹穴》碑为清康熙年间会稽县知县昝(zan)尉林所书。祠前为放生池。

祠匾为我国著名书画家吴作人先生所题写。其联云:

削平水土穷沧海 畚(ben)锸(cha)东南尽会稽

此联出自唐李绅《禹庙》诗首联,由周庸村先生所书。意为大禹用疏导之法将滔滔洪水全部导入大海,使天下安居乐业。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而最后归葬于会稽。

另一联云: 峻德鸿勋媲美前古 显谟伟烈垂浴后昆

意为大禹山一样崇高的德行和水一样深的丰功伟绩与尧舜可以媲美;著名的治水方法和功劳为后代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禹井亭:此井在汉代的文献中即有记载。《吴越春秋》引《地理志》云:“会稽山上有禹井。”《越绝书》又有“祠白马禹井”之载。又说“井者,法也。”可见禹井非实指,而是指祭祀规范,礼仪制度。或是祭坛形制,或是舞祭形式,因禹创制而名。也有的认为禹井是禹洪范九畴应用于祭祀的祭坛之布局。

咸若古亭: 始建于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咸若”一词,源于《尚书·皋陶谟》中皋陶和禹讨论如何实行德政治理国家时大禹的话。意为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建此亭是为了颂扬大禹的教化之德。

此亭为石质结构,六角、攒尖、三层,镂空雕饰,极富特色。

碑廊 :1986年所建,陈列有秦《会稽刻石》等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狩南方,“上会稽,祭大禹。”时,命李斯写了这块歌颂秦德政的碑。这块碑在我国的文字和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佝偻碑:此碑因最早立于湖南衡山佝偻峰而得名。传为大禹所书,故又称“禹碑”、“禹王碑”或“夏碑”。因其字形象蝌蚪之状,又称其文字为“蝌蚪文”。

该碑为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冬,由绍兴知府张明道据湖南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上石立于此处。

碑文凡七十七字,现碑文为明代大学者杨慎(升庵)翻译,意思是说:1.作为天子左右手辅助治国的大臣,应该登上被洪水围团的陵陆,进入鸟兽出没的地方,投入到抗洪的斗争中,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我接受了帝命之后,在外奔走了许多年,把自己的家也忘记了。我住宿于山麓原野,动透了脑筋,累弯了身体,但始终一心一意,没日没夜地为平定水土而努力。我走遍了华山、泰山、衡山诸岳(劳苦于三山五岳之间),因集中精力忙于治水大事而忽略了朝拜、祭祀祖宗,只有治水大功告成以后,来祭奠神明和祖先,将大功告成的消息祭告他们。3.现在,受过灾的地方又早木茂盛,百姓们已纷纷返回家园安居乐业。南方平原的河渠已都被疏通而排除了水患,过着丰衣足食、安宁祥和的日子。人们长久地欢跳狂舞,奔走相庆,庆祝生平永久。

碑亭是清咸丰五年为保护此碑而建,名“佝偻碑亭”。

照壁:高4.37米,长14.34米。正中圆雕“贪兽顾日”图案,一只似麒麟非麒麟的动物贪。这贪心不足之物,竟然妄想把太阳吞进肚里去,结果掉到海里淹死了。意在警告各级官员切莫滋生物欲贪心。照壁四角分别画“凤凰牡丹”、“白鹤荷花”、“秋鸟黄菊”、“喜鹊梅竹”图案,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禹庙:禹庙是大禹陵的主要建筑之一。由午门、拜厅、大殿组成。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渐升高。布局精当,其斗拱的设置更是巧夺天工。午门和拜厅皆为单檐歇山式,大殿为重檐歇山式结构。

这两件缵zuan禹之绪鼎为九五年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时所铸造。缵禹之绪,意为继承大禹事业(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

午门有三个门,而中间这扇门的门槛特别高,这也是古代封建社会官阶的象征。据说中间这扇门平常都是关着的,只有皇帝才可以进出,一般的文武百官只能走两旁的边门。拜厅,也称祭亭,是祭祀大禹的地方。这幅楹联是钱君匋先生所书。

【三过其门 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意为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都不回家而一心一意致力于治水之事,即使是结婚,也只与

妻子住了四天就匆匆忙忙地走了。经过八年在外的劳苦奔走,终于治服了神州大地的洪水之灾,使人们安居乐业。

大殿,是整个禹庙建筑群的最高建筑物,曾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倒塌。现存大殿是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动工重建。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竣工的。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头戴冕旒liu,手持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二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联、沙孟海补书:

【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危微见道心】

意为大禹治水成功,使神州大地都受到其恩惠,后人无不缅怀大禹光辉而宏大之德。(后人又以大禹为治国安邦的典范)只要精心一意地按照道德规范立身处世,治国安邦,就能超凡个人私欲,而具有高尚的道德。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三月八日,乾隆皇帝赐联、书法家王蘧qu常先生补书: 【绩奠九州垂万世 统承二帝首三王】

九州: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全国划分为冀、兖yan、青、徐、扬、荆、豫、梁、雍州。

三王:禹、汤、周文王。二帝:尧、舜 意为大禹平定了九州的水患,其功德永垂万世。

赵朴初撰联:

【乃圣乃神,疏九河人免为鱼,万世永赖; 不矜不伐,拜嘉言贤无遗野,四海攸同。】 意为大禹道德超群,智慧过人,是圣又是神。大禹治九河使人免为鱼腹之灾,万世皆依赖其功德;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和业绩,善于听取批评和建议,使有贤德、才干的人都能各尽其才,国家太平,天下大同。

启功先生撰联:【二仪清浊还高下 万国衣冠拜冕旒】 意为滔滔洪水之灾经过大禹的疏导之后皆各归其流;各路诸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朝拜大禹,歌颂大禹的丰功伟绩。

窆石亭:重建于1980年。因由窆石而名,亭中这块石头,古称窆石,传为大禹下葬的工具。此石呈长秤锤状,高2.30米,底围2.30米,中围2.21米。上端有一圆孔,孔径9厘米。石上留有题记残字多处,以东汉永建元年(126年)所刻汉隶为最早,因年代剥蚀,大多难以辨认。另有清乾隆至民国间钱泳、陈广宁、吴国宝等人题刻。现窆石残存汉隶铭文数字,已模糊不清。鲁迅先生也曾做拓解。传说此石是远古生殖崇拜的遗迹。旧时有人用铜钱卜卦,投进上端圆孔的就生男孩,投不进者即生女孩,当属迷信。“窆石”为大禹陵,禹王庙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禹穴、石纽二碑:在窆石亭东侧,称“生死碑”。二碑均高1.59米,宽0.68米,篆书,未署名。传原碑在四川省北川县。“禹穴”碑阴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沛熊题跋。“石纽碑下端有陈沛熊再跋。据说大禹生于四川北川的石纽乡,死葬会稽。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禹穴”、“石纽”传为唐李白手书。篇二:大禹陵导游词

大禹陵导游词(秋游大禹陵)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大禹陵,很高兴为你们导游。(今天,老师带我们到绍兴大禹陵游览,我们高兴极了。)我们穿过大禹陵神道,就会看见一个巨型广场,这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钟亭和鼓亭。广场的西边有一个九鼎台浮雕墙,介绍了大禹生平的一些事迹:禹得天书、涂山娶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等千古称颂的传说都能在这里看到。浮雕墙上方醒目地摆放着九只大鼎。传说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从此鼎成为了王权的象征,显示国家统一,政令统一。地面上有三幅铜雕。分别是龙、凤、狮,取吉祥、胜利之意,中间则是道教中的太极八卦图。广场东侧的方形平台就是祭坛。祭坛四壁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被称为四方神,守卫着大禹的陵寝。

穿过告成桥,我们即将进入大禹陵核心区域,分别有禹陵、禹祠和禹庙。禹陵,即大禹葬地,为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进入大门,向前拾级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禹陵碑亭。碑亭坐东朝西,前有石筑甬道,前端为青石牌坊,高7.08米,宽10.10米,入内有青石甬道长123.6米,宽2.3米。此处为“大禹陵”碑亭。

向东继续拾级而上,登上山顶,我们可以看到大禹塑像。大禹塑像巍然矗立于会稽山景区石帆山顶。整座塑像为锻铜所铸,塑像高21米,其中像高16米,基座高5米,象征了绍兴正昂首阔步迈入21世纪。塑像体现的是治水英雄的形象,大禹昂首屹立,遥望古城大地,整个塑像与石帆山浑然一体。各位游客,我们的大禹陵之旅结束了。最后祝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让绍兴美丽的城市能永远给您美好的回忆,谢谢!(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的大禹陵。)篇三:会稽山景区导游词(学者篇)会稽山景区导游词(学者篇)

会稽山是古已有之的名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曾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中国又有五岳四镇之说,会稽山就是“四镇之一”。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我国的“五镇之一。“五镇在古书上是与五岳并举的,指可为一方之镇的大山,包括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里就是南镇会稽山。大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创建者,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了。大禹陵是华夏子孙敬仰、祭奠大禹的唯一圣地,也是学习大禹精神,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殿堂。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大禹陵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师范基地。禹陵: 禹陵,即大禹葬地,为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禹葬会稽”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和《吕式春秋》。汉时,司马迁在公元前126年专程上会稽,探禹穴,并记载入《史记》。另外,《越绝书》、《吴越春秋》对此也有记述。《汉书.地理志》说:‘山阴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所指位置沈是今天禹陵的范围。前方耸立的“大禹陵碑“是明朝嘉靖19年(1540年)绍兴知府南大吉请当时的专家考证陵址后镌刻立碑的。“大禹陵”三字由南大吉题写,整碑高4.05米,宽1.9米,字体雄健有力,漆以朱红,十分鲜艳夺目。碑上原覆有一亭,1956年毁于强台风,1979年根据明代原貌重建。“咸若古亭”,咸若一词语出《尚书 皋陶谟》中大禹说的一句话:万物皆应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也就是万物皆因自由、自若的发展。这也道出了大禹治水的一个方法,在禹之前,人们治水总是用堵的方式,水来土挡。但是大禹采用的是疏导的方式,顺应水流。所以我们说的顺其自然最早也是大禹提出的。咸若古亭也叫古乐亭是以前人们祭祀大禹时奏乐的一个地方,建造此亭也是为了纪念大禹一个教化之德。(四)、禹祠

走过短短一段鹅卵石小径就来到了禹祠。拒史料记载,禹祠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进左右置“大禹治水”、“记功封赏”砖雕两块。后进,我们所见的大禹像是根据山东武梁祠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的大禹形象而塑造的,是大禹治水时的形象。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据传无余守墓时在绍兴繁衍下了子孙,均为姒姓,现在已经传至l44—146代。

(五)碑廊 大禹陵历史悠久,古碑众多,约有60余方。为了方便游客参观,近年建了一个碑廊,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碑安放于此。如《会稽刻石》、《往生碑》、《水利碑》等等。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碑是1995年公祭大禹时树的一块《捐资碑》。95年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公祭大禹,以后每5年一次公祭,明年一次民祭。第二块碑是1935年国民党政府来祭祀大禹时所建的说明碑。35年是国民党最后一次来祭祀大禹,所以说,从35年到95年这整整六十年当中,对于公祭大禹这项活动,一直是中断的。旁边这块碑叫《往生碑》始刻于唐朝,原存于禹陵旁的大禹寺内,大禹寺为一佛教寺院,据此推断,此碑与佛事相关,确切资料至今未得。

整个碑廊里面,最高的这块碑叫做《会稽刻石》碑又称《李斯》碑。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至他去世的十一年中,曾五次出巡。所到之处无不立碑刻字,宣扬徳政,伸张秦法。公园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南下,来到会稽山,祭祀大禹。当他登上秦望山眺望东南沿海(今杭州湾一带)时,俯瞰着脚下被征服的群山,英雄气概跃然于胸,遂命他的宰相李斯撰文,刻下一方石碑,故又称《李斯

碑》。全碑共289个字,用来宣扬秦皇的德政,及制定法规来约束当地一些百姓。碑上所用的字体是秦国统一六国以后在全国颁行的工整、流畅的秦小篆。这种篆书字体圆润、清秀,字距行距匀适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字体是呈长方形,长宽比列为3:2,符合黄金分割率,是最富美感,最能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体态。李斯所创造的这种篆书风貌在清代中叶以前约两千年的历史上竟无人能突破,足见其艺术魅力。

《会稽刻时碑》原碑是竖于绍兴秦望山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湮灭。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绍兴知府李亨特根据早期的拓本命高手摩刻上石的。

最后介绍的这块是明朝成化年间的《戴琥水利碑》。戴琥是成化年间的绍兴知府,他守越十年,政绩斐然,而最大的建树,则莫过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悉心研究绍兴府所属的八个县区的水利形势,对整治绍兴地区的河道、湖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离任前夕,他将自己十年治水的方法经验,写成专文,连同绍兴山川水系的详细地图,一并刻制成碑,遂成《戴琥水利碑》。此碑既是对绍兴水利的历史总结,也是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的水利学术思想论著。在我国历史上,这种地图与论文并刻的水利碑实属罕见。(六)、禹庙

禹庙是祭祀大禹的庙堂。现存禹庙,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禹庙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午门、拜厅、大殿,顺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伟,甚为壮观。

进东辕门,我们首先要参观的是“岣嵝碑”亭。“岣嵝碑”原碑在湖南衡山岣嵝峰上,故称“岣嵝碑。这块碑是明嘉靖20年绍兴知府张明道根据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拓片翻刻而成的。因其字体鉴于金文和甲骨文之间,十分独特,形似“蝌蚪”,所以后人称它为“蝌蚪文”。在看其中内容:现在原文下已有现代文字翻译,这是明代学者杨慎考译的,杨慎认为碑文由77个字组成大致记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后人推测为大禹治水的叙事碑,因此,这碑也叫“禹王碑”。全文内容丰富,大致讲述了三层意思:

一、大禹受命于舜而去治水;

二、废寝忘食,历尽艰辛,一心一意,平定水土;

三、大禹治水成功后,水患已除,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当然这只是杨慎的一家之言,供参考而已。岣嵝碑上所建的亭子,建于清朝咸丰四年,是为了保护里面的碑而建。

在“岣嵝碑”亭后,有一面墙壁,取名叫“贪兽顾日”。饰兽的四肢上已经拿满了金银珠宝,但还希望把红日占为己有,最后,掉进河里,淹死了。虽然,只是个神话传说,但也暗含告诫世人要知足长乐,不能贪心妄德。壁上的饰兽为龙首、马颈、鱼身、牛足、狐尾等多种动物的综合。据神话传说资料记载,这些动物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与大禹密切相关。

午门为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木结构建筑,有三人门。中间那扇门的门槛特别高,两边门槛略低。据说,中间的门是皇帝的专用通道,两边门是文武百官通行的。它与门上的七行七颗门钉一样,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标志。门两边有一对门档,与之呼应称为户对,俗语“门当户对”,出与此。走上白步禁阶,我们所处的地方叫拜厅,也称祭厅,是帝王及文武百官祭祀大禹的场所。门上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由著名书法家钱君淘所书。对联形象的突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尚品德,八年在外,终于治理了黄河、长江、淮河、汉河等水系。我们仔细看这个拜厅的建筑会发现,他的屋顶上方有一些像双龙戏珠、龙尾插剑等造型,在古代,龙分两种,一种叫真龙,即为皇帝的象征,因此有真龙天子的说法;一种叫孽龙,古代据说孽龙经常兴风作浪,导致大地洪水泛滥,而这龙尾插剑则是代表大禹降伏了蛟龙,使得大地洪水平定,百姓安居乐业。两边陈列着1995年、2000年、2004年公祭大禹陵时的文字图片资料及部分中央、省、市领导莅临大禹陵时留下的珍贵照片。

大殿是整座禹庙的最高建筑物。殿高、宽均为24米,进深22米,屋顶“地平天成”四个字为清康熙皇帝题写,意为治平大地水患,造福百姓。原殿已在民国18年(1929)年倒塌,现存大殿

是民国(22年)1933年重建的,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仍保持了明清的格局。

进入大殿,我们可以看到禹王像,禹王像高6米,他头戴冕球,身穿朱雀双龙华鲧,手捧玉圭,眼视前方,心中含有把大地洪水治平的心愿。因为大禹是我国封建王朝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始人,所以祭祀大禹,我们都是以帝王礼仪供奉。原塑像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在这座高6米的塑像是根据章太严先生的考证,在1979年由浙江美院美工师塑造的。像后以九斧作为背景,端庄严肃,寓意深刻。各位从正面看,只能看到其中六把,因为还有三把被大禹像给挡住了。九把斧子作为背景,在这有三层意思:一是象征大禹治水成功划定九洲;二是象征大禹治水所用的工具——钺;三是象征皇权,因为“9”是古代数字中最高的一个。

殿中四副对联,都是赞扬大禹的丰功伟绩以及他的高尚品德。最前面的一副“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是康熙皇帝1689年来祭大禹时所撰,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补书。“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是乾隆皇帝1751年下江南祭大禹时所撰,由当代书法家王蘧常补书。“乃圣乃神,疏九河人免为鱼,万世永赖;不矜不伐,拜嘉言贤无遗野,四海攸同。”这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撰写。“二仪清浊还高下,万国衣冠拜冕旒”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集联书写的。

“窆石亭,因窆石而得名。“窆”字是葬的意思。“窆石相传是下葬的工具。据说远古时期的下葬,先在地上挖一个深穴,用四块这样的石头分别放在墓穴的两边,再用绳索通过窆石上的圆孔,一头栓在棺木上,另一头由人拉着缓缓地把棺木放入深穴,然后推倒其中的三块,只留一块窆石在上面,以起到墓碑的作用。这块窆石上有后人题刻多处,最早的为东汉永建元年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鲁迅先生也曾对窆石上的字作过一番考证,写了一篇《会稽禹庙窆石考》。窆石是大禹陵景区最古老的一件文物。窆石亭为为明天顺五年(1461年)重建。

“窆石亭”旁还有两块石碑,“石纽和“禹穴碑。分指大禹的出生地和葬地。石纽是大禹出生的地方,在今四川省北川县。禹穴在这里是指大禹的葬地。此外,大禹的生地以及大禹治水发现金简玉书的地方,也称禹穴,这两块碑是清光绪年间依照大禹出生地的拓片复制在此。篇四:游大禹陵

游大禹陵

国庆长假,爸爸带去绍兴游览大禹陵。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上海乘火车到杭州再转乘中巴车,约三个小时就到了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下。一路上,我的心情不能平静,好像小蚂蚁在胸膛上爬来爬去。我不时地问爸爸:“为什么大禹陵在绍兴?好像还有一个叫鲁迅的人也出生在绍兴?”。爸爸笑着说:“书上不是都学过的吗,去看了加深理解。”

一到会稽山下,远远望去,青山绿油油的,显得特别嫩。一座座小山峰还犹如小姑娘似的,不肯露出脸,被一簇簇雾气环绕着。在最一边的山峰旁,有一座高高耸立的塑像。他张开双臂,举目远眺,好像领军打仗的将领冲在第一个,后面叠叠的山峰像千军万马,气势浩荡。爸爸指着那塑像说:“看!那就是为了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你书本上学到过的。”我说:“大禹为了国家,顾不上自己的家,所以人们敬仰他。”

我兴冲冲地拉着爸爸的手,一眨眼就到了大禹陵脚下,沿着台阶爬了上去,一会儿爸爸被我甩在身后。走了无数级台阶我终于到了大禹塑像脚下。这时候再仰望大禹的塑像:“哇!太高大了,十几米高,像待命飞向蓝天的火箭,他张开的双臂像要拥抱整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也不听指挥,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下山的时候,爸爸说:“你现在该真正明白大禹治水的故事了吧。”我心里默默地想: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也要为别人做些有意的事。篇五:八大景点导游词 天生三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武隆观光游览,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务中心的专职导游,我叫杨兴容,大家可以叫我小杨。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在在此玩得开心愉快!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早在10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武隆喀斯特景区进行了不断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到2007年6月27日,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加入“世界自然遗产”。而武隆也是重庆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核心景观就是世界规模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天生三桥。

天龙桥

现在我们来到天龙桥下,天龙桥似三座桥中最形象的,桥高235米,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曾经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的桥,都没有造出这么雄壮美观的桥来!”可以说我们的天生三桥的魅力绝不亚于人造的。

不知各位朋友,看没有看过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进带黄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摄基地——天福官驿。,就是在咱们的天生三桥。由于在这里拍摄了武打戏,整个峡谷平添了几分侠气。而且由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好莱坞国际大片《变形金刚4》也于2013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武隆天生三硚景区进行外景拍摄。青龙桥

第二座桥是青龙桥。又名中龙桥,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桥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黑龙桥

之后,我们将穿过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所构成的“神鹰天坑”。就来到我们的第三座桥——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为三桥中最高者;桥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桥面宽达193m,亦为三桥中宽度最大者。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桥名古已有之,因其拱洞幽深暗黑,似有一条黑龙蜿蜒于洞顶而得名。

黑龙桥洞道的侧壁及顶部窝穴、溶孔、天锅、流痕等溶蚀形态十分普遍,反映了古伏流的水流特征。洞壁北侧发育有雾泉、珍珠泉、一线泉、三叠泉等4处悬挂泉,风格迥异。据当地老年人讲,解放前,有山民曾经藏在那里面躲避过土匪。

好了,前方还有一段路程,我们将要结束我们的此次的短暂的旅程,不知道我为大家讲解得是否清楚呢,在此,谢谢大家的配合!天坑地缝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神奇的奉节天坑地缝参观游览。我是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景点导游员,我姓杨,大家叫我小杨就好了。旅途中,大家若有什么需要,请及时告诉小杨,小杨会竭尽所能去帮助大家。最后,预祝各位在天坑地缝的旅程中玩得开心,游得顺意。

相信各位朋友对天坑地缝一定充满了期待吧?那我们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出发前往景区吧!请大家跟着小杨走,同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在此期间,小杨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天坑地缝。天坑地缝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属于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的一部分,面积约456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山岳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独具特色的峡谷自然景观,集雄、奇、险、秀于一身,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小寨天坑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漏斗,呈双层结构,上部为椭圆形大坑,下部略呈矩形,它在深度和容积上均为世界同类型大型喀斯特漏斗中的第一位。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相连,是世界上最窄、最深、最长的喀斯特嶂谷,总长33千米,平面呈倒j形,上东下西。

游客朋友们,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目的地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隐藏在这绵延的峰丛之中的便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坑”的小寨天坑了。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说小寨天坑是天下第一坑呢?其实这是由于小寨天坑那独特的地理地形决定的。小寨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漏斗”。大家看上部像不像椭圆状呢?它的直径为537-626米,深320米。大家再看下部像不像矩形呢?它的深为342米(坑径南北357米,东西268米),总深度662米。现在请大家顺着小杨手所指的方向看,是不是看到峭壁上有一条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一个是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大家看到的两间房屋,曾有古人隐居在那里;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略微有点倾斜,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湾清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又有地下河,因此小寨天坑就像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了。站在坑底向上看,天就只有坑口那么大,颇又点“坐井观天”的意味。听完小杨对小寨天坑的讲解,大伙是不是觉得小寨天坑当称“天下第一坑”是名副其实了呢。

这样容易满足可不好哦,还有更精彩的呢?小寨天坑的神秘历来吸引着科学家以及探险者来考察探险。相信许多朋友还依稀记得97年国内掀起的“天坑”狂潮吧。当时,有一组由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察团进入了小寨天坑,当他们从天坑底部自下向上对数百米高的峭壁做逐一扫描时,发现在峭壁内约6米深处竟隐藏着„大家猜是什么呢?7只直径为4米的大圆球。这些大圆球呈曲线排列,球面上还刻着一些无法破译的文字和符号,经过一些科学的测定后,发现这些怪球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钛,距今已经有7500万年到8000万年历史了。有的人认为这可能是外星智慧在地球的活动基地。不管它是真是假,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神秘的向往。

小杨看得出各位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那我们现在就去游览吧!不过下坑的小路弯弯曲曲,希望大家能在路上互相照顾,注意安全。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宝顶石刻。宝顶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由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小佛湾和大佛湾规模最大。大佛湾和小佛湾共有19处群雕,在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千手观音”。这位观音形体匀称,肌肤线条柔和,脸部的雕刻尤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给人一种飘飘欲仙之感。“千手观音”是一座非常壮观的雕像,你们看,她的千手(1007只)如孔雀开屏般从上、左、右三方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狱经变相”的“养鸡女”。相信大家在看过前面一系列的地狱石刻之后,对地狱里各种恐怖的人物和残酷的刑罚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细瞧一瞧这个雕刻,会发现什么?养鸡女虽然眼睛瞎了,却坦然自若,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这就奇怪了,地狱里都是阳间犯罪来受罚的,而她为什么还显得十分幸福?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这些后也许还兴犹未尽,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们说再见啦。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缘的话我们定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顺风。朋友们,再见!长江三峡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这里我对大家参加我们的旅游团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导。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万里长江上著名的景区——长江三峡。

首先呢,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江。大家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长河,它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它的源头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汇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长江流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当长江流至四川东部的奉节,便冲开重山峻岭奔腾而下,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峡其实就是衢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200多公里,三段峡谷各有特色,衢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形态各异,船行驶在三峡中,一会儿山色全阻,一会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衢塘峡,又称夔门,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止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三峡中最短,但是景观最雄伟壮观,长江在这里切过中生代石灰岩,形成了陡峭的峡谷,两岸断岩峭壁犹如刀砍斧削,难怪古人曾发出“重江万管玲珑笔,难写衢塘两岸山”的感慨,两岸山峰高出江面几百米,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1500米左右,江面在此非常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00米,如果从上望下俯视就好像船行驶在地道中 一般。衢塘峡文物景观多而集中,还有惊险万状的古栈道、古代巴人的悬棺、大溪文化遗址,带会我们将去一一领略他们的风采。

长江出大宁河口进入巫峡宽谷,我们也就进入了画廊般的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大宁河口,东止巴东县的关渡口,全长45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既长又整齐的一峡。巫峡中的人文景观非常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屹立于两岸的巫山12峰,其中最为秀丽的就数神女峰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在神女峰的脚下,请大家抬头向上看,她像不像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呢?她每天迎来灿烂的朝霞,有送走绚丽的晚霞,所以神女峰也被称为望霞峰。

关于神女峰,三峡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相传从前在三峡里有十二条恶龙,它们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知道后便和众姐妹们一起来到凡间斩杀了十二条恶龙,并向大禹传授天书帮大禹治理好了三峡,她们被巫峡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她们化作山峰屹立于巫峡两岸守护着巫峡,其中神女峰便是瑶姬的化身。这个传说故事寄托了三峡人民征服险滩,战胜恶水的美好愿望。大家请抬头看,天空中的云彩,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变化多端,唐代大诗人元稹一生写了大量的诗句,其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相信它的意思也一定有不少的朋友知道吧,看到过大海的人,再大的江河也不放在眼里,而看过巫峡的云彩,还有哪里的云彩值得看呢?

好,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三峡中的最后一峡——西陵峡,它西起秭归的香溪口,东至宜昌市的南津关,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全长66公里,曾经的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已成为历史,今天的西陵峡大部分已经成为葛洲坝平湖库区,船行驶在西陵峡中也感觉是那样的平稳和舒适。

西陵峡景观很多,但我今天主要要介绍的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提起三峡工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到1994年破土动工,距最初构想有近80年了。三峡工程共分为三期,严格的说是四期,1992年-1994年为筹建期,修筑了长28公里的三峡坝区专用公路,一期是从1994年到1997年,以大江截流为标志,相信大江截流时的壮观场面大家已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二期是从1997年到2003年,以第一台发电机组安装完成为标志,水位将抬升到135米。第三期工程从2003年到2009年,以二十六台机组全部发电,大坝建成为标志,水位将抬升到175米。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问题的关键,工程还有发电、航运、灌溉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多项综合效益,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峡大坝建成后全坝长1983米,最大坝高为185米,最高运行水位175米,总蓄水量393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820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相当于1991年全国总发电量的1/8,相当于十座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每人每年将可以增加用电70度。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长江三峡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重庆山水都市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了。

诶,咱们先来做个谜题,好不好?“双重喜庆”打个地名。对,很多朋友呀都告诉小杨正确答案。没错,正是大家所憧憬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重庆古称江州,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后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重庆地跨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之间,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3个区县。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的民族多达49个,总人口3100万。重庆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连四川省,北接四川和陕西省。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汇集了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及其他大小支流上百条。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使这里的气温又略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说道重庆的历史沿革,就不得不掰掰“三”这个数字了。概括起来,重庆有三次建都,三次直辖。第一次为商周时期巴国都地,第二次为元末大夏国国都,第三次则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那么三次直辖分别是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共西南局和西南军委会驻地,为中央直辖市。最后就是在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被称为“山水之城”,是因为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

第四篇:大禹陵导游词

大禹陵导游词(秋游大禹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大禹陵,很高兴为你们导游。(今天,老师带我们到绍兴大禹陵游览,我们高兴极了。)我们穿过大禹陵神道,就会看见一个巨型广场,这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钟亭和鼓亭。广场的西边有一个九鼎台浮雕墙,介绍了大禹生平的一些事迹:禹得天书、涂山娶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等千古称颂的传说都能在这里看到。浮雕墙上方醒目地摆放着九只大鼎。传说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从此鼎成为了王权的象征,显示国家统一,政令统一。地面上有三幅铜雕。分别是龙、凤、狮,取吉祥、胜利之意,中间则是道教中的太极八卦图。广场东侧的方形平台就是祭坛。祭坛四壁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被称为四方神,守卫着大禹的陵寝。

穿过告成桥,我们即将进入大禹陵核心区域,分别有禹陵、禹祠和禹庙。禹陵,即大禹葬地,为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进入大门,向前拾级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禹陵碑亭。碑亭坐东朝西,前有石筑甬道,前端为青石牌坊,高7.08米,宽10.10米,入内有青石甬道长123.6米,宽2.3米。此处为“大禹陵”碑亭。

向东继续拾级而上,登上山顶,我们可以看到大禹塑像。大禹塑像巍然矗立于会稽山景区石帆山顶。整座塑像为锻铜所铸,塑像高21米,其中像高16米,基座高5米,象征了绍兴正昂首阔步迈入21世纪。塑像体现的是治水英雄的形象,大禹昂首屹立,遥望古城大地,整个塑像与石帆山浑然一体。

各位游客,我们的大禹陵之旅结束了。最后祝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让绍兴美丽的城市能永远给您美好的回忆,谢谢!(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的大禹陵。)

第五篇:谢榛《渡黄河》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黄河

谢榛①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1)颔联写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日光照耀下黄河水波涛汹涌,岸边堆积如雁形的沙石也被狂风一扫而平,(2分)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形象地写出了水势之凶猛又生动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又突出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风助水势,水借风威。(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诗为谢榛的名作,颔联是全诗语言锤炼最为精妙的一联,前句写黄河浪涌,后句写黄河风急,把黄河风急浪涌的景象写得气势非凡:河水翻腾,飞沙袭面。如学生分析到修辞手法,比喻(如龙窟般的水势、雁形之沙)、拟人(翻、扫),能结合具体诗句做具体赏析,可酌情给分。

(2)尾联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前路茫茫不知何往时,空中传来辽远高亢的渔歌的声音(1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黄河风急浪涌,引起诗人对坎坷身世的慨叹,在茫然不知所往的时候,远处传来的渔歌歌声令诗人为之释怀,顿生归隐之心。(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注解提供了诗人终生未仕的背景,可知其仕途不利、际遇不佳,结合诗歌对黄河风急浪涌景象的描写.可知,诗人对黄河险恶环境的描写是有其用意的,感叹命运蹉跎。但行船的轻快又令诗人暂时忘记了人生的挫折,转而享受暂时的欢悦畅快。而后从远处传来的渔歌声令诗人在人生茫然不知所往的时候,顿感释然。

下载黄河大禹渡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大禹渡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禹陵导游词[优秀范文5篇]

    大禹陵 1. 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会稽山景区,来到会稽山,先来说说这座山的历史吧。会稽山是古已有之地名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曾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

    黄河导游词(5篇)

    黄河导游词 说起黄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们共唤黄河一声母亲,妈妈。陌生是因为很多朋友至今都没有见过黄河。更别说游黄河了。而在今天我们的愿......

    黄河小浪底导游词(范文大全)

    黄河小浪底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黄河三峡导游词

    黄河三峡导游词 1、孤山峡(启航) 1-1【开场语】尊贵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全体工作人员向大家问好!欢迎大家乘坐豪华游船游览风光秀丽的黄河三......

    黄河小浪底导游词

    我们已经进入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上乐园--黄河小浪底千岛湖。向东,我们看到的堤坝就是小浪底大坝,因其是在孟津县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称为黄河小浪底工程。这个村,原本是叫丹阳,......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大全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

    重渡沟导游词

    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各位光临中国伏牛山地质公园、国家级AAAA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河南省十佳景区、北国水乡重渡沟休闲度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