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堂作文课老师带了两个半只的鸡蛋壳
这堂作文课老师带了两个半只的鸡蛋壳,同学们又好奇又疑惑,窃窃私语。只听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接着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两个半只的鸡蛋壳。我疑惑地想:“两个半只的鸡蛋壳能做什么实验?”同学们也议论纷纷,原本鸦雀无声的教室一时间变的叽叽喳喳。
同学们的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只见老师把两个半只的鸡蛋壳放在桌子上,一个口朝上,一个口朝下,中间还放了一支尖尖的铅笔。“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哪一个鸡蛋壳容易被扎一个洞呢?”老师卖着关子说。大家立即来了兴趣,这个说是口朝上的,那个说是口朝下的,一时间,众说纷纭。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先把口朝上的拿在手里,用铅笔轻轻地扎了一下,不费一点功夫就在口朝上的鸡蛋壳上扎了一个洞,一下、两下、三下……这只可怜的完好无损的鸡蛋壳就被老师扎的千疮百孔、粉身碎骨了;老师又把口朝下的鸡蛋壳放在手中,用铅笔狠狠地扎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只鸡蛋壳都被画成了大花脸,才扎了两个洞。“我们试一试。”大家不相信地喊道。一个同学试了几下,可这只鸡蛋壳还是安然无恙。这下同学门才信服了,一个个都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老师说:“口朝下的鸡蛋壳是拱形的,当铅笔扎下去的时候力分散了,所以不容易破碎。而口朝上的不是拱形面,受力集中在一点上,所以口朝上的容易破碎。”
我这才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了建筑工人头上戴的帽子不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吗?看来,生活中的学问还真大。只要肯动脑筋,细心观察,一些原理就会为我们所利用,为人类创造财富。
第二篇: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2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吴老师在课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一起研究。一般说来,估算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体验不到估算的必要性,不能自主选择何时估算、何时精确计算。教学常常是为了估算而估算,为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多样化,将估算看做一种具体的技能来教。例如,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个足球78元,买2个足球,请你估计150元够吗?”“估算388+120、388+110的和各是多少。”“一班学生238人,二班学生158人,399个座位够吗?”由此,教学的现实必然是“老师让我们‘估’我们就‘估’,老师让我们精确计算我们就精确计算”。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提出在估算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个问题脱颖而出:“有什么好的估算方法?”“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学习了精确计算还要学习估算?”??此课就在学生的一个个问题中拉开了帷幕。
我选择的第一个讨论问题就是:
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1.当青青想确认200元是不是够用时;
2.当销售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到收银机中时; 3.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往日的课堂教学,我很可能在同样的情境下只提出“妈妈带200元够吗?请你估一估”,今天我提出的“你认为在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首先帮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估算,在什么情况下不估算。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的影响,借鉴了TIMSS的国际数学测试题目,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力求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估算”的判断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一起研究,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是很重要的。吴老师的提问朴实自然,这个问题既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又顺应了教学的根本:真正的思维基于“问题”。正如杜威所言:真正的思维(反省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学生的问题真实自然,当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而老师的教学
设计又满足了学生的这些“基本需要”时,教学必然是有“过程”的,老师与学生必然都是有体验的、真正参与的,从而也是都有收获的。正是基于这种朴素与自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对话、思维活动如山川中的小溪流水,清新、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势,是一种享受。
第三篇:初一上学期朝阳外国语学校当堂第一单元作文:“这就是我”(有可能与课本不符,但符合老师要求)
我爱读书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有许多作家写出的故事引人注目,汇成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我最喜欢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在我的印象里,第一次接触的文学书籍是怀特写的《夏洛的网》。那个时候,我还不识字,爸爸给我读,他读得幽默风趣,每个动物的语调都栩栩如生。听完《夏洛的网》,我被这种伟大的友谊深深打动,甚至有很长时间不吃猪肉呢!最有意思的是,我在高速路上看到有的车拉猪去买,就好奇地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当妈妈告诉我是要做成火腿是,我惊哭喊着:“不要杀威尔伯!不要杀威尔伯!”
稍微大了点,我爱上了历史。有一次,我偶然听百家讲坛里的《易中天品三国》,就深深的迷上了,还买了很多历史品读书,没事就抱着看。有一次,妈妈说姥姥要回来,锅里炖着鸡,他有事晚上回,让我记得关火,我头也不抬就答应了。我正在看《王立群读汉武帝》,看到东方朔这一怪才被汉武帝赏识,和他当官时的一些有趣的事,就被深深迷住了,渐渐都忘了时间,当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正纳闷时,为时已晚,我闯祸了。可还有一个东方朔打包剩饭,擅自割肉、自我“检讨”的故事没有看完。我很着急,竟然糊里糊涂的把洗菜水倒了进去,关了火,又去看书了。当晚上妈妈接姥姥回来时见到我那专心致志读书的姿势和一锅被糟蹋不能吃的汤,哭笑不得,只好出去吃了。
现在,我不仅看历史故事,还喜欢像易中天那样对历史进行分析、评价,还跟爸爸一起辩论、讲解。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上了中学,作业增多,知识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