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

时间:2019-05-14 05:3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

第一篇: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

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

内容简介:黑龙江的黑土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又带有鲜明的特色。在振兴龙江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认清黑土地域文化的特征,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发挥黑土地域文化的巨大精神力、规避其中的弊端。本文试通过对其分析,归纳出若干条在建设黑龙江中将起到积极和消极作用的特征,并尝试性的提出对策。

关键词:黑土地域文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地域文化

费孝通先生曾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其内容分为三点:一是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分布的各群体的文化并不是简单相加;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到结合的过程;三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一方面其理论首先阐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的文化有着共同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承认各部分是存在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能促进共同体的发展。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就是一个有特色的代表,其属于东北地域文化,但又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整体的东北地域文化有所差别。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这是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的。

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发端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统一黄河流域一百多年。鲜卑人的后裔契丹人建立的辽政权也统治了中国北方二百多年。古肃慎人的另一支黑水靺鞨建立的金政权先后灭辽和北宋,强大一时。元和南宋联合灭金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后金,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东北的少数民族发端于黑土地,体格强悍、精于弓马,在一次次史诗般的战争画卷中展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次次碰撞和交融,同时也使得东北地域文化有了厚重的积淀。在一次次冲出东北的过程中,黑土区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虽有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仍难挽颓势,这是封建制度衰落的必然规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密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使得俄罗斯人进入了中国东北。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这片土地无奈的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以哈尔滨为例,至今仍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欧式建筑,优美的建筑后记录着俄国人侵占中国东北的那段历史。之后东北又沦为日本的占领区,并一度成立伪满洲国,日本人对于中国东北的掠夺和残害更是肆无忌惮,哈尔滨的日军侵华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就是对那段历史的无声控诉。这一百年的黑暗历史随着二战的胜利而结束,哈尔滨遂成为中国第一个光复和解放的城市。众多的民族以及与外国人的深入交流,共同铸就了黑土区域

文化的多元和开放包容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大庆油田的开发为标志,黑龙江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变。随之兴建了一批石油化工厂,新建了铁路和输出原油专用的大连新港,并修筑了较完备的输油管道网,从而改变了全国的能源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及出口贸易结构。从1952年到1975年,机械工业始终位居工业各部门之首。石油工业由第10位升至第2位,化学工业由第6位升至第4位,冶金工业由第4位升至第3位。

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区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区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黑土区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黑土区域文化在漫长的各民族交融中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开放包容特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区域都只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无时无刻不与其他区域联系着。这使得很多封闭的区域一时无法适应这种现实,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社会心态的急躁、认同感的危机等。在一次次的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黑土区域文化早已形成了一种惯性,对其他文化或新事物都能从容面对,并且能从中找到平衡点,使各种文化能同时存在并很好的整合在一起,这是黑土地域文化在面对新世纪时具有的明显优势。

在振兴龙江的过程中,要大量的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些异质性较强事物进入黑龙江都将会很好的消化。正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

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区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一个又一个崛起于黑土地的东北民族凭借着金戈铁马和强弓硬弩入主中原,这都体现出黑土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开拓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黑龙江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无数人的努力拼搏下,这里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也是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鼓励下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这种文化。

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中,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建设创新型社会迫在眉睫,现代化要求这种开拓进取精神;随着中国加入WTO,在无限广阔的市场中要把生产的产品变成商品,国内外形势也要求这种开拓进取精神。

2.黑龙江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这造就了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一种粗放的特性。由于在闯关东时期,与人口的迁出地相比(甚至于全国相比),黑龙江土地异常肥沃、幅员辽阔并且水系众多,这些都使得这里发展农业并不需要精耕细作却可以取得丰收,一些“顺口溜”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如“三个月农忙,三个月农闲,三个月打麻将,三个月过年”、“ 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田、六个月干闲”等等不一而足。也由于上述原因,黑土地域文化中又有了“小富即安”的特征,资源的富饶使黑龙江人没有生存的压力和危机,从而生活散漫,对待发展先是干劲十足、极有开拓力,但一旦取得一定成绩便马上止步不前,安于现状。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黑龙江的投入和重视使得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在当年是成效显著的,然而当年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体系今天却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黑龙江的工业、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国有体制均比重极大,体制改革之后对于黑龙江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是看得

见的方面。在文化层面上,正是由于过于高度的集体化使黑土地域文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等、靠、要”思想,曾有人笑谈“北京靠中央、广东靠开放、山东靠老乡、黑龙江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虽有谐谑之意,但体现出了黑龙江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上没能迅速转变,从而制约了发展。

黑龙江地处北国塞外、“苦寒之地”,历史上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与中原保持联系和交融,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民族背景,缺乏文化底蕴是个不争的事实。最然历史朝代数度兴起于黑土地,但均随其兴盛后的南迁和末期的衰落而未能给黑土地域文化留下沉淀。在帝国主义侵占黑龙江时期发展了畸形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主要也以工业建设为主,这些都造成了黑土地域文化的“重实轻文”。以哈尔滨为例,在器物方面并不缺乏现代性,然而在精神方面却并未很好的现代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需要“内”“外”兼顾。

三、振兴龙江过程中黑土地域文化的挖掘和重建

从2003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始,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构想。这一构想一方面将对中国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提高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振兴黑龙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从政策、经济角度着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低下的,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建设黑龙江,并调动巨大的精神力促进发展、规避黑土地域文化中的不利方面。

首先,黑龙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旧有的国有机使人民更依赖大企业或大型的组织,并能在此种体制下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如果背其道而行,盲目学习南方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黑土地域文化中根本不具备独自经商这样的气质。所以在振兴龙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就有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二,重新振兴黑龙江的工业需要发挥黑土地域文化中开放包容的优秀的品质。现代世界全球化、知识经济都要求工业生产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资本和人才的流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才是工业发展的动力。黑龙江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从历史上居住在哈尔滨数量众多的外国侨民便可见一斑,如何继续发挥这种吸引力,吸引人才推动振兴龙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待新技术上,更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放品质,提升工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第三,在制度层面要努力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虽然黑龙江人性格中对大集体的依赖性较强,但旧体制中的消极方面是必须要极力摆脱的,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官本位”、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消极方面极大地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不但使振兴龙江主观上举步维艰,更使得外部优秀资源难以进入黑龙江,甚至对黑龙江有排斥和抵触情绪。

振兴龙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使黑龙江人民享受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成果关系着地区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推动黑龙江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黑土地域文化的特征,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发挥黑土地域文化的巨大精神力、规避其中的弊端,这是振兴龙江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参考资料:

《黑土魂与现代城市人》,董鸿扬主编,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民族社会学导论》,马戎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张岩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社会学研究所

第二篇: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

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

摘要: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理论建设,是营造清正廉明政治环境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治本之举。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大中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以反腐倡廉的成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从而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本文以宝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岐山)为例,对企业建设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具有鲜明特点的廉政文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廉政文化

位于嘉陵江源头的陕西省宝鸡市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人杰地灵,被誉为“炎帝故里、周秦之乡”。而代表着中华农耕时代最早最成熟的西周早期文明就孕育在岐山周原沃土之上,岐山得天独厚、得史独厚,又独得周公其人,这种文化资源是宝鸡市局建设廉政文化基地的基础。

在这片充满古老文化气息的土地上,宝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宝鸡市纪委的指导下,在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岐山县局建成宝鸡市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1.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理念

宝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岐山)的建设理念源于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提出的“四面镜子”,即“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

2.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总体框架

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展示为支撑;一部分是廉洁队伍建设,用廉政防控体系来保证。所以把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展示室和职工活动室充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3.廉政文化展示室情况

廉政文化展示室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区域“反腐倡廉论”,第二区域“先辈清风廊”,第三区域“学习教育坊”,第四区域“成美寄语窗”。

3.1第一区域“反腐倡廉论”

廉政文化展示室的第一个区域是“反腐倡廉论”,即“理论理想”之镜。

从“正冠镜”到习近平的反腐讲话,“反腐倡廉论”集中解释了廉政文化含义、廉政文化重要性、廉政理论以及廉政准则,图文相融、相得益彰,展现了为官之理论,为官之理想,能使干部职工以此为镜,对照自身言行操守,坚定廉政的理想信念。

3.1.1“正冠镜”

灵感来自于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方面为了凸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当下的现实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为了警醒干部职工,让大家进入展示室首先对照“正冠镜”整理仪容。

3.1.2“廉”字展板

“正冠镜”旁边的“廉”字展板展示了“廉”的十一个不同字体,代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廉”的认知变化。它不仅能激发今人对古代廉政思想、廉政制度以及廉政先辈的回首思索和借鉴学习,也能使众人转而思考廉政文化在当前的重要意义。

3.1.3四句廉政箴言

即“公正为魂,廉洁为基,务实为要,诚信为本”。这四句话点明了廉政的核心内容,即“公”、“廉”、“实”和“诚”。

3.2第二区域“先辈清风廊”

“先辈清风廊”是“先辈先进”之镜,主要展示古代廉政先辈和当今学习楷模的先进事迹,使干部职工沐浴在现实人物的光辉照耀下,“以先辈先进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形成学楷模当楷模的浓厚廉政氛围。

该区域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只有对照先辈先进,见贤思齐,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3.2.1中国先进楷模的事迹展示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廉洁奉公的先进人物,我们选取了十二位优秀代表作为学习宣传榜样。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这十二位人物分别是:孔繁森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王瑛柔肩道义争议永存,王进喜人拉肩扛拼命创业,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吴天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宋鱼水为民鼓呼执法为民,张云泉全心为民两袖清风,时传祥平凡一生伟大贡献,徐虎坚守平凡岗位为民排忧,黄继光血肉身躯钢铁长城,焦裕禄心装人民没有自己,雷锋有限生命无限为民。他们的事迹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但他们不同的精神品质都将永垂不朽。

3.2.2中国古代清廉官吏的事迹展示

以晏子和召公为杰出代表。晏子是历史上第一位提出廉政主张的官吏:“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一生廉洁从政,清白公正,被司马迁比为管仲。召公西周人士,采邑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功绩卓著,与周公齐名。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为后人留下“甘棠遗爱”之典故。这也就是为何把市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选在岐山县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3.3第三区域“学习教育坊”

“学习教育坊”是“党章党纪”之镜。党章是每一名党员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更是一把尺子,能够检验出一名党员的成色。

“学习教育坊”一方面有利于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章党纪,阅读各类书籍,用文化知识武装头脑,砥砺党性修养,提高防腐拒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他们从党的“反四风”工作和“三严三实”的要求中受到深刻教育和洗礼。

3.3.1党章党纪节选

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促使党员干部严守基本准则,严格规范自身言行。

3.3.2“正”字宣传画

党章党纪只能对党员干部进行约束和规范,而廉政文化建设需要集中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正”字的书写过程形象生动、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廉政建设需要人人参与”的理念,引导大家充分树立崇廉尚廉的意识。

3.3.3廉政书架

摆放中纪委为党员推荐的56本书籍,范围涉及中外政治、历史、经济、哲学、法律等各方面内容,方便干部职工阅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3.4第四区域“成美寄语窗”

“成美寄语窗”共分为三部分,“成美寄语窗”是“民心民声”之镜,旨在展示基层员工的廉政风采,反映宝鸡烟草人的廉洁心声。

3.4.1《爱莲说》字画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感染人们学习莲花一般高洁的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此外,“莲”与“廉”同音,从莲花高洁的品格不难联想到如莲花般高尚廉洁之人。

3.4.2全市系统职工活动掠影践言

上半部是全市系统职工学习廉政文化及参加各类活动的风采照片,这不仅展示了烟草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和我们宝鸡烟草“成美”服务品牌的“成功之美”、“成人达己”、“成就梦想”内涵相融合。下半部分是岐山烟草职工的廉政践言,也是全市烟草干部职工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岐山烟草人的廉政宣言。

3.4.3四副寄语挂画

即:“敬畏之心”、“知止常止”、“简单生活”和“慎言慎行”,这既是岐山烟草对每一位员工的期望,也是宝鸡烟草人的人生追求。

4.运行效果

结合地域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宝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不仅是宝鸡市纪委确定的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在全省烟草系统亦属首家。该基地建成后,成为提高干部职工思想修养境界和防腐拒变能力的重要阵地,有利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宝鸡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5.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在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尊重地域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人文生态,遵循本地域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充分挖掘地域传统和特色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建设成为独具行业、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实现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廉政文化的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4)

第三篇:首届巴蜀文化名人与巴蜀地域文化学术论坛暨开幕式在我校举行(共)

首届巴蜀文化名人与巴蜀地域文化学术论坛暨开幕式在我校举行4月26日上午9:30,由四川省社科联、西华大学和乐山师范学院三家单位共同主办,由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和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等五家单位共同承办的首届巴蜀文化名人与巴蜀地域文化学术论坛在西华大学正式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领导有: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办公室主任黄兵先生、西华大学副校长王政书教授、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杨胜宽教授。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章玉钧先生、中国北京郭沫若纪念馆馆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蔡震先生,以及80多位来自省内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本次论坛的开幕式由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潘殊闲主持。

早在4月25日,人文学院学生代表接待了陆续到达西华大学的专家学者,并带领其在临江苑学术交流中心报道及办理住宿。26日上午本次论坛开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召开。首先由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办公室主任黄兵先生致辞。黄先生指出,四川作为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孕育了独具一格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四川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源泉,又是四川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内在基因。黄先生还提出了本次论坛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巴蜀文化名人与巴蜀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讲话的最后,黄先生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期待,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接着是由西华大学副校长王政书教授发表讲话,他介绍了人文社科的成就,并呼吁社会各学者、专家共同努力,把本次论坛办成一个

开放的论坛,能在学术上做到百花齐放,以更好的促进巴蜀文化的发展。随后由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杨胜宽先生致辞,杨先生在讲话中谈到巴蜀文化是多源一脉、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开放的一朵奇葩。并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巴蜀文化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和辐射性。这些都奠定了巴蜀文化不可或缺的地位。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和中国杜甫学会副会长祁和晖先生虽然有事未能到达现场开幕式,不过同样为本次活动发来了祝福信,表达了谭先生和祁先生对本次论坛的期待和祝福。他们在信中说道,巴蜀文化名人是巴蜀地域文化为“文化中国”历史长廊敬奉出的颗颗璀璨明星,更升起杨、马、李、杜级的北斗星辰。作为巴蜀儿女的我们,肩上承担着守护好、建设发展好巴蜀沃土的更多的一份责任。并且预祝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一起在图书馆外拍照合影留念。

据悉,本次论坛会持续两天,26号上午10:30-11:10进行第一场大会主题发言,11:20-12:00进行第二场大会主题发言,下午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并作总结发言,27日上午9:00-10:00进行第三场大会主题发言,10:10-11:10进行第四场大会主题发言,11:20-11:40各小组总结发言,11:40-12:00举行闭幕式。论坛会到此结束。

下载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挖掘与重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