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感恩教育德育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放大礼拜假回校的晚上常常会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询问学生是否平安到校。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及时跟家里报平安。还有一次有个家长来学校给自己的孩子送美术画板,我领着该学生去领东西,他见到父亲买来的画板尺寸不对,就大声抱怨起来,令父亲很下不来台。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也发现,学生对师长、同学抱怨的多体谅的少,遇到问题总喜欢往别人身上推脱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父母、师长、他人的感受,当然更谈不上有回报意识。感恩意识在这些学生身上严重缺失。没有感恩意识,就缺乏了足够的责任感,不能形成一种使自己“求真向善造美”的内驱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有感恩之心,学生才会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只有让学生有感恩之心,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
二、感恩意识薄弱的原因浅析
1、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社会感恩教育的缺损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外在原因。在我们这样的县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他们就受到长辈们的过分宠爱,家务不用做,吃的穿的用的都得到高质量的满足。就算是农村的学生,现在家庭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没有很多的农活家事需要承担。优越富足的家庭条件,长辈的溺爱,使学生习惯了索取,而缺乏回报意识。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别人的给予当成理所当然,怎能学会感恩?
社会感恩教育的缺损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又一外在原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社会人情关系的淡漠也严重影响着学生那颗柔弱的向善之心。
2、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内在原因。
认真分析起来,青春期学生心理有如下特点:① 在智力上,有一定的推理及独立思考能力,但辨证推理尚未成熟,看问题比较片面。②在自我意识上,喜欢更多地寻找自己的个性特征,张扬自己的个性。③ 在情绪上,自控力较差,不能冷静地看待问题。④在行为上,不少学生远离父母后,缺少家庭的约束,行为自由散漫。⑤ 心理素质较差,成易骄败易馁,心态不平和。凡此种种,都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为他人着想,不认真读书也不觉得内疚。
3、学校道德教育的不切实际性是学生感恩意识薄弱的又一原因。学校的德育教育长期强调的是政治教育,空洞宽泛地要求学生“爱祖国,爱人民”,而没有留意到这种“爱”能不能被他们所理解所接受。要治国平天下,理应先修身齐家。对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
三、感恩教育的初步尝试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与需要之人。珍惜他人对自己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氛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乐的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我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方法与途径:
1、情境法。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就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情境。为此,我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与学生分享了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文章、故事或名人事迹,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收获一翻领悟。例如: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日常渗透法。在日常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
3、专题活动法。在特定的日子,如中秋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来临之际,以班团会的形式组织感恩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出感恩专题的黑板报,谈自己身边的感恩事情或体会等。
4、实践锻炼法。感恩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从点滴实践做起。如:① 倡议学生在家里要主动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②要求学生离家到校后要及时向家长报平安,让家长放心。③利用中秋节的契机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或送一份小礼品。④五一劳动节时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⑤提议学生给同桌、老师送上一份新年贺卡,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5、主题班会法。为了更加集中的提升全体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相互影响感染中得到情感上的提升我精心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班会记录如下: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主题:感谢有你„„
教育目的: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时间:2008年3月18日
主持人:李晓铎(班长)张沙沙(文艺委员)
主要内容: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所有的所有,听一听**同学的心声,感受她心中的恩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
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孝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
小型辩论赛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
五、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
六、歌曲表演《感恩的心》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却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七、班主任讲话
在这次“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靠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手语小合唱也非常感人。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看他们用手语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这些曾经在我眼里长不大的孩子竟会如此独立,如此懂事,他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的感恩的心,他们是想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于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的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让我们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是面对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即使是不经意间的。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谢这一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又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四、感恩教育的效果
1、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父母、老师、他人、学校及社会的恩惠,对他人施给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铭记于心,用感恩的心去善待世间的亲情,友情,恩情。
2、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多顾及他人的感受,多了一份宽容与豁达,少了一些仇恨和狭隘。
3、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学会心存感激,并构建起自己完整健康的人格。
4、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图报”。我国早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图报”是以德报德的一种体现,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同时也要有真诚的付出,为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5、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领悟。中秋节后,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与我分享了她的感动:当她亲手给父母送上一束花时父母流泪了,这是她十八年来受到的最大震撼。由此,她与父母的沟通也顺畅多了。
五、感恩教育的思考
1、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性换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情景设置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体现人性的光辉。
2、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仅靠老师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全方位启动,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
3、感恩的观念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产生丝毫的动摇,都有可能半途而废。
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打造人生的新境界。这期间我领悟了“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也知晓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哲学;更深刻认识到了没有感恩的生活是苍白的生活,没有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将危在旦夕!正象《感恩的心》着首歌中唱到的一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感恩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生教育,“求真向善造美做好人”是我不变的教育理念,为此,我愿意继续学习,继续探索,不断积累,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
第二篇:文明礼仪教育德育论文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小编为你整理了文明礼仪教育德育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礼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概念,也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目的,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和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仪素质是指人在礼仪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
题目: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礼仪本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礼仪是人自身最应达到的高地,文明、诚信、互敬,高素质,这些全是礼的代名词,全是礼仪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本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
自中国进入WTO后,各种经济活动皆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信守合同等规则来运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礼仪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们在交往中互尊互敬,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创造社会安定团结,规范文明公民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礼仪。
以君子风范待人接物,以礼仪行动处事纳事,在与他人谈和中,礼可以决定成败,在天灾人祸中,礼可以决定生死,在待人处事中,礼可以决定是非,在竞争学习中,礼可以决定优劣。罗兰曾经说过:“如果要替成功的人找出一个最起码的秘诀,大概你会发现他们只是克服了自己的沉沦,以礼服人、待人。”
所以人会礼行礼往往决定着一切。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要从青少年抓起的,但由于我国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弊端,使中小学被迫注重升学率,从而轻视了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养成,造成了青少年基础伦理道德的欠缺和文明礼仪意识的淡薄。
所以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懂礼貌的孩子,在学校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那么怎样来对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呢?青少年首先应接受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心术、懂得孝顺仁爱,学会诚信谦让,然后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本是最科学的学习次序。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青年父母大多注重子女纯书本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最根本的道德教育。
其实只有通过生活学习实践,扎扎实实地实现孩童变化气质,养正心性,在此基础之上的才艺和知识的研习,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孩子,让他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目的。
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一些杀人事件的惨痛教训无不启示了我们。青少年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他们身上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蓬勃的生机,那一份纯真和自然之美是其他年龄人花费再大的力气也无法企及的,所以青少年的服饰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简洁明快为好,可以显示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我个人更提倡学生穿校服,穿统一的校服不仅可以淡化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而且校服造型简捷,活泼大方,穿着统一的校服整齐美观可以让学生感到精神振奋。
青少年学生的头发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有的学生赶时髦,烫发染发,而显得老气和成人化。我认为男孩子留平头最好,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并显示出一种阳刚之美,女孩子可以梳辫子或理短发,这样就显得清新活泼。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时态度应诚恳,自然大方,言语应和气亲切,声音适中,说话具体明了,不要模棱两可。《朱子童蒙须知》说:“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闹,浮言戏笑。”《弟子规》中又说:“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里说的低声下气并不是谄媚,而是对长辈的一种恭敬,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说话的基本礼仪。走路也有走路的礼仪,很多人往往忽略自己的走姿,其实这非常重要。有的青少年走路往往身体前仰后仰,或者左右摇晃,又或双脚呈“八字”形。这都是我们所说的畸形,是不美的、不规范的、不雅观的走姿应该克服矫正。
对于青少年来说,养成正确行走的姿势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在这时候所形成的走姿,会影响他们一生,所以应该予以留心和重视。正确优美的走姿应该“收腹挺胸,脚尖向前,脚跟先落地,两臂自然摆动,节奏快慢适当,矫健轻快,从容不迫”.这样的走姿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也能体现青少年的朝气。当然“行”不只包括行走礼仪,它还包括了我们日常行为的一些礼仪,例如:出行时乘车的礼仪,旅游观光的礼仪等,这些礼仪我们只要注意的是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设施,注意礼让就可以了。
一个人的“站相”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的,站立是人的最基本的姿势,优美的站姿是优美仪态的起点和基础,一个标准那就是“站如松”.未来世界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注意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益内容,充分利用已为人们所一再传颂的喜闻乐见的规范、故事、格言和谚语,精心选择,编成系列教材。
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礼仪规范、道德人格、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担,并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真诚、和谐、温馨的精神文明世界,促进整个人类的道德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贝新茞。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4):13-15.[2]邹明清。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14):19.
第三篇:《感恩之心》德育论文
感恩之心
——浅谈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些思考
许颖 摘要:本文分析了许多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不良现象,阐述了德育工作者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探讨了感恩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小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感恩教育的实施作了一些思考。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
为什么要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但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学生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实施感恩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起到促进发展作用,同时填补了现今小学生在情感教育上的空白。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事实上,我们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那么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呢?
一、知恩:
小草感谢漫漫春晖,大树感谢深藏泥土的根系,高楼感谢默默承重的地基,江河感谢源头涓涓水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草木有情,禽兽知礼,人为万物之灵,更应心存感激„„
(一)感知祖国无尽恩情:
中华儿女应该感谢祖**亲,感谢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谢祖国有辽阔的疆土,壮丽的河山;感谢祖国哺育了优秀儿女„„当学生阅读《上下
五千年》的时候,当同学们背诵唐诗宋词的时候,当学生们品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祖国有无限的文化遗产供学生学习。当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的时候,当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朗读描写某地风景文章的时候,当教师给学生欣赏祖国山水画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祖国多壮美!教师引导学生:这样风景如画的地方,在这辽阔的土地上,何止这一处呢?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国庆阅兵式》、《华罗庚》等几部影片,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二)感知教师教诲之恩:
学生应该感谢老师,是老师赐予学生知识,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沾满双手的粉笔尘。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当学生唱着《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的时候;当我们向学生讲“程门立雪”尊师佳话的时候;当伟人毛泽东的 “过去你是我的老师,现在你也是我的老师,将来你还是我的老师”这句话萦绕在学生脑海中的时候,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老师就是严冬里的炭火,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踏脚石,雾海中的航标灯。教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理想的花朵。
(三)感知父母养育之恩: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养育之恩重如山”,作为人之子女应该感恩父母,是父母赐予生命,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唐代的诗人孟郊写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费占家庭支出比例等。从而去感受父母十几年来义无反顾地呵护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艰辛和不容易。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爱的旋律中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父母也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让学生产生的想法是父母的笑容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四)感知同学帮助之恩:
应该感恩于同学和朋友,一个安慰的话语,赐予无限的欢乐,没有安慰便没有欢笑,没有同学和朋友的支持,便没有今天的成绩。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班级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要心存感恩,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明白“在雨天不断为他人递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五)感知大自然的恩赐: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一方面要学生开展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等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另一方面开展以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为主题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报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学会真诚的感谢,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报恩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
(一)立志报效祖国:
宋朝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朝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立志报效祖国真实的写照。我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回报祖**亲对他的哺育之恩,拒绝了美国政府对他的高薪聘请和一切荣誉称号,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投身于科学事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班主任老师经常大谈古人的爱国名言,结合班级 “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德育基地活动”、“劳动基地活动”等,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让学生逐渐感受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热爱祖国,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我们的人生就是要创造最优的业绩回报祖**亲。
(二)终身热爱老师: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一直留传至今。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职工、教师家属,还是来我校的办事人员)都自觉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遇到老师(不管是退休教师,还是来我校参观的教师)都自觉向老师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并且声音宏亮,让学生感受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对徐特立老人说过的:“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
(三)点滴孝顺父母:
马克思曾经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之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她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冰心曾经用这样的诗句赞美过母爱:“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有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活动: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渐渐地学生会想到: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这样学生就会在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到孝顺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将来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借助所有可用资源,抓住挈机,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第四篇:德育论文《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岔河镇四神庄小学刘丽华
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从教十几年,我感悟最深的就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时,学生们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才会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焦如焚;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为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而苦恼心酸,我犹豫过,动摇过,但是当看到有的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苦心而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咽喉炎发作时看到讲桌上那一盒盒含片和萝卜糖时;当节日里拿到学生们送的一张张亲手做的漂亮贺卡和精致的小礼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教育就会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品质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更要无私!差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也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差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爱的教育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帮助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说,行为习惯也不好,课上不听讲,不写作业还时常自言自语;课下还乱跑,与同学闹甚至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无私的爱心,他可能就掉队了。在课堂上,我经常叫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答
对了就表扬他,这时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去影响其他同学了。最难改的还是他的行为习惯,一下课他总会第一个冲出教室,一上课他又最后一个回到教室。上课之前总会有同学告他的状。别人做游戏他给人家捣乱,经常惹事生非……我课下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过没过几天好像又忘了,又开始有同学告状。光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唱歌,爱展现自己,于是就利用班队会让他展示自己。这样,不但改变了他以前无所事事的缺点,还培养了他的特长,一举两得。从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生崭新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 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用严格的爱引导学生
教师对差生要“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严相济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与你推心臵腹,坦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我班有个男生,他的主要情况是不爱学习,不写作业,不守纪律但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友爱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
要认真了解他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虚心听取他的心声,尊重他的人格,发掘他身上的优点,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比较懒惰,不能完成作业,成绩差,忘性也大,书写不认真等,对于他的种种劣迹、恶习我及时帮助他指正。但过不多久,又重犯,甚至情况比以前还糟糕。这时,我就与他共同找原因,研究改进对策,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没有想到,他真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改变了许多,书写认真了,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也勤快了些。虽然他的进步不太大,很慢,也可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只要教师给予他坚强的毅力和耐心的引导,相信总会回归正轨的。
学生不是圣贤,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中有信、严中有爱”,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五篇:德育论文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 撒满心田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绿色是一种生命力,蕴含着无限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践“绿色教育”,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如今孩子们的心灵也承受着污染——成长的烦恼越来越多,有来自同学的、老师的、家庭的、自身的„„孩子们的心灵被污染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是不是有责任引领孩子走出心灵沼泽,走进心灵绿洲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绿色也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那么如何创建一个“绿色”班级,使他们烦恼变少、变无,心灵更加纯洁,心胸更加开阔,学习更加积极,生活更加阳光,人性得到飞扬,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绿色环境 潜移默化
优美的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不仅可以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愉悦与和谐,更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赋予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使其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让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
(一)墙面文化的设计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教师可以从情感、感恩入手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如“生活点滴”、“最佳小天使”、“成功的轨迹”、“甜甜圈”、“存好心,说好话”、“静思语”等,鼓励孩子们学会赞美;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学会静心思考问题,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2.文化沉淀、丰富积累。作为新世纪的孩子,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应该放眼世界,感受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通过文化知识的积累,强化学生的阅读成效并学会整理分析。如“我爱读唐诗”、“书林漫步”、“放眼天下”、“世界小小小”、“新闻焦点”等。
3.团结协作、竞争上榜。今天的社会更需要协作精神、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随时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建立个人学习与成长历程的档案,作为学习生活的回顾,增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形成向上的班级气氛。因此推出以下栏目,如“风云榜样”、“荣誉榜”、“我最棒”等。
4.自我展示、张扬个性。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塑造自我、表现自我,描绘自己的梦想,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放松自己、宣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怀。我们可以推出“放飞之鹰”、“我的杰作”、“心情涂鸦板”等。
(二)学习氛围的营造
古今中外的智者、成功人士都是伴随着书成长的。因此,教师可以成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书柜内放置一些同学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图书和报纸,让同学们随时随地都能自由舒适地阅读。在读书中,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明白道理,锻炼能力;在读书中,体悟到身心的愉悦和灵魂的升华。
因此,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挑选书本,和他们共读一本书。他们用“采蜜本”进行“好词好句”的摘抄,我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并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书林漫步、好书交流会、读书与做人”等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这不仅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二、绿色语言,滋润心灵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一句话,表达方式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特别是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我们的语言学生爱听吗?怎样的语言才能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而且必须使用“绿色语言”!
一位特级教师在讲课的途中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过后她又讲了这几道题的做法。完后,她说了这么一句话:“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有做对的同学笑一笑”。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学生听了是什么感觉?如同寒冬靠着火炉———温暖;如同酷暑吃冰激凌——清新。细细品味她的良言,她的话中有话:做对的同学,你就该扬眉吐气,因为你取得了成功,成功了,你就应该适当表达你的快乐心情;没有做对的呢,一次没有做对,算什么?多次做错,又算什么?只要你能站起来,你能笑对人生,你就是好汉。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 2 以被打垮。要的就是这种斗志和心态。有了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心态,还怕学不好吗?思索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睿智思想和动听的语言。
“绿色语言”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它的无公害、无污染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无限的尊重和极大的信任。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为了绿色班级的创建,我们呼唤教师的“绿色语言”。
三、绿色批评,收获阳光
泰戈尔说:“不是棒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造就了亮丽的鹅卵石。” 是啊,老师的赞美应该是洒向学生的一缕灿烂阳光,老师的批评应该化作一汪清澈的春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尤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采取不同批评方式。
1.旁敲侧击
在批评时,班主任并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等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的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
2.幽默诙谐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它有助于把严肃的批评变得亲切得体,让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能够很舒服的理解老师的批评,也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一节语文课上,我正在板书,一个学生随意地用笔在桌上敲打起来,我便停下了板书,诙谐地说:“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是不是需要伴奏?”我的幽默逗笑了学生,敲打声也悄然隐去。
3.先扬后抑
卡耐基曾说:“要让别人认错,最好先称赞他,让他自己认错。”学生犯错,不要当众批评,要缓解孩子情绪,营造宽松氛围,发掘孩子优点以引导他认识错误,最后点到为止,这样彼此都轻松愉快,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不是很好吗?
陶行知任育才中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他马上进行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接受批评。回到办公室,他见男生已经在等候 3 了,于是,他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他又摸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忐忑不安地接过了糖。陶行知又道:“据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便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用这种方式„„”于是陶行知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糖,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4.刚柔相济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性格各异,情趣不同,接受能力千差万别。作为班主任就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个性的“多棱镜”,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刚克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当学生学习成绩退步了,原因会因人而异。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大意,自己也懊悔不及,常常是未等老师开口便“叭叭”流下了眼泪。老师只需轻轻一句:“好了,不哭了,以后就看你的行动吧!”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在我心目中,你一直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跟我说说吗?”温暖的话语叩开学生的心扉,打开学生的心结。有的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屡教不改,又染恶习(如打电子游戏等),老师宜用严肃的态度,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进行教育,使其明确错误的严重性。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鼓励,一个巧妙的暗示,都能胜过疾言厉色的训斥和责备。“绿色批评”就是一剂心灵教育的妙方,是连结师生情感的纽带。孩子们在老师的微笑中、暗示中,快乐地学习;老师在孩子们的爱心中收获果实,阳光填充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笑容挂满了每一个孩子的脸庞!
四、绿色信箱,健康成长
“心灵之约”信箱是孩子们心灵歇息的精神港湾。学生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吐露心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用充满真切、暖意的话语去敲开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有了“心灵之约”这座桥梁,既避免了教师和学生交谈时,所造成的局促不安情绪,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 4 相,还可以更准确、更细腻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班里有一名女生向我诉说不爱吃蔬菜,经常受到妈妈的数落,特伤心。我就用自己的亲身体会,为她做了诚诚恳恳的回信:今天,老师和你说说心里话,原来老师也挑食,连大白菜都不吃,光吃土豆,时间长了,就缺少维生素了,致使脸上长了许多小疙瘩,特别发愁,还花了不少钱治“逗”呢,你千万不能走老师走过的“路”啊!因为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后悔药。同学高兴地称教师的回信为“及时雨”。
一树春风千万枝,一溪绿水皆春雨。绿色的教育管理孕育着绿色的希望,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就让“绿色”教育透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渗透到学生的心灵,让它永驻学生的心底。让我们共创“绿色”家园,共同期待“绿”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