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分析青海省贵德县黄河水资源现状,引发社会各界对黄河水资源的关注,为促进贵德县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的同时,更好的保护母亲河环境提供一份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使贵德县区域黄河水资源更好的服务于贵德县乃至青海省发展,为黄河贵德段的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间接的促进贵德县区域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黄河水资源的保护相协调,达到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统一,把黄河贵德段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去。
二、时间:2011年7月18日——2011年7月20日
地点:青海省贵德县及其周边乡镇村落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三、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贵德县文化广场行人及贵德县城乡居民的提问,了解他们对目前贵德县区域内黄河水资源现状的看法以及日常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状况。
四、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贵德县文化广场行人及贵德县居民及贵德县农村居民的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交流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黄河环境现状表示满意,但同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存在着诸多对黄河环境保护的淡漠等现象。针对这些方面受访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下面,我社会实践服务团针对这些情况做以下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暑假、酷暑、农忙时期,在贵德县黄河附近村落及县城区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贵德县区域黄河环境保护及黄河水质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1)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2)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
(3)部分受访者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还来不及知晓就结束了。这反映出政府的交流机制有待改善。
(4)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如:污水处理等)的投入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的环境以及黄河的水质。
(5)大多数被调查者反映他们在日常的环境保护行动中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1)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2)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3)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4)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5)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五、解决措施及建议
1、个人方面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2、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黄河环境保护的认识。
3、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4、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5、加强对废弃物特别是要加强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排放体系,杜绝污水对黄河的肆意排放行为。并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废弃物进行的分类处理。
6、政府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树立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
8、坚持“实践第一”的环保行动原则。
六、结论
通过此次关于黄河贵德段的调查,并结合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贵德县环境保护及黄河水资源水质保护方面,贵德县区域民众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明显地呈正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多,环境意识越强。居民环境意识比农村强;青少年
环境意识比成年人强。在学校开展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关于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的教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青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他们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和参与环保活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成人;公众的环境意识呈“依赖政府型”,公众对于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
此外,对公众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大部分人主要是从电视、广播中获得环保信息。环境宣传教育要在公众中的认同程度在调查中得到多方面的显现。要想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最后,我们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对黄河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保护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保护水生态调查报告
梅河口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区域调水解决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永远离不开水,水被称作生命的甘泉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但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联合国的数据表明,上一个世纪全球用水量增长了6倍,是同期人类人口增长的2倍之多,快速增长的水需求造成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用水危机。目前世界上有40%的人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其中12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24亿人口的生活用水没有经过有效的清洁处理;每年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的儿童达200万人;在一些最贫困的国家,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1/5的儿童因感染与水有关的疾病在5岁之前就离开了人世。下一个10年,全球会有10亿人为获得安全而清洁的水资源而苦苦挣扎。
最近我们环保考察小队在讨论活动计划时,许多同学都谈到同样一个问题:当前水污染和浪费现象大量存在:有的人用水后不关紧水龙头让水白白的流掉,有的人用水时把水开得很大,有的人开着水洗东西,用水时间又很长,还有的人把用过的水直接倒掉,另一方面人们又大量使用洗洁精、洗涤剂,甚至把垃圾、废弃物和油污等等倒进河流中,致使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长此以往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后果和影响?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考察和研究,以下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二、活动过程和结果:
(一)先期调查:
水资源浪费与污染调查。在今年暑假期间进行,我主要以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来调查,我发现浪费水和污染水的主要表现: A、浪费水: 1.不关紧水龙头。2.水开得太大。3.用水时间太长 4.玩水。
5.没有重复利用水。
6.冬天用水时把先出来的冷水放掉。7.开着水洗东西。B、污染水:
1.大量使用洗涤剂或洗洁精。2.往厕所中扔垃圾。3.往河流里排放废水。4.往水中直接倒油污。
(二)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浪费和污染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水的净化处理情况,进行一次水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人缺乏节水意识,大约有80%以上的人没有对水进行重复利用。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差,特别是使用餐具洗洁精的人多达86%以上,使用洗衣粉的人也有76%以上。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把东西洗的更干净一些,但并没有意识到洗涤用品对水资源的污染。
三、建议与收获: 建议:
1.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不好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凉水,而白白放掉许多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2.通过前期调查、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汇报展示和交流,为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我建议:
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慎用洗涤用品,不乱倒垃圾和油污。学会一些简单、基本的污水净化处理方法。适当提高水价,增强人们自觉节水意识。开展节水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水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三篇:保护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这次社会调查,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嵊泗水资源的情况,更深地认识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我们保护嵊泗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调查目的:
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也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水资源存在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粮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嵊泗县是浙江省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小海岛县,全县陆域面积小,海域面积大,人均水资源粮为180立方米,占全省人均水资源两2124立方米的8.4%,属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靠天吃水”。为此,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组建了初一年级暑期社会实践组进行了这次社会调查,想进一步了解嵊泗水资源的情况,更深地认识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我们保护嵊泗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嵊泗县城区及本岛的群众、学生、教师、军人、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
位的人员。本调查人年纪最小的11岁,年纪最大的达64岁。本次调查因人力及时间原因,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450份,总回收率达98%。采放调查问卷为主,访问笔记问辅的方式进行的社会调查。
三、调查结构:
1、被调查者的性别情况:
男 女
百分比(%)48.8 51.22、对嵊泗水资源保护意识情况:
表1:被调查者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或小学以下
百分比(%)36.62 25.80 37.26 3.52表2:个年龄层次居民对水资源的关心程度:
小于等于30岁 30岁~ 60岁 大于等于60岁
非常关心 4.2% 68.6% 1.1%
比较关心 1.3% 25.1% 0.6%
一般关心或不关心 0% 0% 0.1%
我们是通过被调查人对水资源的关心程度以及对水资源保护知道的了解这一指标来衡量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在年龄构成中,30~60岁的居民对水资源保护最为关心,选择“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的人数占总数的93.7%,其中选择“非常关心”的比例也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居民在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主体,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思考问题更全面些,也更长远些,经历了许多事情,对这方面认识比较深刻。在文化程度的比较中,对环境表示关心者在大专及大专以上知识层次的人群中占的比例最大,占该文化层次人数的100%,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学历的98.2%,初中和小学分别为75.3%,58.8%,可见对追资源的关心程度与其文化程度呈正向关系,可见个人受教育水平在培养环保意识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目前嵊泗水质情况:
良好 一般 很差
百分比(%)16.2 70.7 13.1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嵊泗水质一般,这一信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4、今年嵊泗降雨量情况:
充沛 还可以 不足 严重缺乏
百分比(%)1.81 38.46 48.87 10.86
从数据表明,有48.87%的句米哦内今年降雨量不足,从有关部门了解,今年降雨量的确不足,较去年减少了。
5、居民用水情况:
充足 不足 严重缺乏
百分比(%)24.84 61.95 13.216、居民所住区域的停水现象:
无 偶尔发生 经常发生
百分比(%)51.6 35.35 13.057、对嵊泗目前的环境评价:
十分优美 日趋完善 日益恶化 变得很糟糕
百分比(%)2.81 82.81 12.81 1.57
从数据看,嵊泗群众对所住环境评价总体良好,其中认为“嵊泗环境”日趋完善的占82.81%,但也不可否认,同时还有14.38%的群众认为环境有所下降。
8、对“海水淡化”工程的了解程度:在调查中,100%的居民都知道“海水淡化”工程,但只有 32.1%的群众知道“海水淡化”工程启动的时间,有98.84%的群众认为海水淡化是提供我们嵊泗水资源的一个有利途径,有1.16%的群众认为该工程花费资金庞大,能不能再采用其它的方法。
9、嵊泗水资源需不需要保护:
在问卷中,有99.9%的群众认为需要保护我们嵊泗的水资源,他们认为:嵊泗是海岛,淡水资源奇缺,水资源缺乏,将对群众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嵊泗居民用水量比较大,而且远离大陆,供水来源不足。但同时进有1%的群众认为水资源不用保护,认为“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10、自己是否愿意做一些环保活动?
很乐意 不反对但无想法 无时间 不乐意
百分比(%)57.14 29.04 13.82 0
从数据看,群众比较乐意参加环保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强
11、认为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大家献计献策,对那有以下几点意见:
1、政府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在水流的上游不要倒生活垃圾,以及其它污染水源的东西,要专门负责管理,大限一次要解决一次;
2、作好全民节水的宣传活动。利用电视等每体大力宣传。使保护水资源的活动落到实处;
3、禁止居民在取水水库游泳,确保水资源的洁净;
4、多造水库,多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5、提高水价,定时放水,超出部分增加水价;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12、你认为土和保护我们嵊泗的生态环境?
在问卷中,群众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
1、提高居民的素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加强宣传力度;
2、认真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植树造林,保护海洋,注意环境卫生;
4、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13、(多选):您认为我县要治理污染应该主要哪方面的努力?
结果正如我们所料,选“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群众共同参与进来”占最大比例61.7%,法律手段次之,占到45.8%。其它依次是“加强对污染物处理力度”(34.8%),“政府政策,行政手段”(22.8%),“民间环保机构,团体的宣传和努力”(14.8%)。看来大部分人都认为,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使群众共同参与进来是最为有效的有段。
通过这一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学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让群众了解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嵊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这次活动中,广大群众对我们的评价很好,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嵊泗水资源的情况,从一点一滴节约用水,培养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嵊泗的明天会更好”;“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后多搞此类活动”。还有很多群众建议调查后的报告送网有关部门和领导,让他们在保护我们嵊泗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环保工作种更加行之有效。
嵊泗中学初一年级
“情系嵊泗,保护水资源”社会调查表
1、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2、你的文化程度: A 大专以上 B 高中 C 初中 D 小学或小学以下
3、你家中目前的饮用水为:A 矿泉水 B 自来水 C 纯净水 D 其它_______
4、你认为目前的饮用水质情况: A 良好 B 一般 C 很差 D 其它_______
5、自7月5日以来,你所居住区域停水现象情况:
A 无 B 偶尔发生 C 经常发生
6、你认为今年嵊泗居民用水情况:A 充足 B 不足 C 严重缺乏
7、你认为今年降雨量情况:A 充沛 B 还可以 C 不足 D严重缺乏
8、你知道“限期捕鱼政策”吗?
A 十分清楚 B 略知道 C 一点都不知
9、你感觉嵊泗近来的环境如何?
A 十分优美 B 日趋完善 C 日益恶化 D 变得很糟糕
10、你对嵊泗环保现状的了解程度?
A 很清楚 B 一般了解 C 一无所知 D 其它_______
11、你对嵊泗现状的环境总体评价?
A 良好 B 一般 C 很差 D 其它_______
12、你自己是否愿意做一些环保活动?
A 很乐意 B 不反对但无想法 C 无时间 D 其它_______
13、你知道目前嵊泗居民自来水来源吗?请举例说明。
14、你知道“海水淡化”工程吗?你知道嵊泗是何时启用该工程的吗?你认为合理吗?
15、你知道目前嵊泗居民用水量平均每天为多少?
16、你认为我们嵊泗水资源需不需要保护,为什么?
17、你知道今年降与量与去年比较是多了还是少了?
18、你认为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你认为如何利用合理?
19、你认为任何保护嵊泗的生态环境?
20、你对我们“情系嵊泗,保护水资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何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保护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保护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深圳市龙岗区沙湾中学 班组:初一八班 制作人;蓝超奕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 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区域调水解决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永远离不开水,水被称作生命的甘泉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但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联合国的数据表明,上一个世纪全球用水量增长了6倍,是同期人类人口增长的2倍之多,快速增长的水需求造成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用水危机。目前世界上有40%的人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其中12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24亿人口的生活用水没有经过有效的清洁处理;每年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的儿童达200万人;在一些最贫困的国家,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1/5的儿童因感染与水有关的疾病在5岁之前就离开了人世。下一个10年,全球会有10亿人为获得安全而清洁的水资源而苦苦挣扎。
最近我们环保考察小队在讨论活动计划时,许多同学都谈到同样一个问题:当前水污染和浪费现象大量存在:有的人用水后不关紧水龙头让水白白的流掉,有的人用水时把水开得很大,有的人开着水洗东西,用水时间又很长,还有的人把用过的水直接倒掉,另一方面人们又大量使用洗洁精、洗涤剂,甚至把垃圾、废弃物和油污等等倒进河流中,致使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长此以往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后果和影响?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考察和研究,以下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二、活动过程和结果:
(一)先期调查:
水资源浪费与污染调查。在今年11-12月份期间进行,我主要以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来调查,我发现浪费水和污染水的主要表现:
A、浪费水: 1.不关紧水龙头。2.水开得太大。3.用水时间太长 4.玩水。
5.没有重复利用水。6.冬天用水时把先出来的冷水放掉。7.开着水洗东西。B、污染水:
1.大量使用洗涤剂或洗洁精。2.往厕所中扔垃圾。3.往河流里排放废水。4.往水中直接倒油污。
(二)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浪费和污染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水的净化处理情况,我决定在我家那一栋楼进行一次水的问卷调查:
1.淘米、洗菜后的水 A 倒掉 占41% B 浇花、洗碗、冲厕所 占59% 结论: 一部分人比较节约用水,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重复利用水的习惯。2.洗餐具时是否用餐具洗洁精 A是 占86% B否 占14% 结论:多数人为了方便、洗得干净而使用餐具洗洁精,而没有重视洗洁精对水造成的污染。
3.洗衣物时经常用 A 肥皂 占24% B 洗衣粉 占76% 结论:大部分人都使用洗衣粉,少部分人使用肥皂,说明大部分人没有注意洗衣粉对水的污染问题。
4.处理剩余菜汤的办法是 A 倒进洗手间 占30% B 扔进垃圾桶 占65% C 其他办法 占5% 结论:有一些人把剩余菜汤直接倒进洗手间里,对水造成了污染。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居民缺乏节水意识,大约有80%以上的人没有对水进行重复利用。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差,特别是使用餐具洗洁精的人多达86%以上,使用洗衣粉的人也有76%以上。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把东西洗的更干净一些,但并没有意识到洗涤用品对水资源的污染。
(三)实验研究:
通过前面的现场考察,我对水的水浪费、水污染所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决定利用这次考察的机会,从河边采集了一些水样,带回学校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水污染危害动物实验:
通过实验,说明污水里面含有有害物质,对动物有很大的危害。
在观察中,我还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放在自来水中的小鱼比河水里的小鱼死得还要快,同学们都在议论分析,有的认为河水里有一些小鱼的食物,而自来水里面却没有,有的认为河水里面的氧气比自来水多,自来水里面的小鱼因为缺氧,所以死得快一些。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敢肯定的,污水对动物的危害是很明显的。
既然污水对环境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那么该怎样保护水呢?在现场考察时,同学们发现污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洗衣粉和其它洗涤用品成分,这是由于人们大量使用洗涤用品造成的,于是大家都提到了不用洗衣粉,而用肥皂,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想法,回到学校后,我们找来一些青菜种子,准备好了洗衣粉水、肥皂水和清水,用三种水样来做发芽实验:
青菜籽发芽实验记录表:
通过上面的实验,进一步说明为了保护水,我们应该不用或少用洗衣粉,可以选用肥皂来洗衣物。
(四)水资源保护回访调查表 1.你知道应该怎样保护水吗?(1)知道 占60%(2)不知道 占0.8%(3)知道一点 占39.2% 结论:说明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该怎样保护水资源。2.在生活中,你能坚持做到保护水资源吗?(1)能坚持做到 占80%(2)不能坚持做到 占0.3%(3)做到一点 占19.7% 结论:80%的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坚持保护水资源。3.你带动了多少人像你一样节水护水?(1)带动个别人 占60%(2)带动很多人 占30%(3)没带动 占10% 结论:90%的人都能够带动一部分人甚至更多的人来保护水资源。
三、建议与收获:
建议:
1.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不好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凉水,而白白放掉许多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2.我通过前期调查、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汇报展示和交流,为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我建议:
l 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l 慎用洗涤用品,不乱倒垃圾和油污。l 学会一些简单、基本的污水净化处理方法。l 适当提高水价,增强人们自觉节水意识。
l 成立社区节水委员会,开展节水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水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学校:太原工业学院院系:经济与管理系专业: 学号:姓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22095116 苏桐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实践导论
2013年1月4日早晨,海南省海口市阴雨绵绵,68岁的杨大爷骑自行车去白龙北路菜市场买菜,半路突然摔倒,老人在风雨中挣扎近1小时,没能起身。尽管有路人围观,但没有人伸手相助。待有人拨打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救治时,老人已经没有了呼吸。没有人扶,老人最终撒手人寰,如此惊天诧异的奇闻,就这样现现实实地发生了,为什么没有人扶老人一把,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恐怖地冷漠,如此围观,不正是周先生笔下痛恨棘手的看客吗?或许,你会这样想,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简单,事情还得从2006年说起。
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二审和解结案。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时隔几年后,2012年初,此案案情又惊天逆转,南京官方披露,彭宇当时确实撞了徐寿兰老人。可是,几年的是非评论,已经让美德推向了冰点。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2013年,接连发生的摔倒老人讹人事件,让扶人的传统美德真正陷入了尴尬地黑暗境地。
6月15日,四川省达州市城区正南花园附近,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蒋婆婆称3名小孩将自己撞倒,小孩及其家长则称3个孩子主动搀扶老人被诬陷。双方各执一词争执5个多月后,最终小孩家长向派出所报案。
11月22日,警方查明老太太及其儿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行为,并判处蒋某某行政拘留7日,因蒋某某已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其子龚某某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这起案件成为我国首起因讹诈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
10月30日下午,河浦中学两名学生看到一名骑电动车的老人摔倒在地,立即上前将其扶起并护送回家。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事后老人称是这两名学生让他摔倒受伤,要求他们担责并赔偿。
两名被讹学生选择报警求助。警方经询问目击者,证实老人系自己摔倒。老人最终承认自己“一时糊涂”,并让亲属专程向两名学生道谢和致歉,归还两名学生垫付的1200余元医药费。
不久前,河北省承德市公交车上一位小女孩给老太太让座,恰巧公交车急刹,老人不慎摔倒,小女孩上前搀扶时老太太却不起身:“你不给我让座,我就不可能摔倒!现在我摔坏了,你得负责。”最终女孩家长赔了200元了事。糊涂老人多,但好心讲理的老人也不少,12月19日,吉林省沈阳市刚下过大雪,路面湿滑,一位骑电动车的小伙儿撞倒了一位老人。小伙儿扶起老人后,连说对不起,并询问老人是否感觉不适。老人费劲地站起来道:“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事后,老人坦言自己并没有医保,只是不想讹人,替小伙儿解围。网友盛赞老人是“正能量大爷”。
在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讨论中,河南省洛阳市一位65岁的老人发声,“不要追究撞倒我的人,他们不是故意的。要感谢扶起我的人„„”为重建互信互助的道德环境,老人在网上发帖立下遗嘱,嘱咐子女不要讹好心人。帖子被一次次转发后,老人被网友尊称“中国好长辈”。
细数来年,彭宇案已经泛起了残黄,那位老人已经去世,那位扶人的人已经隐没于人海,可是,几次加温,让扶与不扶,却成了一个社会的美德大问题。有人说扶,有人说不要扶,正能量与负能量激烈交锋在一起。暑假来临,我为此做了一项社区询问调查,完成了一份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社会实践报告。
准备工作
首先,我设置了一些问题,制成了社会实践调查表,内容如下: 您的身份
A 工人 B 农民 C 学生 D 从事事业单位或公务人员 1.你遇到过老人摔倒的事吗? 2.如果你遇到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
A 赶紧走开 当没看见 B直接拨打120 C 将其扶起,并依据情况拨打120 3.你被老人讹过吗? 你是怎样处理的。
4.如果社会陷入了这样一种“扶不起”的道德困境,你还会去扶老人吗?
5.最近发生的摔倒老人讹人事件,其中受害的不乏有小学生和中学生,你觉得这会对这些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6.虽然讹人的人不乏有,但毕竟只是个别现象,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你觉得是不是这样的?
7.你认为当代老人应该具什么样的品质,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让“糊涂”老人摸清自己的良心,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自己在扶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然后,将其打印成表,叫上我弟,做我的小助手,走访社区,进行为期一下午的询问调查。
实践直播
我们共准备了20份调查报告,出乎我们的意料,在三个多小时的走访当中,被调查的人都很热情积极,仍然在忙碌中给与我们一些答案和信息,然而,让我们仅仅感到不太满足的是在被调查的人当中,几乎没有人被老人讹过,不过他们仍然给出了不少他们自己的观点。我对20份调查表重新作了统计分析,并有了一些发现。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0份调查对象中,有六名学生,八名工人,两个农民,还有四个事业单位人员。遇到过老人摔倒的有十人,有八人将其扶起,一人直接拨打120,另一人选择了离开,八人之中,有一人被讹过,但他强行离开了,其他七人并未被讹过,从这可以看出,其实讹诈只是个别现象,老人绝大多部分都是慈祥的,另外没有遇到过的十人有三人选择会直接拨打120,五人选择会将其扶起并拨打120,两人选择离开。然而,对于第四个问题,却收到了两个分化的结果,在20个人当中,有六人选择不扶,有一人选择看情况像不像坏人,其余十三人选择仍然会去扶老人,在提到建议时,人们的建议就多了,有人会拍照,有人会找证人,有人希望政府完善相关法律,严惩讹人的人,有人还建议成立社会相关组织,对老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网上观点
之后,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其中,我感觉最好的是一个辩论赛。1.正与反的激烈辩论 现如今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日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彭宇案,许云鹤案这等案件的发生,越老越多的人开始害怕扶起摔倒老人,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常说的“扶老恐惧症”。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正义、文明的国家,面对老人跌倒,我们必须给予帮助,甚至不应当出现诸如“该不该”、“要不要”、“能不能”的争论。然而,如今,这样的问题却在我国社会上引发了热议,在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土之上,连续发生了多起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恶被颠倒的事件。针对这中现象,12月24日,总装二车间举办了道德讲堂活动,其中在活动的第三项目上以“老年人摔倒该不该扶”为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首先正方就老人摔倒该扶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观点:
第一,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甚至皇帝都必须对天下的老人毕恭毕敬。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对老人的尊崇。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第二,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第三,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最后,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从以上正方的观点来看,正方立于道德之上,发出了令人为之一振的的高呼,坚定不移的认为老人摔倒该扶。让我们甚至无法去反驳。但是反方的见解显然更加独特新颖。反方提出支持老人摔倒不该扶,并不是说对老人摔倒要视而不见。而是给予恰当帮助,扶在辞海中解释为“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扶起摔倒老人只是一种帮助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却不是最佳的办法,比如拨打120,电话联系其家人,等待专业人士的援救等方式显然更好一些。
其次反方指出老人摔倒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下面几种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引起的中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心绞痛急性发作,及癫痫发做等。同时老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摔倒易导致骨质,不当的搬动易造成二次损伤。如果老人摔倒就搀扶,未免太感情用事、太不尊重医学了。甚至可能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了老人!最后,老人摔到了不该扶,不是我们不想给予帮助,有不敢的成分,不是我们道德上的退步,却与社会体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不敢搀扶跌倒老人,是一种淤积已久的“社会病”。伴随着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我们并不想因噎废食,只是我们期待能有更健全的法制,能有更完善的保障去为行使正义保驾护航,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做好自我保护。
以上反方提出不敢扶起摔倒老人的具体原因,并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社会法制与老人身体等因素导致。针对反方的如此立论,正方二辩给出了驳斥:
第一、反方认为老人摔倒不该扶,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搀扶老人,那么老人很可能会因此而死亡,反方在衡量该不该扶的时候只考虑自身利益而置老人的生命于不顾,这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无私帮助的传统美德。
第二、针对“扶”字我方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阐释。扶应该是扶助、帮扶、救死扶伤的意思,而反方仅仅将其理解为将人从地上拉起来,这样的理解未免也太狭隘了。扶助也分方式,中国已经颁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帮助老人,指南中指出不要急于扶起,要视情况处理。只要按照指南的指导去搀扶老人的话,那么对老人的帮助只会对老人有利而不会有害。
第三,反方害怕搀扶老人反被讹诈,但是并不是每个老人被搀扶都会讹诈,他们只占极少数。就算他们讹诈了我们,我们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这个媒体无所不在的时代里,媒体往往会将恶的夸大并且对善的不予理会,像许云鹤、彭宇案这等案件媒体将其宣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但是对千百万好人搀扶老人的事件却置而不问。就是因为媒体的这种强烈的宣传反差,才让我们觉得今天搀扶老人风险很大。其实不然。第四,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天我们还很年轻,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需要别人搀扶,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会老,当我们自己老了,摔倒了爬不起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很急需别人的帮助呢,当我们寻求周围人帮助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视而不见,那时我们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社会是如此的冷漠,那么今天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该主动去搀扶老人呢。正是因为道德的缺失社会才会越发的谨慎和冷漠,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也只有人人搀扶老人,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人民道德素质才会越来越高,进而改变社会的诚信高度,以至于最后老人就不会产生这种讹诈的事件了。正方二辩论证严密,看穿了人们不去搀扶老人的具体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予以了一定的解决办法。
整体看来好似无懈可击,但是反方二辩却通过以下斥论给了我们更加深刻的心里剖析: 正方指出不扶摔倒老人就是怕被讹诈,只考虑自身利益,背离中华民族无私帮助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连自己利益都得不到合理保障,中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如何传承,要想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前提条件是自己的合法利益能得到保障,而扶起摔倒的老人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被诬案件,正是因为扶起摔倒老人可能会对使自身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倡导道德的前提是必须承认每个人有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其次,老人摔倒的实例非常多,而被讹诈的案例却很少。这话没错,但请大家试想,如此少的被诬案例都对全社会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几个彭宇案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已经被大多数人说成是道德的沦丧,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等等。以至于我们辩论的主题就是摔倒老人该不该扶,难道正方还想继续这样的被诬事件发生再次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吗?
最后,正方一辩中提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没错,不扶老人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应该倡导的是相关部门应制定健全法制来保障施救人的合法利益,而不是盲目的扶起摔倒老人造成彭宇案的发生,使社会的信任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我们的责任应当是从理性的角度针对这种现象探索问题本质并呼吁相关部门加以解决,而不是从感性肤浅的层面来讨论这种现象属不属于道德问题。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老人摔倒时不该扶!不过我们应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建设将会更加完善,摔倒老人的问题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辩论到此就到了辩论赛的高潮自由辩环节,自由辩中双方就该不该扶更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这些简短的争辩中,我们不应该只去注意赞同哪一方观点,而是应该通过这个辩论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下面给出了正反方辩论要点: 正方: 现如今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未来我们身边有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现在我们就应该说明老人摔倒应该扶。面对身边更多的老人及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做个有道德的人,见义勇为,奉献自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自己做起。
反方: 按正方逻辑那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期待,但为什么却拥有不断突破的道德底线哪?所有的决策都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我们都一样,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关键是看周围的东西是抑制我们的恶还是抑制我们的善,而不是片面简单的认为我是好人你是坏人。正方: 按照反方辩友的逻辑我大概可以分析出对方辩友在遇到摔倒老人时,由于顾虑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不会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的,那我想试问对方辩友在做出这一决定时,致礼仪道德于何处,自己的良知于何处?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没有了最基本的道德为基础,我们的民族何时能真正崛起?
反方: 我不同意正方观点,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所组成的各种各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道德反应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而生产关系又由生产力所决定,因此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的观点,毋庸置疑。进一步说明道德并非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或决定力量。再者,不扶摔倒的老人有很多合理因素存在,也并非不道德。
正方: 没错,社会是人和人关系的总和,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计较太多,只顾利益,不谈道德层面上的互相帮助,那么又怎么能称之为社会。老人摔倒不扶的话,长此以往,人情冷暖,社会混乱,优良传统荡然无存,我们又如何称为合格的社会一员,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回报社会,怎样去实现自己价值呢?最后,我们又该怎样面对那些为社会贡献一生的失助老人呢? 反方: 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互帮互助,是没错的,帮助别人的同时,难道不应该考虑自身利益?面对彭宇案,许云鹤案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就是错误的吗? 如果我们被讹诈了谁为我们买单?谁为我们的一生负责,谁更要为我们含辛茹苦的父母负责!
正方: 出现彭宇案,许云鹤案这样的情况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对方辩友不能这样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退一步讲,请问对方辩友中国有多少老人,摔倒的老人有多少,真正讹人的又有多少?根据中国好人网统计,您被讹的概率不足千万分之一。反方: 既然对方辩友提到概率问题,我倒想问一下对方辩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多少,我想不用问大家也清楚地球被撞的概率应该比我被讹的概率小之又小,但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大家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小的小概率事件也是又发生的可能的,彭宇案不仅仅是个概率问题,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至少使中国的道德水平退步30年,试问在追求物质生活的今天我们有多少个30年。
正方: 在如此低的概率之下就算我们被讹诈成功了,我们也可以向由中国好人网举办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等组织来寻求帮助,该组织的宗旨就是为所有因为搀扶老人而受到经济损失的人提供全额帮助。既然已经有了帮助,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来帮助老人呢?敢问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如何求得社会的尊重?
反方: 愿不愿意扶起摔倒老人与有没有担当无关!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买房问题,就业问题和医疗问题,为了这些问题我们东奔西跑忙的焦头烂额,而这些恰恰都属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层面,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人们怎么会有过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如何敢扶起摔倒的老人而使自己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因此不扶才符合了人性的发展行为,与有没有道德无关!
正方: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到底是不是道德的必要条件呢?我想试问一下对方辩友,原始人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不也坚持互相帮助么?因为就连原始人也知道互相帮助是必须的,不然他们无法单独存活于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当然今天也一样,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也无法单独存活于世。
反方: 要想搞清楚不扶老人是不是道德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反映的特定意识形态。通俗的理解是,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之所以倡导道德,说到底正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何谈道德。
正方: 按照您的意思我们遇到摔倒的老人可以因为害怕自己利益得不到保护就不用去搀扶了吗?这就是一种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批判,否则我们拿什么去歌颂那些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
反方: 你要批判自私自利,你要歌颂舍己为人,你的前提是要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这个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许别人侵犯的。而法律正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因为凡是法律所禁止的都是道德所禁止的,凡是法律所倡导的也是道德所倡导的,由此可见道德有保护我们每个人合法利益的功能。换句话说,不能保护我们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属于自私自利行为。
正方: 那照你所说,扶跌倒老人这样见义勇为的行为都是为了利益,显然不合情理,讲道德讲就不能讲利益,道德和利益就是冲突的,见义勇为就是不计功利的,你不能说见义勇为之前,我先想想 合算不合算?那还叫见义勇为吗?见义勇为就是超越功利的。因此对方所说的不扶就是不道德!就是不对的!
反方: 不管是见义勇为还是倡导道德,这种行为归根结底必须要讲利益,因为没有利益就没有倡导传播的可行性,人类社会倡导道德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所以道德必须必须符合人性。
正方: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种只讲利益的行为难道就是符合人性的发展了吗?只讲求利益的行为还属于道德行为吗?
反方: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话没错,但爱人者正是期望得到别人的爱所以才会去爱人,这难道不是利益吗?古圣人名言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正式因为它最终是讲究利益的,所以具有继承的可行性,符合了人性的发展行为。
正方: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果遇到摔倒老人都不去搀扶,这才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倒退30年,我们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所误导。我相信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反咬一口,所以不管怎样,坚决要扶跌倒的老人,才能堂堂正正的做一个中国人。反方: 为什么大家都怕扶都不敢扶、不愿意起摔倒的老人呢?深层原因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大家互相之间缺乏信任, 而缺乏信任不叫不道德。经济学家张维迎有一个观点:什么叫诚信,诚信就是放弃眼前的小利益,谋取将来的大利益。我们不能只凭满腔热情去扶起摔倒的老人,为了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我们首先应倡导建立相应的体制来解决摔倒的老人,而不是盲目扶起来,再次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正方: 不愿意扶起老人就是怕惹麻烦,怕被讹诈,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行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拥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林文中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反方: 正方的陈词慷慨激昂,听起来很煽情,但大家不能忘记,人类的情感是以我们的肉体作为载体,换言之,肉体不存在,情感不存在。这就好比道德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态一样,脱离人与人之间物质关系的任何意识形态都不是道德。
正方: 不愿意扶老人的行为就是怕受到损失,你还居然说的如此振振有辞,你到底懂不懂得什么叫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
反方: 之所以你认为扶摔倒老人就是高尚的行为,正是因为它舍去了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那么问题出现了,舍去个人利益的前提是他要有个人利益才行,承认这一点,恰恰是实现道德的途径,换句话说,要想实现道德的途径最终要讲究个人利益。由此可见自身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就是不可行的伪道德,因此不扶摔倒老人与有没有高尚的道德无关!正方: 试想一下,假如是你爷爷在马路上摔倒了,大家都视若无睹,就此请问你是什么感受?
反方: 首先我认为我们所遇到的摔倒老人并非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并不了解他有何疾病,因为什么摔倒,摔倒造成了什么损伤?因此我们有顾虑,不能因为有顾虑就否定一个人的良知和道德水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之欲勿加于人。假设我扶起你摔倒的爷爷,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你会怎么想?
以上正方反方唇枪舌战,精彩之极,让我们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我相信通过以上辩论大家对老人摔倒陌生人是否该扶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最后让我们看看双方三遍对以上辩论的总结。
反方三遍: 面对正方辩友站在所谓道德角度的狂轰乱炸我也差点摔倒,但是在摔倒之前,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第一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不扶老人就是道德沦丧,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就是缺乏对中华传统美德最基本的敬畏。这使我们不禁要想彭宇案、李云鹤案等关乎道德的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这些人为什么要为自己甚至是全体中国人的道德买单呢?难道我国的法律制约道德,显然不是这样的,那又为什么中国人行使道德的成本这么高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详细阐述:一方面何谓道德,古语有云:天之本谓之道,人之本谓之德,显然人才是道德核心,那什么又是有道德的要求呢?《格言联璧 持躬》篇中有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可见要做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内不欺己,因此在扶不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我方观点并不是自私自利、道德沦丧,而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明白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礼记 礼运》中有记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时的道德状况,那又为什么在高度文明的现代中国,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难道人们都如对方辩友所说的道德沦丧了吗?显然也不是,正是因为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彭宇案”,因此人们在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有顾虑、有畏惧,我们不能因为顾虑而高举道德的大棒去恫吓别人,这本身就是不道德。因此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我方坚持认为摔倒老人不应该扶。第二点对方辩友坚称不扶老人会对老人的心理上和生理上造成严重损害,那我不禁又想难道扶起老人就不会对老人造成伤害吗?众所周知老人大都患有心脏病、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在不清楚老人为什么摔倒,摔倒造成的什么损害,甚至老人有何种疾病的情况下,让一个非专业的陌生人去扶起,无异于让木匠去造飞机、瓦匠去造大炮、裁缝去造坦克,结果可能是一万年也收复不了钓鱼岛。所以说仅凭一腔热血是扶不起如此脆弱的老人的,即使扶起也很难保证不对其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因此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考量我方坚持认为摔倒老人不应该扶。这是最好的社会也是最坏的社会,或许如你所说这是一个众生喧嚣的社会,但这依然是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对方辩友你见或不见,良知始终在我们心中,道德始终在我们心间。正方三辩: 第一:扶是人的善良本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十三亿人口连跌倒的老人都扶不起的话,那么尊老爱幼的中华优良传统何在,更加严重的是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我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冷漠,更进一步没有信任将导致道德的沦丧,今天面对越来越发达的物质文明,我们的精神文明何时才能跟上。第二:不扶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倒退,大家应该一如既往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我们的道德规范,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误导。我相信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反咬一口,所以不管怎样,坚决要扶跌倒的老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对方辩友认为怕老人讹诈而不扶,这是一种怕惹麻烦的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危难之中显身手,关键时刻才能让道德的光辉异常耀眼而伟大。第三: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具备良好修养和道德的人才有如此一般的胸怀与气魄,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方辩友认为怕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在这点上我方二辩已经对扶字进行了界定,刚刚对方提到的只有自己亲自把人扶起来才算扶,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一个人是扶,两个人把他抬到担架上就不是扶了吗? 中华美德源远流传,千古年来有道德的人都令人敬仰受人追捧,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所以当前我们也不能因为前进途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止步不前,议论纷纷。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见义勇为,发扬美德,构造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相互信任。
整个辩论赛精彩而短暂,从双方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方坚定不移的宣扬道德,反方铿锵有力的呼唤法律。扶不扶摔倒老人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了。道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维护,也只有人人去维护道德才能制止那些败坏社会道德的行为。最后引用诗人纪伯伦的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在流血,一个在宽容。我们不能因为被黑暗欺骗就去诅咒阳光,更不能因为别人被黑暗欺骗就躲避阳光。在最后,我想说媒体舆论,别忘了你自己最终的责任就是抑恶扬善,不要夸大那些极其个别的现象。2.网友观点:
事实上,从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宣示,真善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弘扬真善美需要惩戒假恶丑,而惩戒假恶丑也是为了保护真善美。但要防止我们在“摔倒”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需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支流与主流,不让“善行被讹诈”一叶障目,防止“社会道德滑坡”谬论污染公众心理,伤害社会的道德良心。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危险。将心比心,当自己身处险境时,所有“该不该帮人”“会不会被诬陷”都会没了悬念。如果在有人需要帮助之时过多地关注结果,甚至为“会不会被赖上”而纠结,必然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诚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不只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面对需要专业知识的救助对象时,如果自己不具备专业施救知识,不妨借助通讯设备求助专业机构。(周畅 李鹏)3.关于信任危机的网上观点
高校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民意调查显示社会信任危机凸显
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来体察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信任度。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祸上身。
据首经贸统计学院负责人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涌现。为了分析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联合发起了关于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个层面的信任危机已经凸显,其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现象最为突出:26%的受访者对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景持乐观态度;12.3%的受访者相信品牌餐饮业不会使用地沟油;只有8.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社会中人与人的信任度较高。
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26.9%的民众认为是否该扶不好说,要视情况而定;仅8%的民众认为不该扶。调查组工作人员表示,该数据显示,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
另一组数据调查显示,7.2%的民众认为不扶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关己,因而冷漠置之;而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这其实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最根本体现;还有5.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知识不足、怕给老人带来更大伤害是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
从网上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审视传统的美德和道德,使其与现代精神元素融合,在肯定与否定矛盾辩证当中,坚定地走向着正确的精神方向。
个人观点
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无非就是两个答案,关于扶起之后的,无非就是两个结果,而我个人认为,最根层的原因,是社会的信任问题,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明大国,礼仪之邦,尊老爱幼,礼让他人,天下大同,以和为贵,孔子的仁,老子的和,墨子的爱,还有孙中山的天下大同,贯穿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始终。然而,社会毕竟是要向前发展的,精神文明也是要在曲折中向更现代更实在更美好的方向前进,三十年的经济突变,让两代人在黑夜黎明的交界处无助地蜕变着,市场经济下,脆弱的道德枷锁似乎会被市场经济下的两代人复杂的市场化的生活思想在某个冰点下顷刻间崩解,是老人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是社会真冷漠还是人们顾虑多,这几年来,官与民的不信任,民与商的不信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孤言冷漠,让社会陷入了信任的危机,彭宇案是个导火索,不管这起事件的真相是什么样,它已然已经燃着了,道德与美德是人为的枷锁,还是自然人的本性,叛逆与服从之间的矛盾,冰结出一层冷漠,然而,事情终归是要往美好的方向发展,因为美好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人人都渴望被赠予美好,人人都渴望在困难中的到陌生人的帮助,我们愿意将美好的东西带给他人是因为我民也渴望别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一声祝福,一次伸手,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能营造一个美好的小环境,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我们生活在城市社会集体当中,可如果人们封闭了对美好人文环境的追求,那他,能又一只生活在自然小岛上的小猕猴快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用真诚的意愿之心去帮助他人,因为可能,我们在困境中得到一位陌生人的友好帮助时,我们会找到,生活在集体当中的安全感,用真诚的心在身边种下一粒粒美好,你就会享受到人间最美的风景,社会缺的不是良心,老人需要教导,人老了,就成孩子了,难免无知与糊涂,但这并不会冰封住住我们人间的大爱,社会的温暖,或许,给本就不存在扶与不扶的问题,就应该扶起,因为我们也有老的时候。实践感言
扶不起的老人,伤不起的心,有人悲愤,有人伤心,有人无奈,有人担心,通过这次调查,我能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千千万万的方向,总能在碰撞中汇成一个东方,源源不断的流淌,这些力量,埋藏在种种无奈与无知的下方,埋藏在人们追求美的本性的土壤当中,等待着一个解放的春天,蓬勃地成长出来。社会精神总在前进中反思,总在反思中前进,相信,在经过春去秋来几个轮回,就再也不会有喝不起的食油,扶不起的老人,还有,伤不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