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时间:2019-05-14 05: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第一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材料

一、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散文诗集《野草》等。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任教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本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具有人情味的鬼)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最后溺死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等。

长妈妈——虽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她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像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范爱农有着倔强耿介的性格,他愤世嫉俗,比如,得知恩师徐锡麟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到北京的细节,表现了他极度愤慨的心情;范爱农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爱农做监学,他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功夫谈闲。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可惜环境对他不利,辛亥革命后备受打击迫害,不为社会所容,社会环境逼得他走投无路。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练习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略

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第一次是因为官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

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描绣像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什么一书后,才可去玩。《鉴略》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子路负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狗·猫·鼠》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阿长与<山海经>》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藤野先生》、《狗·猫·鼠》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1)《狗·猫·鼠》(2)二十四孝图(3)五猖会(4)无常(5)父亲的病(6)琐记(7)范爱农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 衍太太。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黄香扇枕、子路负米。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即指绍

兴城。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主题是什么?《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三)判断题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4、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5、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6、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7、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8、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9、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0、《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1、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2、《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第二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 2009-5-28 12:06:00 | By: 月儿弯弯 ]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内容精要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书中10篇作品分别是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时代背景

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1925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些文章成为鲁迅以回忆慰藉现实,借回忆来弥补现实的寄托。

作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阅读指导

鲁迅的《朝花夕拾》,虽只收录了十篇散文,却是一部经典性的散文集。从欣赏的角度读,它能给人以审美遐想的召唤;从写作散文的角度讲,它能给人以叙事成文的启发。因此,把这部散文名著介绍给学生,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但这部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思想有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的基础上,学会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解读。因此解读之前,把握鲁迅写此书的1926年的特殊经历与内心矛盾和鲁迅当时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以及对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的批判等背景事实对解读名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先生当时处境的孤寂、愤懑,这样就能在阅读过程中品味出鲁迅是用追怀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牵情往事来抵御现实的冷寂与可憎。解读中突出了这种“旧来的意味留存”,不仅能引导学生走进这些“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真事真情充溢的散文,也能因对于生成这些散文的情思土壤有深切了解,而更能深入体会这些散文的意象底蕴。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知人”,“论世”,“尚友”(与作者交心),都是鲁迅特别重视的文学研究方法,自然,解读鲁迅作品也不能例外。

对《朝花夕拾》的解读,还应着重分析这部散文的生活内容与艺术特色。由于这些分析是要从内容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品的深层构成,并在研读中形成自己对于作品的独有感受的。

金红曾说:“《朝花夕拾》在取材上的最大特点是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将对亲人及师友的缅怀和追忆与时代的氛围联系起来,行文中,既反顾了过去,又着眼于现实,同时启发人们思索未来”,“在个人的足迹里映射了一个时代的印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特殊韵味的经典之作。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予以明确的指导,正真让学生能走进名著,读出领悟。

导读过程

一、导读要求布置

1、利用课余时间到网络、图书馆去查找关于鲁迅生平、创作经历方面的知识;

2、指定《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细细阅读,写下对内容、作者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独特体会,准备在小组中交流。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疑难。

二、课堂指导阅读

1、理解书名《朝花夕拾》。请学生回忆:我们学过出自这本书的文章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1、说说这两篇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都是回忆童年往事的,童年无疑是快乐的,但在作者的怀念之中,我们却读出了哀伤、读出了痛恨?为什们会这样呢?(引出对创作背景和作者这一时段的经历介绍)

3、《朝华夕拾》中的作品都是作者用追怀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牵情往事来派遣现实的冷寂与可憎,表达内心改革黑暗现实的强烈愿望。

4、把自己在课余时间读得最喜欢的那篇介绍给你的小组成员。

5、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的阅读成绩及疑惑,全班探讨。

二、疑惑探讨

三、比较阅读

选择已学过的一篇课文,与《父亲的病》比较异同。

四、总结名著阅读注意点

1、名著距离我们时代久远,应学会通过资料查找,了解时代背景,以便帮助我们读懂名著;

2、读名著切忌光读不思考,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文章中的细节、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尤其是鲁迅等名家作品,语言富有特色、含义深刻,更需要我们学会逐字逐句的细读细品;

3、读名著不可“一次性”,要学会“多次阅读”、“重点阅读”、“回味后再阅读”、“从向横向比较阅读”、“批注式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4、要学会与人交流阅读心得,互通有无。

五、课后要求

1、选取自己某一点心得体会展开写成读后感,参加班里的“读《朝花夕拾》,谈心灵感悟”的征文比赛;

2、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它文章;

第三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一、主要内容: 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主题思想:

《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蕴含着对儿时温馨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对童年单纯美好生活的怀念,蕴含着儿时温馨的回忆。《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蕴含着对留学期间师生情温馨的回忆。《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友是范爱农。

二、简答题

1.说几个《二十四孝图》提及的孝道故事。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批评了学堂的种种弊端,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训练题目】

一、1.《朝花夕拾是 鲁迅 1926年所作的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1)~(2)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叙述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2.《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当我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背书。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7.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8.“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

9.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0.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1.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2.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1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2.《藤野先生》中提及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哪两件事? 看电影事件、匿名信事件。

3.《朝花夕拾》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篇目有:《无常》《五猖会》

4.《范爱农》中写了鲁迅初见范爱农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6.从《五猖会》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父亲在“我”急切盼望去看迎神赛会时强制“我”背诵《鉴略》,看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如文中写了“我”心境由“兴奋急切”到“扫兴痛苦”的对比,批评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7.“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8.《琐记》一文中写了三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9.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一对蟋蟀

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横滨

11.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12.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13.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描绣像

14.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15.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6.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17.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8.《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9.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 衍太太。

20.《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即指绍兴城。

21.《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第四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与拟人、借代等修辞强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深层情感,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4、能力发展:做的读、写、说结合,强化“说”和“写”的训练。[教学思路设计]

1、由图片导入,了解学生状况,调动学生兴趣,将积极性带入文本教学中。

2、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整体感知,培养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全书内容。

3、分组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了解鲁迅。在介绍过程中换位思考、咀嚼、领会表达技巧,并把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以及拟人、借代等修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促进读写结合。

4、拓展深化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伟大情怀。[教学程序的设计](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分组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了解鲁迅和作品。

2、准备将找到的相关内容与同学们共享。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分钟)

投影鲁迅画像,看到这幅画像,想必大家对他都非常熟悉,配合这幅画像,哪位同学能想起鲁迅的一句自评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七年级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学过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鲁迅的作品,并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鲁迅的伟大情怀吧。(板书)

二、分组展示

整体感知(25分钟)

全班分五组展示各组内容,一名同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两名同学分别介绍内容,具体步骤:

1、第一组:展示《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重点分析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2、第二组:展示《二十四孝图》和《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 《二十四孝图》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重点分析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3、第三组:展示 《无常》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重点分析“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充满童真、童趣的人。

4、第四组:展示《父亲的病》和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重点分析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5、第五组展示:《锁记》和《范爱农》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点分析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三、品读赏析,学习表达技巧(16分钟)

1、品读情感,朗读回味

(1)速读《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2)这些事例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长妈妈没有文化,迷信,无知,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淳朴,关心爱护“我”的性格特征

(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4)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文化,在我心目中无知的人却给我买来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经》,所以即使过去三十多年我仍怀念她,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2、归纳表达技巧,促进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

(1)本文在刻画长妈妈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出来。

(2)文中“叔祖”的疏懒与长妈妈的热情形成了什么?《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形成了什么?

(3)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映衬手法有什么作用?

出示投影:(1)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对比映衬。(3)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淳朴,对“我”的关爱。结束语:今天我们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整体感知了作品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还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分析了刻画人物的手法,尤其是对比手法作者在其它篇目中常用。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要把这些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实践过程中。

四、布置作业(2分钟)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朝花夕拾》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手法:对比

朝花夕拾

第五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张_妍 发布于 2012-04-17 00:10 评论 23 条 浏览 7,807 次 顶(76)踩(4)

天津汉沽二中 李珍

教学设计说明 [学情分析] 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部名著导读,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部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它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有极大地教育意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这部书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与拟人、借代等修辞强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深层情感,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4、能力发展:做的读、写、说结合,强化“说”和“写”的训练。

[教学思路设计]

1、由图片导入,了解学生状况,调动学生兴趣,将积极性带入文本教学中。

2、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整体感知,培养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全书内容。

3、分组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了解鲁迅。在介绍过程中换位思考、咀嚼、领会表达技巧,并把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以及拟人、借代等修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促进读写结合。

4、拓展深化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伟大情怀。

[教学程序的设计](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分组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了解鲁迅和作品。

2、准备将找到的相关内容与同学们共享。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分钟)

投影鲁迅画像,看到这幅画像,想必大家对他都非常熟悉,配合这幅画像,哪位同学能想起鲁迅的一句自评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七年级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学过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鲁迅的作品,并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鲁迅的伟大情怀吧。(板书)

二、分组展示 整体感知(25分钟)

全班分五组展示各组内容,一名同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两名同学分别介绍内容,具体步骤:

1、第一组:展示《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重点分析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2、第二组:展示《二十四孝图》和《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 《二十四孝图》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重点分析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3、第三组:展示 《无常》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重点分析“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充满童真、童趣的人。

4、第四组:展示《父亲的病》和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重点分析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5、第五组展示:《锁记》和《范爱农》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点分析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三、品读赏析,学习表达技巧(16分钟)

1、品读情感,朗读回味

(1)速读《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2)这些事例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长妈妈没有文化,迷信,无知,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淳朴,关心爱护“我”的性格特征

(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4)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文化,在我心目中无知的人却给我买来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经》,所以即使过去三十多年我仍怀念她,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2、归纳表达技巧,促进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

(1)本文在刻画长妈妈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出来。

(2)文中“叔祖”的疏懒与长妈妈的热情形成了什么?《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形成了什么?

(3)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映衬手法有什么作用?

出示投影:(1)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对比映衬。(3)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淳朴,对“我”的关爱。

结束语:今天我们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整体感知了作品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还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分析了刻画人物的手法,尤其是对比手法作者在其它篇目中常用。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要把这些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实践过程中。

四、布置作业(2分钟)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朝花夕拾》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表现手法:对比

下载《朝花夕拾》名著导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朝花夕拾》名著导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一、学习导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学生刚刚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选多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备课:2016-3-3 上课:3月日编制:颜廷雷九班姓名: 【作家作品】 《朝花夕拾》是一本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散文集。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浙......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艺术鉴赏》 1·忆海拾贝从内容来看〈〈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的散文。"朝花"是说这些回忆性散文内容,讲的大抵是他青少年时......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

    《朝花夕拾》导读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一、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朝花夕拾》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 一、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

    名著推荐与导读《朝花夕拾》阅读题

    2012年中考总复习·名著推荐与导读《朝花夕拾》索普实验学校:毕青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一、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