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鸡毛信
《鸡毛信》观后感
我们的暑期实践作业中有一道题,要求我们看一场爱国主义影片。晚上,妈妈为了让我更多地了解祖国往日苦难沉重的历史和数不清的英雄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壮举,特地上网搜索了儿童抗日战争影片《鸡毛信》给我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2岁的海娃突破层层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海娃坚定地对爸爸说:一定完成任务。在送信的过程中,海娃遇上了鬼子,便把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可他和羊都被鬼子抓走。后来他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送到。
以前,我大多看的是动画片和卡通片,这种反映战争题材的影片我很少看。看后只觉得小海娃机智勇敢,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明白,比如“为什么日本人要侵略中国?”“中国那个时候为什么贫穷?”等等,这些问题妈妈都耐心地给我们作了解答,并告诉我“一个国家如果贫穷落后,就要被人欺负”,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我细细回味了这部影片,我被海娃那机智勇敢、意志坚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鸡毛信
鸡毛信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三七班的尹威,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鸡毛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海娃,他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海娃的爸爸叫他把一封信马上送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一看上面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很要紧的信,就敢紧揣好信,赶着羊出发了,刚走出不远就碰到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有了主意。他把鸡毛信藏在了那只带头老绵羊的尾巴下面。然后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鬼子,鬼子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结果什么也没搜着。鬼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赶着羊群,回头就跑。没想到鬼子又追了上来,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海娃没办法,只好跟着走。
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在!他松了一口气。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鬼子把海娃拉进屋里,把他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海娃走进牲口圈抱住那只老绵羊,把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腿就跑。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看,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啊!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跑回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往回跑,又被鬼子抓住了,叫他回去带路。
来到三王庄前,鬼子怕踩上地雷,叫海娃前面带路,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鬼子在后面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海娃把鬼子远远落在了后面。鬼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拼命往前跑,鬼子开枪了,子弹从海娃的耳边呼啸而过。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喊:“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山上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枪声,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山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哈哈哈哈„„房间里响起了爽朗的笑声。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鸡毛信
一、鸡毛信的含义
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鸡毛。现存全国唯一的鸡毛信实物,是从河北省元氏县仙翁寨发出的。仙翁寨现分为前仙,后仙两个村。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以致泛滥,个人琐事都使用鸡毛信。元氏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所使用的鸡毛信,有信封,一律是两根鸡毛,在信封的两角。一般没有邮戳,司令部的有邮戳,为长方形。请老百姓专人投送。
二、名词来历 鸡毛信源于“羽檄”。
“羽檄”: 这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书”: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绝。”杜甫《秋兴》诗:“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到后来有其名而无其实。沈括《梦溪笔谈》:“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时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时候的名字。
三、历史变迁
到清朝,“羽檄”这个名词又大量使用了:“袁简斋六十三岁乃生子。时有族弟某观察,在苏州勾当公事,接江宁方伯陶公羽檄,意颇惊骇。发之,但有红签十字曰:‘令兄随园先生已得子矣。’”但是,不知这个“羽檄”插了羽毛没有。到太平天国时期,确确实实是插了羽毛,而且就是鸡毛!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说:“曾文正公硕德重望,传烈丰功,震于一时;顾性畏鸡毛,遇有插羽之文,皆不敢手拆。辛未十月,到上海阅兵,余供张已备,从者先至,见座后有鸡毛帚,嘱去之,谓公恶见此物。不解其故。公姻家郭慕徐观察阶告余云:‘公旧第中有古树,树神乃巨蟒。相传公即此神蟒再世,遍体癣文,有若鳞甲。每日卧起,床中必有癣屑一堆,若蛇蜕然。然喜食鸡肉,而乃畏其毛,为不解耳。’后阅《随园随笔》,言:‘焚鸡毛,修蛇巨虺闻气即死,蛟蜃之类亦畏此气。’乃悟公是神蟒转世,故畏鸡毛也。”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抗日武装用鸡毛信传送紧急信息,这在电影《鸡毛信》(不是《小兵张嘎》)中已经艺术化地表现了。但是,电影的表现反而使人们误因为是作者虚构的,有些人以为鸡毛信就是起源于电影!其实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有位来宾出示了一件抗战时期鸡毛信的实寄封!这是中国邮政史上唯一的一件鸡毛信的实物。
四、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的时候,在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个龙门村,村子里有个12岁的放羊的孩子,名字叫海娃。他的爸爸老赵是民兵队长;他自己是儿童团的团长。海娃每天一边在山上放羊,一边站岗放哨。有一天,山底下平川地炮楼里的日本鬼子,进山来抢粮食了,炮楼里就剩下鬼子的“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捎出来的消息,和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他就写了一封信,准备把消息和路线图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以便攻下这个炮楼,拔掉这根钉子,为老百姓除害。老赵把这个送信的任务交给了海娃。海娃一看这封
信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就赶着一群羊作为掩护,到三王村给张连长送信去了。
海娃走到了一个山沟里,真没想到迎面就碰上了鬼子,他急得一头汗。海娃着急的不是自己而是那封鸡毛信。这时候海娃的小脑筋一动,就扑到 “老头羊”身上,把鸡毛信拴在它的大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胡子队长。但是,小胡子却看中了他的羊群,叫海娃赶着羊群跟他们走。饿了就准备烧羊肉吃。小海娃一路上可受折磨了,鬼子和伪军打他骂他。到了一个村庄就翻缸倒罐,乱抢粮食,晚上又把他疼爱的小羊羔吃掉了。海娃恨透了鬼子,他想,任务紧要非完成不可,就下决心一定要逃出去,找到八路军叔叔,打死这群狗东西,但是,鬼子对他防得可紧呢。夜间,鬼子和伪军在那个村宿营了,他们在一间屋子里睡得满屋满地,把海娃挤在屋角里。海娃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放迸衣袋里,高兴地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天也大亮了,可是当他坐下来歇口气的时候,他一摸口袋,鸡毛信不见了,他急得赶忙回头去找,像找针似的找了半天,总算找到了。可是,后面伪军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这一回,小胡子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一路走一路想办法。走进了八路军和民兵的监视哨,民兵们等鬼子兵走到了埋地雷的地方就拉响地雷,把鬼子兵炸了个七零八落。这一下海娃的计策可来了,他故意说大路上还有地雷,不肯往大路走,把鬼子兵带上一条山路去。
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地往山上爬,越爬越远。鬼子着急了,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不顾疼痛,还是爬。鬼子越追越近了,海娃急得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叔叔!”正在危急时候,山顶上的八路军发现了鬼子兵就开始射击。一场激烈的战斗,把小胡子和他带领的鬼子、伪军,全部歼灭了。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这是多么重要的消息呀!张连长马上带了战士赶去炸掉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人民的小英雄。
上边的故事是来自影片《鸡毛信》,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信封上粘有鸡毛,以示十万火急。鸡毛信是一封长方形的、有信封的信,信口插着三根鸡毛。当海娃从父亲手里接过这封特殊的信时,这个镜头便走进了千万名小观众成长的记忆。但除了当年的小“海娃”们,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鸡毛信”至今也还是个“秘密”。
五、现代社会的鸡毛信
鸡毛信在现代社会已有不同以往的作用,现在鸡毛信是一个企业单位发布信息的平台。例如最新的事件,新产品上市,企业领先访谈,行业分析,市场分析,以及重大活动发布,企业危机公关等信息资讯,鸡毛信会在第一时间将有效信息传递到数千家媒体,至少有几十家知名媒体会相续报道,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六、鸡毛信的历史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抗日武装用鸡毛信传送紧急信息。鸡毛信是抗日军民的特殊发明。可以看出,抗日时期人们的特殊智慧。使我们了解到在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的时期人们是如何传递重要信息的。也体现出了,当时鸡毛信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研究抗战历史又增加了一份历史依据。
第四篇:鸡毛信
《鸡毛信》观后感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抗日战争《鸡毛信》影片,它讲的是12岁的海娃突破层层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他那意志坚强的精神,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
《鸡毛信》的主要内容是:小小年纪的小八路——海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他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嘱咐他:“你可千万别弄丢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要把它送到山王村指挥部,一定要亲自交给那里的张连长。”海娃坚定地说:“爸爸,你大可放心,我一定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于是他选了一条最安全的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好是鬼子上山的路。这时候海娃马上想到鸡毛信:“呀!那可怎么办呀?”他心乱如麻,把信一会儿藏在石缝里,一会儿藏在裤袋里,最后,他灵机一动,撕下布条把鸡毛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用力地赶着羊群勇往直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看见了,说:“小孩,你的小八路,嘶拉嘶拉地。”海娃心惊胆战地说:“什么小八路,我不懂,反正我是放羊的。”日本鬼子没办法,可是想到要吃烤羊肉,便伸手去抓羊了。这时海娃想:“如果正好被抓到藏了鸡毛信的那只羊可怎么办呀!”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海娃一吹哨,羊群马上转身,跟着主人拼命地逃命。但海娃无论怎么跑最后还是被日本鬼子抓到,被迫在一个乱七八糟的草房过夜。海娃又冷又饿,筋疲力尽,多想睡一会儿,可是他想:“过了今晚,可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于是,他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但是没想到又被日本鬼子抓了回来。最后,当海娃把鸡毛信送到的时候,他再也坚持不住了,昏了过去。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动,他不怕危险,英勇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回顾以前革命烈士的事迹,领会他们的精神,再接再厉,为我们新时代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为社会增添一份快乐。
刘庭铄
《鸡毛信》观后感
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有很多,小英雄的故事更是说也说不完,今天我读的一个故事《鸡毛信》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龙门村,村里有一个名叫海娃的 14 岁男孩。一天,海娃要为村里的大人去三王庄送一封极其重要的鸡毛信。三王庄离龙门村有好几里,途中又有鬼子军队巡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聪明机智的海娃轻巧地避过了鬼子们,将信送到了三王庄指挥部。指挥部根据鸡毛信的内容,有力地打击了鬼子军。
作者在文中对海娃送信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海娃勇敢和聪明的品质:在鬼子军队即将来到海娃身边的时候,海娃脑子一转,把鸡毛信吊在了羊群的领头羊那条白色的大尾巴底下,轻而易举地使鸡毛信躲过了鬼子的搜查;在海娃被鬼子们拉进一间黑乎乎的屋子里,趁鬼子们睡熟的时候,海娃小心翼翼、一声不响地跳过鬼子们的包围,离开了屋子,逃出了鬼子的手掌心;在自己逃出后又被鬼子们追赶、但自己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的时候,海娃用尽全力向山上放声大喊“鬼子来了!快打呀!”……这些动作,这些声音明显地涌现出海娃的一种坚决反抗日本军队、爱国的情感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这些情感与精神集中到了海娃身上。他是一个真正的、勇敢的小英雄!
王诗博
第五篇:鸡毛信
《红岩》观后感
看了抗日战争影片《鸡毛信》。这部电影讲的是12岁的海娃克服重重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他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影片中看到海娃为了躲过鬼子的盘查,安全地将送给张连长,竟将鸡毛信绑在一只老绵羊尾巴上时,我不禁竖起大姆指:“海娃你真聪明!”鬼子发现海娃,对他进行盘问,当时我真替海娃捏了一把汗,海娃能安全脱险吗?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海娃真是好样的!他面对鬼子地威逼利诱,仍然是那样沉着冷静,他装成是一个放羊娃躲过了鬼子的盘问。鬼子要海娃带路,聪明的海娃将鬼子带上了狭窄的山路,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终于将鸡毛信亲手交给了张连长。
多么勇敢,多么机智的海娃,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学习你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学习你遇事沉着冷静的态度。我生活在新时代,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我要珍惜今天的一切,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红岩》观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影片的小主人公海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娃帮爸爸送一封很重要的信给八路军,在路上,他遇到了日本鬼子,日本鬼子问海娃知不知道八路军在哪儿,海娃机智地回答:“我不知道,我只是山中一个放羊的小孩。”海娃被日本人抓住,最后他巧妙地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八路军消灭了日本人,又夺取了炮楼,海娃立了大功。
看了这部电影,我很佩服海娃。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机智勇敢。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海娃,在困难面前不害怕,冷静地想办法,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面对凶狠的日本鬼子,海娃为什么这么勇敢呢?因为他恨日本人,他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亲人。今年是建国六十年,我们也应该爱自己的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新时代的优秀“海娃”
《红岩》观后感
星期天,老师要求我们看“红色之旅”之类的文章或这样的光碟。回到家就告诉了爸爸要租光碟看电影。可爸爸说:“你忘了吗?我们家的vcd出问题了放不出来了。”爸爸看我不高兴的样子。又问:“要看什么片子?”“红军长征或抗日战争这方面的故事。”我们要写这方面的作文。爸爸说这些故事我可以给你讲:如《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正说着我打开这学期买的同步阅读,看见目录中就有《鸡毛信》的课文,我迫不及待看了起来。
这是一篇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海娃的小孩给八路军送信的故事。小海娃是个放羊娃,他每天利用放羊时候站岗放哨,监视山下的日本鬼子,如果鬼子来扫荡,他就推倒旁边的“消息树”,通知村里的人赶快转移。一天,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让他把一封非常紧急的“鸡毛信”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海娃在送信途中,不巧被日本鬼子发现了,海娃巧妙地将“鸡毛信”藏在一只老羊的大尾巴下面,并与鬼子巧妙周旋,主动寻找机会。海娃把鬼子引到一个山沟里,趁机向山上跑去,鬼子发觉后,立即追赶他,并向他开枪。海娃的手中了枪,但他非常勇敢,奋力向山上爬去,最终将信送到张连长手里,为战斗的胜利立了大功。
以前,我大多看的是童话故事,这种反映战争题材的故事还很少看。看后觉得小海娃机智勇敢,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明白,比如“为什么日本人要侵略中国?”“中国那个时候为什么贫穷?”等等,这些问题爸爸都耐心地给我解答,并告诉我“一个国家如果贫穷落后就要被人欺负”。
这篇课文使我很受教育,通过影片我不但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同时我也感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条件,只有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千万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红岩》观后感
在炮火中,华北抗日战争打响了。
抗日战争的时候,在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个龙门村,村子里有个12岁的放羊的孩子,名字叫海娃。他的爸爸老赵是民兵队长;他自己是儿童团的团长。海娃每天一边在山上放羊,一边站岗放哨。有一天,山底下平川地炮楼里的日本鬼子,进山来抢粮食了,炮楼里就剩下鬼子的“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捎出来的消息,和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他就写了一封信,准备把消息和路线图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以便攻下这个炮楼,拔掉这根钉子,为老百姓除害。老赵把这个送信的任务交给了海娃。海娃一看这封信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就赶着一群羊作为掩护,到三王村给张连长送信去了。海娃走到了一个山沟里,真没想到迎面就碰上了鬼子,他急得一头汗。海娃着急的不是自己而是那封鸡毛信。这时候海娃的小脑筋一动,就扑到“老头羊”身上,把鸡毛信拴在它的大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胡子队长。但是,小胡子却看中了他的羊群,叫海娃赶着羊群跟他们走,饿了就准备烧羊肉吃。小海娃一路上可受折磨了,鬼子和伪军打他骂他,到了一个村庄就翻缸倒罐,乱抢粮食,晚上又把他疼爱的小羊羔吃掉了。海娃恨透了鬼子。他想,任务紧要非完成不可,就下决心一定要逃出去,找到八路军叔叔,打死这群狗东西。但是,鬼子对他防得可紧呢。夜间,鬼子和伪军在那个村宿营了,他们在一间屋子里睡得满屋满地,把海娃挤在屋角里。海娃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放进衣袋里,高兴地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天也大亮了,可是当他坐下来歇口气的时候,他一摸口袋,鸡毛信不见了,他急得赶忙回头去找,像找针似的找了半天,总算找到了。
可是,后面伪军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这一回,小胡子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一路走一路想办法。走进了八路军和民兵的监视哨,民兵们等鬼子军队走到了埋地雷的地方,就拉响地雷,把鬼子的军队炸了个七零八落。这一下海娃的计策可来了,他故意说大路上还有地雷,不肯往大路走,就把鬼子兵带上一条山路去。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地往山上爬,越爬越远。鬼子着急了,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不顾疼痛,还是爬。鬼子们越追越近了,海娃急得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叔叔!”正在危急时候,山顶上的八路军发现了鬼子兵就开始射击。一场激烈的战斗,把小胡子和他带领的鬼子、伪军,全部歼灭了。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这是多么重要的消息呀!张连长马上带了战士赶去炸掉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人民的小英雄。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中激起了一股对海娃的敬重;对抗日名将的尊重;和对现在生活的慎重的感情。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发奋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鸡毛信》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鸡毛信》,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小八路海娃历经艰险去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个放羊娃,也是个小八路。他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站岗放哨。一次,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路上要当心,一定要亲手把信交给山王村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选了一条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为能安全的把信交给张连长,没想到路上还是遇到了一队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鸡毛信怎么办?”他急得满头大汗,一会把信藏在裤袋里,一会儿塞进石缝里。忽然,他灵机一动,从身上撕下一根布条,把鸡毛信捆在一只老羊的尾巴下边。鬼子看到了海娃,龇牙咧嘴的问:“你的,小八路的干活?”海娃摇了摇头,“我是个放羊的。”鬼子见问不出什么,只好把他放了。
海娃赶着羊群刚走不远,就看见几个鬼子追了上来,原来他们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只藏有鸡毛信的羊,老羊拼命挣扎。海娃想:“鸡毛信会不会从羊尾巴里掉出来呀?”于是,他对鬼子说:“老羊有什么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来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几只小羊烤着吃了。看着自己心爱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心痛的哭了起来。
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们一起睡觉。海娃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明天鬼子还要杀羊吃,鸡毛信可怎么办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里,趁着鬼子都睡着了,海娃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鸡毛信,飞快的向外跑去……
终于逃出来了!海娃兴奋极了,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山王村的方向飞跑。眼看着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坏了!鸡毛信不见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边回想一边顺着来路仔细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鸡毛信吗,还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海娃收好信正要往回走,就听见几个鬼子叽哩哇啦的在后面叫他,原来,鬼子今天要攻打龙门村,准备叫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引到一条到处是石头、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鬼子不熟悉地形,走走停停,海娃顺着熟路,飞快地逃走了。他来到了山王村,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张连长按着信,带着队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楼,消灭了里边的鬼子,取得了很大胜利。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海娃那机智勇敢、意志坚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鸡毛信》观后感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抗日战争《鸡毛信》影片,它讲的是12岁的海娃突破层层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他那意志坚强的精神,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鸡毛信》的主要内容是:小小年纪的小八路——海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他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嘱咐他:“你可千万别弄丢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要把它送到山王村指挥部,一定要亲自交给那里的张连长。”海娃坚定地说:“爸爸,你大可放心,我一定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于是他选了一条最安全的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好是鬼子上山的路。这时候海娃马上想到鸡毛信:“呀!那可怎么办呀?”他心乱如麻,把信一会儿藏在石缝里,一会儿藏在裤袋里,最后,他灵机一动,撕下布条把鸡毛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用力地赶着羊群勇往直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看见了,说:“小孩,你的小八路,嘶拉嘶拉地。”海娃心惊胆战地说:“什么小八路,我不懂,反正我是放羊的。”日本鬼子没办法,可是想到要吃烤羊肉,便伸手去抓羊了。这时海娃想:“如果正好被抓到藏了鸡毛信的那只羊可怎么办呀!”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海娃一吹哨,羊群马上转身,跟着主人拼命地逃命。但海娃无论怎么跑最后还是被日本鬼
子抓到,被迫在一个乱七八糟的草房过夜。海娃又冷又饿,筋疲力尽,多想睡一会儿,可是他想:“过了今晚,可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于是,他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但是没想到又被日本鬼子抓了回来。最后,当海娃把鸡毛信送到的时候,他再也坚持不住了,昏了过去。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动,他不怕危险,英勇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回顾以前革命烈士的事迹,领会他们的精神,再接再厉,为我们新时代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为社会增添一份快乐。
《红岩》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片中的海娃不怕危险,机智勇敢的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的张连长。
影片主要讲的就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爸爸把交给了海娃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把一封重要的鸡毛信交给三王村八路军总部的张连长。走之前爸爸一再的嘱咐他说:“千万不能大意,可别把信给弄丢了。”海娃说:“放心吧,我一定会送到的。”说完,海娃就上路了。海娃想,鬼子一定会走大路,那我就走小路。谁知,鬼子也走的小路,海娃刚一出村,就遇见了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想出来个好主意,他把鸡毛信藏在了那只大绵羊的尾巴下。鬼子发现了海娃,就叫他带路。晚上,海娃想,如果鬼子明天吃羊时,不是把鸡毛信给发现了吗?不行,得想办法跑出去,于是海娃蹑手蹑脚的跑了出来,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鬼子的搜查,终于把信交给了张连长。当时,海娃
已经饿昏了,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张连长按照信上的地图,带着部队,成功的将鬼子的炮楼端掉了。以前,我看的大多都是动画片,像这样的爱国主义影片很少看,看后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机智勇敢、随机应变。我要向海娃学习,遇到困难沉着冷静,不害怕,不退缩,勇敢、坚强的想办法克服。另外我也有很多的问题不明白,比如“日本鬼子为什么要侵略我们?”,“那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去上学?”爸爸都耐心的给我做了解答,并告诉我说:“国家穷苦落后,就会受欺负。”是啊,我们只有更加刻苦的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安宁!
鸡毛信观后感(2):
上周一的下午最后一节队会课,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鸡毛信》这一部爱国主义形片
电影《鸡毛信》的大概内容是:有位个儿童团团长叫海娃他只有十四岁,有一天,海娃正在放羊,海娃的爸爸急忙给海娃一封插有鸡毛信,让他赶快送给八路军张连长。海娃揣好信,赶着羊去送信,突然,西山山顶的``消息树``倒了。不好,日本鬼子进山了,这时小路不能走,海娃只好走大路。不巧这时,大路上来了一批抢粮的鬼子,怎麽办呢?海娃想了一个好办法,他立刻把信藏在了老绵羊的尾巴下。终于躲过了鬼子的搜察,谁知鬼子饿了偏偏要吃羊肉,把海娃和羊赶进了羊圈里,到了半夜,海娃趁鬼子们睡着了把鸡毛信一揣逃了出来,飞快的把鸡毛信安全的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的手里。
我感觉海娃很勇敢,遇到事情会随机应变,区区一个十四岁的海娃能躲过鬼子的严密搜查机智的把鸡毛信安全的送到八路军张连长的手里真不简单。影片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在越危险的情况下,越要冷静,不能冲动,不能逃跑,要随机应变。我要向海娃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党。好好学习,长大了为人民服务。
鸡毛信观后感(3):
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鸡毛信》,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主角海娃在日本侵略者进山时将爸爸交给他的一封鸡毛信送给八路军张连长而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于艰辛万苦地完成了任务。
海娃他那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精神让我深深震撼了。
初遇敌人时,他面不改色、冷静坦然地用智慧与敌人斗争着,因为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必须让敌人放下警惕,才能让任务有完成的可能。在敌人夜寐时,他小心翼翼地逃离包围区,而当时年纪小小的他完全可以赶着羊溜回村,但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舍弃了与自己朝夕共处的羊,这是多么大的抉择啊!可见海娃是一个极其无私的孩子。
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当海娃与侵略者的硝烟战火中被误击时依然用手紧紧握着信坚强地爬到张连长身边,亲手将信递给连长,嘴里还忍痛吐到:
“张连长······信……信……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动: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就能不惜自己的痛楚,誓死完成任务。而自己呢?虽然我们做不到海娃那样伟大,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变得勇敢、坚强。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勇敢的反思自己,坚强的面对现实。《鸡毛信》你是我的心灵鸡汤,你让我品尝到心灵的美味;你就像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鼓舞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