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前相比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是难是易
与前相比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是难是易?
帅老师:今年的湖北高考命题与以往相比非常稳定,并且日渐成熟。同时有创新,强调应用,结合时代。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人性化。
今年试题特点
帅老师:今年的数学试题起点比较低,延续了09年的模式,使得学生容易入手,引导学生慢慢进入状态。同时还引入了大量基本比例的基础题。同时引入几道课改新题型对学生的知识集合进行了挑战!
今年计算量是否过大?
强调基础支持,重视思维,计算量并不大。
祝福送学子
1.掌握透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不能马虎。
2.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本质特征。
3.强调应用,应用到生活中。
第二篇:至易至难是老师杂文随笔
总会遇到这样一些老师:他们从不会为学校学生的事而烦恼,他们的言谈也很少涉及教育教学,更不会把心思放到学生身上去,他们看上去常常是一身轻松满面春风的样子。每当见到他们,我总是无比羡慕,羡慕他们心灵的强大。
而有的老师呢,就很苦。本职工作的苦已经令人吃不消,他们还额外自讨苦吃,比如留个学生辅导一会儿啦,检查背诵啦,?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读书写作的能力啦,找学生谈话啦,家访啦,等等。许多你不做别人也不会说你多少不是的事情,他们都做了。不是他们憨,不是他们傻,只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学生,他们是真心希望学生学有所成的。
很多有追求的老师,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他的专业,他的学生。他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他们用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应对许多来自学科的难题,来自人的难题。做这样一个老师,真难!
其实,谁不会轻松呢 ? 选一门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课,照本宣科,即便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课也无所谓,管他们听不听,敷衍过四十五分钟,下课铃一响,便溜之大吉。至于作业嘛,抄一抄,学生自己判一判,也不会有什么差错。很多学生不正喜欢这样不管他们的老师吗?还有教案啊,各种文字材料,闭着眼睛大抄一通就是了,是你们要检查,我可是不想弄的,所以就别嫌我不认真。
家长举报 ? 有什么用 ?我又没旷工,又没把柄,你有什么理由举报?领导谈话?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这就是我的水平。领导能奈我何?只要我不太出格,凡事我都能应付。你叫我用点心?对不起,那我可做不到!
你瞧,这样做老师,岂不是很容易?只要不动脑,不动心,不动气,当个老师太容易了。
可话又说回来,真正像这样的“老师”,还是很少的。很多这样的老师以前说不准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只不过走着走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影响就销蚀了他们的意志,于是,他们就“想通了”。
真的,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是很难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老师,而且你还有一点梦想,那么,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如果你不是一个老师,就请你多给他们一点支持。你别不信,只有老师受到了鼓励和尊重,这个世界才有前途!
第三篇:河北今年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
河北今年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试卷给出的材料是: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以下为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四篇:今年数学高考,是广东省独立命题的第三年。
三年数学高考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增城市华侨中学伍丰
今年数学高考,是广东省独立命题的第三年。
三年来,广东高考数学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为依据,充分考虑了广东中学教学实际和高校招生情况。2004年实现了全国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的平稳过渡;2005年在继承2004年命题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考数学命题特征和发展趋势,适度调整试卷结构,逐步形成了广东高考命题风格;2006年高考数学命题坚持了前两年命题的基本思路,适当调整试卷难度,努力强化试卷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力争使广东卷更加完美。
一、试题呈现的特点
1、降低难度,贴近考试水平
三年的试卷在难度上逐渐降低,难度由04年的0.41到05年的0.45在到06年的0.52,试卷的难度逐步贴近广东考生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员在降低难度上可谓费尽心思,主要表现在:①将送分题尽可能送上,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一年比一年低,特别是在06的高考中,大多属于“一捅就破”的题型,基础较好的同学25分钟可完成。解答本题的前三道题的难度也在逐年降低,以基本知识为主,较少技巧性的要求;②试题的排序设计更趋合理,基本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解答题增加了分步设问,04年是8问、05年是12问、04年是16问,既为学生积极架设通向解决最后问题的桥梁,也便于未能完整解答问题的考生得到中间的分数;③试卷更加贴近中学教学。
2、源于教材,突出重点知识
高考的命题必须以教材为本,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学好学透基本知识,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不少以课本的例题、习题的题型加以改造而成的问题,如06年的广东卷的第1、2、3、4、5、8、9、11、13、15等题,是考生熟悉的题型,在内容的分布上,传统教材6大板块: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立几、解几仍是构建浅题的主要体系,每年均超过整卷分数的80%。对新增内容如向量、概率统计、导数的考查既保持了较高的比列,也达到了必要的高度,逐渐与传统内容融合,成为试题的主体。
例1.(04年21题)设函数,其中常数为整数
(I)当为何值时,(II)定理:若函数在上连续,且与异号,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试用上述定理证明:当整数时,方程在内有两个实根。
此题结合了新课标的知识命制,数学必修1(北师大版)有类似定理。
例2(06年18题)设函数分别在处取得极小值、极大值.xoy平面上点A、B的坐标分别为,.该平面上动点P满足,点Q是点P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求:
(Ⅰ)点A、B的坐标;
(Ⅱ)动点Q的轨迹方程.此题融合了函数、导数、向量及解几知识,内容整合得十分和谐,且蕴涵着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考试思维素质的考查。
3、保持传统、强调基本素养
近年来,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领会新内容,但不要忘记,传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仍是中学数学的主力军。广东题也体现这一倾向。
例3(05年16题)如图3所示,在四面体P—ABC中,已知PA=BC=6,PC=AB=10,AC=8,PB=.F是线段PB上一点,点E在线段AB上,且EF⊥PB.(Ⅰ)证明:PB⊥平面CEF;
增城市华侨中学伍丰
今年数学高考,是广东省独立命题的第三年。
三年来,广东高考数学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为依据,充分考虑了广东中学教学实际和高校招生情况。2004年实现了全国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的平稳过渡;2005年在继承2004年命题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考数学命题特征和发展趋势,适度调整试卷结构,逐步形成了广东高考命题风格;2006年高考数学命题坚持了前两年命题的基本思路,适当调整试卷难度,努力强化试卷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力争使广东卷更加完美。
一、试题呈现的特点
1、降低难度,贴近考试水平
三年的试卷在难度上逐渐降低,难度由04年的0.41到05年的0.45在到06年的0.52,试卷的难度逐步贴近广东考生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员在降低难度上可谓费尽心思,主要表现在:①将送分题尽可能送上,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一年比一年低,特别是在06的高考中,大多属于“一捅就破”的题型,基础较好的同学25分钟可完成。解答本题的前三道题的难度也在逐年降低,以基本知识为主,较少技巧性的要求;②试题的排序设计更趋合理,基本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解答题增加了分步设问,04年是8问、05年是12问、04年是16问,既为学生积极架设通向解决最后问题的桥梁,也便于未能完整解答问题的考生得到中间的分数;③试卷更加贴近中学教学。
2、源于教材,突出重点知识
高考的命题必须以教材为本,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学好学透基本知识,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不少以课本的例题、习题的题型加以改造而成的问题,如06年的广东卷的第1、2、3、4、5、8、9、11、13、15等题,是考生熟悉的题型,在内容的分布上,传统教材6大板块: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立几、解几仍是构建浅题的主要体系,每年均超过整卷分数的80%。对新增内容如向量、概率统计、导数的考查既保持了较高的比列,也达到了必要的高度,逐渐与传统内容融合,成为试题的主体。
例1.(04年21题)设函数,其中常数为整数
(Ⅰ)设.证明;
(Ⅱ)设,如果存在,使得,那么这样的是唯一的;
(Ⅲ),任取令证明:给定正整数k,对任意的正整数p,成立不等式
此题从数学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来设计问题,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达到必要深度。该题具有明显的高等数学背景,属于抽象函数问题,对代数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命题组精心设计的一道试题,旨在考查考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5、适度创新、凸现课改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应进一步倡导学生的立体参与性,关注学生创新意思、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考题中构建一个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施展创新的平台,备受命题专家的关注。
例7(06年10题)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和(c,d),规定: =(c,d)当且仅当;运算“”为:(c,d)=;运算“”为:(c,d)=.设则
A.(4,0)B.(2,0)C.(0,2)D.(0,-4)
“定义新运算”问题,平时只在数学竞赛中遇见,用作高考题在我省还是第一次
例8(05年20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长为2,宽为1,AB、AD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A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如图5所示).将矩形折叠,使A点落在线段DC上.(Ⅰ)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试写出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
(Ⅱ)求折痕的长的最大值.本题有更一般的情形,发展空间大,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这个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二、对今年高考复习的启示
2007年的高考,是完全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的第一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涉及教学课程的目标、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教材编写、数学教育评价等多个层面。新理念继承了我国数学教学的部分优秀传统,又反映了对数学课程的新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欢迎。然而,如何在高考中落实新理念,这是目前高考复习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同时,在2007年高考中,广东省开始按照文理分科命制高考数学试题,并取消了标准分,一系列的改革,势必对原有高考复习产生冲击。但不论如何变革,高考复习的模式也应该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结合新课程标谈谈对高考复习的几点看法:
1、三大能力仍然应该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形成发展了竞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称为“三大能力”的数学传统。新课标中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拓宽为: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构建等思维过程。进一步又把数学基本能力概括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这些能力已经涵盖了过去的三大能力,并反映了概率统计的内容和要求,反映了解决随机问题的需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还提出了更广泛的能力观,即“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然而,能力的提法过多,不好记忆,也不好落实。对每一种能力的内涵尚未作出具体的解释,实施也教困难,评价标准有待建立。
传统的三大能力的提法,反映了我国数学教学的宝贵经验,它的内涵已有清楚的阐述,具备记忆上的简明性,执行上的可操作性,因而仍可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学习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数学能力的途径。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要善于设计适当的情景,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2、重新认识“双基”,确保得到落实
新课标并无明确指出哪些内容属于“双基”范围,而且新课标中的一些内容也不适合纳入“双基”的范围。因此,高中数学的“双基”内容需要重新确定,确定“双基”的范围可以根据以下两个原则:
① 基础性原则。原有高中数学课程所具有的,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形成
第五篇:前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的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
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
二、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2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归纳不全,遗漏要点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⑴培根的绘画风格:
⑵杜飞的绘画风格:
正确答案为:⑴ 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②立体的。⑵ 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
又如:(全国卷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
正确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②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③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题6分,显然答案3点,每点2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
四、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阅读题的检测,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达能力。有的考生能读懂文章,但却不会表达,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的答题。
例如:浙江卷19题第3问,有的考生答道:“在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这样,除少数的独眼龙”,“为其利益而颠倒是非是普遍的”,“举的例子普遍,说明一般工作是二维空间动作、是平面的,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以上结合例子略谈四点,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及训练中,要清楚阅读规律,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以避免失误。
应对措施
一、遵循阅读规律,清楚试题设题规律,整体感知与深入分析相结合。
高考现代文的设置,强调整体阅读,是一个由分而总,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所以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关系。结合每道题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借助寓言的表现形式,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讽喻。几道阅读测试题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而设置的。如果清楚了这个主旨,那么19题第2问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准确的答案,而不至于答出“隐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恶的一面”这样离题万里的答案。
二、研读题干,掌握审题方法,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正确答题。
例如:(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结合全文,理解”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会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正确的答案了。
2、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本身隐含着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浙江卷19题第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看到“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词,没有挖掘出深层的东西,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的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请联系全文对话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从文中对话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一个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又如第19题第一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正确答案。
2、语言操作力求准确、精炼。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标准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从答的角度,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重组。
(3)、语言一定要精炼。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答题的语言要精炼。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了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两个不同世界的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