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_高三励志
班会学习材料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
有歇斯每个人都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许多有梦想的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这场战役”!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做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
“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
成绩下来后,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
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一颗心,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求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
第二篇:高三励志经典.《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2010-5-31 8:57:55 作者:林丽渊 来源:210111期
高三生活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回忆:空气中恒久飘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了一道题目N遍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抱着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
做一个称职的、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值得庆幸的是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地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计划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一句话: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变成现实。”这3页,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的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
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这真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惠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从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起,一直到4天后假期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拼命学习,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与高三学生相关的榜单和通知,我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作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要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有利于高考。“
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而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5楼的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蒙眬,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又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跷着腿,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地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出窗外;中午吃饭,嘴里塞满了饭的同时翻看着下一
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描述的那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
让别人很“鄙视”或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
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地吃着饭、做着题、上着课,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从来不会白吃
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高三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绝对属于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又很值钱的家伙,在那年的秋天,它的威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生恐惧不已,既爱又恨。虽然我早已是身经百战,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出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要到来的考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分数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的学习计划非常周密,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排满,然后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下,不管考得好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一直奉行着“苦,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个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心情,然后躲进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前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拼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样效率就会很高,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你也会觉得是值得的。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
窗缝的那一缕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地努力。我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活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高考的前一天,我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一个人也没有。我循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儿拿到去复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仅此而已吧。两天的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25分钟答完了数学的选择和填空。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把试卷都填满了,除了数学的最后那道题,我很满足。”往家走的时候,我心中藏着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以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已掂量出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很久,所有对未来的期待和
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后来知道自己成为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狂喜,虽然我也曾想得到那个名号。随后我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也变得茫然失措了,终于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对于每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复旦大学的 展位看了很久,然后转身默默地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了半个书架,还有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上我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参考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上都写着我的心情和日期;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个大本,完形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课本5本,背了七八次;地理的地图,被我剪贴了满满一大本……翻弄着
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白花花地晃着我的眼睛,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和一帆风顺,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
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条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在数学遭遇瓶颈时,把自己关进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才会在高考中顺利过关。我也一次次从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未来的成 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重要的在于你拥有一个怎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想的孩子。
第三篇:高三经典励志文章(七)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高三经典励志文章(七)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2007年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了回忆:空气中恒久漂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析一道题目N遍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们抱着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着做一个称职的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庆幸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这真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越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在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否则,将难已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做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逢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的努力。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涯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象沉在某个寂静之处,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一个人都没有。我寻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拿到复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仅此而已吧。两天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25分钟答完了数学选择和填空题,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把试卷全都填满了,除了数学最后那道题,我很满足。”往家里走的时候,心中藏着我只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考完的第2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好久,所有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后来知道自己成为了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再狂喜,虽然我也想过那个名号。随后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拨弄着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了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穿进来,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灵,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 ”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
[作者简介] 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劲锐标记] 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无趣”的人,无趣地做了300套试卷。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北大的新生舞会上,想起高三“无趣的辉煌”,她笑靥如花。为了梦想,无趣点也蛮值得的!
第四篇:推荐给高三学生的励志文章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推荐给高三学生的励志文章
(三)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致我们的青春
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完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了回忆:空气中恒久漂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析一道题目N遍我们还没有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们抱着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做着一个称职的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庆幸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里,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被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下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侯我的“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而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痴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我整个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这次高考了。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它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太不起眼了,有时侯我在想,这真是个被遗忘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越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在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否则,将难以走出这个冬天„„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做作业到凌晨1点多,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地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有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曾经那样疯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
月考过后,学校里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作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的时候,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的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跷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象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的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这一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震慑不已,既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缝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的努力。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涯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未来成功与每个人是等距离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一个人都没有。我寻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里拿到复旦大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仅此而已吧。两天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25分钟完成了数学选择和填空题,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把试卷都填满了,除了数学最后那道题,我很满足。”往家里走的时候,心中藏着我只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好久,所有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后来知道自己成为了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再狂喜,虽然我也想过那个名号。随后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综95套,除了文综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拨弄着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了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穿进来,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有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灵,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
努力吧,各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之事上。
为了梦想,飞吧!
作者简介:林丽渊,高考广西文科状元,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无趣”的人,无趣地做了300套试卷。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北大的新生舞会上,想起高三“无趣的辉煌”,她笑靥如花。为了梦想,无趣点也蛮值得的!
送给高三学生的励志语
——均出自莘莘学子的高考后总结
1、你现在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向哪个方向努力。没有不可能,一切不成定局,只要你坚定理想并为之努力,你就一定能创造自己想也不敢想的奇迹。
2、为了一个必得的胜利,舍弃越来越多可有可无的琐事,生活会因此而变的简单纯粹,但同时又是弥足珍贵。一心向学,一心向学!有时候舍弃是为了真正的得到!
3、一切不成定局,我们要去创造奇迹!为最憧憬的大学拼搏,人生中也许就这一次!
4、一道题,你听了不等于听懂了,听懂了不等于你会了,你会了不等于你能得分,能得分不等于能得高分,得高分不等于能得满分。这几个不等于会不会产生,决定于我们有没有把这道题落到实处。真正会做的话,就把它算出来吧!
5、高考人是需要有斗志的。所谓门槛,迈过去就是门,迈不过去就是槛。必胜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必将成为高考的助力器。要始终相信,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6、凭什么你不能成为传奇?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不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有多优秀。
7、只做题不反思等于零。做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至少应该包括做题、对答案、反思总结这三个步骤。
8、不要嘲笑永远第一个到位的人,不要厌烦高升背诵的人,不要鄙夷为一个简单问题追着老师不放的人,他们不聪明,可他们的勤奋老天不会看不到。没有人会嘲笑你的梦想,只会嘲笑你与梦想不想匹配的行动。
9、高中就想一个巨大的赛马场,在那最后的冲刺中总会有隐藏在后方的黑马成功逆袭冲到前方。
10、通往名牌大学的路是用试卷铺成的。高考备考就像蜘蛛织网,网上永远会有漏洞,谁在高考前弥补的漏洞多,谁在高考中就会拥有更多的胜算。
11、如果一张卷子你错了很多,那么你应该高兴,因为你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它,毕竟现在还不是高考。
12、为了梦想而奔跑的身影是最美的,咬牙坚持到底的自己才是最让人感动的。
13、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用懈怠去赌注自己的一生,这样的筹码太大,这样的赌注太愚蠢。我们要做的,应该做的,是用今天的每分每秒储存弹药粮食,去打一场只能胜利而且必将胜利的战争。14、6月8日之前,你左右高考;6月8日之后,你被高考左右。
15、浮躁的最明显标志是话多。把汗水用在刀刃上,不要做看似在学习的无用功。
第五篇:高考励志文章《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许多有梦想的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这场战役!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做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成绩下来后,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七八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
一颗心,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求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一米远的天堂
一片漆黑里,我们摸索着那扇通往天堂的大门。曾经我们都以为它寓得很远,一次的跌倒,两次的绊足,三次的相撞,信心便轻易地在无助中绝望,在绝望中崩溃,在崩溃中消怠。然而,终于有一天,我们还是看到了天堂的模样。回望起点,那却不过是一米的距离。2002年7月 提早迈上高三的坎道
虽是高二暑假刚刚开始,但学校替我们可惜着两个丹的假期,我们于是不负所望,很乖巧地穿梭在铺天盖地的补习班里。我正式移交出了校刊副主编的位置,坐在教室里看黑板上翻来覆去的公式,汗水混合的气味在电扇、的鼓甜下膨胀得不可自抑。晕头晕脑地看窗外,一群比我们小一岁的孩子在忙忙闹附地贴海报招新手,架势严肃。我轻轻地笑,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在相同的位置上做着相同的事,时间的跳跃让一切都变得转瞬即逝。感叹时间酌无情后,我和同桌继续晕头晕脑地趴着看粉笔字,然后怡然自得地午睡。那段日子里,高考远得像在天边,教室后面的黑板似有提前意识,喜欢用小时来计算离高考的时间,结果适得其反地让我们以为高考是几百年后的事,那个庞大的数字让我们心安理得。补习、上课对我们而育不过像是一种心理安抚,我们顶着高三的头衔每天按时地坐在这里看字、睡觉、聊天。回家后依旧地上网;租影碟,看滥到可以协电视剧,电话粥煲到让父母恨死贝尔。日子很好过,好过得让我们忘掉了我们自已的身份,好过得让我们忘掉了什么时候从短袖换上长袖。我们在一片扰攘中迎来,了真正的高三。2002年9月 正式开学
教室似乎像是有自傲的情结,每年我们升一级,它也便要跟着往上攀一层,学校似乎像是希望我们在拾级而上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但收效甚微,开学的时候,大家惟一抱怨的事就是每天爬楼梯爬到脚软,一边做着腿部运动,一边不是增加心里的讥重感而是咒天咒地。于是懒人有懒法,除却地震失火,我们绝不轻易下楼。然而也有兴奋的事,作为学校的大哥大姐一级的人物,我们有了不穿校服的特权,一时间,教室里便多姿多彩,和同学们聊天的话题里也多了明天穿什么衣服的预谋。
上半年无疑是轻松的,原本让我们头疼苦恼的地理生物统统消失殆尽,学文的人不必苒苦钻物理化学,开心到看过去的理科老师都趾高气扬。学理的人则彻底地向历史say bye bye,政治虽是逃不掉,但课程的氛围是轻松得一塌糊涂,简直把政治老师视作透明人,自作主张地改为自修课,谁都知道,在高考的大前提下,老师绝对是会在这些副课里给足你面子。而我兼容了学文学理人的共同快乐,因为我是考政治的,于是更能明目张胆地在政治平台课里侃天说地,更让我惬意的是政治专业课是极少作业的,每天一合上课本便是everythihg is over。高一高二的沉重课业负担在高三的起始忽然变得无影无踪。这着实让我有些快乐得难以相信。虽然我依旧是说服着自己自觉地做课外的习题,提前背诵古文和政治观点,然而,心思则全然不在上面,每晚在书桌前庸碌地坐足四五个小时,然后用11点才上床睡觉这个听起来还不错的作息时间来自欺欺人。
这时候f4便凌空出世了,很及时的填补了无数人心灵上的空虚和矛盾,《流星花园》没有预兆地进入了我们的世界。忘记了是班里哪个女生先兴起这个风潮的,总之就是像传染病一般地不可遏制。无论上课下课,那四个花朵男生的名字总是在我们的眼前、口里跳来跳去。开始,我坚守着决不看那二十集理想主义的连续剧,我在日记里很肯定地写道高三自然应该有高三的样子,而疯狂地看碟片在我看来绝对不应该是一个高三学子的所为。然而,那也只是开始,在全班有近三分之二的女生看过《流星花园》后,那个坚持就动摇了,有狂热的女生甚至扬言没看过流星花园的人生是不圆满的!没看过流星花园的是?流盲?,于是在他们的大力扫盲下,我不自禁地接过了那个重重的vcd盒子,乐颠颠地跑回家去开电视。小孩原来都是禁不起诱惑的。但父母都是成年人,所以我是绝没有胆量用四个flower man来让他们着迷,于是只能在夜深入静时悄悄地开电脑,一有声响还要手忙脚乱地关屏幕,神经高度紧张,紧张之后的结果注定是衰弱,衰弱之后的结果注定是瞌睡。清晨五点半的闹铃能把死人唤起来,但我死得比较离谱,所以还要麻烦妈妈替我掀掉被子。他们不晓得我晚上的所作所为,直以为我是用功到头,因此看我的眼神里满是心疼,经常讲离高考还早呢,现在别那么拼呀,我在点头的同时心里自然是少不得内疚的,其实每次看完碟片关机的时候总是很后悔的,但仍然是管不住自己。但我绝对是算不得疯
狂的,在《流星花园》的故事快结束的同时,我差不多也快忘掉这四个花样男子的魔力了。但班里则迅速地分化成两派,暴龙和仔仔的支持者常常争得不可开交,一句对白,一个眼神便能让女生们回味许久;海报照片在小贩的推波助澜下登峰造极,我们挤在一堆高一高二的小孩中抢照片抢到忘记自己的身份;数学课上一个f4所掀起的威力足以让原子弹学家感到汗颜。
男生们则永远像是离不开球的魔掌,摸列篮球的时候兴奋得跟什么似的。周五下午我们商量着去哪里游荡时,他们则是摩拳擦掌地预备掀掉网吧的房顶,算计着这次要把谁的头打爆。那个时候的我们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午后灿烂的阳光弥漫在学校最高层的教室里。我们超脱到后来讲起来都让我们不可思议,然而父母和老师没能跟上我们进步的速度,不断地把高考拿出来说事,以此来警策我们的灵魂。我们在,埋怨长辈的一唱三叹的时候,时间悄悄地跑了。
我到现在仍然想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氛围紧张的,它是早有预谋的,但却是一声不响地入侵。作业多了,练习多了,测验多了,我们总觉得怎么好像不久才考过试,老师又拿着一摞卷子气定神闲地踱进教室。厚厚的辅导书发起来像是免费的,我们每次收到一本就要感叹一番,发誓说这本书永远是做不完的,然后嬉笑着在封页上签下自己的大名,说要带着它们去冲刺高考。然而,我们绝没有想到它们只是一个开头,并且寿命那么短,很快就被我们解决掉了,然后堆到一旁用来积灰。
我走完了我的高三上半学期,期末的考试在我半年的荒废中居然还不离谱,我挤进了百名之列,这在我们这所市重点高中是意味着你能进一流的名牌大学。但这个名次却颇让我父母不满,他们想不明白高一高二时我尚能捧个年级第四回来,常常转悠的位置是在二三十名,怎么到了高三应该是发力的时候却退步成这个样子。我的解释是大家都发力了呀,而甜的力太小,拼不过。其实我心里还是蛮安慰的,因为我知道我并未在上半年全心地来拼搏,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来坚定自己的信心。过年的时候有高一高二的小学妹打来电话问我商三苦不苦啊,我在电话这头咬着一串冰糖葫芦,含含糊糊地答还好啦,依然活着并且四肢健全。她们在那头笑得不可抑制,而我在这头乐观至极,我无比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未来。拜年的时候,我回应所有亲友询问的是微笑。我在日记里写,如果我在下半年努力地去搏,再依仗着高一高二的基础,我是一定能走近我的理想的。这不光是我所想的,所有的人,包括老师,包括朋友,包括父母,他们讲箐箐,九月份我们生日宴和庆功宴一起办好吗?我是很期待那天的。假期的时候,凭着高一高二时的年级总排名,我拿到了复旦加分考的资格。父亲很是慎重地请假亲自陪我去,一路上是抑制不住地笑。我猜得透他的想法,因为看到那扇大门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激动得一塌糊涂。假期还没结束,但我们依旧提前坐进了教室。身处高三,我们能理解老师和学校的良苦用心。很明显地,大家都不似暑期补课时的那般散漫,不仅听话地按时来,在课堂上也极少再看见有人趴在桌子上与周公约会了。班主任赞我们越来越有高三学子的样子。当然了,还有不到四个月,现在的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觉察到了时间的无情,谁都不想把自己的未来当做赌注。2003年2月中旬 另外二分之一的高三开始
开学的前一天,我把我的座右铭写在n次贴上,粘的到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始终都相信只要现在努力一点,哪怕是苦到涩嘴,然而只要忍受下来,那么未来便是灿烂一片。这个想法不仅我有,相信每个高三学子都是这么坚持着的。我们都很清楚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中,进人、所名牌大学是意味着什么,而落榜又预示着什么。在我们的肩上所背负的已经不止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了,更多的时候是来自整个家庭。这个道理我是从小就被灌输着的,所以我知道我必须努力。
血液里流动着的是处女座特有的完美主义,于是小学直升初中,初中直升高中。一路上我走的顺畅得忘乎所以,忘乎所以的结果便是毫无疑问地在身上累积了难以计数的希望和注目。倦怠是自然的,我一直小心地隐藏着。但在高三这个特定的时候,这种倦怠却像个定时炸弹,有着轻轻触碰就会随时爆炸的危险。
老师们普遍认为惟有考试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现有的学习水平,于是考得越来越多,考得越来越难。我在接连几次数学来破90分大关(满分150)的时候,开始惊觉自己的噩梦的开场。数学一向非我所擅长的,和我的其他各种相较而言,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拙劣的,总也到不了拔尖的程度,并且分数常常是上蹿下跳得足以吓死人。在我决定选文科的时候,早就有不止一位的阅历丰富的老师对我谆谆教导选文,那你就一定要数学好,因为在文科上往往拉不开差距,只有一门数学能替你撑住位置。然而,那个时候我对这样的劝导是毫不在意的,高二 期末考试时我是班里惟一一个数理满分,这样的战绩让我已经乐昏头了,我无比坚定地相信着我的数学实力。然而此时此刻,面对着满是红叉的试卷,我几乎绝望到不想再看见数字了。班主任安慰说没关系的,这几次考试是比较难的,有很多人不及格。可我关注的不是有多少人拿低分,我看见的是依然有出色的同学考出了120、130分的佳绩,这种比较更让我惊慌失措,我不敢想像我拿着一门未破及格线的数学成绩要怎么敲开我的理想大门。在这个时候复旦的加分结果寄来了,亲友、朋友们于是更认为我有充足的把握迈进这所大学了。然而,面对着惨兮兮的数学成绩我怎么也自信不起来。午夜梦回的时候,我反复地问自己:几个月前还自信满满的那个我到哪里去了,我想我大概把她弄丢了。在那段日子里我疯狂地到处托人找数学家教,一个人倒两部车去上课,然后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走过没有路灯的长长街道。我很难启齿告诉朋友说我在上数学家教,他们会大惊小怪地咋呼:你还补数学?那我们怎么办?每个人的标准和理想都是不同的,性格使然,我过分地苛求着完美,我希望的是在高考中我带去的那个自己是绝佳的,我惶恐着一次的纰漏就能让我彻底地跌人深渊。
在这个时候,美国终于不甘寂寞地向伊拉克开火了。我们沉寂了两个多月的心在血和铁的刺激下又活跃起来。在班主任去办公室的时候,我们把教室里的电视机开得震天动地,为有直播的战争片而激动不已。我们期待着看世界警察会不会失足,然而没有奇迹,一个月以后,布什比萨达姻略胜一筹,伊拉克的领导人不知去向。我以为多了生活的调剂,却不料多了政治的素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家主权,对外政策背到天昏地暗,好友于是直怨布什怎么就不能晚三个月开战,我说晚三个月,美国上兵就熟了。大家在一片自嘲中互相安慰,然后继续好好读书。
第一次模拟考,我是以一种颓丧的状态迎来的。结果自然是不好的。按区里的排名,我只可能进华政。这个预言让我无比失望,我并非苛求自己一定要进名牌大学,只是从小到大,复旦在我的心里一直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那是我的一个梦,一个理想,一个追求。某天当我发现这个梦,这个理想,这个追求,我没有把握去抓紧它,它似乎是离我越来越远,那种心痛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模拟考之后,各个大学的各类加分考试都来了。父亲带着我去华政考试,他说是留个后路,但我更看重的是我的复旦加分,我跟我自己说我必须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否则也就真的没希望了。打电活给我一个已经考进复旦的学姐,她说高考实际上也就不过一道坎,迈过去的时候再回头,就会发现不过就是那样。然而我现在怎么就觉得这道坎那么长,那么崎岖。四月的时候,有一个巨星从16楼化蝶远行。一个愚人节的玩笑却演变成整月的郁闷。我是一个从小看他电影、听他歌曲长大的小孩,从未想过世界上有那样轻松的一跳却能让我倍感人生的无常,也倍添心里的绝望。我和一个同样悲伤的朋友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看了50部他的旧作,把哀怨无限倍地放大。我更预备在卧室里张贴他遗像的海报,结果被父母一顿狠k,他们怕自杀会有传染性,于是坚决地要求我绝对地隔腐他的音像制品。在这个时期,全世界一下子开始重视起心理健康,忧郁症被铺天盖地地在媒体上放。朋友说其实最应该被关注心理的人是我们,高考后的自杀率是最恐怖的。但没人理我们,老师说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读书。而死不死那就是以后的问题了。
一个月以后,我的心思差不多又回到学习上了,人本来就是一种擅忘事的动物,更何况高考毕竟是自己的生命走向,而逝去的终究是一个和启己无关的人。
几个月里我忙着和数字套近乎。每天,无论当天有多少作业,完成后有多晚,我都严格地要求自己必须做掉多少页数学练习卷,中国有句古话勤能补拙,我坚决地相信着这点,所以我把计划表压在桌下,若是哪天犯了懒没有完成,就用猩红的颜色在纸上记上叉,这个方法很管用,因为隔天我再次在桌前写作业时,那些叉便非常灼目得刺着我的眼,使我又想起不及格时的那种心痛,便不敢再违约。我还把我几次惨到不行的数学卷子贴满了整个房间,那些令人汗颜的分数能够很起作用地激励着我,但每次我父母进来的时候就浑身的不自在,他们说人家都是在墙上贴奖状,你倒好,把这么难看的考卷张扬开来,我说,现在不难看的话以后就永远不会好看了。不晓得是这几个月的集训有了功效,还是老师为了给我们面子而出题简单了起来,反正在之后的考试中,分数慢慢地漂亮了,并且也开始改了上蹿下跳的弊病,这让我开心得一塌糊涂。但依班主任的说法是我的心态越来越好,才导致成绩的稳定。我不知道心态确切地是指什么,但信心的确是一样不可或缺的东西。后来我进了大学再去看这一段路的时候,我想有时人的自信就是靠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来支撑的,几次的考试失败就能几乎摧毁掉一个人,但同样的,几次的成功也便能重塑信心,但这个成功的头是最难起的,就要看你有多大的劲从地上爬起来了。我在那几个月里拼命突击数学,现在想来对于学业上起的作用可能还不及在心理上起的功用,因为我花了大力气来攻克它,所以我有绝对的理由来相信我能看见付出辛劳后的收获。这种绝对的理由所赋予心灵上 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全市的第二次模、拟考中,我发挥得很好。在文科班里我攀到了第一的位置,而在去年的高考中,我们学校有两个选文的学长学姐去了北大,老师于是甚至鼓动我去拿北大的零志愿表,而我心里所想的依旧是迈进我所一直渴望的理想大门,但这种鼓动却从某一个程度上让我坚信了自己的能力,当周围很多朋友为着志愿的事儿烦恼不已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上写上了那所有着红色围墙的大学的名字。
五月,照理应该是个最后冲刺的时段,但绷了半年的弦,让大家在这个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开始疲倦起来,并且在这个时候,全中国来了了个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非典,更把我们的生括之水搅得翻天覆地。满大街的口罩看得人心惊肉跳,北京的疫情报告像是临近世界末日。体温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被人看重的东西,明星,比赛,战事,统统靠边。谣言漫天飞,小区里的宠物一下变得无影无踪,维生素c成为救命稻草,高考推迟的传闻编得像模像样,我们闻此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但教育部的郑重申明让我们从云霄跌到谷底。我们在这一片混乱中被老师告知要不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空的时候要不忘看一下温度表,出入人多的地方要不忘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上海还算得上是平静,但气氛依旧是紧张万分,这让从来经历过大事的我们感觉到有一丝的刺激之感,沉闷的苦读之烦由此也一扫而尽。我们想尽办法从地摊上淘来各式漂亮的口罩一晃一晃戴到学校里来招摇,也有了充足的理由不喝开水,而去小卖部抢购富含维 c的鲜橙多。
但这种快乐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学校很快就放了我们大假,让我们回家去复习。回到家一下子就有种失去方向的感觉,第二天我足足睡到下午两点,接着独自晃悠了两天,然后想起老师在我们临走时几次三番地叮咛我们一定要保持住紧张的状态。于是自责不已,为了遏止自己的妄为,我把墙上的试卷揭下,换上了天堂和地狱仅有一步之距,成功和失败只有一箭之遥的对子,横批是杀进复旦。我把这副不整齐的对联仍是贴满了房间以此来警示自己。但却令父母以为我的决定是若不进天堂就一定会下地狱,于是又嚷着要让我撕掉。但我这次却是态度鲜明地say no,人有时候就必须用某种压迫感来鞭策自己,至于真的高考失败后要怎么做,那又要另当别论了。但如果起始就给自己过于宽松的未来,留有了太多的退路,那么必然地,在考试中,你就绝没可能把你所有的潜力都发挥出来,这也正是项羽破釜沉舟的道理所在。我在日记里对自己说:这个世界是趟单程旅途,走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头,高考是经不得牛点不小心的,否则我将会走人另一个生命轨道。
很多朋友讲在家复习的最后时光是兴奋度不断上扬的一个进程,但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我最难捱的一段日子,因为说实话到了那个时候确已没有什么可以复习的了,并且实际上大局已经定下了,这短短的数十天也早巳没有了回天之力。但我又要说服自己身体里蠢蠢欲动的惰性,认认真真地坐在桌前看书做习题,严格地按着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来做模拟题,这种日子的我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但潜意识里又希望这样的年过得越慢越好。在那段时间里,深夜里我常常无法人眠,成功后的喜悦和失败后的痛苦交替着闪现在脑海里,两相对比后,我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和紧张,然后我必须开了灯好好说服自己的信心重新活过来才能安稳地睡去。到最后几天,我都感觉自己快要疯掉了。母亲说我太看重结果了,她说就是没进复旦也没关系的。但说实话,我不信她的话,我很清楚他们所寄子我的希望,我知道我必须努力,必须成功,而压力能给我所想要的动力。2003年6月7日 高考正式开始
我现在已经无法确切地回忆起那三天的情景,惟有考完数学的第一天印象最深也是最难忘的。我们这一届的数学很难,我有很多朋友在考完数学走出考场后就已经绝望了,然后把这种绝望带到之后的四科考试中,无限量地翻倍。其实我同样考得很恐怖,恐怖到我现在都不敢再去想,与心里原来的希冀有着很大的出人。在回家的路上,我冰凉得快要失去体温了。但我不断告诉自己不过只有一门不佳,我没有理由这样就放任。往前看那才是绝佳的方法,否则我将会为把低落情绪带到后来的考试科目中而追悔不已。
后来成绩出来再看时,我的数学的确如设想的那般不堪,但其他五门却都很正常,并且还有几门是超常发挥。于是总分并不显得太难看,也由此在之后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今天,当我坐在电脑前,看见白己过往的一年在手指的敲击下重新出现在屏幕上,那种感觉很复杂。高考的确会让人长大,有很多心灵感悟是永远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只有真正走过了这段路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我们在那一年中常常哀天怨地,说这世上怎么就有一考定终生这怪玩意儿,然而,现在我们重新回味那段日子时,却又略有谢意,我们在这一年中尝遍了酸甜苦辣,哭过,也笑过,在那番磨练中,我们成熟了。
再次回首往昔,那真的不过就是一米远的天堂,走过了,就可以拥抱天地。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写下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严肃的家长会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得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杀进复旦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在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得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含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得残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着,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次,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子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得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地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
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高三综合症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窸窸窣窣(xisu)的粉笔屑。
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惟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则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题海战术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
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沓一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相互交替着批。分数等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个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残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子、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ju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又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
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填志愿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反驳,用怎样的言辞去力争。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事实上,填志愿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
一、高二的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老师们的态度在这个时候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稳妥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第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无力起来。同盟者的退出
开始不断地有冲复旦的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加5分的承诺,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悄悄去华东政法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就填我们华东政法吧。如果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在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想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挂在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般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草表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公交车,偷偷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破灭的梦想。梦游复旦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好到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的肃穆、神圣。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作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作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毕业前夕
至于那被无数人形容过的高考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他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了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了主心骨一般。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上了半生的嘱托。300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啊!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的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去母校,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的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同学们就在这样一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教室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桌的凳子上叽里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包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这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生活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
二中是省里最好的中学。初中时,我的数学老师如是说。几年后的今天,我发现那是很重要的一句话。当我用了百分之二百的投入,终于走进了二中,我才发现,我迎来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从不纯到单纯
你是为了什么学习?我的学习动机经历了一个从不纯渐渐到单纯的变化。
我那个不纯的动机: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具体点,就是能考到清华。这个,可能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一个动机了吧?
学习、学习、学习,最让小学生头痛的双音节词语。等到某一天,我发现我对它早已有了化不开的感情。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吧?从意识到我肩上还有责任起,我的懵懂时代就过去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时间的奴隶到时间的猎人
二中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大型的校办活动。另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一点也不少。那么,该如何安排我时间银行里的存项,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还记得老师组织我们去参加各学科竞赛的讲座。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听课的差不多有二百多人,普通教室放不下,大伙都集中到阶梯教室去。那里没有暖气,大伙坐在凳子上一起发抖,还是充满毅力地听下去。但是不出一个月,人数就减了一半还多。大多数人是因为高考课程和竞赛课程难以协调的缘故,不得不放弃了。到了最后,每科甚至只有不到二十个人坚持了下来。听起来有点夸张吧。高考与竞赛兼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合理地安排上天赐予的86400秒。
怎么安排时间呢?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记得有一天,我们跑去参观竞赛前辈们的教室。前辈们把那成箱的书给我们亮了出来,对我造成的视觉冲击绝不亚于明晃晃的尖刀。只恨时光太匆匆,这就是我的烦闷。
我选了一个最古老的办法:延长学习时间!也就是一个字儿挤!这个方法是否科学还有待考究,但对一部分人确实是有效的。我就像一个时间的猎人,到处搜寻它。我不适合晚睡,但是可以早起嘛!太阳还在那一半世界做圆周运动,我这边的笔尖已经开始在纸面上做起布朗运动了。一有空闲我就一把抓起文曲星,跑到四楼的连廊上背单词。从连廊上可以看得很远,特别是在没有别人的时候。如果连廊上的栏杆有记忆,它也许会记得我的身影吧。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边听边做笔记边提前写作业,好压缩时间。为了避免学理不通文,我每天挤出时间来写两篇作文(后来偷懒,变成两天写一篇了)。这些后来都成为我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从充满激情到激情澎湃 中央十台播过一个节目,叫《高考状元经验谈》。我一集不差全看下来了,由衷的地佩服他们。我觉得他们最厉害的是那份激情,那种愿意把每一天井井有条地安排到秒,愿意对自己的生活从头一直负责到脚的态度。
我身边都是有激情的人。在他们的感染下,我的日子变得激情澎湃。石家庄的盛夏,外面难得有人,只有知了挂满了夏树。像古老的滴漏一般我的汗水永不却步,时不时飞来挑衅的还有巨大的蚊子。但是当我把自己投入到题目里,我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把这一切都忘记了。
暑假总结是这么写的:这是一个熔化一切的夏天,融不掉的只剩下一麻袋草稿纸,还有几筐实验报告。其实还有我们的信念,几年后的我很想补上这一句。
又有一段时间,我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遇到了困难。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看来是真的。每当我沉沉入梦,梦乡中一个一个巨大的箭头都会如期而至,有时我甚至能把数值算出来。在梦里还在想问题,这种事以前也听说过。凯库勒结构式就是他在梦里突然领悟到的。不过我以前一直把那当成一段传说而已,或者是一种艺术手法什么的,真是愧对前辈了!
另一件事,是转述自我的班主任之口。他门下曾有一名复读的女生,她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惊人的逆转。怎么办到的呢?他也不知道。只是听这个女生自己说,这一年她从没有看见过太阳。这就是披星戴月吗?
想成为高考状元,那就得比他们更有激情才行。从低头拉车到抬头看路
无论如何,学习绝不是磨时间。
很快我就发现,有人比我还努力,却不比我强。有人看起来不怎么用功,可学的也不赖。这很明显是一个效率问题。
正当我激情澎湃地在题目中鏖战,忙得不亦乐乎之时,同桌的书桌上多了一本书。魏书生老师写的。前桌则手捧一本新东方精神。有一本超右脑学习法,听说学校门口的小书店正在热卖中。
假如我们是一群牛的话,那么那天我忽然发现,只顾低头拉车的我,不知不觉被那些会抬头看路的家伙甩了。
不看不知道,前人总结的学习方法真是千千万万。先有3r学习法,接着4r学习法,后来又出了5r学习法什么的。大意无非就是课前预习,课上研习,课下复习,然后练习,经常熟悉之类的。
我尝试了几种,每种用了几天,后来觉得死板了,都没有坚持下来。后来一个前辈告诉我,自己总结总结,自己的方法可能会让你更舒服一点。前辈的经验往往是宝贵的。我自己找了几个,感觉还挺行。
举个例子吧。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会,但是我做不对。
编程里有一整套查错的方法。但是还没见过有人专门写过物理题的查错方法。大概认为根本就不该出错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来说,在物理题目里,量纲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极限情况,检查答案是不是符合你的已知实例,检查定义域和值域,单调性检验,这些也都是我们熟知的方法。还有对称性检验:方程里的对称性一定会体现在解里。数量级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认认真真地读题,仔仔细细地分析,清清楚楚地列式,本身就是用在出错之前的手段。书写时,用几个花括号而不是一大堆文字来表示条件,可能也会更清楚。不是方法,只是习惯
为了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什么是传说中的高手呢?结果发现了就像这样的一些印象: 真正的高手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这点东西他们会自己搞懂。真正的高手从不写作业,他们会自己找题做。只有笨学生才混在老师的习题集里。
真正的高手从不留下以前的作业和卷子,当你问他一道题的时候,他会从一堆东西里找出半张纸给你。真正的高手难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高级题是他们的强项。
真正的高手没有日程表,他们总是在考前最后一天完成任务,把家长吓个半死。&& 这些颇具俗世奇人风范的描述,是我观察得到的事例,当然是反面的。自己的计划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抛开老师的引导自己搞一套的话,我觉得只是懒惰的借口。你完全可以在跟着老师走的同时完成自己的计划。另外,列出要学的和已经学过的,短期看来,可能会慢一些;从长远看,已经掌握的东西会比较牢固,这样在后续学习中优势就明显了。
再比如,翻开一本新书,一般都应该看看前言和目录,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就像写一部小说,可以先写总纲,写概要,最后再使它丰满起来;也可以先写一个一个细节,最后凑起来。显然正常人会选第一种。学习一门课也是一样。
但是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学习方法,只有在成为学习习惯以后才真正有力。无招胜有招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懂的。从脆弱到坚强
前辈们留下一个传统长跑。跑的时候对自己说:前面就是一等奖了,再往前一点是省队,再往前就是国家队了&& 不管我们做什么,到了后来它永远是一件关于毅力的事。因为,没有毅力,说得再好也是空谈。
有这么一道题:五个电阻环相连,求电阻。题量比较大。让我到今天还能记起来的原因是它下边有一条评论:物理竞赛考核的不仅仅是选手的知识,还有他的毅力。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它的含义。
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题目,其实玄机暗藏。有几道题做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像是一条缺氧的鱼,我艰难地拍打尾巴找寻出路。武侠小说里不是常有高手对峙的场景吗?越是生死关头,越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绝对不能慌。一般来说,慌的那个人绝对会比较惨。
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场面,但原理总是差不多的。
在最后的半小时里,我稳住了自己,很坚强地做下去,什么后果也不去想。心里好像有一潭水,只有滴滴的水声。
最后,在这半小时里我挽救了自己,拿到了我的另一半分数。这个经历本身可能比比赛还重要。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
缓缓流逝的,总是时间的旋律。
两年的时间,改变缓缓发生在我的身上。
从一个有点腼腆、常常退却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昂首在舞台上演绎话剧的自己。从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自己。从一个懵懵懂懂、目标模糊的自己,到一个坚定了信念,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一件事的自己。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学校和我的老师。
二中,是省里最好的中学。两年后的今天,我发现这句话影响我的一生。
两年前,最好的中学意味着从这里走出许多清华北大,她会用知识丰富你的头脑,给你一个登上人生更高平台的机会。
两年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在乎的早已不仅仅是考上哪所大学,而是种种历练,丰富你的内心,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高策,2010年高考672分,北大生物系录取。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让高策写一写曾经的故事,算是给自己的高中一个总结,也给学弟学妹一点鼓励。几天之后他发给我这样一篇文章,读完之后,我热泪盈眶。他的文章里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我的眼泪里有我和几十个孩子刻骨铭心的青春。】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的品味,那属于我的高三奇迹。想借用班主任的评语,对高三的上学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定却难逃现实诱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当自信,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百出还不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看到这些评语,这些批评,我心里有恐慌,却更迷茫我究竟该怎样做?? 【这是我从教几年的学生评语中唯一一次这么狠地评价自己的学生,而批评的恰恰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中的一个。他几乎是我钦点的班长;他有很多看法与我异乎寻常地一致,虽然我没有当面对他说过;他曾经在寒冷的深夜与我探讨爱的问题,虽然我没有能让他接受我的观点,但是我依然欣赏他的思考;他也有着自己的大气与胸怀,我喜欢他们做的每一期墙报和班会,我喜欢他的文笔,也多次把他的文章作为范文;当然,这些都掩不住他的不足,他也在高三的时候为自己的习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直到今天我都相信,他的路原本可以不这么难。我依然记得,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给高策写下上面那些话,我记得,我几乎是用了整整两个晚自习,用了十多张答题卡来反复揣摩这些话。语气太重了,缓和一下,太缓和了,再加重。思考来思考去,我几乎选择了我能选用的最严厉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话,我的想法只有一个,我也相信他能理解,那就是这些话不是无情地否定,而是狠狠地唤醒;而不是无情地放弃,而是坚定地期待,这些话不是结束,而是一个起点。】
千疮百孔的习惯让我的成绩从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时间,在迷茫与挣扎中看着成绩下滑,看着北大远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影响我很久的经历!
凭借高二的成绩我走进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笔试考场,上午的数学共四个题,交卷时我只做了一点点。若是搁在平时,下午的测试我一定会边做题变懊恼,接着一败涂地。可是这次,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我暂时忘却了上午的数学卷,一点一点答题,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场,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却着实为自己下午的沉着感到欣慰。压线通过笔试,正是对我心态的奖励,从那时起,无论上一科考的怎样,我都能坚强的努力到最后一秒,这或许远比通过考试要重要吧。
【我不曾预料到他会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可我料想到了他的坚持。这也许是我下决心写下上面那些评语的最大的原因吧!】
接着的面试,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着那让我陶醉的气息,阳光静静地洒在身上??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读书人,给了黑暗中的我多么强烈的希望。
戏剧性的是最终我只获得五分的加分,老天开起玩笑怎么这么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计划,不知所措的呆着,就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多,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只有五分,值吗?我永远不会忘记许多人听到这五分的神态,那是一种听到冷笑话的表情,我只有以笑应对。可我不服,或许,这五分就有用呢;或许,就真的有用呢?? 再开学,立刻到了质检二。理综的出现让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的优势发挥不出,物理的劣势暴露无遗。200名,我忘不了老师气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到宿舍指给我看:还没这么差过吧!自己好好想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咬咬牙,下定决心。我扔掉了手机卡,把mp4借给了同学,在枕头下放了三样东西:暑假买的《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领取的《筑梦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趴在 一样?? 【在职烨写成《花开不败》的那一刻起,这篇文章影响了多少曾在梦想面前困惑的孩子。在郭嘉逸的文章中提到他,在高策的文中里提到他,在无数孩子的青春记忆力有这样一篇文章的痕迹。而未来人们还会记住郭嘉逸的《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也会记起这一篇《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总是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一丝阳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导致了身体的问题,脑子里总是跟浆糊似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觉得夜好静啊,只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记了开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我坚持了一个月,结果却是在一模时由低谷跌落深渊。570分,283名,按往届的成绩看,这刚够一本。距高考还有54天,我真的想放弃了??有气无力的看着试卷,可怕的是我没有那种收拾旧山河的勇气与激情了。
多谢我的朋友,用一张纸,一段话唤起了我内心的希望:把每天当成终结前的最后礼物,把每道题都当成训练能力的必备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必须为了必须,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还没结束呢,真的,还有可能大逆转。
【我记得我曾经让他们看马云的访谈视频,也曾把马云的那句话告诉他们,他们也一定都记得,那就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是啊,努力容易,坚持难;坚持容易,遇到挫折打击、甚至是反复遇到挫折和打击仍旧坚持就更难。我对现在的学生说,如果你一直努力,却要在往后的第十次考试的时候能换来胜利,你愿不愿意为它承受前九次的失败?还是在其中某一次失败的时候就举手投降?回答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而那第十次考试也许就是高考!】
那是一个见证我内心成长的下午,一个人坐在窗户旁,发声地再一次读了那个坚强的复旦女生留给我们的财富《花开不败》。日记本上我有力的写着: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鸣惊人。一天超越六个人,杀进北大。现在看到这些话,仍是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怎么就那么相信奇迹!正如柴静所言吧,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按照正常的情节,我应该成绩回升。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点五模年级233名,据复读生说,这样的成绩没戏了。没戏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习后出去跑步,发疯一样。回来看到了发下来的化学卷子。看着接近满分的卷子,我对自己笑了笑。接着发现卷子的最后有化学老师的一句话你还是那个优秀的你!还有人相信我,老师没有放弃我。一瞬间,我感到莫名的感动。趴在课桌上任眼泪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的光芒,哭过后的我轻松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全力以赴!输输输,输到赢为止!【有的时候老师无心的一句话都可能在学生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无心的鼓励可能种下希望和力量,而无心的否定也可能带来失落甚至是仇恨。一次一个学生给我留言说,说我的一句话给了她很深的影响,这句话是就算是你有99%的好,也不能放纵1%的不好,可是这句话我早就都忘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说的话了。在那个高压下的时期,一句否定的话就可能摧毁一个前进的就会,而一句鼓励的话或是一个信任的微笑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老师啊老师,我是每时每刻带给人影响的人。】
影响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个哥们来聊天。言谈中,我不自觉地流露出沮丧,他送我这样的一句话: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没受过打击。我是一直被打击,从未被打倒!
【从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班风的重要?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如果这个时候听到更为沮丧的话,又会怎样?】
一天天重复的日子,通向了二模,冲到了年级70名的我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了。马上要自由复习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师求助,经验丰富的他告诉我这一阶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进步了。老师说的没错,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着瞧!
【有的老师对学生说要重视高一,高一不行以后就不行了,有的说重视高二,高二不行以后就不行了,有的
说重要的是高三一轮复习,一轮不行以后就不行了,可是我要说,我们理解这些话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学生当下,但是请不要再无心中也摧毁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我们不相信高一决定论高二决定论一轮决定论,我们鼓励珍惜每一天,我们也欢迎每一个迷途知返的孩子,我们相信所有的努力只要开始都不晚。而只要坚持,总会好于放弃希望。在成功面前,没有不太可能,也没有小可能,只有百分百坚持与百分百放弃。】
距高考还有19天的时候,我将战场搬到了自习室。那里都是学竞赛未成的战士,我和他们一样,无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着那些分数,语文120,数学140英语140理综275加上5分,够了,到北大了??白日做梦可以,不过要梦得有价值,梦是可以带来动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张纸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像一匹饿狼,不顾一切地发疯一样冲向北大。【在25班教室的墙上,贴着每一个同学高考的目标,高策的那张纸上写的是博雅塔前求博雅,未名湖誓闻名,高考前离校的时候,很多同学收拾了行李匆匆走了,高策走到那张纸前,认真地撕下来,装在包里带走了。后来我想,那一刻是不是也是一个预兆?】
二点五模时到了年级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谁让你给了我一点希望,我会不留余力!最后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个人了(他人已经保送或者留级)。那位保送清华的神人临走时说:你们会考的很好。我会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东西全缕一遍,心如止水,最后的战役,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场上有我的两名好朋友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获全胜,不可逆转》。临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着拍张我肩膀说:你的成绩呈一个v字,希望高考时你会再回顶峰!
【那一刻我依然记忆清晰,我走在学生的宿舍里,微笑着对每一个孩子说了鼓励的话。走到高策面前的时候,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收拾东西。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太多关于成绩的交流,我相信他心里应该早就知道我的话。我对他说出上面的话的时候,他还用很小的声音说,会的,一定会的,像是在回答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书的时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来了!亲吻着手里的宝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年是这么的奇妙。奇迹,就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回首这一年的青春,竟品出了悲壮的味道。坐在办公室里,我又一次满怀感慨,坐在北大燕园的高策会是何感受呢,坐在教室的学生和坐在电脑前的你又是如何?
再回首,我们是不是也发现,牺牲的其实并不是一切,谁说这牺牲不是一种赢得呢,赢得的太多太多,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以创造奇迹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