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节作文-我的端午节
我的端午节 我们家乡一年最热闹的就属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这一天有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我都要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端午节”,因为那里不禁能和爷爷奶奶过节,而且还有热闹的赛龙舟活动。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奶奶妈妈在门外忙着插艾草、而且还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准备了香囊。餐桌上还摆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这些美味佳肴,我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不到几分钟,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神秘的笑着从柜子里拿出一瓶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也太神奇了,虽然能辟邪,这辣点就不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去看赛龙舟。来到比赛现场,发现有许多人已经等在那里。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乡,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第二篇:端午节作文-我的端午节
堵在嗓眼的粽子
我恨粽子,因为它曾差点把我噎死!小时候,粽子只有在端午节前后几天才能吃到。粽子的花色也单调,大多都是纯糯米和碱水糯米做的,如果在米中能搁上几粒豆子,那熬煮出来的粽子就称得上是粽子中的“上品”了。
启蒙5年连拼音都没学会,我就乘坐“教育闹革命”的时代列车来到了离家十多公里外的公社中学,成了一名寄宿制初中生。学工、学农、学军再加大批判,成了我们那一代学子的几乎全部的教学内容。乡村中学,学工无厂,学军无营,只好学农了,每天半读半农开荒种地。我们学校的老师应该算是“作业承包”的鼻祖,全国人民在吃大锅饭的时候,老师们就懂得按人分派劳动量,完成的早走,完不成的即使日薄西山你也别想回校。
十三、四岁正长个,有限的粮食定量本来就填不饱肚子,再加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同学们无一例外面黄肌瘦。男的都是豆芽菜,女的全是平板胸。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它可不管人世间的风雷激荡,该来还是照样来。天仅一算,人有十算。学校把星期六的课程调到了星期五,让寄宿生下午回家拿菜和回去过端午夜。但星期天却取消休假要突击开荒。同学们想到家里能放量吃的粽子无不欢欣雀跃,全无心思理会星期天那即将到来的劳作艰辛。我因上几天劳动时被荆棘刺伤的脚底板正在化脓,自然无法完成那二十多里山路的跋涉,只好托要好的同学帮忙带菜。
第二天一大早,同学们犹如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地返校了。母亲托同学带来了10只粽子,我手掐着那绿色粽叶下瓷实的糯米团,肚里的馋虫如犬奔狼突似地腾跃,涎水也涌满了一口腔,我太想一口把这10只粽子全吞下去,以填塞我那总是半饥不饱的肚腹。
少时,我过了春节盼端午,端午之后盼中秋。因为只有在这几个传统节日里,我才能饱饱地吃上两顿净米饭和平日难得一见的荤腥。我家很穷,房子逼仄,临近节日的前几夜,晚上醒来总会听到父母为节日的花销无着而长吁短叹。即便这样,父母秉着“空时不空节”的古训,东挪西借也要为我们兄弟姊妹备上一顿平日难得一见的吃食。
母亲患有肺结核,因穷,始终没有正规治疗过,其症状常常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时重时轻,母亲性格柔弱但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端午期间天气时雨时睛,母亲的咯痰声也随之时断时续。每年五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母亲都会顶着拂晓的清凉,到禾坪上烧化两捆稻草,小心地用水把稻草灰浸上,然后用抄箕滤了一遍又一遍,把借来的糯米用这稻草灰碱水泡上。包粽子看似简单,实则它不但需要娴熟的技巧还要有足够的臂力才能把粽子包得既好看又瓷实。自母亲患病后,每年五婶都会提前同我母亲商量帮她忙,可母亲都婉言谢绝了。母亲把扎粽子的绳一头绑在竹椅上,包好一个,用双腿蹬住竹椅,再用牙齿咬住绳的另一头,脑袋尽量后仰把绳子拉紧。每包一个粽子她都要“呼哧、呼哧”地喘上好一会,额头上的汗珠层层密密。
我朦胧地觉得:母亲是在用她病弱的身躯顽强地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
课堂上,脑海里除了搁在宿舍里的粽子,我还想起了家乡的赛龙舟。耒水河道上最为陡急的河滩就在我家屋后,“哗哗”的浪击声白天清晰可闻,到了夜晚更如万马奔腾般地喧嚣不
已。我自小忱着这滔滔不息的浪声入梦和渐渐长大。每逢端午节,河滩就成了家乡人们赛龙舟的天然竞技场。五月的端午水,使平日狭窄的河道一下子增宽了二三倍,但却丝毫改变不了河滩湍急的天性,二十多位精壮小伙子,在时疾时徐的鼓声锣声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划着龙舟逆水抢滩。平日里七八位纤夫拉一艄空驳船上滩都要小半天,可这插着彩旗的龙舟,在两岸人们的鼓劲和欢呼声中不消一会就能冲过险滩。最精彩的还是四五只龙舟从滩头一齐顺流冲滩,这不仅考验着划船手的体力,更考验着艄公的智慧和技巧。同一滩水,也分急流和缓流,哪只龙舟若抢到了急流肯定能加速前进独占鳌头。这不仅需要艄公能辨水性还要会搬橹,橹一旦搬急,船就会打横,弄不好龙舟也会翻个底朝天,好在划船手都会游泳,即使翻船也是有惊无险。赛龙舟,其实最紧张的还是两岸的观众,家乡有句俗话:“船上急死岸上人”。岸上的一些中年汉子,他们大多都是刚退下来没几年的艄公和划船手,自觉经验丰富,对龙舟的驾驭各有见解,一旦发现自己生产队里的龙舟稍一落后,他们就会在河岸边追着龙舟大喊大叫训斥艄公或某个划船手,而龙舟上的人压根就听不清奔跑的人在说什么,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急得这些汉子跺着脚直骂娘。而小媳妇们总是喜欢扎堆在滩下的湾船处,当她们瞧见自己的老公高举桨片欢呼胜利而完全忽略了湿漉漉的短裤里那一跳一跳的“小弟弟”时,脸上都会情不自禁地漾起两片羞赧的红晕。
第三篇:端午节作文-我的端午节
令我难忘的端午节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中,发生过许多令我难忘的事情,最让我难忘的要属四年级的那次端午节了。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这是为什么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第四篇:端午节作文-我的端午节
又闻粽香
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日,各式各样的粽子便随着初夏的脚步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其实,粽子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而且不局限于红枣的一种,八宝、豆沙、肉、胡萝卜等各种陷的粽子,缠了不同颜色的丝线,躺在超市的冰柜里,或定点的被温热着的大锅里,或密封在保温的箱子里,被小贩带着拉着长音到处地吆喊:“粽子„„”。
在平时,吃不吃粽子在于心情和肚子里的馋虫,端午节这一天是必须吃的。闲来无事而又会包的,买来米、枣和粽叶,几家联合,坐在楼前的空地上,有学的,有包的,期间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年轻人一般选择到超市购买,各种口味的选几个,不觉间就填满了袋子。在这种传统的节日里,吃不重要,像中秋节吃月饼,吃的就是气氛。从而就吃出了热闹、吃出了情感,也吃出了许多回忆。
第一次吃粽子被留在遥远的记忆里。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在农村,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关于粽子的故事,“粽子”只是个陌生的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生活里似乎与粽子毫不搭边。后来听老师讲那是一种用苇叶包裹的粘大米和红枣,蒸熟了在端午节可吃的美味。便几回回在梦里寻觅它模糊的样子和诱人的香味。有一年的端午节,当艾叶的香气在村子的上空弥漫,被幸福、平安浸泡的五彩线吻住了孩子们的手脚,四脚的粽子也带着它特有的神秘从我的梦里飘出来。
在县城教书的爷爷不知怎么就搞到了一些糯米,枣是自家枣树上结的,奶奶晒干储存的,苇叶就更是近水楼台了,河边的芦苇一大片满是。会剪纸的奶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怎么就会包粽子呢?眼看着苇叶、糯米和大枣在奶奶手里“一波三折”,棱角分明的四角粽子就变戏法似的安然地躺在锅里了,我却无论如何地也搦不到一块。第一次见到粽子的喜悦还有想急于吃到的迫切让我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的活跃,满院子的忙着添水、拿柴。奶奶慢条斯理地一把一把往锅底添着柴,温暖的火苗均匀地舔舐着锅底,跳动的红色映在奶奶沧桑而慈祥的脸上。当第一屡袅袅飞出的白色蒸汽悠悠地钻进我的鼻孔,我嗅
到了那一抹久违的淡淡的清香,唾液已不自觉地在口腔内流动、翻滚。第一次觉得气味是那样强烈地撩拨着人的欲望。难挨的等待中,粽子终于出锅了,来不及仔细地端详,把粽叶剥个精光,一口咬下去。咬惯了地瓜煎饼的牙齿,哪禁得住这样的松软,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不解其味的囫囵而咽。再吃下去,那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口感,溶入了苇叶的清香已不仅在嘴里得到了印证,它黏附在大脑里,日久弥香。
作文课上,我写了一篇《吃粽子》,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激动、自豪、骄傲各种情愫集于一体,我已说不清什么感觉,只是内心汹涌澎湃了,表面却要做低调状,低着头,听老师边读边评。我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不断向我射来,我知道那不是对我的作文,而是对我能吃到粽子的由衷地羡慕和纯洁地嫉妒。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阔步地向前发展,家家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想吃什么东西触手可及。每年的端午节,虽然市面上的粽子琳琅满目,但母亲总是早早地张罗着买米、买枣、买粽叶,煮上一大锅粽子,让我们吃的吃、拿的拿,是何等的富足。但初次品尝粽子时那一缕淡淡的清香,还不时地飘进我的梦中。
第五篇:端午节作文-我的端午节
端午品屈原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计划: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