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玥《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

时间:2019-05-14 05:5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瑞玥《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瑞玥《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

第一篇:张瑞玥《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

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

习作的困惑

姓 名: 张瑞玥 地 址: 弥勒县古城小学 邮政编码: 652300 电 话: *** 日 期: 2013年9月1日

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

摘要:低段小学生认知有限,教材与教师硬要求下的文章常常脱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空间,学生们感到陌生、笼统。写起来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详略不当,没有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们对作文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而充满困惑。近几年来,我依据“格物致知”、“照物用笔”和“自由表白”的原理来指导写作,让学生用自己双眼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笔来倾诉心声,用“我手写我心”。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作文写作无兴趣、无素材、无技巧三大难题,让学生的语言自然生成,水到渠成,这样牵引着学生一步步走出了作文的困惑。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多元素材 精讲细评

多元修改方法

一直从事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多年的我,最让我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是作文课上学生们那一张张如出一辙的苦闷、无奈、忧愁的脸。俗话说:穷人怕出门,学生怕作文。谈“文”色变是学生们的普遍现象,作文已成为他们苦恼头痛之事。更不用说低段的小学生们。一直以来,如何让学生走出作文之困惑,让他们由怕写到爱写,由厌写到乐写,由无从下笔到一气呵成,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低段小学生认知有限,教材与教师硬要求下的文章常常脱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空间,学生们感到陌生、笼统。写起来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详略不当,没有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们对作文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而充满困惑。近几年来,我依据“格物致知”、“照物用笔”和“自由表白”的原理来指导写作,让学生用自己双眼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笔来倾诉心声,用“我手写我心”。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作文写作无兴趣、无素材、无技巧三大难题,让学生的语言自然生成,水到渠成,这样牵引着学生一步步走出了作文的困惑。

1、创设情景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能用心去认知。孩子们的天性是好玩,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投身于愉快的活动中,寓教于乐,于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认识事物,照物用笔,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首选方式。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做有趣的游戏和精彩的竞赛活动,如“开锁比赛”、“成语大观园”、“脑筋急转弯”、“扳手劲比赛”、“钓鱼”、“贴嘴巴”„„.花样繁多,形式新颖,学生们对此兴趣盎然。在活动中,我要求大家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整个活动的场面、气氛。然后让学生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意说出来,不管他们怎么说,让情感自由的、无拘无束地表白出来,再比比谁说得最具体、最形象、最生动。因为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起来滔滔不绝,一篇作文的雏形已成,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一气呵成,这样培养了小学生作文之兴趣。

二、捕捉素材,笔随心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没有素材,就只能望题兴叹。而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走进生活,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身边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件,就不存在作文无素材的问题。

记得二年级时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当学生观察了小狗后,我很自然地用一句话过渡: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电子白板上显示出3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择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孩子们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我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一次晨读课,在一片琅琅的读书声中,我发现一男生正全神贯注地玩一只小蜗牛。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抓住蜗牛高高举起,大声问同学们:“想认识这个小家伙吗?”学生们一下子情绪高涨。我与大家饶有兴趣地观察蜗牛,摸摸它坚硬的壳,并耐心的等着小蜗牛伸出那只小小的触角,还有两只又小又黑的眼睛。观察蜗牛爬行时,几个调皮的学生还滑稽地模仿蜗牛横着走路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让大家说说你眼中的蜗牛的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用途,它横着走路有何感受等,再把刚才观察到的写下来,学生们欣然答应,并写出了一篇篇佳作。如《可爱的小蜗牛》、《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蜗牛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们真正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就有写不完的素材。冬天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尽情玩耍。难道会写不出好文章?春暖花开,与孩子们野外踏青,感受春天,更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只要你善于引导,让学生去感受,去感想,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场景就是一个好的写作素材,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启发,就会引起思想的无限涟漪。

三、精讲细评,力求提升。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习作往往存在着学生写了就算完成了任务的观念,不再去管学生写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不去讲评,最多是加一个简单的评语。这样辅导作文见效差。习作是一个写、比、思、悟、通的过程,如上所说只完成习作过程中“写”这一个步骤,岂能有好的收效呢?近几年来,我在实际教学中一改过去指导习作的方法,在比、思、悟字上下劲夫。每写一篇作文,我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评,每次选出比较好的作文让学生们去看、去比,与学生一起细细地品味,再引导去悟,去寻求作文的共性。表扬写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在念范文时边念边指导大家应该如何写才恰当,哪处写得精彩,哪处写得欠妥。从字、词、句、段、标点、布局谋篇、详略、情感、开头、结尾等方面一一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在讲评中掌握了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的方法,然后再针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修改。这样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水平逐渐提高,对作文也就无畏难情绪了。

四、运用修改方法,师生互评互改

以改促新,以评促进,勤评勤改,培养良好习惯。文成于改。众所周知,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一篇作文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次习作,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一篇上百字的文章要十数遍地修改,可见字斟句酌,要求甚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的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中年级学生要学习修改自已的习作,高年级学生要养成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由此可知,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而言,也要养成勤于评改的良好习惯。传统习作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老师包评改。学生写好后,老师从字词句篇到标点符号,凡是错误统统给予书面纠正。点评则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包办评改活动,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更糟糕的是它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无法提高,修改习作的习惯也无法养成。

在低段习作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一下几点进行学生们的作文批改: 1.师批,学生改。认真阅读学生作文,找出需要修改之处并做上各种符号或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尾批并加以修改。在此方法中注意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生互批互改。组成三人或四人为一组的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批面改。这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它沟通直接,能较快地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错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作文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宜采用此方法。对写作文相当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文教学方法很多,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让学生首先对写作感兴趣,单一的写作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写作,只要教师肯下功夫,慢慢摸索,让学生敢说、敢写,自由地表述情感,再加以有效的引导,不仅能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惑,而且能看到学生们那情真意切、富有思考、用词确切、条理清晰的好文章。

[1]赵兴义〈如何运用现代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育科学论坛

[2]熊大川〈谈现代网络资源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四川信息技术教育

[3](意)亚米锲斯著.爱的教育[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23次印刷.[4] 方洲.名师手把手小学生作文起步[1-3年级适用].华语教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第4次印刷.

第二篇:走出困惑,探究让科学课堂充满乐趣

走出困惑,探寻科学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困惑一:科学教材难把握

翻开科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出,图片占据了教材绝大多数的版面,叙述性的文字少得可怜。苏教版科学教材《常见材料》一课就是一整幅的房间图画,就“材料”这一话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该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我们老师很茫然。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我们对这样的教材真是一筹莫展了。

困惑二:科学课难上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科学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结果又收不了场。我们老师头疼了。困惑三:科学课难评价

我曾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活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在困惑之余,我再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摸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与同行一起分享。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个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在科学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发现法应注意如下的问题:(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应用探究发现法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3)探究发现法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探究发现法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以一味使用。布鲁纳说过:“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就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同时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知识有多有少,思维有快有慢,能力有大有小,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探究发现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 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结果一般是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在事前向学生讲清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并在具体填写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小学阶段,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名称、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衡量实验报告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探索法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展发散性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实验不仅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疏漏。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的发现区内,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2)命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可能是多结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命题或实验具有科学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师提出命题以后的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学生的假设有时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却是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的设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可能会失败,这是科学研究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重新实验,取得最终的结果,从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

(三)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小组讨论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重视合作学习。由于把教学班分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3)以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在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既要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科学的专题,又可以即兴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在讨论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扩大信息量,学生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2)指导学生开展讨论。(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儿童年龄特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要培养对观点的辨析、判断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十分重视讨论题目的选择。在选择题目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活动的重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所选择的题目既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揭示专题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有效控制是应用小组讨论法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讨论。(2)教师在整个讨论中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展,控制无意义的话题,及时把讨论引入正轨。(3)教师要把讨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漫无边际的讨论无法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深度,得出应有的结论。(4)合作学习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提示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在总结和归纳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2)易境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设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人为的,但又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又不会导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

总之,科学探究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过程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以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该注意在“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的学习和指导,以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带给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第三篇: 让生本教育点燃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之火

让生本教育点燃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之火

东湾中心校 李晓梅

“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这句话一点不假,自从我教学以来,让我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老师讲解一些习作方法,然后给学生范文,最后让学自己去写,怎么写具体,生动,形象学生不知道,更做不到。学生写的作文也就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发挥,学生总是走不出老师定的框框,学生被老师牵得紧紧的,总也逃不出老师的手心。因此,空洞,不真实,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同样学生也怕作文,一到作文课就头疼。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写的文章不是文不对题,就是语句不通。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反映出来,很少看到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

静下心来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局面? “老师”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怎么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呢?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发现,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从作文要求的制定,题材范围的限定,写作方法的选择以及最后的作文评改,教师都扮演了极为权威的角色,作文不再是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而成为了一项令人烦恼的任务。强硬的“师本”理念压抑了学生鲜活的创造力,压制了学生张扬的个性,学生在强硬的“师本”理念面前处于失语状态。所以,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学生的兴趣回归,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变“师本”为“生本”。

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生本”理念,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发现确立“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体系,坚持作文教学“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创造者,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写作素材积累,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作文教学焕发活力。为了使生本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得以实施,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以培养,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习作激情。

学生大多害怕作文,没有写作热情,这与其从小养成的作文思维习惯有关。如何使学生提高作文成绩?是我们语文老师们近年来呕心沥血、冥思苦想的问题。不会写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思维进入了一个“定势”,即关于“怎么开头”、“如何结尾”的模糊标准里去。自身知识积累的匮乏和对写作技法似是而非的认识使学生在写作时不仅无“料”可写,而且不能放开手脚。为此,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打破学生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势,学会自主作文。由于社会阅历浅,观察不细致和思考不到位,小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觉得无内容可写,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假话、空话连篇。,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的贪玩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变自已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在家里和小朋友玩耍的趣事,自家的小动物打斗的事了„„等等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遗憾的是,小学生对这些人和事,只是临时“兴”起,事后往往只是“过眼云烟”。而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正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如何让这些“兴起”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呢,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一天,王旭的周记吸引了我,他写道:星期天,我和表弟在家里捉迷藏,当表弟藏好后我去找,发现一只黑母鸡正在车棚下的窝里下蛋,看着它自在的卧在那里,就想和老母鸡开开玩笑逗逗它。于是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把竹竿一头悄悄地塞进了鸡窝,这下好了,黑母鸡吓的扑棱棱飞起来了,边飞边叫,看到它惊慌失措的样子我哈哈哈大笑,早已经把捉迷藏的事给忘了。看完这篇周记,我很高兴,我看到了学生的天真,看到了学生的童趣。在评奖周记时,我特意把这篇念给了学生们听,听完后问道: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作文写的怎么样?”大家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这篇作文写的也太少了吧?”周天说,“怎么没结尾呀?”“而且只有一段话。”王雪说道。情况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中,已经不接受这种所谓的无头无尾的作文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好惭愧。接下来,我坦诚地告诉学生们作文并不一定要像老师平常要求的一样,开头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尾小结心情,重要的是要有自已的特点,能写出自已的独特感受。“那怎样才能写出自已的特点,写出自已的独特感受呢?”班长马晓欢说出了所有学生的的疑惑。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们:“要做到这一点很简单,那就是多写,写真话,写自已真实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学生们面面相觑,似乎不大相信我刚才讲过的话,更确切地说是他们不相信作文还可以这么随心所欲。然后我又告诉他们,作文的特点是从眼睛中来,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不一样,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眼睛来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写出自已的特点,还得认真观察和记忆。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神态、语言或事物的外形、大小、颜色、状态等都是我们应该留意的。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思考,透过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交上了第一篇自己想写的作文,这是我班作文在规定时间内交得最全的一次。

二、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一般写作较好的人他的阅读量一定不会少,而且所涉猎的文章范畴也会比一般读书人要广泛。读是写的积累,厚积必然薄发。因为学生尚未厚积,所以也就无法薄发了。其实,阅读也理应从“生本”出发,重视学生的阅读观,在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后,再对症下药。我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大力倡导课外阅读,提倡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读物就要大量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导,使学生在做到保证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学会择取性阅读,慢慢扭转学生的阅读观,进行大量积累,让学生从广泛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个性化评价。

许多语文教师大多为批改作文犯难,虽然是“精批精改”,但效果却不明显,忽视了习作背后的人——学生,以往作文的评改常以老师的一家之言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尺。老师们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了大量的评语,但学生们可能并不领情,甚至懒得去阅读老师的评语。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到“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我在作文评价中注重个性化评价。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每次评奖习作时,我细细品读孩子们的作文,虽然有些还很粗糙,有些甚至只是几句话,但一改往日千篇一律的特点,大部分孩子的作文有了自已的语言,作文内容也是各有特色。“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很好,那就更棒了!”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作为教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满腔的热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因此,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才能点燃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之火。

让生本教育点燃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之火

教育类型 :基础教育 论文类型 :小学语文学科 姓 名 :李晓梅 族 别 :汉族 性 别 :女

学校名称 :奇台县东湾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 邮 编:831800

第四篇: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张梅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 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课题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

及评价标准及作文个性化教学一般规律,能丰富作文教学理论,能有效地为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服务,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为作为课改基地的我校的课程改革服务,以至于推动我县及更大范围的作文教学。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引导学生追求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能起到一定作用,能为更多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服务。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小学生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要的习作能力,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人格的健全完善,使之能表达出真正反映心声的个性文章。

2.通过研究,总结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组成、方法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操作性结论。

研究内容:

1.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

2.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

3.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个性化。

研究重点:

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2013.2—2015.5)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3.2—2013.12):课题的申报立项;主持人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体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明确研究规范和各自的研究任务,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1---2014.10):

(1)(2014.1---2014.3):当前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的现状调查,揭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内涵,制定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

(2)(2014.4---2014.6):进行行动研究,探讨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成果形式: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等。

(3)(2014.7~2014.9):对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将学生作品与前期学生作文情况进行比较。成果形式:教学论文

3.研究的总结阶段:(2014.11~2015.5)回顾课题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并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并将已有的成果(调查报告、论文、学生作品等)结集准备出版,并做好其他类成果的归类整理,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将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与研究进程调整计划与方案,注意发现新的能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生长点,并及时将之概括为课题的子项目;使研究尽可能向预设目标靠拢;注意对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行动。

(2)个案分析:本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个案的研究价值,注意两个方面个案的积累,一是教学个案,着重反映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并可从中归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二是学生个案,反映学生在作文个性发展上的轨迹,并可归纳出对其他学生具有指导价值的共性的规律。

(3)资料分析:本课题的准备初期,研究者广泛搜集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论著,就其中涉及本课题的理论阐述进行学习与思考,为课题的顺利开题作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同时还搜集了国内关于阅读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丰富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负责人

1.《作文教学现状分析》调查报告张宝峰

2.《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杨维刚

3.《作文个性化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张俊明等

4.《小学生个性化作文集》学生文集张平等

5.《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文集》论文集王伟等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下方面加以保证。

1、我校具有较强的执研能力的课题实验队伍。本实验小组共12人,由学校主管教学的主任为主管领导,本课题组长、研究人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研究此课题打下了良好基础,保证了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群众性。

2、学校具有研究该课题的丰富资料,有关书刊杂志。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学校开通了Internet网,在每个办公室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同时学校将全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在时间上、设备上给予保障。并将该课题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每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具体安排,由学校科研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财务部门给予经费的保障。

4、学校拨付专项资金,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给予经费保障。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张梅女1978.11教师课题主持人

杨维刚男1980.2校长组织管理

张宝峰男1973.5主任理论指导

张俊明女1975.8辅导员研究设计

李静女1979.10语文教师研究设计

张平女1966.10教师资料整理

刘艳艳女1970.8教师资料整理

张学敏女1973.9教师资料整理

张永红女1979.6教师资料整理

王伟男1981.4教师资料整理

张永梅女

1964.1教师资料整理

第五篇:化自卑为自信,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霾(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国花)

化自卑为自信,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霾

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国花

联系地址: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联系电话:137256767

31摘要: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教师、班主任需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如何把学生的自卑感转化为自信感,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卑感;自信感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学校中,学生大都因为存在自卑感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无法进行创造性富有激情性的学习,如何把学生的自卑感化为自信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几个因素

1、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造成的自卑。

在小学和初中属于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属于在老师和成绩好学生眼中的“低能儿”。这样的学生没有走入高中、大学而是进入不需要考试的中职学校,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差生”,这部分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充满自卑感而不自信。

2、消极的自我暗示而导致学生的自卑。

中职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表现为多疑,性格内向的人因自我认识不足,常 1

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心理的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在学习中畏手畏脚,处于消极防范的紧张状态中,唯恐当众出丑。比如,在初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演示操作一道简单的所学过的内容,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肯积极主动举手。

3、交往的失败,对教师、同学的不信任而致使学生的自卑。

在应试教育下,文化课的分数往往是决定学生命运的硬指标,在小学、初中,这些学生曾是部分教师眼中的“后进生”,上课时不积极主动而睡觉走神,作业也不认真完成,长此以往教师对这类学生选择为放弃,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所以学生不信任教师,学生们往往变得自卑、自暴自弃、胆小,不愿意和教师沟通。同时,学生在同龄人的交往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产生,容易出现灰心丧气、消极颓丧的情绪。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卑渗透到心灵深处,且不断膨大以致丧失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二、化自卑为自信,细心真心耐心爱心是最好的法宝

那么对待这些有些自卑的学生,我们该怎么把他们的自卑转化为自信呢?在我教育生涯中我积累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

1、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无论学生们之前是怎么样的,他总有一样优点是值得细心发现的。

其实我一直很想对您说句“谢谢”,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得到荣誉感是您给我了我的机会,第一次让父母感到骄傲的,也是您给的机会。还记得上一次的全校第一的网页制作吗?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可能并没有那么顺利得到第一称号的机会,您知道当时我拿到第一的时候有多开心啊!那是人生第一次上台领奖的,还是全校的讲台啊。父母也都特别开心,跟这个亲戚说我拿全校第一,又跟那个亲戚说怎样。真是谁也为我祝福啊。那也是父母第一次对我有这么好的感觉……自从那一次开始之后,我就开始对自己慢慢有信心了,可以说是信心是您给我的。所以很想对您说声:“谢谢”!——这是来自学生小基《给老师您的一封感谢信》中的一段,当我读到这封E-MAIL时,你可以想象我的感动有多大,而最大的感动是我的学生小基给我分享他的自信以及他给家人带来快乐时而感受到成功!而我只是通过聊天得知他喜欢上网,家里配有电脑,所以我就鼓励他去参加学校技能节的网页制作比赛,没有想到这个细心的发现带给他这么多感受,让他有了自信和进步。

2、真心的倾听学生的所说和所想,耐心的去支持他们。

学生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同学新老师,他们总会有新的想法来努力去进步而获得新生,学生渴望得到锻炼渴望获得成就感,但是由于自卑感在作怪,而又变得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而怎么让学生把这种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就需要老师的真心的引导和支持了。

每次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比赛,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去参加,引导学生客服怕失败的心理,怕出丑的心理,告诉他们失败也是一种财富,失败是为下一次成功而打的基础。小婷一位个子娇小的有点像蔡依林的女生,而她也很崇拜蔡依林,我告诉她蔡依林的成功其实也是通过很多努力才获得,我鼓励她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虽然做不成大明星但是可以做学校班级里面的积极分子。小婷说想创办一个社团,我鼓

励她帮她分析创办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她做好充分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想到小婷居然创办了学校的爱心协会,而且办得有声有色。虽然小婷已经毕业了,但是爱心协会却留在了学校。现在小婷在深圳的一所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这跟她不断的学习进修不可分割,没有害怕困难而裹足不前。每每看到电视上的蔡依林,我就会想起当初那个像她的而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获得成功的小女孩。小玲是一个大方而有想法女孩子的,我鼓励她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和她一起做这方面的资料收集。通过学习和积累,她为自己和班级争得了很多的荣誉,辩论赛的一等奖,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当三年级时听她朗诵一首关于汶川地震的诗时,我和其他听众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于存在自卑心理的中职学生来说,真心的倾听学生的所说和所想,耐心的去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成功,帮助他们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走出自卑的阴影,不怕失败无所畏惧充满激情,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

3、爱心是献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亲情之爱是最有效的解决利刃。学生们的年纪大都在十四五岁左右,年纪和我的弟弟差不多,我把我的爱心献给学生,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去看待,那么学生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他们也会懂得回馈和感恩。还记得有次查完宿舍晚寝状况之后,有个学生不在,我打他电话他一直不接,后来他十几次电话他接了,他要跟我借五百元元钱,如果我借,他就回来,否则就不回来学校了。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开始我感到很气愤,但是想到如果是我亲弟弟这样我该如何处理,我答应学生说借钱给他,他回来后我没有马上送他回宿舍而是去了我的教

师宿舍。通过和他交谈得知,原来在乡下的中学时,他就有个女朋友,现在来找他,他不能不管。于是我说服他把她的女朋友交给我,我带这个女孩子住到我的教师宿舍,先让这个女孩和我住在一起,然后再劝说她回家,做她的思想工作。后来这个男生,给我发了信息,只说了“谢谢您老师!以往我的老师发现恋爱这件事都是批评说教,搞的我很反感……总之老师我会在这个学校安心学习的”。在这件事上,对于这样的学生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荒谬,但是理智以及做老师的责任感占了上风,真诚的去对待这个男生和他的“女朋友”,去帮他们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爱心确实是能献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好。学生在处理早恋这些超出年龄范畴的问题时,往往都是缺乏自信的,自卑感的存在使得学生处理问题往往随心随性,不和老师和家长沟通联系,进而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发生。对待这类问题时先理智,把问题的对象想象成亲人或者亲近的人,那么这时你的爱心就会发挥大的作用,能够把问题朝向积极的方面的发展。参考文献:

[1]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第二版)[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国大学生网

http:///html/lunwen/09121***1.htm

下载张瑞玥《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瑞玥《浅谈如何让低段小学生走出习作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