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

时间:2019-05-14 05: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

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

2012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8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低就业分析”。

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从2010年开始,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8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1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2年报告是第四次年度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

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89.6%)显著上升,比2010)上升了1.5个百分点。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

2009~2011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总体失业率下降0.6个百分点(分别为9.8%和

201214.9%),其次为美术学(14.7%);15.5%)。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二篇:新闻 研究生就业

燕赵都市报讯 10月9日晚上,央视主持人柴静来到了清华大学的课堂,与众多学生朋友一起分享了记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更有学生直接问道:“柴静,你幸福吗?”讲座持续了近3个小时,最后在学生的簇拥下离场。

原定于7点20开始的讲座,很早就挤满了人。在清华大学5教202室外的走廊中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讲座开始后,柴静特意向在走廊中听讲的学生表示了敬意。

在2个小时的讲座中,柴静一如往常,沉静而不失坚毅地叙述着自己在采访中的心路历程。今年36岁的柴静从19岁就开始在电台作主持人,后进入央视。2003年柴静在SARS病房采访,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她说自己20多岁就开始做调查报道,这在世界新闻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回顾这些年的经历,她用电影《少林寺》中的一个典故:“和尚和记者都是需要能自持的行当”,来形容自己在记者生涯中遇到的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困扰。

讲座中,央视的“你幸福吗?”的调查屡次被提及。柴静认为这种提问方式是简单粗暴,无视被采访对象的心里感受的行为。但是她也提到“主动即自由”的观点,认为央视虽然受到体制束缚,可是作为一名记者仍然有能够发挥的余地。

也有好奇的学生向柴静提问:“柴静,你幸福吗?”聪明的柴静没有透露个人的感情生活,是用胡适的一句话来回答:“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今年武大研究生招生比本科多54人,华中科大多152人

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10年翻番,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专家忧心质量 本报讯(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牛奉高)记者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获悉,该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7704人,已超过本科生7650人的招生计划。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本科生7500人。北大清华两校的研究生总数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2013年,全国高校的这一趋势还将扩大。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584416人,1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扩招还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说,我国研究生教育最当紧的是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现状也很担忧,他说,“本身我们研究生质量就在下滑,再如此扩大规模,质量还将进一步下滑,甚至会超出我们的估计”。

缓解本科生就业难,还是为追求研究型大学? 本研比例倒挂 高校也很无奈

研究型大学,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水平有多高

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与2003年的26万多人相比,10年间翻了一番。

这些多高校扩大研究生规模,是为了缓解本科生就业难,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高校出现本研比例倒挂现象

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从2003年开始,熊丙奇就开始关注研究生扩招现象。

当年,本科生出现就业难现象,有人提出扩大研究生规模来缓解。一时,众多高校竞相追逐研究生规模。重点大学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扩大研究生规模,一般本科院校则乘机申请硕士点、博士点。

熊丙奇说,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生就业难,但高校主要还是看中了研究生招生巨大的生源市场,迎合了社会上畸形的高学历消费需求。从去年的毕业人数来看,北大、中科大、清华等10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人数,都超过了当年的本科生毕业人数。其中,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人数比本科多3300多人,中国人大、中南大学多出2800多人,北大多出2500多人。这就是说,至少3年前,这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超过了本科生。

武大2002年硕士生招生计划只有4000人,此后增长很快,2006年4800人,2007年4900人,2008年5000人,2009年5900人,2010年6100人,2012年招生规模达到7704人(硕士生6140人,博士生1564人),而2012年本科生招生规模才7650人。

2012年,华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硕士生6210人,博士1442人),本科生7500人。而武汉理工和华中师大硕士生也发展很快,今年的招生数量分别是3730人和3130人。

北大清华两校的情况比武汉高校更严重,研究生总数早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

有的导师一人带30个研究生

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

近几年来,媒体频频见报,称一名教授带十多名甚至数十名研究生,有些学生一年也没见过导师几回。“一个人带这么多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来。”

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2009年,全国在校博士生24.63万名,是1999年的4.56倍。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北大、浙江大学、武大、华中科大等6校在内,每年招收研究生规模在6600以上,这意味着,这些高校研究生在校规模超过2万人,其他万人规模的高校更是不在少数。

这么多的学生,那么师资力量如何?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属较高水平。

一直以来,武汉大学在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规模。目前,博士生导师1290余名,硕士生导师2680余名,相比国内其他高校,师生比例算不错的,但面对如此多的研究生,也还有些吃力。

按照国际经验,一位导师同时指导2—3名研究生效果较好;5—6名是导师精力许可范围内、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上限。考虑到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按照一个导师一年招收1—2名研究生计算,3年内同时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应为3—6名。

硕士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佐证这种尴尬: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说,我国目前有30多所985高校自我定位为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之分,来源于国外。随着我国本科生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我国985高校渐渐加快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邱均平说,我国有几所大学是国际上承认的研究型大学,虽然这还没有定论,但我国的研究型大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些高校,以为研究生规模扩大了,就是研究型大学了,其实相差甚远。”对高校一味追求规模的做法,熊丙奇也不以为然。

质量下降该“刹车”了

面对研究生大扩招,熊丙奇发出警告:本身我们研究生质量就在下滑,再如此扩大规模,质量还将进一步下滑,甚至会超出我们的估计。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说,我国研究生最当紧的是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有些导师招得太多了,有些资深教授,一届就带5、6名博士,10多个硕士生,几届下来都有一个班的规模了,他有那么多精力吗?”

邱均平还对“官员博士”现象进行了批评。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质量更堪忧,高校为了争取所谓的社会资源,不惜为一些官员大开绿灯。“高校如此扩张研究生规模,是急功近利的表现。”熊丙奇质疑高校的做法。但他同时认为,有时候学校也很无奈:社会评价高校的“好”与“坏”,往往会看它有多少个硕士点、博士点。

他建议,高校应尽快去行政化,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将办学权力交给学术委员会,由专家教授来办学,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学校来。“研究生型大学,不在于它的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它的水平有多高。”

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牛奉高(武汉晚报)

第三篇:新闻专业就业

新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前景

摘要:近些年来,新闻专业的热度不断攀升,但作为一名大四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感觉到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太乐观,这与我们新闻教学模式有这很大的关系。怎样办好新闻专业,使新闻专业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就业发展前景

一、新闻专业招生“热”与就业“冷”的现状

随着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1983 年,全国只有14 家新闻教育机构。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研究生专业目录,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新闻学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各高校陆续设立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和媒介创意等专业。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 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 个,到了2006 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 个,在校生达到13 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 世纪80 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 万余人。2008 年,新闻传播类专业点则增长到877 个,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 万人。除了以上数量上的“热”之外,办学单位的层次向两极延伸,各新兴专业方向渐渐兴起,也进一步带来新闻传播教育的“热”。最近几年,新闻传播教育开辟了很多新兴的专业方向,如媒介经营管理、网络编辑、影视传媒等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至此,新闻专业的 “热潮”已全面形成。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就业“冷”。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的影响。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据2003年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停办报刊共677种,其中削减、停办的多以行业报、地市报、县报为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教授曾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上控制在: 报纸2200 多种; 期刊8000多种;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个。.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新闻出版总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贯彻“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政策,因此,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将控制在“报纸约2200 多种;期刊杂志8000 多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台”的范围以内。④这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媒体将维持一定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

急速膨胀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有限的就业职位,必将导致供过于求的就业格局。更雪上加霜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性,很多媒体在招聘人才方面不再局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中文、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同样能在媒体大展拳脚,而且更具专业优势。.新闻专业毕业生量大而质不高十年前,各校跟风开办新闻专业导致了一系列潜在问题。由于新闻类专业投入成本小、开办门槛低,很多学校在师资、教材、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设此类专业;有的学校甚至从其他文科专业找来两三个教师就挂牌招生,一些基本的专业课也未能开设。

这种办学态度必然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质量的下降。

目前,很多新闻学院开设的专业实践课很少,大学四年真正需要学生实践采写的课程只有两三科,而且实践大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很多同学在学校都从未独立进行过任何新闻实践。

另一方面,媒体也感到了这些快餐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媒体的工作要求,在媒体市场日益细分的前提下,一些单位甚至更喜欢录用其他专业的学生,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正在不断丧失。

二、解除困境的途径

1.新闻专业必须术业有专攻

我是学新闻的,但新闻也是有方向分类的。记者有摄像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等,编辑有美术编辑、文字编辑„„是做网络新闻还是纸质新闻?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我们必须得在新闻学教育的过程中分清方向,让学新闻的同学术业有专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特色人才。随着新闻事业的变革,目前,我国新闻事业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急需一批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非新闻类)底蕴,又具有新闻实践能力的人才;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一步融合,必然需要一批具有现代传播技能的新闻专业人才;随着媒体小众化的发展,需要既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一人顶数人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政府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政府传播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随着企业树立形象、扩大影响的内在需求,企业传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可见,随着新闻前沿阵地的不断扩大,新闻专业的学生除了媒体还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他们可以拓展新的就业领域。

与此相适应,学校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也应该具有特色。但是这个特色并不是几个专业老师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而应该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媒体需求、经过实践后形成的。除了媒体需求外,在形成专业特色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学校的其他资源、自己学院的实力、学生的特点等因素。并且要随着环境等因素的改变,随时调整专业特色。

2.新闻学学生应该多从自我做起,增强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时信息的世界,掌握信息的速度与容量成为制胜的关键。新闻学的学生更应该快速的掌握信息,不断扩充自己的容量,以自己的文字、摄影、摄像为基础,努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被方汉奇称为“中国职业新闻记者之第一人”。在他的新闻思想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四能说”。“四能”,即新闻记者要“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及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四能”体现了人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倾听能力、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最为核心的几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要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填鸭式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只有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需要。

3.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新闻专业的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新闻媒介的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这就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新闻专业的师资建设要走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道路,要经常请在媒体工作的一线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课;同时,把高学历的教师派到媒体去锻炼,通过实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对新闻专业的教师考核,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不应以科研为主导,而应重视新闻实务。

于此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多给他们提意见。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多鼓励他做文字编辑等“后台”工作,性格外向的,多培养他们的口才,锻炼他们的胆识。因材施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我热爱新闻专业,更想我们新闻专业的明天更加美好。教育是两个方面的事,在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以负责的精神,刻苦专研,学好这个专业,让我们新闻专业能走得出去,走得更好。

新闻0702 20074463 王柄皓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书

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书;

一、短期计划;

首先,在校期间,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普通话要拿二甲、计算机要过一级,所有的证件拿到,最重要的目的是拿教师资格证书,有可能的话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好拿个英语六级。

其次,能很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见习、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再次,暑假期间,可以当家教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多接累经验。

最后,如果在毕业时成绩优秀的话,就打算考研。

二、长期计划;

在学业结束后,去外面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小学教师做起,积累经验,借用学校这个很好的平台来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逐步来实现我的目标计划:先当小学教师,再当中学教师,一层一层往上爬。

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放眼未来找准位置

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a)xxx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

b)、x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毕业前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考虑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硕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计算机一级、二级过关,英语四、六级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普通话过级、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意志人格的进一步配培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加强沟通,虚心求教,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对身边复杂的社会以及人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敢于坚持自我但要学会先听取别人意见。能够坚持正义,坚持自己的原则,(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还有必要的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如积极参加救助贫困人群的捐助活动,献血活动等等。

c)、xxx年: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在自己的热爱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尽忠职守于自己的岗位,拥有很多莫逆之交,怀有感恩社会的情感去回报祖国人民的厚爱,拥有能和我顺境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且逆境时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可

爱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样生活美满的亲人朋友。

第五篇:大学生新闻范文

大家好,这里是《说说大学生的新闻》。

1.大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新华社消息,天津一公交车上日前出现尴尬一幕:一名女大学生把小狗偷偷抱上车,还占了一个座位,随后上车的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在众乘客的谴责下,司机要求女大学生把小狗占的座位让给老人,但女大学生不让,公交车因为狗主人的不光彩行为停驶15分钟。当今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宣传的主力力量,但是在大学生里还是不乏道德素质有所欠缺的学生。大学生们真该好好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好好高举新青年的旗帜,真正做到新时代高素质的大学生。

2.大学生求职受骗多 实践能力不容小觑

好,让我们来看下一则新闻。近日,郑州某高校应届女毕业生梁某在一求职网站上投了一份简历,应邀到一家装饰公司参加面试,不想却是一个装修工设的骗局。由于犯罪嫌疑人自称自己是某装修公司的老板,从照片上得知梁某相貌良好,就设好了骗局企图诈骗。后被该女生识破,该生与犯罪嫌疑人反复纠缠,多次用计才侥幸逃出魔爪。后在该生与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认真分析这则新闻我们可以发现,求职者经验不足,粗心大意也是造成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求职者初入社会,首次求职,虽然选择了透明度较高的网络求职,却没有通过正当的求职网站,随便在网站上留下自己的求职信息,不清楚对方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冒然应约面试,这样的做法对自身来说是很不安全的。这也直接说明了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缺乏,因而才能给一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以往,大学生被看做是“天之骄子”,是社会上稀缺的人才,然而随着近些年大学的普及、扩招,大学生人数增长的同时,就业竞争也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求职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加之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缺乏,社会经验不足,还有的只知道埋首故纸堆,思维模式僵化,若再加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仅会面临求职困难,上当受骗也将逐渐增多。

3.大学校园出现“雷锋侠

再来看一则新闻,(图为“雷锋侠”薛飞将打完的热水交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手里。)随着微电影《雷锋侠》在网络上热映,黑龙江大学也出现了一名肩披红色斗篷、头戴雷锋帽、身着绿色军装的“雷锋侠”。他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取快递、送药、打水……他的名字叫薛飞,是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一名大一学生。现实版雷锋同学人气那是相当高啊,所到之处掌声阵阵招人爱戴。希望当代大学生中能多涌出几个活雷锋来。

4.大学生爱“宅”系因现实生活无奈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参加了广东商学院“80后90后网络生存状态问卷调查比赛”的一次学术报告会。这次调查,以“年轻人调研年轻人”的方式得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结论。

大学生里出现“御宅族”早已不是新闻,他们高举“新新人类”的大旗,却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种现象值得玩味。同学们分析,“御宅族”群体产生的直接诱因是寂寞,缺少精神寄托,或由于人际关系冷漠,所以投身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去体验或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去塑造一个理想的自己,以追求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这群年轻人每天上网的时间普遍在3小时以上,71.42%的人网龄都在3年以上。并且随着网龄的递增,每天上网3-5小时,甚至5小时以上的比重越来越高。上网的主要目的都是聊天、看电影、网购、微博等方面。

如何引导各种欲望“从善如流”,引导网络特殊生存方式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应该是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前沿课题,5.我们都是证奴啊

最后再播报一条新进新闻。

最近,春田花花大学财务一班的同学的遇到了难题,他们纠结于到底是要考成年证还是六级证,成年证是每个辅导员要求必考的证,可是六级证对每位同学未来的影响也很大。多数同学无法权衡轻重,也觉得自己无法双管齐下,于是就此事咨询辅导员牛老师,结果牛老师要求每位同学两本证都要考,老师的旨意不能违背,最后就出现了校图书馆处处都是财务一班同学身影的情景。无奈无奈,看来当今大学生都成了证奴啊!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新闻,观众朋友们明天见。

下载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工作新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计算机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考评办法》中考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分析出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团中央召开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共青团江西省委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做好......

    计算机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计算机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考评办法》中考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分析出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和......

    经济类新闻就业前景[模版]

    经济类新闻就业前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经济类新闻就业前景”。 众所周知,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事情的报道。新闻......

    大学生就业

    去年8月兴起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全球金融震动,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经济大鳄出现巨亏或濒临破产,银行、证券、房地产从高峰跌入低谷,危机风暴波及各行各业,全球性的经......

    浅谈大学生就业

    浅谈大学生就业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但前提是要懂得分析当前的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下面......

    大学生就业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 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近若干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形势相对平稳......