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

时间:2019-05-14 05: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

第一篇: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

广元市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川办发〔2017〕84号),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和市委七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总基调,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互动融合、集群集聚、市场主导、统筹协调”原则。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带一路”以及“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建立包容和支持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政府服务方式和监管模式创新,构建适应新兴经济发展规律、满足新动能集聚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

— 1 — 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利于新生产要素集聚流动的市场化机制更加成熟,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制造业新模式、农业新业态、服务业新领域得到拓展深化,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增长引擎,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两端发力、两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推动我市经济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加快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适应新兴经济市场主体的新服务

(一)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1.优化商事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推进实施“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试点。实现工商注册便利化,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建立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及时将以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兴经济纳入统计调查、政策支持清单。(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探索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相关部门分别就项目立项,节能审查,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2 — 施工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职业卫生许可、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避免危害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审批等提出审批目录清单,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度,不再事前审批。(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优化事项办理流程、环节,缩减办理时限,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微博、自助终端、政务APP、服务热线等方式畅通事项咨询、办理渠道。(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负责)

(二)加快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

1.推进法规制度适应性变革。坚持立改废并举,做好新兴经济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工作。各主管部门定期清理制约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规定,及时推动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教育、物流、旅游等领域系统性风险小的方面,研究出台适应新兴经济的地方性管理制度。(各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标准有效供给机制。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共同构成的新

— 3 — 型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标准制修订及废止情况。逐步建立适应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市质监局牵头负责)

3.放宽新兴经济领域政策限制。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转变。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和应用。探索适应新兴经济融合发展的生产核算制度,在部分新兴经济领域探索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法制办、市国税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完善新业态就业社保政策。完善就业政策及就业统计制度。深入实施“五证合一”、“三证整合”社会保险登记,优化社会保险登记业务流程,减少证明材料。取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登记证制度,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三)推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改革统筹协调,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落实“9张清单”,打 — 4 — 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全面完成改革试验任务,引领带动全市各地创新发展。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创新军转民、民参军机制,深入推进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军用大型成套电子装备,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军民技术共建共用、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和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军工电子等合作项目。紧盯科研、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推进制度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扎实推进创新创造,推动转型发展。加强与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城市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配套产业合作,推进成都—广元—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市全创办牵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

1.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实施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完善科研项目分类评价、管理及资助机制,建立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科技创新。(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面向创业创新主体的服务水平。开展“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孵化辅导,推进创业导师进县区、进园区、进校园、进

— 5 — 社区。加快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人才、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创新平台和质检技术机构向社会提供服务,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双创相关改革试验。研究制定推进孵化载体建设上台阶的措施,推动省级、市级孵化载体提质升级,持续引导和支持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型众创空间建设。(市科技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

4.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加大市场检查和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维权援助和投诉举报机制。全面建立部门、市县区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与刑事司法保护协调机制,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与检察、公安的衔接与协作配合。深化区域协作,探索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展会、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在线创意、研发设计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途径。(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探索包容创新审慎监管的新制度

(五)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

1.全面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 — 6 — 点工作。落实《广元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按照全市每千人常住人口2.05张床位数对社会办医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类别和地点限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办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市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

2.严格功能区产业准入。落实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行业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川发改规划〔2017〕407号),坚持大保护大转型,科学规划主体功能区,夯实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剑阁县城及重点镇、苍溪县城及重点镇,重点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苍溪县、剑阁县其他区域为农产品主产区域,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旺苍县、青川县为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产业,适度发展资源开采等产业。市域内自然资源保护区域、自然遗产、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特殊保护区域,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级相关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新兴服务业产业准入。推动广电网、电信网双向对等进入,简化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办理和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

— 7 — 服务备案管理手续。清理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前置审批事项。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推进道路货物运输无车承运人试点,探索建立货物运输无车承运人行业准入制度。落实快递企业设立快递末端网点实施备案制管理办法。(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文广新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加快地方信用信息网、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查询机制。认真落实《广元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广府办发〔2017〕78号),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推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商引资、企业债券发行等领域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信息档案或记录,并逐步扩展到各行业领域。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依法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诚信行为。引导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产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市法院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探索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1.建立符合互联网经济发展规律的监管方式。倡导“动态式” — 8 — “温和式”“预警式”监管,按照已形成规模、影响力较大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量身订做监管制度。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开展协同监管和综合执法,建立联合惩戒约束机制,完善部门间、区域间监管信息共享和职能衔接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法制办、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国税局、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媒体内容和金融监管机制。加强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研究应对,探索建立新型网络视听文化产品内容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监管平台。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金融信用信息查询机制。(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程序和医药行业监管。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安排技术审评、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制定广元市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快速审评审批制度,加强审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审查质量和审批效率。强化对医疗机构、生产经营企

— 9 — 业药械购销行为的考核监管,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发展中医药院内制剂的研发和使用。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推行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现从依法执业监管向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的转变。建立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1.优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测预警,实时把握风险动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提高新兴经济领域潜在风险敏感性和突发情况快速处置能力。加强核心技术专利预警分析,加强技术成熟度和风险评估。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法制办、市金融工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加强在线、移动、大数据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提高网上技术侦查、新产品检验检测、金融领域新风险防范、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等技术水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工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 10 — 市质监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促进监管机构和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新产业新业态治理。发挥版权保护示范引领作用,保护创新创业合法权益。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强化落实网络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三方四家的联动作用,督促企业与劳动者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发挥社会组织、公众、媒体作用,完善行业管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联动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市工商局、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地税局、市文广新局、市法制办、市国税局、广元银监分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构建新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新机制

(十)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

1.激发人才流动活力。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三对接”。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全域多点执业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

— 11 — 技术人员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回引计划”等引才工程,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外籍人才引进R字签证等各项优惠政策,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引进国际化、专业化高层次人才。(市人才办、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建设一批企业家培训基地。完善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收益权保护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探索职业经理人社会化评价机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市人才办、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营造有利于跨界融合研究团队成长的氛围。大力开展跨界融合创新活动,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市技术中心、省市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更多国家及省级科学设施和实验室落地广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 12 —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1.加快市级政务云建设。建成市级政务云平台,向全市党政机关非涉密业务应用建设和迁移提供计算、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等服务,符合省级政务云接入和联动监管要求。分类梳理各类业务应用,适时做好非涉密应用迁移上云平台,不再独立新建非涉密云平台;已建云平台要符合市级政务云接入和联动监管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政务云服务商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基于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构建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等政务服务系统,努力实现技术标准统一、用户体验一致、监管模式一体。加快各地电子政务大厅与政府门户网站、实体大厅的整合,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技术平台。根据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和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标准,市、县区分级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共享规划,建设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依托市级政务云基础资源搭建市级政务

— 13 —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外网),并按规范标准与省级平台对接。各县区直接使用市级共享平台,不再独立新建平台。(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大力推动大数据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大数据建设,形成纵横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快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和扶贫、健康、就业、社保、信用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加强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开展创新创业分析专题试点。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环境信息互联网互通共享。(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扶贫移民局、市环保局等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积极开展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交换应用试点示范,优先推动旅游、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事关民生、方便群众办事的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公开开放。推进国有企业定期披露公司治理、财务状况、重大经营事项、重大风险事项、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事项。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污染源状况和各类环保信息向社会公开。严厉打击数据滥用、非法泄露信息等行为。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政务信息资 — 14 — 源共享开放的创新做法和经验,做好年度信息资源共享开展情况报告编制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等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

1.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贯彻落实《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重点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下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分类评价体系等激励措施。贯彻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建立成果转化供需常态化对接机制,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推介活动,促进成果转化供需精准对接。引导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运用,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导入阶段的融资支持,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和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的贯彻落实,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工作局、— 15 — 广元银监分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为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提供公益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定期向社会发布。大力发展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服务机构,支持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其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开展服务。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综合试点城市建设。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技术合同交易税收优惠等财税支持政策。(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1.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制定《中国制造2025广元实施方案》,以全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建设为牵引,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以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新技术新业态全面形成与推广。加强向上争取对接,力争在2025年前建成一批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壮大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支撑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16 — 2.实施“互联网+”行动。坚持龙头示范与普遍推广相结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讯等网络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运营等核心环节的应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在三次产业重点领域的规模化、自动化、数字化示范应用,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建成广元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积极发展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发展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发挥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实现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的精确感知、自动控制、优化分析和综合决策。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完善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管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为责任单位)

4.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按照《广元市“十三五”技术

— 17 — 改造指导意见》,以技术赶超为动力,改造提升为手段,结合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引导社会资金和要素资源投向。探索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创新制造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能力。支持重点产业链延伸改造,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有效整合,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配套改造,提高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森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我市农产品入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服务和推广联盟。(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 — 18 — 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商务局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服务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新制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仓储智能化水平和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发展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以数字内容、音乐产业、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生态、农业等融合发展,实施龙头引领、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创新文化内容供给,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支持全媒体制播云、广电视听云等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鼓励实体零售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数字化、体验化、智能化互动服务功能。鼓励生活服务企业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植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发展委、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新支撑

(十四)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

— 19 — 1.强化统筹协调和系统谋划。优化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健全新兴经济领域协调机制,强化新兴经济领域的统筹协调,加强立法、执法和产业发展等职能的衔接。(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编办牵头负责)

2.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构建网络化、多渠道、互动式的新动能发展瓶颈问题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对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的新动能发展问题的研究,并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和困难,因地制宜研究解决涉及的政策问题。强化培育新动能相关改革试点评估评价和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健康环境。(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牵头负责)

(十五)完善采购等支持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1.强化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机制。执行我省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支持政策、创新产品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采购比例。(市财政局牵头负责)

2.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中,不得以企业经营年限、注册资金等资质要求变相歧视新创办企业,逐步加大对新创办企业的支持。(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3.健全优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机制。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坚持以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为基础,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积极支持我市创制的重大新药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推进高值药品和医用耗材 — 20 — 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创新方式支持我市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出去”,监督保险机构做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的保险服务。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创建国、省、市知名品牌及商标,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申报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及标志使用工作。探索建立全面接纳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的新型电力系统,出台保障性收购管理细则。(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优化金融支持体系。

探索设立政府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对符合投向的新兴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新兴经济领域企业改制,登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到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按规定对股权融资企业奖励、对债券融资企业贴息。推进广元市成为全省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推进科技支行建设,鼓励开展科技信贷,运用股权出质、动产质押、商标质押等方式,加大对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融资帮扶力度。支持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探索设立现代科技投资公司。健

— 21 — 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探索建立无形资产转让交易平台。(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完善统计调查支撑机制。

贯彻实施2017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分类标准,建立完善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制度,积极推进新兴经济统计调查工作,强化新兴经济统计数据搜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工作。充分利用监测新兴经济领域运行的统一数据平台,及时反映新兴经济发展动向。探索建立新兴经济活动核算体系和方法,科学测算评估其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构建反映新兴经济活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择时发布新兴经济活动发展指数,提供趋势性数据和预警分析支撑。(市统计局牵头负责)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按照川办发〔2017〕84号和本工作方案要求,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分工,做到履职担当、主动作为、联动配合,努力共建有利于激发我市市场活力和动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良好制度环境。

第二篇:漳州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

漳州市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 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7〕69号),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促进投资项目审批、建设、监管等全过程信息和信用信息、批件证照汇集共享。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多评一表、多图一审、模拟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审批服务方式,探索投资建设项目“会审制”改革和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切实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登记便利化改革,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做好承

接省政府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衔接工作。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优化提升“政证快(真正快)”服务机制。探索对新业态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推进通关一体化、“双随机”改革、税费支付自报自缴。继续清理口岸不合理收费,降低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审改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发改委、经信委、工商局,漳州海关、东山海关、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认真落实法规政策标准

2.优化新兴经济领域政策服务。开展全市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落实好激励诚信纳税企业的服务措施,拓展“银税互动”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成效。简化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申报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获得感。完善“惠企政策一点通”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力度和惠企专项资金的公开力度,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知、应享尽享。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探索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制度。及时跟踪落实国家和省里新出台的有关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和管理措施等,探索相应的个人申报登记办法、个人缴费办法和资格审查办法。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地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积极创新经济发展体制

4.扎实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复制推广“四检合一”、“即报即放”、“商务110”等创新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行业协会管理、经济领域公共服务方式、对台合作交流机制。完善市供给侧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产业联盟,拓展校企合作,开展产销对接,优化银企融资服务,降低企业成本。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台办、经信委、漳州海关、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

5.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和容错试错机制。落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考核措施。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明确对权属企业创新活动容错的条件和程序,营造有利于鼓励创新、包容失误、错误的良好环境。建立科技创新投入预算制度,重点支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发展科技服务业、激励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等。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奖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专帐,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科技投入机制,统筹安排、优先保证重点科技项目支出需求。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升面向创新创业主体的服务水平。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密切跟踪新生市场主体经营发展情况,促进新生市场主体良性发展。鼓励企业申报福建省创新券补助,引导企业有偿使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服务。鼓励市内质检机构通过检测技术改进、先进技术储备,助力我市重点产业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加快我市智能装备制造业、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检测能力布局,扩大检测能力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省级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努力打造质量咨询和培训基地以及社会质量科普基地。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委、人社局、质监局、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进双创相关改革试验。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数据服务中心、公共实验室等双创服务平台。支持“6·18”虚拟研究院食品产业技术分院建设。支持大学生创业,加强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对入驻我市科技创业园等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由受益财政提供最长5年期限的场地租金补贴。支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做好“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每年举办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对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8.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完善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成果保护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加强众创空间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新途径。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文广新局、公安局、法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

(五)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

9.落实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机制。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针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本着降低创业门槛的原则,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开增值电信业务和基础电信运营领域准入。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审慎研究信息中介服务平台企业的行业准入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健康医疗、交通出行、新媒体等领域的新业态新特征,调整优化准入标准,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食品药品监管局、网信办、人社局、卫计委、交通运输局、文广新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银监局、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10.建立健全行业红黑名单制度。落实联合奖惩制度、双公

示制度等信用制度。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完善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功能,推进行业信用平台同省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信用信息政务共享。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将相关信用记录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集中公示。推进相关部门规范信用“黑名单”,探索跨部门、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行为曝光力度。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新产业新业态监管

11.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生业态发展。创新新经济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弹性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完善已形成规模、影响力较大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对跨界融合新产品、新领域、新业态的部门协同监管。深化口岸协作共管,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和“三互”大通关改革,探索多环节合一、扁平化的口岸管理新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部分进口工业品先通关再进行检验检疫。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文广新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网信办,人行、漳州海关、东山海关、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强监管制度规范性文件的法制审查。及时修订或废止有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家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资源管理、新能源发电并网等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 — 6 —

上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情况,适时制定完善我市的相关规定。

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商务局、网信办、发改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3.鼓励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按照国家及省里有关规定做好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对出入境特殊物品实行风险分级与分类管理,缩短审批流程,采取多种查验方式和频次相配合的便捷性监管措施。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推行动态审慎监管。进一步完善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强化相关新型业态、新型商业模式的保护、规范、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化商务流通领域追溯体系试点及执法改革,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在敏感领域,加强处于研发阶段、缺乏成熟标准或不适应现有监管体系的行业和企业的研究和监测分析,实施差别化分类监管、差别化处罚措施,除严重质量问题、假冒问题以外的案件,采取首过不罚、督促整改等措施。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网信办、银监局、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15.提高产业风险预警、分析和处置决策水平。加强产业部

门间的沟通协调及信息交流,提高新兴经济领域潜在风险敏感性和突发情况快速处置能力。细化市场主体责任,完善配套监管制度,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维护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商务局、法制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加强在线、移动、大数据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推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技术和信息化分析软件,开展日常监测和执法检查工作,加强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整治力度,构建互联网对接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增强网上技术侦查、新产品检验检测、金融领域新风险防范、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等技术水平。加强公共管理和决策工具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相关领域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提高重点领域风险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缩短风险监测信息反馈周期。加强P2P、校园网贷等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整治。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处置,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数字办)、质监局、教育局、金融办、网信办、人行、银监局、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构建多方参与治理体系

17.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统一的数据资源开放平台,加大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推进新业态各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构建监管部门和媒体、大众等社会力量多方 — 8 —

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完善新经济相关领域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平台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管理、信息内容管理、协助申报纳税、社会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政企合作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针对分享经济相关网络平台和中介公司,建立政府、平台、行业组织、劳动者、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规则协商、利益分配和权益保障新机制,规范平台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文广新局、国税局、法制办、网信办、人社局,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

(十)鼓励创新要素集聚流动

18.激发人才流动活力。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创新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完善相应配套政策。破除制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离岗创业,三年内保留人事(劳动)关系和专业技术职务,以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离岗创业。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方面,赋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引育并举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对于高校引进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千人计划”事业身份人才职称给予特岗聘用,不占所在单位职数。加强名师名医培

养和引进工作,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柔性引进国家级、省级医疗专家来我市建立名医工作室,开展“师带徙”人才培养合作。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培养一批中青年卫生技术骨干人才,汇聚高端拔尖卫生人才。对能够引领我市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水平跨越式提升、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急需或特需高层次人才或团队,通过“一企一策”“一人一议”办法,给予综合支持。建立有利于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创客化、平台化改造的制度。推进我市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两证整合”,开通来漳工作A类外国高端人才绿色通道。

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卫计委、国资委、公安局、人才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9.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机制,逐步扩大国有企业新增经理层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通过市场化优胜劣汰和职业化管理,形成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进退机制。开展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科技局、人社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搭建行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建设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 — 10 —

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教育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21.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加快建设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汇聚整合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公共信用、电子证照、生态环境等数据,形成可供高效共享和分析挖掘的数据云,为各类政务服务和管理应用提供统一高效的数据服务。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资源,鼓励公众、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发利用。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数字办)牵头负责

22.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根据数据安全属性,依据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向社会开放一批政府数据。委托相关企业吸收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开发大数据产品或服务。严格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数字办)、公安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3.推进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支持设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鼓励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机构开展

技术转移服务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和投资机构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优质知识产权服务业扶持政策,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健全知识产权服务诚信信息管理、信用评价等管理制度,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双向挂职”活动,促进漳州本土高校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人才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4.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建立健全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成果进行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首席科技官岗位补助办法。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初期建设、研发投入、仪器购置及创新团队引进等方面的奖补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优惠政策备案、审批程序。加快引进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技成果来漳产业化。鼓励企业购买专利技术。持续完善和改进漳州市蓝火计划产学研服务平台,加强平台科技成果信息采集与服务规范,围绕全市产业特点分类征集梳理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入库。举办多层次、多渠道的重大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会,拓宽科技成果发布渠道。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模式

25.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和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建设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实施“机器换工”,推动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加快创新型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全生命周期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增强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负责

26.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运营等核心环节的深入运用,发展网络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和个性化服务。推进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先行应用,建设一批行业应用平台。加快发展“机联网”“厂联网”,完善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继续实施“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整合培育一批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领先的行业互联网平台。以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我市为契机,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负责

27.利用新技术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流通服务创新

转型。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加快建设台商投资区保税物园区、漳龙冷链物流园区二期、闽西南配送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物流网络;推进漳龙物流园信息化平台和中国骨干网-菜鸟裹裹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物流组织方式,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水平,建设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平等竞争,支持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开展零售业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传统商贸和实体商业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增强体验式服务能力。支持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和农村延伸。整合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创新互联网“漳州味”品牌,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积极打造“网上丝路”数字贸易试验区,推进我市跨境电商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企业网络服务能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策划推出旅游套餐,打造精品线路,打响“清新福建、花样漳州”品牌。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广新局、财政局、发改委、旅发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创新产业基金使用和技改投资奖补机制。贯彻落实省里技改项目完工投产新增地方财政贡献奖励政策。逐步扩大市级技改基金规模。执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引导社会资金、资源等要素投入。运用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引进和 — 14 —

购置先进装备,淘汰老旧设备。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9.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设施化,拓展农业新功能新模式,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深化对台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进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市级示范点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和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加快土地、水域滩涂确权登记颁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住建局、经信委、文广新局、质监局、国土资源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0.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积极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推动在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盘活上市挂牌企业存量,分类推动企业再融资、并购重组。支持小微新兴经济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债券发行,支持项目业主发行绿色债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债,探索发行并购债、可转债、高收益债等债券产品。支持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及产业基金相结合的金融创新,减轻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负担。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金融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1.鼓励银行业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 15 —

鼓励发展科技信用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改善科技型企业融资环境,争取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推动设立科技贷款专营机构或部门探索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创新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产品、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引导银行业机构设立绿色信贷或绿色金融专门部门,提高绿色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对于绿色制造企业和项目,探索通过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提供支持,推动产业整合及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模式,鼓励辖区金融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省内主要展会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金融服务。探索采取贷款风险补偿及贴息方式,带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责任单位:市人行、金融办、银监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着力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

(十五)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的新动能发展问题,分领域制订培育壮大新动能工作措施,营造健康发展环境。根据政府职能调整以及新兴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构建有利于新兴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责和协调机制。

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

(十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密切跟踪落实国家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政策举措,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中,不得以企业经营年限、注册资金等资质要求变相歧视新创办企业。深 — 16 —

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医保目录,积极推行以按病种收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我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办管理。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落实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海外仓。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医保局、商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完善产业招商机制。围绕推进“4+4”产业高端化、集聚化,持续深化“一把手”招商活动,坚持每个产业有一个招商路线图、一个目标企业库、一套班子、一个招商方案的“四个一”产业招商模式,加大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新技术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新签约产业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占比,持续做大做优增量,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完善统计调查机制。按照国家统计局建立健全新兴经济活动统计的部署,做好新兴经济活动的统计调查,通过“正统网”开展新经济领域的统计探索。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牵头负责

下载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