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值-渴望-爱情---《高考1977》观后感
价值-渴望-爱情
---《高考1977》观后感
汉语1002班:宋海龙
2011年11月15日
价值-渴望-爱情
------《高考1977》观后感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他说,孩子们走,去读书去!”这是《高考1977》中的台词,话里讲的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34年前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无数上山下乡的知青走进高考考场,而知识改变命运的背后有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我们把高考仅视为一块跳板时,从未想过它在上一辈心中曾今是那么神圣。1977年12月被诸多评论家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转折,民族的觉醒。电影呈现的便是1977年高考改革的日子里,那些普通人,为了改变命运所做出的挣扎!
影片围绕着黑龙江农场插队的知青展开,他们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在那里的8年,他们看不到任何未来的方向,突然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大家开始自发复习应考。历尽磨难的他们犹如盲人重见了光明,每天发疯似得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那个冬天,类似这样的复习应考,在全国随处可见。在读书无用论的年代里,仍然有很多人暗暗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邓小平同志积极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他们那个年代,笑是为了11年后重回大学校园,哭,是为了一个不小心的错过了唯一的机会。高考,于那辈人而言,是命运的咽喉,呃住了,便活,是救命的稻草,抓住了,便生。在影片中,老陈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恢复高考比高考本省更重要,更有意义,你是否参加高考并不重要,能否录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尊重。”这句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因为失去了对知识的崇敬,物质便会横行,这真是那一代人的最惨痛的记忆。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爱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们面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真的太难了。
生于90后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没有经历文革的我们,对那段时间的了解仅仅是限于祖辈的叙述。从他们口中,我们知道了那个时代人的迷茫与冲动,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哀......《高考1977》把焦点放在了高考着一个永不过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题之下,那个时代的人有着自己实实在在的体会,现在的人对他也不陌生,既爱又恨。在我们频频对高考质疑的今天,看看电影中的人们对高考的期盼与感激,未尝不使得我们再一次反思,是我们要求的太多,还是高考制度本身有问题。
高考,从来就被我们称为人生的转折点,在看了电影以后,对于高考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无论最终是不是能考上大学,但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
希望以后这种组织看励志电影的活动可以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可以丰富些,让我们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第二篇:渴望爱情的句子
渴望爱情的句子
1、时光变迁,匆匆而过,如若有一天我们都老去了,谁还会成为你眷恋的那一个人?失去和拥有,刹那的感动,划断了流转在此生的牵绊,谁还会在回忆里游游荡荡,执着一生的执着?立足间,耳边传来熟悉的旋律:握着你的手,走过快乐和难过,黑夜白昼,我们都曾拥有,人生是没有定律的一种节奏,不如用心去感受,不必在乎太多,只要和你一起度过……
2、我不奢望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害怕信誓旦旦,我曾说过,我爱你,这时,我是希望做一颗恒星的,那朦胧的话语里,正如你的眼神,带有一丝惊慌,虽然我没能亲眼所见,但我可以去感觉。那一刻,我知道,我只能做一颗流星,别无选择……
3、望着你盈盈浅笑的脸庞,臆想,若是早些遇见你,这份尘缘是不是会更美丽?我不是拈花微笑的仙人,对于红尘中的爱恨情仇无心参与,亦不是阅历丰富的智者,对于迷茫的十字岔口果断决择,我只是一名凡夫俗子,怀念往昔,眷恋红尘,仅此而已。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跟相爱的人一同分享生活的幸福是一种恩赐,也是件最快乐的事情。只要你坚信平淡生活之中也有爱情,那么这份爱情能让你的生命因此而光彩照人;只要你从这份爱里得到的是快乐而不是忧伤,那么你就得到了一份适合你的爱。
5、我在想世上真的有永恒的爱情,真的有至死不渝的爱情?爱出自于内心深处,当心里有一个人的时候,能感受到对方的情感世界,处处为他担心劳神。爱有几何,付出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心爱的人。付出的是真心,付出的是生命。
6、谢谢曾经的你,给了我想念的理由。寂寞处,有泪流,皆因思君苦。人不在,繁华走,真情心中驻。念君情,思君意,来生伴君行。寂寞的时候会流泪,流泪的时候,才知道,不曾恨你的决绝,却爱你更深。曾发誓随着你的脚步走遍天涯海角,曾努力牵你的手要和你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决定随着你远走的时候,你还是挣脱了我拉着你的手,任凭我在自己的世界绝望的呼唤。
7、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回眸远眺,看着一路走来时的脚步,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在走走停停之后,放慢了匆忙的脚步,感受那一路走来的弥足珍贵,回头的时候,终于发现,在人生的拐角处,逗留了一份情,这份情,曾温暖了生命!
8、爱情,从相遇开始。我打着伞,在晚秋的烟雨中找寻与你的一场邂逅。一场雨落,一场相遇,遇见,太美。如天空中的秋雨落在我想你的柔情里,溢满了与你的惊喜与幸福。我愿意将我的新放在帘外的雨中,化作缕缕的牵挂与点点的相思泪,落入你温柔的眸中,伴你走过秋凉的雨季,共你在流年的辗转中迁伴。
9、当爱情走过沧海桑田,当想念化作担忧,当等待化为牵挂,当我在时光深处读懂了你的忧与愁,欢与乐。这一生,但求,所有的岁月里都与你相伴,所有的幸福都与你分享,所有的快乐都与你缔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亲爱的,当我们的爱走到时光的最深处,我回眸浅问一声,来生,我们能否依然永如初遇。
10、爱情归于平淡后的生活是朴实无华的,象炉火,它能给你一生的温暖。它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炙烈的火焰,但它却让你心静如水,让你舒适,能陪着熬过无数个漫漫冬夜。当你从寒冷中回到家里,伸出冰冷的手,让淡淡的炉火烤着,你的心也会温暖起来。所有的激情最终都会归于一种平淡,我愿守着这一炉暖融融的火度过温馨而平淡的生活。
11、我有一个梦,梦中有你,有你幸福的微笑,却没有我。于是,我便成了局外人,我不知你有没有一个梦,梦中是否有一个飞逝的流星,我知道,这梦永远是梦,不会有成真的一刻,所以我选择逃避,想要忘了你的一切一切……
12、我会把你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我曾听说过,人的一生道路分为许多段,而每一段都由不同的人陪你走过,人的一生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只能说他在这一段只爱你一个人,我想你的这一段爱情就属于我,你的生命我曾经来过,你的爱我曾经拥有过,在你生命漫漫长河里,有那么一小段,一小段,哪怕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我陪你共同渡过。不想做你爱的第一个,只想做你爱的最后一个只想做你其中的一个。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也许此生不会再牵手,也许来生也是无缘,亲爱的,不要忘了我们曾经的好……
13、今生,我愿化作三世的雨,散落在与你相遇的每一处温柔里,换取你来世的一份幸福。亲爱的,这晚秋的每一场雨,是我的一份相思。每一次相思,都化作一场等待。
14、爱情里,我百转千回的寻找,却发现没有任何能代替你,来驱走你在我心底的烙印,可这份爱情,已根深蒂固的老在我生命的航班上,无法驱逐,无法逃离。还是接受吧,也许有一天,你的影子会走,也许将永生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我不曾恨你,只是在某一个醒来的清晨里,狠狠的想你,想你,再想你……
15、放眼回望,春暖花开,你我倾心的相遇灿烂在那一季繁花,渡一丈清水掀起无尽狂潮,设千道机关仍然逃不过你贴心的关怀。夏日流火,仅仅是一杯咖啡的温度,便足以回味无穷,缕继清风,丝丝情意,淡淡悠长。秋风冷瑟,弯身拾起一片落叶携入腋下,是谁告诉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夜空那昙花一现的美丽,终生难忘。冬日温和,谁的婆娑眼神揽尽日光,迷离不解的为我送上,又是谁说,情暖心间,珍爱永远!
16、相爱是一种缘分,人海茫茫中遇见你,在烟波浩瀚的岁月长河中我们能相逢,这本身就是上帝的恩赐。相爱是一种默契,大千世界,能和最适合自己最体贴最温暖那个人相守是一种默契。相爱是一种感觉,一种须用两颗心去体验和感受,才能体会出那跌宕起伏的美丽。相爱也是一种付出,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无所索求的为心爱的人付出一切。
17、一直认为,最真的爱,是懂得。我将你的心放在我的心上,两心相伴。任落花在流水中重开,任四季在指尖流动,任容颜在岁月中老去。只需要一眼凝眸,便心心相印,冷暖两知。只一声懂得,便可在流年里,相依相伴。一直坚信,最深的情,是相随。知一场相遇,便在清浅的时光里,许一世柔情,相随到天涯。不然,牛郎织女的传奇,怎么会如此动人。不然,神雕侠侣的故事,怎么会如此长久。不然,虞姬霸王的爱情,怎么会如此的携永。
18、我愿做一颗流星,消逝在天空,虽然再现的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但如果有你的欣赏、许愿,便也足够。恒星虽然恒久不变,但不及流星的是平淡,辉煌的只有一瞬。所以,我选择做流星,转瞬即逝。就像在你短暂的生命中,我只是过客而已。
19、这种爱情象火柴燃烧,刹那间放射出炫丽的光芒,能将两颗心融化。甚至有人愿意用尽一生的激情去燃烧只为了享受这短暂的幸福。所有划过的火柴都只是美丽的瞬间,所有的心动都只能慢慢沉淀下来,它无法温暖你的一生。当它燃尽,那硝烟的清香会顷刻化为乌有,留下的是无尽的失落。其实,所有的绚丽都是短暂的,它最终都会归于平静。
第三篇:渴望爱情的爱情诗歌
我已潦倒半生,
修炼出沧桑而猥琐的面孔,可是,我依然在追寻爱情。
世俗的凶残把我撕咬,无情的现实把我欺凌,我站在冷冷的渡口,聆听世界的狰狞。
夜深了,又起风,泪水迷蒙了我怯怯的眼睛。
虽然,我弱不禁风,但是,我会用倔强,痴痴地等,等待那份唯美的爱情。
文字对于我,只是一个借口,爱情,才是我的初衷。
心爱的人啊,你是否正在聆听?
我这份爱的嘶鸣!
夕阳,正在洇红我奄奄一息的痴梦,我只需要一个人懂。
在这个寂寞的夜,有一种欲望,在心中躁动,我知道,那是因为爱情。
夜很冷,时下正是严冬,一如我此刻的心境,被世界的冷落冰封。
我不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多长,但是,我已决定,我要用我所有的生命,等,直到成功,或是,带着梦,走进那座坟茔。
亲爱的人啊,如果你听懂,请回声,我们剩余的日子,如同这个萧条的季节,已经有些凋零。
请尊重,我们这剩余不多的生命。
只要你存在,我会一直等,在一路的寻找和呼唤里,把你惊醒,从此,让我们两颗本属于一起的灵魂,重新归整,归整在一起,让我们的两颗彼此痴爱的心,在同一频率里律动。
第四篇:《渴望》观后感
《渴望》观后感
一连三四天追完了一部比我年龄还大两岁的电视剧。这部被人们称为“万人空巷”的时代记忆。不得不说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刘慧芳的无私与隐忍,王沪生的自私与懦弱,王亚茹的刻薄与傲慢,宋大成的热心与忠实,月娟的市侩与精明,肖竹心的忧郁与纠结,乃至慧芳她妈的热心快肠和刘燕的天真泼辣。无一不让人觉得印象深刻令人叹服。相比时下某些所谓热播剧不知强到哪里去了。最近陆续看了《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渴望》等几部电视剧,最近不得不说那时的演员和他们的演技的确纯粹、真诚许多。不需要多大的片场布景特效,几个固定的场景,有限的人物,但真挚的感情,真实的流露,让人觉得非常亲切和投入其中。这部剧播出后,街头巷尾流传着“娶妻要像刘慧芳,嫁人要嫁宋大成”。不假,这二人在一起定是门当户对幸福美满。然而戏就是戏,二人自始至终也没能在一起,各自被命运安排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和各种坎坷不幸的遭遇。但好人一定得一生平安,历尽劫波,也算尘埃落定皆大欢喜。最动人的莫过慧芳那柔软以及时刻总想着他人的心,无论遭受多大的误解和冤枉仍然不改一颗真挚的初心。
误解,冤枉,揣测,让悲剧的链条不断延伸。
自己的苦不足以作为自私的理由。
看到两个人的背影就开始下结论,真是屡试不爽。
第五篇:价值迷失观后感
关于当今中国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的思考
为何在全国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不断增加?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重大成果,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仍有一种社会生活上的不安全感?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十多年来的历史性巨变,原有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迷失、迷离后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成为现今中国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任剑涛教授关于《社会结构断裂和价值迷失》的讲座深度剖析了在社会结构断裂的中国社会现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的深层价值诱因。
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转变,这种剧烈的转变的交织不仅考验着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也同时在考验着人们内心的价值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封闭、半封闭社会的绝对价值已经逐渐沦落,取而代之的开放社会所接纳的各种价值。当我们习惯了和周围的人持有相同的价值观,因而害怕异于他人,害怕自己出错,这种不安的具体表现就是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事实上,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缺少个性的民族,但是现在我们的个性、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却被绝对主义的价值习惯、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所扼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像流水线,生产出一摸一样的产品。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崇高的价值观,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牺牲自己利于他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种崇高的价值观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了人们非常时刻的价值评判,却忽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价值和生命价值。我们在社会转型的生存竞争中很难做到完完全全的利他,于是我们偶尔利他的时候我们需要掩盖这一次的崇高。而大多数我们利己的时候,我们又会受到自己从前所谓崇高价值的谴责。这种价值的摇摆让我们的内心仿佛很纠结。因此,过于理想的价值观念教育往往导致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价值选择的迷失。
这从一个现实的角度反应出我国的价值教育体系存在着问题。教育是要使人社会化,是要使人尊重秩序,是要成为社会化的人。但问题在于只是崇高的政治教育,就免除了政治教育之外,比如政治教育之外的经济教育,做人的教育,规则的教育,对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实际日常生活智慧的教育就没了。因而在以政治教育替代了所有教育的情况下,我们以现代教育楔进传统教育里头的时候呢,增加了一个政治教育之外的知识训练。然而人的价值判断,既不因政治控制,也不因知识教育可以摆在我们面前。因为知识越多,并不见得价值判断就越准。因为政治教育越强,不见得你价值判断的是非准则就越明晰。因而在这样的一种教育选择的情况下,由于日常生活教育的缺失,我们跟人一旦发生冲突,我常常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忍耐;要么克敌制胜,所以这样两种判断,就使得我们这个社会的忍耐和恶性事件两极跳。平常的恶性事件少,就在于我们都能忍耐。就像我们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的社会矛盾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忍耐,因为明天会更好,所以我能够忍耐。当我发现明天不会更好的时候,我的幸福生活指数直线下降的时候,我就逮着谁看不顺眼我就想把他砍掉。这样的一些悲剧事件的背后的文化教育基因缺失,确实我们要深刻反省。
说到反省,中国人缺少一种反省精神。人们往往习惯评判别人的行为同时,却忽视了其自身的错误。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然而现在的人们仿佛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缺少反省精神的人们,很容易接受绝对主义的价值观,但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冲击的时候,往往会丧失其价值评判能力。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几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绝对主义价值观一直占据着制高点。改革放开以前,崇高的价值观一直是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我们的文化从来通过一种登高一招,叱咤风云的气势,而掩盖了具体的判断。而这样一种具体的判断,使我们对于爱的教育,对于尊重的教育,基于过程的相互尊重,和对于后果本身的日常担忧,这些问题都被掩盖起来。我们对于生命和爱的价值的追究,比之于我们对某种社会悲剧性事件的恨,要来的弱得多。因而才发生我们在价值判断当中,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价值失准。
当中国现代社会提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时候,人们混淆了这一概念和规则至上的关系,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凌驾于规则之上。如此,社会法律和日常规则得不到尊重,社会秩序也就得不到保障,人们也就得不到安全感。社会不公平、社会财富分配不当这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非常不利。之所以会不断发生群体性事件、自杀和凶杀事件、仇富等现象,和我们日常生活漠视社会规则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完善社会各项不健全的制度,更重要的是树立遵守正当的社会规则下的价值取向。而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思想的一个催促,思想的一个驱迫。所以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更要强调的,和谐不是国家包办。我们要敢于正视冲突,敢于正视矛盾,敢于正视国家和社会,各有自己的领域,在自治领域里头,国家不要去干预。而在国家权力里头,社会要提供理性精神,使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地引导,得到有效地规范,得到有效地约束。在和谐社会目标感召之下,我们给予社会行为的现实期待,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现实的和谐社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中国社会处于现代化转型最关键的十字路口,要建立一种什么社会的结构的答案,油然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通
过政治上的理性,思想上的互动以及社会自治来建设我们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社会理念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
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所谓的“好人”来作为我们教育体制的目标呢?我觉得这里面既有历史传承的原因也有国家机器的价值教育体制原因。历史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关注,而价值教育对日常生活价值教育的缺乏也使得我们忽视了日常的小恶以及由小恶积累起来的大恶。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之中。经济改革的核心便是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变革的核心则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变革的核心相应的便应该是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结构。
要化解社会结构断裂情形下的价值迷失,以及由此发生的种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任剑涛教授提出了两个建议:重构国家价值观,发挥国家机器强大力量,做出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反省人际关系和义利关系。但是除此之外,作为社会公民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价值不致迷失?我想我们至少应该做到的就是一日三省吾身,凡事三思而后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价值判断能力,不盲从、不盲目,勤于独立思考,把握好最终的价值兜底原则,保持可持续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