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冈市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发展历程
黄冈市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发展历程 黄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黄冈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由于地处革命老区,黄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但黄冈人民并不妄自非薄,冷静思考,查找不足,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紧抓城市建设不放松。近年来,全市实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黄冈市迎接挑战,危中寻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实属难能可贵。快速的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去年以来,黄冈大力推进“两型社会”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坚持生态立市理念,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为载体,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和谐黄冈,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到处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周密搭建创模平台
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市长刘雪荣、常务副市长王静平分别召开大会对创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环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听取创模汇报,研究布置工作,制订了“去年打基础,今年抓主创,明年过验收”的创模目标。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创模方案,将创模任务分解落实到35个部门和单位,明确各部门创模任务。市政府成立由分管环保的市长任组长,市政府44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市环保局设办公室,环保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市直35个部门、单位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科长负责创模工作,为创模提供组织保障。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25万元,用于创模办日常办公,为创模提供资金保障。每年底,市政府组织检查组,对35个责任部门、单位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二、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全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工程节能、建筑节能、管理节能措施,大力开展节能产品推广、节能技术改造、废水循环利用等工作,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水耗逐年下降。创造性地实行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制、按月核查制、季度通报制、半年预警制、年度考核制等“五制联动”措施,推行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全市建设1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近期处理规模为31.5万吨/天,已建成运行8座,另5座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行;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04户,其中小造纸13户、小水泥9户、小钢铁6户、小印染3户、小酒精1户、小粘土实心砖72户;责令各重点企业补上污染防治设施146台(套),基本杜绝污染直排现象,全市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投资过3亿元;强化大别山火电厂SO2排放监管,确保其SO2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内。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年度任务,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三、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着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施“蓝天”工程,开展工业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和饮食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等工作;大力调整城区能源结构,依托天然气进入黄冈,推动城区现有燃烧设备逐步改用清洁能源,逐年削减建成区燃煤总量,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稳步提高。2009年市区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2天,优良率达到88.2%。实施碧水工程,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黄冈市政府拿出430
万元,拆除市区二三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的建筑,取缔种植、放牧、养殖点,设置保护标志、界碑、防护栏,2009年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行河湖库长制度,对市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影响较大的23个河、湖、库进行综合整治,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该重点水域的“河长”、“湖长”、“库长”。市委书记刘善桥、市长刘雪荣带头担任长河河长和遗爱湖湖长,现场察看,制订方案,签订责任状,开展治理。遗爱湖已实施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和遗爱湖公园等工程,水质明显改善,整体面貌一新。长河已迁走河内养殖珍珠,开展沿河企业事业单位污染治理等工作,水质明显改善,全市正在上争资金,谋划长江流域生态环保示范带建设。实施宁静工程,对城区建筑、汽车喇叭、燃放鞭炮、经营音响、卡拉OK噪声进行专项治理。凡未经环评审批,文化部门不核发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不核发营业执照;推行商品混凝土,不准现场搅拌,成立两个夜间巡查小组,轮流值班,对城区夜间违法建筑施工行为进行查处,杜绝夜间10时以后违法施工现象;对城区7条干道实行机动车禁鸣。2009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8.7分贝,优于城市环境噪声标准Ⅰ级水平。
四、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市区遗爱湖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并通过省环保厅达标验收。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心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日处置医疗废物10吨,满足全市医疗废弃物处置需要。全市已有华新环保(武穴)废料处理有限公司等4户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办理了危废经营许可证,基本能处置利用全市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市区三年共投入5.1亿元用于城市绿化工作,市区绿化率从2007年的29%提升到2009年35.6%,绿化覆盖率从31%提升到37.38%,绿化标准达到省内中等城市平均水平。
五、严格实行城市环境管理
市委、市政府将环保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考核,对未完成环保目标任务的县市区采取诫免谈话、区域限批、评先创优一票否决措施,2009年上半年刘雪荣市长已对5个减排进展缓慢的县市区长进行了谈话。全市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环评”、“三同时”制度执行率稳步提升,并实行绿色审批,否决了12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总投资过8亿元。全市1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中8个环评已批复,3个环评待批。
六、大力加强创模宣传
大力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在《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黄冈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开设“创模”长期专栏,设置宣传标语和广告;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医院、进学校、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开展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普及工作,已在黄冈中学进行试点,全社会良好的创模氛围正在形成。
第二篇:生态文明村的发展历程调查
生态文明村的发展历程调查
李西河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城街道的北端,北靠黄河,东与常庄村接壤,南临索须河,西濒东风渠,可谓是三面环水,一面靠陆,花岗公路贯穿全境,总面积近二平方公里,共种生态防护林面积1065亩,耕地750亩。全村六个村民组,1086人。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蔬菜大棚为主、发展养殖业为辅,兼搞运输业。
在2006年村内地面硬化率不到30%,交通十分不便利,基本不具备各项生活基本设施,居民常备的生活必需品也很少供应,全村的经济底子单薄,村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在全区的发展中是比较落后的。
2007年村内大力发展经济,成立蓝天养殖基地,向奶牛养殖和现代农业发展,到现在村民年均收入可达8000元。
在今年村内投资1700多万元对村内村道路8024m(28189平方),铺设排污设施7306 m,安全饮水、通电设施,广播电视、电话入户,宽带入户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对村庄进行了亮化、绿化;村民庭院、厨房、厕所统一改造,对房顶进行统一铺设琉璃瓦,围墙透绿。购置垃圾箱270个(户户有,道路有),建设公厕2座,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村内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村民素质,专门为村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农民培训场所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当我去该村调查的时候生态文明建设的工 程已经接近竣工,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在村民房屋 之间穿梭,统一了的乡村民居点缀在田间,已经建成整齐化一的街道,每一个胡同都建成了 统一的标准,这就应验了老百姓常说的一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自从乡村街道路硬化 竣工以后,街道路上散步的人多了,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多了,一块谈天论说地的老年人多了,人们走在硬化的路上行走也方便精神多了,再也见不到以往泥泞、处处是垃圾杂乱的街道路,垃圾乱放的胡同.该村的通村道路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 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同时还安排了具体的人员对栽种的各户门前也建成 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种花草树木进行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 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管辖路段的胡同的卫生以及道路通畅等治 安问题。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部分当地好多关注 村庄发展的热心企业民众的投资捐款,西昌市和政府也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一部分支持。
通过这一村庄建设不难可以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人,当他做大做强的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也 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自己企业所在的地方生他养他的家乡,这样企业也能在这个地方更好的 发展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就在建设 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他们的思想跟 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所以造成的的不理解和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 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 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 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 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 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 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 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 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 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 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 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 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 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 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 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 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 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 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 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 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 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 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 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其二,既然是模式,就应该 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 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 ;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但这些并不必然建成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村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理念。更为根本的是,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中之 重来抓,因为这是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搞不好,即使生活再宽裕,村容再整洁,乡风再文明,管理再民主,也不能叫文明生态村。所以我们 必须提高认识,走出单纯的 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理解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误区。如果那样,文明生态村 就会失去了核心内容而流于一种口号和形式,文明生态村也会因此变成一个外壳,空泛无物。当然,这样讲不是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地方不能搞文明生态村建设,而是强调要把发展生 态经济放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首位。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关于生态农村的建设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对于李西河村的生态农村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发,也学会了怎样用联系和发展的眼 光去看待一件事情,怎样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联系和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篇:生态文明村建设自查报告
垦利县农村饮水安全
自查报告
垦利县水利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垦利县农村饮水安全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开展督查考核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局认真准备,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自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如下:
一、工程建设情况
2005年以来,垦利县在前期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更新改造村外管网,并对破损严重的部分村庄村内管网进行改造,使村外、村内管网实现对接,提高供水水量和供水保证率,实现全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县333个自然村,17.7万农村人口全部用上自来水,实现了城乡供水一张网。主要工程内容如下:
(1)垦利县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该工程覆盖胜坨镇沿黄河临黄堤房台上居住的17个村庄,受益人口16698人。
(2)垦利县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该项目位于胜坨镇沿黄地区,覆盖20个行政村的新淤房台及养殖小区,解决811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3)垦利县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项目覆盖永安镇、西宋乡及郝家镇3个乡镇27个村庄,8476人。(4)2009年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该工程覆盖垦利县永安镇、黄河口镇、垦利街道办事处、兴隆街道办事处、董集镇、胜坨镇6个乡镇,98个村,解决1916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5)2009年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该工程覆盖黄河口镇、兴隆街道办事处、红光办事处3个乡镇12个村,6769人。
(6)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该工程覆盖垦利街道办事处、永安镇6村、兴隆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10个村,3661人。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计划11月底完工。
二、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垦利县农村供水形式全部为集中式供水,没有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均为城市管网自来水。
全县村庄均依靠对接水厂供水管线的形式实现供水,饮水水源主要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垦利县的城市自来水管网水源有三处,即垦利县第一水厂、第二水厂和永镇水厂。垦利县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的供水区域主要是垦利县西部垦利街道办事处、胜坨镇、董集镇和郝家镇;永镇水厂的供水区域主要是垦利县东部黄河口镇、兴隆街道办事处、永安镇和红光办事处。这三处水厂水源设施完备,净化水质良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水保证率较高,具有完善的水质检验设备、检验程序和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第四篇: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三、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穆庄村民委员会
穆庄村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王合承
副组长:王绪勇
成 员:楚道勤 张启军 王 迎 王广超
尹承海 王洪盟 王洪珠
第五篇: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介绍
芦阳镇火炬村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
火炬村地处县城东面,罗纯山西麓,村口距县城1公里、紧靠省道210线,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20户,人口1150人,劳动力780人,村党支部建有4个党小组,有党员48人,村两委干部共8人。村域耕地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天然林近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5%。村内农户建有沼气池142口,卫生厕所110个,自来水、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信宽带已实行全覆盖。村内公路总里程10.3公里,硬化率为100%,入户路总长15.4公里,硬化率99%;公路主干道沿线房屋风貌改造基本完成;村委会建有农村书屋一个,安装党员远程教育专用设备一套,配有老协、党员、警务室等活动室和工作室;村内土地肥沃,坡度适中,日照充裕,特别适宜发展特色种植业,生姜、西瓜、红心果,种植规模大,品质优、是驰名村外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农户发展经济的主导项目; 1500亩纸浆竹为火炬带来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这里已成为县内纸浆原料林基地;劳务收入也是村民致富的重要手段,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总劳力的三分之一;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以红心果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也在蓬勃兴起,并成为村新兴得主导性产业。2010年火炬村农民人均收入为5800元.火炬是国家级计生先进单位,省级生态家园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
工程建设示范达标村,市十佳生态文明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明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示范村。
近年来,促进火炬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火炬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中心,以环境综合治理、环保专项资金、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建设工程、乡村旅游示范村等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打造生态家园型新农村示范试点为现实目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大村容村貌改造力度,狠抓公共服务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和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绿色家园,加快和完善全村已有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通过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巩固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长效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动农村四个文明建设的实践,初步形成了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社会主义新村基本建成;生态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且形式多样,民风纯朴的新火炬格局已形成,火炬真正成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观光农业为支撑的县城后花园,新农村建设成效凸显。
自2007 年以来,火炬村以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为契机,把推动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家园、创建生态文明村为己任,始终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出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通过村庄治理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是实施道路交通等级提升和安全改造以及附属设施建设,新修通点公路2公里,旅游公路1公里,并实施了通村、通组、通点公路全面硬化,并增设回车道15处、树标志标牌68块、安装波形防护栏1.4公里。;实施了全村通户路12.5公里全硬化,修建并硬化旅游步游道1.5公里、生产作业道4公里;新修桥梁5座,维修加固5座。并在市运管部门的项目支持下,完成了火炬村六处短途旅游公路招呼站的建设工作,同时在招呼站配置了具有村域环境特色的栅栏和宣传画,为过往旅客搭乘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场所。
二是修建公共生活和卫生实施。通过国家人饮工程项目实施,修建供水站2个,安装自来水管18.9千米,解决了全村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3.6万元,沿公路主干线修建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公厕3座,有效消除了粪便的污染;投入资金6万元,在全村四个组修建垃圾屋六座,生态垃圾分类池3个,中转站2个,并沿村口至红阳山庄一线安放生态垃圾桶30个,率全市之先实现了垃圾的收集、存放、转运、处理、回收的规范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还组织修建小型污水处理池5个,硬化排污堰道1500米,安装污水排放管道450米,基本实现了垃圾集中堆放和污水定向排放。同时,以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为支撑,广泛发动村民实行“一池三改”通过项目实施,全村共修建沼气90口,实施改厨70户,改厕73户,改圏78户,使村内农户卫生厕所
改、建造率达85%,村庄生活污水、沼气化粪池净化率达70%,有效地改善了农户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加强村域民居特色风貌塑造。根据村域农房具有的川西民居特点,融合地域和传统特色,展示“生态、环保”理念,按照“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的要求,沿公路主干线道一线,由县财政投入资金约35万元,农户自筹约15万元,共计50万元,实施50户农户的房屋外部特色风貌塑造(屋面以小青瓦挂吊檐覆顶.并以红色主体加黄色边线的飘檐搭配,木板壁施以青漆以保本色,砖壁配以白色仿瓷,下端制作0.8米高的绿色砖型脚线,整体建筑要突出木柱穿枋得轮廓)、院坝硬化、木栅栏安装以及庭院绿化美化工程。通过风貌改造工作的开展,使村庄整体风貌体现了统一、协调、美观的效果,同时对村内6户较有历史文脉和乡情民风特色的房屋进行重点打造,对庭院进行优美化和实用性配置,更凸显了火炬村村庄房屋和庭院特色。
四是火炬村以村委会维修加固工作为契机、以示范工程作推动,快速实施了村委会维修加固工程,进行了两委办公楼维修加固和风貌改造,实施了院坝硬化、草坪绿化、路灯安放、院墙亮化工程。配置和完善了公共服务、村民活动等场所和设施。工程于一零年七月前全部竣工,使村委会成为功能完备的办公和活动场所和展示火炬村形象的佳作。
五是在火炬村委会交叉路口新建了一个小型休闲花园,就地取材,安放了漂亮的景观石、制作了亮化木栅栏、栽植了花木,为游人营建了休闲之处,也为火炬村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六是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把环境卫生清理作为重要的、常态化的工作任务来抓,村上成立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极大发挥组织、领导和带动作用,领导小组广泛发动村民,深入开展“五乱”治理,着力清理公路“牛皮癣”广告和路面、堰道、沟渠卫生;突出治理农户庭院秩序乱、房前屋后环境脏等卫生顽症;强力开展村庄内违法违规建筑整治行动,着力治理乱搭乱建和乱堆杂物行为,使治理“五乱”工作扎实有效。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村支书多次直接组织并带领党员、干部、民兵、老协成员,对村内的公路、村委会驻地、公共场地、卫生死角等重点地段开展垃圾污水清理、沟渠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置等日常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组织成立了8人的村卫生保洁队伍,每日对公路、沟渠、公共场所、卫生死角进行清扫,定期进行收集、分类、回收和清运,实现了村域内基本无堆放垃圾和散落垃圾,沟渠水质良好,无水面漂浮物的基本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领导小组还对各组的卫生管理责任段进行了划分,落实了具体的责任。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农户庭内院外等生活区的卫生管理工作,与农户、农家乐及小商品铺业主签订“门前五包”管理责任书320户,实现了住户生活区、聚集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环境卫生规范化管理,有效保证村中卫生无死角,和庭院的干净整洁和绿化美化。
村上还积极发动群众采取化粪池处理等有效形式对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进行综合有效利用,严禁大规模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实行田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治理,火炬村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近92%,村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普及率达到了60%。有效截断环境污染源,保
证村域的环境整洁,提高了环境质量。
六是积极开展绿色家园营建,主要是绿化和美化火炬村入口处100米的公路两侧路边,沿通村路沿线至红阳山庄,以片为区域,按“四季花开”的构想,分栽四种花木,即樱桃(春天),李树(夏天)、桂花(秋天)、腊梅花,且对30户庭园较大和有花台的农户,统一栽花或搭绿色藤架(葡萄架或紫藤架的),并通过纸浆原料林建设,发动村民沿9.2公里的公路两翼栽植纸浆竹800余亩,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绿化村落,美化了村容。
二、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旅游业
火炬村把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作为着力点,为此,通过宣传发动村民建小型农家乐两家,通过招商引资修建大型和高档次的农家乐两家,使火炬的乡村旅游呈现发展壮大之势,以此为目的,合理进行“四片”产业布局(“四片”为头溪刘沟西瓜、蔬菜种植、磨刀骆伙生姜、红心果种植、三合组红心果及生态休闲观光、栏杆组纸浆原料林四片区),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旅游业提供产业支撑,除继续发展竹木、生姜、西瓜外,还引进扩大红心果种植面积达1000亩,吸引了众多旅游观光客人,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众多的务工场所和致富门路。
四,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村两委为激发村民积极投入村庄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中,促进文明、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充分利用板报、传单、会议、电教、宣传栏、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环保工作内容和文明、卫生常识;开展拒黄、赌、赌活动,引导村民建立文明,守法生
活理念,开展 “遵纪守法户”、“生态家园示范户”、“敬老孝亲”、“小康家庭户”、“平安家庭”“ 五星文明户”等各类创建评活动,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村民文明建设意识。村两委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火炬村环境治理村规民约”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有效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工作,使村民形成了讲文明、重环保、爱卫生的新风尚,并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五,通过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树立新农村社会道德新风尚 火炬村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为载体,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和谐新村建设“六进”活动,计生服务进万家活动以及垻垻电影等形式,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宣传,强化了村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通过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全村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讲文明、讲科学,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村内呈现一派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健康、协调向前发展的大好形势。
2013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